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2008款别克君越)
InvestigationAcademic
研究学术
后疫情时期宁波抢抓机遇招引科技人才的对策建议
石璐珊李丛
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315000,浙江宁波
摘要:人才资源是战略资源,人才工作是事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近年
来宁波政府扎实落实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吸引集聚高端人才、释放人才活力,为科技创新提
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2019年宁波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制造业人才净流入
率居全国城市第一位。针对后疫情时期科技人才流动的新趋势及对宁波招引科技人才提
出的新要求,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疫情背景,就后疫情时期政府如何创新人才招引模式展
开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人才流动;人才招引模式
1后疫情时期科技人才流动呈现新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不仅对全球经济产
末以来科技人才大规模全球流动以及全球大量科
技人才流向美欧的状况,可能有所放缓甚至发生
改变。随着疫情之下的民族主义、排外情绪、歧视
性行为蔓延,预计当全球疫情结束后,海外亚裔科
技人才“回流”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出现回流期。
1.3我国坚持开放发展理念,高端人才回流将持
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大衰退以及大规模
生巨大冲击,也对全球科技人才招引格局产生深
刻影响,科技人才流动总体将经历观望期、回流期
和加速期三个阶段,呈现以下新趋势。
1.1
浓
短期人才流动因疫情受限,人才观望情绪较
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经济活动“停摆”、
续加快
失业潮不可避免,国际对抗分离和恶性竞争有可
能形成新的趋势,面对全球进入新一轮产业科技
革命和创新潮,我国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大国,在率
先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的条件下,坚持构建开放
包容的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文环境,全力推动国际
科技与人才多边合作,会加速科技发展及国际竞
争力的提升,从而加快吸引国际高端科技人才回
流。
[1]
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重构等多重不确定因素
叠加,导致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流动短期受限,经
历观望期。面对疫情后世界格局和秩序的重构、
美日英等国产业链的回流潮及包括科学技术在内
的各领域深刻变化,全球人才一方面在现有格局
下徘徊观望,另一方面也在期待和寻求新的创新
沃土。
1.2部分国家人才包容性变差,加速我国海外人
后疫情时期世界大国或将强化本国科技才回流
2后疫情时期科技人才招引新理念
疫情冲击下,“VUCA时代”(Volatility易变自主权,美对华的科技遏制与科技战,可能会全面
加剧,尽管疫情后人员交流会逐步恢复,但上世纪性、Uncertainl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
58
2021.04
Ambiguity模糊性)提前到来,各种黑天鹅事件层
出不穷,一次次打破对“常规”的认知。科技人才
招引工作在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同
时也孕育着新机遇、催生着新变革。
我市开展后疫情时期科技人才招引工作需要
建立“科技人才场”新理念。“科技人才场”指的是
科技人才之间及其周围各种要素互动联系所形成
的特殊“场”
[2]
。首先,科技人才作为场的基本要
素,人才本身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且人才之间具有
一定的创新关系,从而构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科技
人才群体;其次,这些科技人才群体通过各类创新
活动产生密切互动关系,相互促进相互激发,从而
实现人才及其群体能力提升,产生更大创新效力,
并使场体本身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3]
。所以,在开
展科技人才招引工作时,我们要利用好“科技人才
场”的特性,抢抓场域融合新机遇,把握好科技人
才与社会网络、周边环境、场外空间的互动联系,
搭建新平台新场景,开拓我市科技人才招引新
模式。
首先,要重新定位政府人才招引的边界,有所
为、有所不为。现阶段地方政府对人才的支持投
入越来越大,设立了很多“计划”和“目标”,用一些
来考核人的价值。但是,世界级的学术创
新常常是现有的“指标”设计无法预计得到的。
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自觉收起过度自信、
过度控制和过度激励的“指挥棒”,转变“大包大
揽”的思维模式,找准自己的定位,把归人才的还
给人才、把归市场的交给市场、把归未来的放给
未来。
其次,要重新思考人才招引的目的,重新认识
的价值。一直以来,政府强调人才对实现战
略目标的“工具”价值,人才作为工具而非目的存
在。这种导向虽然曾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人”的
价值因此不能得到充分激发,表现为科技成果多
但原创性基础研究能力较弱。政府要反思人才招
引的目的——是贡献于各种目标与指标的实现,
还是服务其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幸福。
最后,要变不断外求的“我找人”为内圣外王
的“人找我”。政府明确边界、重视人的价值以后,
研究与探讨
才能从“我找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用足够的专
注力做最擅长做的事,即“科技人”打造真正足够
“十年磨一剑”的制度环境和舞台,打磨展现宁波
开放包容气质的创新沃土。要以宽容大气的“契
约”精神代替斤斤计较的“指标”管理,给予“科技
人”更多自由探索的信任与空间,让“科技人”在科
学世界里全力探索而不是在政府的指令中忽东忽
西。让更多新赛道和新场景被创造,让伟大创造
在宁波沃土上生根发芽。
3后疫情时期宁波科技人才招引新模式
面对海外人才回流及全球产业链重组的大趋
势,宁波要充分发挥产业链韧性的优势,全面融入
新一轮全球化招引科技人才的大潮。战略上要抢
抓机遇、做足准备,全力打造宁波“科技人才场”,
战术上要进一步创新科技人才招引模式,开辟人
才招引新赛道。
3.1弯道引才,把握疫情后科技人才场域融合新
机遇要利用疫情后科技人才“回流”的契机,积
极制定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回国的针对性政策。
1)早开道,密切关注海外科技人才和留学生
的回国动向。提前锁定美国、英国和澳洲等华人、
留学生主要集聚国的科技人才和顶尖高校在读学
生,特别是甬籍学子,在其成长期点对点、一对一
开展招引服务。
2)拓宽道,拓宽海外引才路径。在主要科技
大国收紧人才流动甚至实施“人才封锁”的背景
下,开辟“第三条道路”,重点挖掘以色列、挪威、荷
兰等“关键小国”的非华人创新人才及“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特色优势及科技创新人才资源。
3)借弯道,将中东欧国家、香港地区作为曲线
引才桥梁。通过宁波帮人士、海外校友会、海外同
乡会、社会团体、学校组织、公司企业等渠道,采取
小型化、隐藏化定向引才方式,力求精准对接、精
准宣传,精准招揽。
4)铺好道,在海外广泛布局第三方引才联络
站点,用好全球引才网络平台。鼓励民营企业、高
校院所、风投组织开展市场化引才,通过猎头公司
引荐人才、知名人士担任引才顾问、举办非官方学
2021.04
59
“指标”
“VUCA
“人”
Academic
研究学术
术研讨、小型座谈等方式,主动招揽海外人才。
3.2靶向引才,实现人产城社会网络的深度对
接高端人才创新能力决定着区域创新发展上
限,要相机决策,进一步完善高端人才与城市发展
深度耦合机制。
1)推行首席专家“领衔制”、“组团制”。项目
负责人可根据需要,自主灵活组建科研团队,打破
对人才的“头衔”、“职称”、“学历”、“论文”等限制
性条件,不拘一格招引全球英才。
2)在万物互联、人人互联时代,采用“人才拼
多多”和人才“推荐”的招引策略。从做强城市口
碑着手,深度挖掘人才背后的社会网络,刺激关键
节点上的科技人才进行社交分享或介绍推荐,从
吸引一个人到激励一些人、带动一批人、招引一
群人。
3)开展针对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的专业履
历、论文专利、社会人脉大数据分析。将全球高端
科技人才与宁波产业数据匹配对接,搭建“人才
芯”数据库,实现点对点关联、实时更新与动态
展示。
4)建立多维度人才价值挖掘机制。运用大数
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人才专业履历、论文专
利、社会人脉档案等,从项目为主的单一维度评价
模式向多维度、多效应的价值挖掘转型。
3.3云上引才,营造科技人才集聚新平台和新场
景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科技人才招
引场景融合,打破受时间空间制约招引人才的固
有思维,让科技人才招引变得更未来、更智能、更
便捷和更广泛。
1)搭建以大学为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形式自
由灵活的“科学人在线分享平台”。探索成立“科
学研究基金会”,搭建思维火花自由碰撞的全球科
技人线上分享平台,致力于提供直播、转播、社群
交流和共享等服务,营造不评判、不命题、自主自
发自治的科学研究氛围。
2)开启“云端邀约、人才上云、云上引才”新场
景。扩展疫情下人才互动的应用场景,推动人才
飞地模式的深度变革。借助物联网、VR、AR等技
术,采用在线视频、会议、课程等形势实现科技人
60
2021.04
研究与探讨
才的云上对接。
3)打造“创新宁波”爱心科技人平台。在“爱
心科技人”志愿者平台基础上,整合全国乃至全球
的科技人才数据库,为企业个人提供线上技术诊
断、战略咨询、信息收集等多种服务,解决传统供
需“联姻”的诸多痛点。
3.4服务留才,持续提升宁波“科技人才场”的吸
引集聚力要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持续在城市“硬
核”打磨上下功夫,持续在创新沃土打造上下功
夫,激发人才的“自我迭代”。
1)实行超常规的科技人才政策。借鉴深圳模
式,探索对美国等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
个税补贴,借鉴杭州模式,探索实施人才专项用户
试点。探索开展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适当延
长对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的评价考核周期等。
2)构建人才共创、共建、共享式治理新格局。
当好浙江建设制度优越的“重要窗口”模范生,针
对宁波甬江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创平台
建设,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科技人才广发“英雄
帖”,征集建设新思路和创建新模式,让重大科创
平台“人人共建、建为人人”。
3)开放共享科研设施,建设公共实验平台。
建立全市统一的科研仪器调度平台,线上公布全
市可供使用的科研仪器设备。搭建公共实验平
台,提供才华展示和人才孵化的开放舞台,全方位
助力来甬人才团队实现自我价值。
4参考文献
[1]王寅秋,罗晖,李正风.当今世界科技人才流动的新
态势和新特点[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31),
30
-
35
[2]张开诚.论人才场效应[J].教育艺术,1997(6)7
-
8
[3]吴安新.人才工程与人才场[J].涪陵师范学院学
报.2003(3)85
-
89
Investigation
更多推荐
人才,科技人才,招引,疫情,科技,全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