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国产中大型suv排名前十名)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
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
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
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
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
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
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
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
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
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
1 / 8
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
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业界认为,“拓展新业务”意味着美的集团通过资本收购,将业务触角延伸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
事实上,家电企业对进入汽车业可谓是“情有独钟”。2016年8月,格力电器意欲通过收购珠海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银隆”)100%的股权进入造车行列,但由于中小股东的极力
反对,该收购方案最终未能成行。此后,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以个人名义豪掷30亿入股珠海
银隆,并成立了“银隆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了漫漫造车路。经过两年多努力,珠海银隆虽然造出了
MPV艾菲、微面银隆5024EV以及多款中大型客车,但市场反应并不理想。
2017年,被誉为小家电新贵的英国戴森宣布,计划投资逾20亿英镑开发一款“全新的、与众不
同”的电动汽车,首批车型预计2021年下线。但在2019年岁末,戴森砍掉了电动车项目,把研发资
源投入到固态电池、感应技术、视觉系统、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
与格力与戴森相比,原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的造车之路则颇为顺利。2011年,黄宏生通过
增资入股的方式,成为商用车生产企业南京金龙的实际控制人,开始涉足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随后,黄
宏生又把目光瞄向了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于2019年11月成立了江苏天美汽车有限公司。
今年3月份,江苏天美汽车有限公司对外公布了首款车型的信息,并计划年底上市。随着天美品牌
浮出水面,黄宏生的造车路也逐渐明晰。
——首次造车之旅大多“翻车”
对于美的而言,汽车领域并不陌生。17年前,美的通过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与湖
南省三湘客车集团,进入商用车领域,并豪言在三到五年内成为中国领先的客车生产企业。为此,美的
在昆明和长沙两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具备万台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的制造能力。
但五年后,美的陷入经营危机,将昆明和长沙生产基地分别卖给了比亚迪和长沙市政府。至此,美
2 / 8
更多推荐
造车,收购,业务,有限公司,成为,集团,新能,汽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