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二手大众甲壳虫多少钱)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考试总分:52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每题 2

,共计12分

1.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霭(ǎi)

彷徨(páng)

眼眶(kuāng)

销声匿迹(nì)B.冗杂(rǒng)狩猎(shòu)

蛮横(mán)

出类拔萃(cuì)C.争讼(sòng)龟裂(jūn)

襁褓(qiáng)

接踵而至(zhǒng)D.撺掇(duò)

堕落(duò)

萦绕(yíng)

络绎不绝(yì)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琐事

流淌

温馨

委屈B.桑树

花辨

繁密

两全C.信服

包袱

姿容

庄稼D.倾侧

心绪

花梗

覆盖

3.

下列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B.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清秀旖旎的武夷山风光令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C.李定国强攻不果,原寄希望的郑成功等军又杳无消息,他审时度势,决定撤回广西。D.出现在前面的是一片光秃秃的黄山冈,连绵不断,一路升高,直伸向远处穴河山的山腰里。

4.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中国的高速列车成为彰显科技能力的名片。修改:“能力”改为“实力”。B.饮用水是否安全是人民生活安康幸福的一条底线。修改:删掉“是否”。C.人民教师对民族复兴和国家兴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修改:“民族复兴”和“国家兴盛”调换顺序。D.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开阔视野、愉悦身心的同时,也面对安全隐患。修改:删掉“通过”。

5.

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很快,冲积平原上的大太阳又莅临了,阳光迅速蒸干了舞者衣服上的雨水。②风来了,云朵在大片大片的稻田里投下急速变幻的阴影,风吹得男女舞者的衣袂猎猎作响。③年轻的舞者在上面跳了一支又一支现代舞,就在金黄色稻穗的包围中。④雨来了,稀疏的雨点打在旁边的稻穗上,激发出更浓的香气,舞者在突来的雨点中举起高竿走动、跳跃、轻挥。⑤舞者沉稳踏地,用一种闷闷的、倔强的身体语言,倾诉对大地、对稻米的深爱。A.③④②⑤①B.⑤④③②①C.③②④①⑤D.⑤③②④①

6.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个星期天》一文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例中,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B.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知道了李大钊是位忠贞爱国的革命英雄。C.《腊八粥》详写了等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略写了喝粥部分,呈现了饶有趣味的“人与粥”的故事。D.《学弈》《两小儿辩日》两篇文章都用具体事例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这一观点。二、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7.(5分)

按原文默写。(1)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道阻且长。(《蒹葭》)(2)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8.(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天敌①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逾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②蜈蚣久不出,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注】①叟:老头。②溺:尿。

(1)“又尝见一蜘蛛”中“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2)翻译“伺蜈蚣久不出,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的现代汉语意思。(3)纵观全文,用“→”画出三种动物的关系思维导图,并谈谈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9.(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为千古名句,采用先仰视后俯视的视角,写出了秋高气爽、空旷辽阔的景色。B.“常作客”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C.尾联中,愁苦的身世遭遇使诗人鬓发日益斑白,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了。D.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B.诗人在前两联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生动形象,精练传神。C.颈联中“万里”“百年”与上一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和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D.本诗通篇对偶,不仅每一联的上下两句成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首联前一句“天”对“风”,“高”对“急”,读来富有节奏感。五、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共计10分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尘埃里的上帝凤凰①威尔逊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很高的薪水,但是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双

腿。威尔逊变得总是闷闷不乐,妻子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超市开起来了,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威尔逊的脸上堆满了笑容。②威尔逊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去世了。因为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为此常要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为此她家顿时陷入了困境。威尔逊是个善良的人,决定出手帮他们,他跟妻子一说,妻子满口答应。③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威尔逊点了点头。明帮,蒂芬妮肯定不会接受,就算真的接受了,也会想方设法报答我们。威尔想了想,便有了主意。④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儿子马克。马克带着这袋,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马克就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那袋钱,不由吃了一惊:“这是我家的!”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把钱交给了蒂芬妮。蒂芬妮拿着钱喜出望外,激动地掉下了泪水。⑤因为这笔钱,蒂芬妮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蒂芬妮对钱的来历没有丝毫怀疑,花得心安理得。可是,就在蒂芬妮的难题解决没多久,她自己却病倒了。治吧,没钱;不治吧,只能病死。蒂芬妮不怕死,可是她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蒂芬妮为此天天以泪洗面。⑥见此,威尔逊再一次同妻子商量,他说:我们手上还有不少钱,不如取点来帮帮她!妻子点头同意了。当然这次也不能明帮。于是威尔逊再一次取出一笔钱,再一次装入一个袋子,再一次交给马克,再一次详细地交代一番,让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比尔和大卫手里。⑦当然,马克又找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当然,没过多久,马克又装着无意的样子,发现了那袋钱,并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看到那袋钱,顿时就笑了起来。跳着说:“这是我家的钱,这下好了,妈妈有救了!”蒂芬妮从两个孩子手里接过钱,一问,得知是家里找出来的,愣了愣,不由喜出望外,连忙带上钱去了医院。⑧十天后,蒂芬妮出院了。出院后,蒂芬妮去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努力地挣钱。蒂芬妮一家省吃俭用,原来她把钱都存了起来。两年后的一天,蒂芬妮走进了威尔逊的超市,威尔逊以为她要买东西,可是她将一袋钱放在柜台上,对他说道:“威尔逊先生,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我这是来还你们的钱,请您收下!”⑨威尔逊吃了一惊,却装作还不知情的样子,说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帮过你啊?“蒂芬妮告诉他,她每次需要钱的时候,马克与她的孩子捉迷藏都找出一袋钱,而那个地方,她查过,她的丈夫根本不会藏钱在那里,不用说,是他们一家在帮她,才想出这样的办法给她钱。威尔逊说:”不,我们从来没有帮过你什么。倒是你家周围栽满了花,大家闻到花香,就都高兴来我的超市购物了!”⑩蒂芬妮心想,也许那真是丈夫的钱,现在他的生意那么好,真是我家的花帮了忙。然后,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威尔逊对着妻子说:“你看,她多开心。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他总是低到尘埃里,跟常人没有两样。”(选自《知音》海外版2013年第21期,有改动

(1)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第③段威尔逊的主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4)文章后面写了蒂芬妮省吃俭用存钱还给威尔逊这一个情节,有人认为这个情节是多余的?你怎么看。

5)对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微波炉烹调食品”的主题阅读【网络传闻】近来微博网友“美丽在线”发了一条“保健信息”:吃微波炉烹调的食品会致癌,这引发了各地网友的热议。①“我心飞扬”:人们通常认为微波炉食品是安全的。事实上,我们的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却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有研究表明,加热不当的微波食品,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②“依然”:支持少用微波炉。我也相信微波炉是会破坏食物的,比如烤过的面包硬的像石头,而且还是焦的,确实已经变质了,这说明微波食品产生了新的有毒甚至致癌的化合物。③“闻者”:微波炉加热的食品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食物的营养成分会严重流失;另外在加热过程中要远离微波炉,那些辐射出来的微波是不安全的,7米以内最危险。④“无言的结局”: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有人在器皿上不加盖,有人使用劣质的塑料袋装上食物直接放进微波炉内。⑤“消毒⑧酒精棉”:某人好像不咋干家务吧。烤面包的方法不对,咋还怨机器呢?个人觉得,不管用什么工具,方法最重要。【专家看法】①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专家范志红副教授: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它并不直接产生致癌物。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超过了120℃,就可能产生疑似致癌物,比如煎炸烤制各种面食、薯条、咖啡豆等食品;超过200℃,则可能产生致癌物,比如煎炸烤烹调鱼肉等;超过300℃,则会大量产生致癌物,比如烹调肉类食品不当发生焦煳时。所以,微波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物理学女教授戴尔:微波炉主要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只要使用专用的微波炉餐具,并且水分没有蒸干,食物的温度就会低于100℃,不会产生致癌物质。③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张铁雁:家用微波炉微波的频率是2450兆赫,这种微波不能透入人体伤害内部器官和组织,只能使皮肤和体表组织发热,只要不是持续长时间地辐射,一般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世界上微波炉普及率最高的美国,90%以上的家庭在使用微波炉,全世界微波炉的年销量已达到3800万台,可是还没有一例因微波炉使用引起微波辐射对人体伤害的报道。当然在微波炉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品。④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专家:经检测分析,卷心菜经微波炉烹饪以后,维生素C损耗率为4.76%,而传统烹饪方法导致损耗率为19.04%。另外,微波炉烹饪后,食品中的矿物质、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他烹饪方法高得多。如用微波炉烹饪蹄膀,八种必需氨基酸为微波加热前的98.6%。所以,微波炉烹饪不会使食物的营养流失。(1)上述材料中,网友与专家的共同看法主要涉及“微波炉烹调食品”的哪些问题?请分点概括。(2)选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王大爷七十多岁,孤身一人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给他买了个微波炉,请你结合上面提供的

材料,给王大爷提三条使用建议(不必说明理由)。六、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2.(5分)泸州七中第41届“悦动青春,健行天下”秋季师生田径运动会在城西校区运动场如期举行,请你根据下列相关要求回答问题。(1)请为班级运动健儿写一篇加油稿,要求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2)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对自己有什么启示?七、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3.

(5分)

请以《记忆中的一朵浪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校名;②不得少于600字;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八、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4.

(5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问题。行者见师父全不动念,暗自里咂嘴夸称道:“好和尚!好和尚!身居锦绣心无爱,足步琼瑶意不迷。”少时,皇后、嫔妃簇拥着公主出鳷鹊宫,一齐迎接,都道声“我王万岁,万万岁!”慌得个长老战战兢兢,莫知所措。行者早已知识,见那公主头顶上微露出一点妖氛,却也不十分凶恶,即忙爬近耳朵叫道:“师父,公主是个假的。”长老道:“是假的,却如何教他现相?”行者道:“使出法身,就此拿他也。”长老道:“不可!不可!恐惊了主驾,且待君后退散,再使法力。”选文出自《

》,选文所在章回的主要内容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末试卷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每题 2

,共计12分

)1.【答案】B【考点】易误读常见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项,“眼眶”的“眶”应读作“kuàng”;C项,“襁褓”的“襁”应读作“qiǎng”;D项,“撺掇”的“掇”应读作“duo”。故选B。2.【答案】B【考点】常见易错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B项,“花辨”应写作“花瓣”。3.【答案】

A【考点】成语的使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刻画、雕塑和扮演等)非常逼真。用于形容演员的表演,使用不恰当。B项,流连忘返:原指迷恋于游乐,忘了归去。现多指留恋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舍不得离去。合乎语境,使用正确。C项,杳无消息:没有一点儿音信。合乎语境,使用正确。D项,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合乎语境,使用正确。故选A。4.【答案】D【考点】病句修改【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D项,搭配不当,把“面对”改为“面临”。5.【答案】C【考点】句子排序【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解答】

语段描述了一次稻田中舞蹈的过程,总括句先总领全文,然后依次写在风中、雨中、太阳出来后的不同表现,最后升华主题,因此排列顺序是③②④①⑤。故选C。6.【答案】D【考点】文学常识两小儿辩日(《列子》)那个星期天(史铁生)腊八粥(沈从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学弈(《孟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D项,《学弈》这篇文章用具体事例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这一观点。而《两小儿辩日》的寓意是:知识是无穷的,学无止境,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二、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7.【答案】(1)所谓伊人,溯洄从之(2)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3)天涯若比邻,儿女共沾巾(4)谁见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考点】名篇名句默写蒹葭(《诗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注意“溯洄”的书写。(2)注意“羡”的书写。(3)注意“沾”的书写。(4)注意“省”的书写。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8.【答案】(1)曾,曾经(2)等蜈蚣很久都不出来,剖开竹子看它,蜈蚣已经一节一节地腐烂断掉了。(3)蛇→蜈蚣→蜘蛛(蜘蛛→蜈蚣→蛇)。启示:对待敌人(对手)不要靠蛮力而是靠能力。(或: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板,对敌人(对手)要抓住对方的短板才能取胜。)【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翻译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解析】【参考译文】村里的一个老头看见一个蜈蚣正在追一条蛇,爬得很快,蜈蚣渐渐靠近蛇,蛇停下来不动了,张开嘴巴等待着。蜈蚣竟然径直钻进它的腹中,过了一段时间,蜈蚣出来,蛇已经死了。老头将蛇扔到深山里,过了一些日子跑去查看,看到有无数的小蜈蚣在吃已经腐烂的蛇肉。原来蜈蚣是在蛇腹里产卵了。又曾经看到过一只蜘蛛,追蜈蚣追得很急,蜈蚣逃进乱竹丛中。蜘蛛不再进去,只是跨在竹子上停留片刻,摇了摇小腹便走了。等蜈蚣很久都不出来,剖开竹子看它,蜈蚣已经一节一节地腐烂断掉了。大概蜘蛛在摇腹部的时候,已经洒了尿将蜈蚣杀死了。动物害怕它们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解答】

(1)句意为:又曾经看到过一只蜘蛛。尝:曾,曾经。(2)伺:等候。剖:剖开。烂断:腐烂断掉。(3)由文中可知,蜈蚣吃蛇,蜘蛛能杀死蜈蚣,所以思维导图为“蛇→蜈蚣→蜘蛛”或“蜘蛛→蜈蚣→蛇”。文中通过写“蜈蚣吃蛇”和“蜘蛛杀死蜈蚣”两件事表达了对待敌人(对手)不要靠蛮力,要靠能力,并且要善于抓住敌人的短板的主旨。启示围绕文章主旨作答即可。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9.【答案】AB【考点】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课外古诗词曲阅读诗登高(杜甫)【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A项,本诗题为“登高”,描写景物的视角都为俯视,并无仰视。(2)B项,本诗前两联所写为远景。五、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共计10分

)10.【答案】(1)①交代了威尔逊的职业和家庭条件,为后面有能力拿出钱帮助蒂芬妮一家作铺垫。②写出了大家对威尔逊的帮助,使下文威尔逊帮助蒂芬妮显得合情合理。③和结尾威尔逊妻子的话相呼应。(2)威尔逊把一笔钱装在袋子里,然后交给了儿子马克。马克带着这袋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捉迷藏的游戏。马克装作意外发现,让比尔和大卫把钱交给他们的母亲,从而让蒂芬妮觉得这笔钱是自己的丈夫藏在家里的,能够安心地接受这笔钱。(3)排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威尔逊为了让蒂芬妮一家不察觉出是自己帮助了她们,费尽周折,不怕麻烦,表现了威尔逊一家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或从“取出”“装入”“交给”“交代”动作描写角度分析也可以。)(4)我认为这个情节不多余,首先照应了上文马克两次发现钱,蒂芬妮产生了怀疑这个情节;其次蒂芬妮还钱但是威尔逊夫妇也不接受,这就更加突出了威尔逊夫妇助人为乐又不想让对方知道的高

尚品格。(5)①帮助别人不能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让人能安心地接受;②帮助别人不一定非得让别人知道,不一定要求回报;③人与人之间其实都在相互帮助着对方,人人都是上帝。(意思对即可,关键:帮助别人而不让别人知道。)【考点】梳理故事情节记叙文中段落的作用记叙文中情节的作用赏析文章语言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文章主旨或主题【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描写环境,烘托氛围;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第一人称)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使文章更生动;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读者思考;点题,总领全文,衬托人物形象。就本题而言,第①段介绍了威尔逊的职业和家庭条件,为下文有能力拿出钱帮助蒂芬妮一家作铺垫;“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写出了大家对威尔逊的帮助,使下文威尔逊帮助蒂芬妮显得合情合理;与文章结尾“威尔逊对着妻子说:‘你看,她多开心。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相照应。(2)联系下文“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儿子马克。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蒂芬妮拿着钱喜出望外,激动得掉下了泪水。因为这笔钱,蒂芬妮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可概括作答“威尔逊的主意”。(3)解答本题,应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画线句“于是威尔逊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运用排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威尔逊费尽周折,不怕麻烦,不让蒂芬妮一家察觉出是自己帮助了她们,表现出威尔逊一家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和高尚品德。(从动作描写的角度结合“取出”“装入” “交给”“交代”等词分析亦可。)(4)分析“蒂芬妮省吃俭用存钱还给威尔逊这一情节是否多余”

要从这个情节对小说有没有作用的角度入手。情节的作用,往往在于塑造人物形象,凸显文章的主旨,推动其他情节的发展。通读全文可知,这一情节照应了上文马克两次发现钱,蒂芬妮产生了怀疑这个情节;其次蒂芬妮还钱但威尔逊夫妇不接受,更加突出了威尔逊夫妇助人为乐又不想让对方知道的高尚品格。据此可知,“蒂芬妮省吃俭用存钱还给威尔逊这一情节”并不多余。(5)结合前文“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 “明帮,蒂芬妮肯定不会接受,就算真的接受了,也会想方设法报答我们”“你看,她多开心。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等内容分析可知,画线语句的深层含义是:帮助别人不是施舍,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让人能安心地接受:帮助别人不一定非得让别人知道,不一定要求回报;人人都是上帝,人人都在互相帮助。总之,抓住 “帮助别人而不让别人知道”之一关键点分析即可。11.【答案】

(1)微波加热食物会不会产生致癌物质(或对健康产生危害);微波加热的食物营养成分会不会严重流失;加热食物时,微波的辐射会不会对人产生危害。(2)这段文字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微波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使说明更清楚具体。(3)微波炉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不要过高;使用专用的微波炉餐具;在微波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物。【考点】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说明文)说明文阅读开放问题说明方法【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从原文中“有研究表明,加热不当的微波食品,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我也相信微波炉是会破坏食物的”“个人觉得,不管用什么工具,方法最重要”“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超过了120℃,就可能产生疑似致癌物”“不会产生致癌物质”“只要不是持续长时间地辐射,一般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如用微波炉烹饪蹄膀,八种必需氨基酸为微波加热前的98.6%。所以,微波炉烹饪不会使食物的营养流失”“不管用什么工具,方法最重要”等处进行归纳概括。(2)根据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关键词“比如”可以看出,为了说明“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超过了标准温度,就可能产生疑似致癌物”的事理,使用“煎炸烤制各种面食、薯条、咖啡豆等食品”“煎炸烤烹调鱼肉等”“烹调肉类食品不当发生焦煳时”等事例,使说明的“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它并不直接产生致癌物”更清晰。从“超过了120℃”“超过200℃”“超过300℃”等数字,可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食物高温加热的界限,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3)做此题要认真阅读材料内容,了解使用微波炉要注意的事项。从原文中“所以,微波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当然在微波炉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品”“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有人在器皿上不加盖,有人使用劣质的塑料袋装上食物直接放进微波炉内”等处进行理解分析。六、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2.【答案】(1)示例:青春飞扬,绽放光彩,运动健儿们,你们是飞奔的快马,在跑道上奔跑着,挥洒着汗水,为班级争得荣誉。同学们为你们喝彩、欢呼,以你们为荣,以你们为骄傲。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继续加油吧!(2)示例: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在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体育带来的好处。就像我,平时尤其酷爱跑步。跑步,能活动四肢,强壮肌肉,

增加肺活量;也能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日后再遇到任何困难,都能扛得住。我知道只有身体好了,学习生活才能够更好。每个人都应有体育精神,在关键时候不退缩,展现出优秀的一面,也应积极传扬体育精神。【考点】

见解阐述情景说话【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解答时要把握说话的对象是运动健儿们,要给他们加油助威,鼓励他们更有干劲在运动场上拼搏,为班级争光,也为自己挣得荣誉。而且还要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言之有理即可。(2)解答本题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对“体育精神”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实际来谈。“体育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不退缩、不放弃的精神。二是谈启示。围绕“体育精神”来谈,言之有理即可。七、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3.【答案】略。【考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八、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4.【答案】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进了都城,国王皇后接待了他们,但是孙悟空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公主是妖精,想当场拿下,唐僧却让他等国王等人退下再捉拿。在国王走后,仅剩公主在天台上,孙悟空当场一棒子敲跑了妖精,妖精后来被太阴真人收服,最后他们帮助国王从寺庙接回了真公主。【考点】《西游记》

作家作品情节内容课内名著阅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答本题要根据名著及选文内容回答。从选文中的“公主是假的”一句提示,还有行者夸赞“好和尚!好和尚!”等信息可知,选文出自吴承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然后再根据《西游记》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阴归正会灵元”的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广寒宫的捣药的玉兔,因为当年姮娥的一巴掌,而偷跑到凡间报仇,把真公主刮到一处寺庙。当唐僧四人路过的时候,假公主想嫁与唐僧,被悟空识破妖精之身,想抓住妖精。唐僧怕惊扰天竺国国王及众妃子,让悟空晚上再捉拿。后来悟空与那妖精打斗,把妖精打到了她的洞府中,太阴真人收服了妖精,并且他们把真公主找回。

更多推荐

微波炉,蜈蚣,加热,解析,食物,微波,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