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猎豹suv全部车型价格)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大家来大同旅游!

大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山西省其

次大城市。大同位于山西北端,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北、西两边隔长

城与内蒙相邻,东边跨太行与河北、京畿相望,南边倚桑干河与雁塞

雄关相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市区是一个三面环山

的盆地,西部有雷公山、武周山作障,西南部有七峰山为屏,东北部

有采凉山锁镇,御河纵贯南北,是自然 的设防建城之地。

古城大同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

生息。夏、商、周三代曾属冀州。战国时期属赵国雁门郡。公元前3

世纪大同已建城池,赵国名将李牧曾在此筑烽火台及部分长城。秦统

一后沿袭旧制。西汉取代秦朝后在大同置平城县,仍隶属雁门郡。东

汉后期,祖居大兴安岭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自东北向西南迁徒,并在

内蒙中部建都立朝。但道武帝拓跋跬很快就在公元398年从盛乐(今

内蒙和林格尔境内)迁都平城,从今大同作为北魏王朝的帝都历时近

百年(即“一朝帝都”),直到公元494年孝文帝才又迁都洛阳。在此期

间,北魏统治者在大同大兴土木,修建城池、宫室、宗庙上百座,驰

名中外的云岗石窟就是此时开凿。这段历史是大同古代最辉煌的时代。

北魏之后的北齐改平城为恒安镇。北周又置云中县。隋代再改为

云内县属冀州郡。唐代为云中郡辖地。东北另一少数民族契丹倔起后

1

建立辽朝,将大同作为其“西京”。女真族灭辽建金朝后大同仍为其陪

都西京。这就是大同历史上的所谓两代京华。大同的进展又进入一个

新的富强时期,闻名的华严寺、善化寺就是此时留下的珍贵遗产。元

代置大同县。明清两代为大同府治,是北方重镇。民国初年再置大同

县。1949年解放后,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管辖,1952年划归山西省,

为省辖市。1993年,驻大同的雁北行署撤销后,大同市现辖城区、

矿区、新荣、南郊4区和左云、大同、天镇、阳高、浑源、灵丘、广

灵7县,总人口270多万,其中城区、矿区人口约80万。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大同已成为山西其次大工业基地,机械制

造、建材、煤炭、电力等工业发达,有山西柴油机厂、大同机车厂、

大同水泥厂、大同热电厂等多家国有大型企业,更有全国产量最大的

大同矿务局,所属十几个煤矿年产优质动力煤在3700万吨以上,产

量居全国之首,因此这座塞外名城又被誉为“煤都”。

大同交通发达,是晋、冀、蒙三地的交通枢纽,是京包铁路和同

蒲铁路的交汇点,是大秦铁路的起点,也是北京经乌兰巴托至莫斯科

及东、中、西欧国际联运线的重要一站。大同有7条大路与北京、呼

市、太原、五台山、保定等地相通,构成四通八达的大路网。随着京

大高速大路及大运高速大路的兴建,大同的大路交通将更加便利。作

为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文物古迹众多,而且价值颇高。不仅有城墙、

鼓楼、九龙壁、风临阁、曹夫楼、琵琶老店、平城遗址、北魏皇陵、

火山群等名胜,更有云岗石窟、上下华严寺、善化寺等国家重点爱护

文物单位,所辖挥源县境还有北岳恒山及巧夺天工的胜景悬空寺。这

2

些著名海内外的旅游景点正期盼着我们的光临!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2

华严寺位于崂山东麓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半腰,是崂山规模最大

的佛寺,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罗延窟”面壁修行使这里远近著名。华

严寺系明代御史黄宗昌在崇祯年间罢归故里即墨后出资修建,未成面

毁于兵燹。清初由其子黄坦移址续修,顺治九年(1652年)落成,始名

“华严寺”,又名“华严禅寺”;1931年改称“华严寺”。占地面积4000米,

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房屋120余间。整个庙宇依山势修建,为“阶

梯式”院落,布局严谨,雄伟而高雅。正北为大殿,系斗拱单檐雕甍

歇山式建筑。内尊释迦牟尼塑像;东西两廊为禅堂。由大殿侧门再拾

级而上,又一院落,是为后殿,内尊观音;侧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

住持慈沾师。东北角有西式小楼五间;小院内植桂花、牡丹,非常幽

雅。

寺僧属“临济宗”。第一代住持慈沾是临济宗传人。华严寺位于共

经二十代,20世纪20年月是鼎盛时期,寺僧达80多余人。藏经阁

建在4米多高洞形的山门之上,呈方形;阁高8.2米,阔13.8米,深8

米。阁中心大应立四棱形石柱,木构架为抬梁式屋顶,是重檐歇山式。

四周游廊贯穿,环以雕栏,外檐木柱20撑顶,檐角饰“嘲风”,两端

饰“螭吻”。前为幕式墙,门窗结合在一起,穿堂门,无后窗,顶披黄

绿琉璃瓦,雕甍高约40公分,镂空云龙。建筑古朴高雅,集中体现

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阁内藏清顺治九年(1652年)刊《大藏经》一

部;元人手抄本《册府元龟》一部,142册,计1000卷,另外还有憨

3

山手书条幅、于七画像等。

华严寺前西侧有一塔院,四周环筑围墙,是寺中历代住的藏骨。

院中的一座七级砖塔掩埋着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有两珠苍松紧绕塔

身,虬曲多姿,名“松抱塔”,60年月松树枯死。与砖塔相对的石塔,

是其次代住持善和的藏骨处。相传是农夫起义领袖于七兵败出家,法

名善和,圆寂后藏此墓之中。

华严寺门前有一条直通海滨的大路,名“华严路”,是1930年寺

僧仁栋鸠工破石条筑成。沿路苍松夹道,翠竹成林;有时,烟霭横空,

白云袅袅,如九天幻境。路旁有石刻“烟岚高旷”、“东瀛晓色”、“无风

海涛”、“莲池会海”等。

经政府有关部分批准,华严寺现已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崂山区

在在乐观制定规划,即将在华严寺四周建立国内唯一的以华严宗经典

教义为依据的大型佛教文化风景旅游区“华藏世界”。届时,华严寺下

方的“山海奇观”,上方的“那罗延窟”,将与华严寺连为一体。在“华藏

世界”中,将消失数千尊随石形而雕造的佛像,蔚为壮丽。同时还将

修建一座宝塔,纪念法显从古印度求法归国在崂山登陆的历史往事。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3

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为并州

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

山西省。全省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

满民族,省会太原。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于地带,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绚烂文化

4

的主要发祥地。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祖先就在此劳作、生息和繁

衍。相传,华夏民族的开山始祖黄帝、炎帝曾于此活动;中国史前的

三位伟人尧、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业。山西名胜古迹甚多,

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爱护单位上千处,石窟、佛寺及艺术雕刻遍布

全省,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占全国的72%以上,国家级重点文物

爱护单位119处,居全国首位。全国仅有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其中

有3座在山西,总之,山西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之称。经过多

年的开发建设,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恒山

风景名胜区、晋祠风景名胜区、平遥古城、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区、关

帝庙、永乐宫、普救寺等旅游资源的产品已蜚声海内外。特殊是平遥

古城、云风石窟,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多,自然风光也非常壮丽。山西境内有国家级

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1个,其中国家级的有五台山、恒山、壶口、北

武当山、五老峰等5个;国家级与省级的自然爱护区11个;国家级和省

级森林公园27个。黄河流经山西965公里,在壶口、龙门、孟门等

河段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成为中外游客憧憬的去处。近年来陵川王蟒

岭、锡崖沟、壶关太行大峡谷、宁武芦芽山、黎城黄崖洞、介休绵山、

盂县藏山、阳城蟒河、沁水历山等得到初步开发;同时,各地兴办旅

游的乐观性高涨,旅游资源的开发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

前,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旅游区有大同、五台山、太原、临汾、运

城、晋东南,全省仅年接待5万人以上的旅游景区、景点就达100多

处。改革开放20年来,山西旅游业进展的基础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

5

省内道路畅通,通讯便利,环境卫生发生了深刻变化,接待服务条件

可以满意需求。

在新的世纪,山西经细心策划包装,推出了三大旅游区,即,以

大同云冈石窟、佛教胜地五台山为主的晋北佛教文化旅游区;以平遥

古城和乔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为主的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旅

游区;以黄河壶口瀑布、运城解州关帝庙为主的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

游区。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4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

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

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

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

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

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

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

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

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

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

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

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

颜色明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其次位,

6

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坐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

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

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

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

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

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致玲线的

木构模型,对于讨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闻名

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

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

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

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欣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

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

魅力独具。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5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

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

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

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

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

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

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

7

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

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

颜色明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其次位,

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坐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

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

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

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

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

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致玲线的

木构模型,对于讨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闻名

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

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

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

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欣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

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

魅力独具。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6

女士们、先生们:

特别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

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大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

一下五台山概况。

8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

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

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丽风景在于它的

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

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

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

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

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

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快,降雨较多,植被掩盖

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丽,有凉爽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便利,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

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

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

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

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

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

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

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

了大孚灵鹫寺,即今日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

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今五台山的佛寺越来

9

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

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

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

渐渐得到恢复和进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

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

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

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

教名山中仍旧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

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雄伟,式

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

国建筑史,是讨论和观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

像手法多样,技艺超群,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

观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进展演化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

行的第一个巡游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巡游这座古刹,

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由于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

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

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

重点爱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爱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

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

10

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

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四周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

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

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漂亮的环境中已

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

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

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

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依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

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备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

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

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

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全部木构古建筑

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著名的主要缘由。殿内的塑像都是唐

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

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

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

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

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

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

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

11

置身大佛殿内,如同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

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

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

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

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

不太引人留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

最终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细心爱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

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缘由,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

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爱护文物单位,

拨专款进行修理,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爱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观赏与南禅寺齐名

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珍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

史悠久、规模雄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

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青翠,殿宇雄伟,环

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很多文

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布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

不能不提起它的发觉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之

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忙地来到五台,

12

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

山图,特殊引起他们的留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

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

年的风风雨雨,依旧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

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

印度古代文化沟通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这祖

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细心研察,测量

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

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

界。佛光寺从今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

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

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

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

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

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直发。这三尊塑像,都脸蛋

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

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

招都特别全都,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

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

的塑像同出一范。

13

另外,供给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这种塑像除

了甘肃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有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

普贤像前有起陀和一个童子像。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

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萨胁侍。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

不相同的。

殿内两梢间的极端前角,都立有护法金刚,形体魁伟,遥对而立;

身披甲胄,手持宝剑,怒目而视。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墓出土

的武俑非常相像,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有一脸蛋丰满,袖手趺坐,大约40多岁

的中年妇女塑像,形态亦仿佛如生,……

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据东大殿

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

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东大殿内柱额上的几幅拱眼壁画,亦为唐代遗物。其中最为宝贵

的是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横分三组:中间一组以佛为中心,七

菩萨胁侍。左右两组以菩萨为中心,其旁边又各有菩萨、天王、飞天

等。壁之两端有僧俗供给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

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内有一人,似乎是在权衡长短,那嘴边上的胡须

飘然若动,与敦煌画中的人物几乎没有两样。壁画颜色除石绿以外,

都是深暗铁青色。各画像的衣纹姿势都极其流畅,具有唐代风韵,而

画脸和胡须的笔法,还含有汉画的遗风。

14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看个置等使

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功德主

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执笔人李行儒等字迹,清楚劲沉,实属不易

多得的庸人墨迹。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

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孤例的四绝艺术。

金阁寺:我们从南路进五台山,过收费处牌楼,前行不远,这座

立于路北山坡金碧辉煌的庙宇,便是台怀腹地第一大寺金阁寺。这金

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海拔高度达到1900多米,

除台顶寺庙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该寺距台怀镇约十五公里。

金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由印度来的大法

师不空,依据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江南高僧道义来五台山礼佛,梦

幻中观察这里金阁浮空的传奇,主持建筑的。当时铸铜为瓦,瓦上涂

金,以合金阁之圣名,整个寺庙金光绚烂,无比辉煌,从敦煌壁画中

至今仍可看到当时金阁寺的盛景。而且,不空大师作为密宗的主要创

立者在金阁寺开办道场,译讲密宗仪轨,所以金阁寺在国内外很有声

誉,也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佛教文化沟通的实证。

金阁寺现存的寺庙建筑及塑像均为明、清两代和民国年间复修和

添补后形成的。整个寺院占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共有殿堂楼房

160余间。天王殿里面这前后两重大院,中间用下窑上楼的二层建筑

隔开。前院最主要的建筑就是这座二层大阁。阁内所供为观音菩萨,

这尊观音铜像高达17.7米,是五台山最高最大的圣像,胸部以上伸

15

人二层阁内,我们必需抬头仰视才能看到观音的容颜。铜像铸于明嘉

靖四年(1525年),后人重修时在铜像外贴泥,金妆,另加48臂,号

曰千手观音。观音两旁这两尊高大的胁侍像,一男一女,是所谓的观

音父母妙庄王夫妇。这是依据元代书法家赵孟畹姆蛉斯苤偌妗豆凼酪

羝腥浴返乃捣ǎ垡羰敲钭醯娜鳎忻钌疲杂壮黾摇6捶鹁霞窃兀垡羰枪

糯《纫桓龉醯奶樱胁槐r,后来出家修成菩萨。但观音来到中国后,

一般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观音阁两壁这24尊塑像,称为二十四诸

天,即24位护法神。原本在印度佛教里只有20位护法神,传人中国

后又将道教里的4位神加了进去,这样就有了二十四诸天。观音站坛

的西南壁角,还塑有下沼建筑金阁寺的唐代宗李豫像,观音菩萨两侧

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后院主体建筑为大雄金殿,内供三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

弥陀佛,两旁为十八罗汉。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7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

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

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

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

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

了大孚灵鹫寺,即今日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

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今五台山的佛寺越来

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

16

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

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

渐渐得到恢复和进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

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

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

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

教名山中仍旧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

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雄伟,式

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

国建筑史,是讨论和观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

像手法多样,技艺超群,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

观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进展演化的最佳场所。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8

华严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

圆明具德宗,发源地为陕西西安华严寺。该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

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六五

〇年,即法顺)为初祖。

华严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

相互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

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其理论有四法界、

六相、十玄门等。

17

华严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803),现仅存砖塔两座,东为初祖杜

顺禅师塔,西为四祖凉爽国师塔。四祖法名澄观,于三祖法藏殁后私

淑其学,住五台山凉爽寺,撰新译《华严经疏》等,后世称之“凉爽

大师”。

华严寺位于少陵原半坡,当年李白居高临下,俯瞰樊川,不禁诗

兴大发,留下了“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

山”的绝句。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9

女士们、先生们:

特别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

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大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

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

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

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丽风景在于它的

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

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

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

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

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

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快,降雨较多,植被掩盖

18

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丽,有凉爽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便利,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

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

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

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10

大家好!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

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

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其次大城市,位于山西省

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

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

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

多,闻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

九龙壁等。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

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

“中国煤都”之称。

大同这座有着独特自然地理条件的城市,历经多年的投资与建设,

19

城市绿化与园林掩盖取得明显效果。20__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国

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1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这次我们去的旅游景点是大

同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

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

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

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

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

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

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

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

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

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

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

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

颜色明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其次位,

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坐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

20

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

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

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

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

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致玲线的

木构模型,对于讨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闻名

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

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

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

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欣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

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

魅力独具。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12

华严寺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

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

座典型的窟洞寺院。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

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贤首塔、四祖澄观塔。1930年陕西大

旱,朱子桥居士来陕西赈灾,与佛教界人士瞻礼华严寺塔时,见到元

代重修碑内有“修塔即降甘露”的文句,便于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

福普雨”。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

华严寺现存的两座塔中,东边的是杜顺的灵骨塔。杜顺虽是禅师,

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圆寂时,有两只

21

鸟飞入房中,悲鸣哀切。杜顺尸身一个月后仍肉色不变,始终有异香

飘出,后起塔藏葬。现存的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7层,高约21

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

塔身壁面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昂等,第三层嵌有“无垢净光

宝塔”刻石。

原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凉爽国师澄观的灵骨塔。澄观

(737——838年),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华严宗实

际创始人法藏圆寂后数十年,中兴华严宗的闻名思想家和学者。澄观

多次奉敕译经撰疏、入殿讲经,深得皇室尊崇,被委任为天下大僧录

主持全国佛教。澄观世寿一百零三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澄

观弟子许多,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外法宝及寂光号为门下四哲;

宗密不仅继承其学说,而且发扬光大,被称为华严五祖。其思想对中

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13

华严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

圆明具德宗,发源地为陕西西安华严寺。该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

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六四

〇年,即法顺)为初祖。

华严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

相互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

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其理论有四法界、

六相、十玄门等。

22

华严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803),现仅存砖塔两座,东为初祖杜

顺禅师塔,西为四祖凉爽国师塔。四祖法名澄观,于三祖法藏殁后私

淑其学,住五台山凉爽寺,撰新译《华严经疏》等,后世称之“凉爽

大师”。

华严寺位于少陵原半坡,当年李白居高临下,俯瞰樊川,不禁诗

兴大发,留下了“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

山”的绝句。

华严寺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

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

座典型的窟洞寺院。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

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贤首塔、四祖澄观塔。1930年陕西大

旱,朱子桥居士来陕西赈灾,与佛教界人士瞻礼华严寺塔时,见到元

代重修碑内有“修塔即降甘露”的文句,便于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

福普雨”。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

华严寺现存的两座塔中,东边的是杜顺的灵骨塔。杜顺虽是禅师,

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圆寂时,有两只

鸟飞入房中,悲鸣哀切。杜顺尸身一个月后仍肉色不变,始终有异香

飘出,后起塔藏葬。现存的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7层,高约21

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

塔身壁面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昂等,第三层嵌有“无垢净光

宝塔”刻石。

原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凉爽国师澄观的灵骨塔。澄观

23

(737——838年),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华严宗实

际创始人法藏圆寂后数十年,中兴华严宗的闻名思想家和学者。澄观

多次奉敕译经撰疏、入殿讲经,深得皇室尊崇,被委任为天下大僧录

主持全国佛教。澄观世寿一百零三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澄

观弟子许多,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外法宝及寂光号为门下四哲;

宗密不仅继承其学说,而且发扬光大,被称为华严五祖。其思想对中

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篇1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这次我们去的旅游景点是大

同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

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

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

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

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

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

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

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

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

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

24

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

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

颜色明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其次位,

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坐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

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

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

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

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

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致玲线的

木构模型,对于讨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闻名

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

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

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

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欣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

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

魅力独具。

好了,华严寺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华严寺还有漂亮的风景,说

也说不尽,盼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25

更多推荐

五台山,建筑,艺术,中国,山西,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