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中国汽车品牌十强)
B。d
■华南理工大学/黄信宏
车身轻量化
设计研究现状
车身的轻量化设计要求车身结构更加安全,同时车
身材料运用更为经济合理,各种新型材料的加入也将使
车辆行驶更为快速、节能。未来汽车的设计将会优先考
虑车身材料,除目前大量使用的金属类材料外,塑性高
分子材料的运用也呈现出多样化。
万美元实施了超轻钢制车身先进概念汽车(ULSAB
AVC,Ultra Light Steel Auto Body Advanced Vehicle
Concepts)计划,进一步开发新一代钢制汽车结构,使
白车身的高强度钢板使用达到100%,先进高强度钢板
80%以上。所研制的PNGV级车身质量218kg,比同级下
身减重20%,成本仅972美元。结构性能方面不仅抗弯、
高强度钢结构车身
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从性能角度,高强度钢板(屈
服强度大于210MPa)以及超高强度钢板(屈服强度大
于550MPa)都是目前减少车身质量、提高车身结构耐
撞性的最佳材料,具有轻质、高疲劳强度和高碰撞吸能
的特点。为与常规高强度钢板进行区分,把屈服强度
500~1500MPa以相变强化为主的双相钢(DP)、相变
诱导性钢(TRIP)和多相钢(CP)等称为先进高强度
钢,其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延伸率。
抗扭,刚度显著提升,还达 ̄fJ2004年美国和欧洲的f
碰撞安全标准。近年来,欧美汽车公司在新乍 的开发
中都会部分或全部采用ULSAB项目技术,进 步}, 夫r
高强度钢板在汽车上的应用。
国内汽车合资公司的技术直接来源于 外母公司,
高强度钢的应用水平与国外相当,如一汽大众201 l款
新迈腾车身的高强度钢板使用达到lr79%,其中l5%为
拉伸屈服强度100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热成形钢板,集
中分布于前后保险杠、中央通道、脚部横梁、门槛、B
20世纪90年代,国际钢铁协会为应对镁铝行业的
竞争,组织世界18个国家35家钢铁公司并委托Porche公
司,投入2200万美元开展了超轻钢制车身(ULSAB,
Ultra Light Steel Auto Body)项目。于2004年打造出质
量为203kg高性能车身样品,车身部件90%以上采用高
强度钢板,比同级别轿车车身造价降低15%,重量减
轻25%,扭转刚度提高80%,弯曲刚度提高52%,车身
的一阶固有频率升至60Hz,完全满足碰撞安全法规。
继ULSAB项目成功后,钢铁企业又于1998年投入1000
柱以及车顶边框等区域,保证了乘员区在碰撞过程 I完
整。国内部分自主品牌汽车的白车身高强度钢板用量
占到了45%以上,宝钢、武钢、鞍钢等企、J 也积极为汽
车企业提供部分高强度及先进高强度钢板,但品种 顷
量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
铝合金结构车身
为应对钢铁市场的竞争,世界各人铝业公司Ⅱ土结成
汽车铝材联盟(Auto Aluminum Alliance),加强铝在汽
∞2012 ̄劳5期MC琢代霹部件
WWW.mc1950.com
B。d gy
车上的应用研究。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呈逐年递增
的趋势。据估算,全铝合金车身相比传统钢制车身减重
40%~60%。2006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轿车平均用铝
量已达127kg/辆,2009年欧洲的一些典型车型的用铝量
也在25~30kg。铝合金在减振、抗氧化、耐腐蚀和易回
收方面的特点及对冷冲压工艺的适应性显示了其作为汽
车减重轻质材料的重要地位。具有代表性的奥迪公司在
车身铝合金空间框架ASF(Aluminum Space Frame)的
研究中硕果累累,ASF车身由多种断面形式的盒形铝合
金薄壁梁通过真空压铸连接而成,主要承载部位由MIG
焊接。自1994年推出第一代ASF车身以来, ̄2010年已
将ASF车身技术发展到第三代。第三代的Audi A8中采用
了13种不同强度的铝合金材料,ASF框架结构包括了挤
压成形件和压铸零件,车顶和车身侧翼等位置的铝板用
到仿生学原理的咬合连接。整个车身中挤压成形铝件占
22%,高精真空铝铸件占35%,液压成形铝板占35%,
无缝激光焊接长达44m,自冲铆接1847个,焊点202个,
多处连接位置还使用粘接剂进行加固,车身整体结构刚
度与抗扭强度较上代车身提高25%,比传统钢制车身减
重40%,白车身仅重241kg。市面上的全铝车身车型越来
越多,除A8和新款捷豹xJ以,全铝车身主要用于跑车,
如宝马Z8、法拉 ̄1]360ModenaJSpider、本田NSX等。
国内汽车合资公司一汽一奥迪于2012年推出全铝
车身的A6L,全面借鉴A8L ̄lZlA7,车身铝合金材料超
过20%,比原钢制车身减重15%,在整车质量减轻80kg
的情况下刚度提升50%,加速性和过弯性显著提升并高
于同级竞争对手。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中全铝车身只
在顶级量产红旗HQE中出现过;中国客车市场销量冠
军品牌宇通客车也于201 1年7)1“第二届中国自主品牌
汽车博览会”上推出了国内首款全铝车身纯电动公交
ZK6129EGQA,整车质量大幅降低,车身重心下移,安
全性能提升显著,能源消耗仅为传统燃油车型的1/5。
碳纤维、镁合金等轻质材料车身
碳纤维作为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密度不到
钢的1/4,抗拉强度却能达到钢的7~9倍,以其制造的
汽车可以节约燃油30%。英国材料系统实验室(MSL)
的研究表明,碳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车身相比钢结构车
身减重53%以上,全铝结构车身减重30%,且当汽车在
2Z辆以下生产纲领的情况下,采用树脂传递模塑工艺
(RTM)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的综合成本低于金属
车身。201 1年卡塔尔车展上亮相的大众XL1概念车,整
车重量795kg,百公里平均油耗0.9L,这得益于设计阶
段169kg碳纤维强化材料的加入使得车身仅重230kg。预
计2016年上市的大众第八代高尔夫家用车将采用碳纤维
车身,百公里油耗仅2.9L。宝马公司斥资5亿欧元研发
碳纤维车身,预计2013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型全碳纤维
车体汽车。奔驰公司也于2010开始与日本碳纤维生产商
东丽公司(TORAY)合资生产碳纤维汽车零部件,东丽
已有的相关技术可使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于10min
内成形汽车前地板。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电
动车车身减重40%,可减少电耗40%左右,中科院也于
2009年启动碳纤维电动车的研究项目。
但长期以来制约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广泛应
用的瓶颈是生产效率和成本,随着大丝束纤维(LT)
生产技术的发展,碳纤维的价格将大幅度降低。此外在
2011年的中国首届低碳能源创业大赛上,无锡安飞纤维
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楠林博士展示了其制作的新
型低成本三维碳纤维复合材料整体车身模型,模型材料
据称能使抗撕裂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提高50%~100%,界
面剪切强度提高15%,同时提高生产效率70%~90%,
降低成本50%以上。该技术已引起宝马、兰博基尼、迈
凯轮、比亚迪等车企的关注,要求其提供样品及试验报
告资料,商讨在新产品中进行尝试。
镁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抗凹性和减振性等
优点,密度大约为1.8g/cm ,是铝合金的2/3,是最轻的
结构金属,具有极大的轻量化应用潜力。目前汽车工业
界镁合金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欧美、日本和
韩国,这些镁合金被主要用来制造进气歧管、离合器壳
体、转向柱架、散热器及制动器踏板支架等,在车身上
的应用也逐渐由仪表板扩展到车门。但相对于铝合金车
身,目前还没有镁合金车身商业应用的先例,整个车身
结构中镁合金汽车前端还没有设计出来。2006年12月,
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合作启动了“镁质车体前端结构
研究与开发”MFERD(Magnesium Front E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项目,旨在使各方汽车用镁合
金零部件从单体部件扩大到车体前端的子系统,提高汽
车的操纵性能和驾驶舒适性。我国长安汽车也联合研究
院所尝试过镁质汽车前端的研发,三年多的研究显示,
镁合金在车身前端的应用将面临碰撞安全、腐蚀防护、
理代零部件2们鲜第5期81
wWw mc1950.COrn
更多推荐
车身,材料,碳纤维,汽车,高强度,钢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