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7日发(作者:奥迪a3跑车敞篷跑车价格)
论汽车造型设计与汽车文化
自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并取得专利至今,汽车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24个年头。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汽车由当初纯粹的交通工具发展成为了今天具备自己一种特殊文化的、艺术性极强的工业设计产品。
汽车的设计与制造可分为造型、机械、电子等众多模块,其中汽车造型在汽车发展的过程当中变化极大。造型设计的发展和进步也引领和促进了汽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汽车造型设计在汽车的整车设计与制造过程当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放眼整个汽车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和国家、不同的汽车制造公司的汽车产品造型都不尽相同,各自具备独有的风格和特点,而他们,又代表了不同的时间、地域、公司的汽车文化,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对汽车造型与汽车文化进行深一步的剖析。
一.不同时代汽车造型的发展和特点
汽车的造型模块与其他模块一样,从汽车发展初始至今是在不断的进展的。纵观汽车发展史,汽车造型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特殊的阶段。
1.马车形造型(汽车发明初期——19世纪末)
1886年,德国工程师哥特里布..戴姆勒制成了一台内燃机,他并没有为这个发动机设计汽车,而是将它装在一辆改装的马车上,活像
“没有马的马车”。从这时候起,一直至19世纪末,汽车的结构一直沿用了马车的车身,将发动机装在座椅底下,还沿用了马车的车身部件如车轮、钢板弹簧、转向架和制动器等。再比如说1901——1905年美国最畅销的奥兹莫比尔“弯挡板”汽车。挡板原指马车夫双脚前面的踏脚板(前围板),该车正是由于这块板件漂亮的
形状而获此雅号。该车在双人座位下面装有一个单缸、1.5升的汽油发动机和两个档位的变速器,显而易见,其造型仍酷似马车。
2.方箱型造型(20世纪初——20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
发动机在不断发展,其尺寸也变得越来越大,在座位下已经无法容纳而只能布置在汽车的前面。这就促进了一种新的汽车造型——方箱型造型的产生。
发动机布置在汽车的头部,采用齿轮变速器、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后驱动轮胎以及偏置一侧的方向盘,这就是方箱式汽车的基本形态。1902年夺得巴黎至维也纳汽车大赛冠军而驰名的雷诺汽车,装备了4汽缸的发动机,而变速器直接档和万向传动轴是雷诺公司的两项重要的首创,表明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汽车汽车布置和结构形式以及方箱式造型更趋于成熟。
另一个箱型汽车的典型代表是缔造了汽车神话的福特T型车。
3.流线型造型(20世纪30——40年代)
20世纪20年代,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工作逐渐开展起来,并着手改进汽车的形状,随着汽车速度的日益提高,方箱式汽车的空气阻力大、无法适应高速行驶的缺点愈发明显,因而逐渐被淘汰。
1934年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推出了著名的“气流型”轿车。该车发动机罩前部倾斜,前后翼板与车身紧贴,前大灯、备胎等隐入车身内,挡风玻璃分成向侧面倾斜的左右两块,这种圆滑的造型形式成为流线型。该车型对以后甚至是今天的汽车造型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在汽车发展史上有一种汽车的销售量比福特T型车总销量还多数百万辆,那就是驰名全球的大众“甲壳虫”轿车。而“甲壳虫”正是流线型轿车最典型的代表。
4.三箱型造型(20世纪50年代至今)
当今汽车造型丰富多彩:两箱、三箱甚至多箱汽车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可是。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汽车造型经历了一段三箱型造型阶段,三箱型造型的出现对汽车造型的发展意义深远。
1949年美国设计大师雷蒙.娄威推出的斯蒂倍克轿车的造型是一项划时代的创举。该车的客舱前移,位于发动机和行李箱的中间,头和尾的长度几乎相当,使汽车的侧形前后对称,明显的形成发动机舱——乘客舱——行李舱三部分,这就是现代三箱式轿车的首创,在当时称为浮桥式或船型。
三箱式造型像是一股强劲的旋风迅速蔓延,纷纷被多数厂商仿效,很快就成为当时汽车造型的主流,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三箱型汽车一起造型的独特魅力以及其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性,对人们心中的汽车概念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5.楔形造型(20世纪60年代至今)
二次世界大战过后,起先是美国,继而是欧洲,随后是日本,都
大力兴建高速公路,使得适应于高速行驶的跑车品种和产量迅速增加。研究表明,减少汽车头部侧视投影的面积同时增加尾部侧视投影的面积,不但可具有较小的空气阻力,还可以提高汽车的空气动力稳定性,这就是楔形造型。在高速行车时,滴状造型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很差,相比之下楔形造型的优点就十分突出。近年来大量出现头部前端低矮、腰线前低后高、尾部保持较大的高度并向上翘的的汽车造型,均符合楔形的空气动力学原理,例如尖头高尾的跑车,背部斜度不大并采取突然割尾的斜背式轿车、保持行李箱高度较大的半斜背式轿车等。甚至连货车驾驶室和客车的形体、线条和色彩划分都不同程度受楔形造型的影响。
楔形造型的汽车最典型的代表是兰博基尼的“盖拉多”系列和“蝙蝠”系列。
二.不同地域、国家汽车造型的发展和特点
不同地域、国家的汽车产品造型各不相同,它们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代表着各自内涵丰富的汽车文化。下面我们就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欧洲和日本来进行阐述。
1.美国
汽车发明于欧洲,却在美国得到了最大的发展。1908年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并于1913年在汽车工业重首创了大批量流水生产方式。福特T型车的最高年产量是180万辆(1923年),从1908年投产至1927年停产换型,20年间共生产了1500.7万辆,是当时产量最大、销量最多影响最大的车型。当然,T型车仍属
于早期箱型车的范畴。
20世纪40年代开始,当汽车进入三箱型时代之后,美国的汽车尺寸愈来愈大,几乎全部采用了V8发动机,排量增加至5L左右,汽车总长度甚至超过5米,从内部设备到外部造型都力求奢华、气派。1958年到1959年可算是美国汽车矫饰登峰造极的时期,几乎所有的美国汽车都换上了双头灯,夸张的前风窗玻璃,并带有高翘的尾翅,火箭型的标志、复杂的尾灯和保险杠,镀铬件很多。有的汽车还别出心裁地将尾翅横向伸出,大有把形式美驾凌于功能之上的趋势。
总体来说美国汽车尺寸宽大、内部空间宽松且装饰考究,动力强劲但油耗惊人。这与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民生活较富裕、路面状况良好、汽车设计要求宽松考究不无关系。
当然,由于后来的油价上涨、经济危机等等一系列原因,美国车也在向小尺寸、低油耗看齐,但美国车给人的整体印象还是一成不变的。
2.欧洲
1885年,汽车发明于欧洲,作为发源地,欧洲的汽车自然具备其优越的特点。欧洲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地域,它包含了德国的严谨、法国的浪漫、英国的保守、意大利的奔放。在如此众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欧洲多元性的汽车文化也就应运而生。
与体型巨大、过分艳丽的美国车造型正相反,欧洲汽车造型不追求豪华与夸张,不像美国那样大量使用装饰件,而是强调本身优雅的形体和精美的线条。当时意大利汽车造型充分反映了这种朴实的风
格。意大利的汽车产量不大,但是这个从文艺复兴开始就人才辈出的国度,有很多颇具造诣的汽车造型师和汽车设计公司,他们每年都可以拿出许多异常新颖的车型到国际博览会上参展。这种或是趋于小巧精致或是趋于气动形体的新颖造型出尽风头,左右着汽车造型的发展潮流。
在欧洲汽车造型的整体框架下,其内部的细分也是比较明确的。例如,德系汽车就比较注意车身的加工工艺、精细程度;而法国汽车则更加注重车身造型的优雅、出彩;当然,意大利的汽车风格正如其民族特性一样——热情而奔放。
总体来说欧洲的汽车造型更注重车体本身的简朴与明晰,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浮夸和华丽饰件的堆砌。同时,多元的文化氛围让欧洲的车系造型更具多样化的魅力。
3.日本
日本在二战后期遭轰炸破坏,经济完全崩溃,各个汽车厂濒临破产。到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以日本为后方基地,并向日本企业大量订货,刺激起千疮百孔的日本经济的复苏。
日本汽车工业复苏初期采取了巧妙的对策:不同欧美汽车强敌正面竞争,生产欧美占优势的车型,而瞄准国内的消费需要,开发二轮、三轮和小四轮大众化车型。
这样,日本在小型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资金和经验,打好了基础。接着,日本开始引进外国技术,进入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产量仅用了七年就赶超了意、法、德三国而位居世界第二位,并在1980——1993年曾一度超过美国而居世
界第一位。日本汽车性能好、价廉而且省油,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然而,由于依赖于借鉴和重金聘请外国名师代劳,日本汽车造型的影响远比日本汽车工业在全国的影响小得多。
总体来说,日系的汽车造型偏小偏紧凑,在造型上没有太大的特色,却在制造工艺方面融入了日本人细致、严谨的风格。
4.全球一体化趋势
随着各种通讯手段和交通系统的迅猛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与国、地域与地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全球经济一体化、设计与生产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汽车造型设计也是如此。大的汽车企业分公司已经遍布全球,各地的设计室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这都是全球汽车造型设计一体化的原因。然而一体化并不是说特色的消灭,全球所共享的只是更先进的汽车造型设计与制造技术,各种各样新的文化仍会对汽车造型的设计产生影响,未来的汽车造型设计必将仍是呈现百花齐放之态,并且更多的新元素还会源源不断的融入进来。
三.不通汽车公司的汽车造型的发展及特点
前面我们阐述了不同时代、地域汽车造型的发展及其特点,这都是从大的方面来了解汽车造型的异同,而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了解各个汽车厂商的具体汽车产品造型来看看汽车造型细处的差别。
1.大众甲壳虫
20世纪30年代,当时德国政府为了是普通国民都买得起汽车,下达了生产一种大众化轿车的指令,由杰出的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
主持开发,这便是缔造了一个汽车神话的大众甲壳虫轿车。该车采用卧式对置4汽缸后置发动机,右后轮驱动,还采用扭杆独立悬架、承载式车身等先进结构,其造型符合当时的流线型原理而且别具一格,因而获得“甲壳虫”的雅号。虽然甲壳虫经过几十年的变化,已经成为小巧时尚的代名词,打造的是个性品牌,但是其经典的本色依然打动我的心扉。从甲壳虫的造型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朴实、一种勤奋,这与广大老百姓的形象非常吻合,相信这也是费迪南德.保时捷先生的设计初衷吧。而且其曲折的成长历史更是证实了这一点。老甲壳虫在2003年的墨西哥终于与我们挥手告别,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新的甲壳虫则是一个新的开始,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其在设计上对于经典的尊敬与回忆,那是一个无法超越的巅峰。
Cooper
由杰出的设计师阿力克.依斯冈尼斯操刀设计的MINI也是一辆闻名世界的经典小车。该车有两项最独特的创新:其一是把驱动前轮的4汽缸前置发动机横向布置,使得汽车总长度很小的情况下客舱极其宽敞;其二是采用双门掀背式车身,证明两箱式轿车的行李箱容量更大而且更实用。
MINI的设计初衷是成为英国的国民车,体型小、成本低、可以乘坐4个人并且容纳他们的行李。为此,设计师采用了完全功能优先的极简主意设计手法,彻底摒弃了流行时尚的影响,没想到,这一反款式设计风格反而成为了一种流行。1961年,这种流行受到了知名技师John Cooper的关注,在他的介入下,于是有了MINI
Cooper,
拥有一种卡丁车式的运动风格,轻盈、直接、易于驾驶、富于激情。所有这些元素的融合让MINI Cooper成为一个真正的经典,也最终完成了从国民车到流行车的角色转换,直到今天依然焕发出诱人的魅力。
3.菲亚特500
菲亚特500又是一辆曾经风靡一时的经典车型,小体积的车体处处透露着简洁的线条。细观新旧两款车型,虽然变化不小但其神韵并没有消失。设计师极好的把握了车型设计的灵感以及改进的分寸。
菲亚特500融入了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奔放,而表现这个风格的仅仅是几根简单的线条而已。
总结
以上我们通过从不同时代、地域、生产厂家的产品造型中分析总结出了不同之处以及其各自的特点,论述了汽车产品的造型重要之处以及其与所代表的汽车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在现代、过去还是将来,也不论是在何时何地,汽车造型的设计也一直会是引领汽车文化的主导力量。
随着各项造型设计辅助技术的迅猛发展、造型设计经验的大量累积,各类新元素源源不断的融入。相信未来的汽车在型设计界一定会再有更加出色的作品出现,未来的汽车造型设计也会更加有趣和具有挑战性。
2009.4.21
更多推荐
汽车,造型,设计,美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