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发(作者:东风日产车多少钱)

通信兵简介

从起义的枪声中崛起人民通信兵是伴随着南昌起义的枪声与反“围剿”斗争的硝烟诞生和创立的。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部队中,普遍编有通信分队,他们运用各种通信工具,有力地保障了起义的指挥与协同。南昌起义的胜利正式宣告了人民通信兵的诞生。

1928年开始,负责中央军事工作的周恩来,就在白色恐怖的上海秘密培训无线电技术人员,陆续将无线电技术骨干派到各根据地的红军中工作。1930年12月30日,红一方面军在粉碎蒋介石第一次“围剿”的龙冈一战中,不但活捉了国民党的前敌总指挥张辉瓒,而且缴获了一部无线电收信机,成为我军最早拥有的半部电台。几天后,在东韶战斗中又缴获了一部完好的15瓦电台。红军以这一部半电台起家,开始在前线创建无线电通信事业。

随着红军电台的不断增加和各方面无线电联络的逐步建立,第一个设有政治委员的无线电通信队和总队相继成立,第一所通信学校正式创办。1934年1月,中央军委正式成立了统管红军通信工作的领导机关——通信联络局,简称“三局”,王诤任局长。毛泽东把无线电通信队的战士比喻为“红军的鲁班石”,能用电波在空中架起一座座无形的桥梁,把被敌人分割的苏区连接起来。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初期,红军处境危急,毛主席靠什么手段调兵遣将呢?靠的就是无线电通信。为了保障中央红军在长征中的通信联络,王诤创造性地组织两个电台分队交替前进,保证了中央军委对各部队的不间断指挥。四渡赤水,两占遵义,巧渡金沙江,军委同各军团之间的联络,一直畅通无阻。在红二、六军团与党中央长期失掉联系的情况下,王诤组织电台人员想方设法,终于恢复了联络,及时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对促使张国焘同意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保证长征取得胜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军委三局迅速为八路军、新四军编配了通信兵。为保持延安与各根据地等联络对象之间远距离通信的可靠和稳定,三局变革组织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了发信集中台和收信集中台,以延安为中心和龙头,建立了沟通党政军各方面和全国各根据地及各游击区的无线电通信网络,还建立了公开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有力地保证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的作战指挥,对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粉碎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三局指导各大战略区的通信组织,迅速建立并形成了适应大兵团运动作战的通信体制。三大战役期间,军委总台平均每月收发报量达140多万字,仅毛泽东主席起草或送他阅示、修改的电报就数以千计。以毛泽东为首的统帅部指挥全军得心应手,蒋家王朝迅速覆灭,新中国胜利诞生,都与人民通信兵的精心保障密不可分。

向通信的现代化进军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通信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0年5月,在原军委三局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部,王诤任部长,简称军委通信部。1956年4月13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行使兵种领导机构职权。此后,通信兵部隶属关系虽然几经变化,但将通信兵作为一个兵种,大力加强现代化建设这一点始终没变。经过40多年的努力,人民通信兵在向通信现代化进军途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50年代开始,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永备通信线路建设,建成了以架空明线和较大功率短波双边带电台为主的沟通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通信网。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根据周总理的部署,一举建成了连通27个省、市、自治区的地下电缆通信网,安装了大通路载波设备,大大提高了全军通信网络的容量和稳定性、抗毁性、灵活性及保密性。

在长途地下电缆网初步建成的基础上,军队的有线电通信开始按战区设置信息交换中心。无线电通信普遍使用了单边带收发信设备,发展了传真通信和数字保密接力通信,相继建成了全军长途电话自动交换网、电报数据自动交换网、数字保密电话自动交换网。同时建成了军队卫星通信系统、多路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通信兵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依据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在加强各军兵种通信部队全面建设的同时,对地下电缆网进行了完善配套和扩容改造,一批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大通路载波设备、长途电话自动交换设备、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数字通信、卫星通信、散射通信以及光纤通信等设备相继投入使用,基本形成了以统帅部为中心,固定台站为骨干,固定设施与野战装备相结合,有线电与无线电相结合,多种手段并用的独立的国防通信网。

1978年1月,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开始起步。1987年12月,建成全军军事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进入了整体联网开发应用阶段,应用软件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指挥系统不断向实用发展,不但融指挥、控制、情报、通信、电子对抗为一体,初步实现了作战信息采集、传递、处理的自动化,在边境作战、情报传输、公文传递、应付突发事件、保障军事演习和日常业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信兵编制

担负军事通信任务的专业兵种。一般由通信、通信工程、通信技术保障、无线电通信对抗、航空兵导航、军邮等专业部队、分队组成。主要任务是组织运用各种通信手段,保障军队畅通的通信联络;进行无线电通信干扰和反干扰;组织实施海区观通、航空兵导航勤务和野战军邮勤务。通信兵对保障军队指挥和完成各项任务具有重大作用。

通信兵是随着战争的出现,为适应军队作战指挥的需要而逐渐成为军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指挥军队作战的通信工具有旗、鼓、角、金等,并配有专司击鼓、鸣金、挥旗、传令的人员,还建有烽火台、驿站等通信设施,利用烟、火、鼓声、快马等以接力的方式进行远距离通信。随着电信工业的发展,军队中逐渐有了电信装备,组建了通信分队。俄国军队于 1851年组建电报连,1899年组建无线电通信队。美国军队在19世纪60年代建立了通信兵。英国军队的通信兵部队原属工程兵建制,1920年成为独立的兵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27年创建时就组建了有线电通信、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分队,1931年 1月建立了第一个无线电队,1934年1月中央军委成立了通信联络局,并逐渐在各部队组建了通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信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健全了各级领导机构,扩建了部队。

现代世界各国军队都非常重视通信兵建设,在各军种、兵种中都编有通信兵。各国陆军的军以上部队中通常编有通信团或旅,步兵师、团、营、连中通常编有通信营、连、排、班,并且在军、师、团各级司令部中设有通信业务部门。

担负军事通信任务的专业兵种。通常包括通信、通信工程、无线电通信对抗、航空兵导航和军邮等专业部队、分队。主要任务是保障军队指挥和武器控制的通信联络,组织实施无线电通信对抗、航空兵导航和野战军邮等。它对保障军队指挥和完成各项任务具有重大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通信兵是在革命战争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部队中就编有运动通信、简易信号通信和有线电通信分队。1931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了第一个无线电队,继而开办了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信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健全领导机构,统一全军通信兵部队、分队的编制,扩建通信部队和通信院校,改善通信设备和器材,组建通信科学研究机构,在军队建设和保卫祖国、反对侵略的历次作战中胜利地完成了通信保障任务。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中都编有通信兵。美国在1863年组建通信兵,英国通信兵于1920年从工兵中分出来,成为独立的兵种,法国在20世纪中叶组建通信兵。随着现代武器装备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军队正在广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利用通信网络把作战指挥、武器控制、情报处理、后勤保障紧密连结起来,构成军队自动化通信系统,同时进一步改善领导管理体制,建设具有高度专业素养、先进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的通信部队、分队,以完成各种情况下的军事通信任务。 台军的各军种专用通信装备情况

军种, 通信, 装备

(一)陆军通信装备

台湾陆军通信装备主要是作为战略通信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战术通信用的微波接力设备、陆军各级的无线电通信装备以及即将装备的IMSE(国际型移动用户设备)。

①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是台湾军队1989年从德国引进的第三代系统,接力机是具有窄带抗干扰能力的CTM200系列接力机,工作频段4.4~5.0GHz,480路,32kbps增量调制,链路采用群路加密和端-端加密措施,数据和传真采用统一的由台湾中山大学研制的保密机。陆军可机动的区域通信系统和对外岛的通信系统使用的是CTM250设备。该通信系统主要由陆军管理,对金门、马祖等外岛的微波通信线路则由\"军事统一通信指挥部\"主管。

②战术微波接力设备

台湾军队战术微波通信目前主要使用从德国引进的具有窄带抗干扰能力的CTM200系列接力机,其中军团级用CTM218型,工作频段1350~1850MHz,60路;师、旅用CTM209型,工作频段610~960MHz,师用30路,旅用15路。这两种接力机均是16/32kbps增量调制编码体制,接口符合EUROCOM标准,链路采用群路加密,数据和传真采用统一的端-端加密机,话音一般不加密,保密机由台湾中山大学研制生产。

③国际型移动用户设备

国际型移动用户设备(IMSE)是美国陆军移动用户设备(MSE)的出口型。根据合同,美国GTE政府系统公司通信系统部将向台湾陆军提供全套移动通信设备以及培训、支援和技术资料,美国陆军通信与电子司令部(CECOM)负责监督此项军售计划的执行。第一批交货计划从1998年12月开始。据悉,台湾陆军将把该系统用于\"爱国者\"导弹营与台湾C4中心间的通信联络。

MSE是美国陆军现装备的野战移动话音与数据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了跳频技术、干线加密技术和路由选择绕过干扰等方法,还对设备进行了抗核爆炸电磁脉冲效应的加固,因此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保密和抗毁性能,能广泛应用于最恶劣野战条件下的战术环境。

MSE系统包括地域覆盖、有线用户入口、移动用户入口、系统控制和用户终端五个功能部分。

MSE的主要设备技术性能见表。

IMSE有可能应用异步转移模式(ATM)和码分多址(CDMA)等先进技术。

④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

台湾陆军军、师(旅)之间主要是短波无线电台网。

师、旅级一般开通9个网,其中包括作战指挥网、情报网、指挥官网、地空协同网、射击指挥网、防空作战指挥网和陆海协同网。使用的设备除CTM209型接力机外,还有短波和甚高频通信设备(30~80MHz),其中包括VRC-176、VRC-174、DRC-174、GRC-106A、VSC-2、VRC-2和VRC-47等。 旅、营级的通信装备主要是PRC-174短波电台、VRC-46和PRC-77超短波电台。

营、连级主要用PRC-77电台。

连、排、班级主要用EM-7和EM-6电台,工作频段为27~33MHz。

此外,台湾陆军还购买和装备了TCS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和GRC-306统一战术通信系统(UNISET),并还准备购买或自行研制\"多用途\"综合战术通信系统。

从台湾陆军现装备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来看,主要是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美式装备,技术水平一般,有抗干扰能力的通信设备较少。为适应日益严峻的通信对抗形势,台湾军队作战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通信装备的抗干扰能力,于是从国外进口了一些有反对抗能力的通信装备,如BAMS甚高频战术跳频电台、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Sincgars)和AN/GRC-512(V)战术跳频电台等。

型号性能与用途

TA-1035/U 4门数字电话机,传16kbps数字话音,可电缆接到MSE交换机,也可经

数字干线群入口到交换机。

AN/VRC-97 双工无线电台,传16kbps数字话音,具有加密功能。

AN/TRC-191 由8部RT-1539数字无线电台组成,与节点中心交换机通信距离为15kmN/TTC-47 在AN/TTC-39上增加了\"里达\"网的泛路由搜索功能,可提供400个干线 端接口。

AN/TTC-46 在AN/TTC-39上增加处理用户接纳和饱和信息功能,每部可为150个用

户服务。

AN/GRC-224 工作在14.5~15.35GHz频段,通信距离达10km。

AN/TYQ-35(V) 用于军级和师级的系统控制中心。

AN/TTC-48(V) 用2部SB-3614派生的自动模拟交换机。V1型有26个数字用户终端,编 配到营级;V2型有41个数字用户终端,编配到旅级。

AN/TRC-190(V) 工作频率:225~400MHz,1350~1850MHz,有4种型号:V1和V2传输 速率256kbps,V3为1024kbps,V4为512kbps。

(二)海军通信装备

台湾海军通信保障由通信勤务指挥部负责,隶属于海军总司令部,受海军总司令部通信处督导。海军通信主要分岸基通信、海域通信、岸-舰通信和舰艇内部通信。按系统可划分为岸基通信网、岸-舰通信系统和舰载通信系统。

①岸基通信系统

台湾海军岸基通信网包括海军基地内部的局域网和依托三军公用干线网(环岛地缆、环岛数字光缆、环岛数字微波以及本岛到外海主要岛屿的海缆和微波网)组成的海军总司令部作战中心到各军区、基地、舰队作战中心的广域通信网,它为海军基地内部和基地间及时提供有效的话音、数据通信。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台湾海军拟在各基地间建立分组交换网。此外,还计划引进以色列泰迪兰(Tadiran)公司的综合战术通信系统(ITACS)。该系统以美国移动用户设备为基础,主要设备包括ATD-400多路器、GRC-400电台、TA-359数字电话机、SEC-17编码器和TAD-4401光纤通信终端,这些设备完全符合欧美有关标准,具有保密性好、可靠性高、机动性强等特点。系统以SW-8000系列数字交换机为干线节点交换机,采用有线(光缆)和无线(高频和特高频)传输介质构建通信网并可随时重新组网,最多可容纳480个用户,可提供电报、电话、传真和数据通信业务。

②岸-舰通信系统

岸-舰通信的主要手段是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台湾海军岸-舰通信目前以短波通信为主、卫星通信为辅;短波通信设备的工作频段覆盖了整个短波频段,主要短波无线电台有URC-58、RF-301和URC-106等双边带电台和URC-165单边带电台。卫星通信目前主要利用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实现。随着台湾卫星通信的发展,台湾海军岸-舰通信手段将向卫星通信为主、短波通信为辅转变。

③舰载通信系统

各种舰载通信系统担负着舰队内部舰艇间通信、水面舰艇对潜艇通信、舰队与空军的战术协同通信以及舰艇内部通信等任务,所用通信手段包括旗语灯号和UHF/VHF、HF无线电话音和数据,舰艇通信主要装备是VHF SRC-11调频电台和UHF URC-306调幅/调频电台,海空协同通信主要用225~400MHz的URC-306电台。

舰艇内部通信系统负责舰载信息获取系统、火力系统和作战人员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为适应舰内通信业务量增加、业务种类增多、实时性要求提高等需要,台湾海军将仿照美国海军将其建成一个光缆局域网。

更多推荐

系统,设备,军队,作战,指挥,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