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09年宝马x3值多少钱)
中韩汽车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报告
一、 绪论 ................................................................................................... 2
(一)、研究目的 ...................................................................................................... 2
(二)、研究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一)、国外研究现状......................................................................................... 3
(二)国内研究现状............................................................................................. 4
三、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5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5
(二)、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6
四、中韩汽车产业竞争力存在差异的表现 ............................................ 7
(一)、出口市场占有率....................................................................................... 7
(二)、出口竞争度指数....................................................................................... 8
(三)、贸易专业化指数....................................................................................... 8
(四)、现时比较优势指数................................................................................... 9
五、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 9
(一)、积极引导汽车产品出口,重点扶持出口 .................................................. 9
(二)、实施国际化战略 ........................................................................................ 10
(三)、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0
(四)、注重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创新能力....................................................... 10
(五)、加强汽车产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自主创新,提高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11
(六)、鼓励企业兼并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11
六、总结 ................................................................................................... 12
(一)、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增长进入平缓期,出口额增幅有所下降,增长优势减弱。............................................................................................................... 12
(二) 通过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现状已经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竞争力存在着以下问题....................................................... 12
参考文献: ............................................................................................... 17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
中国与韩国同属汽车生产大国和汽车消费大国,而韩国的汽车产业处于世界较为领先的地位,在汽车的研制开发方面,韩国在1993年就制定了“ 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促进汽车的技术研发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对我国发展汽车产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外,从发展契机和发展环境等方面,我国与韩国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对两国汽车产业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二)、研究意义
根据新时代的到来,伴随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消费理念的日益升级,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于2010年超过日本,和韩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和销售国。根据中国国务院工业和信息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生产和销售量分别为2372.29万辆、2349.19万辆,相对于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了7.3%和6.9%。然而,在中国学习期间我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了解到,目前很多中国人尤其是专家与学者,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很担忧。从某种意义而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在借鉴韩国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而逐步繁荣壮大的。目前,在中国的众多大中小型城市,以现代为代表的韩国汽车很流行,大部分中国居民肯定会以外国的汽车作为首选,而对于奇瑞、力帆、吉利等国产车并不感兴趣,从某种意义而言其核心就在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不够,缺乏市场号召力和品牌美誉度。基于
此,本文将围绕中韩两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将对中韩两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差异进行分析,在分析、比较和借鉴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国汽车产业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有益启示和借鉴。总体来说,本次研究具有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文研究有利于中韩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模式的创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相结合、定性分析和研究,使研究逻辑、经验借鉴和现实意义有机的整合、问题解析和方案设计的有机统一,可谓本文研究的最大特征。二是本文研究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展,通过学习与借鉴韩国汽车在研发、工艺、设计、营销与管理等方面成功实践与有益经验,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很值得中国理论界和业界学习借鉴。John H对外部环境如何影响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强调了国家资源在生产业的重要地位,尽管目前技术创新提高了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但廉价的自然资源仍是很多国家增强竞争力的基础。Dunning对高级要素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高级要素环境是由人力资源和资本构筑的复杂的要素环境,这些资源难以流动,形成致密的资本人力密集型环境,在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Dunning,J在对推动国家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时,强调需求要素和供给要素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汽车产业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条件,任一要素的缺乏将导致汽车产业发展的停滞或退步。Luehrman为了探讨产业的价值分配与汇率之间的关系,选择了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1978-198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企业并不能从本国货币的贬值中获取竞争利益,相反对于产业中的大部分企业来说,本国货币贬值与其产业在价值链的中所获取的附加值减少有密切关系。结果表明,积极地研发活动、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政策,不但能够激励企业去避免损害环境,还能够同时保持住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Burnes在研究中评析了组织学习能力,尤其是组织变革和效率学习等方面的观点,并通过对韩国的四家汽车公司进行了案例
讨论,发现虽然构建组织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学习能力是,但仅这一因素并不能保证成功。Clark通过对韩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认为技术导向失误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是韩国汽车产业处于劣势地位的主要原因。Kim将中国与韩国的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对比,认为虽然中国汽车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在产业集中度以及核心技术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并且通过对韩国汽车产业进行研究,提出了如何提高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方案。Hyung-Geun基于产业集群分析了中国与韩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选取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来进行分析,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其指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对韩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评价,然后给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关于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不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增多,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马剑飞对中国1999-200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汽车产品多样化与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规模经济没有显著影响,但外国直接投资却负相关的结论。芮明杰在对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增加了一个核心要素即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强调汽车产业要想发展持续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具备这个核心要素,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须培养自己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其次,中国汽车产业必须更大程度的去参与国际产业化分工体系,并在产业链中寻求更好的位置,进而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持续发展自己的竞争力。马永红通过构建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了中国的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从规模经济和研发能力等方面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王今召主要从研发水平、自主开发能力、质量保证能力新产品研发能力等这些方面建立起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并运用综合指数和单项指标评价方法,对中国汽车产品分车型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俞欢在确定中国引资的状况下,构建了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展开评价,运用逐步回归法来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进行分析,得出FDI可以通过扩大资金利用、技术外溢等方式,来促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进而提升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康灿华在结合中国汽车产业自身发展的特基础上,以
产业链为研究角度,建立了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进行了评价,从而得出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应该关注的关键因素。高庆详(2013)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四关键因素中,生产要素和需求条件的影响比较明显,而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和业竞争的影响则不显著。庾为将“钻石模型”的四个关键因素分别进行量化,然后对中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胡宜挺从汽车产业环境、产业组织、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个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提升对策。
三、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产销规模
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80万和2808万辆,同比下降4.16%和2.76%,.汽车销量出现199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的情况。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原因可能存在于:一是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政策优惠取消,导致市场人气低迷。二是二手车市场发展迅速,国内汽车存量市场开始发力。三是低端市场需求下降明显,国内汽车的消费升级限制了整体销量的持续增长。从规模现状分析,近10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始终保持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市场规模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空间依旧广阔。
2、进出口规模
2020年中国汽车整车进出口数量分别为113万辆和115万辆,进出口规模双破百万级别,但进出口数量占全部产销量比重较低,汽车生产仍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出口占比较低,显示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3、中国汽车市场结构
通过观察中汽协国内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国内乘用车销量排名靠前的车企均为上汽大众、广州本田等合资车企,中国自主品牌较合资车企的市场份额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差距正逐年缩小。随着自主品牌的研发创新能力和企业总体运营水平等方面的不断提升,自主品牌汽车近几年的认可度逐渐增加,整体发展前景大好。
(二)、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产销规模
2020年,韩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02万辆和181万辆,与中国汽车产销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不同,韩国汽车国内产量远远大于国内销量,主要在于国内很大一部分生产用于出口。韩国汽车产业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提升汽车生产集中度,集中力量提升本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截止2020年底,由于韩系汽车性价比高,质量好,因此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五大汽车出口国和世界第六大汽车生产国,汽车产业发展并没有受限于自身汽车市场规模和人口数量的限制,显示了韩系汽车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进出口规模
凭借自身汽车产品的可靠品质与低廉价格,以及国人对本土品牌汽车的大力支持,韩国汽车的出口量要比进口量大很多。2020 年韩国汽车整车进出口数分别为26万辆和245万辆,出口数达到进口数近十倍的体量,显示出韩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充分体现。
3、韩国汽车市场结构
由于韩国汽车市场自身规模的限制,国际大型车企很少像对待中国市场一样,通过设立合资工厂满足韩国市场消费需求。外国汽车产品主要以出口形式进入韩国市场,2020年,韩国汽车进口量26万辆,占韩国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较低,显示出韩国汽车本土品牌的受欢迎程度,整个汽车市场结构和日本一样,以本土品牌为主。
四、中韩汽车产业竞争力存在差异的表现
(一)、出口市场占有率
2015年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市场占有率仅为2.22%,2015年时提高到4.77%,国际市场份额增长了一倍多,并且在2018-2020年期间只有中国汽车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逐年稳步上升的,其他6个国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有过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有赶超韩国的趋势,但是和韩国这种汽车工业强国相比,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在全球的份额还是很低,目前韩国的世界市场份额是中国的4倍,由此可见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还很弱。通过出口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在绝对量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出口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发展空间也十分巨大。
2018-2020年,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是德国、日本和韩国,其中2020年韩国达到21.15%的高占有率,韩国整车出口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金砖国家的整车出口不具备竞争力,2020年巴西和印度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均不到1%;II组产品出口额排名前三的是德国、韩国和中国,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都很小;II组产品国际市场率排名前三中就有中国,中国是摩托车出口大国,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产品中摩托车的出口额仅次于零配件,远超轿车和货车等整车产品;IV组产品中,2020年韩国、韩国和中国出口额排名占据前三,2020年中国IV组产
品的出口额开始超过日本,巴西和印度零附件出口竞争力不强。
因此,目前中国汽车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汽车零配件和摩托车出口。跟韩国相比,中国汽车整车的出口市场占有率目前仍旧很低。
(二)、出口竞争度指数
出口竞争度指数反映了一国产业出口竞争度的变化。通过研究得知,除2015和2017年外,其余年份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2015年之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竞争度比较明显,危机过后,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步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中国总出口增速进入平缓期,汽车产业的出口竞争度逐渐消退,2015年时汽车产业出口同比下降12.5%,降幅超过中国总出口的下降,出口竞争度明显下降。
汽车市场展开竞争,表现出较强的出口能力。不可否认,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从21世纪开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并于2010年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但是,一直以来中国的汽车出口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出口规模长期低于100万辆/每年,中国生产的汽车大都在国内销售,出口地大都集中在非洲、俄罗斯和亚洲等汽车落后地区。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韩国的汽车生产规模低于中国,但是由于韩国的汽车产业生产技术领先、自主品牌强大,从而导致韩国的汽车出口竞争度远远高于中国企业产业,即当前的中国汽车贸易主要还是以进口为主,并在出口贸易中呈现出显著地竞争劣势。
(三)、贸易专业化指数
通过对于近几年的计算结果得知,2010-2012年中国汽车产品的贸易专业化指数为正值,但不超过0.2,2013年以来这一指数降为负值,位于-0.2和0之间,这说明国由之前的汽车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10-2016年中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整体上经历了从低竞争优势到低竞争劣势的过程。韩国是汽车产品净出口大国,汽车产品的出口率很高,韩国基本稳定在0.4以上,虽然近年来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处于高水平,2015年韩国为0.64,汽车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很强;韩国的贸易专业化指数一直为负数,说明韩国虽然是汽车产品出口大国,但也是汽车产品进口大国,贸易专业化指数显示的韩国汽车产品的
出口竞争力并不强;中国经历了从汽车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的过程,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降低。
(四)、现时比较优势指数
2006-2015年中国的现时比较优势指数一直为负数,基本上徘徊在-0.5左右,这说明中国汽车产业专业化程度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不具备竞争的比较优势,出口竞争力很弱。韩国的现时比较优势数值在各年度均保持在0.3以上,韩国近年来为0.25左右,说明这些国家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很成熟,现时比较优势十分明显,出口竞争力极强;韩国现时比较优势指数小于0.2,但是仍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金砖国家”的现时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0,但巴西和印度的状况要比中国好一些,汽车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虽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比较劣势不是十分明显,汽车产业出口竞争力有待提高。2013一2015年,以汽车整车为主的I组产品中,目前韩国在整车生产上比较优很明显,出口竞争力极强。但是韩国在整车出口上的比较优势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出口竞争力走低。金砖国家整车生产专业化程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中国的现时比较优势数值最低,比较劣势十分明显,出口竞争力极低;II组产品中只有韩国和中国的现时比较优势指数大于0,具备较强的竞争力;II组整车出口中,中国的现时比较优势指数值最大,出口竞争力最强,出口竞争力很强,韩国的现时比较优势指数值接近-1,出口竞争力极弱;在IV组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出口中,发达国家的现时比较优势指数值均为正数,其中韩国最高,金砖国家均为负数,而中国则是历年以来最低。
根据以上分析,韩国作为汽车工业强国现时比较优势指数值平均很高,具备较强的出口竞争力,这说明汽车整车以及零配件形成出口现时比较优势是一个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成熟的标志,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在这两类产品出口上的比较劣势十分明显,汽车产业现时比较优势指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特别弱。
五、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积极引导汽车产品出口,重点扶持出口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额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太低,因此,积极引导汽车产品出口,对有条件、有能力出口的企业应予以大力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开拓国际
市场,提供国际市场相关的政治、经济和市场信息;对出口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如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和税收减免等;重点扶持出口上规模的企业,从政策、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尤其是整车出口企业,通过扶持,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产品的出口,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促进汽车产品出口的效果。
(二)、实施国际化战略
加快国际化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上升为各个国家和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式。培育跨国企业是新能源汽车走出国内,走向世界的重要也是唯一途径,汽车产业需要进行国际竞争,即使是国内市场也将面临来自于世界各国汽车企业的强势进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强大的重要手段。首先,制定国际化战略,包括市场国际化战略、投资国际化战略和营销国际化战略。对国际市场进行全方位分析,谨慎开发市场,根据不同市场特征制定市场开发战略;制定汽车产业国际投资规划,在充分考虑国家背景及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投资;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则规范汽车的营销手段。其次,加强国际化合作,包括在国内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以及在国外与当地企业合作。要清楚的认识到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通过合作的方式与国际汽车企业进行技术和市场上的交流,在同一个平台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走向国际。
(三)、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政府管理当局要强化顶层设计,着力围绕汽车产业的生产管理、产品认证、第三方检验、信息披露等环节,加大政策扶植力度,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汽车产业政策引领与帮扶,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韩国作为当今世界的汽车产业大国,一直以来韩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发展高度关注,围绕汽车产业标准、产业结构、风险管理和环保型汽车研制等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与帮扶,从而助推了韩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注重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创新能力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汽车生产企业要更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确立创新意识,以技术创新引领汽车产业产品创新,以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研发体系为抓手,以提高技术研发经费为保障,着力提升发动机、汽车底盘、
变速箱等汽车核心部件的研发创新能力,助推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首先,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自主创新发展理念,以合资为载体不断加快对韩国等发达国家汽车生产企业先进技术的学习、吸收和转化能力。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实践表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要远远高于以国家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因此,中国管理当局要积极引导汽车生产企业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汽车。
(五)、加强汽车产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自主创新,提高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国汽车企业大多都是中外合资或者外商独资企业,其根本原因是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基本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对外资企业的依赖性增强,产品附加值低,必然会制约中国汽车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另外,中国汽车工业技术人员比例低,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加上企业自身研发投入低,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因此,政府应该联合高校加强汽车相关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当前汽车产业急需的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鼓励科研院校和汽车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高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对重大的研究项目不仅可以提供前期资金支持,还应该提供机器设备和技术指导,对那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团队和个人更应给予重金奖励。
(六)、鼓励企业兼并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虽说中国汽车企业较多,但是其实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参与国际出口的企业也有很多,但出口上规模的却不多。从长远来看,缺乏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产品企业将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参与未来愈加激烈的竞争。产业集中度低,必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各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中国汽车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就比较难。可以提高各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提升产业的集中程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不但可以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应对国际市场中的机遇和挑战,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规模效益,增强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因此,为鼓励汽
车产品企业兼并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一方面,应该给予竞争实力强的企业的兼并行为予以政策优惠和审批方便,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企业的强强联合;另一方面,应该对竞争力弱,高能耗、高污染和产品市场前景差的企业予以坚决关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六、总结
(一)、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增长进入平缓期,出口额增幅有所下降,增长优势减弱。
与汽车工业强国相比,汽车产品整体的出口竞争力很弱,且增强趋势不明显。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小,目前中国是汽车产品的净进口国,汽车产品出口处于低竞争劣势,生产专业化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还是很低,产品质量与韩系品牌车相比有很大差距;汽车整车出口不具备比较优势,出口竞争力很低;通过对在国际市场渗透率的分析看出,中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是整车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非常低,其他产品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二) 通过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现状已经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竞争力存在着以下问题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整车出口量过低,且出口市场集中在政治风险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低,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占比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贸易和技术壁垒是目前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面临的两大障碍;汽车出口秩序混乱,在海外市场存在恶性的低价竞争,自主品牌形象有待提升;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以上问题是导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是提升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关键。针对这些问题,本问提出了以下建议:扩大整车出口规模,提高车企应对政治风险和汇率风险的能力;加大R&D投入、重视人才培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国际汽车相关标准;提高出口程序的规范程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佳丽.韩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对中国的启示——以现代汽车为例分析[J].北方经贸,2015(2):58-58.
[2] 杨再舜.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J].汽车与配件,2018(15):67-69.
[3] 张静.韩国汽车“智”在何方?[J].汽车观察,2019(6):80-81.
[4] 古岩.变化中的中国汽车产业[J].上海汽车,2004(10):1-1.
[5] 张国忠 ,赵宇明 ,张光宇 .强势中的中国汽车产业与汽车市场一由第八届北京国际车展谈起[J].沈阳大学学报,2004(4):41-46.
[6] 周琳,梁治国.竞争中的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的合理化演进[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20(2):39-43.
[7]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率团赴日参加“北九州-日中韩汽车产业论坛”[J].汽车工程,2006,28(4):414-414.
[8] 刘家磊.中、日、韩汽车产业政策对比[J].时代汽车,2012(2):40-43.
[9] 姜栽植.韩国与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比较[J].延边党校学报,2011,26(4):82-83.
[10] 欧阳铭珂.中韩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29-34.
[11] 徐宇翔,曾佳志.中韩汽车产业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11):37-37.
[1] Liu Jiali.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Korean automobile
enterprises on China -- Taking Hyundai Automobile as an example [J]. Beifang
economic and trade, 2015 (2): 58-58
[2] Yang zaishun. Lesson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Korean automobile industry [J].
Automobile and accessories, 2018 (15): 67-69
[3] Zhang Jing. Where is the \"wisdom\" of Korean automobile? [J]. Automobile
observation, 2019 (6): 80-81
[4] Gu Yan. The changing automobile industry in China [J]. Shanghai Automotive,
2004 (10): 1-1
[5] Zhang Guozhong, Zhao Yuming, Zhang Guangyu. China\'s auto industry and auto
market in a strong position: from the 8th Beijing International Auto Show [J].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2004 (4): 41-46
[6] Zhou Lin, Liang Zhi Guo. Rationalization evolution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organization in competition [J]. Journal of Lanzhou business university, 2004,20 (2):
39-43
[7] Chines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leads a delegation to Japan to participate
in the \"North Kyushu Japan China Korea Automotive Industry Forum\" [J]. Automotive
engineering, 2006,28 (4): 414-414
[8] Liu Jialei. Comparison of automobile industry policies among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J]. Time auto, 2012 (2): 40-43
[9] Jiang Zhizhi. Comparison of automobil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China [J]. Journal of Yanbian Party school, 2011,26 (4): 82-83
[10] Ouyang Mingk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utomobil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J].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0,25 (4): 29-34
[11] Xu Yuxiang, Zeng Jiazhi. An Empirical Study on auto industry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based on gravity model [J]. Nanfa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9,50 (11): 37-37
更多推荐
汽车,汽车产业,中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