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新一代锐志最新消息)
后危机时期出口信用保险的运用及推广
作者:毕甫清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0年第11期
出口信用保险是一国为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
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营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对象是出口企业的
应收帐款。承保的风险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商业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目前,世界贸易额的
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时期,出口信用保险对出
口贸易的作用尤其明显。
本次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拖欠明显增加。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深受其害,
出口坏帐陡然上升,平均坏帐率在5%以上,有的企业坏账率高达30%。出口坏帐的上升使不少
出口企业举步维艰。目前,全球经济已有复苏迹象,但离行业政策、经济指标的相对稳定还需
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咋暧还寒的后危机时期,中国外贸企业依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出口
信用风险。
(一)全球货币汇率无序变化带来的信用风险
本轮金融危机凸显了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已不再一枝独秀。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一个
有市场竞争的多种货币并行的战国时代。由于多个储备货币发行国家之间货币政策难以协调一
致,容易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增加汇率市场无序波动的可能性。厦门市一家出口企业
2008年向南非某公司出口6票货物,前2票货物,买家如期付款,后 4票货物,却迟迟不肯付
款。原因是南非货币持续贬值,如果按照合同约定的美元支付货款,换汇成本将大大增加,买
方从自身收益考虑,不得已拖欠。以上说明全球货币汇率无序变化,给企业选择结算货币增加
了难度,加大了企业出口信用风险。
(二)部分国家债务过高偿债能力低下带来的信用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前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各国大规模举债,危机爆发后,偿债高峰来临与偿
债能力下降使债务国雪上加霜。希腊债务烈火已经燃烧数月,虽获千亿美元援助,危机的长期
隐患,也没有根本消除。其产生的冲击波已经扩散到同样有主权债务隐忧的“欧猪四国”。 向
来信誉稳定的欧洲在今年成了“险地”。中国出口信保公司金华办事处透露:今年1至5月,
金华市共接到报案24起,报损金额达561万美元。其中,欧洲国家的报损案件为20起,报损
金额为527万美元,占94%。债务危机意味着债务国今后将采取更严厉的财政紧缩,进口需求
将减弱。这给中国对欧美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的风险。
(三)我国外贸关系中的结构性缺陷带来的信用风险
我国对外贸易往来中,长期存在结构性缺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区域结构缺陷,我国
商品出口的市场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有人形象地说,欧美经济打个喷嚏,中国出口就要感
冒;一个是商品结构缺陷,据中国海关统计分析,目前我国出口制成品比重占全部出口的80%
以上,但竞争力最强的是杂项制品,竞争力最小的是机械及运输设备,竞争力次小的是化学品
及有关产品。我国出口制成品大多加工度浅,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较弱,议价能
力不强,结算选择的主动权往往被外商操控。由于两个结构缺陷的客观存在,我国出口企业容
易在国际市场上失去话语权,遭遇进口国设置的贸易壁垒和其他限制。加大了中国对外出口的
人为风险。
(四)企业业务规模的盲目扩大带来的信用风险
企业过分追求业务规模扩大,将给企业经营风险的管控带来隐患。2008年10月,在国际
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受出口下滑、海外应收账款上升的影响,新加坡上市公司,号称中国最大
的印染出口企业——浙江江龙控股集团董事长陶寿龙夫妇,因企业倒闭准备潜逃时,被警方抓
获。分析人士认为,江龙之所以走到今天,其根源在于盲目的扩张,而抽掉其最后一块砖的是
国际经济大环境。不少外贸出口企业,业务规模盲目扩大,为抢占国外市场份额,不惜放弃经
营原则,造成呆账死帐增加,经营成本上升,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亏损乃至倒闭的不计其数。
(一)外贸企业可以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转移出口风险
知名企业重庆力帆集团,有多年向乌克兰出口力帆轿车的历史,以前当地的经销商付款比
较守信。2008年6月至7月份,在金融危机来临,该国政局动荡的情况下,一单820台力帆轿
车的出口业务操作前,他们审时度势,足额投保了该单业务的出口信用保险。果然,货发出以
后,当地买家无钱接货,部分轿车被经销商接去以后不付货款。由于他们未雨绸缪,获得了重
庆市有史以来中国信保最大一笔出口信用保险赔付金,总计 1367万元人民币。使该集团在这
场国际金融危机中既做成了业务、又规避了风险。
这种做法对于出口企业来讲,就意味着将出口风险转嫁给了中国信保,可以对政治经济形
势比较复杂的所在国客商从事出口业务。
(二)外贸企业可以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选择其支付方式
浙江海宁某企业,2004年开始与美国买家进行合作,采用放账30天的方式进行交易,一
直以来美国买家付款都十分及时。但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买家受次贷危机影响,还款出
现拖欠现象。由于该企业2007年6月投保了中国信保的短期出口信用综合保险。追讨未果后,
该企业于2008年3月向中国信保提交货款可能损失通知,并委托其介入调查追讨。中国信保接
到报案后,却发现美国买家已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其所有资产已被破产清算委员会全部接管。
中国信保在认为追回保户企业货款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随即将调查重点转向美国买家的债权
确认,并最终让美国买家确认了应付账款的债务。中国信保以此为依据,及时向保户企业进行
了40万美元的保险赔付。
浙江海宁企业的操作实践告诉我们,在后危机时期,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出口商的竞争手
段应呈现多样化,从质量、价格、交货期直至支付条件等不一而足。其中,灵活多样的富有弹
性的非信用证支付条件(D/P、D/A、O/A)成为出口竞争能力的一个主流趋势。出口商投保了出口
信用保险,便可通过缴纳少量保险费将承担的收汇风险转嫁给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从而灵活采
用D/P、D/A、O/A等非信用证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三)外贸企业可以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获取银行融资
云南省通海宋威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蔬菜及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民营企
业。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解决融资难题,自2009年9月开始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半年来,
该公司投保鲜蔬菜出口近3000万元,同期获得中国信保公司无担保、无抵押、不占用原有授信
额度的银行融资近2000万元,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
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果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2009年中国天量信贷可能导致通
货膨胀的预期,促使后危机时期中国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中性。出口商单纯想从银
行融资难度加大。企业通过办理出口信用保险,可以获得银行出口信贷;在非信用证项下的其
他支付方式均可以向银行申请押汇。这是一个较优融资选择。
(四)外贸企业可以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获得信息咨询服务
2008年11月10日,美国第二大电器产品零售连锁店——“电路城”(Circuit City)宣
布进入破产保护。我国的一家出口企业在中国信保的帮助下,早于破产消息公布前10天从电路
城收回最后一笔货款。原来,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信保根据电路城财务状况恶化等“信号”,
判断电路城破产风险及违约率显著上升,敦促企业减少与电路城的后续合作,加快收回尾款。
最终带领中国出口企业在通往电路城的不归路上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中国信保在这次事件中的显著作用说明,出口商对买方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
是无力调查的,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可以获得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信息咨询服务,并依靠其
健全的资信组织、追偿网络和庞大的信息库对进口方进行调查,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预警资
讯。
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的出口企业上了现实一课,信保确实能为外贸出口企业护航。目前,
一些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达30%以上,如法国40%, 日本39%,英国37%。而我国却
远远低于这一水平, 2009年,这个指标数据才达到18.6%。因此,在后危机时期,我国必须从
政府、出口信保公司及出口企业三个层面加速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推广。
(一)政府层面的推广
1.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众所周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了总出口额的50%左右,出
口商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近年来虽有所改观,但进步还不快。在后危机时期,政府部门
应顺应形势的发展,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制定灵活的费率政策,对技术、资金密
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实行优惠倾斜,助推我国企业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
效率的提高。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由从“微笑曲线”中段向曲线两端转移,由劳动密集型为主转
变为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
2.引导企业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后危机时期,政府应促成出口信用保险的国际合作,
特别与国际出口信用保险组织——伯尔尼协会和其他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合作,准确地
把握各个出口区域的风险。引导企业在保险机构的评估和建议下,理性地开拓新市场,开发新
产品,为市场多元化战略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持。此外,出口信用保险还可以针对国别、区域以
及出口商品所属行业采用差别费率,从而起到引导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实
施。
3.推进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化运作。目前,欧盟范围内涉及经合组织(OECD)核心成员
之间贸易的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基本实行了市场化。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化的实践
表明,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化运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我国政府应放宽政策,逐步推进我
国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化运作,充许一批经营状况良好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
进行商业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自主经营,有助于解除目前我国出口信保机构网络少、业务品
种单一、业务规模有限的困境,快速提高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整体水平。
(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层面推广
1.加强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后危机时期,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
与应用,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性合作组织,与国外同行开展信息交流业务,扩大信息来源,编织
信息网络,拓宽信息渠道。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在投保企业增加、
投保历史数据丰富以后,更加准确地细分市场和客户,评估风险,调整费率,降低出口企业的
投保费用,实现与企业共赢。
2.拓宽出口信用保险的服务领域,扩展服务对象。在后危机时期,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大
力开拓新的商业信用保险险种,拓宽服务领域,满足外贸企业多层次的需要,如装船前后信用
保险、汇率波动风险保险、成本增加风险保险、贸易展览会风险保险和各种担保、追账等业务。
在服务对象方面,除继续对大型国有企业商品出口提供支持外,还要正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进一步加大对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出口企业层面推广
多数出口企业在危机阶段从自身利益的得失中找到感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企业是信
保推广最基础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在后危机时期,企业作为信保推广的基本力量,一
方面要有更加强烈的投保意识,充分认识到出口信用保险在化解企业收汇风险、提高企业风险
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主动积极地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另一方面,出口企业要根据在出口贸易
中所面临的风险种类、贸易结算方式、买家资信状况等信息科学地投保,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
保费获得较高的安全保障,从而达到促进出口业务发展、减少风险损失的效果。▲
更多推荐
出口,信用,企业,保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