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中华骏捷2010款老款车)

第!5!

202!

年6

月汽车产业的变局及上海加快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邹俊1张亚军2(1.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200032,.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

2OOO32)摘

要:随着我国新能源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生态发生剧烈变革,行业新锐快速崛

起,上海汽车产业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上海须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力培育新

造车头部企业,加快推动传统车企转型突破,加快完善智能汽车运行环境,着力构建特色鲜明、

层次丰富的智能汽车服务生态体系,最终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为上海汽车产业发展的新

引擎。关键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中图分类号:F269.27.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

1309(2021)06

-

0024

-

010格局不稳,泛摩尔定律让赶超者具备翻盘机会;我

一、汽车产业面临大变局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

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带动就业面广、

国坐拥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最完善的产业

链配套、强力的产业政策、仍丰厚的工程师红利,

而且还请来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可以“抄作

业”。因此,有人认为:“在正在到来的智能电动车

时代,中国企业没有理由输”\'随着特斯拉落户上

规模效益明显等特点,对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制

造业创新发展、增加就业和促进消费升级发挥了

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燃油汽车核心技术以

海,这条“鲶鱼”给我国新能源车市场注入了强劲

的发展活力,上海汽车产业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渐进式创新为主、高度依赖基础科研、供应链高度

固化,为传统车企构建了极高的行业壁垒。过去

40多年,虽然我国车市快速发展,但我国车企仍

(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普及后期,增长趋缓

但仍未见顶回顾中国汽车市场的历史,以2010年左右为

未突破燃油车的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

分水岭。此前中国汽车市场呈现低基数基础上的

盘),与欧美企业依然相去甚远,因此有人感叹: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企业没有理由赢。”而新

高增长态势,2001—2010年,年均增速达到

24.

1%,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

能源车则让中国重新看到了希望:行业处于早期,

20.8%,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此后随着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上海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编号

2018BJB00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邹俊,经济学博士,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张亚军,经济学博士,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经济部部

长、助理研究员。24

汽车产业的变局及上海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市场日渐成熟,增长也日趋放缓。2011—2017

年,年均增速降至6.

9%左右。但从2018年开

全国汽车销量1969.

9万辆,同比下滑4.

7%,但

中国汽车市场依旧全球最大,连续10年保持全球

始,中国汽车销量连续负增长,2020年1—10月,

3500-

46第1位,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接近30%。-r

50快速增长300032稳定增长2803

警8增速下滑4

_■

2577141970-10-20%/i?p3ikTa年份图1

2001—2020年全国汽车销量及增速注:2020年为1—10月数据。数据来源:WIND资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分析美、德、日、韩等发达国家汽车行业的演

税减免取消、“国六”排放标准过渡、中美经贸摩擦

等短期因素,以及经济增速换挡、人口结构发生变

化(2010年20?5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

变历程,汽车产业的发展一般会经历起步期、高速

成长期、普及期和饱和期等几个阶段。通常在进

入普及期后,市场将发生深度调整,增速会逐渐趋

50%

,2019年降至约45%,且下降趋势一直持续)

等更为长期的因素,发展速度趋缓&缓,在普及后期会呈现个位数缓慢增长态势。中

国汽车市场目前已进入普及后期,叠加汽车购置

起步期高速成长期普及期普及后期中国汽车行

业发展曲线/CAGR美国後国日本韩国中国

>40%23.4%24.5%25.7%17.5%42.6%//9.0%//

10.7%47.3%/

7.3%35.7%

/21.3%

//9.4%22.罗乙/约10%3.4%3.3%4.5%图2汽车行业发展阶段分析数据来源:中汽协、奥德思汽车研究、巨量引擎汽车数据策略研究院。但汽车市场尚未饱和,仍有成长空间。一是

单第17名,不仅不敌欧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

目前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较低,从世界银行公布

的全球20个主要国家千人汽车保有量数据来看,

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与汽车千人保有量高度正

相关,中国位于趋势线下方,显示出中国车市仍然

有较大增长空间。二是我国汽车市场区域发展不2019年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3辆,位列榜

25

第!5!

202!

年6

月均衡,一线城市因牌照限制、驾驶体验、总体拥有成

20世纪90年代出生人数明显下降,导致2017—

本(TCO)等因素增长潜力有限,但中、西部地区千

人保有量较低,增速快,市场潜力大,低线城市汽车

市场仍然存在发展潜力。根据麦肯锡研究结论,伴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低线城市的中产阶层将快速

2023年车市同步向下,2024—2025年车市会因千

禧年出生潮进入购车年龄而再次向上。因此,预

计市场下行还将持续两年,恢复增长前还将小幅

下探,此后市场将回归温和增长态势,目前已能看

崛起,成为中国家庭消费总量和新增消费的最主要

贡献力量,其汽车消费潜力也将得到充分释放&到下行动力减弱的迹象。着眼长期,参照特定国

家在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态势,重回增长轨道的

中长期看,车市受更新需求和新增需求综合

驱动,因1981—1991出生人口红利,新增需求的

中国汽车市场依然具备一定的增长潜力。此外,

政策支持将为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保驾

护航。美国丿^亚*6A,I)

io**人口因素贡献推动2006—2016年车市同步向上,

譽英国*马来西亚■辭??鲂斯删尸严其尼日利亚

中国卩度尼西亚?印度法国沙特图3

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人均GDP和千人汽车保有量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出生人数较高出生人数明显下降出生人数基本稳定图4

1981年以来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产品结构进入剧变期(二)时代机遇,新能源汽车迎来

进一步的整合和结构调整!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压

力凸显。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

融合,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

当前,汽车市场由“量”变到“质”变,行业面临

26

汽车产业的变局及上海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中国、欧美

等主要经济体关于化石燃料、碳排放及电动车产

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推动电动车发展提速&新能源汽车在渗透率上开始向智能机当年的

量的相关要求变得更为严格,电动化、智能化(含

网联化)、共享化(即“新三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明

朗,未来利润的增量集中于新兴领域,新能源汽车

颠覆路径看齐&燃油汽车的性价比提升主要来自

效率转换,遵循的是能量转换定律,提升非常缓

慢,而电动车的动力系统(电池、电控约占40%)

和汽车电子(约占22%)成本占比超60%&独特

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无到有,并迎来高速

发展。自2010年新能源汽车被国务院确定为七

的成本结构让新能源汽车向泛摩尔定律靠拢,整

车成本可以实现非线性降低&

2010

年起!电动车

在汽车行业中的渗透率逐年上升,2019年全球渗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后,行业进入培育成长期*

在政策支持下,2014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2016年市场份额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

源汽车市场;伴随着补贴政策退坡,2019年开始

透率突破2.

3%,中国乘用车市场达到4.

9%

(2010年国内智能手机渗透率只有8%,但两年后

即提升至36%,此后更是连年飙升)&

2020年前

三季度,上海新能源汽车新增上牌量达到6.

5万

进入调整期,但仍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市场份额高达48%&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辆,占全部汽车上牌量的39.

2%;上海新能源汽

车上牌保有量达到28

2万辆,渗透率达6.

5%,

比2019年全年提升1.

3个百分点;其中国产特斯

所面临的环境已发生变化,政策导向的转变、市场

发展的日益成熟、技术发展对用户需求痛点的满

足、配套设施的日渐完善等,都将推动产业发展由

拉新增上牌1.

5万辆,拉动上海新能源汽车渗透

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技术驱动转变。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

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

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2021—2035

年)》指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

率提升0.

3个百分点,贡献了渗透率增量的

22.9%;而同期进口特斯拉上牌量为1781辆,比

2019年前三季度减少2511辆,大幅下降58

5%。

在国家政策及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新能源汽

车市场发展潜力依然巨大,由于补贴政策持续,

到汽车新车销量总量的20%左右,2035年纯电动汽

2021—2022年将温和退坡,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

从2021年起将恢复强劲增长&随着成本不断降

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

提出至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

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双积分考核趋严,

低,预计在2025

年左右电动车的拥车成本将降至

燃油车水平之下,

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年份图5

2010—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注:2020年为1—10月数据。数据来源:WIND资讯、中汽协、乘联会。27

第!5!期

202!年6

月7654蛙3蠟210X

X

X

X

X

Z

Z

X

/

Z

/■

上海汽车保有量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T-上海新能源汽车占比图6

2018—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数据来源: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汽车产业研究室。势无疑是重要加持。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在

二、特斯拉的“鲶鱼效应”(一)特斯拉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部分发达国家仍未完全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

对于特斯拉的重要性无须多言。在特斯拉的影响

带动下,新造车企业受资本追捧,2020年以来,蔚

凭借特斯拉CEO马斯克成功塑造的“硅谷钢

来股价累计涨幅达560%(至2020年10月14日),

而如果自2019年10月2日最低股价1.

19美元算

起,过去一年涨幅达到惊人的2126%。铁侠”人设,特斯拉拥有超高流量和媒体曝光度,

自带主角光环。从2018年推出极具价格竞争力

的Model

3车型以来,特斯拉一直是新能源汽车

领域最畅销的品牌。2019年,特斯拉全球销量超

过36万辆,同比增长54.3%,进入中国后,特斯

拉在中国的销量也呈现逐步攀升的态势。2020

年1)10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累计交付超9

万辆,超过特斯拉全球销量的1/4。同年10月,

国产特斯拉出口欧洲大约7000辆,标志着特斯拉

上海超级工厂跨越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据悉

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生产55万辆汽

图7

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位厂商数据来源:国际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二)行业新锐趁势崛起车,其中大约11万辆将被出口到欧洲。此外,随

着2021年低价SUV车型Model

Y的发布,预计

市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特斯拉中国为该公司连续3个季度实现盈利

当特斯拉国产Model

3正式交付车主手中,面

对这条来势汹汹的“鲶鱼”,部分人做出了中国自主

新能源品牌将遭受毁灭性打击的预言。然而汽车

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消费者对汽车有身份、

做出了巨大贡献,助推特斯拉市值快速攀升。2020

年12月4日,特斯拉市值达到5678亿美元,是传

统汽车龙头丰田的2.

5倍多(2256亿美元),2020

年以来涨幅超过500%,牢牢占据全球第一大市值

汽车公司宝座,除了特斯拉自身的竞争实力强劲,

品质、性能等纷繁复杂的不同诉求,几大汽车集团

旗下均有众多产品线,就是为了应对用户的个性化

需求,拥有不同的细分客群。据统计,最畅销的汽

落户上海并充分发挥“中国制造”和“中国市场”优

28

汽车产业的变局及上海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车产品全球市占率也难以超过2%,即便参照智能

(三)汽车产业生态剧烈变革手机的市场属性,也有其他厂商的生存空间&2020年1)10月,上汽新能源、蔚来、小鹏、

燃油车企成功的秘诀在于把发动机、传动系

统等机械子系统打磨成精密的工艺品,建立起足

够高的技术壁垒。而随着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逐

威马等国产新能源车通过细分产品的打造均取得

了不俗的成绩。同年10月,宏光MINI

EV销售

2.

4万辆,是同期Model

3销量的近两倍,牢牢占

渐提高以及半导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

硬件和移动端的物质基础,汽车行业由最初的“机

械定义汽车”逐步转变到现在的“软件定义汽车”。 据销量榜首*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新势力阵营

合计销量超过Model

3。受成本下降影响,更重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产品价值链被重塑,传统汽

要的是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国产版Model

3自

问世以来已累计降价5次,降幅超过10万元。车核心竞争要素将会被硬件、软件和服务所取代,

供应链生态也将被重塑。数据来源:国际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图9

2020年1—10月特斯拉及新造车企业销量数据来源: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特斯拉用软件定义汽车,开启了汽车电动化

与智能化浪潮。Model

3不仅在三电的工程技术

操作系统控制所有车辆上的硬件。Model

3问世

后,通过软硬件的闭环商业生态打造,特斯拉正在

层面做了进一步改进,而且采用类似于智能手机

的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即用一个中央处理器和

成为“车轮上的iPhone”。从智能手机发展史来

看,外观和供应链极易被模仿借鉴,但苹果的利润29

第!5!期

202!年6

月却超过所有竞争对手总和,核心在于自研A系列

芯片、iOS系统,并打造应用生态和咼端品牌。特

斯拉在电动化领域的领先优势可能被逐步缩小,

球采购的模式,把整个生产全部外包之后,拆分出更

多的零件,让几百家供应商直接进入苹果的采购体

系中。苹果的直采,打破了手机行业封闭采购时代

中国电子厂商难以进入苹果体系的困局,给了中国

核心竞争力在于智能化、无人驾驶技术、数据和品

牌。特斯拉的汽车制造业务净利润常年只有

2%

,软件将是未来规模效应之下的主要收入来源&

制造重要的机会。特斯拉也采用供应链垂直采购体

系,破除了传统汽车多层级供应商配套的模式,使其

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价值将不再是发动机、车身、

底盘,而是电池、芯片、车载系统、数据,软件收入由

整个供应链体系能够绕开燃油车,另起炉灶。表1特斯拉国内主要供应商车联网功能、在线系统升级(OTA)和全自动驾驶

(Full

Self

-

Driving,简称FSD)等3块业务产生。

以OT#为例,Model

3车主只要支付3000美元,即

可将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性能从4.

6s提升到4.

1s;

以FSD为例,车主只要支付6.

4万元人民币,即可

从L2级别的AP(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升级为

接近L3级别的FSD持续可更新自动驾驶系统。软件一直是传统汽车厂的软肋,大众电动化

平台MEB

一度被视为针对特斯拉的杀手锏,然

而其首款车型ID.

3由于软件问题一再延迟交付。

在“新三化”背景下,感受到危机的传统车企不断

加快转型,顺势拥抱数字化,加速推进电动化,大

众、丰田、宝马等主流汽车制造商纷纷扩大新能源

车型阵容。宝马不断加码新能源战略,2013年推

出i3车型;随后在2014年推出i8车型;2017年

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车占宝马销量的15%?

25%

;2018年底提出到2025年提供13款PHEV

和12款电动车,到2030年前所有M车型电动

化;2019年6月提出到2023年前推出25款新能源

车型,比原计划的2025年提前2年。戴姆勒公开

承诺到2022年实现超过10款电动汽车的目标。

大众汽车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成为一家软

件驱动的公司,宣布到2025年将拥有50款纯电动

汽车,到2028年推出70款全电动车型,分布在多

个品牌上;大众还设定了长期目标,即到2050年工

厂、办公室和汽车实现完全零碳排放。丰田宣布将

从汽车公司转型为移动出行公司,竞争对手已经不

是曾经的奔驰、宝马和大众,而是苹果、谷歌等。(四)国内供应链加快升级苹果手机的出现带给行业最深远的意义在于依

靠“自主设计+垂直采购体系”重塑供应链。除了

iOS系统以及芯片,iPhone的其他零部件均采用全

30供应商省市零部件单车价

值量/万元宁德时代福建电池单体4.

00华域汽车上海摄像头、座椅总成、

车身件0.

90拓普集团浙江副车架、控制臂0.

55均胜电子浙江方向盘、传感器原件0.35凌云股份河北车身件0.

30璞泰来上海负极材料0.

29奥特佳江苏空调控制器、壳体0.

20宁波华翔浙江饰条、后视镜等0.

20科达利广东电池结构件0.

20新泉股份江苏中控台0.

20恩捷股份云南隔膜0.

19旭升股份浙江电机变速箱壳0.

18三花智控浙江阀、泵、热交换器、

系统件等0.

15世运电器广东PCB板0.

06宏发股份湖北高压直流继电器0.

04岱美股份上海遮阳板0.

02中鼎股份安徽密封件0.01东山精密江苏PCB板、散热器、

结构件—长信科技安徽中控屏—沪电股份江苏PCB板—安洁科技江苏传感器组件—欧菲光广东摄像头—联创电子江西摄像头—文灿股份广东铝合金车身结构件—春兴精工江苏逆变器—当升科技北京正极材料—银轮股份浙江换热器—大富科技安徽天线—天赐材料广东电解液—先导智能江苏锂电设备—智慧能源青海智能线缆—四维图新北京地图—数据来源:Wind资讯、中泰证券%

汽车产业的变局及上海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受益于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量

推动政策,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向已经取得

先发优势,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供应链。从特斯拉

国产化的速度来看,目前中国供应商已渗透到供

市场容量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不断探索合资企

业股比模式创新。深化完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机

制,引进更多高质量汽车项目。复制“特斯拉”模

式,高效开展相关审批程序。应链的诸多领域,在内外饰、车身、底盘等产品附

(二)

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随着股价水涨船高,特斯拉有望比肩苹果,加

速产业链景气上行。为提高毛利率,特斯拉将提

高使用国产零件的比例,最终提高至100%,国内

加值以及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领域已树立起竞争

优势,并且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单车价值量

是决定零部件供应商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

中泰证券的数据,在目前已配套特斯拉的国产零

部件厂商中,长三角三省一市占近六成,其中上海

华域汽车的座椅总成、车身件以及璞泰来的负极

材料等,浙江拓普集团的轻量化铝合金底盘结构

件、大型车身结构件以及均胜电子的方向盘、主驾

驶安全气囊、短路保护器等的单车价值量均超过

2000元。此外,福建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河北

凌云股份的车身件等的单车价值量也超过2000

元。但核心零部件如芯片、高精度传感器、软件系

统、电机电控等仍主要依赖于外资在华的供应商

或者特斯拉自产。随着国内Model

3的量产以及

Model

Y的导入,特斯拉“国产大潮”的大幕已拉

开,考虑到Model

3国产化率将从30%提升到

100%,将带动全产业链共同受益,推动电池、电

机、电控和汽车零部件等供应商升级。三、上海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

路径选择在新的产业发展形势下紧抓产业变革机遇,充

分利用特斯拉红利!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力培育新造车头部企业,加快推动传统车企转型

突破!加快完善智能汽车运行环境!着力构建特色

鲜明、层次丰富的智能汽车服务生态体系,最终将新

能源汽车产业培育为上海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一)继续引进更多外资车企“鲶鱼”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

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

展的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年)》指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

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量总量的20%左

右,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外资车企的目光。应充分利用

供应链参与者将从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增长中受

益。目前,国内多家零部件企业将进入特斯拉供

应链,涵盖动力电池及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控、中

控系统、BMS、底盘等;国内竞争格局较好,已具

备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材料、设备等各环节有望在

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甚至最

终引领全球市场。上海应紧抓特斯拉国产化机

遇!大力推进特斯拉供应链本土化!着力强化研发

投入,提升单品价值量,培育一批销售规模百亿级

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重点推动华域汽车、上海电

驱动、上海大郡等骨干零部件企业加强技术研发,

重点突破当前海外供应商参与程度较高的电驱动

系统、芯片、部分电力电子器件等领域,尤其是车

载电子领域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以及电驱动系

统领域的IGBT模块等,实现动力电池系统、驱动

电机、电动转向、IGBT及电控部件等新能源汽车

关键零部件大批量生产供货。围绕苏浙沪新能源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配套需求!引进动力电池、驱动

电机及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推动新能源

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完善东西联动发展

格局,以临港新片区和嘉定为基地,打造具有较强

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

务、汽车电子、高端软件等全产业链集群。(三)

大力培育新造车头部企业头部企业对行业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引领作

用,在补贴退坡或政策变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厂

商将持续分化,头部企业优势有望持续扩大。应

抓住汽车行业变革机遇窗口

,做强头部企业集群,

重点聚焦两类头部企业。一是“树根”级头部企

业。造车新势力“四小天王”背后都站着一家巨

头,蔚来身后是腾讯、小鹏身后是阿里、理想身后

是美团、威马身后是百度。应大力推动与国内超31

第!5!期

202!年6

月级头部企业从“弱联系”变为“强联系”,从引入性

子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电池寿命,降低燃料电

“投资关系”转变为根植性“生态关系”,充分利用

好阿里、腾讯、美团、百度等超级头部企业的战略

池汽车成本。加强车载操作系统、车载人工智能

计算平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C

-

V2X

能力和投资平台优势,打造功能多元、生态完善的

新能源汽车生态系统。二是“塔尖”上的本土超级

(Cellular

Vehicle

&

to

-

Everything,蜂巢式车联

网)通信、专业测试设备、线控执行系统等技术及

头部企业。聚焦威马、恒大国能、爱驰、天际等新

造车企业!调整总部企业认定标准!支持已具有较

装备研发。(五)

加快完善智能汽车运行环境智能汽车尤其是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更严格的

大规模且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成长为高能级、生态

型超级头部企业。建立本土头部企业成长清单,

结合技术创新、场景落地、监管突破等诉求,出台

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四)加快推动传统车企转型突破大众汽车落户上海开启了中国汽车产业现代

化发展的序幕,上汽集团也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史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市场份额长期占据

全国第一位。然而,2020年1—9月,上汽集团销

量增长-14.2%,弱于全国平均水平(-69%),

其新能源车型旺销,但占集团汽车总体销量的比

重较低,让人对其能否在“新三化”时代继续引领

产生怀疑。相较于手机,汽车5?8年的换车周期

更长,这给了传统燃油车企更长的时间来应对这

场汽车电动化变革!并且汽车质量的管控难度比

手机更高,组装能力影响性能,最终决定汽车质

量!这是车企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手机行业会

诞生富士康,但汽车行业很难,蔚来、小鹏的代工

更多是为了解决生产资质问题,后期还是会自建

工厂。因此,上汽集团仍有调整的时间,其深耕多

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生产管理能力是其重要的优

势。应充分发挥上汽集团长期积淀的生产能力和

质量管控优势,顺应汽车产业消费升级趋势,推动

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提升产品智能化配置

和品牌影响力,争取导入更多战略车型,打造更多

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单车价值,并完善产品系列布

局。大幅提升纯电动汽车产能,全面推动整车智

能化。加强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加大节能环保技

术研发和推广!重点突破高功率和大功率电机驱

动系统、车用电子控制芯片、电池能源密度、车身

轻量化材料、大规模高效制氢、氢燃料储能关键材

料及技术设备、质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锂离

32运行环境。应进一步完善公共充电桩和换电站布

局,以国家电网、特来电、万帮新能源、中国普天、

圣纳科技等企业为重点,着力发展智能充电桩、标

准化智能充换电站等,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推动部分区域建设宽带移动通信、车路和车车协

同通信、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等软硬件设

施,实现通信设施、高精度地图、路侧设施全覆盖,

完善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和

运行环境。继续丰富智能汽车示范区测试示范场

景规模,增强国内外知名度,吸引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企业到此研发测试。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展示

及体验中心、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等。发展功能

完善的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

提高智能交通运行

效率。加快探索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和对信息安

全的监管。(六)

加快构建智能汽车服务生态传统汽车产业生态以整车厂为主导

以产品

为导向,零部件厂商围绕整车厂服务,消费者需要

自行对接汽车销售和用车的各项服务,并最终自

行处理汽车回收的问题。新汽车产业生态以服务

为导向,“汽车管理+出行服务”成为产业核心;在

汽车设计制造环节,由于电动化和网联化的趋势,

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成为可能

将产生动力电池

厂商等模块化供应商*在汽车消费环节,消费者可

以选择购买汽车或出行服务;服务链下游玩家可

以定制生产汽车;汽车未来将定位为移动硬件空

间,产生更多个性化定制的消费需求。新车销售

利润贡献率降低,利润来源向汽车后市场转移。

应加快构建新的汽车产业生态

探索特定场景下

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及应用,结合分时租赁

等服务业态,在主要公交线路、物流园区、产业

园等重点区域推动中高级别智能化车辆商业化

汽车产业的变局及上海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应用。引入共享出行企业、拥有智能化整车及

关键零部件产品的企业,构建共享出行服务新

收再利用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公交

公司、租赁企业、共享出行企业等联合建立统一

业态,有序发展网约车、分时租赁、共享巴士、共

享单车等共享出行商业模式,加强不同交通出

行方式的协同衔接。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的动力电池回收平台,合理布局回收服务网络,

加强对关键原材料的回收利用,掌握产业链上

游相关资源。口[4]

曾英捷,朱癑,孙帅.特斯拉、大众MEB双星闪耀,优质

供给创造黄金时代——全球新能源汽车供给和需求深度

解析[R].兴业证券,2020 -08

-

07.参考文献:[1]

曹永琴.应以智能制造引领上海汽车产业的高端化发

展上海经济,2016(1):21

-25.[2]

栾雨慧.上海汽车产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京津沪渝的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汽车\"新三化”发展趋

势白皮书[R].赛迪智库,2020-04.[3]

王鹤.上海:汽车产业创新升级金融世界,2018

[6]

何衍庭,曲克.新能源汽车急速狂飙[R].建银国际中国

汽车行业专题研究,2020

-07-

09.(5):46

47.责任编辑:李婉茹The

Changes

Facing

the

Auto

Industry

and

the

Path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Auto

Industry

in

ShanghaiZou

Jun

Zhang

Yajun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the

auto

industry

ecology

has

undergone

drastic

changes

and

the

rapid

rise

of

newcomers

in

the

industry,Shanghai\'s

auto

industry

is

also

facing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future,Shanghai

must

accelerate

the

layout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chain,

vigorously

cultivate

new

car-making

head

enterprises,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ar

enterprises,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lligent

vehicle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focus

on

building

a

distinctive

and

richly

layered

mtelligent

vehicle

service

ecosystem,so

as

to

eventually

cultivate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as

a

new

eng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s

auto

ds:

Auto

industr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New

energy

vehicles33

更多推荐

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海,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