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大g宾利哪个更有面子)
1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及趋势
1.1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均保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持平稳增长, 2022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 2800 万辆。目前我国汽
车主要以汽油、柴油为燃料,随着汽车产销量及保有量的迅速增长,燃
油汽车带来的能源紧张问题也更加突出。基于能源结构安全和环境保护
压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迫切需求。相较于传统燃油汽
车,新能源汽车在能源来源、尾气排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优劣势比较
前者: 燃料:石油
能源安全问题:2022 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 64%。我国已探明的
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石油储量的 2~3%。
尾气排放情况:燃油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直接排放氮氧化物(NOX)、颗
粒物(PM)、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等
有害气体,造成大范围分散污染。
后者: 燃料:电力
能源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电力来源主要是火力发电,主要消耗煤。目前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煤炭供需总体平衡。
尾气排放情况:纯电动汽车在本质上是一种零排放汽车,普通无直接排
放污染物,间接污染物主要产生于非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过程,此间接污
染物可以采取集中管理的方法加以控制。插电式(或者增程式)混合动力
电动汽车在纯电动行驶模式下同样具有零排放的效果,同时由于减少了
燃油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 30%以上。此外,随着火电比重减少,
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能发电比重的增加,电力生产对大气
造成的废气污
染将逐渐减少。电动汽车比同类燃油车辆噪声也低 5 分贝以上,大规
模推广电动汽车将大幅度降低城市噪音。
同时,新能源汽车也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目前全球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还有多种选择,知识产权的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
准在制定,规模化生产正在酝酿,竞争格局尚未确定,这一切为后发国
家和企业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我国汽车产业
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
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1.2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从2022年开始实施“十城千辆”以
来,我国持续、大力的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2022年,我国生产
新能源汽51.8万辆,增长38.5%,其中生产新能源乘用车32.2万辆,
增长50.6%,生产新能源商用车19.5万辆,增长22.4%。
图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1-1
1.3我国新能源汽车供求和预测2022-2022年复合增长率40%:首先,
政策环境稳定,国家补贴政策的持续支持,2022-2022年国家补贴标准
已经确定,地方补贴不超过国补的50%,不存在政策不确定性。其次,
新能源乘用车进入快速增长期,以A0级及以下的小型电动车具备较大
的发展空间,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推广利器。再次,新能汽车产业链相
关企业成长迅速,电池及先关材料不乏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为新能
源汽车的发展提供配套支持。
图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 1-2
新能源汽车的优劣势
2.1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优点一:环保
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彻底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
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造成的污染也少于传统汽
车,因为发电厂的能量转换率更高,而且集中排放可以更方便地假装减
排治污设备。
优点二:省钱
2022年,国家和地方政府赋予电动汽车最高11.4万元的补贴,这一举
措使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电动汽车的售价能够下降到与传统汽车相当
的水平。而在油价高企的今天,电动汽车的运行费用是要远小于传统汽
车的。
优点三:噪音小
电动机在运行中的噪音和振动水平都要远远小于传统内燃机。在怠速和
低速情况下,电动汽车的舒适性要远高于传统汽车,随着速度的提升,
胎噪和风噪成为噪音的主要来源,两者才回到同一水平上。电动汽车的
这一特点对于提升汽车的NVH性能无疑会有很大的匡助。
优点四:节能
电动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为15-20kwh,算上发电厂和电动机的损耗之后,
百公里的能耗约为7公斤标准煤。传统汽车按百公里耗油量10L计,能
耗约为10公斤标准煤。并且在城市的拥堵环境里,电动汽车的节能优
势会进一步放大。
2.2新能源汽车的缺点
第一、新能源车有一个广为宣传的特点那就是节约燃油能源,但新能源
车续航能力差,普通来时城市里面远就会浮现问题,新能源汽车采用新
技术,新结构,使用的实际体验比较差,保值率差。
第二、电动汽车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不产生尾气,没有污染。但是
有一个问题是电动汽车的动力也因此减少不少,汽车的整体灵敏度也降
低了,驾驶效果稍低。
第三、因为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处于起步阶段,
技术来说还不是非常成熟。新能源车辆保有量低,无论是现在去充电或者
者是给汽车加气等环节,耽误时间。
第四、维修的店面也很少汽车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度,可是有新
能源汽车投产比较有限,因此惟独纯电动汽车已经能够达到批量生产,
选择性比较窄。
3行业竞争概况
3.1行业竞争格局和经营模式
国内车载电源行业起步较晚,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
积极推动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企业纷纷进入车载电源
行业。我国较早从事车载电源生产的企业主要有本土的欣锐科技、通合
科技以及外(合)资企业台达电子、法雷奥、科世达、联合电子等,近
年来又增加了核达中远通、威迈斯、杭州富特等新进入者。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包括三种: 第一种模式是专
业的车载电源生产商直供整车厂,特征是具有较强研发能力、技术优势
开辟多领域应用的系列产品,以及渠道优势的企业借助先进的技术平台,
并在技术规格上对产品进行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直接为整车厂提供新
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第二种模式是具有渠道资源的系统集成商采购车载
电源产品向整车厂提供集成产品。第三种模式是整车厂自主生产车载电
源用于自产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三种经营模式
1.自产后直供整车厂商
代表企业 :欣锐科技、台达电子、联合电子等
2.外购再集成
代表企业 : 汇川技术、蓝海华腾
3. 自产自销
代表企业: 比亚迪
3.2行业进入障碍
(1)生产资质壁垒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的生产资质要求, 但
因车载电源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车载电源的生产厂家应
符合现行新能源汽车相关准入资质以及生产标准。
我国 2022 年 7 月正式实施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
求,新建企业须提交对纯电动乘用车电池、机电、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
的质保承诺,质保承诺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相
关规定。车载电源作为纯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其产品标准也需
满足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质保承诺。 目前国际通行的
ISO/TS16949: 2022 技术规范对汽车整车厂和其直接的零配件创造商
提出了严格的限定。惟独与生产汽车有关的汽车整车厂和其直接零部件
创造商才干获得 ISO/TS16949:2022 认证注册,且创造商必须具备有至
少连续 12个月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记录,包括内部评审和管理评审的完
整记录。我国较早从事车载电源生产的企业主要有本土的欣锐科技、通
合科技以及外(合)资企业台达电子、法雷奥、科世达、联合电子等,
近年来又增加了核达中远通、威迈斯、杭州富特等新进入者。
(2)市场壁垒
车载电源的最终客户主要是整车生产企业, 大型整车生产企业对供应
商均实行严格的认证机制,需要对厂家的资产规模、管理水平、历史供
货信息、生产能力、产品性能、销售网络和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
合评审,惟独通过整车生产企业的评审,才干进入其供应商体系。成为
整车生产企业的供应商,必须经过长期的认证过程;为保证汽车质量的
稳定性,整车生产企业会保持与供应商的稳定供应关系。
(3)技术和人材壁垒
车载电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对车载电源产品安全
可靠性、一致性、转化效率、电磁兼容、功率密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技
术要求,这些技术都需要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与长期的积累。车载电源
产品是集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
控制
技术等诸多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同时,其与新能源汽车其他
零部件的相互兼容需要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工艺及安装调试服务等全过
程的协同配合。上述要求对于技术人员在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上均提出
了较高要求,需要跨学科、综合性的新型技术人材作为保障,如在电力
电子学科方面的对高频大功率开关电源技术精通的人材; 在汽车设计
学科方面对汽车整车电磁兼容技术精通的人材,对汽车级耐冲击、抗震、
高低温、湿度冲击、人机交互可靠性设计技术精通的人材;以及对于
TS16949、 ISO26262 等行业规范及标准精通的管理方面的人材。
4行业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4.1本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产业链上游主要
是标准器件(如半导体功率器件、电解电容、集成电路、接插件、贴片
阻容等电子元件)和定制器件(如 PCB 板、磁性元件、结构件、五金
件等)等原材料创造业,下游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创造业。 具体情况如
图1-3所示
4.2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影响
(1)上游行业发展情况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的上游产业为电子元件、 集成电路等电子信
息创造业。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创造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创造行业
产销均居世界前列,供应充足,且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 2022 年我国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 6.08 万家,其中电子信息创造企业
1.99 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 4.09 万家。全年完成销售收
入总规模达到 15.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4%;其中,电子信息创造业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7.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4.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6%11。
(2)下游行业情况分析
本行业的下游是新能源汽车创造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正
由市场导入期向快速增长期转变,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2022 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增长期,全年新能源汽车生产 34.0 万辆,销
售 33.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35.90%和 341.33%。 2022 年我国新能
源汽车生产 51.7 万辆,销售 50.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52.06%和
53.13%。为了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我国政府近期又出
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如《关于 2022-2022 年新能源汽
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
(2022)》、《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
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对象,面临良好的发
展机遇。
图1-4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5.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5.1周期性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基于能源安全、 环境保护以及建设汽
车工业强国的考虑制定的基本国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属于当前
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战略性处于行业景气周期。我国自 2022
发展产业,
年起开始制定相关的补贴政策,现行的补贴政策将延续至 2022 年。其
中 2022-2022 年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一阶段,主要是面向公交出租、
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应用,试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补贴; 2022-2022 年为第二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开始向公共服务领
域和个人领域全面推广,以车辆购置补贴为主的各项政策逐一实施;
2022至 2022 年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第三推广阶段,这一阶段重点解决充
电桩等基础设施配套,引导消费者主动购买新能源汽车。
5.2区域性 汽车产业具有规模经济、关联产业多、配套环节多、产业链
长、技术及资本密集性等典型特点,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易于形成产业集
群模式。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
群初步形成长三角产业集群、泛珠三角产业集群、京津产业集群、西南
产业集群、中部产业集群和河北、河南及山东地区产业集群等六大产业
集群。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内的主要客户、主要竞争对手也主要位
于这六大区域内。
5.3 季节性我国车载电源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一
致,有一定季节性。普通而言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为生产和销售淡季,
第三、第四季度为生产和销售旺季。
更多推荐
5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