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福特福克斯改装)
长安全面“触电”
作者:郑劼
来源:《汽车观察》2022年第04期
2个新品牌、36款新车、800亿元巨资投入的背后,是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谋划的宏伟
“新”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3月份产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百万辆,市场占
有率达到19.3%。无独有偶,国内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
量有望突破600万辆,市场渗透率突破22%。
可见,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电动汽车市场,且未来可期。没有哪家车企能够把持住
内心的躁动,连一向“稳重”的长安汽车亦动摇了“芳心”。
在4月13日举办的2022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一番话泄露
了其进军新能源市场的勃勃野心:“电动化趋势下,中国品牌正迎来最佳换道并行甚至超车机
遇。未来十年,全球一定会诞生世界级中国品牌,长安汽车必在其中。”
与朱华荣的豪言壮语相呼应的,是长安汽车制定的7大关键行动,其中最值得关注莫过于
2大新能源品牌的独立焕新、全年36款新车的全域产品提速,以及800亿元的巨额投入。
多品牌格局初显
在受众最广泛的大众化市场,此前已经宣布独立并获得多轮融资的长安新能源正式公布了
全新的品牌名称——长安深蓝,定位数字化纯电品牌,将在未来推出5款纯电车,其中2022
年将推出C385EV、C673EV。
在主流混动乘用车市场,此前盛传将独立建网运营的UNI序列终于“实锤”。长安汽车表
示,将推进UNI品牌化独立运营,并实现全系产品的电气化。UNI序列已经上市了首款PHEV
车型——UNI-K iDD,第二款PHEV车型UNI-V iDD预计也将在今年开始销售。
在更高端的新能源市场,阿维塔将继续成为长安汽车品牌突围的急先锋。基于长安、华为
和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CHN平台的首款量产车阿维塔11将在年内开始销售。该品牌目前规划
有4款整车产品,分别覆盖中、高端主要细分市场。
从品牌排序来看,深蓝和阿维塔的区隔尚不明确,UNI则将成为高于长安乘用车的中高端
新能源品牌。深蓝、阿维塔和UNI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齐头并进意味着长安汽车将采取多品
牌战略,“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应对不同受众的新能源市场。
36款新品多箭齐发
多品牌矩阵尘埃落定,长安汽车将2022年作为新品大年也就不足为怪。
根据计划,长安汽车今年内将一口气推出36款新产品,其中19款为自主品牌产品,包括
9款全新车型和10款改款,以及8款新能源车型。
新能源车型中,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C385EV、C673EV、UNI-K iDD、UNI-V iDD、阿维
塔11以外,欧尚Z6-PHEV及国内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也将亮相。
在小型車市场,4款全新产品已在紧锣密鼓地规划之中,其中最先推出的是LUMIN,其
中文名十分呆萌,名叫“糯玉米”,将帮助长安汽车进一步满足国民精品代步需求。
不仅如此,根据规划,到2025年,长安汽车总销量将达到400万辆,其中自主板块300
万辆,新能源105万辆、占比达到35%;到2030年,长安汽车总销量将达到550万辆,其中自
主板块450万辆,新能源270万辆、占比达到60%,海外销量占比达到30%。
800亿元投入护航碳中和
密集的产品节奏离不开大手笔的投入,朱华荣同步宣布,到2025年长安汽车将在以新能
源为首的重点领域投入800亿元巨资,为全面转型提供资源保障。
在巨额研发投入的支撑下,长安汽车将储备约2万名研发人员,其中智能化及软件研发人
员超6 000人,新能源研发人员超5 000人,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例达到1/4。
在此基础上,聚焦几大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完成450 V/800 V多合一电驱平台打造、
(半)固态电池与氢燃料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同时携手国家电网、奥动等战略合作伙伴,共
同开发行业领先的快充及换电技术、试点光储充一体的补能中心,为用户打造一站式绿色补能
服务生态。
而在更长远的未来,长安汽车的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碳达峰,2030年整个供应链较2020
年降碳30%,2045年实现碳中和。
“最佳”状态下的转型
或许有人会质疑,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低调许久,此时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否
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事实上,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纺锤形结构,但按照汽车行业
发展规律,橄榄形才是成熟市场应有的样子。不仅如此,目前来自国家层面的新能源补贴、新
能源汽车下乡和绿牌等利好政策仍在持续。在市场终端,消费者也已经逐步放下了对新能源汽
车的成见,接受度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并未完全进入市场化阶段,而是依然处于如火如荼的蓬勃生
长期。
大环境土壤肥沃,而对于拥有160年历史底蕴的长安汽车自身而言,也逢上了“最好的时
候”。
朱华荣“凡尔赛”地表示,长安汽车已经为冲刺以上目标做好了“各方各面”的准备,甚至
“已经进入历史‘最长安’的状态”。
2021年,长安汽车全面开花,汽车销量突破230万辆,同比增长14.8%。其中,长安系中
国品牌销量突破175万辆,同比增长16.7%;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20万辆,同比增长
23.1%;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万辆,进入行业前十位;海外出口突破10万辆,连续3年创新
高。
究其原因,朱华荣用几个“最”字进行了解读。
一方面归功于产品定义“最”精准和产品结构的“最”优化,CS75、CS55和逸动等系列经典
产品以及UNI系列产品持续热销,10万元以上产品占比70%,并突破了15万元的自主品牌单
价天花板。
另一方面,客户满意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客户服务“一号工程”持续提升,2021年在中
国质量协会销售满意度评价中排名自主第一,长安品牌喜好度达到41.1%,“高质量产品提供
者”品牌形象更加巩固。
最为核心的是,自主经营效益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不仅利润不断提升,经营质量也进
入良性循环,长安汽车由此成为国内罕见的、能够摆脱合资品牌输血、仅凭自主品牌就能够在
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汽车集团之一。
记者手记:
在3月份举行的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朱华荣曾表态,“过去一年,传统燃油
车市场有85个品牌,月销量千辆以下品牌34个,有9个汽车品牌消亡。预计未来三到五年,
80%的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在本届全球伙伴大会上,这一观点再度作为朱华荣的演讲要点
被重谈。
但不一样的是,朱华荣此次更加强调,“未来十年,全球一定会诞生世界级中国品牌,长
安汽车必在其中。”
从危机感爆棚到自信满满,流露的不仅是朱华荣个人心态的变化,同样也是长安汽车在新
能源大变革时代的思路转变。
与长城、吉利、上汽等相比,长安汽车在新能源的道路上一直走得不疾不徐。而此次全球
伙伴大会的召开,意味着长安汽车终于下定决心打破自身边界,开启电动时代进阶之路。而对
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长安汽车的“豪横”也像是为市场下了一剂猛药,整个竞争格局或
许将由此刻发生改变。
东隅未逝,长安不晚,一旦启程,稳既是快。
更多推荐
新能源,品牌,市场,长安,产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