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发(作者:高尔夫图片大全汽车)
质量控制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称之为( C )。
A、分项工程 B、分部工程 C、检验批 D、抽样检验方案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时,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 A )。
A、抽样检测 B、全数检验 C、无损检测 D、见证取样检测
3、检验批和分项工程应由( C )组织验收。
A、项目经理
B、项目专业质量检验员
C、监理工程师
D、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4、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是产品的( D )。
A、性能 B、可靠性 C、安全性 D、经济性
5、( B )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A、顾客期望 B、顾客满意 C、顾客满意度 D、顾客感受
6、组织实施方针目标管理时,确定的目标要( B )。
A、符合现实目标、易于达到 B、高于现实目标、具有挑战性
C、低于现实目标、使员工有成就感 D、立足当前经济效益
7、( D )是研究企业经济效益与质量之间关系的活动。
A、质量成本分析 B、价值工程 C、寿命周期分析 D、质量经济分析
8、( B )是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感受与期望值比较的结果。
A、顾客感受 B、顾客满意度 C、顾客满意 D、顾客期望
9、那些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就会引起强烈不满的质量特性是( D )。
A、固有特性 B、富裕特性 C、魅力特性 D、必须特性
10、质量概念涵盖的对象是( D )。
A、产品 B、服务
1 / 15
C、过程 D、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食物
11、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中,能够帮助建立基本的秩序和准则的工作是( A )。
A、标准化工作 B、计量工作 C、质量信息工作 D、质量责任制
12、( B )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A、质量 B、质量特性 C、质量环 D、质量体系
13、( C )是指为了使产品或服务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需要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A、质量职责 B、质量责任 C、质量职能 D、质量权限
14、( C )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活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
A、质量改进 B、质量突破 C、质量策划 D、质量控制
15、( B )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
A、功能性 B、文明性 C、舒适性 D、安全性
16、质量检验的实质是( B )。
A、事前预防 B、事后把关 C、全面控制 D、应用统计技术
17、( A )的质量管理认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中的每个环节都或轻或重的影响着最终的质量状况。
A、全过程 B、全企业 C、全员 D、全面
18、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必须体现( C )。
A、严格质量检验的思想 B、加强生产控制的思想
C、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 D、加强过程管理的思想
19、质量方针是一个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应由组织的( B )批准发布。
A、上级机关 B、最高管理者
C、质量认证办公室主任 D、管理者代表
20、组织建立、实施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 C )。
A、提高组织在社会上的声誉
B、强调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C、使生产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达到顾客满意
D、管理过程标准化
21、散布图可以用来发现、显示和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并确认其 2 / 15
预期关系,常在( D )活动中得到应用。
A、质量管理 B、质量控制 C、质量认证 D、质量改进
22、质量控制的目的是( A )。
A、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B、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得到满足的信任
C、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D、制定质量目标、规定过程和资源,以实现其目的
23、工程质量控制按实施主体不同分为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C)属于监控主体。
A、设计单位 B、施工单位 C、工程监理单位 D、勘察单位
24、图纸会审应由( B )整理会议记要,与会各方会整。
A、设计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建设单位
25、施工质量控制按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分为( C )控制。
A、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
B、资源投入、生产过程、最终产品
C、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
D、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26、质量控制点是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 A )。
A、重点控制对象 B、施工作业对象 C、施工工序 D、施工操作
27、六西格玛DMAIC模式中的M是( B )。
A、定义 B、测量 C、分析 D、改进
28、关键部位或技术难度太、施工复杂的分项工程施工前,承包单位的技术交底书、作业指导书、要报( C )审查。
A、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B、项目经理 C、监理工程师 D、专业工程师
29、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承包单位某工序全过程完成情况的活动,称之为( C )。
A、检查 B、旁站 C、见证 D、巡见
30、监理工程师收到承包单位搬验申请后,首先对( B )进行审查,并在合同规定时间到现场检查。
A、报骑审请表 B、质量证明资料 C、分项工程 D、隐蔽工程
31、6σ管理模式是哪个公司最先提出的( A )。
3 / 15
A、摩托罗拉 B、通用电气公司 C、海尔 D、宝马
32、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称之为( A )。
A、旁站 B、巡视 C、检查 D、见证
33、质量管理涉及到( A )。
A、企业内的所有职工 B、企业的最高层领导
C、生产工人 D、中间管理层
34、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 B )的特性综合。
A、必须履行 B、合同文件及合同规定 C、通常隐含 D、满足明示
3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质量管理处于( A )阶段。
A、质量检验 B、统计质量控制 C、全面质量管理 D、全面质量保证
36、质量定义中“特性”的含义指( A )。
A、固有的 B、赋予的 C、潜在的 D、明示的
37、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之为( C )。
A、标准 B、技术规程 C、标准化 D、程序
38、下列各项费用中属于内部损失成本的是( C )。
A、降价费 B、工序控制费 C、不合格品处理费 D、进货测试费
39、监理工程师审查总包单位提交的《分包单位资质报审表》后,还要对( C )进行调查。
A、施工承包合同是否允许分包
B、分包范围和工程部位是否可进行分包
C、分包单位
D、分包协议草案
40、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对工序施工的跟踪监督检查与控制,主要是( A )。
A、对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进行监督检查
B、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
C、对质量控制点的监督检查
4 / 15
D、对旁站工程的监督检查
41、在质量数据波动中,由以下哪一类原因引起的波动数据点一定会超出控制界线( A )。
A、系统性 B、偶然性 C、随机性 D、客观性
42、在计量值控制图中,计算简便,但效果较差的是( B )。
A、平均值-极差控制图 B、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C、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D、连续值-极差控制图
43、控制图中表明生产过程质量失控是( D )。
A、所有样本点都在控制界限内 B、位于中心点两侧的样本点数相近
C、接近中心线的样本点较多 D、样本点程周期性变化
44、在散布图中,当x增加,相应的y减少,则称x和y之间是( C )。
A、正相关 B、不相关 C、负相关 D、曲线相关
45、在进行抽样检验时,数据呈现下列哪种情况时,抽取的样本应该少些( B )。
A、呈扁平型正态分布 B、呈高长型正态分布
C、呈双峰形分布 D、呈陡壁型分布
二、计算题
0.025
1、大批量加工摇杆零件轴孔,孔径要求为φ20+mm,现按加工时间顺序,先 0后抽检20个样组,每组取样5样件。用内径千分表测量,千分表按φ20mm调整零点,测量数据见下表,单位为μm。试作出x?R图,并对其进行分析。
样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5 / 15
x1
28
20
8
14
13
20
10
18
12
10
样件测量值
x2 x3 x4
20 28 14
15 20 20
3 15 18
15 15 15
17 17 17
10 14 15
15 20 10
18 20 25
8 12 15
5 11 15
x5
14
15
18
17
13
19
13
20
18
9
样组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x1
16
16
12
10
14
19
28
18
20
18
样件测量值
x2 x3 x4
21 14 15
17 14 15
12 10 8
10 7 18
15 18 24
18 13 14
25 20 23
17 25 28
21 19 21
28 22 18
x5
16
15
12
15
10
24
20
21
30
20
解:1)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列于下表。
样组号
x
R
样组号
x
1
20.8
14
11
16.4
7
2
18
5
12
15.4
3
3
12.4
15
13
10.8
4
4
15.2
3
14
13.6
11
5
15.4
4
15
16.2
14
6
15.6
10
16
17.6
11
7
15.4
10
17
23.2
8
8
20.4
7
18
21.8
11
9
13
10
19
22.2
11
10
10
10
20
21.2
10
R
2)计算x?R图控制限,分别为:
kx图:中心线
CL?x?1?xi?16.73μm
ki?1上控制线
UCL?x?A2R?21.89μm
下控制线
LCL?x?A2R?11.57μm
R图:中心线
CL?R?1?Riki?1k?8.9μm
上控制线
UCL?D4R?19.67μm
下控制线
LCL?D3R?0
3)根据以上结果做出x?R图
x
UCL=21.89
CL=16.73
LCL=11.57
0
R
UCL=19.67
CL=8.90
0
5 10
R 图
15
LCL=0
20
样组序号
5 10
x 图
15 20
样组序号
4)x?R图分析。
x图反映工艺过程质量指标分布中心(系统误差)的变化,R图反映工艺过程质量指标分散范围(随机误差)的变化。x图可见有点子超出控制限,表明工艺过程不稳定。此时要根据点子的分布和超限情况查找原因,及时调整机床和加工状态。
6 / 15
2、某产品尺寸公差要求为Ф12.2mm , 经随机抽样测算,样本加工尺寸均- 0.018
值X=12.19238 mm,样本标准差为S=0.00286mm。
试求:(1)Cp、k、Cpk值;(2)对工序能力进行判断。
解:
公差中心Tm=12.194
(1)Cp=1.40 k=0.135 Cpk=1.21
(2)因为1.33>Cpk>1.00,依据工序能力指数的判别标准,得出:工序能力等级为二级,工序能力正常;因为Tm=12.194 > X,工序右偏,因为0
3、某车间对某工序用
x?R控制图进行螺栓外经加工的控制,每次抽样5件,共抽样20次,已测算出样本平均数的总和∑x=158.5 mm,样本极差总和∑R=0.212。试计算x?R控制图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界限值。(注:当样本量n=5时,A2=0.557,D4=2.115,D3=0)
解:
+0.006
x=158.5/20=7.925;R=0.212/20=0.0106
x控制图的控制界限:CL=x=7.925;
UCL=x+A2R=7.925+0.577×0.0106=7.9311162;
LCL=x-A2R =7.925-0.577×0.0106=7.9188838
R控制图的控制界限:CL=R=0.0106;
UCL=D4R=2.115×0.0106=0.022419;
LCL= D3R=0×0.0106=0
4、某机械零件承受的应力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196MPa,标准差为29.4MPa,该零件的强度也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392MPa,标准差为39.2MPa,求该零件的可靠度。
7 / 15
解:
Z0??S???392?196??4.0
2222?S???29.4?39.2查表得=0.946833,
所以R=0.99996833
5、飞机引擎系统采用2/3表决系统,即3个引擎中只要2个工作正常,则飞机可正常飞行。若每个引擎的可靠度为0.99,求引擎系统可靠度R。
解:
引擎系统在四种情况下可正常工作:1、2、3号引擎均正常;1、2号引擎正常,3号失效; 1、3号引擎正常,2号失效; 2、3号引擎正常,1号失效。根据概率加法定理
RS?R1R2R3?R1R2(1?R3)?R2R3(1?R1)?R1R3(1?R2)
当R1?R2?R3?R时,RS?3R2?2R3
由此,当R=0.99时
RS?3R2?2R3?0.999702
0.0256、某工序加工连杆小头孔,要求孔径为?24?0mm。现按加工时间顺序,先后抽检100件,5件为一组,用内径千分表测量孔径,千分表按?24mm调整零点。根据测量数据做出x?R 图(如下图所示)。试:1)说明两图纵坐标及各控制线的含义;2)判断工艺过程是否稳定,并说明判断依据。
8 / 15
xi
UCL=20.5
CL=15
LCL=9.5
0
5 10 15 20
样组序号
x 图
R
UCL=19.6
CL=8.8
LCL=0
0
5 10 15 20
样组序号
R 图
解:1)两图纵坐标分别为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x图中CL的为中心线,UCL和LCL分别为上下控制线;R图中CL的为中心线,UCL和LCL分别为上下控制线。
2)工艺不稳定。①x图:有点子超出控制限;②R图:点子有上升趋势。
7、某玻璃制品的质量要求为每百克产品中铅含量不得超过0.2克。现抽样检验结果为每百克中平均含铅0.18克,标准差为0.005克。计算此时的过程能力指数,并做出判断,指出应采取的措施。
解:为单侧上限过程能力指数,Cp=(Tu-x)/3s=0.02/0.015=1.33;过程能力为2级,能力充分,不需采取措施调整。
8、某系统由3个单元组成,其中1单元与2单元并联后与3单元串联,R1=0.75,R2 =0.8,R3=0.95,求系统的可靠度Rs ?
解:
R12=1??(1?Ri)=1-(1-0.8) ? (1?0.75)=0.95
系统可靠度Rs=R12?R3=0.95?0.95=0.9025
9、设零件的尺寸要求为φ30±0.023mm的销轴,随机抽样后计算样本特征值为x=29.997mm,Cp=1.095,求Cpk。
9 / 15
解:零件尺寸中心M=30
公差T=0.023*2=0.046
中心偏差△=M-x=30-29.997=0.003
Cpk=(1-K)Cp=(1-2△/T)Cp=(1-0.13)*1.095=0.952
10、如果注塑机日历工作时间为8小时,班前计划停机为20分钟,更换模具、设备调整用了30分钟,故障停机30分钟,每件产品理论生产周期为9分钟,而实际生产周期为10分钟,一天共生产产品32件,废品2件。求设备的时间利用率、设备性能率、合格品率以及设备综合效率。
解:
时间利用率=(480-20-30-30)/(480-20)=400/460=20/23=87%
性能开动率=生产产品数×设计速度/有效利用时间=32×9/400
=288/400=72%
产品合格率=(32—2)/32=94%
设备综合效率=87%×72%×94%=58.9%
11、设批量N=1000,不合格品率p=0.04,采用抽样方案(N,n,C)=(1000,30,1),求接收概率。(用泊松分布计算)
解:?=np?30?0.04?1.2
L(p)=?d?0C?dd!e???e?1.2?1.2e?1.2?0.6626
12、下表是某企业热交换车间1号胀管机和2号套环机,所测得的胀铜管和弯半圆管的中心距的情况,求每台机器的Cp和Cpk值,并说明它们的过程能力是否充分。
1号胀管机
2号套环机
公差中心
25.4
25.4
公差
±0.2
±0.2
工序均值
25.37
25.47
工序标准差
0.11
0.04
解:公差中心Tm=25.4 T=0.4
1)、Cp1=T/6σ1=0.4/0.66=0.61 Cpk1=(T-2ε1)/6σ1=(0.4-0.06)/0.66=0.52
10 / 15
Cp2=T/6σ2=0.4/0.24=1.67 Cpk2=(T-2ε2)/6σ2=(0.4-0.14)/0.24=1.08
2)、1号胀管机Cpk1<1.00,且Cp1<1.00,工序能力不足;
2号套环机1.33>Cpk2>1.00,且Cp2>1.33,工序能力充足。
13、某企业在检验某批量(N)产品的不合格数时,共检验了25个样本,样本大小n=200,每次样本的不合格数分别为(10,5,7,6,4,0,7,6,1,8,11,2,9,8,3,0,5,6,15,8,2,6,1,3,2)
(1)试画出计数值控制图(p控制图);
(2)分析讨论此时状态的可控性。
解:p=d/n=5.4/200=0.027
CL=p=0.027
UCL=p+3p(1?p)=0.027+3×0.0115=0.0614
np(1?p)=0.027-3×0.0115=0
nLCL=p-314、某奶制品加工厂对某种奶粉加工的质量要求之一是:每百克奶粉中的含水量不得超过3克。目前抽验结果表明,每百克奶粉中平均含水2.75克,标准差为0.05克。试计算此时的过程能力指数,并做出判断,指出应采取的措施。
解:Cp=(Tu-x)/3s=1.67;工序能力为1级,能力充分;若不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可略微放宽控制,简化质量检验;或减少检验频次。
11 / 15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结合生活与工作谈谈质量设计技术的应用。
答:产品设计占产品总成本不高,但影响很大。75%的错误是由产品形成阶段引起的,而80%的产品修改是在制造或后续阶段完成的。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大多已广泛应用可靠性设计、DOE、田口方法、FMEA等质量设计技术。
2、抽样检查中,OC曲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中α、β是什么含义?
答:根据规定的抽检方案,把具有给定质量水平的交检批判为接收的概率称为接收概率Pa。
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Pa依赖于批质量水平p,当p变化时Pa是p的函数,通常也记为称为抽检特性曲线或OC曲线,L(p),表述了一个抽样方案对一个产品的批质量的辨别能力。
α-生产方风险,合格批判断为不合格批;β-使用方风险,不合格批判断为合格批。
3、有人说:“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只是其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情。”请根据质量管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不只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情。(2)理由:A. 质量含义的拓展;B. 质量管理范畴的拓展;C. TQM,或ISO,或6?等质量管理的理论均强调最高管理者和全员参与等;D. 顾客含义的拓展,内部服务过程要求各个部门、各个员工都具有服务内部顾客的意识,以保证内部服务过程的输出质量,确保最终顾客的满意。
4、某铸造企业拟针对“变速箱体铸造缺陷”问题进行质量改进,试阐述在质量改进过程中可采用哪些工具。
答:质量改进可采用的工具包括调查表、分层法、因果图、关联图、直方图、控制图、故障树法、KJ法、矩阵图、系统图等。
在不同阶段具体应用:
1)收集相关资料阶段:可用调查表、分层法。
2)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阶段:可用因果图、关联图、KJ法、矩阵图、系统图。
3)分析主要原因比重、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阶段:可用排列图。
4)分析发生的路径以采取预防措施阶段:可用故障树法。
12 / 15
5)对改进进行控制阶段:可用直方图、控制图。
6)对改进项目制定对策阶段:矩阵图。
5、简述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并结合实际工作阐述其中一项的实践运用。
答:(1)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二:领导作用。原则三:全员参与。原则四:过程方法。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六:持续改进。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2)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所表达得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可以指导一个组织在长时期内通过关注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而达到改进其总体业绩的目标。具体案例酌情给分。
6、试述PDCA循环的主要工作程序和特点。
答:PDCA循环是一种过程管理方法,包含“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这四个阶段的活动过程,具体的工作程序:P(策划)-分析现状,制定目标,并确定为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形成具体明确的活动计划;D(实施)-按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C(检查)-根据改进计划的要求,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A(改进)-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重蹈覆撤;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转到下一次循环中。
PDCA循环的特点: A. 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B. 不断循环上升。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转动,抓住总结阶段。
四、案例分析题
1、某厂的总装车间一批产品正在进行磨合试验,试验中检验员连续三天发现11件产品有噪音,将之判为不合格品,并作上了不合格标记。然而个别操作工人竟然擅自将不合格标记擦除,偷偷地将它们流入下一道油漆工序,混到了合格品中。检验员得知后,百般寻找,却找回了两件,其余9件不合格品被堂而皇之地挂上了合格证发向了主机厂。但此事已被主机厂驻该厂检验员敏感地察觉,他马上将信息反馈回厂,于是该厂发往主机厂的5车产品全部被拒收,给该厂的质量信誉和经济效益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给该厂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事后,该厂管理部门扣发了总装车间100元质量奖金,此事从此不了了之。
要求:根据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1、找出改厂存在的问题;2、提出今后应采取的对策。
13 / 15
答:1、该厂领导与员工质量意识淡薄。2、该厂没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3、对策:
(1)培育企业的质量文化环境,提高领导员工的质量意识。
(2)贯彻ISO9000族标准,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体系。
(3)认真开展TQC。
2、试用你所学过的质量管理方法分析“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这一命题。
答:开放性分析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统计规律与统计方法,持续改进与PDCA,系统因素分析,因果图(鱼刺图)运用等。
3、有人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顾客,教师是供应商,但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裁判又是教师,为此,这种供应商和顾客之间关系是不正常的。”结合质量管理所学的相关原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开放性分析题。运用质量管理相关原理的基本思想,如质量及质量管理、顾客满意管理、供应商管理等阐述观点。酌情给分。
4、试阐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答:(一)全面的质量管理
(1)必须抓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促进职工自觉地参加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
(2)通过制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自己在质量责任制中的责任和权限。
(3)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进取精神。
(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1)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
(2)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三)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四)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1)尊重客观事实,尽量用数据说话。
(2)遵循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
(3)广泛地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5、某企业对产品质量成本进行了统计,发现质量损失成本占了质量总成本的75%,鉴定成本占了质量总成本的18%。试根据这些数据分析该企业质量状况。
答:根据质量总成本曲线,质量损失成本与鉴定成本、预防成本之和相当时,为 14 / 15
最佳质量成本点。由题目,质量损失成本超过70%,预防成本小于10%,说明企业对质量的控制失效,必须进行质量改进。
6、有人说:“出什么价,就有什么货”,从质量管理学的观点,此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该观点的核心是“只有高成本,才有高质量”,这违背了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可从质量成本的理论反驳。质量成本包括四部分,通过成本获取高质量主要是提高鉴别成本,减少外部损失,结果这造成大量浪费。质量管理是通过质量设计和过程控制,减少内部损失,在获得高质量的同时,减少质量成本,并通过持续改善,不断优化。因此,该观点是错误的。
15 / 15
更多推荐
质量,管理,控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