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5万最值得买的二手车)

NK细胞体外培养及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研究

韩光宇; 周忠海; 张巍; 任思坡; 谭昆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9(032)024

【总页数】3页(P3933-3934,3947)

【关键词】NK细胞; 表面标志; IL-2; HepG2; 杀伤活性

【作 者】韩光宇; 周忠海; 张巍; 任思坡; 谭昆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221006; 解放军第九七医院; 徐州市急

救医疗中心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3-3

NK细胞又称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CD3-TCR-的大颗粒淋巴细胞,是执行非

MHC限制性杀伤功能的主要细胞,也是体内天然防御功能中的重要组分。NK细

胞无须抗原刺激,可非特异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机体免疫监视和

早期抗感染和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发育

成熟依赖于骨髓及胸腺微环境,占淋巴细胞总数的9%~25%[2],本研究通过体

外培养将单个核细胞培养为NK细胞并观察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 HepG2细胞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NK细胞培养基

(CellGroR GMP SCGM);IL-2(沈阳三生制药),胎牛血清(GIBCO);异硫氰酸荧

光素(FITC-CD3)、别藻青蛋白(APC-CD56)、藻红蛋白(PE -CD107a)、穿孔素、

颗粒酶B和破膜剂(eBioscience,美国)。淋巴细胞分离液(天津灏洋),流式细胞

仪(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CO2培养箱(美国Thermo)。大容量低速水平

离心机(美国Beckman-Clouter),倒置显微镜(浙江永新),酶标仪(上海科华实验

系统有限公司)等。无血清培养基(日本TAKARA GT551 H3)

1.2 实验样本 采集外周血约20ml,肝素抗凝。

1.3 实验方法

1.3.1 NK细胞培养:将抗凝外周血用生理盐水1∶1稀释,将稀释液小心平铺到淋

巴细胞分离液上层。2 000r/min离心20min,吸取白膜层,生理盐水洗涤3次,

去上清,将细胞用NK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1×106/ml,补加IL-2 200U/ml

接种于6孔培养板,每孔2ml,5%CO2、37℃培养箱中培养,每日观察细胞形态

及生长情况,及时换液和补充培养基,收集培养12d的贴壁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

志物检测和相关实验。

1.3.2 HepG2细胞株培养:HepG2细胞株置于GT551 H3培养基中, 5%CO2、

37℃条件下扩增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贴壁细胞进行相关试验。

1.3.3 NK细胞表型检测:以FITC-CD3、APC-CD56与培养第12天的NK细胞及

未培养的细胞(细胞密度5×106/ml)避光孵育15min,用流式细胞术进行表型检测。

1.3.4 NK细胞分泌细胞毒颗粒水平检测:收集培养第12天的NK细胞加入FITC-

CD3、APC-CD56、PE-CD107a,破膜剂、穿孔素、颗粒酶B,用流式细胞术检

测其表达水平。

1.3.5 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用含10%FCS

的RPMI1640调整细胞密度为2×105/ml,在9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100μl靶

细胞,其中靶细胞自然释放孔不加效应细胞,只加100μl培养液;效应细胞孔不

加靶细胞只加100μl培养液;最大释放孔加100μl 1%NP40;实验孔分别按5∶1、

10∶1、20∶1的效靶比加入效应细胞NK细胞100μl,每种均做3个复孔,37℃、

5%CO2培养4~6h,加入显色反应体系,490nm波长(参考波长650nm)测定其

吸光度A值,按照LDH释放法计算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实验组A值-总自

然释放A值)/(最大释放组A值-总自然释放A值)]×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以表示,

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K细胞形态学观察和表型检测 培养第0天细胞体积小,镜下多散在,圆形透

亮,在NK培养基中培养24h即可见贴壁生长,2~3d后细胞聚集,成簇状克隆

样生长;体积变大呈多形性,异质性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第0天(培

养前)的PBMC 细胞CD3-CD56+阳性率为(14.2±5.1)%,而培养12d的NK细胞

CD3-CD56+阳性率(73.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 NK细胞分泌细胞毒颗粒水平检测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穿孔素、颗粒酶B、

CD107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5.5±10.9)%、(62.2±8.9)%、(63.9±10.5)%。

2.3 NK细胞毒活性测定 效靶比为5∶1、10∶1、20∶1时,NK细胞对HepG2对

杀伤率分别为(23.1±2.4)%、(35.6±3.1)%、(58.3±5.2)% ,随效靶比增加,杀伤

活性增强(P<0.05)。

3 讨论

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发育成熟依赖于骨髓及胸腺微环境,其表面标

志主要有CD3、CD56、CD16等。通常情况下,体内的NK细胞多处于休眠状态,

信号因子激活后,NK细胞无须抗原刺激和MHC的限制可非特异直接杀伤肿瘤和

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构成了

机体第一道免疫杀伤防线[3]。研究证实肿瘤患者体内NK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异

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4]。

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无须抗原刺激可直接杀伤靶细胞,对肿瘤的

增殖和转移扩散具有抑制作用,可清除术后微小残留病灶、降低复发,被认为是肿

瘤免疫治疗的重要免疫细胞[5]。因此,如何获得高纯度、大剂量的NK 细胞成为

NK 细胞应用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不同的扩增方案和不同的抗凝剂会对NK细胞

的增殖产生影响。IL-2具有激活NK细胞,促进NK细胞分化和产生细胞因子的能

力,因此体外培养时在NK培养基中加入IL-2可促进NK细胞增殖[6-7]。

活化的 NK细胞发挥调节免疫以及直接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成为近年来免疫治疗研

究的热点。NK细胞受触发信号激活后,首先通过脱颗粒过程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B到达靶细胞,穿孔素通过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介导颗粒酶B

进入靶细胞,颗粒酶B是NK细胞颗粒中重要的丝氨酸蛋白酶,它通过激活

Caspase级联反应,引起靶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断裂,导致靶细胞凋亡,

CD107a可能与NK细胞活化及脱颗粒有关[8]。此外,NK细胞还分泌多种细胞因

子,如TNF-α和IFN-γ以及趋化因子,参与刺激和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有研究

认为NK细胞活化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Fas配体(FasL)

在NK细胞表面上调,也可以通过刺激靶细胞表面表达的死亡受体来杀死靶细胞,

并且诱导靶细胞凋亡[9]。本研究结果显示培养的NK细胞对HepG2细胞有明显

的杀伤活性,可能与上述杀伤机制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6年临床癌症进展:ASCO 癌症研究进展年报》肯定了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

领域的革命性进展[10]。免疫治疗如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回输治疗能提

高肝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并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11]。NK细胞作

为肿瘤免疫治疗重要的效应细胞,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NK细胞在包括肝癌的实体

瘤过继免疫治疗中的疗效[12]。通过本实验,NK细胞可在体外大量培养,对肝癌

细胞的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强,为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刘春香,张怡,芦慧颖.NK细胞的高效扩增及其对体外肿瘤模型的杀伤效果研究[J].中国免疫学

杂志,2017,33(8):1186.

[2] 王兰兰,许化溪.临床免疫学检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 徐道俊,段清堂,刘馨.NK及CAR-NK细胞在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的运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

国新药杂志,2017,26(15):1806-1811.

[4] 武海英,马军,孙佳,等.IL-2联合IL-21对人外周血NK细胞的诱导作用[J].广东医学,2018,

39(2):192-198.

[5] 赵杨祉,崔久嵬,徐东升,等.NK细胞与CIK细胞体外诱导扩增及其活性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3,39(3):477-481.

[6] 王晓梦,李玲,于津浦,等.四种NK 细胞体外扩增方案的比较[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2013,

20(3):336-341.

[7] 陈玲,吕小婷,徐涛,等.3种不同抗凝剂对外周血培养的NK细胞功能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与

临床,2018,22(5):572-577.

[8] 吕小婷,刘军权,周忠海,等.白藜芦醇增强人NK细胞杀伤肺癌细胞株A-549的体外研究[J].

现代免疫学,2014,34(1):42-45.

[9] Mirandola P,Ponti C,Gobbi G,et ted human NK and CD8+ T cells express both

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and TRAIL receptors but are resistant to

TRAIL-mediated cytotoxicity[J].Blood, 2004,104(8):2418-2424.

[10] Dizon DS,Krilov L,Cohen E,et al cancer advances 2016:annual report on

progress against cancer from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J].J Clin

Oncol,2016,34(9):987-1011.

[11] Lee JH, Lee JH, Lim YS,et nt immun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Gastroenterology, 2015, 148(7):1383-

1391.

[12] Alnaggar M,Lin M,Mesmar A,et nic natural killer cell immunotherapy

combined with 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for stage IV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urvival

outcome[J].Cell Physiol Biochem,2018, 48(5):1882-1893.

更多推荐

细胞,杀伤,培养,靶细胞,活性,肿瘤,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