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雷克萨斯25万左右的车有哪些)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以比亚迪和蔚来企业为例
一、 摘 要
近年来,伴随着产业变革、技术提升及人们对生态环境日益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国家支持政策、市场情况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文献研究,并通过我国比亚迪及蔚来两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分析及两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战略路径的异同点分析,总结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两种典型发展模式,即基于全产业链布局的注重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和处于产业链部分环节的注重客户体验的发展模式。两种发展模式各有优劣势,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模式
二、 导 论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政策及市场情况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得到了蓬勃发展,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水平、产业链完整性、企业竞争力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技术、质量、规模、速度均向好的良好局面。特别是2021年10 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1】的颁布,为我国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经济提供了政策性指导,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总方针支持。
为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规划强调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为总思路。《规划》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发展要求。
同时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落地发展,国家自2009年便启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10年间已累计发放超过千亿元补贴资金。在国家大力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下,巨额的投入换来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孕育出一批国内新能源品牌车企,如比亚迪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
市场规模方面,按2021年销量计,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致约为整个欧洲市场规模的两倍,约为美国市场规模的五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主流的大众消费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理论及文献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文献研究中,杨时川【3】在研究中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吴敬静及任宇新等人【4】研究表明,应当实行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提升补贴政策的成效。乐为等人【5】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政策制定应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引导资源向产品研发及应用环节倾斜。车帅,时玉正等人【6】研究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存在产品力不足问题,能源问题上应侧重发展氢能源。李思聪【7】研究表明,从产业链上、中、下游分析,产业上游将出现关键领域本土化进程加速;产业中游将聚焦于纵向加速整合;产业下游方面,新用户、新应用和新技术将应运而生。王凯荣【8】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做大做强动力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
(三)小结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引导及持续补贴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获得瞩目成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向好,但仍然要清晰认识到,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艰巨挑战,诸如产业链体系不完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供应链不完整、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三、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典型发展模式
(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下游充电服务及后市场服务。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机及电控系统及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方面,以电动机代替燃油机,由电机驱动而无需自动变速箱,电机结构简单、技术成熟、运行可靠。电池方面,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动力。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业链下游分为充电服务和后市场服务两大部分,充电服务包括充电设备、换电设备及电池回收,后市场服务包括汽车金融、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汽车用品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图如下所示)。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二) 比亚迪汽车企业发展模式
1、比亚迪公司简介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比亚迪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再到应用,全方位构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品牌使命是“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牌核心价值观为竞争、务实、激情、创新。
2、比亚迪财务分析
比亚迪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比亚迪第三季度营收1170.81亿元,同比增长115.59%,其中净利润57.16亿元,同比增长350.26%。至此,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收2676.88亿元,同比增长84.37%,净利润93.11亿元。汽车和手机业务在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超90%。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近60%。
数据来源:比亚迪官网
营收增长原因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增加,目前手机部件方面,消费电子行业需求依旧疲弱,但由于成本控制较好且做了产品结构调整,所以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同时,企业全产业链布局有效的缓解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压力。
3、比亚迪发展战略
公司主要从事包含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并通过跨座式单轨“云轨”产品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各项业务协同发展。
其中,汽车业务包括乘商、油电多维度发展。2008年蔚来正式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包括燃油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货车。其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同时提供零部件和组装业务的供应商,这在全球是少有企业能做到的。再次,二次电池及光伏业务:国内动力电池第二大厂商。公司自研掌握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等主流动力电池技术。最后,云轨业务:在国内第一个提出打造新城市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并且云轨造价低、工期短,有助于配合新能源汽车实现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立体化覆盖。
公司关注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106亿,体现了比亚迪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核心理念。汽车创新方面,比亚迪拥有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技术,即电机、电控、电池;轨道交通创新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信号系统技术、无人驾驶技术;电池创新方面,比亚迪动力电池与整车厂无缝合作,打造了专业的开发及服务团队;电子方面,从材料研发、成型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等各方面,为电子产品提供专业的、客制化甚至领导工业设计变革的工艺与方案。
公司不仅注重技术投入,近年来逐渐提升其品牌影响力,比亚迪公司创始人提出
“技术和设计,两手都要硬,要让比亚迪的产品转变为‘技术+设计’双轮驱动”。
综上所述,比亚迪公司发展战略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纵向垂直布局,辅以手机、电池及云轨四大业务协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 蔚来汽车企业发展模式
1、蔚来汽车公司简介
2014年11月,蔚来企业创立,2018年9月12日,蔚来汽车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目前已在在上海、北京、圣何塞、慕尼黑以及伦敦等全球12地设立研发与生产机构,汇聚了数千名世界顶级的汽车、软件和用户体验的行业人才,在中国市场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用户服务体系。蔚来车型包括ET、ES、EC三大系列,公司致力于通过智能电动汽车,为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与创新性补能方案。
2、蔚来汽车财务分析
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蔚来第三季度营收130亿元,与2021年第三季度相比增长32.6%,与2022年第二季度相比增长26.3%,净亏损41.11亿元。2022年第三季度的车辆毛利率为16.4%, 相比于2021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8.0%、2022年第二季度为16.7%,毛利率持续下滑。
数据来源:蔚来官网
企业净亏损主要是由于毛利率持续下降、研发投入增高、疫情导致工厂停产等原因造成。其中,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销售成本持续增加,销售成本增长主要原因是交付量的增加所伴随的电池成本的提升。再次,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蔚来在2022年第三季度花费了人民币29.445亿元,与2021年第三季度相比增长146.8%。此外,根据德银预估,蔚来专注生产ET5的合肥F2工厂由于受疫情影响较大,三季度损失大量产能。
3、蔚来汽车发展战略
公司致力追求技术创新,享受美而智能的设计,向往自由无忧的旅程,并憧憬全球化的社区。通过科技的力量和设计的驱动,提供超越期待的高品质服务。科技方面,公司相信智能、电动和自动驾驶是汽车的未来;设计方面,秉承蔚来设计基因,致力于打造纯粹、易用、有向往感的产品,为用户带来全感官的愉悦体验;服务方面,重新定义服务,为用户提供全程愉悦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蔚来汽车以整车销售为主,同时全国布局众多门店体验店。其更强调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方式和体验,更关注品牌设计,同时通过辅以科技的力量,达到为客户提供超越期待的服务目标。
(四) 比亚迪与蔚来企业发展模式比较
1、战略发展相同之处
比亚迪和蔚来都是在国家大力倡导新能源经济下孕育出来的国内知名民族品牌企业,均抓住了新能源汽车风口,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营业收入上,新能源汽车销售均是其主要收入,二者均关注技术创新及品牌设计。
2、战略发展不同之处
首先,二者在产业链位置不同,比亚迪在汽车产业链更为完整,不仅占据产业链下游的汽车销售,产业链中游汽车制造,同时还包括产业链上游电池研发。蔚来在汽车产业链主要在中游整车的制造及下游汽车的销售及服务。
其次,二者的发展理念不同,比亚迪公司品牌使命是“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强调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较高,而蔚来公司品牌使命是“通过科技的力量和设计的驱动,提供超越期待的高品质服务”,更强调用户设计及客户体验。
再次二者业务组成及规模不同。比亚迪95年成立,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手机业务、电池业务及云轨业务四大业务。年销售收入在千亿以上,市值7500亿人民币;蔚来2014年成立,有9年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为整车销售及服务。年销售收入在300亿左右,市值约1000亿人民币。
3、 基于战略不同的优劣势分析
首先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劣势。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是可以不受产业链局部环节波动的影响,如比亚迪由于全产业链布局,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大幅波动,并不影响其对中游的电池供应,不影响其整车制造。而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却影响了蔚来汽车电池的供应,进而影响其销售收入。全产业链布局的劣势是在企业实力不足资金不足情况下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容易造成不专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难以具备竞争优势,容易出局。
其次企业发展偏重技术创新理念的优劣势。技术创新理念生产的企业产品更科技、更安全、技术性更强,偏重于从研发人员考虑问题。劣势是可能部分技术投入是无效的,对客户的增值效果不明显,客户感知度弱。
再次企业发展偏重客户体验优劣势。关注品牌设计、客户体验理念生产的产品从客户角度出发,更容易被客户感知到,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体验,可以加强客户内心链接。劣势是可能存在后续使用方面容易出现技术问题、安全上的隐患等。
四、 结 论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比亚迪及蔚来两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异同点分析,总结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存两种典型发展模式:一种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基于全产业链布局的注重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以蔚来为代表的处于产业链部分环节的注重客户体验发展模式。由于企业具备的资源、能力、进入市场时间等不同,进而适应自身发展模式也不同,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势,共同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 参考文献和注释
1.国家发改委.《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2.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3.杨时川.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 [J].汽车实用技术,2019,(16):22-24
4.吴敬静,任宇新,张雪琳.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研发投入、政府补贴与企业价值[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2,43(06):140-141
5.乐为,谢隽阳,刘启巍,郭本海.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关联及其耦合效应研究[J].管理学刊.2022,35(05):65-66
6.车帅时,玉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汽车电器.2022,(10):16-17
7.李思聪.从产业链角度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22,(07):34-38
8.王凯荣.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J].资源再生.2022,(06):27-28
更多推荐
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产业,产业链,方面,业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