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7日发(作者:二手车瓜子网官网)

要谈防护,首先要摘掉「防不住」的思想钢印。

所谓的R0,它不是病毒自带的属性,它是人类行为和病原体生物学特性的函数,它是在流行中总结的具有时效性的疫情信息。

它受控制病原体传播的众多生物学、社会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所以,所谓的高R0,传播速度很快,可能是一种人为因素的加快,而不仅仅是病毒本身的特性。

环境条件、受感染人群的行为,会影响到传播速度。

也就是说,人群的放浪行为,是可以人为的提高传播速度的。

相反,人们的重视程度、物理防护,也可以干预传播速度,减缓传播。

当我们知道,R0是可以通过干预影响的,那就可以得出物理防护降低传播,防护自然是有用的。

R0虽然不能通过疫苗接种或其他人群易感性的改变来改变,但它可以根据生物学、社会行为和环境因素而变化。它也可以通过物理距离和其他公共政策或社会干预措施进行修改。

So,你如果怕高R0,那就去干预它,做出防护行为,可以在自己身边就降低所谓的R0。

瑞士做了一项研究,验证戴口罩与用空气净化器降低感染率。

2023年1月~2023年3月的7周内(奥密克戎浪潮),研究人员在瑞士的两所中学班级,收集了流行病学新冠病毒、环境(CO2、气溶胶和颗粒浓度)和分子数据(生物气溶胶和唾液样本),分析了不同研究条件(无干预、戴口罩、空气净化器)之间环境和分子特征的变化。

得出:

在强制佩戴口罩的情况下,气溶胶数浓度下降了69%(95%CrI42%至86%)。

在使用空气净化器的情况下,气溶胶数浓度下降了39%(95%CrI4%至69%)。

实验中的空气净化器,描述为便携式、负担得起的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的效果取决于CADR值,不同的值,会有不同的效果。

戴口罩,与空气净化器这两种措施,都与显著降低的气溶胶数量和颗粒质量浓度有关。

在使用口罩和改善通风的学校中,新冠的发病率较低。

包括其他疾病也有类似的研究发现,充足的通风与结核病发病率的降低有关。

使用空气净化器时,较大和较小颗粒的浓度都较低,这与在医院和模拟室内环境中的有效性的发现一致。在空气净化器的过滤器上检测到病毒,进一步支持了有效去除生物气溶胶的证据。

空气净化器无法防止在教室外传播,这限制了它的有效性,所以,需要与戴口罩搭配使用。

在室内,脱掉口罩时,空气净化器就是大型的隐性口罩。

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性、环境因素以及与感染者的距离,决定了空气中颗粒的存活和传染性随时间的丧失。

所以,保持社交距离也是有一定用的。

学校,可能推动病毒流行,包括流感病毒。学校里的学生,病毒传播率很高,他们很容易将病毒传播给家庭成员和社会。

因此,学校建立使用口罩与空气净化器的认知,在共存时代,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可以得出:

戴口罩有效

空气净化器有效

社交距离有效

特别对于空气净化器,美国5月11日,发布了降低新冠感染率「改善通风」的指南:

要改善住房的通风,请保持系统按设计运行。争取每小时至少换气5次,并升级到MERV-13过滤器。

良好的通风对于维持健康的室内环境和保护居民免受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

改善住房的通风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的病毒颗粒数量,并降低居住者接触呼吸道病毒的风险。

同时实施多种感染预防和控制策略可以提高通气干预的整体有效性。

有关口罩,美国CDC也有指南写到,孩子2岁就可以戴口罩了:

美CDC,4月27日的指南,大标题:「保护您的孩子免受新冠、流感和其他疾病的侵害」

「新冠病毒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保护您孩子的健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可以考虑让你的孩子戴口罩上学」

并且说,让孩子戴口罩上学,孩子2岁就可以戴口罩:

「2岁及以上的儿童可以戴口罩上学。如果您的孩子有障碍或慢性病,戴口罩可以提供额外保护,帮助他们保持健康。口罩还有助于防止儿童将新冠传播给周围的其他人。确保口罩盖住孩子的鼻子和嘴巴。」

防护行动是有用的,科学角度来讲,它能人为干预降低传播,降低气溶胶浓度,只是这种行动并非保证百分之百,因为可能还取决于你是否正确的戴口罩,是否叠Buff。

单一的防护措施,可能效率不是很高。

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大多数人放浪形骸的大环境,个体的努力受到大环境的阻力压。

但防护措施,不是一个二极管的问题,需要辩证的看待。

疫苗、鼻喷、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都不能保证完全不感染,但这不是一个二极管的问题,不能完全保证,不代表就应该放弃做防护。

就像清不了零,不代表就应该彻底躺平。

防护、不躺平,不代表就要回去封控。

都不是二极管问题。

努力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能说干脆不努力了。

像日本,很多人提到日本传闻中的感染率(其实是其中一波的抗体保有率),不提他们戴口罩,不提居家办公,不提空气净化措施。

日本的波数,只是对于日本自己而言波数多,但在整个世界,共存来讲,小鬼子算是做的好的。

他们爱戴口罩,虽然共存,但整个社会保留了一些防护措施。

这意味着,个体可以降低感染次数,降低重复感染。

意味着,拉开感染时间,甚至两年三年可以实现不感染。

所以,有的人在日本三年可以做到没有阳过一次,一回国却阳了。

因为一个社会越缺乏物理干预,整个社会的传播阻力就小,也就越容易感染。

日本京都,之前出了简单易懂的气溶胶感染对策指南,你离二次感染,可以隔着层层防护措施。

我去年笑话过日本,当时他们用隔板,我就觉得隔板就能挡住病毒了?

现在看来,是我二极管了。

共存社会,每一个防护措施,都可以叠buff,自我层层加码。

洗手?消毒?用过的东西扔掉/一次性?不要近距离面对面?疫苗。

隔板?保持物理距离?口罩?不要近距离面对面?疫苗。

通风换气?空气净化?口罩?气流控制?疫苗。

如果觉得难,不用全部做到。

只要做到运用鼻喷、正确戴N95口罩、使用空气净化器或Crbo某、使用怼脸吹crbo某、手消毒、不徒手触碰公共物体、快递消毒、回家进门鞋底消毒、尽量与人保持社交距离…等。

这些比较简单的,就能提高防护率。

往后空气病毒载量,不会浓到第一波那个程度,那么防护效力,比起去年12月份,在这一波中是有所提升的。

还有一层自然感染后的免疫buff,不要浪费这个用肉体换来的免疫buff,叠加口罩、其他防护措施。

新西兰5月的提醒

防护,谋取的是长远健康的利益。

用江老师的比喻来说,就像读书是一件长期收益的事。

读好书,上好学校,对未来工作、社交圈、择偶都大有好处,但大多数人能意识到这点,好好读书吗?不能。

防护,维护的是健康,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是快乐的本钱,健康的人,才能拥有世间的自由,长远的自由与快乐,但大多数人能意识到这点,好好防护吗?不能。

防护,也拼个人的能力。取决于有没有正确去做,很考验一个人的行动力、辩证能力、心理承受力、以及财力。

所以,要不要防护,随你。

不会再有人管你的健康,不要被害妄想有人强迫戴口罩、做核酸、lockdown,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没人管你怎么样。

参考:

更多推荐

口罩,防护,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