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人多少钱一辆-2021猛禽f150多少钱
2023年11月19日发(作者:凯迪拉克suv价格表图片大全)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学年高三下化学试题第四次月考试卷解答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过程证明了海带中存在的碘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①需要将干海带放入坩埚中灼烧
B2I +2H+HO=I+2HO
.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22
C
.步骤③操作后,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可以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D
.若步骤②仅滴加稀硫酸后放置一会儿,步骤③操作后,试管中溶液不变成蓝色
2、有一种锂离子电池,在室温条件下可进行循环充放电,实现对磁性的可逆调控。一极为纳米,另一极为金属
FeO
23
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电解质只传导锂离子。电池总反应为:,关于此电池,下列说法不
FeO+6Li2Fe+3LiO
232
正确的是
A
.放电时,此电池逐渐靠近磁铁
BFeO+6Li++6e= 2Fe+3LiO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232
-
C
.放电时,正极质量减小,负极质量增加
DLi+e-=Li
.充电时,阴极反应为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c(H)/c(CHCOOH)
.常温下,向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减小
-1+
3
BN(g)+3H(g) 2NH(g) H<0
.反应△达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
223
方向移动
C
.镀锌铁板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来达到防止腐蚀的目的
DZnFeAgAu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等金属
4、用和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已知:
HOHSO
2224
Cu(s)+2H(aq)=Cu(aq)+H(g) =+64.39 kJ/mol
+2+
2
Δ
H
2HO(l)=2HO(l)+O(g) =-196.46 kJ/mol
2222
Δ
H
H(g)+O(g)=HO(l) =-285.84 kJ/mol
222
1
Δ
H
2
在溶液中,与反应生成和的反应热Δ等于
HSOCuHOCu(aq)HO(l)
24222
2
+
H
A319.68 kJmol B417.91 kJmol
.-/.-/
C448.46 kJmol D546.69 kJmol
.-/.+/
5、下列选项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 KCO(OH)=(HCO)+(H)+(HCO)
.溶液:
23323
cccc
--
+
B0.1 mol/L NaHCO(Na)=2(CO)+(HCO)+(HCO)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33323
cccc
+2
--
CHXKX2(K)= (HX)+(X)
.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弱酸与其钾盐的混合溶液中:
ccc
+
-
D0.1 mol/LNaHCONaOH(Na)+ (H)=(CO)+(OH
.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
33
cccc
++-
2
--
)+(HCO)
c
3
6、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还原铁粉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
.夜空中光柱的形成属于丁达尔效应
CKMnO
.浸泡过溶液的硅土可作水果保鲜剂
4
DCaO
.燃煤中加入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HF>HCl>HBr>HI
.还原性:
B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DNaO
.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22
8、常温下,向叠氮酸溶液中滴加的溶液,溶液中水电离的与溶液
20 mL0.1 mol. LHN()pH=13NaOH(H)NaOH
-1+
3
c
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电离度等于已电离的电解质浓度与电解质总浓度之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N
.是一元弱酸
3
Bc(OH) =(H) +( HN)
.点溶液中:
ccc
-+
3
Cbd
.常温下,、点溶液都显中性
D0.1 mol. LHNHN10%
.常温下,溶液中的电离度为
-1 a-11
3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1 mol FeI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
2A
N
②NaO分别与水及CO反应产生等量氧气时,消耗水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
2222
③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NH、Cl、S
3++-2-
4
④NaO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22
⑤2 L 0.5 mol·L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N
A
⑥在漂白粉的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气体:Ca+2ClO+SO+HO═CaSO↓+2HClO
223
A B C D
.1.2.3.4
10、关于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溶液
B
.控制反应液温度在
2+-
-1
C
.反应容器中应加入少许碎瓷片
D
.反应完毕后应先移去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管
11、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IIFe B
.加热装置中的烧杯分离和.利用装置Ⅱ合成氨并检验氨的生成
2
C D
.利用装置Ⅲ制备少量的氯气.利用装置Ⅳ制取二氧化硫
12、在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
.加热后固体发黑
B
.坩埚沾有受热不分解的杂质
C
.加热时有少量晶体溅出
D
.晶体中混有受热不分解的杂质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SO+2H=SO↑+S↓+HO
.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
2322
2-+
BKClOFe(OH)3ClO+2Fe(OH)=2FeO+3Cl+4H+HO
.碱性溶液与反应:
3342
??
2-+
CCHCOOH+CHOHCHCOOCH+HO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1735251735252
1818
DNHHCOCa+HCO+OH=CaCO↓+HO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43332
2+-
?
14、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卤化银沉淀转化
B
.配制氯化铁溶液
C
.淀粉在不同条件下水解
D
.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密闭环境下的反应
15、下列仪器的用法正确的是()
A
.①可以长期盛放溶液
B
.用②进行分液操作
C
.用酒精灯直接对③进行加热
D
.用④进行冷凝回流
16、常温下,浓度均为体积均为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的溶液。稀释过程中,与
0.1 mol/LVHAHB VpH
0
lg
V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V
0
ApH
.随的变化始终满足直线关系
lg
V
V
0
Ba > b > c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Ca(HB)≈ 10
.该温度下,
K
-
6
DHAHB NaOH pH = 7 (A)= (B)
.分别向稀释前的、溶液中滴加溶液至时,
cc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有机物数量众多,分布极广,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石油裂解得到某烃,其球棍模型为,它是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
1A
①的结构简式为,的名称是。
A_________A____________
②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_______________
③的反应类型是,的化学方程式为,鉴别和的方法是。
A→C____C+D→E_______CD_______
④的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大,的结构有种。
ABA14B____
()生苹果肉遇碘酒变蓝,熟苹果汁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苹果由生到成熟时发生的相关反应方程式为。
2__________
18、由乙烯和其他无机原料可合成环状化合物,其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水及其他无机产物均已省略:
()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类型分别是①,②。
(2)D________
物质中的官能团为。
(3)C________XAX________X________
物质的结构简式为,物质与互为同分异构体,则的结构简式为,的名称为。
(4)BDEBD
、在一定条件下除能生成环状化合物外,还可反应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试写出、反应生成该高分子
化合物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19、碳酸氢铵是我国主要的氮肥品种之一,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挥发损失。为了鉴定其质量和确定田间施用量,
必须测定其含氮量。
I某学生设计了一套以测定二氧化碳含量间接测定含氮量的方法。将样品放入圆底烧瓶中:
.
(8)________________
请选择必要地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2)___________
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最适合的是。
A B C D
.稀盐酸.稀硫酸.浓硝酸.氢氧化钠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在最后的装置起到的作用。
Ⅱ.如果氮肥中成分是(),则可以用甲醛法测定含氮量。甲醛法是基于甲醛与一定量的铵盐作用,生成相
NHSO
828
当量的酸,反应为()()生成的酸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从
2NHSO+6HCHO→CHN +2HSO + 6HO,
828268282
而测定氮的含量。步骤如下:
(8)6gNH68mL888mL________SO8
用差量法称取固体于烧杯中,()加入约蒸馏水溶解,最终配成溶液。用样品.
828
准确取出.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中性甲醛溶液,放置后,加入滴指示剂(已
2888mL86%5mL5min8~2________
知滴定终点的约为.),用浓度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读数如下表:
pH668.86mol/L
滴定次数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8
2
6
mLmL
828 8628
..
688 8698
..
858 8989
..
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由此可计算出该样品中的氮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
在滴定实验结束后发现滴定用的滴定管玻璃尖嘴内出现了气泡,滴定开始时无气泡,则此实验测定的含氮量比实际
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________“”“”“”
20、叠氮化钠()固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是汽车安全气囊中的主要成分,能在发生碰撞的瞬间
NaN
3
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鼓起。
已知:。
NaNH?NONaN?HO
2232
210~220℃
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级制备。
NaN
3
实验Ⅰ:制备
NaN
3
()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为,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1C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容器均匀受热,装置中进行油浴而不用水浴的主要原因是。
2aD______________
()氨气与熔化的钠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3NaN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NO可由NHNO(熔点169.6℃)在240℃分解制得,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243
________
实验Ⅱ:分离提纯
分离提纯反应完全结束后,取出装置中的混合物进行以下操作,得到固体。
DNaN
3
()已知:能与水反应生成和氨气,操作Ⅳ采用洗涤,其原因是。
5NaNH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Ⅲ:定量测定
实验室用滴定法测定叠氮化钠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NaN
3
①将试样配成溶液。
2.500g500.00mL
②取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溶液。
50.00mL50.00mL 0.1010(NH)Ce(NO)
mol?L
?1
4236
③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稍稀释,向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滴入滴邻菲啰啉指示液,
8mL30.0500(NH)Fe(SO)
mol?L
?1
4242
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测定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e29.00mL
4+
2(NH)Ce(NO)+2NaN=4NHNO+2Ce(NO)+2NaNO+3N↑Ce+Fe=Ce+Fe
42363433332
,
4+2+3+3+
()配制叠氮化钠溶液时,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若其它读数正确,滴定
6___________
到终点后读取滴定管中标准溶液体积时俯视,将导致所测定样品中叠氮化钠质量分数(选填
(NH)Fe(SO)__________
4242
“偏大”、“偏小”或“不变”)。
()试样中的质量分数为。(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7NaN___________
3
21、在钯基催化剂表面上,甲醇制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钯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
()的△;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
1=_____________kJ·mol()
CHOH(g)CO(g)+2H(g)
32
HE
-
1
正
=____________kJ·mol_________________
-
1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CO(g)+2H(g)CHOH(g)
23
COH2c(H)υ=υυ=c(CO)·
和混合气体发生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反应速率-
22
2
正逆正
k
kkk
正逆逆
、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达到平衡后,若加入高效催化剂,将填增大、
c(CHOH)___________(“”
3
?
正
?
逆
k
正
“”“”)
减小或不变;若升高温度,
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____________(“”“”“”)
k
逆
()时,在刚性容器中充入,发生反应:。体系的总压强随时间
3353KCHOH(g)pt
3
CO(g)+2H(g)CHOH(g)
23
的变化如表所示:
t/min 0 5 10 15 20 ∞
p/kPa 101.2 107.4 112.6 116.4 118.6 121.2
“”“”)(373K)___________121.2kPa(“”
等于或小于,填大于、
①若升高反应温度至,则分解后体系压强
373KCHOH(g)p
3
∞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位小数。
353K=__________(kPa)(1)
KK
PP
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D
【解题分析】
A. 固体在坩埚中灼烧,所以步骤①需要将干海带放入坩埚中灼烧,故A正确;
B. 步骤②中碘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2H+HO=I+2HO,故B正确;
-+
2222
C. 碘单质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步骤③操作后,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可以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故C正确;
D. 若步骤②仅滴加稀硫酸后放置一会儿,可发生4I+4H+O=2I+2HO,步骤③操作后,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故D错
222
误;选D。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海水提取碘的实验,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掌握碘离子能被氧气氧化是关
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2、
C
【解题分析】
A.
放电时,锂为负极,氧化铁在正极反应,所以反应生成铁,此电池逐渐靠近磁铁,故正确;
B. FeO+6Li+6e= 2Fe+3LiO
放电时,正极为氧化铁变成铁,电极反应为,故正确;
232
+-
C. FeO+6Li+6e= 2Fe+3LiO
放电时,正极反应Wie,正极质量增加,负极锂失去电子生成锂离子,质量减少,故错
232
+-
误;
D. Li+e=Li
充电时,阴极锂离子得到电子,电极反应为,故正确。
+-
故选。
C
【题目点拨】
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注意电解质的存在形式对电极反应的书写的影响,本题中电解质只能传到锂离子,
所以电极反应中出现的离子只能为锂离子。
3、
C
【解题分析】
Lc(H)、c(CH0.1mol·
-1+
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COOH)均减小,因为稀释过程促进醋酸的电离,所以A. 常温下,向
3
溶液中c(H增大,A错误;
+
)/c(CHCOOH)
3
B. N(g)+3H(g) 2NH(g) △H<0
反应达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
223
-+
方向移动,错误;
B
C.
镀锌铁板在空气中会形成原电池,锌做负极被腐蚀,铁做正极被保护,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来达到防止
腐蚀的目的,正确;
C
D. Ag、Au
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锌、铁比铜活泼,所以失电子变为离子,阳极泥中含有等金属,
D
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
C。
4、
A
【解题分析】
①
Cu(s)+2H(aq)=Cu(aq)+H(g) Δ=+64.39 kJ/mol
+2+
2
H
②
2HO(l)=2HO(l)+O(g) Δ=-196.46 kJ/mol
2222
H
1
O(g)=HO(l) Δ=-285.84 kJ/mol H(g)+
222
H
2
1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③,整理可得:,故合理选
+×+Cu(s)+HO(l)+2H(aq)=Cu(aq)+2HO(l) Δ=-319.68 kJ/mol
222
+2+
H
2
③
项是。
A
5、
C
【解题分析】
A、正确关系为c(OH)=c(HCO)+c(H)+2c(HCO)COHCO2OH,
--+--
323323
,因为由一个水解生成,同时会产生个
2
故错误;
A
B、NaHCOc(Na)=c(CO)+c(HCO)+c(HCOB
33323
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得:),故错误;
+2
﹣﹣
C、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弱酸HXKXK= HX+XC
与其钾盐的混合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2()()(),故正
ccc
+
-
确;
D、浓度均为0.1 mol/LNaHCONaOHNa+ H=2CO
的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根据电荷守恒:()()()
33
ccc
++-
2
+OH+HCOD
cc
()(),故错误;
--
3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浓度等量关系,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原理在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中的
应用方法。
6、
D
【解题分析】
AFeA
.具有还原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则还原铁粉可以用作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故正确;
BB
.含有灰尘的空气属于胶体,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正确;
CKMnO
.乙烯具有催熟效果,能够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浸泡过溶液的硅藻土放在水果箱里可延长水果的保鲜
4
期,故正确;
C
DCaO
.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燃煤中加入
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错误;
D
故选。
D
7、
D
【解题分析】
AHFHClHBrHIA
.卤化氢的还原性随着卤素的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即还原性:<<<,故错误;
BB
.为丙烷的球棍模型,丙烷的比例模型为,故错误;
CC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错误;
DO-O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过氧化钠中既含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形成的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故正确;
D
答案选。
D
【题目点拨】
本题的易错点为,要注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
A
8、
C
【解题分析】
A.pH=13(NaOH)=0.1mol/Lc20 mL0.1 mol. LHN20mLpH=13NaOH
,,点时,溶液与的溶液刚好完全反应,此
c
-1
3
时溶液呈碱性,说明发生水解,是一元弱酸,正确;
NaNHNA
33
B.cNaN(OH) =(H) +( HN)B
点溶液为溶液,依据质子守恒,,正确;
33
ccc
-+
C.常温下,cNaOHdC
点溶液呈碱性,继续加入溶液,点溶液一定呈碱性,错误;
-14
10
D.常温下,0.1 mol. LHN(OH)=10mol/LHN(H)==10mol/LHN
-1 --a+-14+a
333
溶液中,,则电离出的,的电离度
cc
-a
10
10
-14+a
为,正确。
?100%
=10%D
a-11
0.1
故选。
C
9、
B
【解题分析】
①亚铁离子和碘离子均能被氧化;
②与水及CO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2NaO+2CO=2NaCO+O,2NaO+2HO=4NaOH+O↑,
22222322222
③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Al和S,发生双水解;
3+2-
④NaO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有漂白性。
22
⑤由N=nN,n=CV计算;
A
⑥HClO具有强氧化性;
【题目详解】
①1 mol FeI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故错误;
2A
N
②与水及CO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2NaO+2CO=2NaCO+O,2NaO+2HO=4NaOH+O↑,生成相同量的O时消耗的
222223222222
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故正确;
③Al和S,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④NaO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成碱性所以溶液先变蓝,又因为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而有漂
22
白性,所以后褪色,故正确;
⑤N=2L×0.5mol·L×2N=2N,故错误;
-1
AA
⑥在漂白粉的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气体:Ca+1ClO+SO+HO═CaSO↓+2H+Cl,故错误。
2+-+-
224
故选B。
10、
C
【解题分析】
实验室制备乙烯所用的原料为乙醇和浓硫酸,反应条件是加热到170℃,反应装置为液液加热装置,据此进行解答。
【题目详解】
A.3mol/L硫酸为稀硫酸,必须使用浓硫酸,选项A错误;
B.反应温度在140℃时,生成的是乙醚,170℃时才生成乙烯,选项B错误;
C.溶液加热为防暴沸,需要加入碎瓷片,选项C正确;
D.为了防止倒吸,应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明确乙烯的制备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时,反应产物可能不同,
反应温度在140℃时,生成的是乙醚,170℃时才生成乙烯,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11、
C
【解题分析】
AIFeA
、加热时和发生化合反应,故错误;
2
BpHB
、检验氨的生成要用湿润的试纸,故错误;
CC
、高锰酸钾氧化性较强,在常温下就可以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故正确;
3+2-
DD
、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要加热,故错误。
答案。
C
12、
D
【解题分析】
ACuOSOA
.固体变黑说明硫酸铜分解生成与,造成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偏大,测量结果偏高,故不合题意;
3
BB
.坩埚内附有不分解的杂质,而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不变,测量结果不变,故不合题意;
CC
.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造成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偏大,测量结果偏高,故不合题意;
DD
.晶体不纯,含有不挥发杂质,造成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偏小,测量结果偏低,故符合题意;
故选。
D
13、
A
【解题分析】
A.
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硫代硫酸钠,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与硫单质,其离子方程式为:
SO+2H=SO↑+S↓+HOA
2322
2-+
,项正确;
B. KClOFe(OH)H3ClO+2Fe(OH)+4OH=2FeO+3Cl+5HO
碱性溶液与反应,不可能生成,其离子方程式为:,
3342
+-2-
??
B
项错误;
C. CHCOOH+CHOHCHCOOCH+HOC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项错误;
1735251735252
1818
D. NHHCO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铵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均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43
NH+Ca+HCO+2OH=CaCO↓+HO+NHHOD
433232
+2+-
?
?
,项错误;
答案选。
A
【题目点拨】
B
项是易错点,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应该符合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同时
注意在酸性环境不可能存在大量,同时在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
OHH
-+
14、
C
【解题分析】
ANaCl(aq)AgClKI
、足量与硝酸银电离的银离子完全反应,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加入少量溶液后生成黄色沉淀,
该沉淀为,Ag浓度减小促进AgCl溶解,说明实现了沉淀的转化,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AgI
+
B
、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氢离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稀盐酸可抑制铁离子水解,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
释;
C
、淀粉水解反应中,稀硫酸和唾液起催化作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D
、二氧化碳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塞上瓶塞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增大,促进CO与HO的反应,不再有气泡产生,
22
打开瓶塞后压强减小,向生成气泡的方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正确答案选。
C
【题目点拨】
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
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无关。
15、
D
【解题分析】
A. ①为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使用,不可以长期盛放溶液,故A
错误;
B. ②为漏斗,过滤时使用,分液操作应该用分液漏斗,故B
错误;
C. ③为圆底烧瓶,在加热时需要使用石棉网,故C
错误;
D. ④为冷凝管,作用是冷凝回流,故D
正确。
故选。
D
【题目点拨】
此题易错点在于项,圆底烧瓶底部面积较大,直接加热受热不均匀,需用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
C
16、
C
【解题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的,为强酸;的在之间,为弱酸。
0.1mol/LHApH=1HA0.1mol/LHApH3~4HB
【题目详解】
ApH pH7A
.起初随的变化满足直线关系,当接近时出现拐点,且直线与横轴基本平行,不正确;
lg
V
V
0
B(H)c >a > b
.溶液的酸性越强,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由图中可以看出,溶液中:,所以
c
+
水的电离程度:,不正确;
b >a> cB
10?10
-4-4
Ca(H)=(Bmol/L(HB)=0.01mol/La(HB)=C
.在点,,,该温度下,,正确;
cccK
)≈10≈ 10
-
6+--4
?4
0.01-10
DHAHB NaOH pH = 7 HBNaOH(A)>(B)
.分别向稀释前的、溶液中滴加溶液至时,中加入的体积小,所以,
cc
--
D
不正确;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丙烯加成反应
CHCH=CH CHCH=CH+Br →CHCHBrCHBr
3232232
CHCHCHOH+CHCHCOOHCHCHCOOCHCHCH+HO CDNaHCO
32323222323
将和分别滴入溶液中,有
n CHO() DC 3 (CHO) ()+ nHO
61266105n2
葡萄糖气泡产生的是,无明显现象的是淀粉
【解题分析】
(1)ACHCH=CHA(CHCH=CH)CCC
根据球棍模型为,的结构简式为,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为醇,
3232
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为酸,则为,为,和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DDCCHCHCHOHDCHCHCOOHCD
32232
EECHCHCOOCHCHCH
,为,加成分析解答;
32223
(2)
生苹果肉遇碘酒变蓝,熟苹果汁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说明生苹果肉中含有淀粉,熟苹果汁中含有葡萄糖,加成分析
解答。
【题目详解】
(1)ACHCH=CHCHCH=CH
①根据球棍模型为,的结构简式为,名称为丙烯,故答案为;丙烯;
3232
②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CHCH=CH)CHCH=CH+Br
32322
→CH
3232232
CHBrCHBrCHCH=CH+Br →CHCHBrCHBr
,故答案为;
③根据流程图,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为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为酸,则
A(CHCH=CH)CCCDD
32
CCHCHCHOHDCHCHCOOHCDEECHCHCOOCHCHCHA→C
为,为,和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为,因此
3223232223
为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醇
C+D→ECHCHCHOH+CHCHCOOHCHCHCOOCHCHCH+HO
32232322232
不能电离出氢离子,酸具有酸性,鉴别和,可以将和分别滴入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的是,无明
CDCDNaHCOD
3
显现象的是,故答案为加成反应;;将
CCHCHCHOH+CHCHCOOHCHCHCOOCHCHCH+HOC
32232322232
和分别滴入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的是,无明显现象的是;
DNaHCODC
3
④的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大,说明的分子式为,的结构有、
A(CHCH=CH)BA14BCHBCHCHCH=CH
3248322
CHCH=CH CH(CH)C=CH33
33322
、,共种,故答案为;
(2)
生苹果肉遇碘酒变蓝,熟苹果汁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说明生苹果肉中含有淀粉,熟苹果汁中含有葡萄糖,苹果由生
到成熟时发生的相关反应方程式为淀粉葡萄糖,故答案为淀粉
(CHO) ()+ nHOn CHO()(CHO) ()+
6105n261266105n
nHOn CHO()
26126
葡萄糖。
18、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或羧基,二溴乙烷
-COOH() OHC-CHO CH-CHBr 11-
32
nCHOHCHOH+nCCOC-COOH+(2n-1)HO
222
【解题分析】
CH=CHACHBrCHBrBCHOHCHOHCOHC-CHO
222222
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为,水解生成为,氧化产物为,
进而被氧化为为,为与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环酯,
DHOOC-COOHBCHOHCHOHDHOOC-COOHE
22
结合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可解答该题。
【题目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为,为,为,为,为。
ACHBrCHBrBCHOHCHOHCOHC-CHODHOOC-COOHE
2222
(1)CH=CHCHBrCHBrCHOHCHOH
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①为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反应②为与
222222
HOOC-COOH
发生酯化反应,产生,故反应①类型为加成反应,反应②类型为酯化反应;
(2)DHOOC-COOH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其中的官能团名称为羧基;
(3)COHC-CHOACHBrCHBrXAXCH-CHBr
为,为,物质与互为同分异构体,则结构简式为,该物质名称为
2232
11-
,二溴乙烷;
(4)BCHOHCHOHDHOOC-COOHE
为,为,二者出能反应产生环状化合物外,还可以反应产生一种高分子化合
22
物,则高分子化合物反应的方程式为
B+D→
nCHOHCHOH+nCCOC-COOH+(2n-1)HO
222
。
19、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影响实验结果滴定管酚酞溶液从无色变为浅
b-e,f-h,g-c B
红色,内不褪色偏小
68s 88%
【解题分析】
根据反应装置-干燥装置-吸收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排序;盐酸和硝酸都具有挥发性;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
果;酸式滴定管只能量取酸性溶液,碱式滴定管只能量取碱性溶液,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滴定管;根据滴定终点确
定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从无色变为浅红色,68s内不褪色;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铵的关系式计算硫酸铵的量,最后
再计算元素的含量;在滴定实验结束后发现滴定用的碱式滴定管玻璃尖嘴内出现了气泡,滴定开始时无气泡,导致
N
硫酸铵的测定结果偏小。据此分析。
【题目详解】
(8)
根据反应装置、干燥装置、吸收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排序,所以其排列顺序是:b-e,f-h,g-c,答案为:b-e,f-h,
g-c;
(2)
制取二氧化碳时需要碳酸盐和酸反应,稀盐酸、浓硝酸都具有挥发性,影响实验结果,氢氧化钠和盐不能生成二氧
化碳,所以选项是正确的,答案为:B;
B
(6)
为防止影响实验结果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答案为: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8)pH
硫酸铵属于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所以需要酸式滴定管量取硫酸铵溶液,滴定终点的约为
6.6,酚酞的变色范围是6-88,所以选取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从无色变为浅红色,68s内不褪色;
2(NH)SO+6HCHO=(CH)N+2HSO+6HO 2NaOH+HSO=NaSO+2HONaOH
82826828228282
,,所以硫酸铵和的关系式为:
(NH)SO2NaOHNaOH
828
~
,溶液的平均体积为,根据
(NH)SO2NaOH
828
~
得硫酸铵的质量,8.6g硫酸铵中样品中硫酸铵的质
m?mol?132g/mol?0.081g
??????
16.21?1.20?18.90?3.00?19.49?4.50
?15.30ml
3
0.0153?0.08
2
28
0.405?
量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答案为:酸式滴定管;酚酞;从无色变为
0.081?5?0.405g
132
?100%?14%
0.6
浅红色,68s内不褪色;88%;
(5)NaOH
在滴定实验结束后发现滴定用的碱式滴定管玻璃尖嘴内出现了气泡,滴定开始时无气泡,导致溶液的量偏小,
根据得,导致测定含量偏小,答案为:偏小。
(NH)SO2NaOHN
828
~
【题目点拨】
酸碱中和滴定是常考的实验,误差是本题的易错点。判断方法是根据消耗标准液多少对待测液浓度的影响,比如说滴
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尖嘴处有气泡的分析等等;选择滴定管是注意看图,底部是橡胶管则为碱式滴定管,玻璃
活塞则为酸式滴定管。
20、碱石灰冷凝分离出氨气中的水反应需要在
210℃~220℃下进行,水浴不能达到这样的高温
2Na+2NH2NaNH+H↑ Ⅳ NaN
3223
乙醚固体不溶于乙醚,能减少其损失,可洗去表面的乙醇杂质,且
乙醚易挥发,有利于产品快速干燥容量瓶、胶头滴管偏大
500mL 93.60%
【解题分析】
实验:装置为制取氨气的装置,装置用于冷凝分离出氨气中的水,装置为干燥氨气,因为叠氮化钠固体
IABC(NaN)
3
易溶于水,所以必须保证干燥环境;装置为制取叠氮化钠的装置。反应之前需要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
D(NaN)Na
3
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影响产率,同时应该有尾气处理装置,据此分析解答~;
(1)(4)
实验:根据固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分析解答;
II(NaN)(5)
3
实验Ⅲ: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和使用的仪器结合滴定操作的误差分析的方法解答;
(6)
(7)0.0500mol?L(NH)Fe(SO)()Ce
结合滴定过程,叠氮化钠和六硝酸铈铵反应,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
-14+
4242
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
【题目详解】
(1)
根据上述分析,浓氨水分解产生的氨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经B装置分离出大部分水后,氨气中仍有少量的水蒸
气,故装置为干燥氨气的装置,其中的干燥剂可以选用碱石灰;装置用于冷凝分离出氨气中的水,故答案为碱石
CB
灰;冷凝分离出氨气中的水;
(2) D210℃~220℃下进行,水浴不能达到这样的高温,因此需要油浴,故答案为反应需要在
装置中的反应需要在
210℃~220℃下进行,水浴不能达到这样的高温;
(3)NaNH2Na+2NH2NaNH+H↑
氨气与熔化的钠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322
2Na+2NH2NaNH+H↑
322
;
(4)NONHNO(169.6℃)240℃分解制得,NHNO
24343
可由熔点在分解时已经融化,同时分解过程中会生成水,为了防
止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需要略向下倾斜,且需要防止流下,只有装置Ⅳ满足要求,故答
NHNO
43
案为Ⅳ;
(5) NaNNaN
33
固体不溶于乙醚,操作Ⅳ可以采用乙醚洗涤,能减少损失,同时洗去表面的乙醇杂质,且乙醚易挥发,
有利于产品快速干燥,故答案为乙醚;固体不溶于乙醚,能减少其损失,可洗去表面的乙醇杂质,且乙醚易挥发,
NaN
3
有利于产品快速干燥;
(6)500mL
配制叠氮化钠溶液时,除需用到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容量瓶、胶头滴管;若
其它读数正确,滴定到终点后,读取滴定管中标准溶液体积时俯视,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则
(NH)Fe(SO)
4242
(NH)Ce(NO)500mL
4236
的物质的量偏大,将导致所测定样品中叠氮化钠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容量瓶、胶头滴管;
偏大;
(7)50.00 mL 0.1010 mol?L
-1-1-3-3
(NH)Ce(NO) n[(NH)Ce(NO)]=0.1010mol?L×50.00×10L=5.05×10mol
42364236
溶液中:,
29.00mL 0.0500 mol?L
-1-1-3-3
(NH)Fe(SO)n[(NH)Fe(SO)]=0.0500mol?L×29.00×10L=1.45×10mol
42424242
标准溶液中,,
10molCe+Fe=Ce+Fe(NH)Fe(SO)(NH)Ce(NO)1.45×
-34+2+3+3+
, 根据可知,消耗的物质的量为
42424236
10mol-1.45×10mol=3.6×10molNaNn[(NH)Ce(NO)]=5.05×
-3-3-3
, 则与反应的
34236
10mol2(NH)Ce(NO)+2NaN=4NHNO+2Ce(NO)+2NaNO+3N↑n(NaN)=n[(NH)Ce(NO)]=3.6×
-3
,根据可知,
4236343333234236
10mol×500.00mL(2.500g)n(NaN)=3.6×=0.036molNaN
-3
故溶液中试样中,试样中的质量分数
33
500mL
50mL
0.036mol?65g/mol
ω=
×100%=93.60%93.60%
,故答案为。
2.500g
【题目点拨】
本题的易错点为中试样中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要注意加入的涉及的反应和目的,理清楚滴定
(7)NaN(NH)Ce(NO)
34236
的原理。
+97.9 179.6 CO+4H*=CO+2H(g)4H=2H(g) CHOH(g)CO(g)+2H(g)
***
2232
或不变减小大于?21、
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体积不变,总压强变大
43.9
【解题分析】
(1)=-CO+4H
根据△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分析判断,根据图像,反应历程中活化能最大的为阶段;
H
??
(2)(1)CHOH(g)CO(g)+2H(g)
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根据中分析?
32
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O(g)+2H(g) CHOH(g)
23
(3)CHOH(g)CO(g)+2H(g)
①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根据外界条件对该平衡体系的影响分析判
32
断;
②根据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结合三段式计算解答。
【题目详解】
(1)097.9 kJ·mol=-
根据图像显示,甲醇的相对能量为,生成物相对能量为,根据△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则
-
1
H
CHOH(g)CO(g)+2H(g)
32
的△;根据图像可以看出,或反
H
=+97.9kJ·molCO+4H= CO+2H(g)(4H=2H(g))
-
1*
???
22
mol113.9kJ/mol-(-65.7kJ/mol)=179.6 kJ·
-
1
; 应历程中活化能最大为
E
正
(2)υ= υ=1υ=υυ=c(CO)·c(H)c(CHOH)=0
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则,反应速率--,则该
正逆正逆正逆
?
正
kk
2
23
?
逆
k
正
?
正
==
反应的平衡常数,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正逆反应速率仍相等则
K
?
逆
cCO·cH
????
2
2
k
逆
不变;根据中分析?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的正反应为放热
(1)CHOH(g)CO(g)+2H(g)CO(g)+2H(g) CHOH(g)
3223
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将减小;
K
cCHOH
??
3
k
正
k
逆
(3)CHOH(g)CO(g)+2H(g)
①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气体物质的量增加,
32
容器体积不变,总压强变大,则升高反应温度至,则分解后体系压强
373KCHOH(g)
3
p
∞
(373K)121.2kPa
大于;
②时,初始时平衡体系总压强为,平衡时体系总压强为,设初始投入为,平
353K101.2 kPa121.2kPaCHOH(g)1mol
3
衡时消耗的物质的量为,列三段式:
CHOH(g)x“”
3
始mol100
??
变molxx2x
??
平mol1-xx2x
??
CHOHgCOg+2Hg
32
??????
1101.2kPa1
?
molHx=
,则平衡时,的,解得根据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则
2
1?x?2x?x121.2kPa10.12
111
molCHOH()molCOmol
,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平衡时的总物质的量为物质的量为
3
1?
5.0610.1210.12
11
??
??
5.0610.12
??
121.2kPa??121.2kPa?
6.066.06
??
6.06
pH?pCO
2
????
2
??
5.065.06
=43.9(kPa)mol=
2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P
?
5.06
1
pCHOH
??
3
1?
121.2kPa?
10.12
6.06
5.06
2
索纳塔8代参数-丰田霸道v8多少钱一台
更多推荐
大通g10降价8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