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长安福特福克斯)

%

重虞轩吟

区县发展

碳达峰

碳中和

背景下两江新区

绿色发展的有关思考与建议

?

黄正成欧阳建明

推进

\"

碳达峰

碳中和

#

的背景

碳达峰

就是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到峰

同时我国在全球分工中又处于

世界工厂

地位

,

过去我们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

把污染和能

;“

碳中和

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

到平衡

排放量等于吸收量

进入工业化时代

耗都留在了国内

,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

也需要碳

排放这一指标

,

来引导产业

督促企业逐步升级

国内外

\"

碳达峰

碳中和

#

现状

国际方面

:

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由于工业

,

由于煤炭

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量

使用

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

温室效应影响明显

,

全球气温快速上升

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

事件频发

,

冰川

积雪加速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化起步比较早

,

高能耗

高污染的相关产业已经

迁出

,

清洁能源占比较高

已经率先实现了碳达

地减少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

不仅关系到科学

和环境

更是关系到能源

经济和政治

,

推动

2015

12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00

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

黎协定

该协定将长期目标设为全球平均气温

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

,

达峰

碳中和

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是有

利于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助推

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二是有利于推动生

并努力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

,

逐步实现到本世

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

碳中和”

态文明建设

,

加快建设

美丽中国

三是有利于

减缓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

减少经

济社会的损失

四是有利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

欧盟

日本

韩国等先后承诺在

2050

年实现

碳中和目标

美国总统拜登也提出要明确碳中和

路线

国内方面

我国是目前全球碳排放第一大

体理念

在应对全球问题中体现中国担当

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能效

调整产业结构

,

排放量占到全球的

25%

以上

,

是美国的

2

欧盟的

3

倍多

,

要实现碳中和

,

需实现的碳排

研发应用低碳技术

强化低碳消费等举措是减

少碳排放进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

能源结构为

多煤少油缺气

,

气大量依赖进

煤碳又极度污染环境

需要以碳排放为抓

放减量远高于其他经济体

因此

,

与欧美各国相

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付出更多努力

2020

9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

大会上指出

:

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

,

推动清洁能源广泛使用

实现能源自给自

童廃轩吟

2021.03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

,

努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提出

,

2035

,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

,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

2020

12

,

在气候

雄心峰会上

,

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

中国不仅

要力争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

还要实现

2030

年单位

GDP

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

以上、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

左右的目标

$

碳达峰

碳中和

#

的具体路径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今年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3%

左右

十四五

期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

13.5%

1,%

同时提出了总体实现路径

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优化产业

结构和能源结构

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大力

发展新能源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

展核电

扩大环境保护

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

优惠目录范围

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

装备和

产品研发应用

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加快建

设全国用能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完善能源消

费双控制度

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

政策

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重庆市

十四五

规划提出

,

探索建立碳排

放总量控制制度

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

推动实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目标

开展低碳城市

低碳园区

低碳社区试点示范

,

推动低碳发展国

际合作

,

建设一批零碳示范园区

推进

\"

碳达峰

碳中和

#

的影响

一是重构能源产业格局

要实现

2060

年碳

中和的目标

,

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

,

降低化

石能源的比重

预计到

2060

核能

风能

阳能的装机容量将是现在的

5

12

倍和

70

倍左右

新能源领域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光

风能聚集的中西部地区将会成为最主要的

能源输出地

区县发展

二是重构制造业格局

碳中和

约束下

,

产线

设施更为先进的龙头企业有望占据竞争优

制造业产业链将进行新的分工合作

,

形成新

的产业格局

,

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等产业也将

加快发展

碳交易成为企业增收新支点

,

例如特

斯拉

2020

年出售碳排放额度收入达到

14

亿美

,

成为其利润的重要来源

三是重构金融业格局

。《

巴黎协定

签订后

,

资金更多流向绿色发展

全球绿色债券规模在

2019

年跃升至

2500

亿美元

,

约占发行总债券的

3.5%

,

而五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

1%

信贷业务

将进一步加大对低碳产业

绿色产业的支持

,

候投融资将日益成为银行绿色金融重要领域

四是重构地缘政治格局

中国逐步实现碳中

,

摆脱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

,

有利于我国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

石油地缘政治时代

将被完全打破

传统石油出口国将面临利益全面

丧失

,

国际竞争的焦点也将聚焦到低碳技术价值

链的控制上

、对两江新区加快绿色发展的建议

要深刻理解

碳达峰

碳中和

是我国经济进

入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是党中

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

抓手

,

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

,

要把

碳达峰

碳中和

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

体布局

因此

,

结合两江新区乃至重庆实际

,

我们

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推进

绿色产业

倍增计划

积极鼓励长

安福特

长安股份

上汽红岩

小康股份

北京现

上通五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

,

快推进吉利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

,

大力提升新能

源汽车占比

,

加快培育壮大整车

电池

电机

、电

基础材料

基础零件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

加快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

,

提高公共交通电

动化的水平

加快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

以海装风

康达环保

海润节能等企业为龙头

,

加快培育

区县发展

壮大节能环保

新能源

再制造等产业

二是推进

绿色生产

改造计划

加快实施

工业绿色改造升级

加大企业设备环保更新和

技术改造力度

,

推广工业节能减排技术装备

,

施工业节能诊断和节能监察

降低化石能源使

用比例

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提升产品和服

务的

含绿量

加强标准的引领作用

,

结合新区

实际出台

绿色工厂

标准

,

普及

绿色制造

清洁生产过程

对规上企业全面开展

绿色工

星级管理

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

,

健全

绿色制造

绿色采购

绿色税收等正向激励机

,

对成功创建

绿色工厂

的企业

,

给予一定的

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是推进

绿色金融

助力计划

积极探索

在新区建设用能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加快推

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持银行

证券

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和以马上消

费金融

蚂蚁金融

瀚华金融等为代表的新型金

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等新金融产品

,

引导金融机构提前布局净零碳经济

强化绿色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设立绿色项目贷

绿色工厂提升贷等金融产品

对优质企业

%

重虞轩吟

予以倾斜

四是推进

绿色科技

赋能计划

抓紧部署低

碳前沿技术研究

,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

现重大

两江协同创新区

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功

能平台

要坚持创新赋能和试点示范同推进

,

准关键核心技术

,

集中企业主体

科研院所

行业

协会等优势创新力量

重点突破一批绿色发展领

域的

卡脖子

技术

,

为低碳发展赋能

推进能源

领域重大技术创新

支持氢能等新能源发展

,

快国家氢能动力质检中心

明天氢能等项目建

五是推进

绿色生活

推广计划

切实加大宣

传教育力度

,

提高广大群众对环保

绿色消费与

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鼓励绿色出行

,

推动智能家

智慧交通

绿色建筑等领域加快发展

,

引导群

众倡导绿色消费

,

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绿色社区

试点示范

,

加快推进有条件的社区

建设低碳社区

作者:黄正成-两江新区社调中心

欧阳建明-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

责任编辑:唐亮

61

更多推荐

绿色,发展,能源,两江,节能,企业,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