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发(作者:买车试驾)

电动汽车发展对石油企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万宏;唐廷川;牛犁;邹蕴涵

【摘 要】近年来,电动汽车在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发展迅猛,逐渐呈现产业规模化、性能优化、车型多样化、充换电便捷化、运营智能化等趋势,发展前景广阔.从短期来看,电动汽车的发展对油品消费影响有限,但中长期压力会显现;现行传统燃油车的财税政策将面临调整;对现有加油站的经营与转型带来机遇和挑战.对石油企业来说,应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加快战略调整;积极介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探索构建智能化综合服务站;紧密跟踪石墨烯和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和进展.

【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

【年(卷),期】2015(023)012

【总页数】5页(P56-60)

【关键词】电动汽车;配套设施;发展趋势;政策;技术;石油企业

【作 者】万宏;唐廷川;牛犁;邹蕴涵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政策研究室;中国石油集团政策研究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正文语种】中 文

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电动汽车以其崭新的车载动力装置成为行业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一般来说,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从广义上说,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EV)、传统(油电/气电)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四种,狭义上的电动汽车指除传统混合动力汽车之外的其他三种,我国所说的“新能源汽车”基本等同于狭义上的电动汽车。

1.1 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

世界主要国家均将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政府于1993年开始实施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目前已经形成“总体战略+一揽子政策”的电动汽车行动体系,将发展插电式电动汽车确定为主要技术路线,明确提出到2015年累计销量达到100万辆;德国2011年通过《电动汽车政府方案》,计划2020年电动汽车拥有量达到100万辆;日本2013年实施了“环保车振兴计划”,计划2020年电动汽车占汽车产销量的20%~50%。中国在2012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新能源汽车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道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在世界各国政府的支持下,近两年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被称为“电动汽车元年”,全球市场共销售电动汽车317895辆,同比增长50%以上。从区域看,美国、中国、欧洲和日本居电动汽车销量的前四位,分别占37%、23%、16%和11%。

1.2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成为主流

截至2014年底,全球累计销售电动汽车超过70万辆,其中纯电动和插电式电动车销量分别占电动车总销量的61%和39%。燃料电池汽车由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市场化。我国以纯电动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1.3 我国电动汽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005年底,我国颁发了第一张混合动力轿车的乘用车市场准入证。十年来,我国电动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正在缩小。2014年国内电动汽车产量、销量分别达到78499辆和74763辆,同比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2015年上半年,我国电动车销量已超过美国,前10个月累计生产20.69万辆,销售1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倍和2.9倍。

1.4 充电等配套设施逐渐增多

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应用,美国实施了多项充电设施建设计划,主要有市区内的高压充电桩、电池交换站和远程充电3种运营模式。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建成充/换电站780多座,交直流充电桩3.1万个。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是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主要企业,其中国家电网是主力,对新能源汽车基础配套设施的投资占据市场60%~80%的份额。

1.5 我国电动汽车政策支持力度大

政策扶持是电动汽车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财税政策是主要政策手段。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及地方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152项,其中国家出台17项,北京、上海等省市出台135项;2015年国家及地方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83项,其中国家出台10项,地方出台73项。这些政策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减免税负、电价扶持、公务车优先采购、不限行不限购等。

2.1 电池性能成为瓶颈

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在性能上存在能量密度比较低、功率密度不够大、循环寿命比较短、成本高等问题,在安全性和电池组连接方面也需要改进,这些因素使得电动车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使用不方便。目前性能最好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也仅为燃油密度的2%左右。动力电池的最大挑战在于继续扩大单位电池容量的同时,保证安全性并降低成本。电池技术的落后,使得续航能力弱的电动汽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充电6~7次,每次充电需要30分钟,这意味着单程充电耗时3~4小时,如果加上排队等时间会更长。 2.2 环保效果和经济性有待提高

电动车所需电能是二次能源,我国电力结构以火电为主(70%以上),发展电动车需要更多的电能,也就是需要燃烧更多的煤炭,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虽然在使用阶段电动车污染排放较低,但采用全生命周期汽车环境影响评估,电动汽车CO2排放量与天然气汽车相当,约为传统汽车的70%;纯电动汽车PM颗粒排放最高,是天然气汽车的3倍、传统汽车的2倍;其他部分有害物质,整体略高于天然气汽车,略低于传统汽车。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电动小客车的补贴在6.5万~11.4万元,对电动大客车的补贴在50万~100万,补贴后的电动汽车价格与同级别传统燃料汽车相比仍然高25%~59%,不考虑更换电池的因素,增额成本收回时间在1.7~8.3年,远高于天然气汽车①王祖纲,新能源汽车与天然气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2.3 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截至2015年9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约为28万辆,但车与充电桩比例为8∶1,充电桩的建设速度远远不及电动汽车生产速度。充电设施建设主要存在标准规范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协调推进难度大、运营模式不明等问题,充电技术也有待提升。

2.4 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落后于国外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整车制造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关键性技术和零部件需要从国外引进后,再加以改进或直接进行组装,存在“代工厂”式的发展模式。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3.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地位更加重要

普华永道预测,到2020年,全球电动车(包括混合型)年产量将达到600万辆,为届时轻型车产量的5%~ 6%。派克研究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电动汽车年销量将在2020年达到380万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天然气汽车将占据汽车市场份额的8%。埃克森美孚公司在2013年发布的《2040年能源展望》中预测,到2025年混合动力车价格下降,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到2040年,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将占新车销量的50%,纯电动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将占新车销量的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要求提高电动汽车产业化水平。这表明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处于重要地位。根据《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将达到200万辆。

3.2 电池技术将有大突破

电池技术将决定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就目前技术发展情况而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燃料电池汽车则被视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燃料电池汽车在成本和整体性能、特别是续航里程和补充燃料时间上明显优于其他电动汽车,并且燃料来源广泛,可实现无污染、零排放等环保标准。目前,氢燃料电池已取得重大突破,电池稳定寿命达到8000小时,远超商业化所要求的5000小时,生产成本为5万~10万美元,仅为2007年的1/20,且安全性能等同于汽油车。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015年推出的氢动力汽车Mirai续航里程达到650千米,是普通锂电池的3~5倍。丰田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降幅高达94%,预计到2020年氢燃料电池成本将比现在下降50%。

石墨烯将带来电池技术及应用领域的新变革。目前石墨烯在电池技术方面的研究总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应用于传统锂电池,目的是改善、提升锂电池的性能,对这类电池不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二是依据石墨烯制造一个新体系的电池,在性能上是颠覆性的,称为“超级电池”。此外,石墨烯还可以作为良好的“质子传导膜”,有望在汽车燃料电池领域带来革命。

3.3 汽车性价比不断提高

通过应用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以及提高电池组能量密度和改进成组设计,努力使车身轻量化,改变“电池发电拉电池”的尴尬。随着车身和电池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更为廉价的氢能源的引入,电动汽车价格有望普遍下降。普华永道预计,在2015-2020年,电动汽车产品和制造上的改善能够让电池成本减少约40%;预计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的成本附加会由目前的1万美元左右下降至5000美元左右。

3.4 车型多样化

不论是混合动力、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动车,都在从经济型车型向中高端乃至豪华车型延伸,在城市物流车、公交车、出租车及租赁领域电动车前景广阔。在2015年9月举行的法兰克福车展上,保时捷推出的纯电动四座概念跑车Misson E,百千米加速小于3.5秒,续航里程508千米,15分钟即可充电80%,行驶400千米。

3.5 充换电方式便捷化

未来电动汽车的能量补充不会像传统燃油车一样只有一种解决方案,而是多种方式并存、时间空间互补的多种解决方案,使电动汽车的充换电更加便捷。充换电设施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进程加快,商业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我国规划到2020年集中式充换电站达到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数量增长100倍,达到450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例接近标配的1∶1。

3.6 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亮点

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结盟会带来更加符合消费需求的互联网汽车。苹果公司2015年3月宣布斥资1000亿美元收购特斯拉,将联合推出iCar,移动终端在汽车控制方面的技术难题很可能在3年内被攻破;谷歌的无人驾驶技术在2010年就已公开展示;北汽集团与乐视合作研发互联网电动车,其续航里程、智能化程度都超越了现在的产品;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联合研发的互联网汽车,新产品将比传统汽车更具魅力。预计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车将成为汽车产业的另一个新趋势。

3.7 政府支持的重点将放在社会公共政策上

“十三五”期间,电动汽车的发展将由政府主导让位于市场主导,未来财政补贴的力度将逐步减弱,直至彻底退出。政府支持的重点将转向全面的社会公共政策支持上,例如国务院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不限行限购政策,不少地方政府正在研究电动汽车减免停车费及过路过桥费,社会公共政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等。

4.1 短期对石油企业油品销售影响有限,但中长期压

力会显现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普及,目前作为汽车主要燃料的汽油和柴油消费增长速度将受到一定影响。根据预测,2020年国内汽油消费量为15180万吨,按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家用汽油车年行程1万~1.2万千米、平均油耗10升/百千米测算,将影响汽油销量300万~500万吨/年,对汽油销量影响有限。但如果石墨烯电池或氢燃料电池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并实现商业化生产,对汽油销量的影响将加大。

4.2 现行传统燃油车的财税政策面临调整

为了支持电动车行业发展,国家出台了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并对传统燃油车的一些财税政策进行调整,以进一步促进电动车替代传统燃油车。例如,2015年5月,国家财政部等三部委出台文件,调整现行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涨价补助逐年递减,2019年较2013年减少60%,从而平衡传统燃油公交车和新能源公交车的使用成本,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的比较优势。11月6日,三部委又召开会议,要求各地政府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快组织实施,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做好政策指导工作。

4.3 对加油站经营与转型带来机遇和挑战 石油石化企业原有的加油(气)站网络与交通运输网络在地理位置、服务节点、运营时间等方面实现了精确匹配。若在现有加油(气)站网络基础上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提供电池租赁和充换电服务,将可同时实现项目建设周期短、投入低、服务标准高等目标。同时解决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重新布网选址、土地征用、重复建设、电池统一养护回收难等问题,更易于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快速普及。此外,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原加油(气)站在人员使用、制度建设、设备管理等方面都拥有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及经验,有着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营销经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油站将增加充电、加气设施,今后还需要增添加氢装置。加油站现有的经营内容、商业模式以及员工素质都需要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

5.1 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加快战略调整

一是深化对“能源”的认识。石油企业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次能源,还要研究二次能源,特别是对电能的认识。国家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电能将进一步挤占油气市场空间,应抓紧开展电能发展相关研究,早做安排。

二是深化对“服务”的认识。当前,信息化正在促进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互联网抓住一个人,千方百计满足个人需求;传统行业提供一种商品,千方百计卖给更多用户。石油企业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加快从能源生产供应商向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变,不仅生产和供应能源,还要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能源服务,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服务拓展市场,创造更高的价值。

三是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地位,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5.2 积极介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探索构建智能化综合服务站

预计到2020年我国充电桩(站)市场投资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中国石化计划以北京为试点城市,将全市规模较大的加油、加气站改建成油(气)电综合服务站,并逐渐向全市乃至全国推广;中国海油计划通过合资公司在两个以上省会城市建设充电站。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石油企业应重新考虑加油站的定位,重构销售业务商业模式,不再仅仅是“油、卡、非、润”一体化营销,而是要综合考虑加油、加电、加气、加氢以及非油产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的智能化综合服务站。

5.3 紧密跟踪石墨烯和氢燃料电池的研发进展

虽然石墨烯在制备技术和转移技术上存在的瓶颈短期内难以逾越,但由于其优异的性能,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大企业都高度重视、加紧研发。我国石墨矿占世界总储量的75%,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申请的石墨烯专利数量最多,政府已将其作为重要的新材料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

在氢燃料电池方面,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认识到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广阔前景,积极投资参与加氢站建设,并与加油站建在一起。石油企业应密切跟踪石墨烯和氢燃料电池研发进展,加强对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的研究,选择有潜力的企业适时进行参股、控股或并购。同时,积极谋划加氢站的建设,一旦未来氢燃料电池车大范围普及,可将加油站变为加氢站,把握市场主动权。

【相关文献】

[1] 艾民,韩怀玉.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11(11): 146-149.

[2] 陈柳钦.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节能与环保,2010(12): 46-48.

[3] 李晓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挑战、机遇和展望[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0: 30-40.

[4] 刘颖琦, 高宏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对策[J]. 科学决策, 2011(2): 1-8.

[5] 欧阳明高.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D]. 北京:清华大学, 2006.

[6] 万钢.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 交通与运输. 2008(2).

[7] 罗艳托.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对车用燃料的影响[J]. 国际石油经济, 2014(5).

[8] 刘悦, 刘若成.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4(10).

[9] 陈中, 黄学良.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电气工程学报, 2015(4).

[10] 李庆文.“十三五”我国新能源汽车七大发展趋势[N].中国汽车报, 2015-11-06.

更多推荐

汽车,电动汽车,发展,新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