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乐2022款价格及图片-宝马新能源车型及价格
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汽车保值率最高的前十名)
汽车转向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 1
2汽车转向系的组成及分类 ..................................... 3
2.1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 ....................................................................... 3
2.1.1 机械式转向系 ................................................................................................ 6
2.1.2 动力转向器 .................................................................................................... 7
2.2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 8
2.2.1转向器的效率 ................................................................................................. 8
2.2.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 10
2.2.3转向盘自由行程 ........................................................................................... 13
2.3 转向操纵机构及转向传动机构 ............................................................ 13
2.3.1转向操纵机构 ............................................................................................... 13
2.3.2转向传动机构 ............................................................................................... 14
3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 ........................................ 15
3.1转向器设计要求 ..................................................................................... 15
3.2转向器总成方案设计 ............................................................................. 16
4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 19
5 转向器输出力矩的确定 ...................................... 23
6 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24
6.1 转向摇臂轴(即齿形齿扇轴)的设计计算 ........................................ 24
6.1.1材料的选择 ................................................................................................... 24
6.1.2结构设计 ....................................................................................................... 24
6.1.3轴的设计计算 ............................................................................................... 24
I
6.2 螺杆轴设计计算及主要零件的校核 .................................................... 28
6.2.1材料选择 ....................................................................................................... 28
6.2.2结构设计 ....................................................................................................... 28
6.2.3轴的设计计算 ............................................................................................... 29
6.2.4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校核 ............................................................... 31
参考文献 ................................................... 33
致 谢 ...................................................... 34
附录 ....................................................... 36
II
1绪论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英文名称是Recirculating Ball Steering Gear。
循环球式转向器由两对传动副组成,一对是螺杆、螺母,另一对是齿条、
齿扇或曲柄销。在螺杆和螺母之间装有可循环滚动的钢球,使滑动摩擦变
为滚动摩擦,从而提高了传动效率。
循环球式:这种转向装置是由齿轮机构将来自转向盘的旋转力进行减
速,使转向盘的旋转运动变为涡轮蜗杆的旋转运动,滚珠螺杆和螺母夹着
钢球啮合,因而滚珠螺杆的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螺母再与扇形齿轮啮
合,直线运动再次变为旋转运动,使连杆臂摇动,连杆臂再使连动拉杆和
横拉杆做直线运动,改变车轮的方向,这是一种古典的机构,现代轿车已
大多不再使用,但又被最新方式的助力转向装置所应用。它的原理相当于
利用了螺母与螺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相对移动,而在螺纹与螺纹之间夹
入了钢球以减小阻力,所有钢球在一个首尾相连的封闭的螺旋曲线内循环
滚动,循环球式故而得名
这种转向器的优点是,操纵轻便,磨损小,寿命长。缺点是结构复杂,
成本高,转向灵敏度不如齿轮齿条式。因此逐渐被齿轮齿条式取代。但随
着动力转向的应用,循环球式转向器近年来又得到广泛使用。
本文选择GX1608A型循环球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作为研究课题,其主要
内容有:汽车转向器相关知识,循环球式转向器的主要参数选择及其设计。
设计部分还包括转向摇臂轴,渐开线花键,扇形齿轮轴以及螺杆轴的设计
与校核。
在《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汽车关键
零部件开发和制造被列为重点扶持的项目,国家计委和科技部也将汽车关
键零部件划入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所以,具有先
进水平的汽车转向器的研发、生产将会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持。随着全球汽
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需求量大幅攀升,汽车制造已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随着国际上汽车行业开始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策略及国际跨国
汽车企业推行本土化策略,国内汽车市场将出现巨大的零部件配件缺口。
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市场前景广阔。按
照汽车零部件工业“十五”发展目标,到200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
2198—2315万辆,其中轿车843—860万辆。当年汽车需求量为:271—310
万辆,其中轿车110——121万辆,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的1%左右,汽车
零部件工业产值将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25%左右。因此作为关键零部件的汽
车转向器在中国销售市场上前景广阔。
“十五”期间,我国机动车行业包括汽车、农用车、工程机械等将发
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转向器是符合国家重点扶持和优惠政策
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是汽车重要的保安件之一。
2
2汽车转向系的组成及分类
2.1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
汽车转向系可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机械式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两大
类。汽车转向器是用来保持或改变汽车形式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使
时,还要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
使汽车保持直线或转弯运动状态,或者上述两种运动状态相互转换。
机械转向系的能量来源是人力,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由转向操纵
机构(方向盘)、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转向器是将操
纵机构的旋转运动转变为传动机构的直线运动(严格讲是近似直线运动)的
机构,是转向系的核心部件。 动力转向系除具有以上三大部件外,其最
主要的动力来源是转向助力装置。由于转向助力装置最常用的是一套液压
系统,因此也就离不开泵、油管、阀、活塞和储油罐,它们分别相当于电
路系统中的电池、导线、开关、电机和地线的作用。 转向操纵机构 转
向盘即通常所说的方向盘。转向盘内部有金属制成的骨架,是用钢、铝合
金或镁合金等材料制成。由圆环状的盘圈、插入转向轴的转向盘毂,以及
连接盘圈和盘毂的辐条构成。采用焊接或铸造等工艺制造,转向轴是由细
齿花键和螺母连接的。骨架的外侧一般包有柔软的合成橡胶或树脂,也有
采用皮革包裹以及硬木制作的转向盘。转向盘外皮要求有某种程度的柔软
度,手感良好,能防止手心出汗打滑的材质,还需要有耐热、耐候性。 转
向盘的功能:转向盘位于司机的正前方,是碰撞时最可能伤害到司机的部
件,因此需要转向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司机撞在转向盘上时,骨架能
够产生变形,吸收冲击能,减轻对司机的伤害。转向盘的惯性力矩也是很
重要的,惯性力矩小,我们就会感到“轮轻”,操做感良好,但同时也容易
受到转向盘的反弹(即“打手”)的影响,为了设定适当的惯性力矩,就要
3
调整骨架的材料或形状等。 现在的转向盘与以前的看似没有太大变化,
但实际上已经有了改进。由于转向助力装置的普及,转向盘外径变小了,
而手握处却变粗了,采用柔软材料,使操作感得到了改善。 现在有越来
越多的汽车在转向盘里安装了安全气囊,也使汽车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转向盘的集电环:转向盘上有喇叭开关,必须时刻与车身电器线路相连,
而旋转的转向盘与组合开关之间显然不能用导线直接相连,因此就必须采
用集电环装置。集电环好比环形的地铁轨道,喇叭开关的触点就象奔跑在
轨道上的电车,时刻保持接通的状态。由于是机械接触,长时间使用触点
会因磨损影响导电性,导致紧急时刻喇叭不鸣甚至气囊不工作。因此,最
近装备气囊的汽车开始装用电缆盘,代替集电环。
转向盘的端子与组合开关的端子用电缆线连接,电缆盘将电线卷入盘
内,类似于吸尘器的电线卷取机构,在转向盘旋转范围内,电线*卷筒自由
伸缩。
转向器分类
转向器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型。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种形式的转
向器,目前较常用的有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齿条齿扇式、
循环球曲柄指销式、蜗杆滚轮式等。其中第二、第四种分别是第一、第三
种的变形形式,而蜗杆滚轮式则更少见。如果按照助力形式,又可以分为
机械式(无助力),和动力式(有助力)两种,其中动力转向器又可以分为
气压动力式、液压动力式、电动助力式、电液助力式等种类。
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它是一种最常见的转向器。其基本结构是一
对相互啮合的小齿轮和齿条。转向轴带动小齿轮旋转时,齿条便做直线运
动。有时,靠齿条来直接带动横拉杆,就可使转向轮转向。所以,这是一
种最简单的转向器。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转向灵敏,体积小,
可以直接带动横拉杆。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2)蜗杆曲柄销式转向器
它是以蜗杆为主动件,曲柄销为从动件的转向器。蜗杆具有梯形螺纹,
手指状的锥形指销用轴承支承在曲柄上,曲柄与转向摇臂轴制成一体。转
向时,通过转向盘转动蜗杆、嵌于蜗杆螺旋槽中的锥形指销一边自转,一
边绕转向摇臂轴做圆弧运动,从而带动曲柄和转向垂臂摆动,再通过转向
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这种转向器通常用于转向力较大的载货汽车上。3)
循环球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这种转向装置是由齿轮机构将来自转向盘的
旋转力进行减速,使转向盘的旋转运动变为涡轮蜗杆的旋转运动,滚珠螺
杆和螺母夹着钢球啮合,因而滚珠螺杆的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螺母再
与扇形齿轮啮合,直线运动再次变为旋转运动,使连杆臂摇动,连杆臂再
使连动拉杆和横拉杆做直线运动,改变车轮的方向。 这是一种古典的机构,
现代轿车已大多不再使用,但又被最新方式的助力转向装置所应用。它的
原理相当于利用了螺母与螺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相对移动,而在螺纹与
螺纹之间夹入了钢球以减小阻力,所有钢球在一个首尾相连的封闭的螺旋
曲线内循环滚动,循环球式故而得名。
2.1.1 机械式转向系
机械式转向器的能量来源是人力,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由转向操
纵机构(方向盘)、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转向器是将
操纵机构的旋转运动转变为传动机构的直线运动(严格讲是近似直线运动)
的机构,是转向系的核心部件。这种转向器有两对传动副组成,一对是螺
杆、螺母,另一对是齿条、齿扇或曲柄销。在螺杆和螺母之间装有可循环
滚动的钢球,使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提高了传动效率。 这种转向
器的优点是,操纵轻便,磨损小,寿命长。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转
向灵敏度不如齿轮齿条式。因此逐渐被齿轮齿条式取代。但随着动力转向
的应用,循环球式转向器近年来又得到广泛使用。
当汽车转向时,驾驶员对转向盘施加一个转向力矩。该力矩通过转向
轴、转向万向节、和转向传动轴输入转向器。经转向器放大后的力矩和减
速后的运动传到转向摇臂,再通过转向直拉杆传给固定于左转向节上的转
向节臂,使左转向节和它所支撑的左转向轮偏转。
从转向盘到转向传动轴这一系列零件和部件,均属于转向操纵机构。
有转向摇臂至转向梯形这一系列零件和部件(不含转向节),均属于转向传
动机构。
目前较常用的机械式转向器有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
齿条齿扇式、蜗杆滚轮式等。其中第二、第四种分别是第一、第三种的变
谓的转向,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按照司机意志使汽车转向的机构,它将司
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转变为车轮(通常是前轮)的偏转动作。
按转向力能源的不同,可将转向系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
机械转向系的能量来源是人力,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由转向操纵
机构(方向盘)、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转向器是将操
纵机构的旋转运动转变为传动机构的直线运动(严格讲是近似直线运动)的
机构,是转向系的核心部件。
动力转向系除具有以上三大部件外,其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是转向助力
装置。由于转向助力装置最常用的是一套液压系统,因此也就离不开泵、
油管、阀、活塞和储油罐,它们分别相当于电路系统中的电池、导线、开
关、电机和地线的作用。
2.1.2 动力转向器
动力转向器是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在
正常情况下,汽车转向所需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而大部
分是由发动机通过转向加力装置提供的。但在转向加力装置失效时,一般
还应当能由驾驶员独立承担汽车转向任务。因此,动力转向器是在机械转
向器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转向加力装置而形成的。
动力转向器除具有以上三大部件外,其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是转向助力
装置。由于转向助力装置最常用的是一套液压系统,因此也就离不开泵、
油管、阀、活塞和储油罐,它们分别相当于电路系统中的电池、导线、开
关、电机和地线的作用。转向助力装置有以下几种:
(1)液压式动力转向装置
(2)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3)电动液压式动力转向装置
2.2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2.2.1转向器的效率
转向器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称为转向器的传动效率。功率P1
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用符号η+
表示,η+=( P1—P2)/P1;反之称为逆效率,用符号η-表示,η-
=(P3—P2)/P3。式中,P2为转向器中的摩擦功率;P3为作用在转向摇臂
轴上的功率。为了保证转向时驾驶员转动转向盘轻便,要求正效率高。为
了保证汽车转向后转向轮和转向盘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又需要有
一定的逆效率。为了减轻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驾驶员的疲劳,车轮与路面
之间的作用力传至转向盘上要尽可能小,防止打手又要求此逆效率尽可能
低。
转向器的正效率η+
影响转向器正效率的因素有: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和
制造质量等。
(1)转向器类型、结构特点与正效率
在前述四种转向器中,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效率比较高,
而蜗杆指销式特别是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正效率要明显的低些。
同一类型转向器,因结构不同其正效率也不一样。另外两种结构的转
向器正效率,根据试验结果分别为70%和75%。
转向摇臂轴轴承的形式对效率也有影响,用滚针轴承比用滑动轴承可
使正逆效率提高约10%。
(2) 转向器的结构参数与正效率
如果忽略轴承和其它地方的摩擦损失,只考虑啮合副的摩擦损失,对
于蜗杆和螺杆类转向器,其正效率可用下式计算
η+=tanα/tan(α+ρ) (2--1)
8
式中,α为蜗杆(或螺杆)的螺线导程角;
ρ为摩擦角,ρ=arctanf(f为摩擦因数)。
2)转向器逆效率η
-
根据逆效率大小不同,转向器又有可逆式、极限可逆式和不可逆式之
分。
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力,经过转向系可大部分传递到转向盘,这种逆
效率较高的转向器属于可逆式。它能保证转向后,转向轮和转向盘自动回
正。这既减轻了驾驶员的疲劳,又提高了行驶安全性。但是,在不平路面
上行驶时,车轮受到的冲击力,能大部分传至转向盘,造成驾驶员“打手”,
使之精神状态紧张。如果长时间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易使驾驶员疲劳,影
响安全驾驶。属于可逆式的转向器有齿轮齿条式和循环球式转向器。
不可逆式转向器,是指车轮受到的冲击力不能传到转向盘的转向器。
该冲击力由转向传动机构的零件承受,因而这些零件容易损坏。同时,它
既不能保证车轮自动回正,驾驶员又缺乏路面感觉,因此,现代汽车不采用
这种转向器。
极限可逆式转向器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车轮受到冲击力作用时,此
力只有较小一部分传至转向盘。它的逆效率较低,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
驾驶员并不十分紧张,同时转向传动机构的零件所承受的冲击力也比不可
逆式转向器要小。
如果忽略轴承和其它地方的摩擦损失,只考虑啮合副的摩擦损失,则
逆效率可用下式计算
H= tan(α-ρ) tanα (2—2)
-
式(2—1)和式(2—2)表明:增加导程角α,正、逆效率均增大。受η-
增大的影响,α不宜取得过大。当导程角小于或等于摩擦角时,逆效率为
负值或者为零,此时表明该转向器是不可逆式转向器。为此,导程角必须
大于摩擦角。通常螺线导程角选在8°~10°之间。
9
2.2.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1)转向系传动比
转向系的传动比包括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和转向系的力传动比
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转向盘上
的手力之比,称为力传动比,即 ip=2Fw/Fh
转向盘转动角速度 ωw 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 ωk 之比,称为转
向系角传动比 ,即iwo=ωw/ωk=( dφ/dt)/( dβkdt),式中,dφ 为转向
盘转角增量;dβk 为转向节转角增量;dt为时间增量。它又由转向器角传
动比iw 和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iw′ 所组成,即 iwo=iw iw′ 。
转向盘角速度ωw与摇臂轴转动角速度ωp之比,称为转向器角传动
比iw, 即iw=ωw/ωp= (dφ/dt)/(dβp/dt),式中,dβp为摇臂轴转角增
量。此定义适用于除齿轮齿条式之外的转向器。
摇臂轴转动角速度ωp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ωk之比,称为转向
传动机构的角传动比iw′,即iw=ωp/ωk= (dβp/dt)/ (dβk/dt)。
2)力传动比与转向系角传动比的关系
轮胎与地面之间的转向阻力Fw和作用在转向节上的转向阻力矩 Mr之
间有如下关系
Fw= Mr/α (2—3)
式中,α为主销偏移距,指从转向节主销轴线的延长线与支承平面的
交点至车轮中心平面与支承平面交线间的距离。
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可用下式表示
Fh=2Mh/Dsw (2—4)
式中,Mh为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矩;Dsw为转向盘直径。
将式(2—3)、式(2—4)代入 ip=2 Fw/Fh 后得到
ip= MrDsw/Mhα (2—5)
分析式(2—5)可知,当主销偏移距为a时,力传动比 ip 应取大些才
10
能保证转向轻便。通常轿车的 a 值在0.4~0.6倍轮胎的胎面宽度尺寸
范围内选取,而货车的d值在40~60mm范围内选取。转向盘直径 Dsw 根
据车型不同在JB4505—86转向盘尺寸标准中规定的系列内选取。
如果忽略摩擦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原理,2Mr/Mh可用下式表示
2Mr/Mh= dφ/dβk (2—6)
将式(2—6)代人式(2—5)后得到
ip=iwoDsw/2α (2—7)
当 α 和 Dsw 不变时,力传动比 ip 越大,虽然转向越轻,但 iwo 也
越大,表明转向不灵敏。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iwo
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除用 iw′=dβp/dβk表示以外,还可以近
似地用转向节臂臂长L2与摇臂臂长Ll之比来表示,即 iw′=dβp/dβk
≈L2/Ll 。现代汽车结构中,L2与Ll的比值大约在0.85~1.1之间,
可近似认为其比值为 iwo≈iw=dφ/dβ 。由此可见,研究转向系的传动
比特性,只需研究转向器的角传动比iw 及其变化规律即可。
4)转向器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
式(2—7)表明:增大角传动比可以增加力传动比。从 ip=2Fw/Fh式可
知,当Fw一定时,增大ip能减小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使操纵轻便。
考虑到 iwo≈iw ,由iwo 的定义可知:对于一定的转向盘角速度,转
向轮偏转角速度与转向器角传动比成反比。角传动比增加后,转向轮偏转
角速度对转向盘角速度的响应变得迟钝,使转向操纵时间增长,汽车转向
灵敏性降低,所以“轻”和“灵”构成一对矛盾。为解决这对矛盾,可采
用变速比转向器。
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蜗杆指销式转向器都可以制成变速比转向器。
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的角传动比iw =2πr/P。因结构原因,螺距
P 不能变化,但可以用改变齿扇啮合半径 r 的方法,达到使循环球齿条齿
11
扇式转向器实现变速比的目的。
随转向盘转角变化,转向器角传动比可以设计成减小、增大或保持不
变的。影响选取角传动比变化规律的因素,主要是转向轴负荷大小和对汽
车机动能力的要求。若转向轴负荷小,在转向盘全转角范围内,驾驶员不
存在转向沉重问题。装用动力转向的汽车,因转向阻力矩由动力装置克服,
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均应取较小的转向器角传动比并能减少转向盘转
动的总圈数,以提高汽车的机动能力。
转向轴负荷大又没有装动力转向的汽车,因转向阻力矩大致与‘车轮
偏转角度大小成正比变化,汽车低速急转弯行驶时的操纵轻便性问题突出,
故应选用大些的转向器角传动比。汽车以较高车速转向行驶时,转向轮转
角较小,转向阻力矩也小,此时要求转向轮反应灵敏,转向器角传动比应
当小些。因此,转向器角传动比变化曲线应选用大致呈中间小两端大些的
下凹形曲线,如图2-1所示:
2.2.3转向盘自由行程
对转向盘自由行程的认识
转向盘在空转阶段中的角行程,称为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盘自由行
程对于缓和路面冲击及避免使驾驶员过度紧张是有利的,但不宜过大,以
免过分影响灵敏性。一般说来,转向盘从相应于汽车直线行驶的中间位置
向任一方向的自由行程最好不超过10°~15°。当零件磨损严重到十转向
盘自由行程超过25°~35°时,必须进行调整。
2)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的原因
造成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转向器蜗杆与滚轮(或齿扇、指销等)间隙过大;
(2)转向传动装置松动;
(3)转向传动装置的球铰链间隙过大(松动);
(4)前轮轴承或转向节主销与衬套配合不紧等。
2.3 转向操纵机构及转向传动机构
2.3.1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盘的功能: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在转向盘里安装了安全气囊,也使汽车的安全
性大大提高了。转向盘的集电环:转向盘上有喇叭开关,必须时刻与车身
电器线路相连,而旋转的转向盘与组合开关之间显然不能用导线直接相连,
因此就必须采用集电环装置。集电环好比环形的地铁轨道,喇叭开关的触
点时刻保持接通的状态。由于是机械接触,长时间使用触点会因磨损影响
导电性,导致紧急时刻喇叭不鸣甚至气囊不工作。因此,最近装备气囊的
汽车开始装用电缆盘,代替集电环。
转向盘的端子与组合开关的端子用电缆线连接,电缆盘将电线卷入盘
内,在转向盘旋转范围内,电线靠卷筒自由伸缩。这种装置大大提高了电
13
器装置的可靠性。
2.3.2转向传动机构
为牢固支承转向盘而设有转向柱。传递转向盘操作的转向轴从中穿过,
内部有轴承和衬套支承。转向机构应备有吸收汽车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的
装置,许多国家都规定轿车必须安装吸能式转向柱。吸能装置的方式很多,
大都通过转向柱的支架变形来达到缓冲吸能的作用。
转向轴与转向器齿轮箱之间采用联轴节相连(即两个万向节),之所以
用联轴节,除了可以改变转向轴的方向,还有就是使得转向轴可以作纵向
的伸缩运动,以配合转向柱的缓冲运动。即:
(1)可倾斜式转向机构:
(2)可伸缩式转向机构:
[5]
3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
3.1转向器设计要求
(1) 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顺时针方向旋转,任何车轮不
应有侧滑。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 汽车转向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情况下,转向轮能自
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3) 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振动,转向盘没有摆动。
(4) 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
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5)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快速和小转弯能力。
(6) 操纵轻便。
(7) 转向轮碰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
整机构。
(9) 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的变形而后移时,
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 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盘与转向轮转动方向一致。
正确设计转向梯形机构,可以使第一项得到保证。转向系中设有转向
减震器时,能够防止转向轮产生振动,同时又能使传动转向盘上的反冲力
明显下降。为了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必须使转向轮有尽可能大的
转角,并要达到按前外轮车轮轨迹计算,其最小转弯半径能达到汽车轴距
的2-2.5倍。通常用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和转向盘
转动圈数多少两项指标来评价操纵轻便性。没有动力转向的轿车,在行驶
中转向,此力应为50-100N;有动力转向时,此力在20-50N。当货车从直
15
线行驶状态,以10Km/h的速度在柏油路或水泥的水平路段上转入沿半径
12m的圆周行驶,且路面干燥,若转向系内没有装动力转向器,上述切向力
不得超过250N;有动力转向器时,不得超过120N。轿车转向盘从中间位置
转到每一端的圈数不得超过2.0圈,货车则要求不超过3.0圈。
[3]
3.2转向器总成方案设计
循环球式转向器又称为综合式转向器(因为它由两级传动副组成),是
目前国内、外汽车上较为流行的一种结构形式。循环球式转向器中一般有
两级传动副,第一级是由螺杆和螺母共同形成的螺旋槽内装有钢球构成的
传动副,第二级是由螺母上齿条与摇臂轴上齿扇构成的齿条-齿扇传动副。
转向时,转动转向盘,与转向轴连为一体的螺杆带动方形螺母作轴向
移动(因螺杆在轴向方向固定在转向器壳上),螺母的下端制成齿条,因而
能带动与转向摇臂轴做成一体的齿扇的转动。
图3-1所示为一循环球式齿条-齿扇转向器。转向螺杆的轴径支撑在两
个角接触球轴承上,轴承紧度可用调整垫片调整。转向螺母外侧的下平面
加工成齿条,与齿扇轴(即摇臂轴)上的齿扇啮合。可见,转向螺母即是
第一级传动副的从动件,也是第二级传动副(齿条-齿扇传动副)的主动件
(齿条)。通过转向盘和转向轴转动转向螺杆时,转向螺母不能转动,只能
轴向移动,并驱使齿扇轴转动。
16
1转向摇臂 2向心推力球轴承 3螺杆副总成 4壳体组件 5螺栓 6上盖调整垫
片8上盖 9柱管夹子 10螺杆油封 11铁丝 12顶丝 13柱管 14转向轴组件 15支承
套16自攻螺钉17螺母M12X1.25 18螺母MB 19螺栓20垫圈21滤气螺塞
图3-1 循环球式齿条-齿扇转向器
为了减少转向螺杆和转向螺母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二者的螺纹制成半
圆形凹槽,并不直接接触,其间装有许多钢球,从而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
摩擦。转向螺杆和螺母上都加工出断面轮廓为两段或三段不同心圆弧组成
近似半圆的螺旋槽。两者的螺旋槽能配合形成近似圆形断面的螺旋管状通
道,这样可以使转向螺母和转向螺杆轴向定位好,滚道和钢球间有间隙,
可以用来贮存碎屑和润滑油,有助于减少螺母和螺杆之间的磨损。螺母侧
面有两对通孔,可将钢球从此孔塞入螺旋形通道内。两根U形钢球导管的
两端插入螺母侧面的两对通孔中,导管内也装满了钢球。这样两根导管和
螺母内的螺旋管状通道组成两条各自独立的封闭的钢球“流道”。
转向螺杆转动时,通过钢球将力传给转向螺母,螺母即沿轴向移动。
同时,在螺杆与螺母两者和钢球间的摩擦力偶作用下,所有钢球便在螺旋
管状通道内滚动,形成“球流”。钢球在管状通道内绕行1.5周后,流出螺
母而进入导管的一端,再由导管另一端流回螺旋管状通道。因此,在转向
器工作时,两列钢球只是在各自封闭的“流道”内循环,而不致脱出。
17
与齿条相啮合的齿扇,其齿厚是在分度圆上沿齿扇轴线按线性关系变
化的,故为变厚齿扇。只要使齿扇轴相对于齿条作轴向移动,即能调整两
者的啮合间隙。调整螺钉装在侧盖上,并用螺母锁紧。齿扇轴内侧端部有
切槽,调整螺钉的圆柱形端头即嵌入此切槽中。将调整螺钉旋入,则啮合
间隙减少;反之,则啮合间隙增大。
循环球式转向器在螺杆和螺母之间因为有可以循环流动的钢球,将滑
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因而其正传动效率很高(可达90%~95%),故操纵轻
便;在结构和工艺上采取措施,可保证有足够的使用寿命;工作平稳可靠;
齿条和齿扇之间的间隙调整工作容易进行。但其逆效率高,容易将路面冲
击力传动转向盘。不过,对于前轴轴载质量不大而又经常在平坦路面上行
使的轻中型载货汽车而言,这一缺点影响不大;而对于载重量较大的汽车,
使用循环球式转向器时,除可以在转向器中增加吸振装置以减少路面冲击
反力外,往往装有液力转向加力器。由于循环球式转向器在结构上便于与
液力转向加力器设计为一个整体,而液力系统又正可以缓和路面的冲击,
因此,循环球式转向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的优点:传动效率高,可达90%;在结构和
工艺上采取措施,包括提高制造精度,改善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和螺杆
螺母上的螺旋槽经淬火和磨削加工,使之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可保证
有足够的使用寿命;转向器的传动比可以变化;工作平稳可靠;齿条和齿
扇之间的间隙调整工作容易进行;适合用来做整体式转向器。
4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1)钢球中心距D、螺杆外径D、 螺母内径D
12
尺寸D、D、D如图3-1所示. 钢球中心距D是基本尺寸, 螺杆外径D、
121
螺母内径D及钢球直径d对确定钢球中心距D的大小有影响,而又对转向
2
器结构尺寸和强度有影响。在保证足够的强度条件下,尽可能将D值取小些。
选取规律是随着扇齿模数的增大,钢球中心距也相应增加。设计时先参考
同类型汽车的参数进行选取,经强度验算后,再进行修正。螺杆外径D通
1
常在20~38mm范围内变化,设计时应根据转向轴负荷的不同来选定.螺母内
径D应大于D,一般要求D- D=(5%~10%)D.
2121
图4-1螺杆钢球螺母传动副
(2)钢球直径d及数量n
钢球直径尺寸d取得大,能提高承载能力,同时螺杆和螺母传动机构
和转响器的尺寸也随之增大。钢球直径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常在7~9mm
范围内选用(表4-1)。
增加钢球数量n,能提高承载能力,但是钢球流动性变坏,从而使传动
效率降低。因为钢球本身有误差,所以共同参加工作的钢球数量并不是全
部钢球数。经验证明,每个环路中的钢球数以不超过60粒为好。为保证尽
可能多的钢球都承载,应分组装配。每个环路中的钢球数可用下式计算
??
DWDW
?
(4-1)
n=
dcosd
?
0
19
式4-1中,D为钢球中心距;W为一个环路中的钢球工作圈数;n为不
包括环流导管中的钢球数;为螺线导程角,常取 =5?~8?,则
cos1。
??
00
?
0
?
(3)滚道截面
当螺杆和螺母各有两条圆弧组成,形
成四段圆弧滚道截面时,见图4-2,钢球与
滚道有四点接触,传动时轴向间隙最小,可
满足转向盘自由行程小的要求。图中滚道
与钢球之间的间隙,除用来贮存润滑油之
外,还能贮存磨损杂质。为了减少摩擦,
螺杆与螺母沟槽的半径R2应大于钢球半径
d
2
,一般取R2=(0.51~0.53)d。
图4-2 四段圆弧滚道截面
(4)接触角
?
钢球与螺杆滚道接触点的正压力方向与螺杆滚道法面轴线间的夹角
?
称为接触角,如图4-2所示。角多取45°,以使轴向力和径向力分配均匀。
?
(5)螺距P和螺线导程角
(4-2)
s?
?
0
转向盘转动角,对应螺母移动的距离s为
?
?
p
2
?
式4-2中,P为螺纹螺距。与此同时,齿扇节圆转过的弧长等于s,相应摇臂
转过角,其间关系可表示如下
?
p
s?r
?
p
(4-3)
式4-3中,r为齿扇节圆半径.
联立式(4-2)、式(4-3)得,将对求导得循环球式转
?
?
向器角传动比为
?
2r
??
p
?
p
P
20
i?
w
2r
?
(4-4)
P
由式(4-4)可知,螺距影响转向器传动比的值。在螺距不变的条件下,
钢球直径d越大,图3-1中的尺寸b越小,要求b=P-d>2.5mm。螺距一般在
12-18mm内选取.
(6)工作钢球圈数W
多数情况下,转向器用两个环路,而每个环路的工作钢球圈数又与接
触强度有关:增加工作钢球圈数,参加工作的钢球增多,能降低接触应力,
提高承载能力;但钢球受力不均匀、螺杆增长而使刚度降低。工作钢球圈
数有1.5和2.5圈两种。一个环路的工作钢球圈数的选取见表4-1。
[7]
表4-1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参数
齿扇模
数m/mm
摇臂轴32 38 42
直径/mm 35 40 45
钢球中23 30
心距/mm 25 32
螺杆外23
径/mm 25
钢球直5.556 7.144
径/mm 6.350 8
螺距/mm 7.938 8.731 9.525
工作圈5
数 2.5
环流行
数
螺母长45 46 72 80
度/mm 52 47 78 82
齿扇齿3
数 5
3.0 3.5 4.0 4.5 5.0 6.0 6.5
22 26 30 32
20 25 28 35 40
20 25 28 29 34 38
5.556 6.350 7.144
1.5 2.5
9.525 10
10 11
2
41 58 59
56
62
5
21
齿扇整12
圆齿数 13
齿扇压22°30?
力角 27°30?
切削角 6°30?
齿扇宽22 25 25 35
/mm 25 27 28 38
5 转向器输出力矩的确定
为了保证行驶安全,组成转向系的各零件应有足够的强度。欲验算转向
系零件的强度,需首先确定作用在各零件上的力。影响这些力的主要因素
有转向轴的负荷、路面阻力和轮胎气压等。为转动转向轮要克服阻力,包括
转向轮绕主销转动的阻力、车轮稳定阻力、轮胎变形阻力和转向系中的内
摩擦力等。
精确地计算出这些力是困难的。为此推荐用足够精确的半经验公式来
计算汽车在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上行驶时转向器的输出力矩。
G=mg=141410=14140N
1
?
M= GL/4=14140 ×135/4 =
1
式中,G为汽车前轴负荷,单位是N;
1
M为汽车转向器的输出力矩,单位是;
m为汽车的前轴负荷,单位是Kg;
g为重力加速度,计算时取g=10N/Kg;
L为汽车转向摇臂中心距(转向摇臂大端锥形三角花键轴颈中心与转向
摇臂小端的球头销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是mm。
23
6 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6.1 转向摇臂轴(即齿形齿扇轴)的设计计算
6.1.1材料的选择
摇臂轴用20CrMnTi钢制造,由于前轴负荷不大,螺纹、三角花键和卡
簧槽部表面不渗碳,其余表面渗碳层深度在0.8~1.2mm。表面硬度为58~
63HRC。
6.1.2结构设计
轴结构如图6-1所示
轴伸出壳体的部分制成锥形渐开线花键,并使用螺母紧固,这样可以
保证转向摇臂能紧紧压靠到轴上,使之联结紧固、无间隙、工作可靠,花
键的加工工艺与齿轮相同;由于齿扇和齿条在工作时存在摩擦力,工作一
段时间后会产生间隙,为使此间隙的调整工作容易进行,故将齿扇设计成
变厚齿扇。
6.1.3轴的设计计算
(1)渐开线花键的设计计算
花键连接常根据被连接件的特点、尺寸、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确定
其类型、尺寸,然后进行必要的强度校核计算。
24
图6-1转向摇臂轴结构简图
本轴的渐开线花键可选择45°花键,模数为m=0.8,齿数为Z=36,压力
角为45°。
渐开线花键几何尺寸的计算
分度圆直径D=m=0.836=28.8mm;
Z
?
基圆直径Db=mcos45°=0.836×1.414=20.36mm;
Z
?
周 节P=m=3.140.8=2.5mm;
?
?
内花键大径D=m(Z+1.2)=0.8(36+1.2)=29.76mm;
ei
?
外花键大径D= m(Z+0.8)= 0.8(36+0.8)=29.44mm;
ee
?
外花键小径D= m(Z-1.2) =0.8(36-1.2)=27.84mm;
ie
?
渐开线花键的校核计算
渐开线花键连接强度可按挤压、弯曲和剪切来计算。实践证明,挤压
强度常是主要的。其计算过程如下:
渐开线花键的平均直径mm;
D?D?28.8
m
渐开线花键齿的工作高度=m=0.8mm;
h
g
渐开线花键齿的工作长度=25mm;渐开线花键齿的弯曲应力
l
g
?
jy
?
2M
?
ZhlD
ggm
25
? ?65.73?
2?477225
?
mm
??
?
jy
?540
?
mm
2
0.7?36?0.8?25?28.8
;
2
许用弯曲应力为
??
?
jy
?540
?
mm
2
由此可知,渐开线花键的设计满足要求。
(2)变厚齿形齿扇的计算
变厚齿形齿扇的计算,如图6-2所示,一般将中间剖面A-A定义为基
准平面。进行变厚齿扇计算之前,必须确定的参数有:变厚齿扇的模数m,
参考表4-1选取;法向压力角,一般在20°~30°之间;齿顶高系
?
0
数X1,一般取0.8或1.0;径向间隙系数,取0.2;正圆齿数,在12~15
之间选取;齿扇宽度,一般在22mm~28mm。
表6-1 循环球式转向器齿扇齿模数
齿扇齿模数
m/mm
排量1000
/mL ~1800
3.0 3.5 4.0 4.5 5.0 6.0 6.5
500 2000 2000 ~
3500 8300 前轴4700 7000
~ ~ 负荷~ ~
3800 11000 /N 7350 9000
3000 7000 9000 17000 前轴4500 5500 23000
~ ~ ~ ~ 负荷~ ~ ~
5000 19500 24000 37000 /N 7500 18500 44000
350 2700 3500 6000 1000 2500 8000
10000
~11000
轿
车
货车
和大
最大
客车
转载
质量
/Kg
1600
2000
首先根据汽车的前轴负荷G1=14140N,查表,选取齿扇的模数m=5mm。
然后,由变厚齿扇的模数m=5mm,查4-1表选择确定转向器的相关尺寸。
26
图6-2 变厚齿形齿扇的计算简图
γ
变厚齿扇的几何尺寸,计算结果如下:
变厚齿扇的模数m=5mm;
变厚齿扇的法向压力角=30°;
?
0
整圆齿数为13;齿扇齿数为z=5;
变位系数X=0.082;
1
分度圆直径d=mz=513=65mm;
?
分度圆齿厚S=/2=3.145/2=7.85mm;
?
m
?
齿顶高 ha= X1m=0.85=4mm;
?
齿根高 h=( X1+c)=(0.8+0.25)5=5.25mm;
f
?
齿顶圆直径d=d+2h=65+24=73mm;
aa
?
齿扇的结构设计
由于齿扇的齿顶圆直径da=73mm<500mm,因此可采用锻造毛坯;又齿扇
的齿根圆直径d=d-2h=65-25.25=54.75mm,而齿扇的轴径为32mm,二者相
ff
?
差不大,故可制成一体的齿轮轴,轴的材料必须与齿扇齿轮相同。
5)齿扇齿的应力校核
齿扇齿的受力情况如图6-3所示。
27
F
2
d
Fr
M
图6-3 齿扇齿的受力简图
M
477225
65
d
2
=14683.85N; (6-1) 作用在齿扇上的圆周力Fa==
2
齿扇的齿高h=ha+hf=4+5.25=9.25mm;
6Fh6?14683.85?9.25
22
26?7.85bs
则齿扇齿的弯曲应力w== (6-2)
?
22
=508.65N/mm[w]=540 N/mm;
?
?
上式中,[w]为许用弯曲应力,[w]= 540 N/mm。
??
2
由此可知,齿形齿扇的设计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6.2 螺杆轴设计计算及主要零件的校核
6.2.1材料选择
螺杆轴用20CrMnTi钢制造,热处理钢球滚道处渗碳层深度在0.8~
1.2mm,表面淬火HRC 58~63。20轴径硬度HRC40,渐开线花键处不渗
?
?
碳。
6.2.2结构设计
轴的结构如图所示
28
图6-4 螺杆轴结构简图
考虑轴向固定,内侧采用轴肩,又考虑角接触球轴承的标准,故左右
轴径均取d=20mm;左端轴径长度为14mm,比轴承宽度小4mm,以便将轴承
可靠地固定在转向螺杆轴上;为使汽车转向螺杆轴中心与转向万节的中心
能保持高度一致,二者的连接采用渐开线花键连接,花键的加工工艺与齿
轮相同;为减少螺杆和螺母之间的摩擦,提高传动效率,在螺杆和螺母的
滚道之间放置适量的钢球;为防止钢球沿滚道滚出,在螺母上设有钢球返
回装置,使钢球通过此装置自动返回入口处,从而形成循环回路。
[5]
6.2.3轴的设计计算
(1)首先由变厚齿扇齿模数m=5.0mm,查表4-1确定转向螺杆轴的相
关参数,相关参数如下:
钢球中心距D=32mm; 螺杆外径D1=29mm; 钢球直径d=7.144mm;
螺距P=10mm; 工作圈数2.5; 环流行数2;
螺母长度L=56mm; 齿扇齿数Z=5; 齿扇整圆齿数
Z’=13;
齿扇压力角=27?30?;齿扇宽26mm;
?
29
(2)其他参数的设计计算:
螺母内径D2=D+(5% 到10%)D1=32+(5% 到10%)×29=33.5到34.9mm;
圆整后取D2=34.2mm;
每个环路中的钢球数;
n????35.16
??
DWDW3.14?32?2.5
7.144
dcos0d
?
(6-3)
圆整后取n=32;
滚道截面半径mm; (6-4)
R?3.572
2
??
d7.144
22
圆整后取R2=4mm;
接触角选择=45?;
?
?
当转向盘转过5角(即2.5圈)时,齿扇节圆应转过的弧长等于对应螺
?
母在螺杆上移动的距离S,此时,摇臂轴转过0.25角,与此同时,转向轮
?
转至最大转角,则
S?r
?
p
==51mm; (6-5)
0.25?65
?
则螺杆螺纹滚道的有效工作长度L’等于螺母在螺杆上移动的距离的2
倍,即L’=2S=2×51mm=102mm;
在此条件下,应尽量缩短滚道长度。但为安全计,在有效工作长度L’
之外的两端各增加0.5-0.75圈滚道长度。
因此,螺杆螺纹滚道的实际有效工作长度L
L=L’+2(0.5到0.75)d=102+2×(0.5~0.75)×7.144=109.44~
112.716mm;
又螺杆螺纹滚道的有效工作长度距两端面距离5.5mm,即螺杆螺纹滚
?
道的实际有效工作长度
L L’+25.5=102+25.5=113mm;
?
??
圆整后取L=112mm;
螺杆螺线导程角则,则
?
0
tan
?
0
?
P
?
D
30
P
10
arctan
arctan
?
= = =5.68?; (6-6)
?
D
3.14?32
0
6.2.4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校核
螺杆受力
作用在螺杆上的轴向力F2
F2??14683.85
?
M
477225
65
d
2
2
(6-7)
上式中d为变厚齿扇的分度圆直径;
钢球与螺杆之间的正压力F3
F2F214683.85
ncoscosncos
???
0
???324.52N;
64?
2
2
(6-8) F3=
上式中n为参与工作的钢球数;为接触角,=45?;
??
螺杆受力简图 则
11
?
11
?
r
A?
R
21
B?
r
R
2
2
(4?)?
7.14429
(R2?r)R1
22
?0.086;??
A
B
(R1?r)R2
(?)?4
297.144
22
可见接近于0.1,根据查取K=0.970; (6-9)
AA
BB
A
表6-2 系数K与的关系
B
A
B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B
0.2 0.15 0.1 0.05 0.02 0.01 0.007
K 0.388 0.400 0.410 0.440 0.468 0.490 0.536 0.600
A
K 0.716 0.800 0.970 1.280 1.8 2.271 3.202
31
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
?
?
=K
3
324.52?(2.1?10)?(4?)
522
7.144
F3E(R2?r)
22
2
?0.970?
3
(R2r)
2
(4?)
7.144
2
2
=2273.15[]; (6-10)
?
?
上述三式中,R1为螺杆外半径;R2为滚道截面半径;r为钢球半径;E
为材料弹性模量,等于2.1;[]为许用接触应力,当接触表面
?10
2
N
mm
2
?
硬度为58-64HRC时,[]等于25
?
32
参考文献
[1] 朱东华 樊智敏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 第一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86-142
[2] 陈家瑞主编. 汽车构造. 第一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63-276
[3] 王望予主编. 汽车设计. 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42-405
[4] 蔡春源主编. 新编机械设计手册. 第一版.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06-241
[5] 毛志坚 邵常贵等编. 现代汽车大全第一版.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245-252
[6] 张洪欣等编. 汽车技术词典.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5 138-257
[7]《齿轮手册》编委会. 齿轮手册第一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 186-239
[8]《现在机械传动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现在机械传动手册第一版. 机械工业出
版社1995 119-164
[9] 陈忠良,边欣主编.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第一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4 15-138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研究室编. 理论力学(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88-208
[11] 刘鸿文主编. 材料力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3-155
[12] 廖念钊,莫雨松,李硕根,杨兴骏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 互换性与技术测
量(第四版). 2000 54-166
[13] 杨可桢,程光蕴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53-104
[14] Haffman EG. Jig and Fixture Design. America VNR Co. 1980 65-102
[15] Boyes WE. Jigs and fixtures America SME. 1982 103-120
[16] Zhu Y , Zhang S and Rong Y. Experimental Study on Fixturing Stiffness of
T-Slot Based Modular Fixture. Transaction of NAMRI/SME VolmnXXI. 1993 51-72
33
致 谢
本次毕业设计虽然仅仅经历了短暂的三个月,但是它浓缩了大学四年
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领悟程度。由于我们是第
一次进行整体性地设计,不可避免地碰到了许多困难,有时甚至会感到无
法下手。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没有退缩,凭借着一股求知的热情,
再加上指导老师的帮助,然后再回到书本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最终圆
满地完成了本次设计。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
提高,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四年所学到的东西进行了归纳总结,找到了各种学科之间的交
叉点,同时构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完
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2.对所学习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并了解学习了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
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同时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思
维。
3.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正确解决工作
和学习中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学会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
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对新信息和新知识及时做笔记。
5.敢于面对困难,同时也懂得了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6.利用计算机(AutoCAD2004,Word2002,Excel2002)的能力得到很大
的提高,学会了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进行相关的设计与计算。
但是,设计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有的问题还待于进一步深
入,具体如下:
1.缺乏实际工厂经验,对一些参数和元件的选用可能不是非常合理,
有一定的浪费。
2.与夹具相关的刀具和量具的了解还不太清楚。
3.系统的设计不太完善,在与计算机配合进行精确的数据采集和控制
上还有一些不足。
4.使用有一定的局限:人工操作多,零部件磨损度在实际中尚不明确。
附录
Hyundai Motor on the steering control of the request is lightweight, safe, reliable, and
should have sufficient life. In order to meet these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of the steering
gear should have a reasonable transmission ratio characteristics, the correct gap eating
together, a highe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sufficient rigidity and strength. If the steering
gear in the design is reasonable, then the product is good and bad parts of the key issues of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How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The key problem is
that a reasonable detection methods, the key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passing rate of time, such
products will be able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parts and components. First of all, the
quality of shifting ASSY, should control the assembly and to ensure that turning the steering
shaft torque and rotational axis and the transmission gap between components. Followed by
te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teering gear, steering gear must also be adopted by all types of
test-bed to verify the established angle transmission ratio,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rotational
torque, rigid. In addition to examination other than the above-mentioned steering
performance, but also in the pilot stage of its life nuclear reliability and life expectancy that
is static torsion test: a thin red hammer, hit test, fatigue life tes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in hand national standards. Noise from the steering angle repair cream,
which is also a test method to detect and can learn from the J clas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in the past only means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detection, and the lack of\'\'lack of testing and testing of the poor law awareness. So have
some of the parts is a qualified products l materials, and assembly of products from the pilot
test proved to be defective, or: The test can verify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design for the
steering gear (1) the accuracy of parts of the foot only, finish second, two-phase - the
location of the elite \"Measuring the content of L ① steering shaft loaded journal bearings
Department feet \'inch accuracy and smoothness, anti-worm or worm-inch accuracy,
smoothness and surface hardness and magnetic → for testing; ② steering vertical axis arm
journal dimensional accuracy and smoothness, the worm wheel roller bearing of the journal
center hole distance, wheel bearing and the journal\'\'hole angle from the Chinese side, the
block size, finish and degree of asymmetry; ③ circulating ball tooth-type radial fan,
36
big-law length, journal hardness, the magnetic; ④ browser to Min Xuan cochlear aperture
wheel size precision, smoothness,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intermediate thick teeth, tooth,
tooth degree of asymmetry; ⑤ ball rolling circle diameter, smooth, cylindrical roller
Road\'\'degree of accuracy and bias, raceway adjacent pitch error, cumulative error section of
grass lines and sub-rack section from Rolling Road Center, rack section Road center line
and the roll of injustice: line degrees; ? carburizing layer thickness, hardness; magnetic
flaw detection; ⑦ shift steering shaft shell aperture, roughness, different degree of heart;
⑧ shift towards vertical axis aperture arm flying finish, different degree of heart; ⑨
chaos and steering shaft steering arm hole down the center distance, steering shaft-hole axes
and steering arm hole down the center line of the non-verticality
(2) parts of cleanliness. Detection of the site is turning - browser shell surface and the
surface parts.
Detection method is to use cleaning fluid to clean parts, and then the cleaning fluid with
impurities, and vacuum membrane leaching; further 120 weeks of petrol industrial solvents
the membrane will be washed with impurities. To be volatile after the membrane cleaning
fluid, together with the impurities from weighing, with the magnet cellophane packets are
sorted in the iron impurities, said the weight of a scrap-iron. The iron filings and then 40
times on the microscope with a disability in most dogs measured particle size (length X
width).
(3) assembly of the leakage. Does not allow any leakage of the phenomenon of steering.
Because of internal lubricants in the steering gear is used to turn parts lubricated friction
pair, and if as a result of damage caused by leaking seals, lubrication will be affected,
resulting in increased friction and wear parts and reduce the life span of steering gea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will lower.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vibration and temperature +40 ° C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spection, the shell and shell cap shaft oil seal joints as well as whether the spill, and water
to observe whether there are leakages.
(4) after a good tune steering assembly should check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lexible
and comfortable when turning the steering wheel, there is no axial gap I turn the steering
wheel of the total value of the number required to turn around a few cars in line with the
original request.
Steering gear shift, also known as machine, machine direction, which is steering the most
37
important parts. Its role is to: increase the spread to turn steering wheel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o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power transfer.
Hydraulic Steering Hydraulic steering vehicles are widely used in marine hydraulic steering
and rudder. Drivers can be used through its ability to manipulate smaller shift power to
achieve greater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of safe, reliable, flexible manipulation, light.
The manipulation of steering is hydraulic, that is in the steering column and steering wheel
there is no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teering gear is between the fuel tank and
steering hydraulic pipes or hoses link.
When turning the steering wheel, steering wheel rot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transport fuel, the fuel tank directly into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side, while
the other side of the oil back to tank.
BZZ steering is a switch-type full-hydraulic steering valve with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elimination of mechanical linkage device, the host can reduce costs,
provide a reliable, lightweight structures, manipulation of a flexible lightweight, safe,
reliable, and can be very small continuous torque stepless control of rotation, provided to
the control loop, as well as a wide range of host size choice, able to shift and a variety of
pumps and hydraulic supply system.
Steering by the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many types. History, there have been many
forms of steering, there is currently more commonly used rack and pinion, worm means
crank pins, recycling the ball - rack fan gear type, recycling the ball crank pins means, such
as worm-type wheel. The second, fourth, respectively, is the first, the third form of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worm wheel is even more rare type. If the form in accordance with
assistance, but also can be divided into mechanical (no help), and power-style (with help)
two types of power steering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pressure and motivation,
hydraulic-power, electric power-type, electro-hydraulic power types of blocks. 1) It is a rack
and pinion of steering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he basic structure is a pair of mutually
meshing rack and pinion. Pinion steering drive shaft rotates, rack linear motion would be
done. In some cases, directly driven by the rack cross-bar, you can make of steering wheel
shift. So,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simple steering. Its advantage is simple structure, low-cost,
steering sensitivity, small size, can be directly cross-link. In widely used vehicle.
It is a worm for the active parts, crank pin for the steering gear follower. Worm has a
trapezoidal thread, referring to a finger-shaped pin with tapered bearings in the crank
bearings, the crank shaft and the shift into one arm. Shifted through steering wheel rotating
38
worm, helical worm embedded in the cone-shaped slot means the marketing side of the
rotation, the side rocker shaft to do around the shifted arc movement, thereby stimulating
and steering crank arm swing down and then turning to make shift transmission wheel
deflection. This steering is usually used to turn power on a larger truck.
Circulating ball-type: This device is turned by the gear mechanism from the steering
wheel to slow down the rotation of power, so that the rotation of steering wheel movement
into rotary movement of the turbine worm, ball screw and nut holding the ball engagement,
which Ball screw linear motion into rotary movement, with the fan-shaped nut meshing
gears, linear motion into rotary movement again to shake the rod arm, link arm moving
again so that even the bar and cross bar to do a straight-line movement to change the wheels
direction. This is a classical institutions, most modern cars no longer have to use, but the
way was the latest by the application of power steering device. It is equivalent to the
principle use of nuts and bolts in the rotation process of relative movement, and in between
the thread and thread the ball into the folder to reduce the resistance, all the ball, both
connected in a closed loop of the spiral curve rolling ball club is named after the cycle.
Hydraulic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is relative to the case of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machinery, mainly to increase the steering pump, steering oiler, steering pipeline,
steering valve, steering components, such as fuel tanks, with a view to improve the pilot
hand,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power steering of the steering device. After 10 years of
intern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mature R & D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ufacturers have Yubei Koyo Steering Gear Co., Ltd. and other enterprises. [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as well as for comfort, safety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 steering systems are also changing with the advance of
technology. For the time be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is turning the forefront of the
industry research projects, in accordance with its distribution of the form of string can be
divided into power, gear Power, power rack, power bar, the form of electro-hydraulic power.
Ago in some sci-fi movies of the unmanned aircraft can occur, such a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s now a reality, steering systems are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advanced, such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rom Japan JTEKT advanced by the
steer-by-wire systems.
In this paper, choice-based recycling the ball GX1608A gear - steering rack as a
research topic, its main contents are: knowledge of automotive steering gear, ball-type
steering gear cycle of the main parameters and design choices. Design also includes the
39
shift rocker shaft, involute spline, fan gear shaft and screw shaft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According to its own independent study completed by the steering shaft and screw shaft
rocker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in other parts of the network, as well as through the school
library to coll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fax to the future, in the papers have used
information the mark.
The design has been through a total of about 16 Chinese and foreign-related literature, and
learn from the relevant parts of which the essence of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times. Because
of its limited ability to learn and, I urge teachers and experts have pointed out that less than
one.
40
现代汽车对转向器的要求是操纵轻便,安全、可靠,并应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转向器设计上应具有合理的传动比特性,正确的啃合间隙,较
高的传动效率,足够的刚性和强度。如果转向器在设计上是合理的,那么决定产品好
坏的关键问题就是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如何控制产品的质量?关键问题在于合理的
检测方法,严格控制关键项次的合格率,这样就能保证产品零部件的质量。首先转向
器总成的质量,应在装配时控制并保证转向轴的转向力矩和转动轴与被传动部件之间
的问隙。其次检测转向器的性能,还必须通过各类转向器试验台来验证立的角传动比、
传动效率、转动力矩、刚性。除考核上述转向器性能指标以外,还应在,试验台上寿
核它的可靠性和寿命即静扭试验:薄锤冲、击试验、疲劳寿命试验。可以确定产品的
质量是否合手国家标准。从转向嚣修理的角度来霜,这些检测和试验方法也是可以借
鉴的J我国班机械制造行业\'\'中,过去仅仅认识到检测手段的重要性,而缺\'\'乏对试
验和试验穷法的认识。所以造成一些产品的零件是合格l品,而装配出来的产品通过
检验或者试验证明是次品:通过试验可以验证产品的好坏,并可以为转向器的设计 (1)
零件的尺才精度、光洁度二相二是-位置精\"度检测内容L①转向器轴装轴承处的轴颈
尺‘寸精度和光洁度,蜗杆或蜗杆的反寸精度、光洁度和表面→硬度与磁为探伤;②
转向器垂臂轴轴颈尺寸精度和光洁度,蜗杆滚轮式的滚轮轴承孔到轴颈中心的距离,
滚轮轴承孔与轴颈\'\'中必夹角,开挡尺寸,光洁度和不对称度;③循环球式的扇齿径
向跳动,大端公法线长度,轴颈硬度,磁力探伤了;④转闽器蜗轩滚轮的孔径尺寸精
度,光洁度,齿面光洁度,中间齿齿厚,齿形,齿形不对称度;⑤循环球式滚道直径、
光洁度,滚道圆柱准确\'\'度及偏差、滚道相邻节距误差、节草累积误差子齿条节线与
滚道中心距,齿条节线与滚道中心的不平:行度;?渗碳层厚度、硬度;磁力探伤;
⑦转向器壳转向轴孔径,光洁度、不同心度;⑧转向轴转向垂臂孔径飞光洁度、不同
心度;⑨转向轴乱与转向垂臂孔中心距,转向轴孔与转向垂臂轴孔中心线的不垂直度
(2)零件的清洁度。检测部位是转向-器壳内表面及零件表面。检测方法是将零件用清
洗液清洗,然后将带有杂质的清洗液,用滤膜进行真空抽滤;再周120号工业溶剂汽
油将带有杂质的滤膜洗净。待清洗液挥发后将滤膜连同杂质起称重,用包有玻璃纸的
磁铁分拣杂质中的铁屑,称得铁屑重量。了然后将铁屑放在40倍以士的显微镜上测
出最犬颗粒尺寸(长X宽)。
41
(3)总成的渗漏。转向器不允许有渗漏现象。因为在转向器内部的润滑油是用来
润滑转向部件摩擦副的,如果由于密封件损坏造成渗漏,就会影响润滑,从而导致摩
擦零件加剧磨损,降低转向器的寿命;同时传动效率也会降低。
利用常规震动和+40°C加温条件下检查,壳体和壳盖接合面处以及转轴油封处是否漏
油,同时浸水,观察有否渗水现象。
(4)转向器调好后应检查总成的技术要求时方向盘转动灵活自如,没有轴向间隙I方
向盘的总转数符合规定值,向左右的转数也符合原车要求。
转向器又名转向机、方向机,它是转向系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增大转
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
全液压转向器 全液压转向器广泛应用于车辆转向和船舶液压舵。驾驶人员通过
它可以用较小的操纵力实现较大的转向力控制,并且在性能上安全、可靠、操纵上灵
活、轻便。
转向器的操纵是全液压式,也就是说在转向柱和转向轮之间没有机械连接,在转
向器与转向油缸之间是液压管或软管链接。
当转动方向盘,转向器根据方向盘转动比例输送相对的油量,该油量直接流到操
纵缸相应一侧,同时另一侧的油量回到油箱。
BZZ转向器是一种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具有以下特点:消除机械式联动装置,
可以降低主机成本,提供可靠轻便的结构,操纵灵活轻便,安全可靠,可以很小的力
矩进行连续无级控制转动,提供给控制回路以及主机尺寸广泛的选择面,能和多种转
向油泵及液压供应系统连接。
转向器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型。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种形式的转向器,目前
较常用的有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齿条齿扇式、循环球曲柄指销式、
蜗杆滚轮式等。其中第二、第四种分别是第一、第三种的变形形式,而蜗杆滚轮式则
更少见。如果按照助力形式,又可以分为机械式(无助力),和动力式(有助力)两
种,其中动力转向器又可以分为气压动力式、液压动力式、电动助力式、电液助力式
等种类。 1)齿轮齿条式 它是一种最常见的转向器。其基本结构是一对相互啮合
的小齿轮和齿条。转向轴带动小齿轮旋转时,齿条便做直线运动。有时,靠齿条来直
接带动横拉杆,就可使转向轮转向。所以,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转向器。它的优点是结
用。
它是以蜗杆为主动件,曲柄销为从动件的转向器。蜗杆具有梯形螺纹,手指状的
锥形指销用轴承支承在曲柄上,曲柄与转向摇臂轴制成一体。转向时,通过转向盘转
动蜗杆、嵌于蜗杆螺旋槽中的锥形指销一边自转,一边绕转向摇臂轴做圆弧运动,从
而带动曲柄和转向垂臂摆动,再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这种转向器通常用
于转向力较大的载货汽车上。
循环球式:这种转向装置是由齿轮机构将来自转向盘的旋转力进行减速,使转向
盘的旋转运动变为涡轮蜗杆的旋转运动,滚珠螺杆和螺母夹着钢球啮合,因而滚珠螺
杆的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螺母再与扇形齿轮啮合,直线运动再次变为旋转运动,
使连杆臂摇动,连杆臂再使连动拉杆和横拉杆做直线运动,改变车轮的方向。 这是
一种古典的机构,现代轿车已大多不再使用,但又被最新方式的助力转向装置所应用。
它的原理相当于利用了螺母与螺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相对移动,而在螺纹与螺纹之
间夹入了钢球以减小阻力,所有钢球在一个首尾相连的封闭的螺旋曲线内循环滚动,
循环球式故而得名。
齿轮齿条液压助力转向器,是相对于齿轮齿条机械转向器而言的,主要是增加了
转向油泵、转向油壶、转向油管、转向阀、转向油缸等部件,以期达到改善驾驶员手
感,增加转向助力的目的的转向装置。国内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成熟的
研发和制造技术的厂家有豫北光洋转向器有限公司等企业。[1]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
发展以及人们对于舒适、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转向系统也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
月异。就目前而言,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转向行业前沿研究项目,按照其布局形式,
可以分为管柱助力、齿轮助力、齿条助力、拉杆助力、电液助力等形式。以前在一些
科鲁兹改装图片大全-力帆620质量怎么样
更多推荐
13万左右的轿车前十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