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6日发(作者:赛欧图片)
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分析与展望报告
目录一 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回顾(一)上涨延续期(2021年1~7月)(二)第一次油价震荡回调期(2021年7~8月)(三)第一个反弹期(2021年8~10月)(四)第二次油价震荡回调期(2021年11~12月)(五)第二个反弹期(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二 俄乌冲突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一)俄罗斯在全球石油供应领域的地位(二)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三)俄乌冲突对全球石油投资、产能和价格的影响三 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展望(一)原油需求(二)原油供给(三)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四)地缘政治事件
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强劲反弹、生产中断和运输不畅等供给侧限制难以恢2021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速度的加快和防疫措施的逐步放松、复、OPEC+增产慢于预期、美国的无上限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和刺激性财政政策、俄乌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持续快速上涨并高位波动的情况。本报告试图在回顾过去一年原油价格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影响价格变化的原因,然后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油价进行简单的预测,以期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帮助。一 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回顾2021年以来,疫情防控措施的放松、全球经济增长的反弹、流动性的泛滥、供给增长受限、欧洲能源危机特别是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上升,除两个短暂特殊时期出现回调以外,国际原油价格几乎一路高歌猛进。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21年初的50美元/桶左右一度升至2022年的高点接近130美元/桶,增长约1.6倍,目前在10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波动。两次回调主要发生在2021年的7~8月和11月。第一次油价回调主要是由于7~8月OPEC+增产协议的搁置和德尔塔变异病毒使疫情加剧;第二次油价回调的促成因素是11月底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大流行,导致市场再次恐慌,布伦特原油价格从84美元/桶左右降至低点的65美元/桶左右。综观2021年以来国际油价的波动过程,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涨延续期,时间为2021年年初到7月,延续了2020年11月以来新冠肺炎疫苗的突破性进展对疫情控制放松的预期和OPEC+减产导致油价上涨的走势。第二阶段为第一次油价震荡回调期,从7月持续到8月中旬。布伦特原油价格从高点的75美元/桶左右跌至62美元/桶左右。此次油价回调主要由OPEC+增产和德尔塔病毒使疫情加剧导致。第三阶段为第一个反弹
期,从8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下旬。推动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有:美国飓风导致墨西哥湾石油生产受到影响、全球通胀问题凸显、美元处于弱势、欧洲在10月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危机。第四阶段为第二次油价震荡回调期,从11月开始至12月初,奥密克戎病毒大流行引发市场恐慌,油价先从80美元/桶以上跌至65美元/桶左右,后随着恐慌情绪的慢慢释放有所恢复。第五阶段为第二个反弹期,从2021年12月初持续到2022年3月。欧洲天然气供应短缺和天然气价格上涨传递至全球原油价格,俄乌冲突以及美西方对俄全面制裁、西方油气贸易企业抵制俄石油产品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上涨,一度接近130美元/桶(见图1)。图1 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资料来源:IEA、CEIC。(一)上涨延续期(2021年1~7月)在欧美国家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步伐加快和防控措施逐步放松、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刺激性财政政策、冬季供暖带动能源需求上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原油价格在2020年12月开始了新的一波上涨。进入2021年后,油价上涨的势头进一步延续,并且沙
特石油生产设备在3月遭到也门胡塞武装袭击,使原油价格上涨的动力得到了加强。虽然在3月疫情出现反复,油价有所回调,但是仅持续两周便又掉头向上,直到7月达到阶段性高点。2021年前7个月,国际原油价格延续了2020年12月以来的快速上涨趋势。WTI原油价格从年初的47.5美元/桶上涨至7月的最高点75.4美元/桶(为2018年6月以来的最高点,上涨幅度达58.8%);布伦特原油价格从51美元/桶涨至77美元/桶,涨幅高达51%。3~4月,疫情反复导致油价出现小幅下调,WTI原油价格从65.6美元/桶调整到57.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从69.2美元/桶跌至60.8美元/桶。不过,国际油价很快恢复了上涨行情。在这个阶段,需求复苏是驱动油价上涨的主导因素。欧洲经济重启和美国石油需求增加,民众外出活动强于预期,加上夏季是美国汽油消费的传统旺季,导致7月原油需求升至阶段性高点。WTI原油价格与布伦特原油价格之差缩小至1美元/桶左右,反映了美国出现原油供不应求的状况。油价上涨也受到货币金融因素的推动。一是全球流动性极度宽松、美元贬值导致油价上涨。美元是石油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元贬值推动油价上涨,美联储的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和美国政府推出的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加剧美元流动性泛滥。2021年4月,美元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8.2%。二是石油基本面信息的不确定性引发市场投机情绪。市场对于OPEC+增产的谨慎表现,以及疫情管控放松可能引发石油消费强劲回升的预期,导致市场投资者押注油价上涨。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2021年6月15日当周,美国原油多头和空头头寸之比飙升至23∶1,为2018年夏季以来的最高水平。(二)第一次油价震荡回调期(2021年7~8月)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流行和OPEC+增产协议的达成是导致该阶段油价回调的两个主导因素。进入7月,德尔塔病毒开始在欧洲流行,由于变异后的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疾病更易发展成为危重症等特点,部分国家实行了封
锁政策,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对油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7月18日,OPEC+第19次部长会议达成了增产的协议,从8月开始增产40万桶/日。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WTI原油价格从7月初的75.3美元/桶跌至8月的66.5美元/桶,跌幅达11.7%;布伦特原油价格从77.2美元/桶降至68.2美元/桶,下跌11.7%。随后,国际油价有所回升,且反弹至7月初的高点。但是,8月,随着德尔塔变异毒株在欧洲大流行,“封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油价再度下跌,且跌幅大于7月,7~8月,WTI原油价格从74.4美元/桶下跌至62.8美元/桶,跌幅达15.6%;布伦特原油价格从76.1美元/桶跌至65.2美元/桶,跌幅为14.3%。协议之前,OPEC于7月召开了两轮会议。第一次会议期间,阿联酋拒绝将原有协议延长到2022年底,并且要求将其产量基线由320万桶/日提高到380万桶/日,但沙特强烈反对阿联酋的意见,会议被迫终止。7月5日,双OPEC+增产协议的签订实际上一波三折,存在复杂博弈。在正式签订方预定的第二次会议依然由于存在无法解决的矛盾而被取消。在该消息的刺激下,市场认为8月OPEC+将无法如期进行增产,油价在7月5日快速拉升至77美元/桶,出现2018年11月以来的新高。7月18日,OPEC+达成协议,将原定于2022年4月到期的减产协议延长到年底,并从8月开始将每天的产量上调40万桶。同时,会议还决定从5月调整阿联酋、沙特、俄罗斯、科威特和伊拉克等国的产量基线,其中沙特和俄罗斯的产量基线上调至1150万桶/日,阿联酋的基线上调至350万桶/日,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基线上调至15万桶/日。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国际油价应声下跌,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7.51%,布伦特原油价格下挫6.75%,创下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三)第一个反弹期(2021年8~10月)石油需求因疫情控制得较好而有所反弹,石油供给增长因飓风而受限,导致供需缺口扩大,国际油价反弹。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特别是日本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由过万人降至数百人,市场对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担忧
得到缓解。8月底,美国墨西哥湾产油区遭受飓风影响,导致美国原油供应大幅减少。投资者对原油供给的担忧使油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进入9月,全球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能源荒”,欧洲由于天气炎热引发电力需求上升,而风电出力不足、天然气库存过低等因素导致天然气和电力的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推动原油价格上升。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煤炭、电力供应短缺问题,同时,煤炭价格上涨带动原油价格上升。能源需求逐渐增加以及天然气、煤炭等替代能源品种的价格飙升推动原油价格持续强劲反弹。WTI原油价格从8月20日的62.3美元/桶升至10月26日的85.6美元/桶,涨幅达37.4%;相应地,布伦特原油价格由65.2美元/桶涨至86.0美元/桶,涨幅达31.9%。(四)第二次油价震荡回调期(2021年11~12月)奥密克戎病毒的大流行是此轮油价大幅下跌的主因。11月9日,南非首次发现奥密克戎病毒。相比德尔塔病毒,奥密克戎病毒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并且能够降低现有疫苗的效力。这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使原油需求的不确定性上升,油价开始回调。同时,美国通货膨胀率大幅上升。11月,美国的CPI同比上涨6.8%,为1982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高通胀率导致美联储加息预期强化,不利于国际油价继续上升。而且,为缓解供给短缺,美国开始释放战略储备石油,并与伊朗在11月29日重新开启了伊核协议的谈判。在这三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油价在11~12月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WTI原油价格由85.6美元/桶下跌至65.4美元/桶,每桶下跌20.2美元,跌幅达23.6%;布伦特原油价格由86.4美元/桶下跌至68.9美元/桶,下跌20.3%。(五)第二个反弹期(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此期间,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了14年以来的新高,WTI原油价格从2021年12月的最低点65.4美元/桶上涨至2022年3月最高时的123.6美元/桶,上涨幅度达89%;布伦特原油价格从68.9美元/桶上涨至128.0美
元/桶,上涨幅度达85.8%。上一次达到如此高的油价还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当时WTI原油价格最高达145.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最高达146.1美元/桶。产能不足、需求增加和俄乌冲突三大因素共同推动油价上涨。从供给侧看,根据OPEC+增产协议,维持3月增加40万桶/日的计划,但一些国家由于前期投资的不足而无法足额完成增产协议达成的目标。从需求侧看,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居民出行活动逐渐增加,市场对石油需求增加的预期水平越来越高,且美国近期石油库存持续走低表明石油供不应求的状况加剧,原油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俄乌冲突是导致油价飙升的最重要因素。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严厉的制裁,包括将部分俄罗斯银行剔除SWIFT系统,使俄罗斯石油贸易支付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同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明确表示拒绝购买俄罗斯原油。这些相关措施使全球原油市场的供给大大减少。在俄罗斯石油出口中,12.9%通过远东输油管道出口到亚洲,16.4%通过黑海输油管道出口到欧洲,其余70.7%通过黑海、波罗的海、北极以及远东的港口出口到欧洲、亚洲和北美,其中,海运出口更容易受到制裁的影响。出于市场对结算困难、连带制裁以及舆论谴责的担忧,3月4日,俄罗斯原油海运出口量比俄乌冲突发生前的2月的均值下降40万桶/日。二 俄乌冲突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俄乌冲突是对全球原油供应格局变动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重要地缘政治事件。地缘冲突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程度主要与三个因素相关:一是冲突发生的地点;二是冲突的影响范围;三是冲突持续的时间。当地缘政治冲突对油价产生较大影响时,冲突地点往往在全球主要产油区,如中东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俄乌冲突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飙升与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2022年2月24日俄罗
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开始后两周时间内,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上升,WTI原油价格从92.8美元/桶上涨到123.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则从97.9美元/桶上涨到128.0美元/桶(见图2)。图2 俄乌冲突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资料来源:CEIC。(一)俄罗斯在全球石油供应领域的地位俄罗斯是油气超级大国,与美国、沙特共同主导全球石油供应格局。俄罗斯石油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6.2%,居世界第六位,是居美国和沙特之后的第三大产油国,石油日产量约为1130万桶(见图2)。俄罗斯是第一大石油产品出口国,是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国。2021年,俄罗斯石油及石油产品日出口量达780万桶(见图4),其中,原油出口量为500万桶,成品油出口量为285万桶。俄罗斯是OPEC+成员国,与美国、沙特共同主导全球原油供应格局。俄欧在石油领域相互高度依赖。欧洲是俄罗斯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市场,而俄罗斯是欧洲最主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国。欧洲石油的进口依赖度高达97%,在石油领域,俄罗斯是欧洲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1年,来自俄
图3 2021年全球部分国家原油产量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1版,英国石油公司,2022。图4 2021年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石油及石油产品出口量及占比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1版,英国石油公司,2022。罗斯的原油占欧盟进口份额的比例达26.47%(见图5),俄罗斯出口的石油的49%流向欧洲。中俄能源贸易潜力巨大,俄美石油贸易规模较小。中俄在能源领域高度
互补,双边能源贸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中国进口的俄罗斯原油的量占进口总量的比例为15.4%,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原油的量占出口总量的比例为20%。美国在页岩气革命后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需求大幅下降,进口俄罗斯原油的量主要与国内炼化产能匹配。2021年,美国进口的俄罗斯的原油为70万桶/日,约占其石油进口量的8%。图5 2021年欧盟原油进口主要来源国家及比例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COMTRADE。(二)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美西方对俄能源依赖度高,特别是欧洲高度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其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投鼠忌器、留有余地,从而避免伤害自身利益。总体来看,制裁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第一,禁止或减少进口。美国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加拿大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英国计划在2020年底前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产品。欧盟虽未跟进,但计划在2022年底前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减少2/3,并在2030年之前停止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而且,欧盟内部围绕“在多大程度上对俄罗斯进行能源贸易制裁”正在展开多轮商议和博弈。
第二,禁止设备和技术的出口与服务的提供。自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美西方对某些设备(特别是石油勘探和生产设备)的出口、相关技术援助和相关服务提供施加限制或禁止措施。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美西方采取的新制裁措施,如禁止向俄罗斯出售、供应、转让或出口用于炼油和提供相关服务(如技术援助和经纪服务)的特定商品和技术。第三,限制或禁止金融服务。美国财政部将俄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俄外贸银行(VTB)、俄国有开发银行(VEB)等多家俄罗斯的系统性重要银行纳入最严厉的金融制裁SDN清单,冻结资产和禁止交易。同时,欧盟将俄外贸银行、俄国有开发银行等七家大型银行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中除名,禁止向其提供用于交换财务数据的专用金融消息服务。不过,俄罗斯的最大国有银行俄联邦储蓄银行、服务能源交易的主要金融机构俄天然气工业银行不在制裁名单上。此外,俄罗斯在SWIFT系统中还有300多家中小银行。这虽然会提高俄罗斯对外贸易在获得跨境支付、开立信用证、保险等金融服务上的难度,但其油气出口的资金支付渠道仍保持开放。第四,撤资或禁止新投资。美西方政府广泛禁止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新投资,但民用核能和某些运回欧盟的能源产品例外,禁止收购或扩大参与俄罗斯活跃能源企业以及为此类企业提供资金或与其建立合资企业。迫于政治压力和股东的压力,西方石油公司和油服企业纷纷宣布从俄罗斯能源部门撤资或不再进行新的投资。英国石油公司(BP)的行为最为激进,宣称放弃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高达19.75%的股份,这可能产生250亿美元的损失。壳牌承诺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逐步削减在俄罗斯的油气资产。埃克森美孚将退出投资额达40亿美元的萨哈林1号油气项目。法国道达尔和德国西门子表示不再与俄罗斯签订新的能源合约,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宣布逐步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油田服务公司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宣布停止在俄罗斯的新增投资活动,并逐渐削减剩余业务。第五,制裁港口和航运企业。马士基等西方国家的船运和物流公司基本暂停所有往返俄罗斯的海运、空运的新预订业务,但食品、医疗和人道
主义用品除外。俄罗斯航运企业遭受制裁导致全球能源运输能力下降。俄罗斯是国际海运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拥有49家航运公司,自有运力(船只)达1000艘,载重量达2068万吨。位于黑海的新罗西斯克港是俄罗斯第一大港。该港口被制裁导致俄罗斯通过黑海港口向欧洲出口油气的通道中断。(三)俄乌冲突对全球石油投资、产能和价格的影响美西方制裁将严重削弱俄油气的出口、投资和生产能力,叠加OPEC+增产意愿不足与“碳中和”引致的油气投资意愿低落,未来全球油气产能可能会大幅下滑。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美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和金融制裁不断升级,美国明确禁止本国公司和公民投资俄罗斯油气产业,壳牌公司等西方能源企业迫于种种压力不得不停止对俄罗斯的油气投资并撤回股份,欧美能源贸易商纷纷抵制自俄罗斯的油气进口。美西方制裁和抵制俄油气产品,导致俄油气出口严重受阻,迫使俄削减产量。高盛公司认为,俄石油可用存储容量为8000万桶,如果出口遇到严重困难,这些库容在一个月内就可能被新增产量填满,这迫使俄不得不削减石油产能。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俄罗斯石油产量从4月开始削减300万桶/日,若制裁进一步升级,俄石油产量下降的幅度将更大。随着欧美油气企业停止对俄投资并禁止出口设备和技术,俄石油行业的资本性支出将减少,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的难度将提升,其未来将难以维持产能稳定。与此同时,美国和中东国家的石油增产空间不大,仅能部分弥补俄罗斯减少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页岩气革命使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石油生产的“三甲”之一,尽管拜登一再要求国内石油企业紧急增加产能,但石油增产需要先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短期内难以见效。沙特和阿联酋拥有较多的石油闲置产能,但对于美国要求其增加石油产量的呼吁反应冷淡。自拜登就任以来,民主党政府将沙特等国视为“非民主集团”,在人权等问题上多加指责,使美国和中东国家的关系趋冷。自2017年以来,沙特等产油国与俄罗斯组成了OPEC+,在调整产量、稳定油价方面进行了多次合作,已成为石
油市场上的利益共同体。目前的高油价使这些国家受益颇丰,因而OPEC+成员对增产几乎持谨慎态度,最近的OPEC+会议并未做出增加产量的决定。美西方正在重启伊核问题谈判,如果达成新的伊核协议,取消对伊朗的制裁使伊朗石油得以大规模出口,就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石油供给压力。但受长期制裁的影响,伊朗的石油产能及出口量短期内难以提升,也不足以弥补俄罗斯减少的石油出口量。另外,受“碳中和”行动影响,近两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平均支出仅为3350亿美元,比前些年平均5250亿美元的投资大幅下跌了36%。美西方的制裁导致全球石油商品分化为俄罗斯石油和其他石油两种类型,国际石油基准价格将继续高位波动,而俄罗斯石油价格相对于国际石油基准价格将继续维持大幅折扣。美西方能源企业出于对政治正确、制裁、运输安全和保险等问题的考虑,基本停止了与俄罗斯签署新的采购合约,大幅削减了对俄罗斯石油的购买量,致使俄罗斯石油供应过剩,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能源供应严重短缺,以至于出现国际石油基准价格快速上涨和俄罗斯石油价格大打折扣并存的现象。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价格与布伦特原油价格之差为20~30美元/桶。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由于俄罗斯石油出口严重受阻,国际石油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从2021年初的50美元/桶左右一度飙升至2022年的高点128美元/桶左右,目前仍在10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波动。预计国际油价将在100美元/桶左右的高价区间徘徊一段时间。目前,全球原油库存较低,截至2022年1月底,发达经济体的库存比近5年来的平均水平少3.35亿桶,处于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三 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展望一般而言,国际原油价格基本由需求、供给、货币金融和地缘政治四个方面的因素决定。未来一两年,疫情防控措施的放松和经济较稳定复苏会带动石油消费需求增长,高油价总体上会吸引资金进入石油勘探开发行业,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降低了油气企业增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
的意愿,且高油价叠加欧洲降低对俄罗斯的化石能源行业的依赖程度会加快石油替代进程。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将抑制国际油价的上涨空间。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是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最为重要的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强度以及俄罗斯的反制程度。综合来看,预计2022年、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中枢将分别位于每桶100美元、90美元。(一)原油需求从需求端看,国际原油的需求取决于全球经济增长的状况。根据IMF在2022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在4.4%左右,较上一次预计的4.9%下调了0.5个百分点。理由主要有五个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供应链的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中国经济增速因房地产萎缩而放缓。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9%,其中美国为4.0%,英国为4.7%,西班牙为4.8%,印度为9.0%。不过,IM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会进一步放缓至3.8%,与上一次预计的数据相比高出了0.2个百分点。随着2月俄乌发生冲突,预计未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继续下调。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增速放缓,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胀可能加速。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不算很重,但是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能源、粮食等多种大宗商品,俄罗斯被制裁后,国际能源和农产品市场将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欧洲,由于其对俄罗斯能源依赖高,经济可能会出现滞胀的情况。影响石油需求的一个重要的长期因素是能源转型。从短期角度看,能源转型对原油需求的影响可能相对比较小,因为可再生能源在短期内存在诸多问题,如规模不大、稳定性低以及成本高等,难以较大幅度替代石油。从长5.8%;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4.8%,其中,中国为
期角度来看,“碳达峰”“碳中和”是国际大势,各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高。而且,目前,化石能源价格高位波动也会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进程。预期未来化石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被压缩,可再生清洁能源需求将不断上升。(二)原油供给从供给端看,影响全球石油供给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OPEC+是否加快增产节奏。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生产联盟,OPEC+的一举一动对全球原油供给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在2022年3月OPEC+举行的月度石油生产会议,联盟会按照原计划将2022年4月原油产量提高40万桶/日。未来一段时间,OPEC+存在进一步增产的可能性,但是预计产量不会提高至疫情前的水平。第二,由于受到资本投资规模和环境监管标准的约束,美国页岩油产量恢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降低了国际油气厂商增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意愿,企业预期可再生能源将较快替代石油,高油价的状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尽管目前油价高企难以吸引油气企业增加投资,这势必会对未来原油产量的稳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但是,总体来看,高油价会导致全球原油产量增加,但增幅不会显著。因此,2022年、2023年,全球原油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会呈现偏紧状态。(三)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作为原油的计价结算货币,美元汇率变动对原油价格会产生一定影响。美元升值会使以非美元货币计价的物品的相对价格增加,由于原油计价货币是美元,因此,当美元升值导致其购买力提升时,国际油价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贬值则相反。影响美元升值或者贬值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国际石油结算以美元结算;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制定的货币政策会影响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当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时,国际原油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震荡。随着美国通货膨胀水平持续上升,美联储的公开市场会议表示加息的时
间点会比预期早一些。2022年1月,美国CPI同比增长7.5%,2月同比增长7.9%。3月17日,美联储开始了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加息幅度为0.25%。议息会议文件显示,2022年的加息次数可能是6~7次,2023年的加息次数可能是3~4次。这意味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这会导致美元升值。从过去美元与油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来看,这意味着未来两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油价会产生负面影响。(四)地缘政治事件俄乌冲突对全球原油供需和国际原油价格造成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从需求侧看,美西方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会给全球贸易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减缓经济复苏的步伐。同时,能源价格的持续高涨会给本来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水平造成更大的刺激,进一步阻碍全球经济复苏。这显然不利于全球石油需求反弹。从供给侧看,由于受到制裁,俄罗斯的原油出口会大幅减少,可能为300万~400万桶/日。为减轻制裁俄罗斯石油出口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不利影响,美国开始积极与其他石油产出国进行沟通,例如,通过开启与委内瑞拉的对话,以及放松对伊朗的制裁等形式增加石油进口。伊核协议能否达成也会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供给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油价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这恶化了美国的高通胀问题,增强了美国与伊朗达成协议的动力。一旦进入国际原油市场,伊朗原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俄罗斯原油。不过,美国与伊朗达成协议面临沙特、以色列等国的反对压力,预计伊核谈判不会一帆风顺。如果伊核协议和与委内瑞拉的对话能够取得积极成效,那么国际原油市场供给不足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改善。一方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数据,如果美国放松对委内瑞拉的制裁,那么委内瑞拉每天可以出口的石油量将达到120万桶;另一方面,根据OPEC在2022年2月
的报告,虽然伊朗面临制裁,但是2022年1月的原油产量依然达到250.3万桶/日,较上个月增长了2.1万桶/日。如果伊核协议能达成,预计国际原油市场上每天将增加大约360万桶的原油。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预测,受全球低库存和俄乌冲突的双重影响,预计2022年3月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117美元/桶,2022年第二季度为116美元/桶,2022年下半年为102美元/桶,2023年有可能降至89美元/桶。
更多推荐
石油,俄罗斯,全球,国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