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发(作者:大众探影价格)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金属中,熔点最低的是( )
A.铜 B.汞 C.铝 D.钨
2.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钾 B.铁 C.铜 D.金
3.一般情况下,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动性强的
金属首先被腐蚀。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的金
属是( )
A.锌板 B.银板 C.铜板 D.铅板
4.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下列事实不能解释金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是( )
A.自然界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B.“真金不怕火炼”
C.黄金质地比较软
D.黄金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锈蚀
5.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
6.向AgNO
3
、Cu(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正确
的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
+
、Cu
2+
、Zn
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
+
、Zn
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
2+
D.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
2+
7.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20g,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共生成1g
氢气,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和Mg 和Mg 和Fe 和Cu
二、填空题
8.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少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
能观察到的现象有:①生铁表面有________产生,②溶液逐渐变________,完全
反应后烧杯底部有________出现。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
9.如图是水果电池,制作方法是将铝片、铜片打磨后,一起插入新鲜橙子里
面,观察到灯泡发光。通常用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做负极,活动性较弱的做正极,
利用橙汁内可导电的有机酸形成稳定的电流。
(1)铝、铜可做电极,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性。
(2)实验前,铝片和铜片要打磨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这个水果电池中做正极的金属是________。
(4)为比较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选择铝片和一种盐溶液,该盐
溶液是________。
10.将A,B两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用“>”或“<”或“=”表示)
(1)金属活动性:A________B。
(2)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A________B。
11.我们的城市哈尔滨拥有公共自行车和纯电动汽车,便捷环保,符合世
界范围内提倡的绿色出行理念,很受市民欢迎。请回答相关问题:
(1)传统自行车架一般采用的金属材料是锰钢,主要是利用了它具有
_____的性能(填字母序号)。
A.有金属光泽 B.硬度大、韧性好 C.抗腐蚀性好
(2)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普遍选用“密度小、强度大、价格低”的金
属材料来制造自行车,符合上述特点的金属材料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铜合金 B.铝合金 C.钛合金
(3)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是由于打气筒内气体压强________
轮胎内气体压强,才能将气体充入轮胎内。
(4)科研工作者发明了一种便携式灌装充气罐,只需稍稍振荡就可快速
为车胎充气。其充气的原理是罐中的硝酸铵分解生成空气中两种主要的成分和
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________。
(5)曹操专车是由吉利集团战略投资的“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
记者通过统计发现,新能源电动汽车每公里耗电价格约0.3元左右,帝豪EV
充电时间为快充48分钟,续航约250公里。而燃油车以滴滴专车雪铁龙C5为
例,燃油每公里约0.6元。则曹操专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
与常用燃油汽车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1)(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
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甲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
4
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乙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
4
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丙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
2
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比较实验乙和实验________(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
铝薄膜。
(3)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
Cu________(填“强”或“弱”)。
(4)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
2
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
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________。
(5)(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
-
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
4
溶液,并
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铝丝表面析 氧化铝薄膜 Na
+
或①________能
NaCl固体 出红色固体 被破坏 破坏氧化铝薄膜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氧化铝薄膜 Na
+
和SO
4
2
都不能
②________
Na
2
SO
4
固体 未被破坏 破坏氧化铝薄膜
(6)(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总结反思:本
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8.气泡产生;浅绿色的溶液;残渣;Fe + H
2
SO
4
= FeSO
4
+H
2
↑
9.(1)导电(2)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3)铜(4)硫酸铜
10.(1)<(2)>
11.(1)B(2)B(3)大于(4)2NH
4
NO
3
=2N
2
↑+O
2
↑+4H
2
O;-3、+5、0
(5)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节能、环保
三、实验探究题
12.(1)
4Al+3O
2
=2Al
2
O
3
(2)甲(3)
2Al+3CuSO
4
=Al
2
(SO
4
)+3Cu
;强
3
(4)甲实验中未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水对氧
化铝薄膜没有破坏作用
(5)SO
4
2-
;无明显现象
(6)正确
更多推荐
金属,反应,实验,现象,打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