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大众宝来2014款报价)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长城的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学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件 《长城长》视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看懂插图的内容。
3、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大屏幕展示八达岭长城背景图。
2、同学们,看到这气势磅礴的长城,听到这铿锵有力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呢?
3、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依次出示三句话,教师激情诵读:
同学们,不要以为这是三位普通游客的搪塞之语,你万万想不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分别出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大屏幕依次出示三位人名)之口。听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你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4、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研读专题:长城“奇”在何处?即: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理清脉络:
课文按先分后总的顺序介绍长城: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研讨长城之“奇”。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让其感受画面,图文结合,了解长城的特点与构造。
2、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看第一幅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2)看第二幅图,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3)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长城什么不同特点?
3、读文与画示意图结合,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的特点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哪个词语最能概括你眼中的长城的特点?
二、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谁来读?
(2) 听他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
2、 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长城的确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语段一:远看长城,它向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看课件:蜿蜒曲折的长城图片,长城像一条长龙,那长城与长龙之间有哪些地方相似?、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语段二: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引导: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课件出示长城侧面图)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课文,也结合课前搜集到材料——谁能看着图用课文中的语言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理解“屯兵”。
b小结,回复读最后一段
语段三: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引导:
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古代人民劳动的情景吧:
练习朗读
出示句子:范读——男同学读——女同学读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谁能把“多少”换一个词再读一下句子?无数,数不尽,许多。。。。。
(6)小结,回复读最后一段
三、自由抒发激情读——赞美长城
抓住“气魄雄伟”“伟大”引导学生读出精神丰收、读出无比自豪。
学生读了课文,精神世界一定不能平静,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对着长城:
a、说(喊)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b、面对长城这份世界遗产,你们想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有详有略,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题
2、完成小练笔:解说《长城》,拓展延伸
自主准备,小组练习。可以解说全文,也可解说某一部分;可以照文本讲,也可适当增减用自己的话讲。。
教学设计要求:
1.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教学设计,模板请点击附件下载;
2.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设计主题
3.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4.必须原创,要要求完成,如不符合作业要求,一经发现,按不合格处理。
题目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年级学科 九年级语文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冯寿超 工作单位 镇巴县赤北中学
1.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目标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关键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激趣法 引导法 提问法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设备
软件:ppt
出示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完成课文字词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林徽因(1904—1955)。原1、了解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加强学生对文学作2分钟
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品的了解。
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
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
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
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
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
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
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
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
表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
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
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
广为传诵。
二、本诗选自《林徽因诗文集》
(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一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2、了解写作背景,便于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基调
3分钟
15分钟
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
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
带来的喜悦。
三、字词教学
轻灵( ) 娉婷( )
.. 鲜妍( )冠冕( )
...呢喃( )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四、课文学习
3、字词教学,加强学生基础积累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教
师引导下,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朗读技巧
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听师范朗读
3、同桌交流,概括每一节诗的主要内容。
加深诗歌内容的理解
4、找出自己喜欢的诗歌并鉴
赏。
5、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背诵该诗
五、小结;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
2分钟
1分钟
15分钟
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
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
力。
六、作业
学习本诗比喻的写作手法,将要表达的情感赋予一定的意
当堂训练,加深巩固
象。创作一首小诗,也通过自己
的联想将情感的抒发赋予一定的
意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第一节:爱如四月天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的柔和恬静 对孩子的喜爱、对生命的赞美
板书设计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的鲜妍庄严
第五节:爱如四月天的融暖缠绵
更多推荐
长城,课文,教学,了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