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五菱宏光s3缺点大爆料)
维普资讯
事曲直
T OF、,,7E 声明:本专栏署名文章文贵自负,仅为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刊观点。
驳论 ■
凯美瑞要做N0联1
文/凌峰
如果汽车也有lQ评定,凯美瑞一定
是一款智商很低,情商很高的车 如果车
消费者喜爱。特别在北美,过去9年赢了
雅阁8年,而且在中国已连续1 1个月冠
军”。提醒不要把”佳美“和“凯美瑞”混
为一体,虽然广汽丰田一直在努力消除二
田大部分06款产品与05款相比功率都下
降了4—20马力,其中,丰田的热销车
型佳美受影响最大,3.3升V6佳美发动
机的功率由原来的210匹降到了1 90匹马
力,配V6发动机的SUVHighlander也从230
降至21 5匹。迫于压力,丰田汽车已经在
美国更改了有关产品配置参数。令人遗
憾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丰田也更改了向
中国市场出口的轿车有关数据。丰田汽
车相关人士的解释是:”功率的变化是因
为美国采用了更加严格的标准,但是中
国法律法规并不相同”。这是十分典型的
双重标准!这也是丰田在中国市场宣传
的内在品质吗7联想起曾经嚣张无比的
”霸道 广告.锐志、皇冠漏油事件的不
厂也有lQ评定,广汽丰田一定是一家智
商很高,情商很低的企业。二者相合在一
起,就像两条正负极的线头搭在一起发
生短路,结果是:自燃l
者在消费者心中的界限,但这相当于”麦
当劳汉包”和”肉夹馍“的区别。而在全
球市场,丰田的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不是本
田.凯美瑞在北美市场压了雅阁8年不
半年时间,凯美瑞产量达六万,于是
有人欢呼广汽执行副总袁仲荣”袁六
万”;2007年广州车展,袁仲荣在接待部
分媒体的时候提出”六条”——应对八代
雅阁的强势冲击,于是袁仲荣又被媒体
称为了 袁六条”。从 袁六万”到”袁
假,但新雅阁在北美刚上市就已经实现单
月销售3万台.并逼迫凯美瑞下滑也是事
实。这说明.美国、中国都一样,雅阁对
佳美.新车对旧款,都是一个道理。在中
国.产品竞争更明显,所以凯美瑞连续11
个月销量冠军也只能证明得益于新车效应
的作用,并且这样的表达有失TOYOTA大
品牌的风范。
第二条,“丰田的品牌优势。丰田在
六条”,感谢汽车媒体的娱乐精神,用全
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麻将牌来为广丰总结,
很精辟也很传神。
我觉得作为车迷或者车主甚至媒体,
争论凯美瑞和八代雅阁的优劣是有趣的
事情,但作为业内人士特别是企业老总
以自己的标准来抬杠就显得很无趣。以
作为等,也难怪在全球领先的数据分析、
财经新闻和商业媒体公司华尔街电讯
(wswire.com)举办的2006年“中国10
全球都以品质和安全著称,凯美瑞继承丰
田,CNCAP五星 。这个观点是让诸多了
解丰田在中国表现的行业记者很愤怒的。
大最差跨国公司”评选中,丰田作为惟一
的汽车企业荣幸入围了l
第三条,“凯美瑞在激烈竞争中致胜
的原因是综合性能优越。其整体均衡性无
与伦比”。从自信到自恋,广汽丰田用了
18个月的时间。同时,这样的表达方式已
我的经验,在汽车界,凡有人单方面宣布
竞争车型都是低俗和可疑的表现,其实
就是宣布自己代表高贵精致。
对于 袁六条”,我的驳论观点是这
样的:
第一条,“在全球市场上凯美瑞深受
丰田的品质和安全在中国和欧美市场实
施的双重标准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美
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为我们揭开了鲜为人
知的一幕:根据新的汽车功率测试标准,
在动力系统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 丰
经很落俗套,充分套用了中国众多汽车品
14 AUTo&SAFETY-2008—0
维普资讯
牌的自我宣传模式 从QQ到宝马的公关
稿件上都能看到类似的语言。用膝盖思考
都知道这世界上绝对没 整体均衡性无与
伦比”的车。不然.全世界还搞什么汽车
研发.一家买一辆凯美瑞照着做就得了,
这样的幽默很难让人笑得出来。我仍然坚
持凯美瑞连续1 1个月的销量冠军得益于
新车效应和今年竞争对手后继车型的匮
乏。 综合性能优越 是个很空泛的概念.
网上有消费者痛陈 凯美瑞24条缺点 倒
是具体而不失偏颇。其中很难让广丰“综
合性能优越 自圆其说的有
凯美瑞噪音大.特别是转速达到
3000转以上后.那噪音就让你以为开的
是10万元价位的车:
20万元价位的车中.只有凯美瑞需
要更换正时链条,别人的都是与发动机
同寿命的.凯美瑞的每几万公里还是要
换的:
凯美瑞的悬挂让人感到惊讶.除了
比筷子粗不了多少外.后悬挂是两连杆
的.虽然广丰会说双连杆是最成熟的.但
这种设计似乎和凯美瑞这个级别的车不
太搭配.如果这样.成本高且工艺复杂的
多连杆技术岂不早就应该淘汰7
轮胎发生侧面磨损。这一问题是由
于悬挂上衬套的质量问题引起的。由于
悬挂衬套的硬度不符合设计标准.凯美
瑞在达到一定速度的时候轮胎会发生侧
偏.长期侧偏则导致磨损加剧。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批热门车辆的
实际油耗数据中.凯美瑞2 0L手自一体
、
2 4L手自一体的理论和实测综合油耗
分别相差4 6升和5 4升。虽然一般情况
下厂方公布的理论油耗会与实测综合油
耗有些差距,但差距太大.就容易让别人
对你的官方数据产生怀疑。群众的眼睛
是雪亮的,我相信群众。
第四条. 凯美瑞外观、内饰等更适
合中国用户.配合广汽TOYOTA服务更
有尊贵体验 。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多元
化的市场.是一个地域特性、文化氛围、
审美情趣、消费理念和经济能力等等因
素的综合体.没单一的指向性。但在消费
指导性上.每个品牌其实都有自己的标
准,放到巨大的市场中.标准多了也就意
味这没有标准。所以.很难理解凯美瑞
更 适合的依据来源。车评人孟京涛曾
经调侃过:从外观设计、人性化设计、安
全设计.雪铁龙的凯旋哪一点不比凯美
瑞强呢7也许是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乖.
但在旁人看来不过如此。
从外观上来看.凯美瑞非常符合东
方人的审美习惯 但是凯美瑞的车漆质量
却着实不敢恭维。许多凯美瑞车主反映车
漆偏软,甚至经不起自动洗车房的洗刷.
在车身耐老化和防锈方面.凯美瑞相当薄
弱。资料显示.凯美瑞的表面涂装使用的
是水溶性材料.漆面厚度仅为0 25毫米.
阴极电泳底漆耐盐雾时间900小时。漆面
厚度0.25毫米,这个厚度要比欧系车型
低大约0 5毫米.漆面的厚度直接关系着
车身外观的耐久性能。从数字上看.凯美
瑞的车漆只能用”不厚道“来形容.这样
的厚度实在不符合一辆中级车的标准。再
者,凯美瑞内饰的塑料感太强.使用塑料
过多、过硬.门把手太硬.中控台和方向
盘上的银灰色部分都是塑料.中控台下部
两侧的支栏也是硬塑料.尽管它颜色和灰
色聚脂材料的前控台如出一辙,手套箱的
塑料显得很单薄.缺乏质感.保险杠.进
气栅全是塑料。这同样是”凯美瑞24条缺
点 里被谴责的地方。
至于用这样的品质.配合广汽
TOYOTA服务.会 更有尊贵体验 .我
觉得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智商还没低到用
塑料件就觉得适合自己的程度。 尊 没
看见多少.可 贵 却明摆的.了解到凯
美瑞的维修保养费用比帕萨特领驭的三
倍还多.就知道自己广汽TOYOTA有多
贵“了。
第五条, 凯美瑞上市一年半.产品
最成熟.性能最出众,商品力量超群。
2007年奇迹般的销量已是有力证明 。从
行文和逻辑关系上来看.这一条就是对
上面两条的重复,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
凯美瑞的销量让人可喜可贺.但巅来倒
去的念叨就如祥林嫂的命运值得同情
罗嗦和重复让人生厌一样。必须指出的
是.这条里面的两个 最”字有软性广告
的嫌疑.看似很牛,其实空虚。
第六条 ”广丰精心打造的三位一体
品质保障体系是凯美瑞的核心竞争力所
在 。我很同意这一条.因为在丰田全球
车厂体系里,成本控制是他们的精神洁
癖。成本控制都控制到了凯美瑞发动机
舱没有盖板,也没有底板的”节约 地步.
这在20万元的车型中还真不多见。所以
广汽丰田作为一家新车厂,在进入市场
的1 8个月时间里要领悟丰田60年品质的
精髓显然是痴人说梦。因此可以理解广
丰在更换凯美瑞的轮速传感器的两个螺
丝问题上表现得遮遮掩掩,在被央视曝
光后才承认是安装错误。产品问题后面
隐藏的是工厂工艺问题.虽然凯美瑞广
告展现了”360度自由旋转输送科技 、
”267台高精度焊装机器人”、 720个检测
项目 等领先之处,但事实上遮盖不了作
为一个新工厂在熟练技工、工艺经验、设
备磨合的缺失和不足。在上海市场.2006
年凯美瑞上市的时候.几家广丰经销商
的4s店还在兴建中.一边卖车一边建店
也算是广丰渠道创新的创举了。
袁仲荣对于这六条的总结是这样
的 综合以上六条.我们坚信凯美瑞
NO 1的市场地位无可动摇 。
我的总结是这样的:一个车厂的堕
落.首先是从自以为是.听不得批评开始
的。一个真正热爱自己企业和产品的人
应该面对自己的落后和不足.否则,我不
敢肯定未来凯美瑞是否会被市场灭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广丰正团结着汽车界和
新闻界在努力自己把凯美瑞给灭了。
0卜2008?AU11"O&SAFETY 75
更多推荐
汽车,中国,市场,塑料,广丰,媒体,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