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发(作者:15年本田思域多少钱)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职业教育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
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彩 票
加斯基尔
在西班牙,几乎每星期都有彩票抽奖,头奖为五千万比塞塔,合美元一百二十五万。彩票一年四
季在西班牙各地出售,每个号码分为一百份,每份价值一美元。
那年夏天,我到巴利阿里群岛度假。有一天晚上,我去马约卡岛的帕尔马市的“双狮酒家”喝
酒,赫南多是店主,但实权却在他老婆玛丽娅手里,她对赫南多管得很严。她嗓音尖厉,酒馆里的一
切都休想逃过她那一双锐利的黑眼睛。要是赫南多向一位瑞典金发女郎笑上两次,或想让一位手头拮
据的老朋友赊账,玛丽娅就会说出刻薄的话,或者是狠狠地瞪他。赫南多便会立刻屈服,低声地说:
“是,亲爱的。”
有一天晚上,玛丽娅回乡探望母亲去了。她一走,赫南多马上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眼睛更加
明亮了,抱着吉他自弹自唱时的声音也更加浑厚深沉了。当卖彩票的小贩走进店来,赫南多便迅速地
翻阅了一遍,取出一沓沓套票:“好兆头!天上来的好兆头!”
他抓住我的胳臂说:“我的美国朋友,你瞧!我是本月14日出生的,而这个号码重复了我的生
日三次——141414 。”小贩微笑着准备像往常一样把那张占百分之一的彩票撕下来。
“不要撕!”赫南多喊道,“老天有眼,聪明人是不会错过机会的。我把这一套一百张全买下
来!”
店里立刻鸦雀无声,一套要一百美元的,对一个小酒店来说,可不是一个小的数目。有人在私下
议论:“玛丽娅会说什么呢?”赫南多听见这话怔了一下,紧接着他愤愤地大声说:“我想做什么就
做什么!”
他说到做到,把钱匣中的钱全都倒了出来。可还不够,他又回家去取了些,总算把钱凑足了。那
天晚上,我也像往常一样买了百分之一,号码比他的大一号:141415 。
现在,我漫步在普拉多大街上,心里想着:赫南多拿了这笔钱会干什么呢?他会离开他那泼辣的
妻子,卖掉酒馆去过奢华的生活吗?
几个月后,我再次到帕尔马去,下飞机就径直奔“双狮酒家”而去,到近处一看,并未发现它与
以往有什么不同。
我走进店去,见赫南多独自坐在桌旁看报。看见我,他立刻满面春风地站起来。“欢迎,先生,
好久没到小店来了!”他连问也没问,便去拿了一瓶我喜欢喝的白葡萄酒来。
“恭喜啊!”我举杯向他道贺,“恭喜幸运的百万富翁!”当我告诉他因见到这里依然如故而喜
悦时,他很不自然地笑了。原来玛丽娅像野猫一样,又吵又闹,非让他卖掉彩票,收回钱来不可。幸
亏有朋友帮忙,有些顾客也有朋友,他们都来帮助他,最后只剩下了一张,其余全都卖了。“她允许
我保留一张。”
“开奖后想到放弃的那些彩票,我后悔死了。可是,持有其他九十九张中奖彩票的是谁?都是我
的朋友。他们要感谢的是谁?是我赫南多。他们是托我的福发的财。而且我的小店的生意也从来没有
像现在这样兴隆过。”
“再说,我虽只有一张彩票,也还得了五十万比塞嗒。我买了一辆车,买了新衣服,还存了点
款。”“挺好,”我说,“可是你没想过其余那些钱会给你带来什么吗?”
他又笑了:“说真的,先生,有了那么多钱,我很可能会做出傻事的。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得的
这些钱已经给我带来了一亿比塞塔也未必能买得到的东西。”
“你是问我失去了那么多钱有什么感想,”他说,“难道你没想到我老婆有什么感想吗?是她让
我卖掉彩票的,她的感受你可想而知了。”
“现在,”他在椅子里往后靠了靠说,“情形不同了,每逢玛丽娅要吵嚷的时候,我就对她说:
‘141414 。’这样,她马上便会想起因她而失去的那份财富,于是就什么也不说了。”
他把瓶中剩下的酒倒进我的杯子,“所以,先生,我已得到绝大多数男人花钱买不到的东西。我
赢得了安静、婚姻幸福和听话的妻子。”
他在椅子中稍稍转了一下身,呼唤了一声玛丽娅。里面那道门的门帘掀开了,玛丽娅走了进来。
她身材似乎小了些,看上去不亢不卑,她变得更快活,更温柔,更有女人的风韵了。
“玛丽娅,”他漫不经心地说,“请给我们拿点酒来。”
她面带笑容地朝酒桶走去,嘴里说:“这就拿来,亲爱的。”
(有删改)
22. 小说一开头就写西班牙的彩票抽奖活动,请联系小说谈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3. 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赫南多这一人物形象。
24. 作者在小说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试举两例进行分析。
25. 小说结尾处说:“她面带笑容地朝酒桶走去,嘴里说:‘这就拿来,亲爱的。’”请联系小说全
文,谈谈你对这一结尾的看法。
参考答案:
22. 开篇点题;引领下文,小说中故事的展开与彩票抽奖有关;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3. 赫南多是一个怕老婆的人,而一旦老婆不在,他就表现得活泼、张扬;在“彩票事件”中,他表
现出了知足常乐的心态,放弃那些彩票他没有感到难过,反而觉得赢得了幸福。
24. ①对比、反衬,如赫南多在妻子玛丽娅在与不在时判若两人的举止;赫南多与玛丽娅在中奖前后
的性格变化等。②细节描写,如“赫南多听见这话怔了一下,紧接着他愤愤地大声说:‘我想做什么
就做什么!’”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赫南多“难得一见”的男子气概。③语言描写,如“说真的,先
生,有了那么多钱,我很可能会做出傻事的。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得的这些钱已经给我带来了一亿比
塞塔也未必能买得到的东西”写出了赫南多知足常乐的心态及对生活的感悟。④侧面描写,如店里顾
客对赫南多的善意提醒和议论,都烘托出了人物的性格。
25. 这一结尾呼应开头,与先前嗓音尖厉、语言刻薄的玛丽娅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彩票事件”使得
玛丽娅性格发生了变化,突出了彩票的作用。小说这样写的好处是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
考空间。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小说第一段的一般
作用。就内容而言,第一段写的是西班牙的彩票盛行抽奖活动,并介绍了抽奖活动的方法及彩票的面
值;结构上看,一方面明显与小说标题相呼应,另一方面又引出了下文赫南多买彩票的故事。
点睛: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就是段落大意,结构上主要
看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可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全文奠定一种感情基调,
与下文作对比,也可以是交待有关背景,与结尾呼应等;如果在中间,在结构上的作用都是过渡、承
上启下;如果是在结尾,一般都是对文章的总结、深化、升华,是对全文主旨的概括。本题所考查的
段落是开头段,结构上有开篇点题和引起下文的作用。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
关于赫南多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由文中“赫南多是店主,但实权却在他老婆玛丽娅手
里,她对赫南多管得很严……赫南多便会立刻屈服”“她一走,赫南多马上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等
细节可以看出,中奖之前赫南多怕老婆;从“他们是托我的福发的财。而且我的小店的生意也从来没
有像现在这样兴隆过”“得的这些钱已经给我带来了一亿比塞塔也未必能买得到的东西”可以看出,
赫南多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本题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有哪些,然
后再从文中找出两个例子进行分析即可。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
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指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
人物。本文在塑造人物时既使用了正面描写手法,也使用了侧面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
“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动作描写“把钱匣中的钱全都倒了出来”等;侧面描写。如赫南多在妻子
在与不在的不同状态,妻子在中奖前后对赫南多的不同态度等。考生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处列出,并分
析这两处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即可。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小说结尾的艺术特色
进行鉴赏,考生可将结尾与小说的结构和主旨联系起来,深入挖掘,表明自己的观点。从内容上来
看,结尾是对玛丽娅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面带笑容”“这就拿来,亲爱的”都表明玛丽娅
如今是一个温柔的妻子,这就与开头部分玛丽娅的形象形成了对比,表明玛丽娅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她的这一变化完全是由彩票带来的,这就突出了彩票的影响。从结构上来看,小说止于“这就拿来,
亲爱的”,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没有继续讲,留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2.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
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
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
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
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当道德面临现实风
险,我们能否为道德买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
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
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炸弹一样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
界?
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
匙。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
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
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
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
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道德两难”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问题:营造道德践
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道德两难”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
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
任与担当。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
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只
有这些成为常态,才能走出“道德两难”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才能为破
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让“两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两全”。
“道德两难”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当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的堤岸,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
眉睫,决不能让道德“亡羊”了才想起“补牢”,“积重”了才想起“难返”。因此,我们需要不断
深入探究道德问题的演化轨迹,照亮其曲折路途,疗治其存在病症,以抓经济搞改革那样的干劲,脚
踏实地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梦想相辉映的道德成
果。
8.下列事件中出现的“道德两难”困境没有被突破的一项是( )
A.一方面,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有经济损失;一方面乞讨老人食不果腹,令人同
情。爱心让老板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B.一方面,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一方面,顾客自觉“天下无贼”,无人
“顺手牵羊”。信任让彼此倍觉温暖。
C.一方面,倒地老人着实可怜,应当出手相帮;一方面,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
“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D.一方面,18名路人对车轮下的“小悦悦”“视而不见”;一方面,拾荒老人陈贤妹,出手相
帮。朴素的情怀,简单的举动,令众人羞愧。
9.下列关于解决“道德两难”困境的措施,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法律在关键时刻应站在善良这一边,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人们做出道德行为的后顾
之忧。
B.减少行善的恶果对社会心理的消极甚至负面暗示,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让人们敢
于行善。
C.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
大渲染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D.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去做道德评判;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为
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
10.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德领域的“冰火两重天”是现象,“道德两难”是其本质,经济攀升、社会急剧变迁是其根
源,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是当务之急。
B.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路人不救“小悦悦”便是
例证。这是造成“道德两难”困境的原因。
C.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所以,只有社会才有力量让“两
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两全”。
D.“道德两难”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堤岸的时代,不能当着道德问题“积
重”了才想去解决,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
参考答案:
8.C 9.C 10.D
略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
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
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
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
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
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
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
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
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
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
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
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
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
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
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
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
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
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
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
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
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
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
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
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
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
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
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
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这
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C.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
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
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
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
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
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
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参考答案:
1.C
2.B
3.C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
文章语段,选项B.“曲解文意”。原文是“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
形”,并不是B选项提的“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 是象形”。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
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
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原文是“从文字的创造特点
看……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并不是B选项提的“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 是象形”。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
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C项“说法绝对”。原文是“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
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C选项中“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
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有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
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
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原文是“象形文字又标志着
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C选项中“如果
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有误。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共6分)
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
政》)
2、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
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荀子·子道》)
3、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者,吾闻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孟子·离娄上》)
21. 根据上面文字,概括孔子的孝道。(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对孔子和孟子的孝道进行简要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2分)孔子认为孝就要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态度,而不仅仅是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要。
22.(4分)孔子孝道要点:这种孝道强调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在当今社会更有现实意义。孟子的孝
道要点:修身的根本是守护好自身。修身是孝行的起码要求,守护自身而不使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不忠
不孝, 就能侍奉好父母。强调了个人修身与孝道的关系。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孟东野序
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
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
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
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
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
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
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
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
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
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
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
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
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
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
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
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
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选自《古文观止》)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得:得到
B.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假:借助
C.其辞淫以哀 淫:无节制
D. 其在上也奚以喜 奚:何,为什么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论述“无不平则鸣”的道理的一项是( )(3分)
①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②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③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④人声之精者为言
⑤凡载于《诗》、《书》六艺 ⑥东野之役于江南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草木、水受外力的激荡而发出声音,论及人的言论、歌、哭,都是因为有所不平的
缘故。并列举自然多种现象论证“不平则鸣”的观点。
B.作者还从自然界论及人类社会,从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
朝一直谈到隋、唐,列举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论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论点。
C.作者对孟、李、张三人的优秀诗文提出疑问,不知是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来歌颂国家
的兴盛呢,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忧愁,而为自己的不幸悲歌呢?
D.文章结尾归结于天命,针对孟郊“善鸣”而终身困顿的遭遇,作者表面上指斥当时的社会
和统治者不重用人才,实则是说天意所决定的。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译
文:
(2)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
更多推荐
概括,赫南,彩票,描写,文字,社会,分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