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军用悍马h1参数配置)

特斯拉再一次教育中国市场

特斯拉曾经以一己之力狠狠教育了丰田、大众和奔驰等跨国传统

车企,进入中国后,从上海工厂以奇迹般速度建成投产,到Model 3

疯狂般地收割市场,到不断涨价降价的“割韭菜”,再到上海车展维

权事件的“决不妥协”,这每一件事,都让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备受教

育。

最新一次关于特斯拉和中国用户的事件,简单来说就是车主告特

斯拉“事故车”要求“退一赔三”,随后特斯拉告车主索赔505万,

事件的来龙去脉、谁对谁错,我们不去做过多的揣测,就像静静那样

静静地等待法律判决。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此事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

意义所在,在这个参与者最多的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跨国车企曾经

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车主维权的事情想都不敢想,能够在法院告得赢

更是很少听说,车企起诉车主就更是少见。

即便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这个全新的市场似乎

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汽车文化,几乎是大众、日系、通用和自主之

间的品牌割据,用户仅仅是销量的来源,并不是车企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汽车进入智能化时代,汽车不再仅仅是一家车企交给用户的一个锤

子,车企需要更多、更频繁地与用户交互,而智能汽车可以借助OTA

升级功能实现常用常新,同时也会随着用户的使用而千人千面,车主

将成为汽车的一部分,也将成为车企的一部分。

这一切是从特斯拉的电动智能汽车而出发,却不是特斯拉开创的,

而是蔚来、小鹏和理想等中国造车新锐,站在中国汽车的全新发展阶

段为中国用户带来的专属形象,但特斯拉给中国汽车带来的礼物则更

加特别。

特斯拉说电动汽车是一条弯道超车的道路:特斯拉是为了绿色能

源梦想而来,电动汽车只是其中的一个载体,而智能汽车则可以让电

动汽车更快地普及,加速绿色能源梦想的到来。即使这条摸着石头过

河的绿色梦想道路上,总是充满意想不到的障碍,但前途是光明的。

特斯拉说电动智能汽车是可行的:随着销量规模的扩大,特斯拉

不断降低电动智能汽车的准入门槛,Model 3如今低至23.59万元,

Model Y则低至27.6万元,或许价格还会再降,或许还有全新入门级

车型,这也将进一步扩大其销量规模,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特斯拉说车企可以认错也可以高调怼用户:是特斯拉的错误和不足,

那就明明白白地认错,而不是各种车企的“辟谣”和被打脸。只要不

是自己的错,只要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信心,特斯拉可以硬刚用户,

不会打太极拳,并不惜与虚假宣传信息隔空叫嚣,与用户对簿公堂。

在最新的这一次车主和特斯拉之间“原告”与“被告”的反转,

特斯拉又展现了车主与车企之间的独特关系,或许任何一家车企都不

敢这么做,却一直想这么去做,或者说各大车企更加希望特斯拉这一

次会赢。

翻开各个平台对此次事件的发文和评论,尽管法院还没有正式的

判决,有一个看法显得尤为刺眼,那就是作为一家跨国车企,特斯拉

不该如此欺负式地去告车主,这损坏了一家车企的形象。

从什么时候开始,车主可以维权对车企发起官司,而车企不能维

护自己的合理权利?或许是传统跨国车企从来都不给车主机会,又或

是自主品牌一直以来更多偏向于息事宁人。

车企都在追求年轻化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参与者和玩法与以往完

全不同,众多自媒体发声渠道让一件小事都足以发酵成为大事件,而

车企一句看似不痛不痒的话语,也同样会因为网络的扩散和不同解读

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在这个电动智能、年轻化的汽车时代,特斯拉

走在了整个行业前方,也就为行业摸过更多的石头,淌过更多的坑,

“电动智能汽车导师”的称号不足为过。退一万步说,世界是公平的。

正如此前维权事件因流量爆满而涌现虚假宣传,特斯拉法务部也横空

强势出击。当车主可以采用法律手段维权,诚然车企也同样可以这么

做,虽然看似实力悬殊,但对错并不会因为实力悬殊就会是非颠倒。

对于特斯拉而言,一家跨国车企再次以绝对领先的位置占据车市

特斯拉的汽车产品究竟如何,车主最有话语权,但看看充斥各大平台

C位,树大招风也是正常的事情。然而,俗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的评论,究竟有多少条是出自百万特斯拉车主之一?没有调查就没有

发言权,对于事件的当事人而言是如此,时间最终会还原事件的真相。

这一次,特斯拉的一举一动,又将让整个中国市场的参与者,车企、

用户和规则制定者都密切关注。

特斯拉不仅仅是电动智能汽车的开创者,更是全新汽车生活的先

行者。对中国市场而言,特斯拉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电动智能汽车本

身,更将重新打造汽车全链条生活的条条框框。我不是教你诈,只是

想要数钱就必须要承担风险,不管这一次结果如何,特斯拉已经又再

一次教育了中国汽车市场。—

END

更多推荐

汽车,车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