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12款奥迪a4l怎么样)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奥迪汽车品牌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奥迪汽车作为在中国已经完全本土化的汽车品牌,因其品牌历史悠久、进入中国市场早、母公司实力雄厚、市场定位明确等因素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当下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奥迪也突显出一定的劣势。本论文主要是通过SWOT分析,同时结合调查问卷,对奥迪汽车品牌进行分析,并提出营销建议。
关键词:奥迪;SWOT分析;营销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奥迪汽车作为在中国已经完全本土化的汽车品牌有着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奥迪也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强有力竞争。那么奥迪在竞争中有着怎样的优势和劣势,又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以下将通过SWOT分析来看奥迪品牌竞争的优势及劣势,分析奥迪所面临的威胁与机遇,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为奥迪的品牌营销提出建议。
一、奥迪品牌简述
奥迪是大众汽车的子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奥迪历史悠久,致力于国际高品质汽车的开发与制造,是国际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主要产品有A系(包括1-8)、Q系(5、7)、R系、敞篷车及运动车系列等。1932年奥迪开始采用四环徽标,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合并成的汽车联盟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汽车联盟公司涵盖了德国汽车工业能够提供的所有乘用车领域,从摩托车到豪华轿车。
1988年奥迪与一汽签署了技术转让许可合同,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奥迪已实现了在中国本土化的生产,并创造了销售奇迹,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第一个累计销售过百万的高档汽车品牌。
二、奥迪营销的SWOT分析
(一)奥迪汽车的优势
1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奥迪汽车历史悠久,作为在中国已经完全本土化的汽车品牌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历史悠久
奥迪汽车是德国大众的子公司,具有悠久的品牌历史。这种悠久的历史不仅体现在奥迪精湛的技术、产品的质量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品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上。选择一种汽车品牌更是选择一种文化,更能彰显出购车人的消费品位和文化倾向。奥迪悠久的品牌历史为其在竞争中提供了很大的优势,这是很多新兴汽车品牌无法比拟的。
2.进入中国市场早
早在1988年奥迪就与一汽签订了技术转让许可合同,开始组装生产奥迪100车型。二十余年来,奥迪与一汽的合作不断深入,引领了中国轿车市场的消费潮流。奥迪成为中国市场上已经完全本土化的汽车品牌。
3.母公司实力雄厚
奥迪的母公司是大名鼎鼎的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成立于1937年,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居第13位。旗下有德国大众公司、保时捷集团、西班牙西亚特公司、德国奥迪汽车公司、捷克斯柯达汽车等子公司。母公司雄厚的实力也为奥迪在中国的竞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4.市场定位明确
奥迪的市场定位十分明确,主要是生产中高档的商务及家庭用车。客户群体明确主要是成熟内敛的成功人士。豪华、舒适、稳健是奥迪的代名词,客户群体定位在内敛的成功人士符合中国人讲究含蓄的传统。因而,奥迪在中国具有“官车”的形象,既豪华、舒适又有内敛、稳健。明确的市场定位、明确的客户群体使得奥迪汽车从设计到营销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产品更符合目标客户的需求,因而在中国市场上有广阔的市场覆盖,有着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奥迪汽车的劣势
1.官车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地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及品位的要求也逐渐的凸显出来。中国的轿车市场也越来越开放,消费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因而,奥迪曾经树立的“官车形象”势必会影响其在年轻消费者心目中的形
2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象。新的客户群体是不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更多的是最求时尚、追求汽车的高性价比。这就使得他们所选的轿车不仅要功能完善、时尚新颖更要具有价格的优势。所以奥迪汽车在占有新的市场上将遇到一定的阻碍。
2.价格劣势
中国的轿车市场正逐渐的转向二三线城市,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这就使得在轿车配备等都相类似的前提下,价格成为了主导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因素。奥迪汽车的售价定位在40—50万,这对于二三线城市以及年轻的消费者来说仍是有一定的压力。价格上的偏高有可能促使消费者选择更符合自己经济能力的汽车品牌。从而削弱了奥迪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3.客户信息管理缺乏
虽然奥迪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覆盖已经很广,有较为完善方便的售后服务体系。但在客户信息的管理上仍有欠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缺乏体系。客户的信息往往比较分散,多掌握在各个经销商的手中,厂家对消费者的信息掌握很少甚至是不了解。这就不利于了解客户群体的分布以及消费心理、消费需求等等。
4.客户与厂家沟通渠道缺乏
在国内的轿车市场,轿车的出售主要依靠于各品牌的4S店,与消费者接触最多的也是4S店的工作人员。厂家获得的消费者信息也往往是通过4S店的反馈提供的。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的生产厂家就缺少了与客户直接交流的渠道。在信息反馈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反馈不及时、信息失真等现象,这就影响了汽车生产厂家对消费者需求,对于市场的整体把握。
(三)奥迪汽车的威胁
1.宝马价格下调
在国内市场,奥迪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宝马和奔驰。2003年宝马与华晨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华晨宝马,成功的实现国产宝马3系列和5系列。同时,宝马在价格上做了很大的调整,价格大幅度下降,新3系列只有33万多的价格更是对奥迪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威胁。
2.政府政策调整
政府对汽车市场的宏观调控,汽车购入税的增加乃至油价的上涨等都可能在某一时期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计划。在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奥迪汽车构成一定的
3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威胁。当然这种威胁是行业共有的,谁能取得竞争的优势就在于品牌自身强有力的调节能力及有效的应对措施。
3.竞争对手增多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将目光瞄准了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轿车行业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军中国的市场。比如瑞典的沃尔沃、日系的皇冠、美系的凯迪拉克、韩系轿车等。这些品牌在竞争中都具有各自的优势。韩系轿车正如近些年来兴起的韩系服装一样,由于韩国的地理位置优势,对于中国的消费有着很大的影响。从韩国的服装、文具到如今的轿车,哈韩风越刮越烈,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而言,韩系轿车的时尚更是其他品牌无法比拟的。所以竞争对手的增多也对奥迪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四)奥迪汽车的机遇
1.市场仍具潜力
虽然前文已经分析了奥迪汽车在竞争中存在的劣势,但中国的市场是庞大的,特别是轿车这个新兴的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多轿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的轿车市场仍具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由一线城市逐渐转向二三线城市,这就更拓宽了销售市场。这也为奥迪汽车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2.多元化的人才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汽车人才专门培训学校,各名牌重点院校的汽车工程专业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深化。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尖端人才。多元化的人才的加入将为奥迪在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等方方面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提高奥迪品牌的竞争力。
三、奥迪营销建议
通过以上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奥迪在竞争中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威胁和机遇。我们结合SWOT分析,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SWOT分析以及调查结果,制定了如下营销建议。此次调查我们供选取了100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这100位调查对象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段在30岁——40岁,具有一定购车能力的消费群体。
(一)多元化宣传
4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5%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广告的认知度很重要。虽然奥迪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很具有影响力,在产品的宣传上已经有一定的模式。但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宣传,特别是对新推出的汽车产品以及品牌形象进行宣传。这种宣传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奥迪,打消曾有的“官车印象”。这种宣传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比如传统的广告宣传;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利用覆盖面很广的即时通讯工具——MSN、QQ等进行目标群体的针对性宣传;亦可以利用车展、产品发布会等进行多渠道的宣传,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二)完善品牌形象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被调查对象对于企业形象中的各项都给予了很高的关注,认为企业形象很重要,特别是企业的文化和社会责任感。这就集中的体现在企业的品牌形象上。所以奥迪应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品牌形象,继续一贯的内敛风格外可以适当的加入时尚元素,通过公益活动等来完善品牌形象。
(三)深化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消费者在选购车的时候不仅考虑产品的性能更关注产品的服务。所以完善细致的服务将成为竞争中的有利优势。奥迪已经在全国多数城市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但可以进一步深化服务。这种服务可以体现在汽车相关知识的介绍、汽车的维修等售后服务,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完善合理的汽车保养服务。
(四)建立客户管理体系
客户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为消费者与厂家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为厂家倾听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渠道。同时,通过客户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可以更好的分析客户心理及客户需求,为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奠定基础。
(五)推陈出新,满足不同需求
奥迪在中国市场进行生产销售的汽车系列还是很有限的。随着消费人群的年轻化,奥迪应该不断地推陈出新,逐渐实现全系列产品在中国的生产与销售,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多元的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5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参考文献
[1]郭丽娜.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J].魅力中国,2002,9:44—45.
[2]徐向阳.汽车市场营销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程霞.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4) .
[4]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9,(03) .
[5]盖国凤.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机遇与战略研究[J].经济视角(下), 2010,(01) .
[6]于京升.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售后服务工作改进方案的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 .
[7]何蓉.家用轿车顾客忠诚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8 .
[8]李丹.广州本田特约4S店的营销创新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 2008 .
[9]顾春梅,苏如华.汽车服务业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12) .
6
更多推荐
汽车,中国,市场,客户,消费者,产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