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发(作者:奔驰sl63amg敞篷)

广州本田雅阁汽车安全气囊的检测与维修

Guangzhou Honda Accord aribag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摘要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安全气囊技术近年来也发展得很快,智能化、多样化的安全气囊是今后整体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乘客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系统采用重量、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来判断乘客与仪表板远近、重量、身高等因素,进而在碰撞时判断是否点爆气囊、采用1级点火还是多级点火、点爆力有多大,并与安全带形成总体控制。通过传感器,气囊系统还可以判断出车辆当前经历的碰撞形式,是正面碰撞还是角度碰撞,侧面碰撞还是整车的翻滚运动,以便驱动车身不同位置的气囊,形成对乘客的最佳保护。

近期,多起有关“出现事故时安全气囊未开,造成驾驶员死亡”的事件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再次将安全气囊推到了风口浪尖。相关调查显示,75%的驾驶员表示,汽车一定要有安全气囊。然而现实中,对安全气囊的过分依赖让安全气囊不再安全,安全气囊在多种紧急情况下打不开,有时反而会对儿童造成危险。因此,我们必须对安全气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时常对安全气囊进行检测和维修。

本文以广州本田雅阁安全气囊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介绍了汽车安全汽车安全气囊在其行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汽车安全气囊的构造,类型以及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与维修方法。

关键词:二次碰撞 SRS 时钟弹簧 故障代码

摘要

Abstract

With the technology and people attach importance to a higher level of vehicle

safety, vehicle safety technology in the airbag technology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intelligent, multi airbags airbag system as a whol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The new technology can better identify the type of passengers, to take a different

protective measures. System uses the weight, infrared, ultrasonic and other sensors to

determine distance passenger and the dashboard, weight, height and other factors,

then determine whether the collision point in the balloon burst, the use of an ignition

or a multi-stage ignition, the point how much explosive power, and with Overall

control of belt formation. Through sensors, air bag system can also determine the

form of vehicle collisions the current experience is a positive point of collision or

impact, side impact or a vehicle roll motion in order to drive the body bag in different

locations to form the best protection to passengers.

Recently, more than on \"event of an accident the airbag did not open, causing the

driver died, \"the event has ignited in the media, once again pushed to the airbag cusp.

Related survey shows that 75% of the drivers, cars must have airbags. In reality,

however, over-reliance on the airbag is not safe for airbag, airbag not open in a

variety of emergency situations, and sometimes children, but would be dangerous.

Therefore, we must have a comprehensive airbag awareness, often on the airbag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In this paper, Guangzhou Honda Accord Airbag actual need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utomobile safety airbag in i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industry, and

automobile airbag structure, type, and the malfunctions that occur in the use and

maintenance methods.

Keywords:

Secondary impact SRS Clock Spring Fault code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安全气囊的发展状况及应用情况...................................1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4

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4

第2章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5

2.1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5

2.2 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6

第3章 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7

3.1 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7

3.2 控制系统布置方式...............................................8

第4章 广州本田雅阁安全气囊的特点及故障排除........................12

4.1 广州本田雅阁安全气囊的特点.....................................12

4.2 如何读取故障代码,清除故障代码..................................12

4.3 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与步骤.................................... 13

4.4 故障出现的原因与分析建议.......................................14

第5章 全文总结....................................................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I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又由于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道路交通越来越拥挤。这就使得汽车事故频繁发生,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成为当今汽车检测和维修的一个重要课题。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操纵的稳定性,制动的可靠性、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保护乘员的能力,主要有防撞式车身、安全带和辅助乘员的保护系统(SUPPLEMENTAL-RESTRAINT SYSTEM,以下简称安全气囊)等。由于汽车事故难以避免,因此被动安全显得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所以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1.2安全气囊的发展状况及应用情况

安全气囊最早是美国1953年发明,70年代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汽车公司开始采用,安全气囊近20多年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迅速。

1992年底,美国已有1000多万辆汽车装配了安全气囊系统。1994年生产的客车85%为前排座椅安装了双侧安全气囊(即驾驶员侧与副驾驶员侧),6%只在驾驶员侧装备,其绝对数量为1400万套;1995年统计数字分别为90%、7%和1500万套;1996年为98%、2%和1550万套;1997年以后,为前排座安装双侧气囊的比例接近100%。随着汽车产量的增加,2000年安全气囊的绝对数量达到2000万套。

看到人们对安全气囊系统重要性的认可以及汽车安装该系统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美国各大汽车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通用(GM)汽车公司1990年售出的轿车15%装配了安全气囊。现已在所有的汽车驾驶员侧装配了安全气囊;福特(Ford)汽车公司已在 90年代中期把驾驶员和乘客用安全气囊作为福特汽车标准装备;克莱斯勒(Chrysler)汽车公司在这一领域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早在90年代初期就已在本公司生产的所有车型上装配了安全气囊系统。

1

第1章 绪论

欧洲在安全气囊方面起步较美国晚一些。1994年生产的客车20%为前排座椅安装双侧安全气囊,30%只在驾驶员侧装备,其绝对数量为800万套;1995年为25%、35%和1000万套。以后逐年上升,到2000年达到60%、40%和2500万套,即装备率达到100%。

日本汽车一直倾向于安装自动(座椅)安全带,只在少数几种高级轿车上做为标准装备安装了安全气囊,对其他车型则为选用装备。1994年生产的客车对安全气囊的相应装备率分别为20%、 9%和500万套;1995年为25%、10%和700万套;2000年达到55%、16%和3400万套。虽然安全气囊系统在日本的安装比例不太高,但它日益显示的强大保护作用已引起该国各大汽车公司的关注。

丰田(Toyota)汽车公司正逐步把安全气囊作为其生产的各种车型的标准装备。在凌志(Lexvs)LS400型、大霸王(Previa)等车型上均已安装;日产(Nissan)汽车公司于1995年起,在其生产的轻型载货汽车和大多数轿车上安装了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和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本田(Honda)汽车公司1990年起就已在两种车型上把驾驶员侧安全气囊作为标准装备,在1993年后,销往美国的本田汽车上,把驾驶员侧安全气囊和副驾驶员侧安全气囊都作为标准装备。

以上这些国家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这一领域内的发展起步较早,技术水平和普及率比较高,较具代表性。其他还有许多国家也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如瑞典、意大利等国家。

在我国,汽车安全气囊的起步较晚,开始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国内许多大学与事业公司的研究与产品已初具基础 ,其中部分研究与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

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一批从事汽车碰撞安全和军工研究的专家与学者就开始关注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1992年9月我国自行设计与研制的FS-01安全气囊通过撞车实验与设计定型。1998年SRS-40安全气囊产品正式装备在一汽CA7220红旗车上;2000年4月,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碰撞实验室对浙江宁波美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日MR6370A型经济轿车进行安全气囊碰撞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汽车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2000年9月,上汽大众汽车推出的豪华型帕萨特1.8T新款轿车,该车配置了双安全气囊;2000年12月19日红旗世纪星(CA7202E3)双侧电子式安全气囊,在长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实车匹配试验获得成功。而我国机动车碰撞保护法规CMVDR

294,也已于2000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今后安全气囊将大量应用在汽车上。我国汽车安全气囊已进入实施阶段,国家将对此进行法规配套和政策支持。今后,安全气囊将作为我国汽车产品上市的必备配置。有关人士预测,几年内,国内汽车安全产品市场将迅速进入成熟期。

2

第1章 绪论

实验表明安全带对乘员有良好的约束力,可以防止乘员被惯性力甩离座位,并且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吸收由惯性力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但在汽车碰撞实验分析中,发现安全带对乘员,特别对驾驶员的头部、胸部以及膝部所能提供的保护是很薄弱的。而安全气囊则对驾驶员头部、胸部以及膝部的保护效果特别明显,大大地减少了乘员的死亡率和减轻了乘员的损伤程度。安全带与安全气囊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防护作用分别如表1.1所示。

表1.1安全带与安全气囊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防护作用的比较

项 目

安全保护范围

安全带系统

对乘员能够提供各种碰撞事故和滚翻事故的全方位保护

安全气囊系统

在汽车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时,对乘员提供头部和胸部有效的保护

装备的可靠性 可以随时对系统的零部件故障进行检查

装备的方便性 需要佩带和解开安全带,即使采用自动安全带,对乘员的行动有很大的约束,可以防止乘员从座位上甩出,乘员的碰撞范围较小

维修的方便性 安装、维修、更换都很方便 维修较复杂,如零部件出现大的故障,则要更换全套安全气囊系统

使用的普及性普及容易,成本低廉,不需要提高及成本 汽车总造价

正在普及驾驶员和前排座安全气囊,并作为汽车标准装备装车,但造价高。其他形式的安全气囊暂时为选装件

发展方向 电子控制安全带预收紧(与安全气囊电子控制系统统一控制)

多方位、多个气囊的电子控制的安全气囊系统;智能安全气囊系统

依靠诊断装置进行一般故障检查,但无法进行系统零部件的无损检查

对乘员无任何约束,但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可能会甩出座椅,在很大的范围内与车内装备发生碰撞

值得指出的是,安全气囊只是辅助保护系统,需要佩带安全带才能起到预想的保护效果。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的防护效果最好,其有效保护率高达60%;仅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为43~49%;而仅使用安全气囊,有效保护率急剧下降到18%。引用上述统计数据有助于我们消除两个误区:第一,安全气囊不是万能的;第二,佩带安全带十分重要。现在人们的统一认识是:必须通过强制措施提高安全带的佩带率;在低速碰撞中,安全气囊的展开反而会增加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而降低保护效果;在中等或严重程度的碰撞事故中,安全气囊对乘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

第1章 绪论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整个汽车工业中,安全气囊所占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依据先进的知识理念,利用常见的维修故障技术,对汽车安全气囊进行检测与维修。

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广州本田雅阁的汽车安全气囊为研究对象,介绍汽车安全气囊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故障的排除,并进行检测与维修。

1 介绍安全气囊的发展,组成及工作原理。

2 介绍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

3 本田雅阁汽车安全气囊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故障清除。

4

第2章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第2章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2.1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田雅阁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的速度达到或超过某个规定速度时(科学地说,是加速度为负且达到某个设定值时),安全气囊立即被引爆、展开,从而对驾驶员或乘员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其作用过程如下:碰撞→碰撞传感器→电子控制器→(电脉冲)→气体发生器→气囊展开→乘员保护。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驾驶员的安全气囊展开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具体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图示时间仅供参考):

以图2.1为例,从汽车开始碰撞计时:

图2.1 汽车正面碰撞时安全气囊发生作用的过程示意图

a.0~10ms:在汽车特定的敏感部位处,装置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受到足够的碰撞冲量作用时,在10ms的瞬间内,将触发信号输送到中央电子控制器。

b.10~20ms:在中央电子控制器中,主要有对安全气囊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的微处理器,能够对传感器输入的触发信号立即进行计算、比较和判断。如果碰撞冲量超过预先的设定值,中央电子控制器立即释放一个电脉冲火花,使气体发生器中的雷管急速爆炸。

c.20~60ms:雷管的爆炸击穿装气体发生器的燃料盒,将固定燃料点燃并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氮气),快速地经过滤器过滤冷却后冲入安全气囊。气囊在20~60ms内张开达到最大容积,在乘员与车内装备之间形成一个气垫。在同一瞬间,乘员因惯性力的作用,可能向前冲出150~200mm,头部、脸部和胸部正好与迎面而来的气囊相接触。但高压气囊膨胀的能量,会把乘员“回弹”到座椅上,使得乘员身体受到一定损伤。

5

第2章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d.60~100ms:与此同时,装在气囊后面的排气孔打开,气囊泄气并收缩。由气体的阻尼作用,吸收了碰撞的能量,缓解了气囊对乘员头部和脸部的压力,使乘员陷入较柔软的气囊中。由于安全气囊将乘员与车内装备隔开,而使得乘员得到保护。最后气体全部从排气孔排出,气囊瘪下。

整个碰撞——安全气囊展开对乘员的安全保护过程,大约60~100ms。安全气囊展开进行保护的过程,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在完成上述过程后,必须重新装置雷管、气体发生器和折叠好的气囊等。

2.2 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

安全气囊可分为电子式和机械式两种。无论是电子式还是机械式,工作原理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不一样。

2.2.1 电子式安全气囊

由电子传感器、中央电子控制器、气体发生器、气囊等组成。

传感器接到碰撞信号后,将信号传至中央电子控制器(ECU),信号经过判断、确认,传至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引发点火、充气,气囊膨胀。种类如下所示:

图2.2电子式安全气囊种类

2.2.2 机械式安全气囊

由机械式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组成。气囊装于方向盘衬垫内,气体发生器在气囊之下,传感器在气体发生器的下面。

当传感器受到设定(以上)的冲量后,传感器内的球体下移,导致拨杆下移并由转动,支块也随之移动,拨杆的另一端上移,压迫偏压弹簧。此时撞针脱位被弹出撞击气体发生器内的引爆装置。由于气体发生器内装有叠氮化钠或双基燃料或高压气体,爆发后,气体充斥表面涂膜的气囊,使之充气膨胀,形成一个凸状气垫,吸收人体的冲击力,使人体受伤害的程度减轻。

6

第3章 安全气囊的控制技术

第3章 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

整个安全气囊系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控制系统和气囊组件,如下图:

传感器 电子控制器

气体发生器

气囊

控制系统模块 气囊组件模块

图3.1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其中每个部分又有一些具体组成,配以电源、线路等组成了完整的安全气囊系统。图3.2给出了电子式的安全气囊系统框图。

图3.2 电子式安全气囊的系统框图

1.蓄电池 2.点火开关 3.备用电源 4.电源 5.安全电路 6.安全传感器

7.存储器 8.诊断器 9.中央传感器 10.微处理器 11.报警灯

15.碰撞传感器 12.诊断器插口 13.螺旋电缆 13.安全气囊

在汽车上安全气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安全气囊防护体系,这对安全气囊系统中的传感器、中央电子控制器、气体发生器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整个系统、各个总成和部件,都必须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敏感性和可控制性。很明显,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生产厂家不同年代的车型上,随着时代的前进会装置不同结构的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3.1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7

第3章 安全气囊的控制技术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动作信号是由碰撞传感器、中央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来产生,然后由中央电子控制器利用或门(OR)和与门(AND)的逻辑电路,来判断各个传感器输入的信号。采用逻辑电路能够提高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安全气囊的引爆过程是根据运动学的规律,用力学方法对碰撞加速度强度进行计算,确定碰撞加速度强度的平均值,储存在中央电子控制器的微处理器中。

中央电子控制器接受到碰撞传感器的信号,并经过与微处理器中储存的加速度平均值相比较和认定,如果达到或超过储存加速度平均值,中央电子控制器才能发出电脉冲来引爆安全气囊。避免了由于汽车紧急制动、通过不平路面以及通过沟堑时产生的强烈振动,发生“误爆”而引起不良的后果。

在早期的安全气囊控制电路中,采用直流电控制引爆方式,电流由蓄电池正极输出,通过整个控制系统后,经气体发生器外壳回到负极。正常情况下电路处于常开状态。直流电路一旦发生短路现象,有可能发生“误爆”危险。另外直流电路系统中,电磁波还会干扰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正常操作,造成发生“误爆”的事故。

交流电控制引爆方式系统,是中央电子控制器中采用了充电级和放电级的控制装置通过程序化控制方式,来产生交流电脉冲信号。经过中央电子控制器对信号作出相应的响应和判定后,才能对安全气囊输出引爆电脉冲,确保不会发生“误爆”危险,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见图3.3。

图3.3 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1.工作范围 2.前碰撞传感器 3.中央碰撞传感器

5.或门 6.与门 7.微处理器

4.安全传感器

8.点火

3.2控制系统布置方式

由于汽车生产厂家不同和汽车型号、结构不同,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布置方式也有所不同。

3.2.1多点式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图3.4为多点式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布置方式。在汽车的保险杠两侧或散热器支架的两侧以及前围板的两侧,装置了4个前部碰撞传感器。在仪表板的下部装有中央电子控制器,中央电子控制器中包括中央碰撞传感器、安全传感器、微8

第3章 安全气囊的控制技术

处理器等关键元器件。系统中还装备了辅助电源、报警灯和诊断器等。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若左侧和右侧的两个碰撞传感器同时产生碰撞信号,并且与中央碰撞传感器接通,经中央电子控制器处理和判定无误后,引爆驾驶员的安全气囊。在前排座有乘员时,也同时引爆前排座乘员用安全气囊。并同时锁紧安全带的卷收器来约束驾驶员和前排座乘员。

图3.4 多点式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布置方式

1.碰撞传感器 2.中央电子控制器 3.辅助电源 4.报警灯

5.前排座乘员用安全气囊 6.驾驶员用安全气囊

3.2.2两点式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图3.5为两点式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布置方式。在汽车前部的两侧(一般装在前轮挡泥板附近),装置了两个前部碰撞传感器,在仪表板的下部装有中央电子控制器等关键元件,系统中还装备了辅助电源、报警灯和诊断器等。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任何一侧的碰撞传感器产生碰撞信号,并且中央碰撞传感器也同时产生碰撞信号时,经中央电子控制器处理和判定无误后,引爆驾驶员的安全气囊。在前排座有乘员时,也同时引爆前排座乘员用安全气囊。并同时锁紧安全带的卷收器来约束驾驶员和前排座乘员。

图3.5 两点式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布置方式

2.报警灯 3.前排座乘员用安全气囊

6.驾驶员安全带卷收器

1.左右前挡泥板上装置的碰撞传感器

4.中央电子控制器及辅助电源5.前排座安全带卷收器

7.驾驶员用安全气囊

9

8.仪表板

第3章 安全气囊的控制技术

3.2.3单点式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图3.6为单点式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布置方式。在汽车前部装置了一个前部碰撞传感器。在汽车的内部还装有中央电子控制器、辅助电源、报警灯等。当轿车发生碰撞时,前部碰撞传感器产生碰撞信号,经中央电子控制器处理和判定无误后,引爆驾驶员的安全气囊,同时锁紧前排座乘员安全带的卷收器。

图3.6单点式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布置方式

1.碰撞传感器 2.辅助电源 3.中央电子控制器 4.报警灯

5.驾驶员用安全气囊 6.前排座乘员用安全带卷收器

3.2.4防侧撞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图3.7为防侧撞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布置方式。在汽车车门中柱的下部(一般装在车门门板以下部位处)装置侧面碰撞传感器。通常,防侧撞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与驾驶员安全气囊系统共同由中央电子控制器来集中控制。任何一侧的侧面碰撞传感器产生碰撞信号,经中央电子控制器处理和判定无误后,引爆防侧撞安全气囊,并同时锁紧安全带的卷收器来约束乘员。

图3.7

1.中央电子控制器

防侧撞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布置方式

3.左侧气体发生器 4.左防侧撞安全气囊 2.侧面碰撞传感器

3.2.5机械式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10

第3章 安全气囊的控制技术

图3.8为机械式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布置方式。在汽车转向盘安全气囊盒中,装置一个气体发生器,在气体发生器的中部装有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传感器因弹簧的机械作用,冲击雷管,引爆驾驶员用安全气囊。

图3.8 机械式(正面)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布置方式

1.安全气囊盒体 2.安全气囊衬垫 3.折叠好的安全气囊

4.气体发生器总成 5.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11

第4章 广州本田雅阁安全气囊的特点及故障排除

第4章 广州本田雅阁安全气囊的特点及故障排除

4.1 广州本田雅阁安全气囊的特点

广州本田雅阁轿车SRSⅢ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SRS系统控制装置(包括内置安全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螺旋导线线盘、驾驶席侧安全气囊、前乘客侧气囊、SCS接头(诊断用)、MES接头(清除故障代码用)和DLC接头(数据传输用)等组成。与一般汽车SRS系统不同的是,其碰撞传感器安装SRS装置的内部。配置有安全气囊的广州本田雅阁轿车。

4.2如何读取故障代码,清除故障代码

广州本田雅阁SRS ECU中专门设计有自诊断系统,在气囊控制电路中还有相应的监视机构。SRS一旦发生故障,自诊断就能诊断出来,并且控制仪表的SRS指示灯闪亮报警,同时将故障编成代码存储入SRS ECU 的存储器中,以提供检测点用。

4.2.1 读取代码

表SRS自诊断系统通过SRS指示灯的闪烁次数来显

(1)关闭点火开关后等待10s,然后将SRS自诊断系统的维修检查插头用短路插头(SRS短路插头为标准件,代号为07PAZ一0010100)短接。

(2)接通点火开关,SRS指示灯亮起约6s后熄灭,然后SRS指示灯将闪示故障码。SRS系统故障码由主码和副码两位组成,码由1.2s左右的长闪烁次数示,副码由0.3s左右的短闪烁表示,闪示方式如下:① 由最近发生的故障开始显示,可依次闪示3个故障码;② 持续性故障,SRS指示灯将重复闪示故障码;③ 间歇性故障,SRS指示灯将会闪示1次故障码,然后灯一直亮着;④ 如果既有持续性故障又有间歇性故障,则SRS指示灯闪示持续性故障码;⑤ 如果系统正常,则SRS指示灯将一直亮着

4.2.2故障码的消除

SRS系统故障码的清除可以使用Honda PGM 检测仪,也可采用以下方法清除:

(1)确认已关闭点火开关10s后,用短路插头插入2芯的MES(存储器清除信号)插座。

(2)接通点火开关,SRS指示灯亮约6s后熄灭。SRS指示灯熄灭后4s内将短路插头从MES插座上断开;

(3)SRS指示灯会再次亮起。在SRS指示灯亮起4s内,再次将短路插头插12

第4章 广州本田雅阁安全气囊的特点及故障排除

入MES插座;

(4)SRS指示灯会熄灭。在SRS指示灯熄灭后4s内,再次从MES插座上断开短路插头;

(5)当SRS指示灯闪烁2次,则说明故障码已清除。

4.3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与步骤

4.3.1首先读取故障码

将SRS短路插头与仪表板左侧维修插头相连接,SRS指示灯不显示任何故障码,故障灯常亮不熄。故障灯常亮不熄,往往是因为表成中SRS指示灯电路故障,或者插头之间线路断路或短路,熔丝熔断。另外,结合该车症状,SRS装置本身或其电源电路装置现故障,导致故障灯常亮不熄的可能性极大。

4.3.2清除故障码

接通点火开关,如果SRS指示灯亮并在6 s后熄灭,说明只是间歇性故障.结果灯不熄灭。关火开关.检查驾驶席侧仪表板下熔丝/继电器盒内2号保险丝(1O

A)是否熔断,结果也没问题。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并等候3 min,断开驾驶席侧气囊2芯插头D10,前乘客席侧气囊2芯插头P10和SRS主线束18芯插头U0,重新连接蓄电池负极电缆。

4.3.3主线束的检测

接通点火开关,测量UO插头3号端子与搭铁线之间的电压值为12 V,说明主线束没有断路。电压值为12 V,说明主线束没有断路。接下来检查SRS装置。用一条跨接线将SRS主线束1 8芯插头U0的6号端予与3号端连接.此时SRS指示灯熄灭,说明SRS装置出现故障或U0插头接触不良。经查,U0插头完好无损,端子没有锈蚀、弯曲现象,看来SRS装置有故障。后经查证,该车在两次气囊爆炸后,维修人员错误地认为SRS装置。没受到任何损伤.不必浪费,于是就只更换了气囊组件,而没有更换SRS装置。

与一般汽车SRS系统不同的是,该车碰撞传感器安装在SRS装置的内部。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将检测出汽车碰撞的强度信号,并将强度信号输入SRS装置的徽处理器,一旦冲击力超过设定极限值.安全气囊就会被引爆。

该车因SRS系统事故后只换气囊没换SRS装置,新的气囊组件与原来的SRS装置在程序设定上不相匹,从而导致该车在不该爆时,气囊引伤人。

不换SRS装置有时可能会清除故障码,但机会很小,而且这样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最后更换新的SRS装置,指示灯熄灭,SRS系统恢复正常。

13

第4章 广州本田雅阁安全气囊的特点及故障排除

4.4故障出现的原因与分析建议

(1) 仪表板下熔丝/继电器盒内2号熔断线(1O A)是否断路或者短路。出现问题的事实,一些比较旧的汽车的保险丝座发生严重的氧化;

(2) U0与C3插头之间的线断路或者短路。

(3) 仪表总成中SRS指示灯有故障。出现问题的事实,汽车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一定的要求,导致线路出现断路或者短路。汽车电路上的线路本身有质量问题;

(4) SRS装置的电源电路正常. 出现问题的事实,汽车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一定的要求,导致线路出现断路或者短路。汽车电路上的线路本身有质量问题;

(5) SRS装置故障出。现问题的事实,维修人员错误地认为SRS装置,没受到任何损伤,不必浪费,于是就只更换了气囊组件,而没有更换SRS装置。

14

第5章 全文总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广州本田雅阁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基本故障以及检测与维修方法,也对怎样使用和检测安全气囊进行了探讨。

对于整个汽车工业,安全气囊的种类化和多样化正随着现代科技的手段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也在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行业中得到高度重视。汽车安全气囊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知识领域还有很多,由于受本学生知识的局限性,本文观点的研究会有些不足之处,还需在今后的实践中来不断的改进。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宋慧,现代轿车的安全气囊系统(I)~(VI)。汽车电器,1999,1~6

[2]徐焕彰。安全气囊简介。北京汽车,1997,2:35

[3]江宗法,等。驾驶员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与维修技术要点。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1,3:45~46

[4]胡光辉。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初探。湖南交通科技,2002,28(2):77-78

[5]黄宁军,等。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新发展。汽车科技,2001,3

[6]金加龙。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1):19~23

[7]劭冬明,等。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与检修。公路与汽运,2002,5:8~10

[8]陈守文,等。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汽车研究与开发,2002,1:16~17,58

[9]李令举,等。汽车安全气囊概述和机械式气囊。汽车电器,1997,6:1~3

[10]赵龙庆,等。汽车安全气囊及其检修要点。汽车研究与开发,1995,6:52~55

[11]何文,钟志华。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新发展。汽车研究与开发,2000,4:33~37

[12]钟志华,等。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应用。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234~237

16

致谢

致谢

时光如梭,在我大学学业即将结束的时候,怀着无比感恩的心情写下这篇致谢辞,我知道再多华丽的辞藻也难表我心中的谢意。

在这几年的学习时间中,我受益匪浅。这首先要归功于吉林大学的各位恩师。是你们让我在人生的求学路上满载而归。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谭立东,谭老师知识渊博,治学认真而严谨,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由衷感谢您在论文上倾注的大量心血,您宽厚待人的学者风范令我无比感动。

这些时光会慢慢的沉淀下来,但无论何时,我想到这段岁月,都如同是看到一枚珍藏已久的夹在书里发黄的书签,永远都是那么璀璨、那么绚烂。

17

更多推荐

汽车,碰撞,传感器,故障,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