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请问奥迪q5现在是多少钱)
长丰猎豹汽车4G64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与检修
第一节 发动机结构特点与技术参数
文章来自:汽修一家qxyj
一、结构特点
4G64发动机为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开发,由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该发动机为直列四缸、水冷、单顶置凸轮轴(SOHC),每缸4气门,排量为2.350L,压缩比为9.5。6G72闭环控制多点电喷发动机应用于CFA2030系列轻型越野车,由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开发生产。该发动机为V型六缸、水冷、顶置凸轮轴,每缸四气门,排量为2.972L。
二、技术参数
发动机技术参数见表2-1,发动机皮带调整参数见表2-2,主要部件拧紧力矩见表2-3,发动机一般机械参数见表2-4。
表2-1发动机技术参数
型 号
气缸数及布置方式
燃烧室类型
气门机构
凸轮轴驱动方式
排量/L
缸径×冲程/(mm×mm)
压缩比
最大功率/kw(r/min)
最大扭矩/N·m(r/min)
冷却方式
冷却液
机油
机油用量/L
燃油
怠速/(r·min)
点火顺序
配气相
位
进气门开/关
排气门开/关
-1 6G72
6缸,V型
小型
双凸轮轴
带齿驱动皮带
2.972
91×176
8.9:1
133(5 500)
255(4 500)
闭路强制水冷
高质量乙二醇冷却液
SE或更高级10W-30
4.5
93号以上无铅汽油
700+100
1-2-3-4-5-6
上止点前19°/下止点后59°
下止点前59°/上止点后19°
4G64
4缸,直列
屋脊式
顶置,单凸轮轴
带齿驱动皮带
2.350
86.5×100
9.5:1
92(5 500)
186(3 000)
闭路强制水冷
高质量乙二醇冷却液
SE或更高级10W-30
4.3
93号以上无铅汽油
750+50
1-3-4-2
上止点前16°/下止点后53°
下止点前50°/上止点后16°
表2-2发动机皮带调整参数(驱动皮带挠度(98 N力的作用下))
项 目 标准值/mm 项 目 标准值/mm 项 目 标准值/mm
交流发动机驱动皮带
检查值
调整值
新皮带
动力转向油泵驱动皮带
5.5~7.5
空调压缩机驱动皮带
检查值
调整值
7.O~9.5
6.O~7.O
7.O~9.O 检查值
5.5~7.5
调整值
新皮带 4.O~6.O 新皮带
第 1 页
旧皮带 7.5~8.5 旧皮带 6.O~7.O 旧皮带 8.O~9.O
表2-3主要部件拧紧力矩
部件名称
正时齿带
摇臂盖
气缸盖螺栓
曲轴齿带轮安装螺栓
曲轴皮带轮螺栓
拧紧力矩/N·m
10~12
3~4
部件名称
自动张紧器螺栓
惰轮螺栓
拧紧力矩/N·m
24
36
50
55
120
90
3
14
135
11
11
25+90°
80→O→20→90°→90° 张紧轮支架螺栓和螺母
80~100
20~30
机油泵齿带轮螺母
曲轴齿带轮螺栓
凸轮轴齿带轮螺栓
摇臂轴螺栓
止推盖螺栓
飞轮螺栓
后盖板安装螺栓
油底壳安装螺栓
主轴承盖螺栓
凸轮轴正时齿带轮定位套 8~12
正时齿带前上盖
分电器
分电器支架
自动张紧器
张紧轮
张紧轮螺栓
张紧器臂螺栓
10~12
10~15
19~28
20~27
43~55
49
22
表2-4发动机一般机械参数
型 号
摇臂 内径/mm
油隙/mm
凸轮轴
轴颈直径/mm
油隙/mm
端隙/mm
气缸盖
阀导向孔直径
O.05特大号/mm
O.25特大号/mm
O.50特大号/mm
4G64
18.91~18.93(单)
O.01~O.04(单)
33.94~33.95(单)
25.95~25.97(双)
O.05~O.09(单、双)
O.1~O.2(单、双)
13.05~13.07(单)
12.05~12.07
13.25~13.27(单)
12.25~12.27(双)
13.50~13.52(单)
12.50~12.52(双)
进气阀座圈孔直径/mm
O.3特大号/mm
O.6特大号/mm
47.30~47.33(单)
35.30~35.33(双)
47.60~47.63(单)
35.60~35.63(双)
44.30~44.33(双)
44.60~44.63(双)
12.05~13.07(双)
13.25~13.27(双)
13.50~13.52(双)
6G72
18.91~18.93(双)
O.01~O.04(双)
34(双)
O.05~O.09(双)
第 2 页
排气阀座圈孔直径
O.3特大号/mm
O.6特大号/mm
40.30~40.33(单)
33.30~33.33(双)
40.60~40.63(单)
33.60~33.63(双)
38.30~38.33(双)
38.60~38.63(双)
型 号
阀导向安装高度
进气阀
阀直径/mm
杆直径/mm
间隙(杆至导向)/mm
边缘/mm
辨别标记/mm
排气阀
阀直径/mm
间隙(杆至导向)/mm
阀弹簧
自由高度/mm
负荷/(kg·mm。)
直角
辨别颜色
活塞
类型
直径(标准)/mm
间隙(活塞至气缸)/mm
供维修活塞/mm
活塞环 每个活塞的环数/个
压缩环/个
油环/个
环缝隙 压缩环第1号/mm
压缩环第2号/mm
油环/mm
环侧隙
压缩环第1号/mm
压缩环第2号/mm
供维修环/mm
4G64
47(单)45.5(双)
50.5(双)
7.96~7.98(单)
6.57~6.58(双)
O.02~0.06(单)
O.02~O.05(双)
52(单)
47.5 49.8 48.3
29.6 32.9 30.O
不到2。
绿白蓝
6G72
7.96~7.98(双)
O.03~O.06(双)
7.93~7.95(双)
O.05~O.09(双)
49.8(双)
32.9(双)
不到2°
O.05~O.09(单,双)
86.47~86.50(单)
O.02~O.04(单)
O.25 O.50
O.75 1.OO(特大号)
91.1
O.02~O.04
0.25 O.50
O.75 1.OO特大号
3
2
1
O.25~O.40(单、双)
O.20~O.48(双)
O.20~O.70(单、双)
O.03~O.07(单、双)
O.02~O.06(单、双)
O.25 O.50
O.75 1.00(特大号)
3
2
1
O.30~O.45
前轮驱动O.45~O.60
后轮驱动O.25~O.45
前轮驱动O.20~O.60
后轮驱动O.20~O.70
前轮驱动O.03~O.07
后轮驱动O.03~O.Og
O.02~O.06
O.25 O.50
O.75 1.OO(特大号)
连杆 长(中心至中心)/mm
侧隙(大的一端)/mm
149.9~150.O
O.10~O.25
140.9~141.O
O.10~O.25
第 3 页
曲轴 主轴承轴颈直径/mm
连接杆轴颈直径/mm
轴颈的容许圆度/mm
56.98~57.OO
44.98~45.OO
O.01
60
50
油隙 连接杆轴颈/mm 端隙/mm 气缸组 水套 气缸镗孔 圆度和拔梢 (气缸镗孔)可允许的超大尺寸(最大)/mm 注:单指单凸轮轴,双指双凸轮轴 O.02~O.05 86.50~86.53 O.02~O.05 O.05~O.25 91.1 供维修轴承可按标准尺寸和下列较小号的尺寸提供 O.05~O.18 第二节发动机机械部分检修 一、发动机的拆装 1.发动机的拆卸(图2-1至图2-4) 图2-1 4G64发动机(一) 1-护套;2-发动机罩锁支撑;3-前端中央杆;4-加速踏板拉索接头;5-节气门拉索接头(A/T);6-机油压力开关连接器;7-交流发电机连接器;8-分电器连接器;9-动力转向油压力开关连接器;10-点火线圈连接器;11-功率晶体管连接器;12-噪声滤波器连接器;13-发动机配线连接器;14-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连接器;15-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开关连接器(A/c);16-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17-怠速控制伺服电机,18-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表连接器;19-发动机冷却液开关连接器(A/T);20-真空软管接头;21-冷却水软管接头;22-燃油软管接头 图2-2 4G64发动机(二) 23-传动皮带;24-动力转向油泵总成;25-动力转向油泵储液罐总成;26-排气管接头;27-发动机支架前绝缘体螺栓;28-发动机总成 图2-3 6G72发动机(一) 1-点火线圈No.1连接器;2-点火线圈No.2连接器;3-点火线圈No.3连接器;4-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连接器;5-曲轴位置传感器连接器;6-点火功率晶体管连接器;7-电容器连接器;8-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连接器;9-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表单元连接器;10-前部线束及喷射线束组合连接器;11-歧管压力传感器连接器;12-EGR电磁阀连接器;13-EVAP净化电磁阀连接器;14-左排气管氧传感器连接器(前);16-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17-怠速空气控制电机连接器;18-发电机连接器;19-动力转向压力开关连接器;20-电磁离合器及制冷剂温度开关连接器;21-机油压力开关连接器 图2—4 6G72发动机(二) 22-油门拉索连接;23-节气门(A/T);24-回油软管连接;25-高压燃油软管连接;26-加热器软管连接;27-真空软管连接;28-动力转向传动带罩盖;29-动力转向泵皮带;30-动力转向泵总成;31-空调压缩机皮带;32-空调压缩机总成;33-热防护罩;34-发动机前绝缘支架连接螺栓;35-发动机前绝缘支架限位块;36-发动机总成;37-发动机前绝缘支架 (1)拆卸发动机罩、发动机罩锁闩。 (2)拆卸下罩。 (3)释放燃油管路内的燃油压力。 第 4 页 (4)放出发动机冷却液。 (5)放出发动机油。 (6)拆卸空气滤清器总成。 (7)拆卸蓄电池和蓄电池盘。 (8)拆卸变速器。 (9)拆卸刮水器电机和杆系。 (10)拆卸前保险杠。 (11)拆卸前冷凝器和冷凝器风扇电机总成。 (12)拆卸散热器。 (13)拆卸左侧前灯。 (14)拆卸空调压缩机。 2.发动机的安装 按与拆卸时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 二、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 1.曲柄连杆机构的分解(图2-5至图2-8) 图2-5 4G64发动机活塞与连杆组的分解 1-飞轮螺栓;2-飞轮;3-后板;4-飞轮壳盖;5-油封壳;6-油封;7-轴瓦盖螺栓;8-轴瓦盖;9-主轴径下轴瓦;10-曲轴;11-主轴径上轴瓦;12-缸体 图2-6 6G72发动机活塞与连杆组的分解 1-飞轮螺栓;2-飞轮;3-后板;4-飞轮壳盖;5-油封壳;6-油封;7-轴瓦盖螺栓;8-轴瓦盖;9-主轴径下轴瓦;10-曲轴;11-主轴径上轴瓦;12-缸体 图2-7 4G64发动机曲轴飞轮组的分解 1-飞轮螺栓;2-飞轮;3-球轴承;4-驱动齿轮螺栓;5-接头;6-驱动齿轮;7-曲轴轴承;8-驱动齿轮螺栓;9-接头;10-驱动齿轮;11-曲轴接头;12-后盖板;13-飞轮壳罩;14-油封箱;15-密封垫;16-油分离器;17-油封;18-轴承盖螺栓;19-轴承盖;20-曲轴轴承(下);21-曲轴;22-曲轴轴承(上) *-后轮驱动;**-前轮驱动;***-单凸轮轴发动机;****-双凸轮轴发动机 图2-8 6G72发动机曲轴飞轮组的分解 1-飞轮;2-球轴承(A/T);3-接头(A/T);4-驱动齿轮(A/T);5-曲轴接头(A/T);6-接头(A/T);7-驱动齿轮(A/T);8-后盖板;9-飞轮壳罩;10-油封箱;11-曲轴后油封;12-轴承盖螺栓;13-轴承盖;14-推力轴承A;15-推力轴承B;16-曲轴轴承(下);17-曲轴;18-推力轴承B;19-推力轴承A;20-曲轴轴承(上) 2.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 (1)主轴颈与轴瓦的间隙测定(图2-9)。 ①擦净主轴颈及轴瓦内径的机油。 ②安装曲轴。 ③在轴颈上按轴瓦宽沿轴中心线方向将塑料线放直。 ④小心地安装主轴承座,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栓。 图2-9测量司隙 (a)安放塑料线间隙规;(b)测量间隙 ⑤小心地拆下轴承座。 ⑧用塑料线间隙规包装上印有的量尺测量被压扁的塑料线的最宽部位的宽度,得出间隙值,其标准值为O.02~O.04 mm,使用极限值为0.1 mm。 (2)气缸的检查。 第 5 页 ①用直尺和厚薄规检查缸体顶部平面是否翘曲,其标准值为0.05 mm或更小,使用极限值为O.1 mm。表面不得有垫屑或其他异物。 ②若扭曲过量,应在允许范围内(研磨极限为O.2 mm)校正或更换。 ③检查缸筒是否积炭和划伤,若有应修正(加大尺寸)或更换。 ④利用量缸表检测气缸内径及圆柱度,磨损严重时按加大直径修正气缸,更换活塞及活塞环。其标准值:气缸直径为86.50~86.53 mm(4G64发动机)、91.10~91.13 mm(6G72发动机);圆柱度为0.01 mm。 (3)活塞环的检查。 ①检查活塞环与活塞环槽之间的间隙,其标准值:No.1为0.03~0.07 mm,No.2为O.02~O.06 mm;使用极限值为O.1 mm。若使用超过极限,应更换活塞环或活塞。 ②将活塞环放入气缸内,利用活塞顶面使其放正后,用塞尺测量开口间隙。开口间隙过大时,应更换活塞环。其标准值见表2-4。 (4)连杆轴颈与连杆轴瓦间的间隙测定。 ①将连杆轴颈和连杆轴瓦上的机油挖出。 ②在连杆轴颈上按轴瓦宽沿轴中心线放置塑料线间隙规,要注意放直,见图2-10。 ③小心地盖上连杆盖,将螺栓按规定力矩拧紧。 ④小心地取下连杆盖。 ⑤用塑料线间隙规包装袋上印有的量尺,测量被压扁的塑料线最宽部位的宽度,得出间 隙值。其标准值为O.02~0.05 mm,使用极限值为O.1 mm。 图2-10安放塑料线间隙规 三、配气机构的检修 1.配气机构的分解(图2-11至图2-14) 图2-11 4G64发动机摇臂和凸轮轴的分解 1-垫圈;2-油封;3-摇臂罩;4-加油口盖;5-摇臂与轴;6-半圆衬垫;7-凸轮轴 2.配气机构的检修 (1)气缸盖的检修。 气缸盖底面的平面度可用直尺和塞尺检查,见图2-15。其平面度标准值为0.05 mm,使用极限值为0.2 mm。若变形超过极限,需研磨修正。 (2)气门的检修见图2-16。 检查气门工作面是否正确接触,若接触不正确,应使用磨气门机重新研磨。气门座接触面必须与气门工作面中心一致。如果磨削量小于使用极限值,应更换气门。边厚标准值:进气门为1.2 mm,排气门为2.0 mm;使用极限值:进气门为O.7 mm,排气门为1.5 mm。 (3)气门弹簧的检修见图2-17。 ①测量弹簧自由高度。其标准值:4G64发动机为47.5 mm,使用极限值为46.5 mm;6G72发动机为49.8 mm,使用极限值为48.8 mm。若使用超过极限值,应更换。 ②测量弹簧中心线与底面的垂直度。其标准值为小于2°,使用极限值为4°。倾斜超过极限时应更换。 图2-12 4G64发动机摇臂和摇臂轴的分解 1-后轴承盖;2-摇臂;3-弹簧;4-摇臂;5-4号轴承盖;6-摇臂;7-摇臂;8-弹簧;9-3号轴承盖;10-摇臂;11-弹簧;12-摇臂;13-2号轴承盖;14-摇臂;15-摇臂;16-弹簧;17-波形垫圈;18-右摇臂轴;19-左摇臂轴;20-前轴承盖;21-螺母;22-调整螺旋 图2-13 6G72发动机摇臂和凸轮轴的分解 1-加油口;2-加油管;3-摇臂壳(B);4-衬垫;5-摇臂轴和轴承盖;6-间隙调整器;7-凸轮轴油封;8-圆形衬垫;9-右凸轮轴;10-摇臂壳(A);11-衬垫;12-摇臂轴和轴承盖;13-间第 6 页 隙调整器;14-分配接头;15-油封;16-凸轮轴油封;17-圆形衬垫;18-左凸轮轴 图2-14 6G72发动机摇臂和摇臂轴的分解 1-4号轴承盖;2-摇臂;3-弹簧;4-3号轴承盖;5-2号轴承盖;6-摇臂轴B;7-摇臂轴A;8-1号轴承盖 图2-15检查气缸盖平面度 图2-16气门结构 图2-17气门弹簧 (4)气门导管的检修见图2-18。 测量气门导管与气门杆之间的间隙,其标准值:进气门为O.02~O.06 mm,排气门为O.05~0·09 mm;使用极限值:进气门为0.10 mm,排气门为0.15 mm。若间隙超过极限,应更换气门导管或气门。 图2-18检查气门导管 图2-19测量凸轮高度 (5)凸轮轴的检修见图2-19。 测量凸轮高度,标准值:4G64发动机进气为35.79 mm,排气为35.49 mm;使用极限值:进气为35.20 mm,排气为34.99 mm。6G72发动机进气为35.49 mm,排气为34.99 mm;使用极限值:进气为34.99 mm,排气为34.49 mm。 四、润滑系统的检修 1.润滑系统的分解(图2-20和图2-21) 图2-20 4G64发动机前壳和机油泵的分解 1-油滤器;2-放油塞;3-放油塞密封垫;4-油底壳;5-机油滤网;6-机油滤网密封垫;7-油压开关;8-减压塞;9-密封垫;10-减压弹簧;11-减压柱塞;12-油滤器托架;13-油滤器托架密封垫;14-前壳;15-前壳密封垫;16-油泵链轮;17-旋寨;18-O形封圈;19-凸缘螺栓;20-曲轴前油封;21-油泵油封;22-油泵盖;23-油泵轴;24-油泵从动齿轮;25-油泵驱动齿轮 图2-21 6G72发动机机油泵的分解 1-机油压力开关;2-机油滤清器;3-机油滤清器支架;4-机油滤清器支架垫片;5-放油螺塞;6-放油螺塞垫片;7-下油底壳;8-上油底壳;9-隔板;10-机油过滤器;11-机油过滤器垫片;12-螺塞;13-释压弹簧;14-释压柱塞;15-曲轴油封;16-机油泵外壳;17-O形环;18-机油泵盖;19-机油泵外转子;20-机油泵内转子 2.润滑系统的检修 (1)前壳的检修。 ①检查油孔是否堵塞,必要时洗净。 ②检查左侧无声轴前轴承部分有无磨损、损伤、卡住等。若有异常,更换前壳。 ⑧检查前壳有无龟裂或其他损伤,若有龟裂或损伤,更换前壳。 (2)油泵的检修。 ①将油泵齿轮安装在前壳上,然后旋转该齿轮检查能否圆滑转动。 ②确认在前壳与油泵盖齿轮侧之间的接触面没有脊形磨损。 ⑧检查侧隙,见图2-22。其标准值为O.05~0.12 mm,极限值为0.15 mm。 (3)检查机油液位。 ①拔出油尺,用清洁的抹布擦掉油尺上的机油。 ②把油尺插入油尺导孔中。 ③慢慢拔出油尺,检查油位是否在图2—23所示的范围内。 图2-22检查油泵侧隙 第 7 页 图2-23油尺 a.进行此项检查时,应将汽车停放在平坦在水平路面上。 b.在发动机熄火状态下进行检查。如果发动机已起动,则应停止运转,并等候片刻再进行检查。 ④若油面低于最小刻度位置,则应补加机油。机油不宜补充过多。 ⑤在怠速下运转发动机,停车。然后等候片刻再检查机油液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⑥检查机油是否严重污脏,是否混有冷却液或汽油,以及粘度是否正常。 (4)更换机油。 ①起动发动机,预热运转至冷却液温度达到80~90℃。 ②拆下注油口盖。 ③拆下放油塞,排出机油。 ④机油放完后装好放油塞,安装放油塞垫片时要使其沿图2-24所示方向。 ⑤重新注入规定数量的机油(4 L,不包括机油滤清器内的量)。 ⑥安装注油口盖。 ⑦检查机油液位。 (5)更换机油滤清器。 ①拆下机油注油口盖后,再拆下放油塞,并排出机油。 ②用机油滤清器扳手拆下机油滤清器。 ⑧清洁滤清器托架侧的安装面。 ④在新的机油滤清器的O形圈上涂少量机油,见图2-25。 图2-24放油塞垫片 图2-25 O形圈位置 ⑤用手旋转机油滤清器进行安装,拧紧力矩为14 N·m。 ⑥加注机油。 ⑦空转发动机2~3次,检查滤清器的安装部位,应不渗漏机油。 五、冷却系统的检修 1.冷却系统的组成(图2-26和图2-27) 图2-26 6G72发动机冷却系的组成(一) 1-散热器软管接头;2-散热器上罩;3-冷却风扇离合器总成;4-传动带(动力转向);5-传动带(空调);6-传动带(发电机水泵);7-冷却风扇带轮;8-动力转向油泵;9-油泵托架;10-油泵安装架;11-张紧轮托架;12-压缩机;13-压缩机托架总成;14-冷却风扇托架总成(空调);15-正时带外上盖(B);16-正时带外上盏(A);17-正时带外下盖;18-垫圈L;19-垫圈K;20-垫圈J;21-垫圈L;22-垫圈J;23-垫圈H;24-垫圈G;25-曲轴带轮;26-前法兰;27-正时张紧螺栓;28-正时带 2.主要部件的检修 (1)散热器的检修。 ①散热器的结构见图3—28。 ②检查散热器热片有无异物、散热片有无弯曲或损坏。检查散热器有无腐蚀、损坏、生锈或水垢。检查散热器软管有无裂纹、损坏或变质。检查冷却液箱有无损坏、散热器罩的弹簧有无退化、散热器罩的衬垫有无损坏或裂纹。若有上述情况之一,应修理或更换。 (2)冷却风扇的检修。 图2-27 6G72发动机冷却系的组成(二) 29-进气增压;30-燃油高压软管接头;31-O形圈;32-燃油回油软管接头;33-真空软管接头;34-控制电线 连接器;35-输油管喷嘴和调压器;36-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表连接器;第 8 页 37-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开关连接器(A/T);40-上散热器软管;41-水旁通软管;42-下散热器软管;43-水软管接头;44-水软管B;45-水软管c接头(带加热器车型);46-加热器管总成;47-垫圈;48-水软管A;49-水软管接头;5-进气歧管;51-垫圈;52-水泵;53-水泵垫圈;54-水管总成;55-O形圈 ①冷却风扇的组成见图2-29。 ②检查冷却风扇叶片及风扇螺栓孔周围是否损坏和龟裂,若风扇的任何部分有损坏或龟 裂,应更换冷却风扇。 ③检查风扇离合器的接合处和密封处有无泄漏,若有泄漏,则油量将减少,风扇速度会 降低,导致发动机过热。检查时,转动连接在发动机上的风扇,应有阻力感觉。若风扇能轻 易转动,表示有故障。检查双金属片是否损坏。 (3)恒温器的检修。 ①恒温器的结构见图2-30。 图2-28散热器 1-变速器油冷却器软管(A/T);2-散热器上软管;3-盖;4-罩;5-溢流软管;6-备用油箱组件;7-散热器及其下软管;8-散热器组件;9-散热器下软管 图2-29冷却风扇的组成 1-罩组件;2-传动带(空调);3-传动带(动力转向);4-传动带(发电机);5-冷却风扇和离合器总成;6-带轮;7-风扇离合器;8-冷却风扇 ②检查阀在室温下是否关闭,是否有故障或损坏。检查恒温器是否生锈或结垢,如生锈或结垢,应将其清除干净。如图2-31所示,把恒温器浸在盛水的容器内,使水温逐渐升高,检查恒温器阀的开启温度及全开温度,即阀升程不低于8 mm的温度值:阀开启温度为82℃,阀全开温度为95℃。 图2-30恒温器 1-散热器与软管接头;2-排水管接头;3-热水管垫圈;4-恒温器 图2-31恒温器阀的检查 (a)把恒温器浸在盛水的容器内;(b)阀升程 ③如果阀开启温度小于标准温度,应更换。 ④把恒温器装到进气歧管座上,不要把恒温器装倾斜。 (4)水泵的检修。 ①水泵的结构见图2-32。拆卸前应排出发动机中的冷却液,拆下冷却风扇,安装后应注入发动机冷却液,并安装冷却风扇。 ②水泵的检查。 a.检查水泵零件是否有裂纹、损伤或已磨损,如有必要应更换水泵总成。 b.检查轴承是否有损伤、不正常响声及转动是否灵活,如有必要应更换水泵总成。 c.检查密封件是否渗漏,如有必要应更换水泵总成。 d.检查是否漏水,如密封件已坏,应更换水泵总成。 (5)冷却液温度表组件的检修。 ①冷却液温度表组件和冷却液温度开关见图2-33。拆卸前应排出发动机冷却液,安装后应注入冷却液。 ②冷却液温度表组件的检查。如图2-34所示,把冷却液温度开关放在水中升温达到规定值(50℃),检查其持续性。 ③如图2-35所示,把冷却液温度表组件放人水中加温至70℃,测量电阻,其值应为90~128Ω。 ④如图2-36所示,把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放入水中加热至规定温度时测量电阻,其标准第 9 页 值为2.21~2.69Ω(20℃)及264~328Ω(80℃)。 ⑤如图2-37所示,安装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时,应用规定的密封剂涂在螺纹处并拧紧。 图2-32水泵 1-发电机拉杆;2-水泵组件;3-水泵垫;4-O形圈 图2-33冷却液温度表组件和冷却液温度开关 1-温度开关(A/T);2-冷却液温度表组件;3-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4 O形圈 图2-34检查冷却液温度开关 图2-35 测量冷却液温度表组件电阻 图2-36测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阻 图2-37涂密封剂部位 六、燃油系统的检修 1.燃油系统的分解(图2-38至图2-42) 图2-38燃油箱的分解(一) 1-注油口软管接头;2-水平软管接头;3-燃油表组件连接器;4-燃油泵连接器;5-蒸发软管接头;6-回油管接头;7-高压燃油软管接头;8-燃油箱本体 图2-39燃油箱的分解(二) 9-水平软管;10-燃油表组件;11-密封垫;12-燃油泵;13-燃油滤清器总成;14-密封垫;15-阀总成;16-回油软管;17-高压燃油软管;18-蒸发软管;19-双通阀;20-蒸发软管;21-燃油管;22-燃油截断阀;23-燃油箱下盖;24-放油螺塞;25-燃油箱;26-燃油注油口盖;27-注油口软管;28-防尘板;29-防尘罩;30-水平软管;31-连接管;32-注油口颈;33-密封垫 图2-40加速踏板及其拉索 1-加速踏板拉索;2-加速踏板限位器;3-加速踏板拉索的连接;4-加速踏板总成;5-弹性挡圈;6-加速踏板臂;7-衬套;8-弹簧;9-加速踏板托架;10-踏板衬垫 图2-41燃油滤清器的分解 1-主油管接头;2-高压燃油软管接头;3-螺栓;4-垫片;5-燃油滤清器 图2-42 6G72发动机燃油系统 1-加速器电缆;2-自动速度控制电缆;3-汽化物软管;4-燃油软管安装螺栓;5-电线索连接器;6-进气软管;7-水软管B;8-水软管A;9-节气门体;10-衬垫;11-进气增压;12-高压软管连接;13-O形圈;14-回油软管连接;15-真空软管连接;16-压力调节器;17-O形圈;18-连接器夹;19-电线索连接器;20-减压管;21-喷油器;22-O形圈;23-绝缘环;24-绝缘环;25-绝缘环 2.燃油系统的检修 (1)燃油截断阀的检查,见图2-43。 当慢慢上下摇动阀总成时,若能听到浮子的冲击声,表示阀正常。 (2)加速踏板拉索的检杏和调格。 ①断开空调器和所有灯类,使检查时无任何电负载。 ②预热发动机直至发动机怠速稳定。 ③检查发动机怠速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④熄火发动机,关闭点火开关。 ⑤检查加速踏板拉索是否有明显的弯曲变形。 ⑧检查内拉索的间隙。 ⑦如果内拉索的间隙过大,进行如下调整。 第 10 页 a.如图2-44所示,拧紧调节螺母,将节气门完全关闭。 b.在节气门开始移动前立即拧紧调节螺母。 c.拧松调节螺母一圈,使加速踏板拉索的间隙达到标准值。 d.用锁紧螺母固定调节螺母。 e.调整好后,检查节气门是否接触限位器。 图2-43燃油截断阀的检查 图2-44拧紧调节螺母 七、进排气系统的检修 1.进排气系统的分解(图2-45至图2-48) 2.进气歧管的检修 若发现下述不良,应更换进气歧管。 ①检查各部分有无损伤或裂纹。 ②检查负压(真空度)的出口是否阻塞,以及水道或气道是否阻塞。 ⑧用直尺和测隙规检查气缸盖的安装面是否变形,其标准值为0.15 mm,极限值为O.20 mm。 3.空气滤清器的维修 (1)空气滤清器的分解见图2-49。 (2)空气滤清器的检修。 ①检查空气滤清器体、盖或密封垫是否变形、腐蚀或损坏。 ②检查空气管道是否损坏。 ⑧检查空气滤清器组件是否阻塞、污垢或损坏。如有必要应用压缩空气清洁空气滤清器。 图2-45 4G64发动机进气系统 1-水软管;2-水软管;3-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表组件;4-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5-出水管接头;6-垫片;7-恒温计;8-进气增压器支架;9-进气增压器;10-进气增压器垫片;11-进气歧管支撑;12-发动机支架;13-进气歧管;14-进气歧管垫片 图2-46 6G72发动机进气系统 1-前进气增压器支撑;2-后进气增压器支撑;3-进气增压器;4-进气增压器垫片;5-加注、排出水管;6-冷却液温度表组件;7-冷却液温度传感器;8-热敏开关;9-出水管接头;10-出水管接头垫片;11-恒温器;12-水软管;13-水软管A;14-暖风管;15-暖风管垫片;16-进气歧管;17-进气歧管垫片;18-水软管B 图2-47 4G64发动机排气系统 1-尾管;2-垫片;3-吊钩;4-主消声器;5-垫片;6-吊钩;7-后隔热罩;8-后隔热罩;9-前隔热罩;10-前置消声器;1-垫片;12-前排气管;12-垫片;14-吊钩;15-前隔热罩 图2-48 6G72发动机排气系统 1-油位计总成;2-O形圈;3-右热保护器;4-发动机支架;5-右排气歧管;6-排气歧管垫片;7-左热保护器;8-支架;9-左排气歧管;10-排气歧管垫片;11-水软管;12-水软管;13-暖风管总成;14-暖风管垫片;15-水管总成;16-O形圈;17-进水管接头;18-进水管接头垫片;19-水泵;20-水泵垫片 图2-49空气滤清器 1-空气流量传感器连接器;2-通风管;3-进气软管;4-空气滤清器;5-空气管道;6-预滤清器;7-空气滤清器盖;8-空气滤清器组件;9-空气流量传感器组件;10-空气流量传感器衬垫;11-消声器;12-盖;13-橡胶垫片;14-空气滤清器体;15-绝缘体;16-套筒 第三节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检修 第 11 页 一、控制功能 多点燃油喷射系统可实现燃油喷射控制、怠速控制、点火正时控制、油泵控制、空调继 电器控制及故障自诊断,其控制原理见图2-50和图2-51。 图2-50 4G64发动机多点燃油喷射系统控制原理 图2-51 6G72发动机多点燃油喷射系统控制原理 二、故障诊断 1.初始检查 在检查开始前,应先对所有与故障相关的元件进行一次彻底的外观检查,以免忽略明显故障。 ①电气连接:线束的每个端子必须可靠地插接在一起,检查端子是否完全插入插孔、是否完全插入绝缘体、端子有无腐蚀等现象。确认各连接器间的导线、盘旋的导线没有卡在任何螺钉、螺栓或金属凸起处等可能引起对接地短路。另外,还要检查下述项目②~⑧中的电气连接。 ②发动机罩下:检查蓄电池电缆、发动机与隔板的接地条、火花塞点火电缆、保险丝与熔丝链。 ⑧乘客舱:检查ECM、燃油喷射控制继电器和保险丝盒。 ④车身下部的连接:检查油箱内的燃油泵。 ⑤软管与真空管的连接:检查所有软管及真空管连接器,应连接牢固,不能有任何一处卡住。检查软管及真空管是否完全插到底或被卡住、融化、割断等。另外,还要确认软管在连接处没有因变形而引起渗漏。 ⑥更换元件:更换元件前,检查连接器有无锈蚀,若端子或插孔损坏可能会导致连接不良或断路等故障。 2.基本检查 在进行任何拆卸、维修或元件更换之前,必须先进行下述检查: ①故障检修人员应将故障系统的运行情况与正常运行情况相比较,技术人员还可以将有故障的汽车系统与另一个已知正常的汽车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以确认故障所在。 ②维修历史。汽车的维修历史能对一些用检修方法不能排除的故障进行解释。不合适的元件更换或不正确的维修方法均能对一些表面上不相关的系统产生影响。 ③蓄电池的状态和充电量,蓄电池电缆应连接正确。 ④保险丝连接和接地连接。 ⑤动力控制系统电缆连接。如果与发动机或变速器相连的金属缆线出现过热和/或变色,应检查所有的接地连接。 ⑥曲轴位置传感器。对曲轴位置传感器应进行静态和动态检查,传感器和脉冲信号轮的安装位置应保证良好。 ⑦高压线圈和初级绕组。使用合适的发动机分析仪和示波器检查次级点火电路。所有的元件均应连接牢固,并防止烧坏、受潮和腐蚀。 ⑧燃油输送压力。燃油压力必须在规定范围内,发动机熄火后,燃油泵输出口和油压调节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燃油压力。 ⑨火花塞。必须确认火花塞类型、工作情况及间隙符合规定。 ⑩不要使用有灯泡的测试灯测试电脑电路。只能使用合格的数字万用表、逻辑探头或实 验室用示波器来检测电脑电路,以免损坏电脑。 3.故障自诊断 ①发动机运转时,若发动机警告灯常亮不熄,应读取故障码,并注意: a.进行点火正时调整时,如因点火正时调整使诊断端子短路,而发动机警告灯点亮,第 12 页 则属于正常现象。 b.若蓄电池电压低,则不能输出故障码。所以进行检查前,应确认蓄电池电压正常。 c.若蓄电池脱开或发动机ECM连接器脱开,则储存的故障码会被清除。因此,未读取故障码之前,不要脱开蓄电池。 d.连接和脱开MUT-Ⅱ时,都应关闭点火开关。 图2-52连接MUT-Ⅱ ②使用MUT-Ⅱ读取故障码: a.把MUT-Ⅱ接到故障诊断连接器(16端子)上,见图2-52,然后读取故障码。 b.参照故障码检查表,修理故障部位。 c.关闭点火开关,然后再接通点火开关。 d.用MUT-Ⅱ清除故障码。 e.检查故障码是否正常。 ⑧使用发动机警告灯读取故障码: a.使用专用工具(故障码检查配线)将故障诊断连接器(16端子)端子1接地。 b.根据发动机警告灯闪烁情况读取故障码见图2-53,参照故障码表检修故障部位。 c.脱开蓄电池负极电缆10 s以上,再连接电缆。 d.发动机预热后,怠速运转10 min左右。 图2-53故障闪烁方式 ④使用MUT-Ⅱ数据表和执行器测试功能进行检查 a.应用数据表和执行器测试功能进行检查。若存在故障,应检修底盘电气配线和元件。 b.修理后,用MUT-Ⅱ再检查不正常的输入和输出是否经过修理而恢复正常。 c.清除故障码。 d.拆下MUT-Ⅱ。 e.重新起动发动机,进行道路试验以确认故障是否排除。 ⑤故障码的清除: a.用检测仪清除故障码:用检测仪向ECM发送故障码清除信号即可清除故障码。 b.不用检测仪清除故障码:关闭点火开关。拆开蓄电池负极电缆,10 s后,再接回电缆。接通点火开关,检查是否有故障码输出。 表2-5 4G64发动机故障码表 故障码 12 13 14 21 22 故障诊断项目 空气流量传感器 进气温度传感器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曲轴位置传感器 故障码 故障诊断项目 23 24 25 36 41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 气压传感器 点火正时调整信号 喷油器 4.4G64发动机故障码的检查 ①故障码12:空气流量传感器: a.检查条件:发动机转速500 r/min以上,传感器输出频率在3 Hz以下达4 s。 b.可能原因:空气流量传感器故障;空气流量传感器连接器接触不良、配线断路或短路;发动机ECM故障。 c.检查程序: ②故障码13:进气温度,传感器: a.检查条件:点火开关接通后的60 s或在发动机起动后立即进行;传感器输出电压在4.6 V以上(相当于-45℃以下的进气温度达4 s)或在O.2 V以下(相当于125℃以上的进第 13 页 气温度达4 s)。 b.可能原因: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进气温度传感器连接器接触不良、配线断路或短路;发动机ECM故障。 c.检查程序: ③故障码1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a.检查条件:点火开关接通后的60 s或在发动机起动后立即进行,怠速位置开关处于接 通位置,传感器输出电压在2 V以上达4 s或在O.2 V以下达4 s。 b.可能原因: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或失调,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接触不良、配线断路或短路;怠速位置开关信号线路短路;发动机ECM故障。 c.检查程序: ④故障码21: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a.检查条件:在点火开关接通后的60 s或在发动机起动后立即进行,传感器输出电压在4·6 V以上(相当于-45℃以下的进气温度达4 s)或在0.1 V以下(相当于140 rC以上的进气温度达4 s)。 b.可能原因: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故障;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连接器接触不良、配线断路或短路;发动机ECM故障。 c.检查程序: ⑤故障码22:曲轴位置传感器: a.检查条件:转动发动机曲轴,传感器输出电压在4 s内没有变化(无脉冲信号输入)。 b.可能原因: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曲轴位置传感器连接器接触不良、配线断路或短路;发动机ECM故障。 c.检查程序: ⑧故障码23: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a.检查条件:接通点火开关,发动机转速约为50 r/min,传感器输出电压在4 s内没有变化(无脉冲信号输入)。 b.可能原因: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故障;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连接器接触不良、配线断路或短路;发动机ECM故障。 c.检查程序: ⑦故障码24:车速传感器: a.检查条件:点火开关接通后的60 s或在发动机起动后立即进行,怠速开关位置:OFF,发动机转速约为3 000 r/min以上且在大负荷工况工作,传感器输出电压在4 s内没有变化(无脉冲信号输入)。 b.可能原因:车速传感器故障;车速传感器连接器接触不良、配线断路或短路;发动机ECM故障。 c.检查程序: ⑧故障码25:气压传感器 a.检查条件:点火开关接通后的60 s或在发动机起动后立即进行,蓄电池电压在8 V以上,传感器输出电压在4.5 V以上(相当于0.11 MPa以上压力达4 s)或在0.2 V以下(相当于O·005 MPa以下压力达4 s),传感器输出电压在4 s内没有变化(无脉冲信号输入)。 b.可能原因:气压传感器故障;气压传感器连接器接触不良、配线断路或短路;发动机ECM故障。 c.检查程序: ⑨故障码36:点火正时调整信号: 第 14 页 a.检查条件:接通点火开关。 b.可能原因:点火正时调整信号与接地线短路;发动机ECM故障。 c.检查程序: ⑩故障码41:喷油器: a.检查条件:发动机转速约为50~1 000 r/min,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输出电压在1.15V以下,不使用MUT-II进行执行器测试功能,4s内没有检测到喷油器的脉冲电压。 b.可能原因:喷油器故障;喷油器连接器接触不良、配线断路或短路;发动机ECM故障。 c.检查程序: 图2-54空气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 三、主要部件维修 1.空气流量传感器 (1)安装位置及电路。空气流量传感器(卡尔曼涡流式)装在空气滤清器内(图2-54),用于检测发动机的进气量,ECM根据此信号计算喷油量,其电路见图2-55。 (2)故障诊断。 ①若发动机经常熄灭,则起动发动机,并摆动空气流量传感器线束;若发动机仍熄火,则可能是空气流量传感器连接器接触不良。 图2-55空气流量传感器控制电路 1-MFI继电器;2-空气流量传感器;3-传感器侧连接器A;4-线束侧连接器A;5-ECM;6-耦合线圈 ②接通点火开关(不起动发动机),如果空气流量传感器输出频率为零,则表明空气流量传感器有故障或ECM有故障。 ⑧尽管空气流量传感器输出频率不在标准值范围内,但怠速运转正常,则不是空气流量传感器故障,可能是: a.空气流量传感器内的气流受到干扰(进气管拆开或滤芯堵塞)。 b.气缸内的混合气没有完全燃烧(火花塞、点火线圈、喷油器等出现故障)。 c.进气歧管衬垫漏气等。 (3)检查。 ①用检测仪检查,见表2-7。 表2-7用检测仪检杳空气流量传感器 功能 项目号 数据显示 检查条件 数据 读数 发动机工况 怠速 高速运转 标准值 25~51 Hz 因高速运转而频率增大 12 频率 (空气流速) ·冷却水温:80~95℃ ·灯光及附件:OFF ·变速器:空挡或P位置(A/T) 2 500 r/min 80~120 Hz 注:对于新车(行驶里程在500 km以内),空气流量传感器的输出频率要比表所示值高约10%。 a.空气流量传感器标定信号,见表2-8。 表2-8空气流量传感器标定信号 功能 项目号 数据显示 标定信号情况 检查条件 发动机状态 正常时应显示 暖机后 数据读数 34 ON 怠速 2 500 r/min OFF b.容积效率,见表2-9。 表2-9容积效率 功能 项目号 数据显示 检查条件 发动机工况 标准值 第 15 页 ·冷却水温:80~95℃ 数据读数 37 容积效率 ·灯光、电子扇附件:OFF 15%~35% 怠速 2 500 r/min 15%~35% ·变速器:空挡或P位置(A/T) 高速空转 容积效率随转速的升 高而增大 c.计算负荷值,见表2-10。 表2-10计算负荷值 功能 项目号 数据显示 计算负荷值 检查条件 ·发动机:暖机 发动机工况 怠速 标准值 10%~30% 数据读数 87 ·从怠速到最大输出 2 500 r/min 10%~30% ②用分析仪测量法检查波形。 a.拆开空气流量传感器连接器,随后将专用工具(测试线束:MB991348)连接在传感器与分析仪之间(连接好分析仪的所有端子),见图2-56。 b.将专用波形测头连接到空气流量传感器连接器端子上。在没有测试线束时,可直接将专用波形测头连接到ECM端子90上。如空气流量传感器正常,分析仪应显示图2-57所示的波形。 图2-56连接分析仪 图2-57标准波形 c.检查波形周期是否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减小,频率增大。 ③检查线束,见图2-58和图2-59。 图2-58检查端子间的导通性 图2-59检查线束断路或短路 2.进气温度传感器 (1)控制原理:进气温度传感器内置于空气流量传感器内,用于将进气温度转变成电信号输入ECM,ECM根据此信号修正喷油量。ECM通过其内部电路向进气温度传感器提供5 V电压,并通过传感器电路由ECM控制其接地,见图2-60。 (2)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检查。 ①用检测仪检查,见表2-11。 表2-11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检查 功能 项目号 数据显示 检查条件 进气温度/℃ 标准值/℃ 数据读数 13 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点火开关:0N或发动 -20 温度 机运转 0 20 40 80 -20 0 20 40 80 图2-60进气温度传感器控制原理 1、2-进气温度传感器;3-传感器侧连接器;4-线束侧连接器;5-EcM ②线束检查程序(图2-61): 图2-61检查线束 (a)检查接地电路是否导通;(b)检查线路是否断路或短路 ③检查进气温度传感器: a.拆开空气流量传感器连接器。 b.测量端子5与端子6间的电阻,标准值见表2-12。 表2-12传感器端子间的电阻检测 温度/℃ 电阻/kΩ 第 16 页 O 20 80 6.O 2.7 O.4 图2-62大气压力传感器控制原理 1-大气压力传感器;2-ECM;3-传感器侧连接器;4-线束侧连接器 c.边用电吹风加热传感器,边测量。 d.若电阻不随加热量的增加而减小或阻值保持不变,则更换空气流量传感器总成。 3.大气压力传感器 (1)控制电路。大气压力传感器置于空气流量传感器内。由ECM向大气压力传感器提供5 V电源,并由ECM控制其接地,见图2-62。 (2)检查。 ①用检测仪检查,见表2-13。 表2-13大气压力传感器的检查 功能 项目号 数据显示 检查条件 数据读数 25 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点火开关:0N 压力 海拔高度/m O 600 1 200 1 800 标准值/kPa 101 95 88 81 ②线束检查程序(图2-63): 图2-63大气压力传感器的检查 (a)检查搭铁电路是否导通;(b)检查与ECM间的线路是否断路或短路 4.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1)部件安装位置及电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安装位置见图2-64,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由MFI继电器供电,直接与车身接地,其控制电路见图2-65。 图2-64凸轮轴位置传感 器安装位置 图2-65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控制电路 (2)故障诊断。 ①若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工作不正常,发动机则不能按正确的顺序喷油,因此发动机可能失速、怠速不稳或加速性能差。 ②接通点火开关(不起动发动机),如果传感器输出脉冲信号,则可能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故障或ECM故障。 (3)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查。 ①用分析仪测量的方法检查波形。 a.拆开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连接器,将专用工具(测试线束:MB991348)连接在连接器与分析仪之间,见图2-66。 b.将分析仪的专用波形测头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连接器端子2相连。 ②没有测试线束时的替代方法: a.将分析仪的专用波形测头直接与ECM连接器端子88相连。 b.将分析仪的专用波形测头直接与ECM连接器端子89相连,正常波形应与图2-67一致。 图2-66用分析仪测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1-凸轮轴位置传感器;2-分析仪;3-专用波形测头; 4-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连接器 图2-67正常波形 第 17 页 (4)线束检查程序(图2-68): 图2-68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查 (a)检查与MFI继电器之间线路是否导通;(b)检查与ECM间电路是否断路或短路 5.曲轴位置传感器 (1)部件安装位置及控制电路:曲轴位置传感器及其连接器的位置见图2-69,曲轴位置传感器由MFI继电器供电,直接与车身接地,并通过ECM提供5 V电脉冲信号,见图2-70。 图2-69曲轴位置传感器安装位置 图2-70曲轴位置传感器控制电路 1-MFI继电器;2-曲轴位置传感器;3-传感器侧连接器;4-线束侧连接器;5-ECM;6-耦合线圈 (2)故障诊断 ①如果在行车时突然感到窜动或怠速时发动机突然失速,则在怠速时晃动曲轴位置传感器。若发动机仍失速,可能是曲轴位置传感器接触不良。 ②若在起动期间,发动机不能起动,曲轴位置传感器输出转速为0,可能是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或正时带断裂。 ③当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但发动机未起动时,转速表指示转速也为O,则可能是点火线圈内的初级电流不正确,因此点火系统电路、点火线圈或功率晶体管可能有故障。 ④尽管曲轴位置传感器的输出转速不在标准值范围内,但仍可怠速运转,通常不是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可能原因是: a.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故障; b.怠速空气控制电机故障; c.怠速转速调整不正确。 (3)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查,见表2-14。 表2-14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查 功能 项目号 数据显示 检查条件 冷却水温 标准值/(r·min) /℃ 美国联邦车款- 非美国联邦车款- SOHC-24气门 SOHC-24气门 ·发动机:怠速 -20 1 275~1 475 1 300~1 500 ·节气门全闭位置开关: O 1 225~1 425 1 300~1 500 ON 20 1 100~1 300 1 300~1 500 40 950~1 150 1 050~1 250 80 600~800 600~800 -1数据 22 读数 怠速 (4)线柬检查程序(图2-71): 图2-71曲轴位置传感器连接器 (a)检查线路的导通性;(b)检查电路断路或短路 6.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1)部件位置及电路: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图2-72)将冷却液温度转变成电信号输入给ECM,ECM根据该信号调节冷机时的喷油量和快怠速。ECM向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提供5 V电源,并控制其接地,见图2-73。 图2-7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 图2-73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控制原理 1-冷却液温度传感器;2-传感器侧连接器;3-ECM (2)故障诊断:如果在暖机期间,快怠速转速不正确或排气管冒黑烟,原因通常是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故障。 (3)用检测仪检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见表2-15)。 第 18 页 表2-15用检测仪检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功能 数据读数 项目号 数据显示 21 传感器所探测到的 水温 检查条件 点火开关:0N或发 动机运转 进气温度/℃ 标准值/℃ -20 O 20 40 80 -20 O 20 40 80 (4)线束检查程序(图2-74): 图2-74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查 (5)检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①从进气歧管上拆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②将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浸入水中,检查其电阻,见图2-75,标准值见表2-16。 图2-7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查 表2-16冷却液温度传感器阻值表 冷却水温度/℃ O 20 40 80 电阻/kΩ 5.8 2.4 1.1 O.3 ⑧如果测量值不在规定范围内,则更换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④在传感器的螺纹部位涂些密封胶。 ⑤装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以30 N·m的力矩拧紧。 7.氧传感器 (1)氧传感器电路见图2-76。如果传感器正常,则检测仪显示如表2-17和表2-18所 示数据。 表2-17前氧传感器检测仪显示数据 功能 项目号 数据显示 检查条件 数据 11 读数 发动机工况 标准值 传感器输出发动机:暖机(使空燃比随发动机从4 000 r/min<200 mV 电压 的转速降低而减稀,随转速的升开始突然减速 而加浓) 突然加速 600~1 000 mV 发动机:暖机(根据氧传感器的信怠速 在400 mV及600~1 号检查空燃比及ECM的控制条件) 000 mV间反复变化 2 500 r/min 表2-18后氧传感器检测仪显示数据 功能 项目号 数据显示 检查条件 数据 读数 59 发动机工况 标准值 600~1 000 mV 3 500 r/min 传感器电压 ·变速器:2挡(M/T)、L挡(A/T) ·以全开节气门加速 图2-76氧传感器电路 1-氧传感器(前);2-氧传感器(后);3-传感器侧连接器A;4-传感器侧连接器B;5-MFI继电器;6-ECM (2)线束检查程序(图2-77): 图2-77氧传感器的测试 (3)氧传感器的检查。 ①拆开氧传感器连接器,然后将专用工具(测试线束)连接到氧传感器侧的连接器,见图第 19 页 2-78。 ②检查氧传感器连接器端子1(专用工具的红色鳄鱼夹)及端子3(蓝色鳄鱼夹)间的导通性(标准值:20℃时,约12 Q)。 ⑧如不导通,则更换氧传感器。 ④暖机到80℃以上。 ⑤用跨线跨接氧传感器的连接器端子1(专用工具的红色鳄鱼夹)、端子3(蓝色鳄鱼夹)及蓄电池的正、负极,见图2-79。 图2-78连接专用工具 图2-79跨接氧传感器连接器端子 ⑥数字式伏特表与端子2(专用工具的黑色鳄鱼夹),端子4(白色鳄鱼夹)相连。 ⑦反复踩动油门踏板加速,测量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标准值:O.6~1.O v。 ⑧如测量值不在规定范围内,则可能是氧传感器故障。 8.车速传感器 (1)部件位置及电路:车速传感器与里程表组合在一起(见图2-80),车速传感器通过来自ECM的5 V电压产生车速信号,见图2-81。 (2)故障诊断:如果车速传感器信号电路断路或短路,则在减速停车时,发动机可能失速。 (3)检查线束(图2-82): 图2-80车速传感器位置 图2-81车速传感器控制原理 1-ECM;2-车速传感器;3-传感器侧连接器;4-里程表侧连接器 图2-82车速传感器的检查 9.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1)部件位置及电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见图2-83)将节气门的开度转换成电信号输入ECM,ECM根据该信号调节喷油量。ECM向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提供5 V电压,并控制其接地,见图2-84。 图2-8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安装位置 图2-8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控制原理 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线束侧连接器; 3-传感器侧连接器;4-ECM (2)故障诊断: ①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对于控制自动变速器比控制发动机更为重要,如果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故障,会发生换挡冲击。 ②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电压超出了标准值范围,则需在调整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后,再 对其检查一次。另外,如果迹象表明固定的SAS已经移位,要重新调整SAS。 (3)用检测仪进行检查。传感器正常时,检测仪上应显示表2-19所示数据。 表2-19用检测仪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功能 项目号 数据显示 检查条件 节气门 标准值/mV 数据读取 14 传感器电压 点火开关:接通 怠速位置 300~1 OOO 15 s以上 逐渐打开 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而成比例地升高 完全打开 4 500~5 500 (4)线束程序(图2-85): 图2-85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查 (a)检查线路的导通性;(b)检查线路断路或短路 (5)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测试: 第 20 页 ①拆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见图2-86。 ②测量传感器连接器端子1(接地)与端子4间的电阻,其标准值为3.6~6.5 kQ。 ③将指针型欧姆表连接在连接器端子1与端子3之间。 ④慢慢地将节气门从怠速位置打开到全开位置,检查电阻是否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加而平稳变化。 图2-86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⑤如果测量值不在规定范围内或不是平稳变化,则更换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6)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调整 ①将检测仪连接到数据传输连接器上。不使用检测仪时,按如下步骤进行: a.拆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 b.用跨线将欧姆表连接到传感器连接器端子2(节气门全闭)与端子1(传感器接地)之间。 c.在SAS与节气门杠杆间插入0.65 mm的塞尺,见图2-87。 d.使用检测仪时,接通点火开关,但不起动发动机。 e.松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安装螺栓,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体顺时针转到底,见图2-88。 图2-87插入塞尺 图2-88转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f.确认此时节气门全闭位置开关已接通(端子1与2导通)。 g.向相反方向慢慢转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使全闭位置开关断开(端子1和2不通),以2 N·m的力矩拧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安装螺栓。 ②使用检测仪时,按如下步骤进行: a.将专用工具(测试线束)连接在拆开的传感器连接器之间(连接好所有的端子,注意不要弄错端子号),见图2-89。将数字式伏特表连接在端子3(传感器输出)与端子1(传感器接地)之间。 图2-89连接专用工具 b.接通点火开关。 c.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标准值为O.4~1.O V。 d.如果测量值不在规定范围内,则检查传感器及相关线束。 e.拆下塞尺。 f.关闭点火开关。 10.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及其检测 (1)工作原理见图2-90。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将油门踏板踩下或松开的状态转换为高/低电压信号,并把该电压信号输入ECM内,ECM根据此信号调节怠速空气控制电机的工作。ECM内的电压经过电阻器加在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上,松开油门时,节气门位置开关接通,电流流经接地,使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端子电压由高变为低。 图2-90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控制原理图 (2)故障诊断。若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线束和元件正常,但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输出电压信号不正常,则故障原因如下: ①油门拉索调整不正确。 ②固定SAS调整不正确。 (3)根据表2-20用检测仪检测元件功能。 表2-20 用检测仪检测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 功能 序号 数字显示 检查条件 节气门 正常显示 第 21 页 读取数据 26 开关状态 点火开关:0N(踩下几次油门,然 设定在怠速位置 后检查) 微微打开 0N 0FF 注:通常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压高于怠速位置电压O.05~0.10 V时,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关闭。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压高于怠速位置电压0.10 V,且节气门已开启时,如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仍接通,则需调整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4)线路检测: ①分别拆开ECM连接器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检查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与ECM之间的断路和短路,见图2-91。若结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否则,修理线束(A2-87)。 ②拆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检查接地电路的导通性。如果结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否则修理线束(A1-92)。 ③分别拆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和ECM连接器,接通点火开关,测量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的电源电压,正常电压应大于4 V。 ④若测量结果正常,检查完毕。否则更换ECM。 图2-91检查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线路 1-ECM线束侧连接器;2-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线束侧连接器 图2-9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位置 (5)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的检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位置见图2-92,其检测方法如下: ①当松开油门时,检查节气门杆或固定SAS是否被移动。 ②如节气门杆和固定SAS未被移动,调节固定SAS。 ③拆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 ④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端子1(传感器接地)和端子2(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的导通性,油门踩下时,不导通;油门松开时,导通。如松开油门时,端子1和2间不导通,则松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安装螺钉,顺时针转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体,然后再检查。 11.MFI继电器(电源供给)及点火开关 (1)部件位置及电路。MFI继电器位于乘客侧仪表板下方的保险丝继电器盒内,见图2-93,其电路见图2-94。 图2-93 MFI继电器安装位置 (2)用检测仪检查。MFI继电器正常时,检测仪应显示表2-21所示数据。 表2-21 MFI继电器的仪器检查 功能 数据读数 项目号 16 数据显示 ECM电源电压 检查条件 点火开关:0N 标准值 B+ 图2—94 MFI继电器控制原理 点火开关;2-继电器侧连接器;3-线束侧连接器;4-MFI继电器;5-ECM;6-电源 (3)线束检查程序(图2-95): 图2-95 MFI继电器及点火开关的检测 (a)测量点火开关端子电压;(b)测量MFI继电器电源电压;(c)检查线路断路或短路;(d)检查线路断路或短路;(e)测量执行器电压; (4)检查继电器。 ①拆下MFI继电器,见图2-96。 ②检查MFI继电器端子间的导通性,见表2-22。 表2-22检查MFI继电器端子间的导通性 端子 5、 7 导通性 通 第 22 页 6、8 单向导通 图2-96 MFI继电器 图2-97连接跨线 ⑧用跨线将MFI继电器的端子7连接到蓄电池正极端子上,端子5连接到蓄电池负极端子上,见图2-97。 ④分别检查在连接、断开蓄电池负极跨线时,MFI继电器端子1的电压。断开时:O V;连接时:蓄电池电压。 ⑤用跨线将MFI继电器的端子8连接到蓄电池正极,端子6连接到蓄电池负极。 ⑥检查在连接、断开蓄电池负极跨线时,MFI继电器的端子2与4、端子3与4间导通性,正常时应如表2-23所示。 ⑦若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则更换MFI继电器。 表2-23 MFI继电器的端子间导通性的检查 跨线 连接时 断开时 端子2与4 导通(OΩ) 不通(10Ω) 端子3与4 导通(OΩ) 不通(10Ω) 第四节燃油供给与进气系统检修 一、控制原理 燃油通过燃油箱内燃油泵加压,经供油管路,由喷油器喷入气缸。喷油器由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出的信号来控制,而喷油量的多少由汽车行驶情况决定。吸人的空气通过空气流量传感器,经节气门进入增压室后进入进气歧管,最后进入燃烧室。空气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进气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送入发动机ECM。 二、系统维护 1.燃油压力测试 (1)准备工作: ①释放燃油管路及其软管的内部压力。 ②拆下分油管侧的燃油压力调节器。用棉纱堵住燃油压力管口,以防燃油管路中的残余油压使燃油溅出。 ③将燃油压力表连接到专用工具上,在其间放一适当的O形环或垫圈,以防燃油泄漏,见图2-98。 ④把专用工具连接到分油管和燃油压力调节器之间。 (2)压力测试: ①在燃油泵起动端子和蓄电池正极之间跨接一导线,以起动燃油泵,随着燃油压力的增加,检查油压表及专用连接器之间有无泄漏,见图2-99。 ②拆下跨线,停止燃油泵工作。 ③起动发动机,并怠速运转。 ④测量怠速时的燃油压力,标准值约为270 kPa。 ⑤从进气歧管处拆下真空软管(蓝色),然后用塞子塞住螺纹接口,见图2-100。 图2-98连接压力表 1-燃油压力表; 2-O形环或垫圈 图2-99燃油泵检查端子 图2-lOO用塞子塞住螺纹接口 ⑥测量燃油压力。怠速时,其标准值为330~370 kPa。 ⑦踩几次油门踏板,发动机高速空转后,再检查燃油压力应没有下降。 第 23 页 ⑧重复加速发动机运转时,用一手指轻轻地捏住回油软管,可感觉到有燃油压力。如燃油流量不足,将感觉不到回油管中的燃油压力。 ⑨如果步骤④~⑥中测出的燃油压力不在正常范围,按表2-24查找原因,并作相应修理。 表2-24燃油压力不正常的诊断 症状 ·燃油压力太低 ·发动机加速时,燃油压 燃油压力调节器内阀门座故障,或由 更换燃油压力调节器 力下降 于弹簧损坏,燃油漏入回油管 ·回油软管中无油压 更换燃油泵 燃油泵供油压力低 可能原因 燃油滤清器堵塞 修理方法 更换燃油滤清器 燃油压力太高 燃油压力调节器内的阀门卡住 更换燃油压力调节器 回油软管或管路堵塞 清洗或更换软管或管路 无论接上或拆下真空软 管,燃油压力无变化 真空软管损坏或螺纹接口堵塞 更换真空软管或清清螺纹接套 (3)发动机熄灭时,检测燃油压力降。熄灭发动机,查看燃油压力表读数的变化。如2 min 内无变化,表示正常;如读数下降,则监视下降速度,参照表2-25确定原因,进行修理。 表2-25燃油压力下降的诊断 症状 可能原因 修理方法 更换喷油器 更换燃油压力调节器 更换燃油泵 发动机熄灭后,燃油压力逐渐下降 喷油器泄漏 燃油压力调节器阀门座泄漏 发动机熄灭后,燃油压力立刻迅速下 止回阀(燃油泵内)未关上 (4)恢复燃油系统到测试状态。 ①释放燃油管路和软管的内部压力。 ②从分油管上拆下燃油压力表和专用连接器。因燃油管路中有余压,用一棉纱堵住管口,以防燃油溅出。 ③用一新O形环替换燃油高压软管端部的O形环。 ④把高压软管连接到分油管后,以5 N·m的力矩拧紧安装螺栓。 ⑤检查燃油系统泄漏。 a.把蓄电池正电压加在燃油泵的触发端,触发燃油泵。 b.随着燃油压力的上升,检查燃油管是否泄漏。 2.释放燃油压力 (1)取下行李舱的地毯,拆下地板盖。 (2)拆开燃油泵总成连接器,见图2-101。 (3)起动发动机,运行至熄火,以便完全释放燃油压力,然后关闭点火开关。 (4)重新连接燃油泵总成连接器。 (5)安装地板盖密封垫和地板盖。 图2-101拆开燃油泵总成连接器 1-燃油泵总成;2-连接器 3.怠速检查及调整 (1)怠速检查: ①检测前,把汽车设置为如下状态: a.发动机冷却液温度:80~95℃。 b.车灯和所有附件:OFF。 c.变速器:空挡(自动变速器P挡)。 第 24 页 ②检查基本点火正时,正常值为2°~8°(上止点前)。 ③关闭点火开关,把转速表或检测仪连接到数据传输连接器上(白色)。 ④起动发动机,怠速运转2 min。 ⑤检测怠速,正常值为700~1 000 r/min。 ⑥若怠速偏离正常值,根据故障症状检查MFI元件。 (2)调整: ①固定的节气门开关限位螺钉(SAS)出厂时已由厂家调好,无需再动。该螺钉位置见图2-102。 图2-102 固定的节气门开关限位螺钉 1-节气门开关限位螺钉 ②如怠速调整不正确,可按如下步骤再调整: a.充分放松油门拉索。 b.松开固定的节气门开关限位螺钉上的锁紧螺母。 c.逆时针充分松开固定的节气门开关限位螺钉以完全关闭节气门。 d.顺时针慢慢转动固定的节气门开关限位螺钉,直到刚刚接触到节气门杆(节气门开始开启),然后再旋紧怠速调节螺钉5/4转。 e.保持固定的节气门开关限位螺钉不能转动,旋紧锁紧螺母。 f.调整油门拉索的张力。 g.调整怠速。 h.调整节气门关闭位置开关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4.怠速混合气的检测 (1)检测前,将汽车设置为如下状态: ①发动机冷却液温度:80~95℃。 ②车灯和所有附件:OFF。 ③变速器:空挡(自动变速器置P挡)。 (2)检查基本点火正时,正常值应为:2°~8°(上止点前)。 (3)关闭点火开关,将一转速表或检测仪连接到数据传输连接器上。 (4)起动发动机,以2 500 r/min的转速运行2 min。 (5)连接CO和HC检测仪。 -4 (6)发动机怠速运行时检查CO和HC的含量,正常值应为:CO≤0.5%;HC≤10。 (7)如CO和HC的含量超出正常范围,检查下列各项: ①诊断输出。 ②闭环控制(如闭环控制正常,当发动机怠速时,氧传感器输出信号电压应在O~400 mV或600~1 000 mV之间变化)。 ③燃油压力。 ④喷油器。 ⑤点火线圈、点火电缆、火花塞。 ⑧EGR系统和EGR阀的泄漏。 ⑦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⑧压缩压力。 (8)如上述检查正常,但CO和HC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则更换三元催化转换器。 三、主要部件的检修 1.喷油器 (1)喷油器控制电路,见图2-103。 第 25 页 图2-103喷油器控制电路(6G72发动机) (2)故障诊断: ①如发动机热机起动有故障,则进行燃烧测试,检查喷油器是否泄漏。 ②如发动机不能起动,喷油器不工作,原因可能由下述与喷油器无关的故障引起: a.ECM电源电路或接地电路故障。 b.MFI继电器故障。 c.曲轴位置传感器或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故障。 ⑧怠速时,逐一切断喷油器喷油,如有一气缸怠速状态没有变化,则对该缸进行检查: a.检查喷油器和线束。 b.检查火花塞和点火电缆。 c.检查压缩压力。 ④如喷油器线束和喷油器本身正常,但喷油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则原因: a.气缸内混合气燃烧不完全(火花塞、点火线圈、压缩压力等故障)。 b.发动机阻力变大。 (3)喷油时间及性能检测(用检测仪),见表2-26至表2-30。 表2-26喷油器工作时间检查 功能 序号 数字显示 读取 41 数据 ACTIVATION *1 TIME (通电时间) *3通电时间 检测条件 发动机冷却水温/℃ 正常值/ms *2发动机起动 O ·发动机冷却水温85~95℃ 20 ·车灯及所有附件:OFF ·变速器:空挡(自动变速器 80 位于P挡) 怠速 2 500 r/min 当突然加速时 13.3~20.1 33~50 8.4~12.6 2.7~3.9 2.7~3.9 增加 注:*1:显示当电源电压为11 V,发动机转速≤250 r/min时,喷油器的工作时间。 *2:发动机冷却水温为O℃时,6个气缸同时喷油。 *3:对一部新车(行驶不超过500 km),喷油器工作时间,约多于上述显示时间10%。 表2-27喷油器长期供油调整 功能 序号 数字显示 检测条件 发动机状态 正常值 读取数据 81 Appropriate Range(适当范围) 发动机:暖机后 怠速 -12.5%~12.5% 表2-28喷油器短期供油调整 功能 序号 数字显示 读取82 数据 Appropriate Range (适当范围) 检测条件 发动机:暖机后 (闭环控制) 发动机状态 正常值 空载2 500 r/min -17%~17% 表2-29燃油控制状态 功能 序号 数字显示 Control Condition(控制状态) 检测条件 发动机状态 正常值 读取数据 86 发动机:暖机后 2 500 r/min 闭环 空转 开环 表2-30喷油器测试 功能 喷油器测试 序号 驱动元件 01 02 03 No.1喷油器停止 No.2喷油器停止 No.3喷油器停止 检测条件 正常状态 发动机:暖机后怠速运行(发动机怠速状态变为不稳定或暖机后依次切断喷油器的燃油喷失速 射,检查怠速状态) 第 26 页 04 05 06 No.4喷油器停止 No.5喷油器停止 No.6喷油器停止 (4)用分析仪进行波形检测: ①拆开喷油器中间线束,连接专用工具(线束连接器MD9984740),见图2-104 ②根据表2-31,连接示波器探针。如果测试线束不能使用,则将分析仪特殊波形拾波端子连接到ECM连接器端子1、2、3、14、15和16上,各波形的变化情况见表2-32。 表2-31连接示波器探针 项目 No.1气缸 No.2气缸 2 No.3气缸 1 蓝色 (蓝色) No.4气缸 7 黄色 (黄色) No.5气缸 6 No.6气缸 5 插头侧端子(2) 3 夹子(导线) 颜色 绿色 白色 (绿色和黑色) (白色) 红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图2-104喷油器的检测 表2-32波形变化 功能 波形高度 可变按钮式选择器 发动机转速 特殊波形 可变 显示 怠速 ⑧标准波形,见图2-105。 ④波形观测点说明:与标准波形相比,喷油器线圈感应电压低或根本未出现,则为喷油器电磁线圈短路。 图2-105标准波形 点A-喷油器线圈感应电压高度;点B-喷油器通电时间 (5)线束的检测: ①分别拆开喷油器中间线束连接器和MFI继电器连接器,将欧姆表2个表笔分别接到线束两端,检查喷油器和MFI继电器间的导通性,见图2-106。如检查结果正常,进行下一步骤,否则修理线束(A8-B3)。 ②分别拆开ECM连接器和喷油器中间线束连接器,按图2-107进行连接,检查各喷油器和ECM之间的断路或对接地短路。 图2-106检查喷油器和MFI继电器问的导通性 图2-107检查喷油器与ECM间的断路或对接地短路 ③若结果正常,检查结束,否则修理线束(A1—2,A2—14,A3—1,A5—16,A6—3,A7—15)。 (6)喷油器电阻的检测: ①拆开喷油器中间线束,其位置见图2-108。 图2-108喷油器中间线束位置 表2-33测量喷油器端子间电阻 喷油器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测量端子 电阻/Ω 8—3 8—2 8—1 8—7 8—6 8—5 13~16(20℃) 第 27 页 ②测量端子间电阻,应满足表2-33中的规定。 ③重新连接喷油器中间线束。 2.燃油泵 (1)部件位置与电路,见图2-109和图2-110。 (2)用检测仪检测燃油泵工作情况。 ①检查燃油泵。将蓄电池正极接到检查端子,使燃油泵运行,见图2-111。如正常,进行下一步,否则进行步骤④。 图2-109燃油泵位置 图2-110燃油泵工作电路 1-点火开关IG;2-MFl继电器;3-元件侧连接器;4-燃油泵检测端子线束侧连接器;5-燃油泵;6-ECM连接器;7-EcM;8-线柬侧连接器;9-元件侧连接器 ②拆开燃油泵连接器,检查燃油泵接地电路,见图2-112。如结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否则修理线束(B1一接地)。 图2-111燃油泵的检查 图2-112检查燃油泵接地电路 ③分别拆开燃油泵连接器和MFI继电器连接器,检查燃油泵和检测端子间线路的导通性,见图2-113。如结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否则,修理线束(B2一C1)。 ④拆开MFI继电器连接器,测量MFI继电器的电源电压,见图2-114。 图2-113检查燃油泵和检测端子间线路的导通性 图2-114测量MFI继电器的电源电压 ⑤当点火开关关闭时,电压应为O V;点火开关接通时,电压应为蓄电池电压。如结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否则修理线束(A7一点火开关)或检查点火开关。 ⑥分别拆开MFI继电器连接器和ECM连接器,检查MFI继电器和ECM间断路或对接地短路,见图2-115。如正常进行下一步,否则修理线束(A5—8)。 ⑦分别拆开燃油泵连接器和MFI继电器连接器,检测燃油泵和检测端子间线路的导通性,见图2-116。如结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否则修理线束(A1一C1)。 图2-115检查MFI继电器与ECM间断路或对接地短路 图2-116检测燃油泵和检测端子间线路的导通性 ⑧分别拆开MFI继电器连接器和燃油泵连接器,检查MFI继电器和燃油泵间的断路和对接地短路,见2-117。如结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否则修理线束(A1一B2)。 ⑨重新连接MFI继电器连接器和ECM连接器,测量燃油泵的电源电压,见图2-118。当发动机起动时,电压应大于8 V;发动机加速时,电压应为蓄电池电压。若结果正常,检查结束,否则MFI继电器或ECM有故障。 (3)燃油泵工作的检查。 ①用检测仪强制起动燃油泵,检查燃油泵的工作情况见表2-34。 图2-117检查MFI继电器与燃油泵间的断路和对接地短路 图2-118测量燃油泵的电源电压 表2-34检查燃油泵的工作情况 功能 序号 结果 检测条件 检查方法 正常状态 执行器07 测试 燃油泵工作,燃油·发动机起动 循环 ·燃油泵强制起动 捏住回油软管,感觉燃油脉动情况 感到脉动 靠近油箱听燃油泵工作声音 听到声音 ②如果用检测仪不能使燃油泵工作,则按如下步骤检查。若结果正常,检查电路和线束。 ⑧关闭点火开关。 ④将蓄电池电压加到燃油泵起动端子上,检查是否可听到燃油泵的工作声,见图2-119。第 28 页 拆下燃油箱加注口盖,用手指捏住高压燃油软管,检查是否可感觉到油压。 图2-119检查燃油泵的工作声 图2-120怠速空气控制电机的位置 3.怠速空气控制电机的检测 (1)怠速空气控制电机的位置,见图2-120,其结构及控制电路见图2-121。 (2)故障诊断。 ①如步进电机增加到100~120步或减少到O步,可能原因为步进电机故障或线束断开。 ②如步进电机步数超出正常范围,而怠速空气控制电机线束及元件都正常,其原因有: a.怠速调整不正确。 b.有沉淀物粘在节气门上。 c.空气从渗漏的衬垫或其他元件进入进气歧管。 d.气缸内的混合气燃烧不完全(火花塞、点火线圈、喷油器、压缩压力等故障)。 (3)线路检测。 图2-121怠速空气控制电机结构及控制电路 1-滚珠轴承;2-电磁转子;3-步进电机;4-线圈;5-螺杆;6-针阀;7-节气门体阀;8-线束侧连接器;9-EFI继电器;10-怠速空气控制电机;11-元件侧连接器;12-ECM ①分别拆开怠速空气控制电机的连接器和MFI继电器的连接器,把欧姆表2个表笔分别接到线束两端,检查怠速空气控制电机和MFI继电器之间的导通性,见图2-122。如结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否则,修理线束(A2一B3,A5一B3)。 ②分别拆开ECM连接器和怠速空气控制电机连接器,检查怠速空气控制电机和ECM间的断路和对接地短路,见图2-123。如结果正常,检查完毕,否则修理线束(A1—4、A3—17、A4—5、A6一18)。 图2-122检查怠速空气控制电机和MFI继电器之间的导通性 A-线束侧连接器;B-MFI继电器侧连接器 图2-123检查怠速空气控制电机和ECM间的断路和对接地短路 (4)电机检测。 ①检查当点火开关接通时(未起动发动机),在怠速空气控制电机上是否可听到步进电机的工作声。 ②如未听到工作声,检查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如电路正常,故障部位可能为步进电机或ECM。 ③检查线圈电阳: a.拆开怠速空气控制电机连接器,连接好专用工具(测试线束)。 b.测量怠速空气控制电机连接器端子2(专用工具的白色夹子)和端子1(红色夹子)或端子3(蓝夹子)之间的电阻,见图2-124,正常值应为28~33 Q。 c.测量怠速空气电机侧连接器端子5(专用工具绿夹子)和端子6(黄夹子)、或端子4(黑夹子)之间的电阻,其正常值为28~33 Q。 ④检查运转情况: a.拆下节气门体。 b.拆下步进电机。 c.把专用工具(测试线束)连接到怠速空气控制电机连接器上。 d.把电源(约6 V)正极连接到白色夹子或绿色夹子上,见图2-125。 e.握住怠速空气控制电机(见图2-126),把电源负极按顺序与下述各夹子相连,检查是否可感到步进电机起动的振动(应有很轻微的振动)。电源负极与各夹子连接顺序: 电源负极与红色和黑色夹子相连。 第 29 页 电源负极与蓝色和黑色夹子相连。 电源负极与蓝色和黄色夹子相连。 电源负极与红色和黄色夹子相连。 电源负极与红色和黑色夹子相连。 f.以上述相反的顺序重复测试。如在测试中感觉到振动,表明步进电机正常。 图2-124测量怠速空气控制电机连接器端子间的电阻 图2-125连接电源 图2-126怠速控制电机 第五节排放控制系统检修 一、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1.系统控制原理 燃油蒸发(EVAP)控制系统主要用于防止油箱内的燃油蒸气溢出进入大气。燃油蒸气通过油箱压力控制阀和蒸气管路/软管被临时存储在EVAP碳罐内。当汽车运行时,储存在E-VAP碳罐内的燃油蒸气经EVAP净化电磁阀、净化出口及进气歧管进入燃烧室,见图2-127。 图2-127 EVAP系统工作原理图 1-油箱压力传感器;2-燃油切断阀;3-燃油通风阀;4-油箱;5-EVAP通风电磁阀(ON:关闭);6-EVAP碳罐;7-EVAP净化电磁阀(ON:打开) 2.蒸发排放净化电磁阀元件的检查 (1)元件位置如图2-128所示。 (2)蒸气排放净化电磁阀Nol、N02的检查: ①从电磁阀上拆下真空软管(拆下前先作标记,以便安装)。 ②拆开线束连接器。 ③在拆下真空软管处连接一手动真空泵。 ④施加真空,在蒸发排放净化电磁阀通电时,真空泄漏;未通电时,保持真空,说明其气密性良好。 ⑤测量电磁阀端子间的电阻,应为36~44Ω。 3.蒸发排放通风电磁阀的检测 (1)把一手动真空泵连接到电磁阀的螺纹管接口A处,见图2-129。 (2)在蒸发排放通风电磁阀通电时检查其气密性,电磁阀通电时,真空泄漏;未通电时,保持真空,说明其气密性良好。 (3)测量电磁阀端子间的电阻,其值应为17~21Ω。 图2-128蒸发排放净化电磁阀元件位置 1-蒸发排放净化电磁阀No1;2-蒸发排放净化电磁阀N02;3-蒸发排放净化通风电磁阀 图2-129连接手动真空泵 二、EGR系统 1.控制原理 EGR系统通过废气再循环以降低混合气的燃烧温度,从而减少NOx的生成量。EGR的循环频率由EGR阀控制,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低、怠速或节气门全开时,EGR阀关闭,系统不进行EGR循环。发动机暖机后,EGR阀打开,ECM监测EGR系统,并在该系统产生故障时点亮MIL,见图2-130。 图2-130 EGR系统 2.EGR系统的检修 (1)从EGR阀上拆下带绿条纹的真空软管,用三通连接器连接手动真空泵,见图2-131。 第 30 页 (2)在冷态(冷却液温度20℃以下)和暖态(冷却液温度70℃以上)两种情况下进行检查,其结果应与表2-34和表2-35一致。 图2-131 EGR系统的检修 (a)用三通连接器连接手动真空泵;(b)把手动真空泵接到EGR阀上 表2-35发动机冷态 发动机工作状态 正常状态 加速踩下油门使发动机加速 负压不变化(大气压) 表2-36发动机暖态 发动机工作状态 正常状态 加速踩下油门使发动机加速 负压升到高于13 kPa (3)拆下三通连接器,把手动真空泵接到EGR阀上。 (4)发动机怠速运行时,施加31 kPa的真空,发动机将出现怠速不稳或失速。 3.EGR控制电磁阀的车上检测 (1)故障诊断:如EGR电磁阀在车上或拆下检测中均正常,但却一直显示EGR系统的故障码,则应检查EGR阀、真空软管和EGR通道是否堵塞。 (2)线束检查: ①分别拆开EGR电磁阀连接器和MFI继电器连接器,将电路测试仪的2个表笔接到线束两端,检查EGR电磁阀和MFI继电器间线路的导通性,应导通,见图2-132。如检查结果正常,进行下一步,否则修理线束(A1-B3)。 ②分别拆开EGR电磁阀连接器和ECM连接器,检查EGR电磁阀和ECM间是否断路和对接地短路,见图2-133。如结果正常(应导通),检查完毕。否则,修理线束(A2—6)。 图2-132检查EGR电磁阀和MFI继电器间线路的导通性 图2-133检查EGR电磁阀和ECM间是否断路和对接地短路 4.EGR电磁阀元件的车下检测 (1)从电磁阀上拆下真空软管(黄色)。 (2)拆下线束连接器。 (3)在拆下带有白色条纹真空软管的螺纹管接口处连接一手动真空泵,见图2-134。 (4)分别在EGR电磁阀通电和未通电的情况下,检查其气密性。 (5)测量电磁阀端子间的电阻,电阻正常值为36~4412。 图2-134连接手动真空泵 图2-135连接手动真空泵 5.EGR阀的检测 (1)拆下EGR阀,检查阀门是否卡滞,是否有积炭等;用足够的溶剂清洗,确保阀门座接触面的贴合严密。 (2)将手动真空泵连接到EGR阀上,见图2-135。 (3)通过手动真空泵施加67 kPa的真空,检查气密性。 (4)从EGR阀的1个通道吹入空气,当施加真空不超过4 kPa时,空气不通过;当施加真空高于31 kPa时,空气应通过。 (5)安装一新垫圈和EGR阀,拧紧螺栓至22 N·m。 三、曲轴箱强制通风(PCV)系统 1.控制原理。 曲轴箱强制通风阀(简称PCV阀)位于摇臂盖上,此系统通过空气滤清器把新鲜空气供给曲轴箱。在曲轴箱内,新鲜空气和窜缸混合气相混合,混合后的气体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阀进入进气歧管,见图2-136。 第 31 页 2.PCV系统检查 (1)从PCV阀上拆下通风软管。 (2)从摇臂盖上拆下PCV阀。 (3)将通风软管重新连接到PCV阀上。 (4)用手指堵住PCV阀的开口,检查是否感觉到来自进气歧管的负压,见图2-137。注意此时PCV阀内的柱塞会来回移动。 (5)如感觉不到负压,则清洗或更换PCV阀。 3.PCV通风阀的检查 (1)拆下进气歧管增压室。 (2)从摇臂盖上拆下曲轴箱强制通风阀。 图2-136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3)在曲轴箱强制通风阀的管接头侧插入一细棍,检查柱塞移动情况,见图2-138。 图2-137检查来自进气歧管的负压 图2-138检查柱塞移动情况 (4)如柱塞不移动,表明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内部堵塞,应清洗或更换。 (5)安装曲轴箱强制通风阀。 (6)安装进气歧管增压室。 第 32 页
更多推荐
检查,发动机,传感器,位置,燃油,节气门,故障,是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