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发(作者:油价最新调整价格)
76
CASE
案例
探索
吉利沉浮这两年,是一场与预期赛跑的游戏。
吉利“三振出局”?
■文/赫晋一 张冉冉,洞见数据研究院
一
直以来的屡战屡败,没有丝毫削弱吉利
征服新能源领域的雄心。
在2020年的年报中,吉利信心满满:2021
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全新“蓝色
吉利行动计划”迈进“全面电气化”。
而在2021年H1财报披露里,吉利进一步乐
观:上半年本集团产品之销售表现令人满意,即
将于今年余下时间推出的新车型,也均获热烈
的市场反馈。
然而一个季度后,就被打脸了。
“我们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希望极氪
官方重视用户呼声,及时回应车主的关切”,吉
利新款电动车型极氪001交付没多久,类似的用
户维权倡议就不断。
口碑崩塌不说,极氪001后续还无法如期交
付:原定2022年1月10日前完成生产与发运的部
分订单,将延迟1周左右交付。
不只消费端不及预期,在资本市场上,吉利
也没能立起来。在2021年的中国乘用车景气度
周期里,吉利的股价涨的时候不积极,下行周期
里狂跌近50%。
那么,在这一轮“逐梦”新能源中,吉利究
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Business Review
商界评论
77
“十倍股”周期落空,
新能源业务撑起预期
2020年2月10日,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
很多券商机构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吉利的一条
公告:
吉利正在探讨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AB
公司(沃尔沃汽车)业务合并,两家公司重组完
成后将成为一家全球集团,以应对未来挑战。
4个月后,吉利又宣布开启“科技吉利4.0时
代”,迈入全面构架造车阶段。
那么,这两个动作联系起来意味着什么
呢?我们把时间切回吉利3.0时代看看。
彼时,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发挥兄弟品
牌的整合资源优势——原沃尔沃设计副总裁
彼得·霍布里亲自设计,沃尔沃工程师参与过
程等,于2016年3月推出了一款博越SUV。
定价更高的博越上市后,成为了爆款。
博越系列的成功,拉动吉利市占率和盈利
能力提升,传导到股价上,吉利在2016-2017年
股价上涨了近10倍。
再回到这次的4.0时代,就与沃尔沃合并来
说,两者相当于由兄弟变为夫妻,资源从“明算
账”变为完全共享,研发和输出实力或将更进
一级。
同时资料显示,全面架构造车基础之一
是CMA模块化架构体系,而基于CMA架构打
造的车型,已经在中高端品牌领克上得到了验
证——平均售价和销量都有较好表现。
也就是说,一旦合并和全面构架造车落
地,4.0时代的吉利,将比3.0时期有更强的盈利
能力。
这对市场而言,妥妥的另一个吉利10倍股
的机会,不跃跃欲试才怪。
不过,虽然利好,但毕竟这只是过往经验,
比起这个,当时大多机构更在意的是吉利新一
轮产品周期。
比如,招商证券将吉利评级为“买入”,依
据之一就是“公司新车拉动效应尚未完全”。
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以2020年2月份交付的中高价车型“吉利
ICON”为例,其在官网开启预订仅15分钟,2 020
台限量款车型就被抢空,预售37天订单数破3万,
且抢购者多为年轻人(平均年龄26岁)。
另一款高价车型领克05,上市一个多月,收
获超1.7万订单。
这样的预订热度,透露着爆款潜质。
而不只燃油车,在新能源领域,吉利也有
着令人振奋的表现。新发布的纯电轿跑概念车
领克ZERO Concept,被市场一致认可:“这次
78
CASE
案例
探索
领克还真不是拿着模型和PPT在骗人,虽名为
‘概念车’,但ZERO Concept实际上完成度已经
非常高了。”
汽车企业的股价波动,由产业β水平,企业
α水平以及业绩兑现情况3个因子决定。如此,
在市场对企业的高α收益预期下,吉利的PE估
值,在2021年1月冲到了高点,超过40倍。
但估值的高光时刻,却迎来了晴天霹
雳——与沃尔沃的合并计划“流产”。
至于告吹的原因,官方解释称:“在评估了
实现价值的不同选择后,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
是,两家独立公司之间进行合作的模式是确保
持续增长的最佳途径。”
更“雪上加霜”的,据年报披露显示,吉利
2020年的利润水平,再次大幅下滑,业绩预期
落空。
但让人不解的是,吉利2020年的销量却是
大幅提升。
有业绩修复迹象,但没有结果兑现,这是
为什么呢?我们拆解其销量的分类构成看看。
数据显示,包括中高价“吉利ICON”和“领
克05”在内的大多数新品,上市交付后销量很
快大幅下滑,爆款预期并未落地。
老产品里,领克系列的销量复苏亮眼:从
2020年4月开始,销量增速持续上升。
然而资料披露显示,该系列销量大增是竞
争压力下,大搞终端折扣的结果。比如,2020年
下半年,其优惠幅度超过万元。
情况类似的还有主力车型博越——其本身
虽未降价,但推出了低价版的博越百万款,影
响该系列的产品成交价,压缩利润空间。
高价、高毛利的爆款新产品未如期落地,
叠加老产品“以价换量”的结果就是企业盈利
能力下降。据数据显示,2020年H2领克单车净
利0.32万元,环比减少0.02万元。
“遛”了市场一圈,业绩兑现却是这样的
结果,投资者不免变得谨慎,吉利估值回落。
但吉利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其在2020年
年报电话会议中扬言:2021年有望像过去2016、
2017年一样,迎来新的增长。
这么说的底气,同样能在2020年年报中找到
答案: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全
新“蓝色吉利行动计划”迈进“全面电气化”。
也就是说,吉利还握着新能源的底牌没
翻。而这也让市场对其抱有乐观,估值倍数仍
保持在30上下。
那么,新能源的牌面是否能如其所愿呢?
极氪001“高开低走”,愿景幻灭
2021年在整个电动车行业再度“火热”时,
华尔街的外资投行们开始流传类似“极氪001
撑起吉利股价一片天”的看法。
比如,在花旗银行的评价里,极氪001成了
拳打特斯拉的存在:极氪001在尺寸和性能上
均胜过竞对Model 3,单价略高;若Model 3月销
量可达2.5万辆,则预计极氪001最少应取得此
水平一半以上销量。
美银证券也基于极氪的价值,将吉利的目
标价上调,升评级为“买入”。
那么,极氪001为何让市场如此“癫狂”
呢?看看消费端的“亢奋”就知道了。
2021年4月,吉利极氪001(也就是上述领
克ZERO Concept)上市并开放预订后,搜索指数
随即急速攀高。市场关注火热下,仅2个月,其
2021年的可交付订单,就全部售罄了。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热度,也不难理解。
毕竟在极氪001的28.1万~36.0万元定价区
间里,同类的只有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EV
以及蔚来ES6,属于有需求缺供给的情况。
在这些不差钱的消费者的“追捧”下,极氪
001的订单中,高单价与高选配特征明显:
比如,顶配YOU版比例达40%;雅马哈高级
音响比例达80%;高性能空气悬挂比例达61%;
智能感应自动门比例达44%等。
由此,极氪001的平均订单价被推高到了
33.5万元。
Business Review
商界评论
79
截至12月底
2020年
2019年同比变化
销售量(辆)
收益(百万元)
毛利率
经营溢利率
税后溢利(百万元)
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百万元)
每股摊薄盈利(人民币分)
股息每股现金(港币分)
1 320 217
92 114
16.0%
5.4%
5 575
5 534
56.44
20.00
1 361 560
97 401
17.4%
8.9%
8 261
8 190
89.21
25.00
-3%
-5%
-
-
-33%
-32%
-37%
-20%
2020年
归属本公司股权持有人权益
净现金水平
63 631
11 829
2019年
54 436
11 759
17%
1%
数据来源:吉利2020年年报
这让吉利的雄心大增,其放言称:“极氪未
来3年将推出6款全新车型,目标到2025年年销
量达65万辆,进入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前3名。”
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实现了自己想要的。
至此,在企业α水平高预期下,从2021年5
月开始,吉利的PE估值迅速提升,从25倍左右
提升至8月的40倍左右。
然而巅峰时刻,幻象再次被打破。
事情的起因是,2021年6月底,有用户爆出
极氪001 WE版车型标配与宣传不符,据其描述:
“官方上市宣传时,后隐私玻璃、800V电子电
气架构、360KW极充是标配,但实际上下定要
选配另出钱。”
接着,有人发现号称全配版的极氪001
YOU版上面,EC光感天幕配置也变成了选装,
且定价高达万元。
标配变付费选装还没完,就又有不少车主
反映,极氪001车型配置页面中,电机供应商从
日本电产更改为日本电产和威睿电机。
接连的迷惑操作,彻底激怒了预订车主,
关于极氪001的吐槽质疑在社交平台发酵,更有
不少车主拥到极氪App社区,退订转让。
而在吉利深陷争议时,它的竞争对手却在
新能源领域大有进益。
比如,长城汽车的电动车品牌欧拉,2021
年6月之后,月销基本稳定在1万辆以上;比亚迪
80
CASE
案例
探索
排名品牌销量(辆)占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esla(特斯拉)
BYD(比亚迪)
SGMW(五菱)
Volkswagen(大众)
BMW(宝马)
Mercedes(梅赛德斯-奔驰)
SAIC(上汽)
Volvo(沃尔沃)
Audi(奥迪)
Hyundai(现代)
Kia(起亚)
Great Wall(长城)
Renault(雷诺)
GAC(广汽)
Peugeot(标志)
Toyota(丰田)
Ford(福特)
Chery(奇瑞)
XPeng(小鹏)
changan(长安)
其他
总计
936 172
593 878
456 123
319 735
276 037
228 144
226 963
189 115
171 371
159 343
158 134
137 366
136 750
125 384
125 263
116 029
111 879
99 109
98 698
97 911
1 731 984
6 495 388
14.4%
9.1%
7.0%
4.9%
4.2%
3.5%
3.5%
2.9%
2.6%
2.5%
2.4%
2.1%
2.1%
1.9%
1.9%
1.8%
1.7%
1.5%
1.5%
1.5%
26.7%
100%
数据来源:CleanTechnica《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
Business Review
商界评论
81
的新能源车型销量,2021年Q3占到其总销量的
88.8%。
业绩兑现对比惨烈,市场的选择必然受到
影响。在2021年下半年的景气度趋势里,吉利
的反弹幅度最低。
“风口浪尖”压力下,2021年7月中旬,极氪
CEO安聪慧在极氪官方社区发了一封致歉信,
回应解决减配、涨价等问题。信的主旨可总结
为2点:
1. 极氪选配重新开放,费用由极氪承担;
2. 提前锁单用户,由于延迟交货造成无法
享受国补,由极氪承担差价。
这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车主们,不少“准
车主”表示:“新品牌的第一辆车或多或少会在
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只要品牌有心,我们愿意
给新品牌更多机会。”
靠着“钞能力”割肉,极氪平息了这场风
波,并赶在2021年4季度初,有惊无险地实现了
交付。
2021年10月23日,首批199名车主,来到宁波
杭州湾极氪智慧工厂验收交付,宾主欢聚一堂。
这种其乐融融,让大家再一次以为吉利要
“逆风翻盘”了。但事实是,3天不到,车主们又
开始向极氪001“开喷”。
一方面,是对已交付车辆质量问题的吐槽
和维权,归纳起来如下:选装配置EC光感天幕
宣传与实际不符;控诉座椅材质存在误导嫌
疑;陆续被爆系统卡顿、导航出错、声音消失等
质量问题。
另一方面,是对延期交付的不满。吉利官
方表示:面临芯片缺货,EC天幕、威巴克空气悬
架等缺零部件,2021年底和2022年初的订单,
有部分延迟交付。
口碑崩坏,产能乏力,极氪001的爆款兑
现,宛若鸡肋。
而与此同时,吉利整体的业绩表现也比较
拉胯。2021年7-11月,吉利整体销量增速持续
为负。
新能源爆款有名无实,企业α的收益预期
幻灭,再叠加景气度下行,“三杀”之下,吉利在
此阶段车企股价集体下跌中跌得最多,跌幅达
50%。
不过这并非终局,毕竟极氪001还在产能
爬坡阶段。之后,吉利的雄心能否支撑起来,还
要看后续的落地情况。
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从来都不是百米
冲刺,而是马拉松竞赛。
冲在前面的新势力们,基本都经历了几轮
产品“从预期到兑现”的地狱模式考验,才暂时
性成为舆论和资本的宠儿。与之对比,略显迟
滞的传统车企,要在历史包袱的基础上“跑出
来”,难度只会更大。
在消费者和市场的选择下,如果许下的
“承诺”兑现不了,别管市场前期“摇旗呐喊”
得多热闹,最后都会瞬间理性。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表外表里。)
[
编辑 周迎 E-mail:**************
]
更多推荐
吉利,销量,市场,交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