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比亚迪dmi)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千锤万凿出深山 B.
化作春泥更护花
C.
蜡炬成灰泪始干 D.
爆竹声中一岁除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B.
贫血的人补充的铁越多越好
C.
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糖类
D.
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3.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苛性钠、二氧化锰
B.
液化石油气、熟石灰、二氧化硫
C.
食盐水、纯碱、干冰
D.
天然气、氢氧化钾、大理石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N2表示4个氮原子 B. Cl-中的“-”表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
CO2-
表示一个碳酸根 D. 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3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 B.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
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D.
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
6.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高温A.
高炉炼铁:
Fe2O3+3CO__2Fe+3CO2
B.
盐酸除铁锈:
2Fe+6HCl=2FeCl3+3H2
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2CO3+2HCl=2NaCl+H2O+ CO2↑
D.
铝制品耐腐蚀:
2Al+3O2=Al2O3
7.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
8.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 M>X>Y>Z B. M>X>Z>Y C. X>M>Z>Y D. X>M>Y>Z
9.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A.
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
B.
能与某些酸反应
C.
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
能与某些盐反应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稀释 B.
液体读数
C.
收集氢气 D.
熄灭酒精灯
11.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氯化钠
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
C
D
氯酸钾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A. A B. B C. C D. D
12.“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碳酸钠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
石墨能够导电,则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
D.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则所有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
二、综合题(共6题;共3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绿色环保汽车
2021年两会期间,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汽车普遍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煤油,不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还因燃烧不充分释放了一氧化碳、颗粒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既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生产和使用环保型、零污染的绿色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
发展绿色环保汽车,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是改进现有车型:采用铝合金、钛合金、塑料等轻量化材料,为汽车“减肥”,从而降低然油消耗;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再排放等。二是开发汽车代用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乙醇、生物柴油、氢气等,实现能源多元化。三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具有效率高,在使用地点“零排放”的特点,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发利用电动汽车已成为发展绿色环保汽车的重要途径。
(1)汽车尾气中的________(A
一氧化碳 B
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
(2)铝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铝的硬度________(A
大 B
小)。
(3)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A
天然气 B
乙醇)。
(4)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A
生物柴油 B
塑料)。
(5)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的原因是________。
1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2)题。
(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D、
蔗糖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
A
、乳化、乳化 B
、乳化、溶解 C、
溶解、乳化 D、
溶解、溶解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3)(4)题。
(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乙>甲>丙 D
、甲>乙>丙
(4)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有2-3个选项正确)。
A、
加固体丙 B
、加水 C
、降低温度 D
、蒸发浓缩
15.单质硫、硫化氢燃烧时会生成同种有毒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____(“得到”或“失去”)电子。
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2)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3)生成的有毒气体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6.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A、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了检验反应的产物,装置F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反应过程中该装置内的现象为________。
17.某班同学在做“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那么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药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酚酞溶液、蒸馏水
(1)(实验探究)
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发现________(填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乙小组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条曲线。
实验1:50mL稀盐酸与5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曲线a);
实验2:50mL稀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b);
实验3:50mL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c)。
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增加实验2、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_。
对比三条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交流与反思)
甲小组认为,通过实验探究(2)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不严谨,应该补充________实验。
18.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为原料,采用生物炼铜是现代炼铜的新工艺,同时还可以获得绿矾(FeSO4﹒7H2O),流程如下:
耐酸铜细菌(1)步骤①中的化学方程式:
4 CuFeS2+17O2+2H2SO4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反应有两个:反应一是
Fe+Fe2(SO4)3=3FeSO4
,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加入的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等。
__4CuSO4+2 Fe2(SO4)3+_____
。三、计算题(共1题;共6分)
19.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固体残留物20g,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取固体残留物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2)求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
化作春泥更护花,涉及物质的腐败,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C.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变化;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涉及燃烧、爆炸,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答案】 B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
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贫血可补充铁元素,但是不是越多越好,应适量,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要合理膳食,不是越多越好。
3.【答案】 B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液化石油气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二氧化锰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符合题意。
C.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C不符合题意。
D.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理石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碱是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铵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4.【答案】 D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N2表示2个氮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B.
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Cl-中的“-”表示1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不符合题意;
2? C.
更多推荐
反应,物质,溶液,实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