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发(作者:2020年一汽大众速腾召回)

大众甲壳虫:汽车业的设计经典

作者:理查德·格雷

来源:《海外星云》 2017年第23期

“它跑啊,跑啊,跑啊,跑不停,”一部德国20世纪60 年代大众甲壳虫的著名广告语这

样宣传道。这个口号既表明了这款汽车的结实耐用,也显示了其在全球各地的巨大成功。广告

的制作人肯定想不到,50 年之后,这款形似甲壳虫的汽车仍然在生产中。

虽然新款甲壳虫汽车已经从头到脚进行了全新设计,但它仍然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最初的设

计,甲壳虫汽车现在不单单是一种交通工具,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经典。

但是设想一下,假若大众甲壳虫从未问世———世界是否就会错失这款带着一副顽皮模样

的车型?这种效果来自它独特的前盖造型和圆鼓鼓的大灯。

这种情形并非像乍看起来那样全无可能。大众甲壳虫车可能会被埋没在二战中的灰烬当中,

就如它崛起的途径一样。

甲壳虫的原始设计可以追溯到纳粹统治德国的黑暗年代。1934 年,阿道夫.希特勒指示德

国汽车制造商生产一种廉价的家用汽车,这种汽车可以让普通的工薪阶层也能负担。设计这种

Volkswagen,意为“人民的汽车”的重任落到赛车工程师费迪南德·保时捷肩上,他后来创立

了自己的公司。

在1935 年的柏林车展上,希特勒宣布他命名为Kraft durch Freude Wagen 或者“欢乐带

来力量之车”的汽车完成了初始设计。希特勒对这款汽车的兴趣如此之高,以至于他还贡献了

自己的草图,描绘他心目中的汽车外观,尽管这与最终设计相比仅有轻微的相似。

工厂建在了下萨克森的法勒斯莱本,这里后来被称为沃尔夫斯堡,但这里仅生产了少量这

种汽车。1939 年,战争的爆发使得生产停顿,而整个工厂则被用来大量制造军用车辆。

盟军的轰炸严重破坏了这座工厂,战争结束时,它落入英国占领军手中。英国人派来了出

生在约克郡的英国陆军少校伊万·赫斯特重启工厂。在他的领导下,KdF 汽车,即“欢乐带来

力量之车”,重新投产,虽然这时它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大众一型。

“赫斯特最初想恢复生产的车型是该厂在战争期间生产过的八二型军用车———

Kubelwagen,”汽车历史学家理查德·科平说,他曾在赫斯特2000 年去世前夕与他访谈,

“但是这种车的车体是由位于柏林的名为亚米·巴德的另一家公司制造的,那里已是德国的苏

联占领区。这时赫斯特看到这种外观滑稽的车型的零部件散落在工厂四周,于是便决定开始生

产这种车。”

直到1948 年,随着海因茨·诺德霍夫被任命为新的经理,举世闻名的甲壳虫汽车的生产

才开始真正腾飞。到1955 年,共有100 万辆这种汽车驶下生产线,小小的甲壳虫遍布德国的

大街小巷。在17 年内,总产量飙升至1500 多万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汽车。在接下来

的几十年里,这一数字将继续攀升到2100 万辆以上。

“如果不是英国人,甲壳虫从一开始就不可能造出来,”科平说,他写了好几部关于甲壳

虫和大众汽车的著作,“但是如果不是海因茨·诺德霍夫,甲壳虫就不会征服世界。”

假如它没能出现的话,还有其它车型正蓄势待发,准备替代这款古怪而经济实惠的家用汽

车。

在战争之前,捷克斯洛伐克汽车制造商太脱拉已经一直在生产一款称为97 型的中档轿车,

这款车与甲壳虫有很多共性。其设计师汉斯·莱德维卡被广泛认为给保时捷早期的设计带来许

多启发和灵感;而在1965 年,大众汽车向太脱拉支付了100 多万德国马克(在当时约合8.5

万英镑)作为这一问题的赔偿。

二战结束后,太脱拉被收归国有,并开始生产称为太脱拉600 的新型发动机后置型家庭轿

车,这款汽车虽然比甲壳虫更大,但依然具备某些同样的风格。这款汽车一直生产到1952 年,

但从没能大规模打入国外市场。

法国汽车制造商雪铁龙也在二站之后致力于开发外观简朴、状似蜗牛的双马(DeuxChevaux,

或者2CV)家用汽车。这款车型在最初如此简单,以至于其早期型号只有一个顶棚和尾灯,然

而双马牌汽车的价格仅有大众甲壳虫的2/3。资金短缺使得雪铁龙从来没能为这款汽车投入足

够资源,在其40 年的历史中只生产了380万辆。

英国人也有自己的甲壳虫汽车的竞争对手,莫里斯迷你轿车,,该车于1948 年问世。虽然

被公司老板贬斥为像一个“水煮蛋”,但它还是在1959年成为第一辆销售过百万辆的英国汽车。

莫里斯轿车的设计师亚历克·伊斯哥尼斯原本想把发动机像甲壳虫一样放在后面,但遭到公司

的会计师反对。

“大众甲壳虫从其它对手那里抢下一大块市场,”科平说。

然而,虽然每一辆车都能弥补假如甲壳虫没能问世所留下的空白,但它们都缺乏一个重要

的特质,即甲壳虫汽车本身的品质。

大众甲壳虫在可靠性、坚固耐用和工艺方面的声誉是它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保时捷的设

计意味着这辆车维修简便,也不需要车库。后置发动机使用空气冷却而非水冷,意味着它在寒

冷的天气里发动机不会冻结,因此可以停放在室外。

“只需要很少的维护和修理,大众被认为是市场上最好的汽车,因为它被证明能够长时间

成本低廉地运行,”伦敦大学学院欧洲工业史教授伯恩哈德·莱厄说。

在他的著作《人民之车》中,莱厄介绍了这些特质如何成为范围更加宽广的德国“经济奇

迹”的象征,这一奇迹见证了这个国家如何在短短20年中,从一片废墟变成一个繁荣的社会。

由于甲壳虫汽车,大众从一家在1948 年只有8719 名员工的公司发展到1962 年时员工人

数超7.8 万人的公司。这也有助于恢复对“德国制造”的信心,这一标签至今仍然是品质与可

靠的象征。

“1945 年以后,相比其它任何汽车,甲壳虫更加有力地推动了联邦德国汽车的大规模普及,

在50 年代和60 年代,它让数百万渴望拥有自己私人汽车的人美梦成真,”莱厄说,“以其全

球2100万辆以上的销量,大众汽车的出口成功帮助西德恢复了其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

当然,不难想象如果没有甲壳虫汽车,德国可能会变成一个与今日完全不同的地方。但是

甲壳虫的影响力远远超出其母国的范围。

“如果没有甲壳虫汽车,就没有大众,”科平说,“虽然,柴油发动机排放门丑闻使得目

前该公司的名誉受损,但是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它一直是世界主要的汽车制造商。”

甲壳虫汽车对于将大众带入世界舞台至关重要。到1952 年,甲壳虫在46 个国家销售,并

且多年来一直在德国以外的14 个国家进行生产。今天,大众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去

年共生产了1030 万辆汽车。

甲壳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纽约广告公司多伊尔·戴恩·伯恩巴克巧妙的广告宣

传,这家广告商创造了“想想还是小的好”这一口号,使得这款汽车成为20 世纪60 年代美国

销量最大的进口汽车。这对美国汽车业产生了极大震动,此前美国汽车业的主流一直是福特、

通用和克莱斯勒等以底特律为总部的大型汽车制造商生产的体型庞大、外观浮华而高油耗车型。

这些车浮夸似地在表面大片镀着亮闪闪的铬,还安装着比例荒唐的尾翼。

“这时来了辆小车,开始蚕食他们的市场,于是美国的大型汽车制造商也开始生产自己的

小型车,”科平说。这改变了美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进程,导致新一代紧凑型汽车的诞生,这种

车型目前仍然是现代全球汽车最具竞争力的领域之一。

但甲壳虫汽车对美国有着比这更广泛的影响。由于其古怪而简单的设计,它成为美国反主

流文化人群的宠儿。因为它不仅便宜,还不落传统的俗套。

“这是一辆不做作而显得真实的汽车,”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德杨.苏季奇说,“这和底特

律造出来的那些有着高高尾鳍的汽车完全背道而驰。甲壳虫有点像戴着一顶贝雷帽———让人

觉得你是个严肃的人,不会被主流所诱惑。”

如果没有甲壳虫和它的同门兄弟大众面包车的话,那些美国加州的嬉皮士该用什么来表达

自己的个人主义呢?如果不是甲壳虫汽车特有的圆鼓鼓的大灯和咧嘴傻笑的造型效果,沃尔

特·迪士尼又会在他们1968 年制作的那部热门电影“爱虫”和它的五部续集中,选择什么车

来拟人化表现赫比这个主角呢?

但甲壳虫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可能远比我们想象得更深远。

“甲壳虫体现出贯穿于德国设计的一种连续性,”苏季奇说道,“这种设计以简单的线条

和去除装饰为特色。卓有影响力的博朗产品设计师迪特·拉姆斯就是坚信这一点的一员。”

虽然很少证据表明拉姆斯受到甲壳虫设计的直接影响,但是他似乎遵循着甲壳虫所代表的

同样的设计思想,即形式服从功能。苏季奇指出了另一位采用类似方法设计产品的顶级设计师,

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爵士,他负责设计iPod 和iPhone。

那些认为假如没有甲壳虫,这个世界也许还会错过苹果这样的必备品这样的结论也许有些

夸张。但是苏季奇觉得如果甲壳虫不存在,我们的世界也许会失去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之所

以把甲壳虫叫做“爱虫”,是因为它具有把男女凑成一对的能力。

“如果没有甲壳虫,那么在车后排座上车震受孕而生的小孩就会少很多了,”他笑着说。

更多推荐

汽车,甲壳虫,设计,大众,生产,德国,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