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发(作者:12年荣威550卖多少钱)
北京市居民健康档案自我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世红 王晖 顾晓晖 马毅
①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100050,北京市宣武区北纬路59号
②北京宇信鸿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0005,北京市建国门北大街8号华润大厦1106室
摘 要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是我国为居民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北京市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上面向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自我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健康自我管理服务,并在试点社区机构应用。
关键词 电子健康档案 健康管理 系统设计
①①① ②
1 引言
根据《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为辖区常住人口重点人群自愿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并逐步试行计算机管理等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列为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服务。信息化管理是保证健康档案的动态更新和提高健康档案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全面掌握居民个人健康状况及社区居民整体健康状况,及时采取主动预防管理措施,促进全民健康。2010年及2011年的医改任务折子工程中均对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标提出明确要求,因此,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促进健康档案的有效利用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使信息化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扩大用户范围,根据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的需要,建立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查询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以达到健康促进效果的最大化。
2 健康档案自我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居民健康档案为医疗机构规范、科学地记录居民基本情况、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信息,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信息的档案。电子健康档案是健康档案的电子化记录。
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者包括辖区内卫生行业管理、服务人员以及辖区居民本人,健康档案数据应该能够方便地提供给以上各类用户查阅。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设计采用了以B/S结构为主,混合采用B/S及C/S结构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系统的主要功能均可通过浏览器界面进行访问,同时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客户端用于档案数据录入、维护和内部查询等服务。
在数据结构设计方面,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是一个以关系型(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为核心的数据管理系统,其设计原则主体上按数据管理系统的一般原则进行,但同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复杂性与应用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健康档案系统中需管理大量文档、图像(影像)等非结构化信息,在数据结构定义、存储及索引机制等方面都有一些特殊要求。
参照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中的设计,健康档案的模型主要由个人主索引、健康档案索引和健康档案数据三个层次构成,底层数据库采用良好支持XML查询、存储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
为支持分散于辖区内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在网络不通畅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健康档案信息录入,本地健康档案信息调阅等重要功能,同时为保障健康档案管理中心能够具备多级纵向级联与横向扩展的结构以满足不同级别卫生管理机构的管理要求,系统采用多级分布式方式部署,以冗余存储方式分布存储健康档案信息。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整体上集中存储于中央数据库中,同时也能够支持辖区内的下级卫生行政管理机构扩展建立次一级健康档案管理(分)中心,并能够支持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与数据交换。每个分中心的数据库中都保存有本区域内全部健康档案数据,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也能够通过本地数据库汇集存储本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网络不通畅时,可以在本地进行健康档案信息录入和对本地健康档案数据进行查阅、管理。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整体架构
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系统,是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居民及社会公众需求,供居民使用的对个人健康进行自我管理的信息系统。该系统支持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等医疗机构或家中、异地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掌握个人健康状况,并获得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帮助,方便自我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自我管理系统基于居民健康档案中心,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自助查询、健康自我管理功能及档案访问授权功能。
图2 健康档案自我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图
3 健康档案自我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3.1向居民展示以个人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统一数据视图 该系统以统一的数据视图形式展示给居民,包括:社区就诊信息、医院诊疗信息、健康体检信息、慢病管理信息等。居民方便地对自己的健康信息进行全方位查询,有利于居民关注个人健康。
3.2诊疗数据持续积累,动态更新 用户在系统中所查看到的健康档案数据来源于自己的每次就诊、体检、受访等行为,数据持续积累,并与医疗机构中的数据实时同步更新。
3.3 跨区域、机构数据共享 系统中的信息实现跨区域和机构互通互联、实时共享,居民既可查询社区的健康档案信息,又可以查询到医院的就诊记录、体检记录;不仅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用计算机登录该系统,还可以在家中、异地联网计算机登录该系统。
3.4 患者诊疗数据隐私保护 内网、外网分别采用CA数字安全认证、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方式,充分保护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安全。
3.5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自我管理 通过本系统,居民不仅可以查看自身健康档案信息,还可以进行自我管理,自行记录体重、血糖等基本健康信息,方便居民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为疾病预防和积极主动进行自我保健提供支撑平台。
4 健康自我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健康自我管理系统提供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统一数据视图。包括查看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和自我管理两方面。
图3 北京市居民健康档案自我管理信息系统界面
4.1健康档案查询
查询范围包括:个人健康基本情况、医疗服务记录、疾病管理、自我管理记录等。如:健康信息、行为习惯、医院门诊、住院信息、社区门诊、社区转诊、药物服用、影像档案、健康体检、慢病随访、健康小屋。
健康信息:可以查看历次体检信息如血压、血糖等;可以查看过敏史(过敏类型、发现时间)、疾病史(疾病名称、开始时间、治疗时间)及家族史(疾病名称、与本人关系、确认时间)。
行为习惯:可查看包括体育锻炼、睡眠、饮酒、饮食、吸烟在内的习惯。
医院门诊:可查看医院门急诊就诊记录,包括主要就诊原因、就诊日期、类型、医院名称、科室名称、医师姓名、医嘱总费用、实收费用以及药品项目等。
住院信息:可查看入院日期、科别、病区、转科科别、出院日期、出院科别、病区、实际住院、急诊诊断、入院时情况、入院诊断、入院后确诊日期、出院诊断信息、出院情况信息、手术信息等。
社区门诊:可以查看历次到社区诊疗的基本情况,如就诊日期、诊断详情、接诊医生、就诊机构。可以看每次就诊的详情,包括主诉、查体、症状、诊断、病情描述、指导、药物治疗详情。
药物服用:可以查看药品名称、服药日期、规格/剂量、周期、用法。
健康体检:可以查看历次体检信息及详情。体检信息包括体检日期、体检名称、体检机构。
慢病随访:可查看历次随访记录,包括随访日期、类型、医生、所属机构,随访情况等。
健康小屋:可查看个人在自我管理功能中添加的记录,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肺活量、血糖、血压、心电图等信息。
4.2 自我管理 居民可以将自己测得或掌握的有关健康信息录入到自我管理信息系统中,方便自己管理,以及为医生诊疗提供参考。自我管理的信息包括:身高、体重、BMI值、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
5 总结
北京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坚持“三个面向”建设宗旨,即面向公众、面向业务人员和面向政府管理人员。其中,面向公众提供就医和办事便捷和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是首要宗旨。北京市居民健康档案自我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北京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础上面向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信息系统,该系统首先在北京西城、顺义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工作,以居民自愿为前提,为愿意接受该服务的居民提供网上信息查询服务,通过该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探索为居民健康信息服务,促进自我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更多推荐
档案,居民,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