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日发(作者:昂克赛拉论坛)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车辆识别代码(VIN)
一、车辆识别代码(VIN)位置
车辆识别代码(VIN)打印在前围板的右上角和仪表台左前边缘处,见图1-1-l。
图 1-1-1
二、车辆识别代码(VIN)的含义
车辆识别代码(VIN)包含17位,例:
LJD B A A 3 3 X 2 0 0000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区域范围
LJD一中国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2.车辆品牌
B-起亚牌
3.车辆类型
A-乘用车
4.安全约束系统
A-手动安全带
5.车身类型
3-长头四门(三厢)
6.发动机类型
3-G4EA;4-G4ED
7.检验位
8.生产年份
1-2001;2-2002;3-2003;4-2004;5-2005
9.装配厂
0-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10.生产顺序号
000001-999999
第二节发动机号码
一、发动机号码
发动机号码打印在气缸体后端左侧。
二、发动机号码含义
发动机号码包括1l位数,例:
G 4 E A 2 l 00001
1 2 3 4 5 6 7
1.发动机燃料
G-汽油
2.发动机排列
4-直列4缸4冲程
3.发动机发火顺序
E
4.发动机排量
A-1341mL
D-1599mL
5.生产年代号
l-2001:2-2002;3-2003;4-2004;5-2005
6.生产厂代号
7.发动机生产顺序号
00001—99999
第三节 常用参数和车辆的支撑点
一、常用参数
1.标准件拧紧力矩(表1-3-1)
标准件拧紧力矩 表1-3-1
螺纹的公称直径
M5
M6
M8
M10
M12
M14
M16
M18
M20
M22
M24
螺纹的螺距
0.8
1.0
1.25
1.25
1.25
1.5
1.5
1.5
1.5
1.5
1.5
力矩(N·m)
头部标记4
3~4
5~6
12~15
25~30
35~45
75~85
110~130
160~180
220~250
290~330
370~420
头部标记7
5~6
9~11
20~25
30~50
60~80
120~140
180~210
260~300
360~420
480~550
610~700
注意:
①表中所列的扭矩是标准数值,适用于下列情况:
a.钢制、电镀过的螺母及螺栓。
b.钢制电镀过的平垫片。
c.所有干燥的螺母、螺栓和垫片。
②表中所列的力矩不适用的情况:
a.带有弹簧垫片、齿型垫圈。
b.拧紧塑料件时。
c.使用自攻螺钉或自锁螺母。
d.涂油的螺纹和表面。
③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按表中规定力矩相应减小:
a.用弹簧垫片——85%。
b.若螺栓表面涂有机油——85%。
2.润滑油规格和用量(表1-3-2)
润滑油规格和用量 表1-3-2
零部件
油底壳
发动机油
机油滤清器
合计
手动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
AH标号GL-4
API标号SE级或以上
规 格 用量(最高,最低)
3.0L(3.17,2.64)
0.3L(0.32,0.26)
3.3L(3.49,2.90)
2.15L(2.27,1.89) SFE 75W/90
备 注
参见SAE标准的机油粘度指数
纯正的东风悦达起亚自 6.70L(7.08,5.90)
动变速器油;
纯正的DIAMONDAFT SP—Ⅱ M
制动器
冷却液
D0T3或DOT4
防冻液浓度按季节调配 高品质乙二醇基防冻液 5.5 L(5.81,4.84)
变速器连接机构、驻车
制动机构、发动机罩锁、 润滑脂2级
门锁、座椅调节器、铰链
等
助力转向 PSF-3
0.75~0.80L(0.79~0.85)
二、车辆的支撑点、
车辆的支撑点,见图1-3-1。
注意:不要在指定位置点外支撑车辆,否则会给车身造成损坏。
图 1-3-1
第二章 发 动 机
千里马轿车装配G4EA(1.3L单顶置凸轮轴)和G4ED(1.6L双顶置凸轮轴)两种型号发动机。
此发动机具有功率大油耗低的特性,此外还有以下特点:
(1)气门室罩盖是用塑料制成,减小了发动机的质量。
(2)采用自动调整气门间隙的液压挺杆(HLA)和滚子凸轮装置,大大减轻了发动机的噪声。
(3)将POWER TR装于ECU内,减少了配件数以及提高了可靠性。
(4)点火系统采用的是无分电器点火系统(DLI)及小型化的点火线圈,提高了可靠性。
(5)利用爆燃传感器把点火时刻提前到了爆燃限界附近,增大了发动机的有效功率。
(6)采用了无燃油回油管系统(RLFS),减少了配件数及提高了可靠性。
(7)怠速执行器安装在节气门阀体上并与节气门体一体化,减轻了进气噪声,减少了配件
数。
(8)使用了小型COMPACT喷油嘴(4-SPRAY),减轻了噪声,并与TCU(自动变速器控制单
元)的综合控制,提高了变速性能。
第一节 1.3L发动机机械系统
一、发动机参数
1.技术参数(表2-1-1)
技术参数
表2-1-1
项 目
类型
气缸数
缸径
冲程
排量
压缩比
点火顺序
怠速转速
怠速点火正时
进气门
配气相位
排气门
标准值
直列12气门,单顶置凸轮轴
4
71.5mm
83.5mm
1341cc
9.5
1-3-4-2
800±100r/min
上止点前9°±5°/800r/min
上止点前开 12°
下止点后关 520°
下止点前开 52°
上止点后关 12°
极限值
续上表
项 目
气门重叠角
缸盖
缸盖底面平行度
缸盖侧面平行度
24°
0.03mm
0.15mm
标准值 极限值
0.08mm
0.3mm
气门座圈孔径修理极限值
进气
0.03mm,28.8~28.821mm
0.06mm,29.1~29.121mm
42.3575mm
42.2624mm
排气
0.03mm,34.3~34.325mm
0.06mm,34.6~34.625mm
11.05~11.068mm
11.25~11.268mm
11.50~11.518mm
42.8575mm
42.735mm
30mm
0.045~0.085mm
0.07~0.28mm
气门导管孔径修理 0.05mm
极限值
0.25mm
0.50mm
凸轮轴凸轮高度
进气
排气
凸轮轴轴颈
凸轮轴轴颈和轴承的间隙
凸轮轴轴向间隙
气门杆直径
气门锥角
气门头部厚度
进气门
排气门
进气门
进气门
排气门
5.955~5.97mm
5.935~5.95 mm
45~45.5°
1.1mm
1.3mm
0.03~0.06mm
0.05~0.08mm
12.8mm
12.8mm
0.05mm,0.25 mm,0.50mm
0.8~1.2mm
1.3~1.7mm
45°
0.3mm,0.6mm
44mm
21.6kg/35mm,45.1kg/27.2mm
34.5mm
不大于1.5°
71.50—71.53mm
不大于0.01mm
小于0.01mm
不大于0.05mm
0.02~0.04mm
0.8mm
1.0mm
0.10mm
0.5mm
气门杆与导管间隙
排气门
进气门
气门导管安装直径
排气门
维修(加大)尺寸
气门座圈宽度
座圈锥角
气门座圈维修(加大)尺寸
自由长度
气门弹簧
负荷特性
安装高度
直线度
缸孔直径
缸孔圆度误差
缸体
缸孔锥度
缸体面的平行度
与活塞配合间隙
进气门
排气门
0.01mm
续上表
项 目
活塞
活塞环
直径
维修(加大)尺寸
活塞环数量
标准值
71.47~71.50mm
0.25mm,0.50mm,0.75mm,1.00mm
每个活塞上1个油环,2个气环
极限值
油环与环槽间隙
气环与环槽间隙
油环类型
油环开口间隙
气环类型
0.06~0.15mm
0.04~0.085mm
组合油环
0.2~0.7
第1个气环为钢制内锥角
第2个气环为锥形环
第1个气环为0.15~0.30mm
第1个气环为0.30~0.45mm
0.25mm、0.5mm、0.75mm、1.0mm
每100mm不大于0.05mm
每100mm不大于0.1mm
1250±500kg
0.018~0.036mm
0.10~0.25mm
0.018~036mm
0.25mm、0.5mm、0.75mm
45mm
50mm
不大于0.03mm
不大于0.05mm
不大于0.05mm
0.05~0.175mm
0.25mm:44.725~44.740mm
0.1mm
1mm
1mm
1mm
1mm
1mm
气环开口间隙
维修(加大)尺寸
弯曲极限
扭曲极限
连杆
负载活塞销压力
轴瓦间隙
连杆侧隙
油隙
连杆瓦
维修(加大)尺寸
连杆轴颈
主轴颈
弯曲极限
圆度
圆柱度
端面间隙
0.1mm
0.4mm
0.1mm
曲轴
连杆轴颈修理限值 0.50mm;44.475~44.490mm
0.75mm:44.225~44.240mm
0.25mm:49.727~49.742mm
主轴颈修理限值
0.50mm:49.477~49.492mm
0.75mm:49.227~49.242mm
第1、2、4、5道主轴 0.022~0.040mm
颈间隙
第3道主轴颈间隙
0.028~0.046mm 0.13mm
0.13mm
飞轮端面跳动
极限机油压力(油温90~100℃)
0.1mm
150kPa
续上表
项 目
机油泵
标准值
外转子与壳体径向 0.12~0.18mm
间隙
极限值
外转子与壳体端面 0.014~0.085mm
间隙
内外转子径向间隙 0.025~0.069mm
机油压力(怠速) 147kPa(油温90~100℃)
回油弹簧自由高度 46.6mm
回油弹簧负荷特性 60N/40.1mm
散热器
类型
性能
主阀门开启压力
散热器盖
主阀门关闭压力
真空阀开启压力
水泵
类型
开启温度
节温器
全开温度
全开高度
标识
驱动皮带类型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单元
类型
电阻
类型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电阻
压力式波纹状散热片
15960KJ/h
81.4~108kPa
83.4kPa
-6.86kPa
离心叶轮式
蜡式
80.5~83.5℃
95~C
8mm(100℃时)
88(标记在表面)
V形带
热敏电阻式
85℃时,42.5~54.4Ω
110℃时,22.1~26.2Ω
热敏电阻式
20℃时,2.31~2.59KΩ
110℃时,146.9~147.3KΩ
空气滤清器
类型
材料
消声器
缓冲系统
干式
帆布
膨胀谐振式
橡胶悬挂
排气管
2.拧紧力矩(表2-1-2)
拧紧力矩
表2-1-2
项 目
发动机前支架螺栓和螺母
发动机左、右支架螺栓
油压传感器
缸盖螺栓(分三次拧紧)
进气歧管螺栓或螺母
排气管螺母
拧紧力矩(N·m)
30~42
30~42
13~15
(23~27)+(60°~62°)+(60°~62°)
15~20
15~20
续上表
项 目 拧紧力矩(N·m)
凸轮轴罩盖螺栓
摇臂轴螺栓
凸轮轴螺栓
推力片螺栓
连杆螺母
主轴承盖螺栓
飞轮螺栓MT
驱动盘螺栓AT
曲轴带轮螺栓
凸轮轴带轮螺栓
张紧轮螺栓
齿带罩螺栓
机油泵螺栓
发动机安装绝缘垫螺栓
发动机安装绝缘垫螺母(小)
发动机安装支架螺栓螺母
变速器隔热垫螺母
变速器减振支架螺栓
后侧制动器支架螺母
后侧制动器支架与发动机连接螺栓
前侧制动器支架螺母
前侧制动器支架与发动机连接螺栓
机油滤清器
油底壳放油塞
油底壳放油塞
机油集滤器
正时齿带上罩螺栓
正时齿带下罩螺栓
稳压箱与进气歧管连接螺栓
发电机支架螺母
发电机锁紧螺栓
发电机支架安装螺栓
水泵带轮
水泵带轮螺栓
冷却液温度表传感器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出水管螺栓
8~10
20~24
20~27
8~10
32~35
55~60
130~140
130~140
140~150
80~100
20~27
10~12
12~15
90~110
50~65
50~65
90~110
30~40
45~60
30~40
45~60
30~40
12~16
6~8
35~45
15~22
10~12
10~12
15~20
20~25
15~22
20~28
8~10
12~15
10~12
15~20
17~20
续上表
项 目
节温器螺栓
空滤器安装螺栓
拧紧力矩(N·m)
15~20
8~10
消声器安装螺栓
进气歧管与缸盖连接螺栓
节气门体与稳压箱连接螺栓
排气歧管与缸盖连接螺栓
隔热罩与排气歧管连接螺栓
氧传感器连接螺栓
排气管连接螺栓
排气管支架螺栓
排气管与三元催化器连接螺栓
三元催化器与消声器连接螺栓
4~6
15~20
15~20
15~20
15~20
50~60
30~40
30~40
40~60
30~40
二、常见故障诊断(表2-1-3)
常见故障诊断
表2-1-3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缸垫泄漏
气缸压力低
活塞环损坏或磨损
气缸或活塞磨损
气门座圈损坏或磨损
发动机油量少
机油压力传感器故障
机油滤清器堵塞
机油压力低
机油泵齿轮或盖损坏
机油粘度低
柱塞常开
轴承间隙大
机油压力高 柱塞常关
发动机支撑螺栓松动
变速器安装支架松动
发动机支架松动
发动机抖动
中央构件松动
发动机隔热垫损坏
发动机支撑隔热垫损坏
变速器隔热垫损坏
排除故障
更换缸垫
更换活塞环
维修或更换活塞或气缸体
维修或更换气门或座圈
检查发动机油量
更换
更换
更换
检查更换机油
维修
更换
维修
拧紧
拧紧
拧紧
拧紧
更换
更换
更换
续上表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机油稀(油压低)
气门噪声
气门或气门导管损坏或磨损
液力系统间隙不正常
连杆轴瓦和主轴轴瓦噪声
机油量不足
排除故障
更换
更换
更换
检查机油量
机油稀(油压低)
轴承间隙大
更换
检查确定原因
调节张紧力
维修或更换
拧紧或更换
换节温器垫
维修或更换
更换
更换
更换
清洗或更换
更换
调整或更换
更换
维修或更换
维修或更换
加冷却液
更换
维修或更换
拧紧
维修或更换
维修或更换
维修或更换
拧紧
维修或更换
更换
更换
矫正
维修或更换
齿带噪声 张紧力不正确
散热器或管漏
水箱盖不密封
冷却效果不好
节温器泄漏
散热器泄漏
冷却泵泄漏
散热器堵塞 冷却液有杂质
水箱盖密封不严
冷却系统堵塞
节温器故障
皮带打滑
冷却液温度高
冷却泵故障
传感器故障
风扇故障
冷却液不足
节温器故障
冷却液温度低
传感器或线束故障
机油冷却系泄漏
连接处松动
管或机油冷却系损坏
传感器或起动机损坏
风扇继电器或线束损坏
连接处松动
排气管漏气
排气管或消声器损坏
消声器松动
橡胶垫脱落
异常噪声
排气管或消声器与车身相连
排气管或消声器损坏
风扇不起作用
三、发动机检修
1.检查机油
(1)检查机油油面位置。
(2)起动发动机,低速运转20min左右,使其达到暖机温度。
(3)让发动机熄火,等2~3min,然后检查机油油面位置。
(4)检查油面是否在标尺标记的范围之内,若低于极限(L标记),则加注机油至F标记。
(5)保持机油清洁,不允许混入冷却液或汽油,还应有适当的粘度。
2.更换机油
(1)起动发动机。当达到正常的温度后,让发动机熄火。
(2)拧开加油口盖和放油塞,放掉机油。
(3)将新鲜机油注入曲轴箱。不更换滤清器的加入油量:3.0L;更换滤清器的加人油量:3.3L。
(4)拧上加油口盖。拧紧放油塞至规定的力矩(35~45N·m)。
(5)起动发动机。
(6)让发动机熄火并检查机油量,必要时再加注一些机油至机油标尺的F标记。
3.更换机油滤清器
(1)拆下机油滤清器。
(2)在安装机油滤清器之前,给新机油滤清器的O形环加少量发动机机油。
(3)拧紧机油滤清器至规定力矩(12~16N·m)。
(4)起动发动机,检查是否泄漏。
(5)让发动机熄火,检查油量并加至所需量。
4.机油的选择
推荐使用API标号:SH级或SG以上的机油。
推荐使用SAE粘度级别:见图2-1-1。
图2-1-1
注意:为取得最好的效果和最大的安
全性,建议选用如下润滑油。
①满足API级别要求。
②在预期的环境温度范围内选择正确的SAE粘度号。
严禁使用不同时满足SAE粘度要求和API标号要求的润滑油。
5.检查冷却液泄漏
(1)发动机冷却后,拧下散热器盖。
(2)确认冷却液面在散热器颈处以上。
(3)拧上散热器盖并加压140kPa,应保持压力2min,除非冷却液泄漏。
6.散热器盖的压力测试
(1)用一根管将盖和测试装置连接起来。
(2)增加压力直到标准数值。
主阀门开启压力:81.4~108kPa;真空阀开启压力:-6.86kPa。
(3)检查读数应保持在标准值或稍偏上,否则更换散热器盖。
注意:测量前要确保散热器盖干净,否则锈或其他杂质会影响读数。
7.冷却液密度的测试
(1)用密度计测量冷却液的密度。
(2)测量冷却液的温度并参照表2-1-4计算冷却液的百分含量。
冷却液百分含量和密度的关系
表2-14
冷却液温度(℃/)和密度
10/50
1.054
1.063
1.07l
1.079
1.087
1.095
1.103
20/68
1.050
1.058
1.067
1.074
1.082
1.090
1.098
30/86
1.046
1.054
1.062
1.069
1.076
1.084
1.092
40/104
1.042
1.049
1.057
1.064
1.070
1.077
1.084
50/122
1.036
1.044
1.052
1.058
1.064
1.070
1.076
凝点
(℃/℉)
-16/3.2
-20/-4
-25/-13
-30/-22
-36/-26.8-42/-44
-50/-58
安全运行温度
(℃/℉)
-11/12.2
-15/5
-20/-4
-25/-13
-31/-23.8
-37/-35
-45/-49
冷却液
百分含量
30%
35%
40%
45%
50%
55%
60%
注意:在20℃/68℉时,密度为1.058的冷却液的安全运行温度为-15℃/5℉。
①如果冷却液百分含量低于30%.防腐能力将受到影响。
②如果冷却液百分含量高于60%,防冻性和发动机冷却性能将降低,影响发动机工作。所以要适当地选取冷却液的百分含量。
③严禁与其他牌号的冷却液混合使用。
防冻剂:乙二醇在冷却液中所占比率:50%(非热带区域);40%(热带区域)。
8.气缸压力的检查
(1)检查气缸压力前,要检查机油量,并且检查起动机和蓄电池是否正常工作。
(2)起动发动机,使冷却液温度升至80~95℃。
(3)拆下燃油泵连接器。
(4)使发动机熄火,拔下高压线。
(5)拆下火花塞。
(6)拆下点火线圈。
(7)转动曲轴清除缸体内的杂质。
(8)在火花塞孔中接1只缸压表。
(9)将加速踏板踩到底。
(10)转动曲轴并读数。
标准压力:1500kPa;最小压力:1200kPa。
(11)对每缸进行8~lO步骤,保证每缸压力变化在标准范围内(不大于150kPa)。
(12)如果数据不在范围内,从火花塞孔中注少量机油,然后重复8~10步骤。
注意:
①如果压力有所上升,说明活塞环和缸孔有磨损。
②如果压力不变,说明气门油封和气门座圈磨损,或缸盖垫密封不严。火花塞拧紧力矩:20~30N·m。
9.正时齿带张紧力的调节(见图2-1-2)
(1)逆时针转动方向盘。
(2)用千斤顶将汽车升起,拆下发动机支架托架。
(3)松开水泵皮带轮安装螺栓并松开发电机皮带张紧调节螺栓。
(4)拆下冷却泵带轮、发电机皮带、方向轮和皮带。
(5)拆下正时齿带罩,拆下曲轴带轮。
(6)顺时针转动曲轴,使1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处。
图2-1-2
注意:必须顺时针转动曲轴,否则调节后的张紧力不准确。
(7)松开张紧装置上螺栓1-2转,松开和张紧皮带。
(8)转动曲轴,使正时带轮顺时针转过2个齿。
(9)拧紧螺栓和中枢螺栓。
(10)顺时针方向转动曲轴带轮2转,保证正时齿带安装在带轮上。
(11)检查正时齿带的张紧情况。
以约49N的水平的力作用在张紧轮和张紧侧的正时皮带上,正时齿带的齿尖到螺栓头中心的距离大约是螺栓头半径的1/2(请参见图2-1-54)。
(12)装正时齿带罩。
(13)装上张紧轮,装上冷却泵带轮。
(14)装V形皮带和调节皮带张紧装置。
10.驱动皮带张紧力的调节
(1)检查皮带是否损坏,与沟槽配合是否正确。
(2)在两带轮之间背面中间施以100N的力,测量皮带的张紧力。
注意:排气门摇臂凸轮桃尖应在最高位置以达到合适的张紧力。
(3)如果有噪声或打滑现象,检查与带轮接触的皮带表面是否磨损、损坏或者皮带是否倾斜。
11.发电机皮带张紧力的调节
注意:如果皮带过松,会引起噪声或加剧磨
损。如果皮带过紧,发动机冷却泵轴瓦或发电
机可能会损坏。
(1)松开发电机支撑螺母A和调节锁止螺栓B,见图2-1-3。
图2-1-3
(2)用张紧调整螺栓调节皮带张紧力至规定值,见表2-1-5。
(3)拧紧发电机锁止螺栓B和发电机支撑螺母A。
发电机支撑螺母A拧紧力矩:20~25N·m。发电机锁止螺栓B拧紧力矩:15~22N·m。发
电机安装螺栓拧紧力矩:20。28N·m。
(4)检查皮带的挠度或张紧力,调整至规定值,见表2-1-5。
皮带挠度和张紧力标准值
表2-1-5
项 目
挠度(mm)
张紧力(N)
挠度(mm)
空调压缩机
张紧力(N)
转向助力 挠度(m)
250~500
6.0~9.0
470~570 320~420
检 查
新
5.1~6.0
350~500
8
调 节
新
4.O~4.4
650~750
5.O~5.5
旧
5.1~5.7
400~500
6.0~7.O
发电机
注意:
①安装V形带前,检查V形带是否校直。
②如果有噪声或打滑,检查皮带是否磨损、损坏,或带轮表面损坏。检查带轮,同时检查皮带损坏量。
③旧皮带是指使用时间超过5mm的皮带。
④按检查标准定期检查皮带张力。各种皮带轮位置见图2-14。
用A型挠度表测量时,刻度盘不要接触到其他物体,见图2-1-5。
图2-1-4
图2-1-5
用B型挠度表测量时,按箭头方向旋转复位钮使指针在复位位置,见图2-1-6。挠度表拿开后,指针读数不会变,读出数值。
图2-1-6
12.发动机和变速器拆卸
(1)发动机和变速器支架的拆卸(图2-1-7)。
①用升降机将发动机吊到足够高度,使隔垫不受力。
②拆卸发动机支架隔垫螺栓,拆下发动机支架。
③对于手动档汽车,先拆去变速杆。
④拆去变速器支架螺栓,拆下变速器支架。
(2)拆下前滚轴制动器。
图2-1-7
(3)拆下后滚轴制动器。
(4)拆卸发动机和变速器。
注意:将千斤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使铰接头连接在发动机正确的位置,并用防护板避免接触处的损伤。
①拆下蓄电池、空气滤清器。
②拔掉后尾灯和线束连接头。
③拆下变速杆。
④拆开氧传感器、点火线圈和1缸上止点传感器的线束。
⑤拆下水温传感器。
⑥断开制动增压真空管,见图2-1-8。
⑦从发动机侧面拆下主燃油管。
⑧对于自动档汽车,断开驱动桥油冷管,见图2-1-9。
图2-1-8
图2-1-9
注意:当断开管子时,做好标记以免安装时发生错误。
⑨放掉冷却液。
⑩断开散热器进出水管。拆下散热器。
⑾断开加热器管。断开油门拉线。
⑿对于手动档汽车,拆下离合器拉线和控制拉线。
⒀从变速器上拆下里程表软轴。从安装支架上拆下空气压缩机。
⒁断开起动电机连接器和支架。
⒂抬高汽车并拆卸前轮。
⒃从轮毂上移开轮速传感器(带ABS)。
⒄松开支柱螺栓并拆开轮毂。
⒅将卡钳总成移到上侧,见图2-1-10。从歧管上拆下排气管。
图2-1-10
⒆慢慢抬升发动机(到发动机重量规定高度范围内并且变速器与发动机不干涉)并且临
时将发动机架起来。
注意:检查所有的电缆、管子、连接器等都已从发动机上拆下来。
⒇移开中心部分、前滚轴止动器和后滚轴止动器。
(21)将发动机和变速器移出汽车。
13.缸体的检修
(1)拆下缸盖、正时齿带、机油泵、飞轮、活塞和曲轴。
(2)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
(3)目视缸体是否有划痕、生锈、腐蚀、裂纹或铸造缺陷。如果有则维修或更换。
(4)使用直尺和塞尺检查缸体上表面变形量,见图2-1.11。测量时要保证表面没有缸盖垫残留碎片和其他杂质。
标准值:O.05mm;极限值:0.1mm。
(5)如图2-1-12所示,在A和B两个方向三个高度上测量气缸直径。如果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的差值超过限值,必须重新镗缸。镗缸尺寸以加大活塞和活塞环的尺寸为基准。
标准气缸直径:71.5mm;差值:不大于0.02mm.
加大活塞尺寸:0.25mm、0.50mm、0.75mm、1.00mm。
(6)如果缸壁上出现不均匀磨损,则用缸口绞刀进行修理。
(7)镗缸时,必须保证活塞和缸孔的间隙,并且活塞应该用同一维修(加大)尺寸。活塞外径的标准尺寸是距活塞裙部向上12mm处,见图2-1-12。
活塞与缸孔间隙:0.02~0.04mm。
图2-1-11
图2-1-12
14.凸轮轴的检修(图2-1-13)
图2-1-13
■拆卸和检查
(1)断开进气软管。
(2)拆下冷却泵带轮和曲轴带轮。
(3)拆下正时齿带罩。
(4)将张紧轮向冷却泵方向移动并让它暂时固定。
(5)从凸轮轴正时带轮上拆下齿带。
(6)拆下凸轮轴带轮。
(7)拆下点火线圈总成。
(8)拆下摇臂罩盖,拆下摇臂轴总成。
(9)拆下凸轮轴轴承盖,拆下凸轮轴。
(10)检查凸轮轴轴颈是否磨损,若损坏,更换凸轮轴。
(11)检查凸轮桃尖,若损坏,更换凸轮轴。凸轮轴技术参数见表2-1-1。
(12)检查凸轮表面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
(13)检查轴承座磨损情况,如果轴承座表面磨损过度,更换气缸盖总成或凸轮轴轴承盖。
(14)检查油封唇部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
(15)检查与油封唇部接触的凸轮轴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凸轮轴。
凸轮轴端面间隙:0.07~O.28mm。
图2-1-14
■安装
(1)在轴承座上涂机油,然后装上凸轮轴和轴承盖。
(2)安装摇臂和摇臂轴。
(3)用适当的压力安装凸轮轴油封,在油封的外表面涂抹适当的机油。沿着凸轮轴前端用锤子将油封安装到位。
(4)安装凸轮轴正时带轮,拧紧凸轮轴正时带轮螺栓至规定力矩(80~100N·m)。
(5)对正时标记(1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见图2-1-14。
(6)把垫安装到罩盖的沟槽里。安装罩盖,拧紧罩盖螺栓至规定力矩(8~10N·m)。
(7)安装正时齿带罩。
(8)安装冷却泵皮带轮和曲轴皮带轮。
15.曲轴的检修(图2-1-15)
图2-1-15
■拆卸和检查
(1)拆下正时齿带、机油泵、飞轮、缸盖和油底壳。
(2)拆下后端板和后油封。
(3)拆下连杆瓦盖、主轴承盖并取出曲轴。按顺序将轴瓦排列放好。
(4)拆下曲轴位置传感器和信号齿圈。
注意:重新安装时主轴承盖顺序和方向不得弄混。
(5)检查曲轴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磨损情况,油道是否堵塞,如有缺陷,修理或更换。
(6)检查各轴颈的圆度误差(不大于0.01mm)。
(7)检查主轴轴瓦和连杆轴瓦有无剥落、熔着、胶结和不正确接触现象,更换有缺陷的轴瓦。
(8)测量间隙(轴颈和轴承内径的差值就是间隙值)。
第1、2、4、5主轴颈间隙:0.028~0.046mm。
第3主轴颈间隙:0.034~0.052mm。
连杆轴颈间隙:0.024~0.042mm。
可用塑料间隙规来测量间隙,方法如下:
①从轴颈和轴承上清除杂质和润滑油。
②将塑料间隙规放到每个轴颈的顶部,要离开油孔。
③安装曲轴、轴承和轴承盖。按规定的力矩拧紧轴承盖螺栓。测量间隙时不要转动曲轴。
④拆下轴承盖并测量间隙,如果问隙值超过限值,更换轴承。
(9)检查前后油封有无损坏,必要时更换。
(10)检查曲轴信号齿圈。
①拆下曲轴信号齿圈。
②检查信号齿圈有无损坏、裂纹,必要时更换。
③检查传感器和信号齿圈的间隙(标准值:0.5~1.5mm)。
(11)检查缸体曲轴孔直径。
在缸体上记录了曲轴孔尺寸号码字母,见图2-1-16。
从前曲轴孔直径位置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读取缸体曲轴孔直径。缸体曲轴孔直径见表2-1-6。
缸体曲轴孔直径
表2-1-6
尺寸号码
缸体曲轴孔直径
A b
c
54~54.006mm 54.006~54.012mm 54.012~54.016mm
(12)检查曲轴主轴颈。
在曲轴平衡重上记录了主轴颈号码字母,见图2-1-17。
图2-1-16
图2-1-17
从1缸处显示的主轴颈直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取。曲轴主轴颈直径见表2-1-7。
曲轴主轴颈直径
表2-1-7
类号
ⅰ
ⅱ
ⅲ
尺寸号码
A
b
C
主轴颈直径
49.962~49.968mm
49.956~49.962mm
49.950~49.956mm
主轴颈轴瓦厚度见表2-1-8。
主轴颈轴瓦厚度
表2-1-8
第l、2、4、5主轴颈轴瓦
颜色
黄色
绿色
无色
黑色
蓝色
主轴颈轴瓦厚度
2.002~2.005mm
2.005~2.008mm
2.008~2.011mm
2.011~2.014mm
2.014~2.017mm
颜色
黄色
绿色
无色
黑色
蓝色
第3主轴颈轴瓦(中间轴瓦)
主轴颈轴瓦厚度
1.999~2.002mm
2.002~2.005mm
2.005~2.008mm
2.008~2.011mm
2.011~2.014mm
■安装
(1)将主轴瓦放在缸体上的轴承座里。主轴瓦一定按拆卸时标记的序号安装。
(2)安装曲轴,在主轴颈上涂机油。
(3)安装轴承盖,按3-2-4-1-5的顺序依次拧紧螺栓至规定的力矩。主轴承盖螺栓拧紧力矩:55~60N·m;连杆轴承盖螺栓拧紧力矩:32~35N·m。轴承盖螺栓应该分2~3步逐步拧紧。
(4)检测曲轴端面间隙(标准值:0.05~0.175mm),若不合格,用推力片调整。
(5)在曲轴后油封盖中安装油封。用曲轴后油封安装导具将油封压实,小心不要压偏。
(6)安装后油封盖和垫,拧紧5个螺栓。安装时在油封唇部和曲轴上涂少量机油。
(7)装后端板并拧紧螺栓。
(8)安装连杆瓦盖。
(9)安装飞轮、机油泵、油底壳和正时齿带。
16.飞轮的检修(图2-1-18)
图2-1-18
■拆卸和检查
(1)拆下变速器和离合器。
(2)拆下飞轮。
(3)检查飞轮与离合器压盘接触表面磨损情况。如果磨损严重则更换飞轮。
(4)检查飞轮与离合器压盘接触表面的跳动量(标准值:0.1mm)。
(5)检查齿圈的损坏、磨损和裂纹,必要时替换。
■安装
安装飞轮总成并拧紧飞轮螺栓至规定的力矩(130~140N·m)。
17.活塞总成的检修(见图2-1-19)
图2-1-19
■检查
(1)检查每个活塞有无磨损或铸造缺陷,必要时更换。
(2)检查活塞环有无损坏或不正常的磨损,必要时更换。当更换活塞时,一定要换活塞环。必须使用同一尺寸的活塞环。
(3)检查活塞销与销孔的配合。更换有缺陷的活塞和销。
(4)测量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的间隙。如果超出维修限值,换一个新环重新测量。如仍然超出则更换活塞和活塞环。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的间隙见表2-1-1。
活塞环加大尺寸及标记见表2-1-9。
活塞环加大尺寸及标记
表2-1-9
标 记
加大尺寸
25
0.25mm
50
O.50mm
75
O.75nm
100
1.00mm
注意:标记打在环的正面。
(5)测量活塞环的开口间隙。用手将活塞环塞进缸孔里,然后用活塞将其推进去。用塞尺测量开口间隙,若超出限值,更换活塞环。活塞环的开口间隙见表2-1-1。
(6)在气缸体上表面检查缸体活塞孔尺寸号码,见图2-1-20。
缸体活塞孔直径见表2-1-10。
缸体活塞孔直径
表2-1-10
类 号
A
B
C
尺寸号码
A
B
C
缸孔直径
71.5~71.51mm
71.51~71.52mmn
71.52~71.53mm
(7)在活塞顶检查活塞尺寸号码,选择与缸体活塞孔号相关的活塞。活塞直径见表2-1-11。
活塞直径
表2-1-11
类号
A
B
C
尺寸号码
A
无
C
活塞直径
71.47~71.48mm
71.48~71.49mm
71.49~71.50mm
缸体与活塞的配合间隙:0.02~0.04mm。
■安装
(1)安装组合油环,见图2-1-21。
图2-1-20
图2-1-21
安装上下刮片时,将一端用手固定在环槽和衬环之间,然后慢慢的将整个刮片装入环槽。
(2)用安装工具安装第二环和第一环,见图2-1-22。
(3)在活塞环涂满机油。
(4)活塞环的开口间隙要错开,见图2-1-23。
图2-1-22
图2-1-23
(5)活塞装入气缸时,应使活塞的前部标记和连杆的前部标记朝向发动机的前部。
(6)安装连杆轴瓦盖时,根据拆卸时匹配号安装。
(7)换新的连杆组件时,定位槽口位置应一致。
(8)拧紧连杆螺母至规定的力矩(32~35N·m)。
注意:拆下的连杆螺栓不能重复使用。装新的连杆螺栓时拧紧次数不得超过3次。
(9)检查连杆侧隙(标准值:0.10~0.25mm;限值:0.4mm)。
18.发动机冷却液管的检修(图2-1-24)
(1)检查冷却液管路有无损坏、裂纹,必要时更换。
(2)把新的O形环用冷却液蘸湿后,装入水泵进水管末段的槽内。
(3)将进水软管上的黄色标记朝着水泵进水管,将软管插到进水管的标记处。
19.发动机水泵的检修(图2-1-25)
■拆卸和检查
(1)放掉冷却液并断开水泵进出水管。
(2)拆下驱动皮带和水泵带轮。拆下正时齿带罩和惰轮。
(3)拆掉水泵安装螺栓,拆下发电机支架,拆下水泵。
(4)检查每个部分有无损坏、磨损和裂纹现象,必要时更换。
(5)检查轴承有无磨损、噪声、和转动迟缓,必要时更换。
(6)检查冷却液泄漏情况,必要时更换水泵。
图2-1-24
图2-1-25
■安装
(1)清除水泵和缸体表面杂质。
(2)换新水泵垫后安装水泵,拧紧四个螺栓水泵至
规定力矩(12~15N·m),见图2-1-26。
图2-1-26
(3)安装惰轮,调节正时齿带张紧力。
(4)安装正时齿带罩。
(5)安装水泵皮带轮和皮带,调节皮带张力。
(6)注入清洁的冷却液。
(7)起动发动机检查有无泄漏。
20.散热器总成的检修(图2-1-27)
■拆卸
(1)断开风扇电机接头。
(2)将水温控制开关置到高温档。
(3)放掉冷却液。
(4)断开散热器上、下软管和蓄水壶软管。
(5)对于自动档汽车,从自动变速器断开冷却器软管。
图2-1-27
注意:断开冷却器软管时,一定要堵住接头以免杂质进入变速器。
(6)拆下散热器安装螺栓。
(7)把散热器连同风扇电机一起拆下。
(8)从散热器上拆下风扇电机。
■检查
(1)检查散热器是否变形,损坏。
(2)检查散热器腐蚀、生锈、剥落现象。
(3)检查软管有无损坏,裂纹。
(4)检查蓄水壶有无损坏。
(5)检查散热器盖弹簧和散热器盖水封有无损坏。
(6)检查散热器盖的压力。
21.散热器风扇电机的检修
■检查
(1)通电检查散热器风扇运转情况。
(2)当电机运转时检查有无噪声。
■安装
(1)将清洁的冷却液注入散热器和蓄水壶。
(2)起动发动机直到节温器全开,然后使发动机熄火。
(3)拧下散热器盖,继续加冷却液至颈处,加冷却液到蓄水壶的“UP”标记处。
(4)检查有无泄漏。
22.散热器盖总成的检修(图2-1-28)
图2-1-28
(1)检查散热器盖有无损坏和变形。
(2)将散热器盖和转换器装到测试器上,逐步加压到指针不动。
①10s以上,气压不降说明盖是好的。否则,更换散热器盖。
②主阀开启压力:81.4~108kPa;限值:65kPa。
23.节温器的检修(图2-1-29)
图2-1-29
■拆卸和检查
(1)排放冷却液到液面低于节温器。
(2)拆下出水管和垫。
(3)取出节温器。
(4)如图2-1-30所示,把节温器和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检查节温器参数是否符合标准,必要时更换。节温器参数见表2-1-1。
图2-1-30
■安装
(1)检查节温器推杆侧的方向。如果方向装反了,节温器底部将接触到进气歧
管肋部,影响节温器正常工作。
(2)换新垫片,装出水管。
(3)注入清洁的冷却液。
24.润滑系统的检修(图2-1-31)
■拆卸
(1)拆下正时齿带。
(2)拆下油底壳螺栓和油底壳。
(3)拆下机油集滤器和机油泵组件。
图2-1-31
(4)拆下泵盖。
(5)取出内外转子。内外转子上的匹配标记表示安装方向,见图2-1-32。
(6)拆下锥堵,取出调压弹簧和柱塞。
■检查
(1)检查机油泵有无瑕疵或磨损,必要时更换。
(2)检查机油泵油封有无破损,必要时更换。
(3)检查机油泵齿轮接触表面的磨损情况。
(4)检查机油泵转子表面有无磨损。
(5)检查机油泵内转子齿顶和外转子之间间隙(0.025~0.069mm),见图2-1-33。
图2-1-32
图2-1-33
(6)检查机油泵内、外转子端面和泵壳体端面之间间隙,见图2-1-34。
图2-1-34
内转子端面和泵壳体端面之间间隙:O.04~0.085mm。
外转子端面和泵壳体端面之间间隙:0.04~0.09mm。
(7)检查机油泵外转子和泵壳体间隙(0.12~0.185mm),见图2-1-35。
(8)检查油底壳有无瑕疵或磨损,必要时更换。
(9)检查集滤器有无瑕疵或磨损,必要时更换。
■安装
(1)将内外转子放入泵体,保证内外转子按图2-1-32匹配标记安装。
(2)装上泵盖,拧紧泵盖螺栓至规定力矩(8~12N·m),然后检查转子灵活性。
(3)装柱塞和调压弹簧,拧紧锥堵至规定力矩(40~50N·m),在柱塞上加少量机油
(4)将新油封装入机油泵。
(5)安装曲轴正时齿带轮、正时齿带和曲轴带轮。
(6)安装集滤器。
(7)清除缸体和油底壳表面上的杂质。
(8)在油底壳的沟槽里涂密封剂。
注意:密封剂涂成大约4mm宽,涂密封剂后,晾大约15min。
(9)安装油底壳,拧紧油底壳螺栓至规定力矩(6~8N·m)。
■机油压力传感器的检修
图2-1-35
(1)用欧姆表检查端子和壳体是否相通,见图2-1-36。如果不通,更换传感器。
(2)在传感器中插入一段细导线,然后检查端子和壳体是否相通,见图2-1-37,如果相通,更换传感器。
图2-1-36
图2-1-37
(3)如果不通,通过油孔加50kPa的压力,传感器应该正常工作。检查有无泄漏。如果有,
说明膜片损坏,更换传感器。
25.进排气系统的检修
■排气歧管的检修(图2-1-38)
图2-1-38
(1)检查排气歧管有无损坏和裂纹。
(2)检查排气歧管垫有无剥落和损坏。
■进气歧管的检修(图2-1-39)
(1)拆卸。
①断开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怠速传感器接头。
②拆下与节气门相连的进气管。拆下节气门拉线。
③拆下PCV管和制动助力真空管。
④断开真空管的连接。断并喷油嘴的信号连接线。
⑤将油管和喷油嘴整体拆下。
⑥拆下稳压箱支架,拆下稳压箱和垫。
⑦拆下绝缘垫,断开加热管。拆下进气歧管。
(2)检查。
①检查稳压箱有无损坏、裂纹,必要时更换。
②检查进气歧管有无损坏,裂纹。
③检查空气管有无损坏,裂纹。
■消声器总成的检修(图2-1-40)
(1)拆卸和检查。
①断开消声器与中心管。挪开防滑钩,拆下主消声器。
②断开消声器后排管的连接。挪开防滑钩,拆下消声管。
图2-1-39
图2-1-40
③断开三元催化反应器与前排管连接,拆下三元催化反应器。
④拆下氧传感器。
⑤拆下前排气管。
⑥检查消声器和管有无腐蚀和损坏。
⑦检查防滑钩和固定板有无老化和裂纹。
(2)安装。
①按三元催化反应器、前排气管、消声管、消声器这个顺序安装。
②拧紧各件,确保与整车无干涉。
■空气滤清器的检修(图2-1-41)
图2-1-41
(1)拆卸。
①断开空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连接。拆下空气滤清器侧的空气管。
②拆下空气滤清器的盖和滤芯。拆下空气滤清器锁紧螺栓取下滤壳。
(2)检查。
①检查空气滤清器的盖、壳、滤芯有无变形、腐蚀和损坏。
②检查空气管有无损坏。
③检查大小气室有无变形和损坏。
④检查空气滤芯有无堵塞污染和损坏。假如滤芯轻微堵塞,用气从上方吹滤芯去除污物。
⑤检查空气滤清器架有无污染物、污染。
26.缸盖的检修(图2-1-42)
(1)拆卸。
①放掉冷却液并断开散热器上管。
②拆下空气滤清器与罩盖之间的曲轴通风管。
③拆下进气管。拆下真空管、油管和水管。
④拆下高压线。拆下点火线圈。
⑤拆下稳压箱。拆下进气歧管。
⑥拆下隔热罩和排气歧管总成。
⑦拆下水泵带轮和曲轴带轮。拆下正时齿带罩。
⑧将张紧轮向水泵一侧移动并暂时固定。
⑨拆下正时齿带。拆下罩盖。
图2-1-42
⑩按图2-1-43所示顺序拆下缸盖螺栓。拆下缸盖总成。拆下缸盖垫。
(2)检查。
①检查缸盖有无裂纹、损坏和冷却液泄漏。
②彻底清除水垢、油迹和积炭,清洗油路后用高压气流检查油路是否通畅。
③按图2-1-44所示检查缸盖平面度d在任何方向平面度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更换缸盖或对缸盖进一步加工。
图2-1-43
图2-1-44
缸盖平面度:标准值不大于0.03mm;限值0.08mm。
(3)安装。
①清洗干净所有缸盖、缸体表面的污渍。
②换一个新缸盖垫。不允许使用旧缸垫或使用密封剂。
③安装缸盖螺栓,按图2-1-45顺序拧紧。
拧紧力矩:60N·m→松开→23~27N·m+60°+45°
拧紧力矩:23~27N·m+60°+60°
④向水泵方向移动正时齿带并暂时张紧。
⑤将皮带安在凸轮轴带轮上,反转凸轮轴使皮带张紧确保正时准确。
⑥调整正时。
⑦安装罩盖,拧紧罩盖螺栓至规定的力矩(8~10N·m)。
⑧安装正时齿带罩。
⑨安装进气歧管垫和进气歧管,拧紧歧管螺栓至规定
的力矩(15~20N·m)。
⑩安装排气歧管,使用新的歧管垫。
⑾安装稳压箱,拧紧稳压箱进气歧管联接螺栓至规定的力矩(15~20N·m)。
⑿安装点火线圈。
⒀连接空气进气管。
⒁连接真空管、燃油管和水管。
⒂安装曲轴箱通风管。
图2-1-45
27.摇臂总成的检修(图2-1-46)
图2-1-46
(1)拆卸。
①拆下通风管和PCV阀。拆下正时齿带罩。拆下罩盖。
②松开凸缘螺栓,整体拆下摇臂轴。
③从摇臂轴上拆下螺栓、摇臂和摇臂轴弹簧。
(2)检查。
①检查摇臂旋转轴孔。如果粗糙度不够或磨损,进行更换。
②检查摇臂表面,如果损坏或受压,进行更换。
③检查与气门杆接触的液压间隙调整面,如果严重磨损或损坏,更换液压间隙调整阀。
④检查摇臂轴是否损坏,必要时进行更换。
⑤检查油孔杂质。
(3)安装。
①将摇臂和摇臂轴弹簧安装到摇臂轴上,将摇臂轴安装到缸盖上并拧紧摇臂轴安装螺栓至规定的力矩(20~27N·111)。
安装摇臂、摇臂轴和摇臂轴弹簧时要注意摇臂A和B的区别,排气一侧只安装摇臂A,见图2-1-47。
图2-1-47
②在缸盖上表面和凸轮轴罩盖表面按图2-1-48所示位置涂密封胶,然后凸轮轴罩盖,拧紧凸轮轴罩盖螺栓至规定的力矩(8~10N·m)。
③安装曲轴箱通风管和PCV管。安装空气进口管和空气管道。
④安装正时齿带罩并拧紧正时齿带罩螺栓至规定的力矩(10~12N·m)。
⑤安装空气滤清器。安装通气管和PCV阀。
(4)自动调整气门间隙的液压间隙调节器(HLA)的检修。
使HLA充满机油,用手抵住A摁B,见图2-1-49。如果B移动,更换HLA。
有关HLA的其他故障诊断,参照表2-1-12。
图2-1-48
图2-1-49
HLA的故障诊断
表2-1-12
故 障
冷起动有临时噪声
可能原因
正常
解决措施
发动机内机油达到正常油压时噪声
消失
发动机达到2000~3000r/min,5min 空气进入HLA高压腔
内噪声消失,如果不消失,参照故障超过15min连续噪声
缸盖油路机油量不足
熄灭48h后,发动机起动有连续噪声
更换缸盖后,发动机首次起动有连续噪声
起动机啮合不畅,发动机起动后
有连续噪声 空气进入HLA高压腔,HLA内机 注意:发动机转速不要总是超过
更换HLA后,发动机起动有连续油量不足
噪声
机油太多或太少
高速运转后,发动机怠速时有连 高速时机油内有大量空气
续噪声
机油受到损坏
3000r/min,这样会损坏HLA
检查机油量,必要时排油或添加机油 检查润滑系统
检查机油质量,如果损坏,更换规定型号、数量的机油
检查机油压力和润滑系统
用手摁HLA,如果移动,更换HLA
超过15m_m连续噪声
机油压力低或HLA失效
28.进排气门的检修(图2-1-50)
图2-1-50
■检查
①检查气门弹簧的自由长度和弹力。用一直角尺测量每个弹簧的直线度。如果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则更换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参数见表2-1-1。
②检查气门和导管间隙。如果间隙超过维修限值,用下一加大尺寸气门导管更换。气门与气门导管间隙标准值见表2-1-1。
气门导管加大尺寸见表2-1-13。
气门导管加大尺寸
表2-1-13
尺寸标记
加大尺寸(mm)
缸盖孔直径(mm)
5
0.05
11.05~11.058
25
0.25
11.25~11.258
50
0.50
11.5~11.508
③检查气门座圈有无明显过热,与气门接触不正确。必要时修整座圈或进行更换。
在进行修整前,检查气门导管的磨损情况,如果气门导管已磨损,应予以更换。然后用磨刀或刮刀修整气门座圈。
气门座圈接触宽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并以气门为中心,见图2-1-51。
④检查气门头部和杆部处的磨损、破坏和扭曲情况。必要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如果杆端
有凹陷或磨损,有必要进行修整表面。同时修整气门表面。
如果气门头部厚度(图2-1-52)小于维修限值更换气门。气门头部厚度标准值见表
2-1-1。
图2-1-51
图2-1-52
■更换
(1)气门座圈的更换。
①在常温度下拆下磨损超过维修限值的气门座圈。
②拆下气门座圈后,根据气门座圈加大尺寸用刮刀或绞刀加工座圈孔径。
③加热缸盖至250℃并压人加大尺寸的座圈。加大座圈为常温状态。安装完新座圈后要按规定修整密封面。
气门座圈加大尺寸见表2-1-14。
气门座圈加大尺寸
表2-1-14
项 目
进气门
尺寸标记
30
60
排气门
30
60
加大尺寸(mm)
0.3
0.6
O.3
0.6
座圈高度(mm)
5.1~5.3
5.4~5.6
5.9~6.1
6.2~6.4
缸盖内径(mm)
28.8~28.82
29.10~29.121
34.3~34.325
34.6~34.625
(2)气门导管的更换。
气门导管用压力安装。用气门导管安装器或适当的工具,按下列过程更换气门导管。
①从缸盖顶部将气门导管压人气门导管孔并达到指定的高度(进气导管:42.7mm,排气导管:39.1mm)。
注意:压入新气门导管前,需要在气缸盖上加工气门导管孔。
②安装完气门导管,插入新的气门并检查间隙。
③检查气门与气门座接触情况,必要时重新修整气门座。
■安装
①安装完弹簧座后,将油封安装到导管的指定位置。油封的不正确安装会损坏内径
唇缘和偏心,造成气门导管机油泄漏。所以,安装时,小心不要扭曲油封。不要重复使用旧的气门油封。
②给气门涂机油,将气门插入气门导管。
气门插入油封时避免用力。插完后,检查气门移动是否平滑。
③安装气门弹簧和气门弹簧上座。气门弹簧安装时涂色侧朝向气门弹簧上座。
④用工具压缩气门弹簧,然后安装锁夹。气门安装后,确认锁夹安装正确。
⑤安装缸盖。
29.正时齿带的检修(图2-1-53)
图2-1-53
(1)拆卸。
①松开水泵带轮螺栓。松开发电机螺栓。
②拆下水泵带轮和齿带。拆下曲轴带轮。拆下正时齿带罩。
③在压缩冲程的1缸上止点校对凸轮轴正时轮和曲轴正时轮的正时标记,见图2-1-53。
④向水泵方向移动正时齿带张紧带轮并将它临时固定。
注意:如果再用正时齿带,用箭头标记旋转方向(或发动机前侧方向),确保重新安装时与以前方向相同。
⑤拆下曲轴正时轮螺栓。拆下曲轴正时轮和凸缘。拆下凸轮轴正时轮。
⑥拆下曲轴齿轮和曲轴凸缘。
⑦拆下正时齿带张紧器。
(2)检查。
①检查正时齿带。
a.检查正时齿带是否有油污沉积。如果必要,更换正时齿带。少量油污沉积用干布或纸擦去。不要采用有机溶剂擦拭。
b.当发动机大修或正时齿带张紧调整时,仔细检查油污齿带。如果发现以下任何缺陷,更换油污齿带。
●背面变硬:背面光滑、无弹性且坚硬,当用手指尖摁在上面时没有痕迹。
●齿带表面橡胶有裂纹,帆布层有裂纹或分离。
●齿面严重磨损:承载齿侧帆布磨损并且橡胶裸露,齿宽减小。
●齿根有裂纹或缺齿。
●齿带侧面严重磨损或齿带侧面有裂纹。
②检查正时轮和张紧器。
a.检查凸轮轴正时齿轮、曲轴正时轮、张紧轮和惰轮有无不正常磨损、裂纹和损坏,必要时更换。
b.检查张紧轮和惰轮是否轻松平滑转动,并检查问隙和声音。必要时更换。
(3)安装。
①安装凸缘和曲轴正时轮(曲轴链齿轮)。注意它们的安装方向。拧紧曲轴正时轮螺栓至规定的力矩(140~150N·m)。
②安装凸轮轴正时轮,拧紧螺栓凸轮轴正时轮螺栓至规定的力矩(80~100N·m)。
注意:当安装凸轮轴正时轮时,确保凸轮轴上的定位销正对着轮小孔。
③在1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时,对正曲轴正时轮和凸轮轴正时轮正时标记,见图2-1-53。
④安装张紧弹簧,并用螺丝刀在机油泵上安上弹簧的一边。
⑤按曲轴正时轮一凸轮轴正时轮一正时皮带张紧装置的顺序安装正时齿带。
⑥安装齿带张紧器。先安装张紧器、拉簧和间隔器。暂时拧紧螺栓。
⑦固定张紧器,并使其远离水泵方向。
⑧将正时齿带安装在曲轴正时轮上和凸轮轴正时轮上。
注意:当正时齿带安装在凸轮轴正时轮上时,确保张紧侧张紧。然后检查,保证反方向转动凸轮轴正时轮时,张紧侧张紧,所有正时对齐。
⑨按先左后右的顺序松开张紧器左右两个安装螺栓,这样只给齿带提供弹力。检查齿带确保齿带处于正确位置。
⑩松开张紧安装弹簧,以便给正时齿带弹簧张力。
⑾按以上顺序拧紧张紧器螺栓。如果先拧紧螺栓1,张紧器将向齿带张紧方向移动。
⑿旋转曲轴(顺时针方向)使凸轮正时轮转过2齿的角度(15℃)。
⒀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曲轴一周并在上止点位置重新对正曲轴正时轮正时标记。
⒁加力在以同一方向旋转的张紧轮上,以便齿带和链轮完全接触。
注意:不要逆时针方向旋转曲轴。转动曲轴要平稳。
⒂按先左后右的顺序松开张紧器左右两个安装螺栓。
⒃在标记对准正确后,拧紧两个张紧轮安装螺栓至规定的力矩(20~27N·m),仅有张紧弹簧可移动。
⒄顺时针转动曲轴正时轮2~4圈,以使正时齿带在正时轮上。
⒅重新检查皮带张紧力。以适当的力(大约49N)水平推压张紧器和齿带张紧侧时,齿带从螺栓头中心偏移大约张紧器调整螺栓头部半径距离,见图2-1-54。
图2-1-54
⒆安装正时齿带盖,拧紧正时齿带盖螺栓至规定的力矩(10~12N·m)。
⒇安装曲轴皮带轮。在这个过程中,确保曲轴正时轮销位于皮带轮的小孔内。
(21)安装风扇皮带并调整皮带张紧度。
(22)安装水泵皮带皮带轮。
(23)安装V型带并调整松紧度。
第二节1.6L发动机机械系统
一、发动机参数
1.技术参数(表2-2-1)
技术参数
表2-2-1
项 目
类型
气缸数
缸径
行程
排量
压缩比
点火顺序
怠速转速
怠速点火正时
进气门
配气
相位
排气门
标准值
直列12气门,双顶置凸轮轴
4
76.5mm
87mm
1599㏄
10
1-3-4-2
750±100r/min
上止点前9°±5°/750r/min
上止点前开 5°
下止点后关 35°
下止点前开 43°
上止点后关 5°
气门重叠角
缸盖
缸盖底面平行度
缸盖侧面平行度
气门座圈 进气
孔径修理极限值
排气
0.05mm
O.25mm
0.50mm
凸轮轴凸轮高 进气
度
凸轮轴轴颈
排气
10°
O.03mm
0.15mm
O.03mm:30.7~30.121mm
O.06mm:40.0~40.021mm
O.03mm:27.3~27.321mm
O.06mm:27.6~27.621mm
11.05~11.068mm
11.25~11.268mm
11.50~11.518mm
43.4484mm
43.8489mm
27mm
极限值
O.1m
O.3mm
42.9484mm
42.3459mm
气门导管孔径
修理极限值
续上表
项 目
凸轮轴轴颈和轴承的间隙
凸轮轴轴向间隙
标准值
0.035~0.072mm
O.1~0.2mm
极限值
气门杆直径
进气门
排气门
5.955~5.97mm
5.935~5.95mm
91.7mm
92.3mm
45°
O.8mm
1.0mm
0.10mm
O.5mm
气门长度
气门锥角
气门头部厚度
进气门
排气门
进气门
排气门
1.1mm
1.3mm
0.03~0.06mm
0.05~O.08mm
12.8mm
12.8mm
气门杆与导管 进气门
间隙
排气门
进气门
气门导管外径
排气门
0.01mm
维修(加大)尺 0.05mm、0.25mm、0.50mm
寸
气门座圈宽度
座圈锥角
气门座圈维修(加大)尺寸
自由长度
气门弹簧
负荷特性
直线度
缸孔直径
进气门
排气门
0.8~1.2mm
1.3~1.7mm
45°
0.3mm,0.6mm
44.0mm
21.6kg/35mm;45.1kg/27.2mm
不大于1.5°
76.50~76.53mm
缸孔圆度误差 不大于0.01mm
缸孔圆柱度
缸体
小于0.01mm
缸体面的平行 不大于0.05mm
度
与活塞配合间 0.025~0.045mm
隙
直径
76.465~76.495mm
0.25mm,0.50mm,0.75mm,1.00mm
每个活塞上1个油环,2个气环
0.06~0.15mm
0.04~0.085mm
组合油环
0.1mm
活塞
维修(加大)尺寸
活塞环数量
油环与嗍隙
气环与獭隙
油环类型
1mm
油环开口间隙
0.2~0.7
活塞环
气环类型
第1个气环为钢制内锥角
第2个气环为锥形环
1mm
1mm
气环开口间隙
第1个气环为0.20一0.35mm
第2个气环为0.30一0.45nun
维修(加大)尺 0.25mm、0.5mm,0.75mm、1.00mm
寸
续上表
项 目
弯曲极限
连杆
扭曲极限
轴瓦间隙
连杆侧隙
油隙
连杆轴瓦
标准值
每100mm不大于0.05mm
每100mm不大于0.1mm
0.018~0.036mm
O.10~0.25mm
0.018~0.36mm
极限值
0.1mm
0.4mm
0.1mm
维修(加大)尺 0.25mm、0.5mm、0.75mm
寸
连杆轴颈
主轴颈
弯曲极限
圆度
圆柱度
端面间隙
45mm
50mm
不大于O.03mm
不大于0.05mm
不大于0.05mm
0.05~0.175mm
连杆轴颈修理
限值
曲轴
0.25mm:44.725~44.740mm
0.50mm:44.475~44.490mm
O.75mm:44.225~44.240mm
主轴颈修理限
O.25mm:49.727~49.742mm
值
0.50mm:49.477~49.492mm
0.75mm:49.227~49.242mm
第1、2、4、5道
0.022~0.040mm
主轴颈间隙
第3道主轴颈间隙
飞轮端面跳动
0.028~0.046mm
0.1mm
外转子与壳体
径向间隙
0.12~0.18mm
0.13mm
0.13mm
外转子与壳体
端面间隙
0.04~0.085mm
0.025~0.069mm
内外转子径向
机油泵
间隙
机油压力(怠 147kPa(油温90~100℃)
速)
回油弹簧自由 46.6mm
高度
回油弹簧负荷特性
60N/40.1mm
管带式波纹状散热片 散热器
续上表
项 目 标准值
主阀门开启压力 81.4—108kPa
极限值
散热器盖
主阀门关闭压力 83.4kPa
真空阀开启压力 -6.86kPa
水泵 离心叶轮式
类型
开启温度
蜡式
80.5~83.5℃
95℃
8mm(100℃时)
88(标记在表面)
v形带
热敏电阻式
20℃时,2.31~2.59KΩ
110℃时,146.9~147.3KΩ
节温器 全开温度
全开高度
标识
驱动皮带类型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类型
电阻
类型
材料
排气管
消声器
缓冲系统
空气滤清器
干式
滤纸
膨胀谐振式
橡胶悬挂
2.拧紧力矩(表2-2-2)
拧紧力矩
表2-2-2
项 目
发动机前支架螺栓和螺母
缸体
发动机左、右支架螺栓
油压开关
缸盖螺栓
进气歧管螺栓或螺母
缸盖
排气管螺母
凸轮轴罩盖螺栓
凸轮轴轴承盖螺栓
后盖板螺栓
连杆螺母
主轴承盖螺栓
运动部件
飞轮螺栓(手动变速器)
驱动盘螺栓(自动变速器)
120~130
120~130
拧紧力矩(N·m)
45~55
45~55
13~15
30+90℃
15~20
25~30
8~10
12~14
32~35
32~35
55~60
续上表
项 目
正时齿带
曲轴带轮螺栓
凸轮轴链轮螺栓
张紧轮螺栓
拧紧力矩(N·m)
140~150
80~100
20~27
齿带罩螺栓
机油泵螺栓
发动机前安装绝缘垫螺栓
发动机左、右安装绝缘垫螺母
变速器绝缘垫螺栓
8~10
20~27
90~110
50~65
90~110
30~40
45~60
30~40
45~60
30~40
12~16
10~12
35~45
15~22
10~12
20~25
12~15
20~28
8~10
12~15
10~12
25~30
17~20
15~20
8~10
4~6
15~20
15~20
25~30
15~20
50~60
30~40
30~40
40~60
发动机装配
变速器减振支架螺栓
前侧制动器绝缘垫螺栓
前侧制动器支架与发动机连接螺栓
后侧制动器绝缘垫螺栓
后侧制动器支架与发动机连接螺栓
机油滤清器
油底壳放油塞
油底壳放油塞
机油集滤器螺栓
正时齿带上罩螺栓
发电机支架螺栓和螺母
发电机锁紧螺栓
发电机支架安装螺栓
水泵带轮
水泵带轮螺栓
冷却液温度表传感器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进水管螺栓
节温器螺栓
空滤器安装螺栓
谐振腔安装螺栓
进气歧管与缸盖连接螺栓
节气门体与稳压箱连接螺栓
排气歧管与缸盖连接螺栓
隔热罩与排气歧管连接螺栓
氧传感器连接螺栓
排气管连接螺栓
排气管支架螺栓
排气管与三元催化器连接螺栓
二、故障诊断
可参考第二节1.3L发动机机械的“常见故障诊断”(表2-2-3常见故障诊断)。
三、发动机检修
大部分内容与第二节1.3L发动机的发动机检修相同,在此仅介绍不同部分。
1.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拆卸
(1)发动机和变速器支架的拆卸(图2-2-1)。
图2-2-1
①用升降机将发动机吊到足够高度,使隔垫不受力。
②拆卸发动机支架隔垫螺栓,拆下发动机支架。
③对于手动档汽车,先拆去变速杆。
④拆去变速器支架螺栓,拆下变速器支架。
(2)拆下前滚轴制动器。
(3)拆下后滚轴制动器。
(4)拆卸发动机和变速器。
2.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安装
(1)滚轴制动器的安装。
①保证滚轴制动器的安装位置正确,见图2-2-2。
②安装隔垫,保证前滚轴制动器的安装角度正确,见图2-2-3。
自动变速器:30°±3°;手动变速器:14°±3°。
③安装隔垫,保证后滚轴制动器的安装角度正确,见图2-2-4。
自动变速器:30°±3°;手动变速器:20°±3°
图2-2-2
图2-2-3
图2-2-4
(2)衬套的安装。
前后交叉安装衬套是有方向的,将衬套安装进十字内管时,衬套顶部的箭头方向应与交叉件的横向件平行,偏差不得大于3。,见图2-2-5。
图2~2-5
3.缸体的检修
①拆下缸盖、正时齿带、机油泵、飞轮、活塞和曲轴。
②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
③目视缸体是否有划痕、生锈、腐蚀、裂纹或铸造缺陷。如果有则维修或更换。
④使用直尺和塞尺检查缸体上表面变形量,见图2-2-11。测量时要保证表面没有缸盖垫残留碎片和其他杂质。
标准值:0.03mm;极限值:0.15mm。
⑤如图2-2-12所示,在A和B两个方向三个高度上测量气缸直径。如果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的差值超过限值,必须重新镗缸。镗缸尺寸以加大活塞和活塞环的尺寸为基准。
标准气缸直径:76.5~76.53mm;椭圆度:不大于0.02mm。
⑥如果缸壁上出现不均匀磨损,则用缸口绞刀进行修理。
加大活塞尺寸:025mm、0.50mm、0.75mm、1.00mm。
⑦镗缸时,必须保证活塞和缸孔的间隙,并且活塞应该用同一维修(加大)尺寸。
活塞外径的标准尺寸是距活塞裙部向上12mm处,见图2-2-12。
活塞与缸孔间隙:0.025~0.045mm。
4.凸轮轴的检修(图2-2-6)
图2-2-6
(1)拆卸和检查。
①断开进气软管。
②拆下冷却泵带轮和曲轴带轮。
③拆下正时齿带罩。
④拆下点火线圈总成和火花塞高压线。
⑤将张紧轮松开并让它暂时固定。
⑥从凸轮轴正时带轮上拆下齿带。
⑦拆下凸轮轴链轮。
⑧拆下摇臂罩盖,拆下摇臂轴总成。
⑨拆下凸轮轴轴承盖,拆下凸轮轴。
⑩拆下自动调整气门间隙的液压间隙调节器(HLA)。
⑾检查凸轮轴轴颈是否磨损,若损坏,更换凸轮轴。
⑿检查凸轮桃尖,若损坏,更换凸轮轴。凸轮轴技术参数见下表2-2-3。
凸轮轴技术参数
表2-2-3
项 目
凸轮高度
进气
排气
标准值
42.8575mm
42.7354mm
限值
42.3575mm
42.2353mm
⒀检查凸轮表面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
⒁检查轴承座磨损情况,如果轴承座表面磨损过度,更换气缸盖总成或凸轮轴轴承盖。
⒂检查油封唇部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凸轮轴端面间隙:0.1~0.2mm。
⒃检查与油封唇部接触的凸轮轴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凸轮轴。
⒄检查自动调整气门间隙的液压间隙调节器(HLA)。
使HIA充满机油,用手抵住A摁B,见图2-2-7(略)。如果B移动,更换HLA。
有关HLA的其他故障诊断,参见表2-1-12。
(2)安装。
①安装液压间隙调节器(HLA)。
②安装并校正凸轮轴正时链、进气正时链轮和排气正时链轮,见图2-2-8。
③用机油润滑凸轮轴颈后安装凸轮轴。
④安装轴承盖,注意盖上的进排气标记,见图2-2-9。
标记I:排气凸轮轴;标记E:排气凸轮轴。
⑤按图2-2-10所示顺序分三步拧紧轴承盖螺栓至规定力矩(12~14N·m)。
图2-2-8
图2-2-9
图2-2-10
⑥用适当的压力安装凸轮轴油封,在油封的外表面涂抹适当的机油。沿着凸轮轴前端用锤子将油封安装到位。
⑦安装凸轮轴正时链轮,拧紧凸轮轴正时链轮螺栓至规定力矩(80~100N·m)。
⑧使1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对正凸轮轴正时轮和曲轴正时轮。
⑨安装罩盖,拧紧罩盖螺栓至规定力矩(8~10N·m)。
⑩安装点火线圈总成、火花塞高压线和缸盖中间盖。
⑾安装正时齿带和正时齿带罩,拧紧正时齿带张紧轮,拧紧正时齿带罩安装螺栓至规定力矩(8~10N·m)。
⑿安装冷却泵皮带轮和曲轴皮带轮。
5.曲轴的检修(参见图2-1-15)
(1)拆卸和检查。
①拆下正时齿带、机油泵、飞轮、缸盖和油底壳。
②拆下后端板和后油封。
③拆下连杆轴瓦盖、主轴承盖并取出曲轴。按顺序把轴瓦排列放好。
④拆下曲轴位置传感器和信号齿圈。
注意:重新安装时主轴承盖顺序和方向不得弄混。
⑤检查曲轴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磨损情况,油道是否堵塞,如有缺陷,修理或更换。
⑥检查各轴颈的圆度误差(不大于0.005mm)。
⑦检查主轴轴瓦和连杆轴瓦有无剥落、熔着、胶结和不正确接触现象,更换有缺陷的轴瓦。
⑧测量间隙(轴颈和轴承内径的差值就是间隙值)。
第1、2、4、5主轴颈间隙:0.022~0.040mm。
第3主轴颈间隙:0.028~0.046mm。
连杆轴颈间隙:0.018~0.036mm。
⑨检查前后油封有无损坏,必要时更换。
⑩检查曲轴信号齿圈。
a.拆下曲轴信号齿圈。
b.检查信号齿圈有无损坏、裂纹,必要时更换。
c.检查传感器和信号齿圈的间隙(标准值:O.5~1.5mm)。
⑾检查缸体曲轴孔直径。
在缸体上记录了曲轴孔尺寸号码字母,见图2-1-16。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读取。
缸体曲轴孔直径见表2-2-4。
缸体曲轴孔直径
表2-2-4
类 号
8
b
尺寸号码
A
B
C
缸体曲轴孔直径
54~54.006mm
54.006~54.012mm
54.012~54.016mm
c
⑿检查曲轴主轴颈。
在曲轴平衡重上记录了主轴颈尺寸号码,见图2-1-17。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取。
曲轴主轴颈直径见表2-2-5。
曲轴主轴颈直径
表2-2-5
类 号
ⅰ
ⅱ
ⅲ
尺寸号码
A
b
C
主轴颈直径
50.032~50.038mm
50.038~50.044mm
50.044~50.050mm
主轴颈轴瓦厚度见表2-2-6。
主轴颈轴瓦厚度
表2-2-6
第1、2、4、5主轴颈轴瓦
颜色
黄色
绿色
主轴颈轴瓦厚度
2.002~2.005mm
2.005~2.008mm
第3主轴颈轴瓦(中间轴瓦)
颜色
黄色
绿色
主轴颈轴瓦厚度
1.999~2.002mm
2.002~2.005mm
续上表
第1、2、4、5主轴颈轴瓦
无色
黑色
蓝色
2.008~2.011mm
2.011~2.014mm
2.014~2.017mm
第3主轴颈轴瓦(中间轴瓦)
无色
黑色
蓝色
2.005~2.008mm
2.008~2.011mm
2.011~2.014mm
(2)安装。
①将主轴瓦放在缸体上的轴承座里。主轴瓦一定按拆卸时标记的序号安装。
②安装曲轴,在主轴颈上涂机油。
③安装轴承盖(轴承盖上箭头应朝向发动机曲轴带轮侧),按3-2-4-1-5的顺序依次拧紧螺栓至规定的力矩。
主轴承盖螺栓拧紧力矩:55~60N·m;连杆轴承盖螺栓拧紧力矩:32~35N·m。
轴承盖螺栓应该分2~3步逐步拧紧。
④检测曲轴端面间隙(标准值:0.05~0.175mm),若不合格,用推力片调整。
⑤在曲轴后油封盖中安装油封。用曲轴后油封安装导具将油封压实,小心不要压偏。
⑥安装后油封盖和垫,拧紧5个螺栓。安装时在油封唇部和曲轴上涂少量机油。
⑦装后端板并拧紧螺栓。
⑧安装连杆瓦盖。
⑨安装飞轮、机油泵、油底壳和正时齿带。
6.活塞总成的检修(参见图2-1-19)
(1)检查。
①检查每个活塞有无磨损或铸造缺陷,必要时更换。
②检查活塞环有无损坏或不正常的磨损,必要时更换。当更换活塞时,一定要换活塞环。必须使用同一尺寸的活塞环。
③检查活塞销与销孔的配合。更换有缺陷的活塞和销。
④测量活塞环销与活塞环的间隙(表2-2-7)。如果超出维修限值,换一个新环重新测量。如仍然超出则更换活塞和活塞环。
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的间隙
表2-2-7
项 目
一环
二环
油环
标准值
0.040~0.085mm
0.040~0.085mm
0.06~0.15mm
限 值
0.1mm
0.1m
活塞环加大尺寸及标记见表2-2-8。
活塞环加大尺寸及标记
表2-2-8
标 记
加大尺寸
25
0.25mm
50
0.50mm
75
0.75mm
100
1.00mm
注意:标记打在环的正面。
⑤测量活塞环的开口间隙(表2-2-9)。用手将活塞环塞进缸孔里,然后用活塞将其推进去。拿一个塞尺测量开口间隙,若超出限值,更换活塞环。
活塞环的开口间隙
表2-2-9
项 目
一环
二环
组合油环
标准值
0.20~0.35mm
0.30~0.45mm
0.20~0.70mm
限 值
1mm
1mm
1mm
⑥在气缸体上表面检查缸体活塞孔尺寸号码,见图2-2-20。
缸体活塞孔直径见表2-2-10。
更多推荐
检查,螺栓,安装,发动机,气门,更换,间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