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丰田考斯特商务车价格表)
内容目录
1. 世界的丰田,中国的大众 ................................................................................................................... 5
丰田全球布局,大众精心耕耘中国市场 ................................................................................. 5
大众率先合资占据先机,丰田姗姗来迟 ................................................................................. 6
大众顺应市场快速扩产,丰田经营保守扩产迟缓 ................................................................. 8
丰田全球产品矩阵丰富,大众开发中国特供车型 ................................................................. 9
早期丰田技术引进不够积极,同价位配臵不如大众 .......................................................... 12
大众销售网络密集,丰田经销网络尚有补足空间 .............................................................. 15
2. 中国市场最重要,进取的丰田 ........................................................................................................ 16
善用危机叠加积极灵活应对,丰田制胜美国市场 .............................................................. 16
换购周期来临,丰田迎来外部机遇 ...................................................................................... 20
丰田多方位齐发力,中国市场最重要 .................................................................................. 22
TNGA 助力丰田在华奋勇直追 ............................................................................................. 26
3. 提档降本,决胜换购时代 ................................................................................................................ 35
海外市场,丰田降本增利能力强 .......................................................................................... 35
中国区,大众单车利润更丰厚,丰田降本空间更大 ........................................................... 40
需求利好,价增降本,广丰单车盈利有望持续提高 ........................................................... 42
4.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44
广汽集团 ................................................................................................................................ 44
星宇股份 ................................................................................................................................ 44
德赛西威 ................................................................................................................................ 45
图表目录
图 1:中国以外的市场,丰田销量远超大众(单位:万辆) ..................................................................... 5
图 2:中国市场,大众销量远超丰田(单位:万辆) ................................................................................. 5
图 3:丰田产能布局更分散,中国仅占 14.8%(2018) .......................................................................... 5
图 4:大众产能更集中于欧洲、中国(2018) .......................................................................................... 5
图 5:中国市场是大众全球销量制胜丰田的法宝,未来或是丰田再度反超的关键所在(单位:万辆)
................................................................................................................................................... 6
图 6:丰田对进入中国市场相对大众保守 .............................................................................................. 7
图 7:丰田对华投资动作受制于中日关系 .............................................................................................. 8
图 8:石油危机期间时丰田美国战略进入“关键期” ........................................................................ 8
图 9:大众顺应市场快速扩产,丰田计划产能增长迟缓(单位:万辆) ................................................. 8
图 10:2009-2014 年丰田产能利用率低于大众 ................................................................................... 9
图 11:中国狭义乘用车销售以 A 级轿车和 SUV 为主 ......................................................................... 9
图 12:中国狭义乘用车销售以 A 级轿车和 SUV 为主 ...................................................................... 10
图 13:同期在售乘用车车型数量上,丰田明显少于大众(单位:款) ................................................ 12
图 14:早期丰田技术引进不如大众积极 ............................................................................................ 13
图 15:TSI+DSG 助力大众打破在华销量增速低潮 .......................................................................... 13
图 16:过去卡罗拉配臵偏低为部分消费者所诟病 ............................................................................ 15
图 17:朗逸补足动力劣势后销量提升明显(単位:辆)....................................................................... 15
图 18:丰田的经销商数目总体不如大众 ............................................................................................ 15
图 19:丰田在华东地区经的经销商商数量明显少于大众(单位:家,2019) ................................... 16
图 20:1956-1980 丰田在美国市场实现销量突破 ............................................................................ 16 图 21:石油危机期间丰田调整生产计划(单位:万辆)....................................................................... 16
图 22:80 年代后,丰田在美国积极推进本土化生产 ........................................................................ 17
图 23:80 年代后,丰田在美国积极推进本土化生产 ........................................................................ 17
图 24:丰田美国主要 SUV 车型销量(单位:千辆) ............................................................................. 18
图 25:丰田美国 MPV 和大型皮卡销量(单位:千辆) ........................................................................ 18
图 26:丰田在美国的销售结构变动 .................................................................................................... 18
图 27:雷克萨斯推出后在美国市场畅销(单位:千辆) ....................................................................... 19
图 28: 2016 年以前北美是丰田 NEV 车最大海外市场(单位:千辆) ............................................. 19
图 29:丰田在美国经销商约有 1500 家(2019) ................................................................................. 19
图 30:2006 年始,丰田市占率反超 FCA 挤入美国前三大汽车制造商行列(单位:%) .................. 20
图 31:首购人群基数将进一步下降 .................................................................................................... 20
图 32:适龄购车人数已步入下滑期(单位:亿人) .............................................................................. 20
图 33:2016 年开始,中国乘用车市场进入换购周期 ........................................................................ 21
图 34:换购前自主最高,日系和德系次之 .......................................................................................... 21
图 35:换购后德系最高,日系次之但份额上升快 .............................................................................. 21
图 36:中日关系回暖 ............................................................................................................................ 22
图 37:2017 年后日系乘用车份额加速回升 ...................................................................................... 22
图 38:产能利用率高,产品供不应求 .................................................................................................. 22
图 39:丰田开启产能扩张周期(单位:万辆) ...................................................................................... 22
图 40:丰田全新 TNGA 动力总成 ........................................................................................................ 24
图 41:D-4T 动力响应更迅速,加速力更持久 .................................................................................... 24
图 42:相比大众丰田未来销售渠道下沉空间还很大 ........................................................................ 26
图 43:TNGA 下商品力提升、集群开发和生产效率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 ...................................... 26
图 44:TNGA 发动机打破动力与能耗的“二律背反” .................................................................... 27
图 45:Dynamic Force 系列引擎最大热效率在燃油车和混动车上分别高达 40%和 41% ......... 27
图 46:TNGA 变速器换挡更快速、平顺 .............................................................................................. 28
图 47:TNGA 更低的中心,更少的侧倾,更广的视野,实现更稳定、舒适的驾驶体验 .................. 29
图 48:TNGA 车型采用激光螺旋焊接技术大幅提升车身刚性 ........................................................ 30
图 49:TNGA 结合内部公司制改革,开发效率大幅提升 .................................................................. 30
图 50:CE 制下随着车型开发增加,发动机种类多达 800 多种 ....................................................... 31
图 51:TNGA 下发动机模块化,种类较 CE 制减少 40% ............................................................ 31
图 52:TNGA 的零部件通用化以驾驶位臵为基准 ............................................................................ 32
图 53:不同型号产品在同一 TNGA 生产线上生产 ............................................................................ 32
图 54:TNGA 全球标准化工厂将加快资源调度 ................................................................................ 32
图 55:TNGA 下东海理化 AT 档杆生产线工艺精简 .......................................................................... 33
图 56:TNGA 下东海理化生产线缩短,所需员工数减少 .................................................................. 33
图 57:TNGA 产品矩阵全面,已进入加速投放期 .............................................................................. 33
图 58:预计到 2023 年 80%销量来自 TNGA 车型 ............................................................................ 33
图 59:中国市场 TNGA 在售车型 ........................................................................................................ 34
图 60:导入 TNGA 车型后,广汽丰田月销量中枢上移 ..................................................................... 34
图 61:中国首款 TNGA 车型凯美瑞在上市后月销量中枢较前两次改款明显上升(单位:辆)
............................................................................................................................................ 35
图 62:丰田全球单车净利润约为大众 1.5 倍,在国内不及大众(2018,单位:万元) ..................... 35
图 63:丰田旗下汽车品牌精简 ............................................................................................................ 36
图 64:大众旗下共有 12 个汽车品牌 .................................................................................................. 36 图 65:丰田营业利润率整体高于大众(2018) .................................................................................... 36
图 66:丰田海外销售结构中 SUV 占比高........................................................................................... 37
图 67:大众海外销售结构中轿车占比高 ............................................................................................ 37
图 68:丰田亚洲(除中日)销量占 19%,销售利润率超 8% ......................................................... 37
图 69:丰田亚洲地区(除中日)MPV 车型占比高 ............................................................................... 37
图 70:丰田旗下有众多零部件公司(2018 持股比例) ....................................................................... 38
图 71:大众零部件多来自外部供应商 ................................................................................................ 38
图 72:丰田对其供应商有较大议价权 ................................................................................................ 38
图 73:TNGA 已为丰田节约了 65%原型车开发成本 ....................................................................... 39
图 74:TNGA 通过顶层共享节约开发成本 ........................................................................................ 39
图 75:TNGA 通过模拟仿真技术节约测试成本 ................................................................................ 39
图 76:TNGA 推行后丰田单车成本连年下降 .................................................................................... 39
图 77:丰田在中国有 6 座整车厂,9 家零部件公司 .......................................................................... 40
图 78:大众在中国有 16 座整车厂,18 座零部件厂 .......................................................................... 40
图 79:一汽丰田供应商中自主零部件厂商较少(2016) .................................................................... 41
图 80:MQB 减少零部件种类节约成本 .............................................................................................. 41
图 81:MQB 自 2013 年国产化后有效为大众降本 ........................................................................... 41
图 82:TNGA 的推广为丰田降低了各项成本 .................................................................................... 42
图 83:TNGA 车型性价比高,均价上移(单位:万元) ........................................................................ 42
图 84:广丰车型结构将得到改善 ........................................................................................................ 43
图 85:广丰产品价格结构将得到改善 ................................................................................................ 43
图 86:预测未来广汽丰田单车均价与单车盈利齐升(单位:万元) ................................................... 43
表 1:丰田全球产品矩阵丰富,大众开发中国特供车型(2019) ........................................................ 11
表 2:以朗逸和卡罗拉为例,过去同价位丰田配臵不如大众(2008 年) .......................................... 14
表 3:丰田对原有车型进行本地化更新换代(单位:mm) ............................................................................. 18
表 4:2018 年后丰田进入产品快速投放期 ......................................................................................... 23
表 5:对比在售款朗逸和卡罗拉,丰田丰富了产品配臵,提高了性价比 .......................................... 25
表 6:TNGA 框架下的细分平台 .......................................................................................................... 33
表 7:大众供应链中部分自主零部件厂商 ........................................................................................... 41
表 8:广汽丰田销量预测(单位:万辆) ................................................................................................. 44 1. 世界的丰田,中国的大众
丰田全球布局,大众精心耕耘中国市场
丰田赢在全球,大众称霸中国。若刨除中国市场,丰田在全球的销量一直在大众之上,2019 年,
丰田在中国以外的市场销量达 910 万辆,北美销量 275 万辆,高于大众的 674 万辆和
95 万辆。但在中国市场,情况则恰好相反,据丰田和大众官网数据,2019 年,丰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 162 万辆,远低于大众的 423 万辆。丰田和大众在中国市场外内外截然相反的销量表现验证了“世界的丰田,中国的大众”的说法。
图1:中国以外的市场,丰田销量远超大众(单位:万辆)
图 2:中国市场,大众销量远超丰田(单位:万辆)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丰田除中国 大众除中国 丰田北美 大众北美
丰田中国 大众中国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丰田在产能布局上比大众更分散。大众在产能布局上明显集中于欧洲和中国,分别布局 71 座和 23 座工厂,对应产能占比 49%和 37%。而丰田对拥有的 75 所生产基地和制造公司在布局上则更具全球性特征。除本国日本外,丰田的整车产能在北美、中国和亚太其他地区均有14~22%左右的布局,相对均匀。例如在人口最为密集的亚太地区,大众在除去中国后仅
22 万产能(对应产能占比 2%,销量占比 3%;而丰田在除去中日后,尚有 125 万产能(对应产能占比 14%,销量占比 17%,其中泰国约 59 万,印度尼西亚约 20 万。
图 3:丰田产能布局更分散,中国仅占 14.8%(2018) 图 4:大众产能更集中于欧洲、中国(2018)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中国市场助力大众全球销量反超丰田。2004 年以来,丰田和大众的销量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对比:
1)2004-2007 年,丰田全球销量显著高于大众。大众和丰田全球销量年均差距约为 264 万辆。这一阶段,中国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约占全球 11%的份额,相比中国的人口总量占比, 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仍较小,对丰田和大众的销量差距影响尚且不大。 2)2008 年~2010 年,大众和丰田的全球销量差距急剧缩小。这一阶段两者年均差距缩小至约
131 万辆。受 08 年金融危机影响,欧美、日本需求大幅下滑,丰田当年全球销量较上年
骤减 134 万辆,在大众销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两者差距迅速缩小至 130 万辆。真正将
差距稳定缩小至一百万辆级别的是 2009-2010 年。为抵御金融危机,刺激国内消费,
2009-2010 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小排量汽车购臵优惠政策、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刺激政策。在政策的刺激下,中国乘用车市场同比增速分别高达 52.9%和 33.3%,2009 年中国在全球汽车销量中的份额跃升至 22%。大众在中国销量增速同比高达 41.25%和33.95%,中国市场在其全球销量中的占比也从 2008 年的 15.77%快速攀升至 2010 年的
25.71%。相比之下,丰田在中国的销量增长则慢了很多,与大众中国的差距也由原本的 40
万辆左右,迅速扩大至 2010 年的百万辆级。在这一阶段,中国市场帮助大众快速缩小了与丰田全球销量的差距。
3)2011 年至今,你追我赶,中国市场仍将是接下来双方竞争的关键。2011 年,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丰田全球销量下滑 5.5%被大众反超,此后两者在全球销量上你追我赶,相差不大。
2012 年受钓鱼岛事件影响,在丰田全球销量增速反弹情况下,丰田在中国销量显著下滑
4.87%,中国在丰田全球销量中占比也下降至低点8.62%,2013-2016 年间徘徊在10%左右。同期大众在中国则保持了 15%以上的高增速,中国市场在其全球销量中的占比也突破 30%。
2017 年开始,在中国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大众中国销量增速明显放缓,CAGR 为 2.62%, 中国
市场占比也停滞在 37%左右,反观丰田,在中国销量增速稳定提高,CAGR 12.06%, 中国市场占比也有了突破,在 2019 年达到 15.11%。据丰田和大众官网披露,2019 年丰田全球销量1072 万辆,而大众为 1097 万辆,略高于丰田 25 万辆,未来中国市场将有望成为丰田能否再次与大众在全球销量上拉开差距的关键。
图 5:中国市场是大众全球销量制胜丰田的法宝,未来或是丰田再度反超的关键所在(单位:万辆)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大众率先合资占据先机,丰田姗姗来迟
率先登陆中国市场,大众品牌占据消费者心智。丰田在 1964 年即开始向中国出口皇冠等车型,
建立了一定的口碑,而大众在当时的中国鲜为人知。但在八十年代中国决定以合资形式在上
海引进汽车制造技术时,丰田等企业反应冷淡。而大众却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给予积极回
应,成为了最先在中国建立生产据点的国际汽车企业。1985 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 公司正式成立,大众依靠桑塔纳迅速打开了当时几乎空白的中国乘用车市场,1992 年 1 月普通版桑塔纳累计销量达到 10 万辆,成为家喻户晓的汽车品牌。1995 年下线的桑塔纳 2000 定位高品质商务轿车,当年销量即接近三万辆,迅速占领了国内中级公务及商务车市场。九十年代开始,政府出台系列鼓励私人购车政策,以桑塔纳为代表的大众汽车迅速走进中国普通家庭。得益于大众在国内公务用车上的普及和过硬的质量,大众给中国消费者留下来了“质量过硬”、
“高档”等第一印象,拥有了第一批“忠实粉丝”,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此后,大众又相继导入了帕萨特
(1999)和 POLO(2002,第一款与欧洲同步规划生产以及上市的产品,分别定位中高档轿车和家轿,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丰田则相对保守,直到 2000年才与天津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甚至晚于同是日系车的本田、铃木,成立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晚于大众近 15 年。丰田虽
然曾经由皇冠等高端进口车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良好印象,但由于时间久远和范围局限于少
部分高端消费者,此时已不再具备优势。
图 6:丰田对进入中国市场相对大众保守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受制于中日关系困扰和丰田美国战略,丰田在华投资动作迟缓。以 1978 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界,中日关系进入蜜月期。当时中国计划在上海建立轿车生产基地,在与大众达成合作前
中国政府曾主动向丰田抛出橄榄枝,却遭到丰田拒绝。丰田迟迟无法迈出正式进入中国的关键一步主要源于两点顾虑。一是中日关系制约丰田在华投资。从中国加入 WTO 前的数据来看,
中日关系变化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有很强的相关性。八十年代蜜月期期间中日关系仍时有摩擦,而九十年代中后期中日关系的急转直下更进一步加深了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顾虑。二是当时丰田的发展重心在美国市场。两次石油危机期间,日系车相对美系、德系车的省油优势凸显,
丰田的美国战略因得到这一外部机遇而进入“关键期”。这一时期,丰田在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迅速由 1973 年的 2.52%提升至 1981 年的 6.62%,并于1975 年超过大众。丰田集中于在美国市场实现历史性突破,自然对当时人均收入不高的中国市场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图 7:丰田对华投资动作受制于中日关系
图 8:石油危机期间时丰田美国战略进入“关键期”
20
15
10
5
两次“石油危机”
资料来源: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WardsAuto,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大众顺应市场快速扩产,丰田经营保守扩产迟缓
大众扩产节奏与中国车市增长高度一致,丰田则扩张迟缓。2009-2010 年中国实施小排量汽车购臵税优惠政策,两年销量增速分别高达 52.9%和 33.3%。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规划产能扩张迅速,2010 年合计约 145 万辆,同期增长 13%,产能利用率达到 126.71%。反观丰田, 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规划产能均未扩张,2009 和 2010 南北丰田合计的产能利用率也仅为
81.18%和 96.18%,与大众的积极扩产和中国车市的高速增长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2015
年10 月至2017 年底,中国再次实施小排量汽车购臵税优惠政策,同期狭义乘用车销量CAGR
9.97%,达到 2013 年因限购令预期而抢先消费后的新高点。2010-2015 年大众继续快速扩产,
2016 年南北大众合计规划产能达到 340.8 万辆,产能利用率约 113.5%。同时期,广汽丰田停
留在 38 万辆产能,一汽丰田仅从 2015 年的 60 万略增至 2017 年的 67.2 万辆。相比大众积极
扩产的正确战略,这一时期丰田未能抓住从中国车市高增长中的获益机会。
日本大地震和中日关系紧张影响制约丰田扩产。事实上,2009 年及以前,丰田扩产速度并不算迟缓。2007 年,天津一汽丰田第三工厂正式投产,年产 20 万辆,5年间扩产约 2.5 倍。
2009 年,广汽丰田第二生产线落成,年产 16 万辆,约为 2004 年成立时的 3.6 倍。但此后南北丰田的扩产速度明显放慢。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2011 年日本大地震, 由于许多零部件仍需要从日本进口,丰田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受到制约。另一方面,2012 年钓鱼岛事件发生,中日关系趋于紧张,中国消费者对日系车的抵触情绪也明显增加。2011 年丰田在华销量增速为 4.37%,较上一年下降约 15%,2012 年销量增速直接转负。可以推断,中日关系对国内日系车消费影响较大,也同样是丰田在扩产上态度保守的重要原因。
图 9:大众顺应市场快速扩产,丰田计划产能增长迟缓(单位:万辆)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965年
1968年
1971年
1974年
1977年
1980年
1983年
1986年
1989年
1992年
1995年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2007年
2010年
2013年
2016年
0
丰田在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变化(%)
大众在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变化(%)
图 10:2009-2014 年丰田产能利用率低于大众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上汽大众
一汽大众 一汽丰田 广汽丰田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测算
丰田全球产品矩阵丰富,大众开发中国特供车型
在中国,大众产品布局深谙消费者偏好,丰田在 A 级轿车和 SUV 上产品欠缺。对比南北大众和南北丰田的产品矩阵,不难发现,大众的产品明显比丰田丰富,且在中国主流乘用车级别上均提供了多款产品供选择。在长期占轿车销量约 60%的 A 级轿车上,南北大众分别有 5 款和 6
款车型,而一汽丰田仅有卡罗拉,广汽丰田直到 2014 年才导入雷凌填补其在 A 级轿车上的空白,丰田和大众在中国的销量差距也主要来自 A 级轿车。在 2013 年左右开始销量占比快速增加的 SUV 上,虽然一汽丰田早在 2005、2006 年即导入特锐、普拉多和兰德酷路泽,早于大众布局 SUV,但由于这几款车型主要为中大型、越野型 SUV 与后来国内流行的城市 SUV 区别较大,销量一直不温不火。2009 年南北丰田分别导入的汉兰达和 RAV4 至今依然畅销,但直到2018 年并未再有新的 SUV 导入。丰田在 SUV 市场的市占率也由 2009 年约 18%的高点下滑至 2017 年的 2.8%,在 2018 年随着 CH-R 的导入才得以回升。反观大众,在 2010 年导入途观后加快了在 SUV 市场的布局,目前在 SUV 市场的产品数目约为丰田的两倍,在 A 级 SUV 上就有 5 款车型,自 2014 年开始在 SUV 市场的市占率超过丰田, 成功抓住了中国车市的 SUV
红利。
图 11:中国狭义乘用车销售以 A 级轿车和 SUV 为主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级及轿券车A心级轿车
资料来源:A中汽协,以安下信证研究中B级轿车 C级及以上轿车 SUV MPV 图 12:中国狭义乘用车销售以 A 级轿车和SUV 为主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丰田A0
丰田C
大众A0
大众C
丰田A 大众A 丰田B 大众B
丰田SUV 大众SUV 丰田MPV 大众MPV
资料来源: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注:
不含雷克萨斯、奥迪
全球来看,丰田的产品矩阵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优于大众。从乘用车产品矩阵的广度来看,丰田的产品不仅覆盖各级别轿车、各级别 SUV 和 MPV/Minivan,且覆盖交叉型乘用车、微卡和皮卡车型。皮卡在 2019 约占美国汽车总销量的 18%,交叉型乘用车、微卡则在东南亚等地区尤受欢迎,而大众在这三种车型上几乎无产品。从产品矩阵的深度来看,丰田在各类型和级别的产品数量基本都多于大众,尤其是 A0 级轿车和 MPV/Minivan。此外,除单独的新能源车型外,
丰田在海外的多款车型上均配有双擎或混插的新能源版本,而大众虽也在部分车型上配有纯
电或混动版本,但总体少于丰田。 表 1:丰田全球产品矩阵丰富,大众开发中国特供车型(2019)
类型
级别
A00
级
一汽大众 上汽大众
Polo
晶锐
A0 级
轿车
捷达
宝来
A 级
蔚领
凌渡
昕动
明锐
一汽丰田 广汽丰田 丰田日本
Pixis Joy
Pixis Epoch
丰田美国 大众德国
Citigo
up!/纯电
大众美国
威驰
致享
致炫
雅力士/双擎
Aqua
Vitz
Spade
Tank
Porte
Passo
Roomy
卡罗拉/双擎
/Hatchback
普锐斯/混插
/w agon
Allion
Premio
雅力士
/Hatchback
Polo
晶锐
Scala
Jetta(美版速
腾)/GLI
甲壳虫
明锐
高尔夫
hatchback/
w agon/纯电
帕萨特
/w agon
速派
Arteon
高尔夫
hatchback/
w agon/纯电
甲壳虫
卡罗拉/双擎
雷凌/双擎
卡罗拉/双擎
/Hatchback
普锐斯/混插
高尔夫
朗逸
hatchback/
w agon/纯电
速腾 桑塔纳
昕锐
亚洲龙/双擎
凯美瑞/双擎
凯美瑞/双擎 凯美瑞/双擎
亚洲龙/双擎
皇冠 皇冠/双擎
Mirai
Century
奕泽
C-HR
RAV4
威兰达 RAV4/双擎
Raize
Harrier/双擎
汉兰达 汉兰达/双擎 汉兰达/双擎
4Runner
普拉多 普拉多
兰德酷路泽 兰德酷路泽
Sequoia
Sienta
Alphard/双擎
Vellfire/双擎
Esquire/双擎
Voxy/双擎
Noah/双擎
GranAce
HiaceWagon
Pixis van
Pixis Mega
Hilux
Pixis Truck
Tacoma
Tundra
Sienna
RAV4/双擎
C-HR/双擎
C-HR
Mirai
B 级
大众 CC
迈腾
C 级
D 级
帕萨特
速派
帕萨特
Arteon
辉昂
途铠
柯米克
途铠
柯米克
探歌
途观
柯珞克
途观Allspace
柯迪亚克
Atlas
途安
夏朗
Caddy
A0 级
SUV
探歌
A 级
捷达 VS5
探岳
途岳
途观
柯珞克
途观 L
柯迪亚克
途安
途观
B 级
C 级
D 级
途昂
MPV/Minivan
交叉型
皮卡
微卡
大众为中国市场开发特供车型,丰田导入速度缓慢。从同期在乘用车车型数量上来看,丰田明
显少于大众,且两者的差距在 12 年至 18 年进一步扩大了。在不考虑改款情况下,南北丰
田导入新车的速度明显慢于南北大众。丰田在中国平均每年投放产品不到 1 款,广汽丰田在
12 年、15 年和 16 年 3 年里未导入新车型,一汽丰田在 2010~2017 年连续 8 年未导入新车
型。大众在中国市场表现地明显更为积极,平均每年约导入约 2 款新车,部分车型还是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特供车”,如一汽大众的捷达、宝来,上汽大众的桑塔纳、朗逸、凌渡和途昂(中美两
国特供车型)等。
图 13:同期在售乘用车车型数量上,丰田明显少于大众(单位:款)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丰田
资料来源: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注:
大众
不含雷克萨斯、奥迪
早期丰田技术引进不够积极,同价位配臵不如大众
积极的技术引进助力大众打破在华销量增速低潮。1991 年桑塔纳三大件相继实现国产化,
中德联合开发的桑塔纳 2000、帕萨特等车型获中国消费者热捧,南北大众的汽车研发工作也逐步融入了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开发体系。2007 年开始,大众在中国启动“动力总成战略”,
2009 年引入的 TSI+DSG 黄金动力总成有“小排量、强劲动力、低油耗”的特点。在大力推广下,
TSI+DSG 成功帮助大众在中国市场塑造了“先进技术标杆”形象,并成功结束了当时大众在面对日系车销量高速增长时所处的低潮期。2005-2008 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速持续低于丰田,CAGR 仅为 11.13%,显著低于丰田的 53.93%,而在 2009 年大众成功反超,当年增速高于丰田约 20%,此后与丰田的销量绝对值差距逐渐拉大,在 2015 年之前一直保持增速领先。 图 14:早期丰田技术引进不如大众积极
图 15:TSI+DSG 助力大众打破在华销量增速低潮
500
400
300
200
100
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丰田中国
丰田中国销量增速
大众中国
大众中国销量增速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过去大众在配臵上明显更胜一筹。以几乎同时期上市的,A 级轿车中价位近似的上汽大众朗逸和一汽丰田卡罗拉为例,进行对比。同价位和排量,2008 款卡罗拉 1.6 GL-i 天窗特别版MT 最大功率为 90kW/6000rpm,最大扭矩 154Nm/5200rpm,在动力性能上领先于朗逸,变速箱上弱于朗逸。但在配臵上,朗逸从 1.6L 自动品轩版到顶配版都标配前排侧气囊、定速巡航和倒车影像等当时较豪华配臵,且全系配备多功能显示屏,而这些配臵只有在卡罗拉
1.8GLX-I 6MT 以上车型中才出现。从汽车之家的购买者评价来看,配臵低也是卡罗拉最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之一,而朗逸则在性价比方面备受好评。2011 年,朗逸引入TSI+DSG,1.4TSI
DSG 版最大功率达 96kW/5000rpm,最大扭矩 220Nm,在动力方面有了明显提升,而同期卡罗拉的动力仍保持不变,2013 年朗逸改款后,TSI+DSG 版本售价较 2011 年同配臵又下降了约一万元,在配臵仍优于卡罗拉的情况下,朗逸的销量逐渐与卡罗拉拉开差距。
2019年 表 2:以朗逸和卡罗拉为例,过去同价位丰田配臵不如大众(2008 年)
厂商指导价
长*宽*高
轴距
最大功率
最大扭矩
变速箱
前排头部气囊
后排头部气囊
前排侧气囊
刹车辅助
牵引力控制
胎压监测装臵
同色后视镜
真皮方向盘
方向盘前后调节
多功能方向盘
左脚休息踏板
定速巡航
泊车辅助
行车电脑显示屏
真皮座椅
腰部支撑调节
前排座椅电动调节
座椅加热
蓝牙系统
外接音源
多碟 CD 转换器
朗逸 1.6 自动品轩版 朗逸 2.0 自动品尊版
卡罗拉 1.6 GL-i天窗
卡罗拉 1.8 GLX-i AT
特别版 MT
14.58 万
4608*1743*1465
2610mm
77kW/5000rpm
155Nm/3750rpm
6 挡手自一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48 万
4608*1743*1466
2610mm
88kW/5000rpm
180Nm/3750rpm
6 挡手自一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68 万
4540*1760*1490
2600mm
90kW/6000rpm
154Nm/5200rpm
4 挡自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98 万
4540*1760*1491
2600mm
100kW/6000rpm
175Nm/4400rpm
4 挡自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D源:D汽车之家,安
单碟V6-7 喇叭扬声器系统
≥ 8 喇叭扬声器系统
自动头灯
大灯高度可调
后视镜加热
感应雨刷
车内空气调节 图 16:过去卡罗拉配臵偏低为部分消费者所诟病
图 17:朗逸补足动力劣势后销量提升明显(単位:辆)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2013朗逸改款
2014卡罗拉换代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6. 大众销售网络密集,丰田经销网络尚有补足空间
经销商总数上,丰田仅为大众的一半。据汽车之家的数据,南北丰田目前共有经销商 1244
家,而南北大众共有 1930 家,加上上汽斯柯达另有的 419 家后,大众在中国的经销商数目
几乎多于丰田近一倍。从地理分布上来看,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丰田仅在广东省的经销商数目高于大众。两者差距主要来自于乘用车销售量最高的华东地区(2019 年约占全国总销量的 34%,这一地区大众的经销商数目比丰田约多出 520 家。此外,在渠道下沉上,
丰田相较大众仍有较多空白地带。仅比较广汽丰田和上汽大众,在上汽大众已布局的 249 个县级单位,尚没有广汽丰田的 4S 店,未来渠道布局的空间广阔。
图 18:丰田的经销商数目总体不如大众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注:大众数据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斯柯达;丰田数据包括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
2007/5
2008/2
2008/11
2009/8
2010/5
2011/2
2011/11
2012/8
2013/5
2014/2
2014/11
2015/8
2016/5
2017/2
2017/11
2018/8
2019/5
朗逸
卡罗拉 图 19:丰田在华东地区经的经销商商数量明显少于大众(单位:家,2019)
500
400
300
200
100
0
华东 华南 华中 华北 西南 西北 东北
800
600
400
200
0
一汽丰田
一汽大众
狭义乘用车销量(万辆)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广汽丰田
上汽大众
2. 中国市场最重要,进取的丰田
善用危机叠加积极灵活应对,丰田制胜美国市场
及时调整,解决质量问题,站稳脚跟。丰田自 1957 年出口皇冠车开始进军美国市场,但由于缺乏充分调查和汽车质量问题,1960 年开始丰田在美国的销量大跌,当年北美市场出口量仅为前一年的三分之一,在美国市场一度陷入亏损。1960 年丰田停止有质量问题的皇冠车出口,
1962 年建立质量问题登记系统,并采取系列措施调整管理结构,应对质量问题。
1963 年,丰田推出符合美国市场需求的第三代 Corona,终于在 1964 年取得销量的明显反
弹,当年北美市场出口量增速高达 228%。
成功导入卡罗拉和利用石油危机,丰田反超大众成为美国最大进口车企。1968 年 8 月,丰田在美国市场导入 1966 年推出的紧凑型明星车型卡罗拉,当年销量增长 87%。1973 年 10
月爆发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之前长期稳定在 3 美元/桶左右飙升至 11.6 美元。受油价飙升影响,紧凑型汽车在美国的市场迅速走俏,在 1975 年市场份额超过 40%。而当时美国汽车制造商的主要产品都是油耗较高的大型车,相较燃油效率高的日系车竞争力明显下降。丰田抓住这一机会,在主要市场汽车销售萎靡的情况下迅速调整生产计划,适当压缩总产量的同时将生产能力向以卡罗拉为代表的紧凑型经济车型倾斜。在两次石油危机期间,卡罗拉的产量增速分别为 11.78%(1975)和 17.76%(1980,远高于同期丰田的其他车型。同时丰田在美国的市占率历经两次石油危机后也有了飞跃,在 1975 年成为美国销量最高的进口乘用车制造商,
1981 年市占率达 9.62%,与排名第三的菲亚特的差距缩小到约 2.8%。
图 20:1956-1980 丰田在美国市场实现销量突破
图 21:石油危机期间丰田调整生产计划(单位:万辆)
1956年
1958年
1960年
1962年
1964年
1966年
1968年
1970年
1972年
1974年
1976年
1978年
1980年
丰田美国销量 原油价格($)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卡罗拉 Hilux 兰德酷路泽 Corona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二次
石油危机
第一次
石油危机
40
30
20
10
0
100
80
60
40
20
0 推进本土化生产,提高本地采购比重。1980 年,美国将针对卡车、底盘等零件的进口关税由4%提升至 25%。关税提升、日元升值和石油危机导致丰田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同时 80 年代美国多地还出现了抵制日货和打砸日系车事件。为应对贸易摩擦危机,丰田在 1981 年
自我设臵 1.68 百万辆/年的乘用车出口限制。同时丰田开始大力推进在美国的本土化生产,
以节约成本和弱化排斥。自 1984 年与通用合资成立 NUMMI 和 1986 年独资成立 TMMK 生产卡罗拉开始,丰田在北美尤其是美国有序建立工厂和扩张产能。目前肯塔基州 TMMK 主要生产凯美瑞、Avalon 和雷克萨斯 ES;印第安纳洲 TMMI 主要生产汉兰达、Sienna 等 SUV 和MPV;德克萨斯洲 TMMTX 主要生产 Tacoma、Tundra 皮卡车型。除了整车生产,在零部件方面,丰田自 1995 年开始在美国组装 Corolla 发动机,1996 年开始本土化生产此前由日本进口的 ZZ 型发动机。2001 年,TMMWV 开始变速器生产,也是丰田首次在本国以外地区生产自动变速器。随着生产扩大,丰田也同时提高当地采购比重,自 2017 年始更进一步提高原产于北美零部件的采购比重,以满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75%的新要求。
图 22:80 年代后,丰田在美国积极推进本土化生产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23:80 年代后,丰田在美国积极推进本土化生产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迎合美国消费者对大空间的需要,巩固在 A0 级、A 级轿车和小型皮卡上的优势。丰田在 70
年代后,将销售车型的重点放在卡罗拉、Celica 和 Hilux 上,并依据美国消费者偏好进行车 身尺寸的加长。1996 年,丰田推出第一款专为北美市场设计的轿车 Camry Gracia,在加大空
间和增加更大的马力选择的同时,配备 ABS、双 SRS,以满足更高的安全性需求。
表 3:丰田对原有车型进行本地化更新换代(单位: mm)
卡罗拉
Celica
Hilux
凯美瑞
第一代
3845*1485*1380
4445*1645*1390
4215*1580*1570
4535*1690*1370
第二代
3945*2505*1375
4400*1695*1395
4275*1580*1590
第三代
3995*1570*1375
4520*1690*1395
4300*1610*1565
4760*1785*1420
第四代
4225*1610*1385
4600*1695*1395
4300*1610*1565
配有 ABS,双 SRS
1983 初次引进 1996 专为北美设计的 Camry Gracia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Wikipedia,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扩充产品矩阵,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顺应市场需求,全面布局 SUV,进入中大型皮卡和 MPV 新市场。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
SUV、皮卡车型越来越受到美国消费者欢迎。丰田于1996 年推出 A 级 SUV RAV4,2001 年推出 B 级 SUV 汉兰达,均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目前 SUV 在丰田的美国销量中占比已超过 44%。此外,丰田还推出 MPV Sienna,并进入过去长期被美国三大本土汽车制造商垄断的中大型皮卡市场,2019 年丰田 Tacoma 在美国中型皮卡销售中蝉联第一, 市占率约38.9%。
图 24:丰田美国主要 SUV 车型销量(单位:千辆)
图 25:丰田美国 MPV 和大型皮卡销量(单位:千辆)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94年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2014年
2016年
2018年
1994年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2014年
50
0
2016年
4Runner RAV4 汉兰达 Sienna(MPV) Tacoma(皮卡) Tundra(皮卡)
资料来源:Carsalesbase,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Carsalesbase,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26:丰田在美国的销售结构变动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00
250
200
150
100
轿车 SUV MPV 皮卡 总销量(万辆)
资料来源:Carsalesbase,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018年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 深挖消费需求偏好,“F1”计划建立雷克萨斯,进军豪华车领域。由于出口数量限制,
80 年代日本汽车制造商纷纷开始寻求向北美出口单价更高的车型。丰田也于 1983 年开始实施“F1 计划”,进军豪华车。在对美国婴儿潮时期诞生的中上层消费者进行深度调查后,
丰田于 1989 年正式在美国推出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开售 LS 400 和 ES 250。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前的 18 年间销量 CAGR 高达 18%,2018 年雷克萨斯在美国豪车品牌中市占率达 15%。
3) 积极响应美国政府号召,导入新能源汽车,推行双擎混合动力。1993 年,克林顿美国政府提出“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环境保护和新能源技术创新成为美国市场汽车制造商的重要课
题。1997 年,世界第一款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实现量产,2000 年即被导入美国市场。此后,丰田陆续为美国市场车型配备双擎版本,并在 2015 年继日本本土市场上市后率先在美国市场导入 FCV 车型 Mirai。
图27:雷克萨斯推出后在美国市场畅销(单位:千辆)
图 28: 2016 年以前北美是丰田 NEV 车最大海外市场(单
位:千辆)
200
150
100
50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前11
月
资料来源:Carsalesbase,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989年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2011年
2013年
2015年
2017年
2019年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其
他
地
区
北
0
美
日本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不断完善销售网络,反超 FCA 跻身市场前三。截至 2019 年,丰田在美国的经销商约有 1500
家,遍布美国各州。在全面推进美国战略后,2006 年,丰田在美市占率达到 14.95 %,反超FCA 挤入前三,并在 2006-2009 年一度反超第二的福特。根据 Marklines 数据,目前丰田在美市占率约 14%,与福特相当。
图29:丰田在美国经销商约有 1500 家(2019)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广丰 广本 东本 东日 一众 一丰 上众 长福 长安 吉利 长城 奇瑞
15万以下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5-25万 25万以上 图 30:2006 年始,丰田市占率反超 FCA 挤入美国前三大汽车制造商行列(单位:%)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1980年
1982年
1984年
1986年
1988年
1990年
1992年
1994年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2014年
2016年
GM Ford FCA Toyota
资料来源:Marklines,WardsAuto,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换购周期来临,丰田迎来外部机遇
中国乘用车市场进入换购期。根据每年出生人口推演,中国人口拐点已现,预计 2018 年适龄购车人口数量开始步入下滑期,直至 2030 年逐步企稳。1985-1991 年“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人口已迈入三十岁,不少已购车,而婴儿潮后出生人口呈显著下降趋势,预计未来十年乘用车
首购人群基数将进一步降低。同时,中国年轻人口向用车成本更高的一二线城市流入的整体趋势不变,单身和晚婚群体增加,首购潜在人群购车欲望受削弱。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和安
信证券研究中心测算,2016 年开始,中国乘用车市场进入换购周期,预计 2019 年换购比例约为 33.8%,未来三年每年以4pp 快速提升,预计至2022 年换购比例将超过首购。
图 31:首购人群基数将进一步下降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图 32:适龄购车人数已步入下滑期(单位:亿人)
8
64
85-91年“婴儿潮”出生的人口已大多迈入三十岁
2
1980年
1982年
1984年
1986年
1988年
1990年
1992年
1994年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2014年
2016年
2018年
0
50-54
资料来源: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2030年
45-49 40-44 35-39 30-34 25-29 20-24
0
2018年 图 33:2016 年开始,中国乘用车市场进入换购周期
5.80%
6.60% 6.30%
6.80%
7.60% 7.40%
22.70%
7.80% 8.30%
8.40% 8
.60%
8.70%
18.50%
18.80%
19.10%
.90%
8
19.40%
19.70%
26%
29.50%
33.80%
38.10%
42%
46%
75.60%
74.60% 74.60%
73.80%
72.70%
69.90%
66.20%
62.20%
57.85%
53.30%49.30%
45.10%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E 2020年E 2021年E 2022年E
首购 换购 增购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测算
换购后以德系、日系为主,近两年日系份额上升最快。据中汽中心数据,换购前后品牌分化剧烈。换购前自主份额最高,在 35-40%,日系和德系均接近 20%,换购后自主份额明显下降,出让的份额主要由德系、日系瓜分。其中德系份额最高,过去四年保持在 32%左右,日系份额次之,
但上升速度最快,18、19 年分别上升 2.5%和 1.06%。
图 34:换购前自主最高,日系和德系次之
图 35:换购后德系最高,日系次之但份额上升快
100%
9.92%
80%
3
60%
3
9.21%
18.37%
10.97%
7.39%
17.61%
2017年
3
5.45%
1
9.80%
1 2.08%
7.72%
18.67%
2018年
3
4.87%
2
0.33%
2.31%
1
7.43%
18.89%
2019
18.69%
10.29%
7.14%
17.57%
2016年
年
40%
20%
0%
100 %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64%
2 0.72 %
2
0.05
%
1
% 3.48
6.12%
31.21%
2017年
8.91 %
1
2
2.55
%
8.55 %
1
2
3.61
%
20 .54%
12
.76
6.
62
%
1
3.17
%
4.22%
32.69%
12.55
%
4.00%
32.83%
31.8
2016年 2018年 2019年
德系 法系 韩系 美系 其他 日系 英系 自主
德系 法系 韩系 美系 其他 日系 英系 自主
资料来源:中汽中心数据中心,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中汽中心数据中心,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中日关系回暖,日系份额或将持续提升。2012 年钓鱼岛事件发生,中日关系趋紧,当年日系乘用车销量份额猛跌近 3%,后维持在 15%左右不见明显回升。2017 年中日关系出现缓和迹象,2018、2019 年两国对话、互访频繁,中日关系加速回暖。与此对应,2017 年日系车占乘用车销量份额有了较明显回升。根据中汽协数据,2019 年日系在轿车中份额为 27.1% 仅次于德系,在轿车销量总体下降情况下,日系是唯一在销售绝对量有所有上升的。在 SUV 中,占比最高的自主品牌份额下降 5.4%,外国品牌中以日系占比最高,达 18%,德系次之。中国乘用车进入换购期和中日关系转暖或成为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关键转折点。 图 36:中日关系回暖 图 37:2017 年后日系乘用车份额加速回升
50%
40%
30%
20%
10%
0%
自主
德系 日系 美系
资料来源:新华社,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丰田多方位齐发力,中国市场最重要
单列中国市场,丰田对华战略转向进取。根据丰田官网销售业绩快报数据,2019 年丰田中国
销量达到 162 万辆,同比增长 9%,显著高于其全球增速 1.2%,中国销量占比超过 15%。
2018 年 5 月,李克强总理赴日考察丰田,社长丰田章男表达了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2019 年,
丰田与滴滴出行、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企业达成多方面合作。2020 年 1 月 1 日起, 丰田汽车将实施新的组织架构,中国市场将从亚洲地区中拆分成为独立业务部门。丰田对中国市场战略
已发生实质性转变。
丰田开启产能扩张周期。由于中日关系等问题,过去日系制造商对华投资态度保守,南北丰田
的计划产能在 2017 年以前长期未得到扩张。随着中日关系回暖,2017 年开始日系份额明显回
升,在对产品垂直换代同时丰田自 2017 年开始连续导入新车型,但囿于产能不足,部分车型在终端销售时出现供不应求、加价提车的现象。从南北丰田的产能利用率来看,2017 年后均超100%,且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广汽丰田,2019 年产能利用率达 138%,侧面反映过去产能扩张滞后严重限制销量提升。目前丰田已全面开启产能扩张周期。2019 年 3 月一丰 TNGA 新工厂落成,当年新增产能 10 万,预计在 2020 年中旬提升至 22 万,2021 年长春工厂还将新增
12 万新能源汽车产能。 2019 年底广丰 12 万辆新产能投产,2021 年和
2022 年还将各有 20 万辆新增产能。预计至 2022 年末,丰田在中国的产能可突破 200 万辆, 较
2018 年约提升 76%。在产能扩张的配合下,预计丰田在华销量将达到新高度。
图 38:产能利用率高,产品供不应求
140%
120%
100%
80%
60%
116%
106%
111%
104%
110
%
101 %
97 %
40%
20%
0%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一汽丰田
图 39:丰田开启产能扩张周期(单位:万辆)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46
50
36
54
38
56
38
60
65.2
48
99.2
105
100
87.2
75.2
125%
1
38%
113 %
80
60
48
38 38
一汽丰田
广汽丰田
广汽丰田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测算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公司官网,汽车之家,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测算
丰田进入产品快速投放期。南北丰田在 2018 年开始均开始全面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和新车型
导入的步伐。根据公司官网、汽车之家、盖世汽车、易车网等多方信息和目前产品导入综合 来看,未来丰田在产品上将主要实施三大战略:TNGA 战略、混动车战略和姊妹车战略。1)
TNGA 战略,自 2017 年新一代凯美瑞开始,丰田在中国不断升级和推出基于 TNGA 蜂巢概念打造的车型,如 2019 年广丰的换代雷凌和一丰的 TNGA 旗舰车型亚洲龙等。
2)混动车战略,广丰在 2019 年分推出凯美瑞双擎运动版和雷凌插混版,一丰在 2019 年推出卡罗拉和 RAV4 的双擎版。对比丰田海外车型,预计未来大部分车型都将配有混动版,甚至混插版。2019 年 7 月 9 日,工信部对双积分政策进行修改,将混合动力车重新归类为低油耗乘用车的概念,将利好南北丰田新能源积分达标。
3)姊妹车战略,过去南北丰田在产品线定位上区别明显,而自 2014 年的新一代卡罗拉和雷凌开始,丰田也开始学习大众等厂商在华实施姊妹车战略。2018 年,广丰和一丰分别推出姊妹车 C-HR 和奕泽 IZOA。今年 2 月广丰已正式上市 RAV4 的姊妹车威兰达,补足其在 A 级SUV 上的缺失。另外,结合一汽集团和汽车之家的信息,一丰未来将导入汉兰达的姊妹车以补足在 B 级 SUV 上的缺失。姊妹车战略将扩充南北丰田的产品矩阵,用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细节调整带来销售增量,同时节约零件采购成本形成良性竞争。
4)增加 SUV、M PV 导入。除已确认导入的车型,丰田未来将进一步导入 SUV,结合汽车之家报道和国内外产品线对比,预计A 级 SUV Raize 和 B 级SUV Harrier 有望国产化。2021 年底,
预计家用 MPV 塞纳也会引入国产,随着换购周期加速和 SUV 继续受欢迎,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丰田在华销量。
5)2020 年,丰田从中国开始全面进军 EV 市场。2018 年全球 121 万台 EV 车销售中,中国占六成,是世界最大的纯电汽车市场。根据丰田在 2017 年 12 月发表电动车普及计划表,丰田将从
2020 年开始全面开展电动车事业,中国被列为最先投放 EV 车型的市场。除已公布的 2020
年上市的 C-HR 和奕泽 EV 版外,2019 年 7 月 19 日丰田与比亚迪官方发布联合声明宣布签订合约,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 纯电动车型,车型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 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表 4:2018 年后丰田进入产品快速投放期
车企 车型
C-HR
凯美瑞双擎运动版
雷凌换代
广汽丰田
雷凌双擎 E+
威兰达
CH-R EV
汉兰达双擎
塞纳双擎(MPV)
A-级 SUV
A+级 SUV
e-TNGA 产品
上市时间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2 月
2020 年
2021 年
2021 年底
2022 年
2022 年
2022 年
车企
车型
奕泽 IZOA
亚洲龙
卡罗拉双擎 E+
全新卡罗拉
上市时间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8 月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4 月
2020 年
2021 年
未定
一汽丰田
全新 RAV4/双擎
奕泽 IZOA EV
RAV4 PHEV
汉兰达姊妹车
新 MPV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汽车之家,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升级技术,继续提升燃油车产品力。当前汽车工业正处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换的阶段,电动车尚未成熟,但是车企资源和资金却主要投向电动化和智能化,多数车企对传统燃油车的技术不
再做大的升级。2019 年后,新能源政策退坡,换购消费升级特征明显,消费者换购主要选择仍是燃油车/混动车。就汽车三大件而言,相比德系在燃油车技术上已停步不前 6 年, 丰田则在混合动力技术和传统动力技术上齐头并进。2014 年,丰田在全新皇冠上引进最新
2.0L 直喷涡旋增压发动机,2019 年为卡罗拉、雷凌车型搭载“D-4T+S-CVT”动力组合,使小排量汽车能同时达到动力充沛与油耗经济的目标。根据 2018 年丰田发布的TNGA 动力总成框架,到 2021 年为止将陆续投入共 9 种 17 款发动机,4 种 10 款变速箱和 6 种 10 款双擎系统,以日本、美国、欧洲和中国为投放市场。
图 40:丰田全新 TNGA 动力总成 图 41:D-4T 动力响应更迅速,加速力更持久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注:D-4T
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代号
9NR-FTS
丰富产品配臵,性价比显著提高。丰田车型配臵相比过去有了明显提升,为适应中国消费者需
求,对新车普遍做了空间加大。对比在售的同价位卡罗拉和朗逸,动力方面入门款卡罗拉略胜
于朗逸,但朗逸的涡轮增压版动力更强劲。变速箱上,卡罗拉全系已升级至模拟 10 挡,
而朗逸停留在 6 挡手自一体和 7 挡双离合。另外,卡罗拉对气囊个数、驾驶辅助配臵和多媒体配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且搭载丰田最新“Toyota Safety Sense”系统。丰田还针对中国消费者开发了专属配臵,如大尺寸中控屏幕和PM2.5 过滤装臵,未来将向全系产品推广。对比以性价比著称的畅销车型朗逸,卡罗拉在性价比明显提升后也有望得到销量提升。 表 5:对比在售款朗逸和卡罗拉,丰田丰富了产品配臵,提高了性价比
厂商指导价
长*宽*高
排量
轴距
最大功率
最大扭矩
变速箱
后悬挂类型
气囊个数
ABS 防抱死
刹车辅助
牵引力控制
胎压监测装臵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主动安全系统
真皮方向盘:
方向盘调节范围:
多功能方向盘:
自适应巡航系统
行车电脑显示屏
自动驻车
车载空气净化器
手机互联/映射
蓝牙系统
车联网
道路救援呼叫
单碟 DVD
自动头灯
大灯高度可调
后视镜加热
朗逸 1.5L 自动
风尚版
11.99 万
4613*1765*1465m
m
1498ml
2610mm
82kW/6000rpm
145Nm/4000rpm
6 挡手自一体
双叉臂式独立悬挂
2
●
●
●
●胎压报警
-
-
-
上下
-
-
●行车信息
-
-
-
-
-
-
-
-
-
-
●
朗逸 280TSI DSG
豪华版
14.39 万
4670*1806*1474m
m
1395ml
2688mm
卡罗拉 D-4T
先锋版
11.98 万
4635*1780*1455m
m
1197ml
卡罗拉 D-4T
旗舰版
14.58 万
4635*1780*1455m
m
1197ml
2700mm
85kW/5200-5600rp
m
185Nm/1500-4000r
pm
CVT 无级变速(模拟
10 挡)
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
6
●
●
●
●胎压显示
●
●
●
上下+前后
●
●
●行车信息、多媒体
信息
●
●
●CarLife
●
●
●
-
●
●
●
2700mm
85kW/5200-5600rp
110kW/5000rpm
m
250Nm/1750-3000r 185Nm/1500-4000r
pm pm
CVT 无级变速(模拟
7 挡双离合
10 挡)
双叉臂式独立悬挂
5
●
●
●
●胎压报警
-
●
●
上下+前后
●
●
●行车信息
●
-
-
●
-
-
●
-
-
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
6
●
●
●
●胎压显示
●
●
-
上下+前后
●
●
●行车信息、多媒体
信息
●
●
-
-
-
●
-
●
●
●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汽车之家,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丰田未来销售渠道下沉空间大。目前南北丰田共有 1244 家经销商,分布在 627 个县级单位,
而大众共有 1930 家经销商(不包括斯柯达,分布在 855 个县级单位。对比经销商分布,
在大众已布局的 322 个县级单位里南北丰田均属空白。假设以大众和丰田合计的 949 个县级单位作为总销售渠道空间,丰田尚有 33.93%的下沉空间。另外,南北丰田之间经销商县级渠道重合度为 46.27%,略低于大众的 49.24%,未来在渠道下沉时内部竞争会更小一些。 图 42:相比大众丰田未来销售渠道下沉空间还很大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94
322
大众
已覆盖的县级单位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未覆盖的县级单位
丰田
2.4. TNGA 助力丰田在华奋勇直追
TNGA,全称 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即丰田全新全球体系架构,不是一个特定的平台,
而是丰田一个全新的体系架构,或者说是生产理念的一种转变,高效率高质量的制造更好的
汽车。TNGA 下商品力提升、集群开发和生产效率提升三大优势形成了良性循环,丰田能缩短开发周期并将节约下的成本进行再投资,及时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产品。
图 43:TNGA 下商品力提升、集群开发和生产效率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坚守初心,“以驾驶者为中心”提升基本性能和商品实力
TNGA 下动力总成性能全面提升。丰田基于 TNGA 全面更新动力总成,打破动力和能耗的“二律背反”。以已公布的 Dynamic Force 系列引擎为例,最大热效率在燃油车和混动车上分别高达40%和 41%,突破过去发动机性能边界。相比过去,TNGA 动力总成将提升燃料费用经济性
20%以上,更省油节能。同时,TNGA 动力总成还将提高汽车动力性能,为燃油车和混动车分别缩短 12%和 10%的加速时间。在变速器方面,TNGA 下的新型变速器将实现快速且平顺的换挡体验。
图 44:TNGA 发动机打破动力与能耗的“二律背反”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45:Dynamic Force 系列引擎最大热效率在燃油车和混动车上分别高达 40%和 41%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46:TNGA 变速器换挡更快速、平顺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低重心,高刚性,更好的操控性能和行驶质感。TNGA 下,动力总成统一低位装配以达到低重心化,如新一代凯美瑞重心降低了足足 25mm。下降重心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减少车身侧倾,
另外还使驾驶者获得广的前方视野,自然也就提升了操控的稳定性。在车身上,TNGA 车型采用激光螺旋焊接技术,弥补点焊中因为电流分流而出现较大焊接空隙的缺点,通过增加焊点使车身刚性提升。使用新技术后,车身刚性提升 30%~65%之余,整体操控表现更出色,安全性能也大大提高。
图 47:TNGA 更低的中心,更少的侧倾,更广的视野,实现更稳定、舒适的驾驶体验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48:TNGA
车型采用激光螺旋焊接技术大幅提升车身刚性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集群开发,灵活实现零部件和总成共通化
TNGA 下的内部公司制改革实现了集群开发。过去丰田实行 CE 制度,这种制度下每类车型都是独立分支,但随着公司全球化开发生产,逐渐形成了 100 种多平台,800 多种发动机, 造成开发周期长、生产资源浪费等问题。而 TNGA 下,丰田的公司体系进行了扁平化管理改革,改革了原本复杂独立的生产单元,按照车型和产品特征划分成内部公司,将原本的 CE 工程师也重新分配到不同公司。TNGA 架构将汽车制造分成“通用”和“个性”上下两部分。下面的通用部分已进行模块化,包括汽车开发中核心的动力、传动、悬挂、车身,全球统一。而上面的个性部分则将延续CE 制度的优点,由各内部公司的总工程师把握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地区市场,不同消费者需要进行更加个性化的设计以发挥不同车型的特点。在开发流程上,各部分人员将集中开发,提高研发整体匹配度,减少重复劳动。在TNGA 框架下,数十种车型被集群开发,配合各车型通用部分的统一生产, 开发周期将得到明显缩短,将提升
20%~30%的开发效率。
图 49:TNGA 结合内部公司制改革,开发效率大幅提升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建立标准模型,统一安装位臵,实现动力总成模块化。动力总成基于TNGA 进行规范模块化设计,
如统一采用丰田的高速燃烧技术,固定不同排量引擎的关键参数比例等,目的是加速不同车型发动机的开发并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投入生产。另外,T NGA 发动机和变速箱使用相同的安装角度和安装位臵,与发动机排量和气缸数无关,在安装时发动机统一向后倾斜, 前进气口和后排气口的布局统一。由此发动机的类型将较 CE 制减少 40%。根据日本 Auto
Prove 信息,到 2021 年,配备新型模块化发动机的车辆数量将超过 60%。动力总成的模块化
实现了丰田全球工厂的加工装配标准化,制造工艺和工厂设备的统一。
图 50:CE 制下随着车型开发增加,发动机种类多达 800 多种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51:TNGA 下发动机模块化,种类较CE 制减少 40%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以驾驶员位臵为基准灵活实现零部件通用化。与大众 MQB 等中国消费者已耳熟能详的模块化平台类似,TNGA 也追求零部件的通用化以降本。在通用化思路上,TNGA 突出以驾驶舒适性为导向,先根据驾驶员落座时的高度(地面到臀部的距离),将车型分为 Minivan、SUV、
Sedan/Hatchback 和小型车四类,再分别进行标准化。因此,TNGA 车型是根据驾驶员位臵搭配对应的零部件的,而不以相同车身结构为基准,从而扩大了零件的通用范围。通用范围具体包括前排座椅骨架、座椅垫、换挡杆、手刹杆、制动踏板和安全带等驾驶座周围的主要部件。另
一方面看,这样灵活的零部件通用化方式也不会限制车型的个性化部分,造成设计上的千篇一
律。此外,过去丰田的零件多采用专属的产品标准,在契合精益生产对质量高要求的同时也存在
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较高的问题。在TNGA 框架下,在满足品质要求前提下, 丰田将逐渐把更多其他制造商也采纳的标准零件也纳入到生产体系,全面盘活丰田的规模优势。
图 52:TNGA 的零部件通用化以驾驶位臵为基准
资料来源:Dearauto,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3)连同供应商在内的协作生产,高效率高质量造车
TNGA 带来的变革不仅局限于丰田内部,还将带动整条产业链的提效。随着TNGA 的推出, 通过统一加工流程和组装标准,丰田的生产线将进一步强化柔性生产,同一生产线能根据需要快 速生产不能型号产品。另外 TNGA 工厂将加速布局,在全球都采用标准化的生产设施和加工流程。
除丰田内部外,丰田还陆续开始协同其供应商进行联合研发和生产线改进。如丰田的老牌供应商东海理化与丰田协作基于 TNGA 共同研发了第三代 AT 换挡杆。同时两方共同改进了相应的生产线,使总长 10.6 米的生产线缩短至 2.7 米,减少 3 名员工线上作业, 减少组装工时42%,使得设备成本下降 50%。
图 53:不同型号产品在同一 TNGA 生产线上生产
图 54:TNGA 全球标准化工厂将加快资源调度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55:TNGA 下东海理化 AT 档杆生产线工艺精简
图 56:TNGA 下东海理化生产线缩短,所需员工数减少
资料来源:网易汽车、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网易汽车、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TNGA 架构加速了产品的研发和投放,计划至 2023 年底 TNGA 产品占总销量的 80%。不包括大发和商用车,目前 TNGA 框架下主要有 4 大细分平台覆盖各品牌各尺寸车型,其中负责小型车的 GA-B 是 2019 年 9 月发布的新平台,首款车型为日本市场的 2020Yaris。另外, e-
TNGA 专门针对电动车的框架(四个 GA 细分平台的车型为传统和混动车型,配合丰田
2020 年开启的电动车战略。e-TNGA 将由丰田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可再细分为 6 个子平台,
目前已公布与斯巴鲁合作中型 SUV 开发,与旗下大发和铃木合作紧凑型车开发。受益于集群开发理念,TNGA 下数十种车型被同时开发,自 2015 年普锐斯换代开始,TNGA 车型开始向全球投放,目前已进入加速期。截止 2019 年初,丰田在全球共发布 15 款 TNGA 车型,占总销量 30%,丰田官方预计到 2023 年占丰田日本、美国、欧洲和中国市场销售量的 80%。
表 6:TNGA 框架下的细分平台
细分平台
GA-B
GA-C
GA-K
GA-L
e-TNGA
小型车
紧凑型车
负责部分
2020Yaris 等
代表车型
普锐斯、C-HR、奕泽、卡罗拉等
凯美瑞、亚洲龙、RAV4、汉兰达等
皇冠、雷克萨斯 LS、LC 等
C-HR 纯电、奕泽纯电等
备注
2019.9 新发布
前驱中型车、中大型车
后驱中型车、中大型车(豪华车)
纯电车型专属框架
与斯巴鲁等共同研发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Wikipedia,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57:TNGA 产品矩阵全面,已进入加速投放期 图 58:预计到 2023 年 80%销量来自 TNGA 车型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TNGA 能有效拉动销量中枢,随着产品投放和工厂投产,将助力丰田在中国奋勇直追。TNGA
在 2017 年底通过第八代凯美瑞上正式导入中国。目前中国市场有 6 款TNGA 车型在售。从广汽丰田 2016 年以来的月销量数据来看,导入 TNGA 车型后 TNGA 车型占比上升快,同时带动月销量中枢上升。在 2019 年 5 月雷凌换代后TNGA 销量占广丰总销量达 70%左右,月均销量较TNGA 导入前 11 个月上升 69%。据网通社从一汽丰田官方获悉,2019 年 11 月一汽丰田销量为 74,435 辆,同比增长 13%,其中 TNGA 车型占比达 79.4%。TNGA 产品导入方面,丰田曾宣布在 2020 年底前基于 TNGA 平台在国内推出 20 款新车。TNGA 工厂建设方面,据腾讯网消息,广丰第一条 TNGA 生产线已于 2018 年 1 月建成投产,初期产能 10 万辆/年,未来能扩产至 20 万辆/年。美通社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悉,一丰 TNGA 新一工厂在 2019 年 3 月一期投产,并开始二期建设,到 2020 年中旬提升至 22 万辆/年。另外, 根据广汽集团公告和长春市环保局环评信息,广丰还有 43.2 万台/年的TNGA 发动机生产线在建,预计 2021 年建成,一丰在 2019 年 7 月进一步投资 12.88 亿 增产 10.8 万台 TNGA 发动机,加上已有产能未来可达
21.6 万台/年。预计在未来三年,TNGA 车型的加速投放和产能释放将有效拉动丰田在国内的
销量。
图 59:中国市场 TNGA 在售车型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60:导入 TNGA 车型后,广汽丰田月销量中枢上移
资料来源:中汽协,汽车之家,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61:中国首款 TNGA 车型凯美瑞在上市后月销量中枢较前两次改款明显上升(单位:辆)
资料来源:中汽协,汽车之家,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3. 提档降本,决胜换购时代
丰田全球单车利润高于大众,中国区则不及大众。根据 2018 年大众和丰田的年报数据,经
汇率换算后,丰田全球单车净利润约为 1.26 万元,是大众 0.85 万元的 1.5 倍。而在国内,
经测算,上汽大众 2018 年制造端单车利润为 1.36 万元,高于广汽丰田的 1.3 万元。
图 62:丰田全球单车净利润约为大众 1.5 倍,在国内不及大众( 2018,单位:万元)
1.60
1.40
1.20
1.00
0.80
0.60
0.40
0.20
0.00
丰田全球
大众全球 广汽丰田 上汽大众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汤森路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注:丰田集团财年为
2018.4.1-2019.3.31,大众集团财年为
2018.1.1-2018.12.31
海外市场,丰田降本增利能力强
由于丰田、大众集团年报营收均不包括中国合营公司部分,而全球汽车销量则记入中国合营公司,考虑到大众销量的 35%以上来自中国,远高于丰田,直接计算得到的单车平均收入在比较时会出现较大偏差。在剔除了中国区销量后,大众集团 2018 年单车平均收入约为 27.3
万元,丰田在 2019 财年(2018.4.1-2019.3.31)单车平均收入约为 24.5 万元。在丰田单车平均收入不及大众的情况下,丰田全球单车利润高主要源于成本费用端的优势。这可以从旗下品牌利润率、销售结构、供应商关系和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丰田旗下汽车品牌精简,整体利润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大众旗下共有 12 个品牌,除大众乘用
车外,还包括低端乘用车品牌斯柯达、西雅特,豪华车品牌宾利、保时捷、奥迪,两个超跑品牌,
两个卡车和摩托车品牌杜卡迪。相比之下,丰田集团则精简了很多,旗下汽车品牌为丰田、雷克萨斯、大发和日野,且90%左右销量来自丰田品牌(83.5%和雷克萨斯(6.6%。大众品牌众多且多针对
不同细分市场,但各品牌利润率相差较大,导致整体利润率相对不高。根据大众年报数据,2018
年大众乘用车的销售收入约占集团总营收的 36%,为 12 个品牌中占比最高。但大众乘用车的营业利润率为 3.86%,低于集团总体的 5.9%。其他有披露数据的品牌中,销售收入第二的奥迪为 7.94%,保时捷最高达 17.37%,斯柯达为 7.96%,单其他品牌或利润率不高,或销量较低对营收贡献不大。可见大众的营业利润主要来自两两大豪华车品牌。丰田旗下品牌虽相对大众少,
且雷克萨斯尚属二线豪华车品牌,销量落后于BBA。但丰田的营业利润率达到 8.16%,整体盈利能力相当于大众的利润担当奥迪。
图 63:丰田旗下汽车品牌精简 图 64:大众旗下共有12 个汽车品牌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65:丰田营业利润率整体高于大众( 2018)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占集团营收比重
营业利润率 大众集团 丰田集团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丰田的海外销售结构中,SUV 等车型销量占比高。相比于SUV 等车型,轿车发展历史长、竞争更充分。而SUV 发展历史短,更重要的是从全球范围看SUV 的市场占有率仍在上升中, 竞争不如轿车激烈,利润空间相对更大。因此相较于轿车,SUV 的成本上升能带来更高的溢价率。过去几年,中国SUV 份额快速提升已超过 40%,一些侧重于 SUV 的自主品牌快速发展,如开发畅
销 SUV 哈弗系列的长城汽车 2015 年的销售利润率达 10.61%。相比大众,丰田的海外销售结构中轿车占比偏低,SUV 等车型占比偏高。而大众过去一直以轿车为销量主体,但自 17 年开始SUV 占比也有了明显提升,可见大众在产品布局上顺应市场转变并在销量上已有所反映。在SUV 销量占比高的北美市场,丰田保持了较高份额,RAV4 更是在 2018 年成为美国最畅销的SUV。此外,在新兴市场,如占丰田海外销量 19%的亚洲(除中日) 市场,SUV、MPV 车型在这些市场仍处于上升阶段,丰田在当地推出的 MPV 车型畅销也助力其利润率得以维持在较高水平。
图 66:丰田海外销售结构中 SUV 占比高
图 67:大众海外销售结构中轿车占比高
100%
80%
60%
40%
20%
100%
80%
60%
40%
20%
0%
2014年
年
轿车
2015年
SUV
2016年
MPV
2017年
其他
2018
0%
2014年
轿车
2015年
SUV
2016年
MPV
2017年
其他
2018年
皮卡
皮卡
资料来源:Marklines,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Marklines,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68:丰田亚洲(除中日)销量占 19%,销售利润率超 8% 图 69:丰田亚洲地区(除中日)MPV 车型占比高
100%
80%
60%
40%
20%
0%
2014年
2015年
轿车
2016年
MPV
2017年
其他
2018年
SUV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Marklines,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注:不包括中国合营公司销量
丰田供应商多为旗下子公司或交叉持股公司,大众则多来自外部。丰田的供应商主要来自其集
团内部或参股的零部件企业,这些供应商能覆盖丰田大部分零部件需求。如丰田控股的爱信精机为全球 AT 自动变速器份额最高的供应商,日本电装为日本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丰田纺织为日本最大的内饰厂商等。此外,丰田系供应商之间还相互持股,如日本电装与丰田的老牌供应商东海理化相互持股等。因此丰田的供应链相对封闭,丰田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紧密。大
众集团则未持股那么多零部件企业,在欧洲,其零部件供应主要来自外部 供应商,如博世、大陆、采埃孚、马勒、巴斯夫、舍弗勒等汽车零部件巨头。同时,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日本和欧洲汽车行业存在较大区别。在日本,以丰田为代表的整车厂商占据金字塔顶端,对旗下供应商进行分级合作,这些供应商大多由丰田控股或参股,丰田占据更大主动权,也更利于压缩成本。而在欧洲,汽车零部件行业十分发达,博世、大陆等巨头通过收购其他零部件公司获得生产上的规模优势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在与整车企业合作时相对拥有较大的话语权。整车厂企业一般不需要也无必要自行大规模生产零部件,而倾向于向外部零部件巨头们采购。在日本本土,丰田的供应商优势突出,2019 财年丰田在日本营业利润率为10.2%。而日本产量占丰田总产量的 47.96%,生产的规模优势与零部件成本优势相互配合,
进一步压缩成本,而且还能获取参股零部件公司的投资收益,进一步增厚了营业利润率。
图 70:丰田旗下有众多零部件公司(2018 持股比例) 图 71:大众零部件多来自外部供应商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日刊工業新聞,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72:丰田对其供应商有较大议价权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东洋经济,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TNGA 推广配合精益生产进一步帮助丰田有效控制成本。丰田一直以“精益生产”闻名,如采取JIT 准时化生产方式、追求零库存管理、减少浪费和改善生产线等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削减成本。TNGA 的推广将 TPS 带入了 2.0 时代。在 TNGA 的集群开发方式下,开发集中于个性化部分,各环节配合程度提高,可同时开发更多车型,底层共享下原型机数量减少。 TNGA 下,丰田在测试中加入了仿真模拟技术的参与,也缩短了开发周期和成本。此外,动力总成模型化,不同车型零部件共通程度提升,柔性生产也得到了更好的实现。截至根据公司年报,丰田在 2014-2019 财年连续降本,累计降低单车成本约 18.4 万日元。 在近三个完整财年里分别降本 4400、1650 和 800 亿日元,在不包括合营公司销量情况下对应单车降本分别为4.9、1.8 和 0.9 万日元,成效明显。
图 73:TNGA 已为丰田节约了 65%原型车开发成本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74:TNGA 通过顶层共享节约开发成本 图 75:TNGA 通过模拟仿真技术节约测试成本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76:TNGA 推行后丰田单车成本连年下降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6.00
4.90
4.49
3.18
3.12
5.00
1.84
4.00
3.00
2.00
0.89
1.00
0.00
2014FY 2015FY 2016FY 2017FY 2018FY 2019FY
成本同比降幅(亿日元)
单车成本同比降幅(万日元)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注:单车成本同比降幅计算时不包括合营公司销量
中国区,大众单车利润更丰厚,丰田降本空间更大
大众的国产化生产程度高,丰田尚有提升空间。过去,大众的国产化率明显高于丰田,根据
2006 年的调查数据,一汽大众的平均零部件国产化率是 54.2%,而当时的一汽丰田只有
14.9%,一汽丰田的很多零部件需要进口,这使得成本偏高。如 2011 年日本东部发生大地
震,丰田官方在当年 4 月发布公告指出由于地震造成零件供应受到影响,在接下去的几个月中将中国所有整车工厂和零件工厂的开工率调整为平时的 50%,估计减产 8 万辆,侧面反映在国内丰田的零部件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目前,国内日资品牌汽车的国产化率一般在 60% 到 70%
之间,而一汽大众在 2016 年宣布国产化率已达 90%。对比大众,丰田的国产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随着国产比例提升能节约部分关税和运费成本。
大众在华拥有的零部件工厂更多,丰田正积极扩产。从两方在华投资的工厂来看,丰田在中国
有 6 座整车厂,9 家零部件公司(4 座发动机厂),大众则分别达到了 16 座和 18 座。可见过去大众较丰田更积极地在中国实施生产当地化策略,也更充分地利用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红利。目前,
丰田进入产能扩张周期后也积极增加零部件生产。广汽丰田有 43.2 万台/年的
TNGA 系列发动机生产线在建,预计 2021 年建成。一汽丰田新增产 10.8 万台 TNGA 发动机,
加上已有产能未来可达 21.6 万台/年。另外根据环评信息,2019 年丰田常熟零部件公司投资扩建年产能 36 万台的 WCVT 项目。随着丰田中国区零部件工厂的扩产相继落地,将有力地降低丰田整车成本。
图 77:丰田在中国有 6 座整车厂,9 家零部件公司 图78:大众在中国有16 座整车厂,18 座零部件厂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大众供应链对中国自主零部件厂商开放程度更高,而丰田相对封闭。大众供应商多来自外部的
特点在中国市场反成为其降本增利的优势。已有较多自主零部件厂商进入了大众供应链, 如福耀玻璃、德尔股份、星宇股份和继峰股份等自主厂商已与大众建立了多年合作。相比之下,很长
一段时间内,丰田在中国仍保持其在日本的供应商体系。根据盖世汽车报告,2016 年一汽丰田的核心配套供应商基本为丰田系供应商,自主的身影很少。相较中国汽车市场的高增速、大体量和丰田在北美市场 70%左右的当地采购率,丰田的供应链显得较为封闭,反不利于其快速扩大生产和降低成本。
丰田核心零部件供应链正加速向中国转移,同时丰田在华采购比例也在积极提升。2018 年 4
月,爱信精机分别与广汽乘用车和吉利各自成立一家年产 40 万台 6AT 变速箱的合资公司,
加快将生产线往中国转移。而过去汉兰达的 6AT 变速箱需从日本爱信精机进口,由于供应不足,
车型的产量一度受影响。丰田的供应链体系严格,但近年来已有自主厂商打入。如星宇股份与
一汽丰田已建立了紧密合作,在一汽丰田 2019 年供应商大会上荣获最高奖,同时星宇股份也已进入广汽丰田的大灯供应阶段。据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松本真一透露,未来向中国本土公司采购的零部件和日本供应商在华生产的零部件数量将基本持平。预计核心 零部件的国产化生产和供应链逐步向中国自主厂商开放将进一步提升丰田利润空间。
表 7:大众供应链中部分自主零部件厂商
零部件
座椅核心件
车灯总成
汽车线束
液压转向器
齿轮
玻璃
继峰股份
星宇股份
公司
得润电子、永鼎股份
德尔股份
精锻科技
福耀玻璃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汽车之家,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 79:一汽丰田供应商中自主零部件厂商较少(2016)
资料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大众模块化平台 MQB 国产化早,在中国市场成效显著。MQB 平台是大众的横臵发动机模块化平台,通过模块化的应用,降低设计制造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覆盖了国内市场销量占比最高的 A00 级到部分 B 级车。该平台的推广使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型号最多可减少 90%, 模块化开发方式也加快了大众产品投放速度,同时配合 MQB 工厂进行混线生产,提高生产线灵活性,进一步放大了规模效应。采用 MQB 平台后有效节约了开支,仅生产成本一项就削减20%,一次性开支也减少 20%,制造时间缩减 20%至 30%。2013 年,MQB 平台的国产化开始推进,目前大众在中国已有 8 座 MQB 工厂。 同时,自推出以来,大众一直致力于对基于MQB 平台开发的车型进行宣传,使 MQB 在消费者间也拥有了不俗的口碑。
图 80:MQB 减少零部件种类节约成本 图 81:MQB 自 2013 年国产化后有效为大众降本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TNGA 车型导入加速和生产线陆续投产后将提升丰田在华单车利润,有望复制 MQB 的成功。广汽丰田在 2017 年 11 月上市基于 TNGA 架构的第八代凯美瑞,性能和配臵较前代有了全面提升。如运用了全新 2.5L Dynamic Force Engine 直列四缸发动机、VVT-iE 智能电动可变气门正时系统、D-4S 双喷射系统直喷引擎、无极变压机油泵和激光熔覆气门等丰田最新技术成果,车身采用巨幅梯形横条格栅,将卤素灯升级为LED 等,并且官方指导价下限较 2016 款下降5000 元,充分提升了性价比和竞争力。但从 2017 年到 2019 年凯美瑞的均价看,官方指导价的下探并未导致均价下降,反略有上移,反映 TNGA 车型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愿意购买较高配臵版本,终端折扣率也不高。TNGA 有望在中国市场为丰田打出类似 MQB 之于大众的招牌效应。据丰田 2019 财年决算说明会披露,TNGA 为丰田降低了 25%的人力资源、节约了 25%为适应不同车型改造生产环境的投资与 10%的整车制造成本。预计在 TNGA 生产线陆续投产,TNGA
车型加速导入占比提高后,均价保持坚挺的情况下,随着成本削减, 丰田在华利润率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 82:TNGA 的推广为丰田降低了各项成本 图 83:TNGA 车型性价比高,均价上移(单位:万元)
21
19
17
15
13
11
9
7
5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雷凌 凯美瑞 C-HR
换代TNGA
换代TNGA
新上市
TNGA
改款/EV版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测算
需求利好,价增降本,广丰单车盈利有望持续提高
通过比较丰田和大众在全球和中国市场的各方面表现,我们发现两大车企在国内和海外市场中各有优势。大众深耕中国市场,在轿车上产品线齐全且注重开发特供车型,较早推出模块化
平台,在中国本土化程度高。丰田在产能布局和销量分布上相对分散,海外产品矩阵丰富, 销量结构中 SUV 等非轿车车型比重较高,在竞争激烈的北美市场成功扎根。但受中日关系影响和过去在华策略保守,丰田错失了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时期的红利,而在中国市场上落后于大众。
近年来丰田与大众全球销量你追我赶,随着丰田中国销量占比的增加,中国市场仍是双方角力
关键。
2017 年后中日关系缓和,中国汽车行业目前已进入换购周期,对丰田均为强有力的外部利好。同时,丰田集团对华战略已转向进取,我们认为在丰田开启产能扩张周期,加速产品和技术导入,且尚有较大销售渠道下沉空间的情况下,能实现在华销量突破,奋勇直追。
在单车盈利上,丰田在中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方面,无论与丰田自身在海外的降本能力对
比,还是参照大众在华的成功经历,丰田在中国市场降本潜力仍很大。另一方面,丰田TNGA 有助于提升产品性价比并削减成本,推出后在日本和北美已初见成效,相信在国产化和占比提升后能在
维持较高均价的情况下扩大利润空间。此外,随着未来丰田 SUV 等较高利润空间的产品向国内导入,丰田在华销售结构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进一步提升单车盈利能力。需求好,产品强,
导入车型加快,随着销量的增长,在规模效应的带动下,也将有力提升公司单车盈利。我们预计广汽丰田在未来可因此迎来单车均价与单车利润齐升。得益于威兰达上市和凯美瑞、雷凌等TNGA 车型继续畅销,我们预测广汽丰田 2020 年年销量可达 75.25 万辆,同比增长
11.56%,净利率达 9.40%, 至 2022 年年突破 100 万辆,CAGR 16.4%
(2019-2022。
图 84:广丰车型结构将得到改善
100%
80%
图 85:广丰产品价格结构将得到改善
100%
80%
20
15
10
5
0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
年
10万以下
20~30万
10~15万
30万以上
15~20万
均价(万元)
60%
40%
20%
0%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轿车 SUV MPV
60%
40%
20%
0%
资料来源: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测算
资料来源: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测算
图 86:预测未来广汽丰田单车均价与单车盈利齐升(单位:万元)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0.80
0.60
0.40
0.20
0.00
1.35
1.07
1.30
13.80
13.64
14.43
1.32
14.18
1.78
1.49
1.58
20
18
16
14
12
15.86
16.70
18.67
10
8
6
4
2
0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单车利润(左)
2021年 2022年
单车均价(右)
资料来源: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测算
表 8:广汽丰田销量预测(单位:万辆)
销量合计
致享
致炫
雷凌
凯美瑞
C-HR
威兰达
汉兰达
逸致
ix4
iA5
CH-R EV
a
塞纳
2016 年
销量
42.27
0.00
6.43
15.91
10.06
0.00
0.00
9.20
0.67
0.00
0.00
0.00
0.00
2017 年
销量
44.24
3.95
5.45
17.26
7.43
0.00
0.00
10.00
0.14
0.00
0.00
0.00
0.00
2018 年
销量
58.00
4.14
5.43
19.27
16.30
2.27
0.00
10.49
0.00
0.10
0.00
0.00
0.00
2019 年
销量
67.45
4.50
6.50
22.00
18.50
6.00
0.00
9.80
0.00
0.00
0.15
0.00
0.00
0.00
0.00
0.00
2020 年
销量
75.25
5.00
7.00
24.30
20.70
7.00
6.80
10.50
0.00
0.00
0.25
0.50
0.00
0.00
0.00
0.00
2021 年
销量
81.20
5.50
7.50
26.00
23.00
8.00
10.50
10.00
0.00
0.00
0.50
0.50
0.20
0.00
0.00
0.00
2022 年
销量
106.50
5.50
7.50
25.00
25.50
8.50
13.50
10.00
0.00
0.00
0.50
0.50
7.00
8.00
6.50
2.00
资料来源:中汽协,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测算
A-级 SUV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4EV_toyot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0.00
0.00
A+级 SUV
0.00
中国车市已进入换购周期,丰田加速产能、产品和渠道扩张,未来销量有望高速增长,单价持
续走高,带动盈利快速提高,相关整车和供应链有望显著受益。重点推荐广汽集团(A/H、星宇股份和德
赛西威,建议重点关注华达科技等。
广汽集团
推荐逻辑:
1)中国车市已进入换购周期,未来三年是加速期,预计销量占比每年以 4pp 提升,豪华车 和日系车显著受益。叠加广丰广本进入产能、产品和渠道快速扩张期,未来几年两田利润预计将呈非线性增长,预计广本和广丰净利润CAGR 分别达26.89%和28.48%(2019E-2022E。 2019.11-
2020.4,广本皓影和威兰达相继上市,预计 2020 年合计销量在 18-20 万辆,叠加
现有车型新增利润,预计 2020 年将大幅增加投资收益。
2)中国车市进入淘汰赛,随着首购比例快速下降,边缘自主加速退出,格局快速优化。传祺转变经营发展思路,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单车盈利,库存从 2018 年底的 3.5 个月降至 2019 年底的1.5-1.6 个月,2019 年下半年以来折扣逐渐收回。随着第二代传祺 GS4 上市销售, 公司销量已经确认触底回升,2020 年销量预计在 35-39 万辆,同比增速 0-10%,叠加 2019
年经销商改造、国五车型促销专项款和售后代步车,预计 2020 年有望大幅减亏,后续随着自主格局快速优化,预计传祺将扭亏为盈。
风险提示:自主销量持续恶化的风险;新能源烧车的风险;广丰威兰达销量或不及预期;广本发
动机失速扩大的风险;菲克亏损持续扩大的风险
星宇股份
推荐逻辑:
1)公司客户中合资占比过 80%,前三大客户分别为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和上汽大众,均为 换购周期的主要受益车企。公司未来 3 年量产的新项目配套车型多为新一代卡罗拉、丰田汉兰达等合资爆款车型,单价高、销量大、质量高,有望迎来量价双升。
2)公司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大灯等高毛利率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原材料价格趋势性下降, 核
心件自制率提升,叠加 LED 大灯量产经验积累带来的持续改善的良品率,产品成本优势不断凸显,公司未来毛利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大幅下滑;一汽大众销量不及预期;核心件自制率提升效果不及预
期
德赛西威
推荐逻辑:
1)车机市占率有望提升,保障公司业绩稳增长。行业随着配套渗透率的提升正在扩容,24 年的合资经历为公司导入了核心稳定、高瞻远瞩的管理层、为公司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以及优质客源,使公司较自主供应商具备先发优势与技术优势,较合资与外资供应商具备响应速度及价格较低优势,未来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2)三大战略业务打开想象空间,长期亦可贡献增长点。智能驾驶舱、ADAS 以及车联网国内超前布局,公司性质从制造型转向技术型。智能驾驶舱雏形初显,多屏融合已获订单;进军ADAS,2018 年 360 环视、自动泊车等产品已实现销售;收购德国 ATBB 公司,借助智能天线发力车联网。智能网联号角已吹响,看好公司三大战略布局落地!。
风险提示:下游销量或不达预期;市占率提升或不及预期;三大战略业务研发及推广或不达预
期
更多推荐
大众,中国,市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