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长城哈佛f6的价格)

第七单元第 12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1217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

),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

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

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

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

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

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

(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 温柔 雄伟 充满 威力 汇聚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敲敲打打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唧哩哩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

响亮。)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

鼻音读得很准。)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

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

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师:再来看这“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

我们去看看。(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

涌澎湃”,全体男生读。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这些词谁会读?(评:这位同学的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很清晰)来,

请这一大组的同学读。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

词,我们把它叫做——象声词。这些象声词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

听起来美妙极了(老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读。

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

物】

2.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

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

第一自然段。【板书:美妙】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

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

演奏手风琴?

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

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下文。

4.出示: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哦,他是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把

这句话再读一遍。

(2)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3)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

5.出示: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三句,看你知道了什么?

(2)好,同学们,老师来举个例子让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柳

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

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

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

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

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

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水、动物”的声音,

教师相机板书)

3.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

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象声词”。想像

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

个?(劈劈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

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

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的不同音效。

③出示填空: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________,河流________,大海________。从________,唱到

________

指名学生填空。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

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

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第 3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1217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

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

爱之情。

教学重点: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

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本课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激趣引情。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

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

蓝天、草丛、校园等图片)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

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

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

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

朋友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黎、喃、

腾、喙、翎、瞬。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

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然后

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

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朗读、勾画、标注。读通

顺、正确。

4.交流朗读,评议。教学目标5.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要求会写字的识记。

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

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

3词语练习: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第 4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1217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

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

的本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

着什么呀?

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

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

么样。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文写了

刺猬的哪两件事?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怎样偷枣儿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停住脚 摇晃

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摇晃”、“归拢”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五、学习文中的事例介绍刺猬独到的本领。

那么学了课文,你喜欢刺猬吗?能不能来夸夸它?出示两个说话练

习,学生任选一个准备。

六、写作小实践。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第 5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1217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口语交际7 身边的“小事”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

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课前准备:提前收集身边的小事和自己做的小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跟大家讲了“观察身边的小事”的原因。那么,这节课,

我们继续讨论“我们身边的小事”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2.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别人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

3.其次,学生讲述自己做过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

4讨论并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做的小事和别人做的小事。

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到现在有没有人还不会做好事呢?

5.学生再次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我们可以做?

6.看书进一步学习: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做,生活中还

有哪些小事可以做呢?我们一起看看书上为我们讲了哪些事情。

7.讲一讲身边的小事,并谈一谈感想。

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义,让学生

知道了解其中的道理。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节课我上得相对成功,因为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去思考问题,

相探讨问题。他们在这中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第 6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1217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平台,交流读书和积累的方法。培养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

以运用。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积累的方法。

2.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第一组句子)

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第二组句子)

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前半句句尾的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就是用

接龙的形式写句子。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美观就要找出汉字的特点。我们一起来

试一试。(出示汉字)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采莲曲》学生边欣赏图片教师边诵读。

2.说一说,古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a.小组交流。

b.汇报

3.生诵读古诗。

4.尝试背诵。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六组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5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学习《溪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习重点 读写生字、词语,想象《溪边》描绘的意境。

18 童年的水墨画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用时:5分钟)

1. 播放歌曲《童年》。

2.老师介绍自己的童年生活,启示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

3.板书课题:《童年的水墨画》。

4.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用时:13分钟)

1.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记生字。

2.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注意“染”的结构,“爽”的笔顺等。(教师范写)

4.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学习《溪边》。(用时:17分钟)

1.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3.理解“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四、赏读深化。(用时:5分钟)

1. 组织学生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江上》和《林中》,体会诗歌的意境,欣赏诗

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2.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地模仿创编。

学习重点 理解《江上》《林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前准备 制作教学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学习《江上》。(用时:17分钟)

1.指导学生朗读《江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什么场

景。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体会其妙处。

3.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二、学习《林中》。(用时:17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读《林中》。

2.课件出示雨后的松林和林中的蘑菇等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欣赏诗歌描绘的画面。

3.再读诗句,体会诗句中叠词和量词的用法。

三、总结拓展。(用时:6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欢乐。

2.回顾自己的生活,仿写一首小诗。

教学反思:

第六组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5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9.剃头大师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剃、执10个字,会写 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析总结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出示理发图片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理发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看看他

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 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看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

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课件出示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

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剃头 执木尺 否则 骂人

仇人 习惯 受刑 厘米 摸耳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受、仇、

,前鼻音

5.学习生字。(1)表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2)学生写生字。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2个字,了解了

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9

剃头 执木尺 否则 骂人 仇人 习惯 受刑 厘米 摸耳朵

表弟 胆小鬼 理发 眼神差 付钱 双倍 虽然 一件

2.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给小沙剃头的事情,现在,我

们继续探究是怎么当剃头大师的。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由读文,看看剃头师傅和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

来,和同学交流。

1)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2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

2.“和剃头师傅谁剃得好?

3.“剃头大师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4.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

(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读文,读出感情。

2.题目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预设: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

嘲笑自己不懂装懂,硬冒充剃头大师,结果把小沙的头发剪得不成样子。

教学反思:


更多推荐

天籁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