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日发(作者:东风风神a60配置参数)
纯电动汽车设计的
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
对标分析
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
中国汽车厂商基于现有概念和制造技术,利用现成组件及高水平的模块化系统生产纯电动汽车。作者:吴听(Ting Wu)、Mauro Erriquez、Philip Sch?fer、Dennis Schwedhelm
? Sven Loeffler/Getty Images2020年8月
2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许多汽车厂商(OEM)和供应2. 对于第一代纯电动汽车,许多中国汽车厂商主要商刚刚开始在核心市场大规模推出纯电动汽车聚焦于低资本支出(CAPEX)、快速走向市场、缩(BEV)。而在中国,一个迅猛增长的纯电动车市场短产品上市时间及以本地供应商为主的生态系和生态系统已然形成。统。他们采用现有概念和制造技术,利用现成组件及高度模块化的方式进行预装配。这种模式为帮助全球汽车厂商和供应商真正了解中国纯电动创建了一种有望盈利的商业模式,至少在我们分车市场的主要挑战和机遇,我们深入分析了十款中析的纯电动车型中,有一部分是这类情况。国流行的纯电动汽车,它们涵盖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兼顾了老牌和新兴厂商,包括别克(Buick)、比亚3. 参与对标的车型之间,在动力总成设计(包括电迪(BYD)、广汽(GAC)、吉利(Geely)、江淮驱系统2、电力电子系统及电池系统)、电子电气(JAC)、蔚来(NIO)、荣威(Roewe)、上汽架构(E/E)以及定价模型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SAIC)和威马(Weltmeister)等。本次分析涉及显示,纯电动汽车在设计和成本方面仍然存在相的公司旗下全部纯电动汽车(BEV)和电动汽车当大的改善空间。(EV)产品线占45%的市场份额1。这次对标测试包含详细的技术分析,以及细化至单个零部件的成本估算。
1. 作速迈向电动出行时代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利润池,
中国正迅通过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以及对上述参与此次对标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汽车业最大的利润池,贡献了测试的纯电动汽车的分析,我们得到以下洞见:全球总利润的1/3(约400亿美元3)。如今,这个市场正转向电动出行。2014-2019年间,纯电动汽车1. 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由中国OEM主导,2019年占在中国的销量每年增长80%。2019年中国的纯电动据了大约85%的市场份额。这个市场之所以能持汽车销量超过了90万辆,全球售出的纯电动汽车当续增长,并不仅仅是补贴与政策扶植的结果,也中,有57%是在中国市场售出的,使中国当仁不让成是因为这些产品对消费者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而从OEM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厂商几乎完全垄断了这个市场。2019年,国际汽车厂商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年销售量中仅占15%的份额(图1)。在生态系统已然出现。中国,一个迅猛增长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和1 中国纯电动汽车总市场份额根据2 电驱系统包括电机、减速器和逆变器。EV-volumes网站2019年中国批发销量数据计算得出。3 该数字由麦肯锡专有的汽车利润池模型得出。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
图1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占全球销量50%以上,由本土OEM主导,为全球第一大市场2019年全球前五大纯电动汽车市场,千辆乘用车0中国美国300600900全球份额,%本土汽车厂商在中国市场份额,%57~85中国汽车厂商(案例)比亚迪北汽吉利上汽长城奇瑞东风长安广汽江淮德国挪威英国其他注:数字为批发销量(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类似),通常高于相应的零售保险销量。资料来源:EV-volumes网站;麦肯锡分析回顾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驱动中国纯电动汽车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补贴、配额及监管法规促进了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普及,这些因素未来也会持续发挥作用。早期的补贴以及对汽车厂商必须增加纯电动汽车在产品组合中占比的强制规定,是刺激中国纯电动汽车供应与普及的重要因素。2019年,补贴的减少减缓了需求增长,但在中国CAFC4/电动汽车积分规则助推下,到2025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大部分是纯电动汽车)渗透率仍有望达到15%左右5。打车平台和政府车辆方面的监管规定,以及市中心的交通限制措施,亦会促进纯电动汽车需求。— 纯电动汽车的价值主张对消费者吸引力不断
增强。2019年面向个人的电动汽车销量下滑,表明此类汽车的大部分需求依然是受政策支撑,但消费者信心分析却揭示了乐观趋势。在安全性、性能、连接性及品牌等方面,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总体印象均非常正面。消费者了解纯电动汽车的经济和环保优势,而不俗的驾驶体验更是让纯电动车备受青睐。尽管如此,某些挥之不去的顾虑仍限制了需求。其中充电电桩等基础设施不足首当其冲,45%的受访者提到这一因素6。 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 请参阅Robin zhu、Luke Hong、Xuan Ji合作撰写的China EVs: Unique detail on Chinese EV sales by province and city, and buyer type,伯恩斯坦(Bernstein),2020年2月13日,。6请参阅麦肯锡2019年电动汽车消费调查结果,发表在Thomas Gersdorf、Russell Hensley、Patrick Hertzke、Patrick Schaufuss和Andreas
Tschiesn合作撰写的The road ahead for e-mobility中,2020年1月,。45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3
4许多专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新车型促进了纯电动汽参与对标分析的所有车型的绝对续航时间和动力车增长,2019年,愿意考虑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比均不亚于欧、美、日同类车型,而在续航售价比方面率高达80%7。针对10种对标车型的消费者态度分则更胜一筹(图3)。参加测试的中国纯电动汽车的析显示,消费者的平均认可率达到85%,反映出所续航里程几乎是同价位国际车型的两倍。有汽车厂商都能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产品
(图2)。7 请Tschiesn参阅麦肯锡合作撰写的2019年电动汽车消费调查结果,The road ahead for e-mobility发表在中,Thomas Gersdorf2020年1月,、Russell Hensley。、Patrick Hertzke、Patrick Schaufuss和Andreas
图2消费者基本认可10款参与对标分析的纯电动车型的性能消费者情绪分析,正面看法的百分比受访者平均打分区间0得分,百分比100买车全部花费578696多数消费者认可纯电动汽车的环保效果,也认可它们的维护费用较低刹车和异味是最常被提到的负面问安全性4780100题,但多数消费者表示很安全驾车时感到受访者称赞了整体质量、技术、性能788796舒适度等方面的表现某些车型的安全功能、能耗及充电续驶里程受到推崇单次连接性658495联网不稳定是最常被提及的连接性顾虑品牌7389100多数受访者称这些品牌信赖可靠、值得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
相比国际老牌汽车厂商推出的纯电动汽车,中国车型的续航售价比更高中国与国际纯电动汽车对比新欧洲标准循环测试(NEDC)续航,公里8中国纯电动车型国际纯电动车型同等售价车型,续航几乎翻倍图3参与测试的中国纯电动汽车平均续航售价比国际纯电动汽车平均续航售价比补贴前售价1,千元人民币4001
由于存在发布时机和能否买到的问题,中国车型售价取自中国官网,国际车型售价对应西方市场的平均售价。资料来源:厂商官网;媒体搜索;麦肯锡分析未来的市场前景令人鼓舞: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预计将从2019年的3.9%增至2025年的14%~20%,销量将达到约380万~500万辆8。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冲击,中国政府2020年3月决定将购买补贴延长两年,以推动纯电动汽车的销售。因此,我们预计经过萎靡不振的2020年(与疫情前的两位数增长相比)之后,纯电动汽车市场将在2021年再度发力——不论是以绝对水平还是以相对水平衡量。2. 一旦市场达到一定规模,中国纯电动
汽车厂商很快能实现盈利
得益于中国市场独有的一些特征,好几款车型在成本结构上都具有优势,这使他们有望实现盈利。对现有内燃机(ICE)平台的再利用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现成的组件和高度模块化的系统使资本支出维持在较低水平。而中国本地供应商在电子和电池领域经过多年积累已拥有丰富的专业经验。这样的供应商生态系统正好支撑了上述设计理念及其效果。8 数字由麦肯锡专有的出行市场模型和可持续移动xEV模型得出。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5
6我们基于逾25万个数据点对物料和生产成本进行 市场新玩家尤其需要应对结构性挑战以及总体产了估算。结果表明,10个车型中有9个都能达到中等量较低的困难。除了在研发上付出更多努力以外,或以上水平的边际贡献率,最高可达50%。不过,通过柔性制造和价值链的战略定位来优化资本支当我们将保修、营销成本、一般性成本及管理费出,都有助于更多纯电动汽车厂商实现盈利。用、研发、资本支出纳入考量之后,我们估计营业利润率依然为正的车型将减少(图4)。固定成本的巨大差异可能源自多重因素,比如整合深度、采购策略差异、厂商总产量等。图4参与对标分析测试的部分电动车型进入满负荷生产后有望实现盈利预估高盈亏平衡车型1车型贡献,车型3欧元/辆车型2车型5车型4车型7车型6车型8车型9低车型10低分摊固定成本1,欧元/辆高1
排除所有增产成本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
为快速提供多种纯电动汽车产品和车型,中国多数纯电动汽车厂商均通过调整现有内燃机平台或使用多用途通用平台来制造汽车。在物理拆解过程中,我们也利用3D数字孪生/虚拟现实软件比较了这些车型的设计。这项工作让我们看到,10款纯电动汽车中,9款在电池形状、电池位置以及地板形状等方面具备相似特征。由此可见,这些车型都使用了过去的内燃机底盘,也就是说,它们采用的是经过修改或可共用的内燃机平台(图5)。同样,采用相似设计有助于推进产业化,因为现有工艺和制造技术蓝图都能派上用场。在产品开发流程中,产业化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方式对于缩短产品上市周期至关重要。此外,我们观察到这些汽车厂商均采用一种分组式设计方式,聚焦于现有概念与制造技术,并使用现成组件。这些做法有助于减少资本支出并加速产业化(图6)。高度模块化以及外包策略提高了制造过程的资本支出效率。一旦实现模块化,组件成分即可被推至预装配环节并且可由供应商来完成,这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外包率,从而简化了主装配流程的复杂度。具体而言,我们在10个车型中的三个观察到了高度灵活的装配系统:电驱系统和其他电力电子设备(DC-DC转换器和车载充电机OBC)均作为模块预装在副车架上。此外,电池系统可在任何阶段进行装配,这方便了后期集成,也让装配更加灵活
(图7)。如此又能进一步减少资本支出。图5白车身设计显示厂商采用了经过修改的内燃机平台或共用平台基于观察,相应车型最有可能采用的平台类型原生纯电动汽车平台车型1车型2车型5共用平台车型6车型3车型9车型10观察到未观察到采用内燃机底盘的表现车身在电池固定位置存在传动轴通道适应内燃机组件的地台形状适应白车身形状的嵌入式电池电池装在侧面较低位置,无白车身保护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修改后的内燃机平台车型4车型7车型 8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7
8How to drive winning battery-electric-vehicle designExhibit 6 of 13图6许多厂商采用现成的钢制白车身,因此轻型组件占比较低白车身类型描述顶级铝制车身车型1全铝车身,主要采用非热连接方法,并使用碳纤维强化汽车后备箱中的聚合物部件现代钢制车身车型2, 5, 6全自动白车身,部分封板使用铝材料,部分位置使用(比如)高强钢,以改善撞击安全性,以及减轻重量优化钢制车身车型7, 8, 10全钢车身,大多采用传统连接方法(焊点),但运用了优化的材料概念(例如,热成型钢)传统全钢车身车型3, 4, 9使用手工焊接的简单钢制车身(尤其在低配版中)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图710款参与对标分析车型采用了不同的模块化装配方法模块化部分模块化单独零部件水平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模块化装配原型(包括车轴)电驱系统电力电子电池高压配线与管路类型前桥集成1车型4, 8, 10预装配模块完全独立的模块预先装配后,(在副车架上)(可在整个装配在主生产线上流程灵活集成/可通过各种连接汽车关键部件广泛模块后期集成)器进行装配化,简化主装配流程类型电子集成2车型集成模块(例如1, 2, 5, 7搭配简化装配支架完全预装配的自支撑桥; 单独“单盒”(1-box)的完整电子模装配的其他零部件设计)块,在主生产各电子元件的模块化线通过单一连接器组装类型零部件装配3车型 3, 6, 9单一零部件装配需提早集成,以在主生产线满足主生产线的上一一单独装配需求装配模块化程度低;复杂的装配流程导致大量的资本和运营支出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
就推进产业化而言,当前的供应商生态系统加速了产品上市。中国在电机生产、半导体、电子产品,尤其是电池方面的长期积累,使得本地公司有能力提供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所需的所有零部件
(图8)。由于垂直整合水平各异,汽车厂商通过本地供应商采购的动力总成系统零部件比例在45%~100%之间。不过,从更广泛的角度看(生产设备供应和生产线设立),全球企业仍占有一席之地。西方制造设备厂商的专有技术保障了中国供应商能够提供整体价值链所需的质量,比如涂装。
图83. 设计和技术层面具有很强的多样性——游戏刚刚开始
本地汽车厂商证明了它们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但对技术更深入的检视揭示出各汽车厂商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三个方面的差异将影响下一代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并有可能为其他厂商提供在中国市场立足的机会。
中国汽车厂商严重依赖本土供应商,存在三种模块集成原型原型动力总成组件供应商企业内供应1车载充电机动力总成全部或绝大部分自主生产
核心组件自主生产,关键电驱系统组件大部分自主生产
大部分外包,动力总成组件多数外包车型2, 5DC/DC转换器外包配电驱动桥逆变器本土供应商变速箱电机国际供应商2电池单元BMS3电池组
车型1, 3, 6, 7, 9车型4, 8, 101
由汽车厂商内部生产,或由汽车厂商旗下的合资公司/子公司供应。包括与国际供应商的合资企业。电池管理系统。2
3
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9
10动力总成。此次对标分析揭示出各种各样的动力总电子电气架构。本次对标测试显示,在具备相似成设计理念,包括电池布局、热管理设计与布线,以功能的车型之间,低压线束的重量各有不同。这及动力系统模块集成。我们的3-D模型显示一半的表明在电子电气架构中存在重大的设计和成本优车型使用了网格和行状的电池组布局,这增加了空化空间。与此类似,参与此次测试的厂商各自选择间利用率,同时,这种布局相比多尺寸电池模组,减了不同的ADAS9功能,采用了不同的电子控制单元少了封装变化,可降低模组生产成本(图9)。(ECU)集成设计,所使用的ECU数量也各不相同。这些车型装配了6~19个分散式ECU(图11)。此外,物理集成度也各不相同。只有三个车型显示一个潜在的发展方向是将所有功能集成在单一汽了较高的集成水平:电子组件和电气驱动系统实现车控制器中,如美国一家纯电动汽车厂商的做法。了物理集成,且热管理系统涵盖了所有组件。另有藉此,厂商或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性能提升,两个车型显示出相同的物理集成水平,但电驱系统但这需要大量研发投资,以及先进的内部软件开发和电池部分的热管理系统是分离的。其余车型使能力。用了较少集成组件:单独的电气模块和单独的热管理。其中三个车型使用了被动风冷方式,此类车型相比使用电池水冷技术的车型,充电速度受限
(图10)。
9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图9电池组布局有三种设计,电池组空间利用率和模块封装因而不同布局方式描述测试车型示例网格布局同等尺寸与形状均匀排列车型1, 3, 9车型1行状布局基本同等尺寸与形状,均匀排成行车型2, 5车型5适应模块形状多种尺寸与形状,根据模块形状和间距排列车型4, 6, 7, 8, 10车型7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
How to drive winning battery-electric-vehicle designExhibit 10 of 13图10和西方纯电动车型一样,中国电动车型的动力总成设计也尚未统一动力总成与热管理系统设计对比主动水-乙二醇冷却打通的热管理系统1浸油冷却通过电池上的电阻导线电驱系统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集成原型高集成度电子组件和电驱系统多为物理集成;统一的热管理系统车载充电机车型1DC/DC转换器逆变器电机变速箱电池冷却液体加热电阻加热车型7车型8通过独立加热器独立的热管理电子组件和电驱系统实现了物理集成;电驱、电子和电池部分的热管理相互独立车型2车型5低集成度/被动冷却大量独立模块; 独立的热管理系统,部分只有被动冷却车型4车型9无车型3被动电池冷却无无车型6无无车型10无1
直接连接冷却套/管道/蒸发器/热交换器。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11
12图11电子控制单元ECU(ECU)的使用大致与设计特征相关,有些厂商会以更复杂的方式集成低压ECU功能分布,ECU1数量ECU功能驾驶安全性控制ADAS/2舒适性连接性车型1244313车型24410119车型3567119车型4466117车型534714车型6243110车型732218车型83227车型9434112车型1023161
不包括高压系统和底盘ECU。2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配置方案。中国纯电动汽车在基础配置版之上提择,比如颜色和轮毂。由此来看,在定价策略或非供2~4种配置方案。相比西方厂商通常提供的丰富硬件收入方面(例如无线软件更新)似乎存在着有配置选项,这样做有效降低了复杂性和成本。待挖掘的收入潜能。总之,国际汽车厂商可将我们的研究发现视为简化产品组合或寻求差异化的参 这10款车型中的7款从基础版到顶配版的价差幅考,尤其是当它们考虑进入中国市场时。度不超过50%(图12)。10款中有5款提供方案以外的电池或发动机升级,有三款提供更昂贵的车身选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
4. 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策略
中国市场富于变化,要想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取得成功,企业需要直面巨大的不确定性。虽如此,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可观的规模和机遇仍然吸引着国际汽车厂商和供应商。而中国企业则需要稳固它们的主导地位,并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我们从这次对标分析中收获的洞见展示了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几大趋势,每个趋势都对应着相关的战略行动或机遇。开发周期正在加速。为提高盈利能力,获得竞争优势,汽车厂商正加快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周期。对于当前(主要是第一代)车型,汽车厂商通过再使用或调整现有内燃机平台以及采纳现成组件等方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发专用的纯电动汽车平台,同时产量不断提高,下一代纯电动汽车的上市时间预计将会进一步缩短。除了对上市时间的影响,更高的产量也会转化为成本和设计优势。图12纯电动汽车的基础版和顶配版价差幅度不大基础版与加入可选项目后的价格,千欧元75可选项目28498车型1车型461%18车型753%车型244%2322车型630%32928625519车型827%108车型538%车型1027%240521417车型923%车型315%基础版461135顶配版价差与基础版售价之比61%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13
14市场构成很可能发生改变。目前,中国约有80个纯聚变为只剩下少数几种标准化设计。这一场市场竞电动汽车品牌,分属50家汽车厂商。其中12家是初逐,对于那些有能力为动力总成系统提供整合平台创企业,它们在2019年的市场份额约为7%10。但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来说,无疑将是一个重大契机,为它们的成本结构,这些初创企业(尤其是尚未投特别当它们从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中获得资本支产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将越来越严峻。具出优势后。体而言,小产量所承载的高额固定成本加重了这些公司的负担,无力快速扩大规模的初创企业只能从 原生纯电动汽车平台将获得更高份额。分析显示,市场上消失。另一方面,国际厂商则将力争攫取更中国汽车厂商通过使用共用或调整的内燃机平台多市场份额,因为为了满足监管法规的要求(如双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然而如前所述,我们预计会积分政策),它们必须加大在纯电动汽车市场的渗有更多汽车厂商致力于开发专用的纯电动汽车平台透率。来满足需求,这一趋势将进一步缩短产品上市时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将走向标准化。目前市场在间,同时带来设计与成本优势。并且,我们也预计纯电动汽车将更多地在专用生产线上生产,而不是像电池系统、电力电子系统、电子电气架构以及电驱眼下这样在灵活、共用的内燃机/电动车生产线上动系统等层面的技术差异预计将会收窄。与内燃机生产。系统动力总成设计的发展类似,电动汽车市场也将
国际因为要满足监OEM将力争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在纯电动汽车市场的渗透率。管要求,它们必须加大10Forecast初创企业的数量及其市场份额是根据)中的电动汽车生产数据计算得出的。2020年请注意,4月IHS Markit尽管生产数据来自发布的《轻型汽车动力总成产量预测》IHS Markit,但对初创企业和老牌企业的划分以及对初创企业市场份额的(Light Vehicle Powertrain Production
计算均由麦肯锡得出,未得到IHS Markit的协助或背书。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
图13我们的调研洞见旨在为厂商提供思路,帮助它们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上取得成功汽车厂商国际采纳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优先考虑客户最看重的特征和功能发挥各类资产的杠杆价值,例如品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顶级工艺; 严格遵照限额成本设计思路进行创新缩减产品组合,采用敏捷开发方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开拓新的收入模式,例如软件更新和维护本土强化限额成本设计实践,节约更多成本利用对消费者偏好的了解,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并拓展新的收入模式巩固品牌形象,加强与现存和新兴竞争者的差异化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选择长期战略,开发关键模块的集成解决方案扩大汽车厂商客户群,并尝试创新业务模式供应商与中国汽车厂商合作,提高工艺成熟度,最大程度节约成本力争在高价值领域成为创新领头羊,可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实现该目标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非中国汽车厂商需要发挥旗下资产的杠杆作用,例如受欢迎的品牌形象,卓越的工程专长及顶级的生产设施,以突出它们与中国竞争对手的差异。同时,它们必须简化产品组合,提供精简但更具针对性、更契合本土需求的选择,并通过软件和其他科技支持来开拓营收来源。中国汽车厂商则应继续通过节约成本来提高利润率,并通过产品差异化来提振营收。成熟的定价策略和努力开源至关重要。 对于供应商而言,合作关系至关重要。非中国供应商可利用成熟的工程技术,成为创新领头羊。而中国供应商或许可通过协助非中国汽车厂商在市场立足来拓宽自己的客户群(图13)。吴听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深圳分公司;Mauro Erriquez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法兰克
分公司;Philip Sch?fer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常驻杜塞尔多夫分公司;Dennis Schwedhelm是麦肯锡高级
咨询顾问,常驻慕尼黑分公司。作者感谢Johan Begtsson、Yixin Cai、Stephan Fuchs、Tobias Geisbüsch、Paul Gao、Paul Hackert、Will Han、
Russell Hensely、Patrick Hertzke、Rupert Lee、Leo Leypoldt、Martin Linder、Simeon Mu?ler、Birte Prinzhorn、
Raphael Rettig、Patrick Schaufuss、Pei Shen、Andreas Venus、Marco Wampula、Jingbo Wu、Justin Zhang、
Susan Zhang、Kevin Zheng和Tony Zhou对本文做出的贡献。? 2020 McKinsey & Company。保留所有权利。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15
更多推荐
车型,电动汽车,中国,厂商,汽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