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车suv价格及图片-上海大众全部车型 价格表


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一汽奔腾b90多少钱)

摘要

汽车工业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

织等诸多相关产业,可以延伸到维修服务业、商业、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及路桥

建筑等许多相关行业,可以吸纳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可以形

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可以创造巨大的产值、利润和税收,可以提供众

多的就业岗位。它是国家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具有巨

大的拉动效应,可以成为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指在国

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战略

性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

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汽车工业由于大规

模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中占较大比重,市场扩张能力强,需求弹性高,

发展快于其他行业,生产率持续、迅速增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扩大就业。产

业关联度高、长期预期效果好等,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加

快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汽车工业、支柱产业、经济、就业

目录

1 汽车产业的利润及在GDP中的作用.............................................................................. 3

2 汽车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原因.......................................................................... 3

2.1、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在人们需求结构中的地位...................................................... 4

2.2、汽车工业具有超强的就业带动能力...................................................................... 4

2.3、汽车产业具有极高的投入产出比.......................................................................... 4

3 汽车产业发展对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5

3.1减轻消费需求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制约..................................................................... 5

3.2有利于加强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5

3.3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5

4 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发挥战略作用的方式.................................................................. 5

总结........................................................................................................................................ 6

参考文献................................................................................................................................ 7

1汽车产业的利润及在GDP中的作用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据

统计,每增加1万辆汽车,拉动GDP增长88.82亿元,钢产量14.1吨,生铁12.3

吨,原油2.03万吨,玻璃产量16.7箱,合成橡胶0.1万吨,轮胎13.4万条,

公路里程428.8公里。汽车业产业链长,产业汽车业是劳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

行业,对解决就业问题贡献大。整车上游的零部件产业、下游的汽车销售及售后、

汽车金融服务业等带动就业岗位数量多。整车行业的每个就业岗位能带动零部件

等附属行业的7.5个就业岗位。关联系数较大,上下游分别为0.652.63

2004年,全行业117家整车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407亿元,利润为244

亿元。经过3年的发展,2007年前11个月,16家重点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9157.54亿元,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利润将超过600亿元。

2005年,汽车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汽车行业向国家纳税超过2000亿元。

行业直接从业人员180万人,产业链的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800万人。2006年底,

全国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7%而在200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

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30

强企业名单中包括整车制造企业2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5家,摩托车整车制造

企业5家;民营企业14家,国有企业13家,三资企业3家。200930家汽车

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76万亿元,增长27%;实现利润1197亿元,大幅增长

81%20家整车制造企业生产汽车1293万辆,占全国总产量1379万辆的94%

轿车比重更高,20家大企业737万辆,占全国总产量747万辆的98.6%

2011年入选汽车三十强的企业,包括22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3家汽车零

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5家摩托车整车制造企业。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主营业务

收入达27401亿元,同比增长11.84%,利润2454.48亿元,同比增长9.55%

中机联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说,通过盘点后可以看出,机械、汽车行业大企业

在行业中企业数、从业人员的比重不高,但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占全行业的

比重则明显大得多;机械、汽车行业大企业加速崛起,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目前,机械行业大企业继续稳定发展,成长性依然良好,特别是主营业务收入超

100亿元的特大企业迅速增加,2003年只有3个,2011年已达67个。

2003年到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从3个增加到67个,占

汽车大企业的比重由30%提高到77%其中超千亿元的特大企业,2003年只有中国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1家,2011年增至11家。千亿元级汽车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由

2003年的1192亿元提升至201118248亿元,9年提高了十几倍;占大企业主营业

务收入的比重,2003年的22%提升至2011年的80%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

重达48%,表明汽车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

GDP的稳步增长。

2汽车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原因

据统计,世界上50家最大的公司中,汽车公司就占了近20%,其他企业也

大都是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石化企业和机械企业。不管是在美国、日本、德国、法

国和瑞典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多数汽车工业的后起发展国家如韩国、巴西和西班

3

牙,汽车公司往往是这些国家中最大的企业,汽车工业产值一般都占到国民经济

总产值的10%15%。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汽车工 业是现代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

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为什么会有如此魔力,能在短短的50年里

造就出这么多的大企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基础?

2.1、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在人们需求结构中的地位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其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在人们需

求结构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从产业地位看,汽车工业是最终的消费品,位于产业

链条的末端,或者说位于产业金字塔的顶端,但同其他消费品相比,汽车具有很多

独一无二的特征。以轿车为例,它最少由两万多个零部件组成,价格即使是中低

档轿车,也在1万美元以上。从社会需求量来看,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已达到

1.2亿,全球轿车年需求量在1000万辆以上。我们很难找到第二个产品,能够在

技术密集程度、价格和社会需求方面都达到轿车水平的,这从客观上决定了汽车

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巨大的带动作用。从人们需求结构看,在满足了“吃”“穿”

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位置。而汽车是所

“行”的方式中最便捷、最个性化,也是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了。可以说,

需求方面的力量也决定了汽车工业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无可推卸的支柱作

用。最后,从汽车产品的技术特点看,每辆汽车都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

工业是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最大的产业,现代轿车也运用了大量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电子技术。汽车工业不但和钢铁、冶金、橡胶、石化、

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产业休戚与共,而且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

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行业。同时汽车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先驱,是大

批量、高效率、专业化、标准化产业的代表。

2.2、汽车工业具有超强的就业带动能力

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但由于其巨大的产业规模和

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就业的能力也很强。它不仅提供了很多直接的就

业机会,还带动了很大比例的间接就业。在几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家中,与汽车

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都拥有较大的就业人数,尤其是汽车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度增长,就业比重明显提高。汽车产业间接就业与直接

就业之比,1994年美国达到1.01,日本为0.71,德国为0.66,韩国1980年为

0.631992年上升到1.46其中与汽车相关的间接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由0.25%

上升到0.49%。这些数据还没有包括因汽车工业而产生的道路建设、政府机关、

以及非汽车产业中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就业。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计算,如果

将那些工作岗位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就业人员也算在内,1997年德国汽车产业的

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500万人,其中汽车工业的直接就业为67万人,配套

工业行业的间接就业为98万人,与汽车销售和使用有关的间接就业为335万人,

汽车产业间接就业为直接就业的6.5倍。

2.3、汽车产业具有极高的投入产出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对主要相关工

业的拉动作用,整个工业的投入要比汽车工业本身的投入增加一倍。或者说,

车工业的投入产出,将对整个工业发展产生双倍的带动作用。从增加值角度衡量,

汽车工业对主要上游产业的完全需求带来的增加值达到汽车工业自身增加值的

两倍多,也就是说,汽车工业每创造一个单位的增加值,就会带动相关工业创造

两个单位以上的增加值,而全社会新增的增加值在3个单位以上。另据有关资料,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中,大概有40%左右要支付给金融、保

4

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科研设计、广告公司等各种服务业。在几个汽车工业

比较发达的国家中,汽车工业对主要相关服务业的产出的带动作用,到达

80%-100%。如果综合考虑汽车使用过程所产生的对汽车服务业的需求,这一比例

更大,有人估计这一比例可达到汽车价格的2-3倍的水平。如果将汽车工业对前

向和后向产业环节的带动作用综合起来考虑,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说汽

车工业是一个110的产业。110的意思是说,汽车工业的1个单位的产出,

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如此巨大的带动作用

是任何其他产业都望尘莫及的。

3汽车产业发展对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3.1减轻消费需求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制约

21世纪前10,中国经济的较高速稳定增长将继续受到需求不足的制约。

这种需求不足仍主要来自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下个10年城镇居民消费需

求的较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两个基本的拉动力量:一是住房的商品化和私有化,

二是私人汽车拥有率的迅速上升。这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任何一方的

较快发展都会拓宽另一方的市场空间。

中国是否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显然关系到政府对于汽车消费的政策取向,而汽

车消费政策又对居民的汽车需求具有重大影响。由此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

论中国以何种方式发展汽车工业,只要本土汽车在加入WTO之后以至关税减让过

渡期之后能够有力地抵挡进口汽车的冲击,中国市场的汽车需求就会迅速扩大,

从而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起较大的拉动作用。

3.2有利于加强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未来10,社会投资需求仍将是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一个制约因素。投资需

求的扩大既依赖于消费需求的变动,也取决于民间投资的增长。目前中国民间资

本的规模已经很大,在全社会投资中也占有较高比例,但由于长期集中于工业尤

其是消费品工业部门,在消费品市场趋于饱和、同时有些投资领域尚未开放的条

件下,民间资本难以找到有利的投资场所,这制约着民间投资的扩张。

如果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对相关工业和服务业产生多方面的带

动效应,将能够为民间资本提供很多有利的投资机会,拉动民间投资的扩张从而

社会投资需求的扩大,支持国民经济的较高速持续增长。

3.3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汽车产业具有连接工业和服务业的特点,其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相关工业,

且对相关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这就有利于实现工业稳定增长而服务业加

快发展的结构调整目标。同时,汽车工业属于技术密集的加工工业,由于其具有巨

大的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带动幅度最大的就是技术密集的机械电子产业,并且经

济规模大,使很多高新技术成果能够很快得到应用,因此,汽车工业的较快发展也

有利于带动工业结构的升级.

4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发挥战略作用的方式

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发展一般需要经历

3次消费革命和与之相随的产业结构升级,即耐用消费品(家用电器)“住与行”

革命和网络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消费革命和与之相随的产业结构升级都能够

5

把一国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如果没能利用好这样的机会,那么整个国

民经济就很难发展起来,甚至有可能被排除出世界主导经济国家的行列。在改革

开放之后,我们利用世界产业的转移和家用电器消费革命和与之相随的产业结构

升级,迅速地发展了国民经济,提升了国家经济实力。下一阶段国民经济的迅速

发展有赖于我们把握好汽车产业发展的契机。

如果我们认同汽车产业对当前和未来10年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即这种庞大的汽车需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满足?

我们在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上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几乎全行业

都外资化(合资、合作、技术许可)。中国的汽车产量规模已经很大,在2004

已经位居世界第4位。但是,这只是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尤其是轿车领域)在中国

的多个车间拼组成的大工厂而已。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竞争力提高较快

(其关键零部件也是进口),但是比重还是比较小。

现在,中国所产轿车的国产化率都比较高。也就是说,轿车的绝大部分零部

件都在国内生产。从理论上讲,这样就可以发挥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战略作用。

通过合资合作方式生产当然要比纯粹进口汽车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好。然而,

其实还是一种变相的“进口”因为所谓的产品国产化,其实是指产品(主要是零

部件)由国内企业生产,可这些国内企业还大都是合资合作企业。关键零部件还

必须依赖于进口,因为即使是引进了20多年的上海大众公司的主导产品——桑

塔纳轿车还没有实现百分之百的国产化。为了抢占市场,国内各汽车企业不断推

出新车型。这些新车型几乎都源于国外,其关键零部件来源于进口或国内的相关

合资企业。国内资本企业只在其中分得了一小羹。

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必须自主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当然,限于汽车工业的技

术水平,我们目前还只能依赖于跨国汽车公司。但是,合资合作并不是最终目的,

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尽快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里所说的“自主”并不

是指自我封闭式的自我开发,也不是要求国内资本企业生产全部汽车及其零部件,

因为在经济一体化和专业化分工日渐深化及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当代,企业和国家

都要发挥其比较竞争优势。我们现在不可能、不期望、也没有必要对汽车产品进

行完全的国产化,但是我们应该在汽车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上创建比较竞争优势和

国际竞争力,增加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性。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自主”是

指在学习跨国汽车公司的过程中掌握汽车产品生产的部分核心技术,培养“干中

学”“学中创”的组织惯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部分自主开发能力,从而掌握产

业发展的部分主导权。

总结

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业在未来10年,有

条件、有能力、有决心为中国经济发展再立新功。中国汽车业的这种条件,来源

于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汽车市场刚刚进入黄金期,潜力很大。一方面,老百姓

收入不断增长。目前中国人均GDP7240美元2012年福布斯最新统计数据)

这个阶段正是居民消费结构由衣食向住行升级的转换期;另一方面,中国千人汽

车保有量的增长空间很大。巨大的市场空间,使中国汽车业能够继续在促消费、

扩内需上大有所为。

中国汽车业的这种能力,来源于中国汽车产业不断的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中

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中国汽车业,必须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来再立新功。汽车业

6

转变发展方式,关键是坚持不断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汽车产业就不可能持

续发展。我们必须正视,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做大,汽车产业仍然大而不强,症结

在于自主创新的力度还不够。未来,中国汽车业应继续把自主创新作为支撑可持

续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汽车业的这种决心,来源于汽车行业的冷静思考、快速行动以及汽车人

的使命感。当前,中国汽车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未来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把“促转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丰田汽车大规模召回的警示、自主品牌市场

份额偏小、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尚未突破等因素,将更加激发中国汽车企

业奋发图强的热情。汽车界代表、委员表示,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更加注重售

后服务体系的完善,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不辜负全社会对汽车业的期望。

我国汽车业要进一步发展,但绝不是简单、盲目地扩大规模,而是通过转变

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增长质量的提

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汽车业责任重大,时间紧迫。我们有充分的理

由相信,未来,中国汽车能够圆满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必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发

展再立新功,真正为社会、为人民谋福利。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2]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

[3]黄宗远,徐寿波:产业链全球化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2008

[4]北方网:2011年机械工业百强、汽车工业三十强名单出炉.2012-05-25

7

宝马轿跑车系列-全新福克斯怎么样


更多推荐

13万左右的轿车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