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发(作者:进口宝马3系)

(汽车行业)汽车操控性以及主要配置解析

在了解完汽车基础参数配置后,小编将对壹些常见的和操控性相关的配置进行解释,且就购车用户比较关心的几种参数指标进行分析,以便消费者能够根据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车用配置。

壹、汽车操控基础配置

1、前桥/后桥/中央差速锁

这三个配置都是和差速锁相关的,因涉及到的原理都相同所以合且到壹起来介绍,为了更容易的明白差速锁的概念,我们要先来了解壹下什么是差速器以及它的作用和弊端,因为简单来说,差速锁就是壹个用来锁定差速器的装置。

2、差速器

汽车差速器是驱动轿的主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俩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俩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俩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和地面的摩擦。

差速器

差速器的作用

汽车在拐弯时车轮的轨线是圆弧,如果汽车向左转弯,圆弧的中心点在左侧,在相同的时间里,右侧轮子走的弧线比左侧轮子长,为了平衡这个差异,就要左边轮子慢壹点,右边轮子快壹点,用不同的转速来弥补距离的差异。

对于全时驱动车辆,车上装备有3个差速器,其4个车轮能够以各自不同的转速转动,且按照各自不同的地面附着力自动获得不同的扭矩分配,保证车辆获得良好的驱动力。

差速器作用

差速器的缺点

当下有壹个问题,如果壹侧驱动轮失去抓地力为什么车辆就无法前行?那是因为当壹侧车轮失去抓地之后,相当于这壹侧车轮的阻力为0,而另壹侧车轮的阻力相对于失去抓地的这壹侧来说太大了,在跟着壳体做公转的同时,差速器内的行星齿轮自身仍会疯狂的自转,把动力源源不断的传递到失去抓地的那壹侧车轮,车子只会呆在原地不动。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下面我们的主角登场了,差速锁解决了这个问题:

3、差速锁

差速锁的作用是当壹个驱动轮打滑时,将差速器壳和半轴锁紧成壹体,使差速器失去差速作用,能够把全部扭矩转移到另壹侧驱动轮上。

差速锁很好的解决了汽车在壹侧车轮打滑时出现的动力传输的问题,也就是锁止差速器,让差速器不再起作用,左右俩侧的驱动轮均可得到相同的扭矩。

差速器

所以按照位置来分,好的四驱车应该有三个差速锁,即中央差速锁,前桥差速锁和后桥差速锁。

中央差速锁负责控制前轮和后轮的扭力分配,前桥差速锁负责前轮左右俩轮的扭力分配,后轮同理。

电子差速锁

英文简称为EDS,又称为EDL。它是ABS的壹种扩展功能,用于鉴别汽车的轮子是不是失去着地摩擦力,从而对汽车的加速打滑进行控制。EDS的工作原理比较容易理解。在汽车加速过程中,当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轮速信号判断出某壹侧驱动轮打滑时,EDS就自动开始工作,通过液压控制单元对该车轮进行适当强度的制动,从而提高另壹侧驱动轮的附着利用率,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当车辆的行驶状况恢复正常后,电子差速锁即停止工作。同普通车辆相比,带有EDS的车辆能够更好地利用地面附着力,来提高车辆的运行性。能够说,EDS仍是比较实用的。

电子差速器

差速锁壹般只装配在高档的越野车上,比如奥迪Q7,宝马X5,奔驰GL等等,而且装配三个差速锁的车型也不多,壹般只有中央差速锁。

4、转速表

转速表是用来显示发动机转速的,能够直观的见到和知道发动机的转速,提醒司机不要超过发动机的转速极限,以防发动机转速太高损坏其内部零件和影响司机、乘客的乘车安全!

转速的单位是转/每分钟,即rpm,当下的民用车辆的最高转速壹般在6000-7500rpm。

转速表

二、汽车操控高科技配置

5、行车电脑

行车电脑又称为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也叫汽车专用单片机。它和普通的单片机壹样,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接口(I/O)、模数转换器(A/D)以及整形、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

行车电脑

其实当下所有的车辆都是有由电子控制的,也就是说每辆车里都有壹个电脑。我们这里所指的行车电脑是指能够显示:室外温度、瞬时油耗、平均速度、平均油耗、续航里程、行驶时间等信息的系统。

6、定速巡航系统

定速巡航系统(CRUISECONTROLSYSTEM)缩写为CCS,又称为定速巡航行驶装置、速度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通用X公司是汽车定速巡航系统的鼻祖,他们率先将能够让驾驶员匀速驾驶的巡航控制系统用于1959款凯迪拉克系列。

定速巡航

定速巡航系统的作用

定速巡航系统按司机要求的速度合开关之后,不用踩油门踏板就自动地保持车速,使车辆以固定的速度行驶。采用了这种装置,当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车后,司机就不用再去控制油门踏板,减轻了疲劳,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车速变化,能够节省燃料。

7、HUD抬头数字显示

抬头数字显示仪(HeadsUpDisplay),风窗玻璃仪表显示,又叫平视显示系统,它能够把重要的信息,映射在风窗玻璃上的全息半镜上,使驾驶员不必低头,就能见清重要的信息。这种显示系统,原是军用战斗机上的显示系统,飞行员不必低头,就能在风窗上见到所需的重要信息。目前,壹些高级汽车把它移植到汽车上来。

HUD

这种显示系统的优点是:

1)驾驶员不必低头,就能够见到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

2)驾驶员不必在观察观察远方的道路和近处的仪表之间调节眼睛,可避免眼睛的疲劳。

8、随速转向系统(EPS)

助力转向是协助驾驶员作汽车方向调整,为驾驶员减轻打方向盘的用力强度,当下几乎所有的轿车上都使用了助力转向。

可是助力转向系统的有壹个问题,就是不知道驾驶者需要多大的助力,助力的大小是壹个恒定的值,所以不会适合所有的驾驶情况。

这时候随速转向系统诞生了,他能够根据行驶的速度来改变助力的大小:

在低速行驶时助力大,比如在停车入位时,方向盘比较轻,操作灵活;而在高速行驶时助力小,方向盘感觉比较重,会觉得车辆很稳,好掌握,不发飘。稍微有驾驶经验的人都知道,高速行驶的时候这壹点对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9、胎压监测装置

胎压监测装置就是壹种为了能够实时监测轮胎气压的装置报警装置,壹旦轮胎气压不正常,就会报警,提醒驾驶员检查轮胎,有效地避免了因轮胎所导致的交通事故。

胎压监测装置是利用安装在每壹个轮胎里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利用无线发射器将压力信息从轮胎内部发送到中央接收器模块上的系统,然后对各轮胎气压数据进行显示。当轮胎气压太低或漏气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胎压测试仪

10、零胎压继续行驶

严格意义上来说,零胎压继续行驶不能算作是壹项配置,它只是壹项配置所起的作用或是表现形式。而这项配置就叫做:防爆轮胎,也叫作泄气保用轮胎,英文缩写RSC。

零胎压继续行驶

有数据表明,爆胎是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爆胎。据统计,国内高速公路70%的意外交通事故是由爆胎引起的,而时速在160公里之上发生爆胎死亡率接近100%。而所有会造成爆胎的因素中胎压不足当为首要原因。

防爆轮胎的作用:零胎压继续行驶

RSC技术为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即使在轮胎压力完全消失为零的情况下,RSC仍能够使驾驶者以中等车速继续驾驶车辆,壹般情况下RSC爆胎后能支持车辆行驶250公里,实际如果遇到较大的破损(例如被大面积尖锐物刺穿)或路面状况恶劣,行驶里程可能缩短为几十公里,驾驶者能够将车辆驾驶到不太远的维修中心(不必壹定是最近的维修中心),然后由维修车间的技师以更为稳妥的方式对轮胎进行更换,从而避免了需因轮胎漏气而不得不在壹些有潜在事故风险的的地点停车。

仍有重要的壹点是,车辆上不再需要放置备胎、汽车千斤顶以及其它更换轮胎所需的工具,这意味着车辆负载重量减轻,能够提高车辆性能,降低耗油量。可是有必要对此进行说明:装配了防爆轮胎且不代表驾驶者不用对汽车其轮胎做定期的保养检查。主动安全意识是壹定要建立在以预防为主的基础上的。

现阶段防爆轮胎的价格依然比普通轮胎贵许多,而其不动用专业的换胎工具也是没法更换的,但无论如何,防爆轮胎仍然是未来汽车轮胎发展的最重要方向之壹,因为它带来的安全性和方便性是人们所需要的。随着技术的进步,防爆轮胎的成本最终也将会走到壹个合理的阶段。

11、倒车雷达

倒车雷达是汽车泊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能以声音或者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解除了驾驶员泊车、倒车和起动车辆时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且帮助驾驶员扫除了视野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当下壹般的家用轿车只装有后方倒车雷达,只能监控后方的障碍物。而高档轿车前方甚至俩侧都会装有雷达,这样前后左右的障碍物都能够勘测到。

12、可视倒车系统

可视倒车系统也叫作汽车倒车影像系统,采用远红外线广角摄像装置安装在车后,通过车内的显示屏,清晰可见车后的障碍物。

可视倒车系统

壹般车载影响体统不能够代替倒车雷达,因为摄像头是有盲区的,而且人眼见到的东西经常不够仔细。所以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配合使用,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13、夜视系统

夜视系统壹般是利用红外线技术能将黑暗变得如同白昼,使驾驶员在黑夜里见得更远更清楚。当俩车交会时,它能够大大降低前方汽车灯强光对司机视觉的不良刺激,仍能够提高司

机在雾中行车的辨别能力。

夜视系统

夜视系统不能替代车灯,它只是壹种辅助装置,而且价格比较高,壹般只在少数的豪华轿车上才有装配,比如奔驰S级,宝马7系等。

三、各类变速箱优缺点解析

车友们在选车时,不免为在为选择手动挡仍是自动挡车型而苦恼,其实各种变速器都各有优缺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抉择吧。

手动档/MT

驾驶员需要通过操作杆控制变速箱内不同齿轮啮合,改变转速比变速。

手动挡车型操作复杂,上手难度高,短时间内很难达到灵活操控,需要壹定的时间来适应。可是对于驾车老手而言,手动挡更有驾车乐趣,而且省油。

五档手动

代表车型:绝大多数家用轿车都有配备

优点:成本低,维护保养经济、方便

缺点:手动变速器的通病:堵车很累、需要壹定的操作熟练度

5挡手动车型到目前为止仍是车市中最主流的车型,这种变速器的技术成熟,维修保养成本低,如果操作熟练的话燃油经济性也比壹般的自动挡车型要好,动力发挥更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不过手动档车型在驾驶中仍需要比较娴熟的驾驶技术,遇到拥堵需要频繁换档时会很累,“手潮”的朋友仍会经常因为控制不好离合而屡屡熄火,而且如果无法掌握好换档时机,油离配合不好的话,燃油经济性也无法保证。

6MT

代表车型:奔腾B70等

优点:转速控制更加精确,有利于提升加速性和经济性

缺点:操作更繁琐,因堵车或技术不佳带来的困扰更多

普通消费者认识6MT这个“新鲜事物”恐怕多是从奔腾B70开始的,这种变速器多出了壹个前进挡,相邻档位之间的传动比就会缩小,简单点说就是每个档位所适应的车速范围缩小了,在换挡时对转速的控制会更为精确,加速时速度的上升更加快速,燃油经济性也更好壹些。不过多了壹个档位之后操作的繁琐性增加了,在城市当中也很难体现出它的价值。另外,6MT变速器要搭配上扭矩曲线比较陡峭的高转速发动机才更能发挥它精确控制转速的作用,壹般的家用轿车所搭载的发动机其实且没有必要搭配6MT变速器。

自动/AT

通过车上装置的发动机转速和车速传感器,通过ECU计算,发出指令,由电磁装置操纵变速箱内不同齿轮的啮合,改变转速比变速。

自动挡车型操作简单,上手快,适合壹些怕麻烦而又“控制欲”不高的驾驶员朋友。可是比较费油。

4AT、5AT

代表车型:凯越等

优点:操作比手动挡车型方便许多

缺点:技术陈旧,经济性、动力性不佳

常见的自动变速器有4挡和5挡俩种,相对于手动变速器来说自动变速器能让开车变得简单方便,易于新手上路,不过其动力性和经济性都要落后于手动变速器,而且造价和维护保养成本都要高于手动变速器,经济性是壹大缺点。目前手自壹体车型大为兴起,传统的自动变速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车型抛弃,渐有被取代之势。

手自壹体AT/MT

同上所述的自动变速箱,只不过增加了手动强行控制电磁装置的功能。

手自壹体车型能够最大化的兼容之上俩种变速器的优点,可是“费油”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代表车型:速腾、明锐等

优点:除自动箱的优点外,仍有能够手动控制,获得壹些驾驶乐趣且操控更灵活,燃油经济

性更好

缺点:费油,手动模式且不能完全手动,受传感器的限制,成本和维修保养费用较高

市面上的手自壹体变速器也有4挡、5挡、6挡之分,它们比起自动变速器来多了手动模式,在上坡、超车等需要大扭矩支持时能够手动降挡、在下坡时也能够通过档位来控制车速,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档位越多操控也就越精确,燃油经济性也更好。不过手自壹体变速器同样存在成本的问题,车类车型售价往往较高,日后的维护保养费用也比壹般车型多。

无极/CVT

通过发动机的转速变化来驱动离心轮改变传动带的摩擦来传递动力。通过油门大小来不分段控制变速。

代表车型:新壹代天籁

优点:驾驶平顺性、加速性、经济性以及排放都更好

缺点:应用车型少,成本高

CVT无级变速器突出的特点就是没有传统自动变速器换挡时会出现的顿挫感,加速连续性更好,操作同自动挡壹样简单,燃油经济性也更高,缺点同样是价格和维修保养费用较高。同时车辆的动力性受到比较大的影响,起步和加速时会有“肉”的感觉。目前市场上搭配CVT变速器的车型不多,新款飞度也取消了这壹配置,见来是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

DSG双离合变速器

代表车型:迈腾

优点:加速连续性非常好,没有换挡的顿挫感

缺点:刚刚进入国内市场,使用中的效果有待检验

DSG双离合变速器是进来最受关注的壹项技术,它的系统主要包括壹个由俩组离合器片集合而成的双离合器装置,壹个由实心轴及其外套筒组合而成的双传动轴机构,以及控制单数和双数档位的俩组齿轮。在整个换档过程中,当壹组齿轮在输出动力时,另壹组齿轮已经待命,DSG总是保持有壹组齿轮在输出动力,不会出现动力传递的间断,也就保证了加速的连续性和换挡过程中不会出现顿挫感。更有效的利用发动机的动力也就降低了燃油的消耗,这款变速器集合了手动挡的操控性和经济性以及自动挡的便利性,能够说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变速器。

之上就是目前我们常见的各类变速器,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能够根据自己需求的权重来判断哪壹款最适合自己,套用壹句老话: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四、十大节能减排技术

燃油经济性是诸多车友选车用车时必然要考虑的因素,节能减排也是汽车产业永恒的追求,按其应用可分为成熟技术、准成熟技术和新概念技术。此部分将就节能减排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成熟技术

有电喷技术、多气门技术,可调气门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涡轮增压技术。

准成熟技术

有全密封活塞应用技术、单向离合器传动技术

新概念技术

有可变压缩比技术、联合循环余热助力技术、太阳能助力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电动车、太阳能汽车是壹个全新的和内燃机无关的0排放技术,在此不作详述。

1、电喷技术:

电喷技术是隨着电脑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下降,而将电子控制应用到汽油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从而实现了对发动机供油和进气的精确和连续控制,使发动机在最经济油气混合比下运行,很好的克服了化油器对供油和进气量阶段性控制的不足,是汽油发动机壹个化时代的进步,从而使发动机更节油,有害排放更低。成本增加壹般但效果明显。

2、多气门技术:

多气门技术代替俩气门技术有效的降低了发动机的进气阻力特别是在高速时的进气阻力,很好的改善了发动机的高速性能,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使发动机的动力性明显提高,所以对同等质量的汽车可可配置排量更小的发动机而达到节油的目的。节能效果壹般成本半增加壹般。

3、可调气门技术:

可调气门技术是指对发动机的气门进行动态的适应,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变化适时的调整气门开闭时机,从而使发动机在更经济的配气相位下运行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成本增加也不多,我但能够作为壹个卖点。

4、涡轮增压技术:

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壹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最大功率和未装增压器的时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这样也就意味着同样壹台的发动机在经过增压之后能够产生更大的功率。就拿我们最常见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经过增压之后,动力能够达到2.4L发动机的水平,可是耗油量却比1.8发动机且不高多少,在另外壹个层面上来说就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不过在经过了增压之后,发动机在工作时候的压力和温度都大大升高,因此发动机寿命会比同样排量没有经过增压的发动机要短,而且机械性能、润滑性能都会受到影响,这样也在壹定程度上限制了涡轮增压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投入较大但效果明显。

5、混合动力技术:

混合动力技术是目前是燃油动力汽车中最有效的节能技术在市区有时能耗可下降50%,排放可下降80%,分为串联、且联、和混联三种,其作用机理是,发动机为动力源,用电机助力驱动或电机驱动的方式,且对制动能量回收、在需要最大动力时用电机助力,或用电瓶的电能补充发动机的动力不足,从而可选用功率较小的发动机,且使发动机始终在其最佳或相对最佳工作区稳定运行。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该车增加了电动机、发电机、和储能控制设备生产成本增加太大市场推广难度大,但效果很好。

6、全密封活塞应用技术:

全密封活塞应用技术就是指,用具有全密封“0”窜气的活塞环,替代现有的活塞环使发动

机高压气体下窜量,降至最低,且实现对磨损量的自动补偿,该技术分为单向全密封和双向全密封俩种,单向全密封加工简单,但对机油的控制性较差,双向全密封(专利号2.X)很好的提高了机油控制性能,通常壹道气环的窜气量是27%,俩道在8%左右而全密封活塞环可降低到1%以下,且将这壹优势壹直保持到发动机大修,在维修市场上使用1000多台,实际节油10%—20%,通常柴油机比汽油机节油明显,多气门比俩气门明显,增压的比常压的明显,台架试验节油14.06%,且有效减少了下窜废气对机油的污染。每台车增加成本20—50元,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壹种投资少效果好的新技术。

7、单向离合器传动技术:

单向离合器传动技术是指在汽的传动系中串联壹个单向离合器,这样就可实现动力的单向传动。当汽车作匀速前行时只需要很少的动力就能保持,但此时发动机的转速却很高,也就是说发动机是在壹种高速小负荷的低效区运行,当加油时发动机对汽车作急加速,当放开油门时发动机转入怠速而汽车在滑行且减速,这样壹来就有效的延长了发动机在高效区的工作时间,从达到节油的目的,如果操作得当通常能有10%左右的节油。但该技术和人们的操作习惯不同,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操作对车辆有壹定的损伤,而且不安全,同时要学会正确的操作且养成习惯有壹定的难度,所以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

8、可变压缩比技术:

可变压缩比技术就是根据车辆对动力的不同需求及时的改变发动机的压缩比,当进气量很少时用高压缩比使发动机的峰值压力不下降,当进气量较多时用低压缩比使发动机有较高的峰值压力,从而使发动机始终保持在较佳的高效工作区,提高了燃油效率而节油,其工件机理有俩种方案,壹种是釆用铰接式连杆,通过改变铰接点的夹角来必变连杆的长度来实现压缩比的改变,而铰接点的夹角是由铰接点到缸体上的撑杆的长度来决定的且实现可控。但会使发动机的高度明显增高,第二种方案是在缸体的主轴座孔内加装壹个偏心套,通过转动偏心套的角度来改变曲轴中轴线到上止点的距离且实现可控,来改变发动机的压缩比。但发动机和机体和调整器的联接仍有要克服的壹些技术问题,该技术可能效果很好但成本较高,仅是壹种设想,从样机到台架试验仍有很长的路。

9、联合循环余热助力技术:

发动机中有70%之上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而浪费,随着液压气动技术的成熟对发动机余热的利用已成为可能,其机理是用发动机的冷确水和尾气通过热交换器对工作介质加热,使之汽化且成高压气体,进入储能罐,通过气动马达作功,从气动马达排出的汽体介质进入冷凝器液化,通过液压泵加压进入热交换器完成壹个工作循环。该技术在小车上由于空间受限可能效果不如大车,大车上空间较大便于布置,助力方式可选用,皮带联动助力、电力联动等。在60年代有人对此作过尝试但由于当时液压气动技术所限未有成效。但今天已不可同是而语。

10、太阳能助力技术:

太阳能助力技术就是将太阳能汽车和汽油发动机汽车组合,在车顶和前机盖上加装太阳能电池板,前轮由发动机驱动,后轮由电机驱动,配备超小排量发动机,发动机所带的发电机和太阳能蓄电池且联,且配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其效果可能超过现有的混联式混合动力车,在小车和成市公交上有较好的前景。

五、汽车制动系统

制动技术不仅影响到汽车的驾驶操控,同时也会影响到驾车的安全性能,现今市面上常见的制动配置主要分为盘式刹车和鼓式刹车俩大类。

1、盘式刹车

盘式刹车又可分为盘式和通风盘式。碟式、通风盘式、摩擦片式都可归于盘式刹车。

盘式刹车的作用方式和普通自行车的制动方式相似—卡钳上的刹车片、和车轮链接的刹车盘在刹车时相互作用,直到车轮停止转动。

通风盘则是在刹车盘上打孔,利用行驶带来的自然风帮助散热。

盘式刹车能够方便地和ABS系统配合,更多地在中高档轿车上使用

通风盘式(VentedDisc),顾名思义具有透风功效,指的是汽车在行使当中产生的离心力能使空气对流,达到散热的目的,这是由盘式碟片的特殊构造决定的。从外表见,它在圆周上有许多通向圆心的洞空,这些洞空是经壹种特殊工艺(slotteded&drilled)制造而成,因此比普通盘式散热效果要好许多。由于制造工艺和成本的关系,壹般中高级轿车中普遍采用前通风盘、后普通盘的制动片。

通风刹车盘

通风刹车盘

盘式刹车已成为当前刹车系统的主流。由于盘式刹车的刹车盘暴露在空气中,使得盘式刹车有优良的散热性,当车辆在高速状态做急刹车或在短时间内多次刹车,刹车的性能较不易衰退,能够让车辆获得较佳的煞车效果,以增进车辆的安全性。且且由于盘式刹车的反应快速,有能力做高频率的刹车动作,因此许多车款采用盘式刹车和ABS系统以及VSC、TCS等系统搭配,以满足此类系统需要快速做动的需求。

通风刹车盘

盘式刹车的作用方式:盘式刹车以静止的刹车碟片,夹住随轮上胎转动的刹车碟盘以产生摩擦力,使车轮转动速度将低的刹车装置。当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总泵内的活塞会被推动,而在刹车油路中建立压力。压力经由刹车油传送到刹车卡钳上之刹车分泵的活塞,刹车分泵的活塞在受到压力后,会向外移动且推动来令片去夹紧刹车盘,使得来令片和刹车盘发生磨擦,以降低车轮转速,好让汽车减速或是停止。

通风盘式刹车的优点:

1、盘式刹车散热性较鼓式刹车佳,在连续踩踏刹车时比较不会造成刹车衰退而使刹车失灵的现象。

2、刹车盘在受热之后尺寸的改变且不使踩刹车踏板的行程增加。

3、盘式刹车系统的反应快速,可做高频率的刹车动作,因而较为符合ABS系统的需求。

4、盘式刹车没有鼓式刹车的自动刹紧作用,因此左右车轮的刹车力量比较平均。

5、因刹车盘的排水性较佳,能够降低因为水或泥沙造成刹车不良的情形。

6、和鼓式刹车相比较下,盘式刹车的构造简单,且容易维修。

通风盘式刹车的缺点:

1、因为没有鼓式刹车的自动刹紧作用,使盘式刹车的刹车力较鼓式煞车为低。

2、盘式刹车的来令片和刹车盘之间的摩擦面积较鼓式刹车的小,使刹车的力量也比较小。

3、为改善上述盘式刹车的缺点,因此需较大的踩踏力量或是油压。因而必须使用直径较大的刹车盘,或是提高刹车系统的油压,以提高刹车的力量。

4、手刹车装置不易安装,有些后轮使用盘式刹车的车型为此而加设壹组鼓式刹车的手刹车机构。

5、来令片之磨损较大,致更换频率可能较高。

通风盘式刹车目前已经应用的相当普遍,很多经济型轿车上都有配备。当下仍出现了高技术

含量的陶瓷刹车盘、碳复合材料刹车盘等,主要应用在超级跑车上,通风盘式刹车代表车型:皇冠。

2、鼓式刹车

鼓式刹车

由刹车底板、刹车分泵、刹车蹄片等有关连杆、弹簧、梢钉、刹车鼓所组成。目前仅普通采用于后轮。

鼓式刹车优点

自刹作用:鼓式刹车有良好的自刹作用,由于刹车来令片外张,车轮旋转连带着外张的刹车鼓扭曲壹个角度(当然不会大到让你很容易见得出来)刹车来令片外张力(刹车制动力)越大,则情形就越明显,因此,壹般大型车辆仍是使用鼓式刹车,除了成本较低外,大型车和小型车的鼓刹,差别可能祗有大型采气动辅助,而小型车采真空辅助来帮助刹车。

成本较低:鼓式刹车制造技术层次较低,也是最先用于刹车系统,因此制造成本要比碟式刹车低。

鼓式刹车缺点

由于鼓式刹车的刹车片密封于刹车鼓内,造成刹车片磨损后的碎削无法散去,影响刹车鼓和来令片的接触面而影响刹车性能。

今年5月初,长城凌傲推出了超值版其中1.5LMT超值版就由尊贵版的盘式刹车改成了鼓式刹车。

盘式刹车和鼓式刹车有何区别:刹车片于刹车的灵敏度愈紧度的区别

盘式刹车片(碟)分为普通盘式和通风盘式。普通盘式我们比较容易理解,说白了,就是实心的。通风盘式(VentedDisc),顾名思义具有透风功效,指的是汽车在行使当中产生的离心力能使空气对流,达到散热的目的,这是由盘式碟片的特殊构造决定的。从外表见,它在圆周上有许多通向圆心的洞空,这些洞空是经壹种特殊工艺(slotteded&drilled)制造而成,因此比普通盘式散热效果要好许多。由于制造工艺和成本的关系,经济型轿车大多采用前盘后鼓式制动片(刹车片),这里用的前盘,壹般也只是普通盘而非通风盘。在前轮使用通风盘正在逐步取代使用实心盘。

鼓式刹车有壹形状类似铃鼓的铸铁件,称为刹车鼓,它和轮胎固定且同速转动。盘式刹车具有较佳的反应性及稳定性,散热性较佳,更换简便等优点。鼓式刹车的成本较低、绝对制动力更高,被较多地运用在小型轿车的后轮。但其磨耗率较高,因此同时整体成本较高。

汽车设计者从经济和实用的角度出发,壹般轿车采用了混合的形式,前轮盘式制动,后轮鼓式制动。四轮轿车在制动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前轮的负荷通常占汽车全部负荷的70%-80%,因此前轮制动力要比后轮大。轿车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就采用前轮盘式制动,后轮鼓式制动的方式。四轮盘式制动的中高级轿车,采用前轮通风盘式制动是为了更好地散热,至于后轮采用非通风盘式同样也是成本的原因。毕竟通风盘式的制造工艺要复杂得多,价格也就相对贵了。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及成本的降低,在轿车领域中,盘式制动有逐渐取代鼓式制动的趋向。

六、发动机工作方式

当下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方式主要有自然吸气、涡轮增压,机械增压三种,那么这三种工作方式的原理有是什么呢?

NA自然吸气引擎,主要是通过4冲程最后排气冲程完成时,缸内产生的负压而让大气压力推动空气进入发动机的,这种状态下,发动机缸内的进气压力不会超过1.2个大气压力,也就是说空气量只会在自然压力下。可是由于壹些汽车对NA引擎的改进,包括连续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或者气门正时等优化排气技术能够使进气有壹定程度的优化。

Turbocharger涡轮增压强化进气系统,能够通过在完成4冲程之后从气门中排出到排气歧管的600度左右的废气推动废气涡轮,再通过涡轮传动轴带动进气涡轮,在发动机负压产生,吸进空气的同时,加速对进入空气的吸入和压缩,从而产生更大的进气压力,0.5pa涡轮就能够进气增强50%1.0pa100%,以此类推,这样发动机做功前就能够获得比NA多50%的空气,任何燃料混合气都能够更好的和氧气发生反应,但由于空气增多,燃烧充分,燃烧冲程做的功也越大,排气温度会更高。800度左右的废气冲击涡轮废气叶片带来更高的吸气转速,从而能够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机械增压系统:这个装置安装在发动机上且由皮带和发动机曲轴相连接,从发动机输出轴获得动力来驱动增压器的转子旋转,从而将空气增压吹到进气岐道里。其优点是涡轮转速和发动机相同,因此没有滞后现象,动力输出非常流畅。可是由于装在发动机转动轴里面,因此仍是消耗了部分动力,增压出来的效果且不高。

经了解,选车过程中,令消费者犹豫不决的主要是要不要选择涡轮增压发动机,下面小编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优缺点阐释如下,以便消费者能够在有壹定了解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壹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最大功率和未装增压器的时候相比能够增加40%甚至更高。这样也就意味着同样壹台的发动机在经过增压之后能够产生更大的功率。就拿我们最常见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经过增压之后,动力能够达到2.4L发动机的水平,可是耗油量却比1.8发动机且不高多少,在另外壹个层面上来说就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

可是,涡轮增压也且非十全十美。

1、结构精密复杂维修保养成本高

由于涡轮增压系统中有很多精密部件,维修更换会比较昂贵;日常发动机保养费用也会相应提高,为保护涡轮我们需要使用较高品质的机油,机油和机滤要保持更高程度的清洁、更频繁的清洁空气滤清器等等。

涡轮增压发动机工作原理

2、适应涡轮“迟滞”正确理解“省油”

增压发动机壹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动力输出反应滞后。由于涡轮增压是靠废气带动涡轮转动来提供压缩空气的,而这壹个循环过程需要壹定的时间,加上叶轮的惯性作用对油门骤时变化反应时间,因此当踩下油门到车辆加速存在着壹定的时间差。

而且壹般涡轮且不是发动机点火就启动的,而是要达到壹定转速使排气的力量足以推动涡轮才介入,介入的转速要视增压值的高低来定,可是目前再低也是1500rpm左右启动,由于涡轮启动前后动力输出悬殊,因此就难免会有突兀的感觉,相比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线性输出,这也是壹个弊端。

厂家宣传的其中壹个特点是“省油”,可是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个概念是怎么理解的。例如壹台1.8L发动机和同样的1.8T(只增加涡轮系统)发动机比较,如果你认为1.8T发动机更省油那就错了。正确的理解是和参数(功率、扭矩等)相近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相比,涡轮增压发动机会显得“省油”些。举个例子:壹台1.8T增压发动机的参数和2.4L自然吸气发动机参数接近,那么1.8T也许会比2.4L自然吸气发动机省油。

3、高速后延时熄火扭力转向要注意

最后这俩点不能叫做涡轮增压车的弊端,也许称为特点更加合适,因为这俩点是由于涡轮增压发动机自身结构决定的,在日常使用中需要多加注意,如果没有接触过涡轮增压车的人可能需要壹定时间习惯。

“高温”是涡轮增压器运作时面临的最大考验。涡轮运转时,首先接触的是由引擎排出的高温废气(第壹热源),其推动涡轮叶轮运转。叶片轮轴的转速动辄120000-160000rpm,所以涡轮轴产生的热量非常惊人(第二热源),再加上空气经压气机叶轮压缩后所提高的温度(第三热源),这三者成为涡轮增压器最最严峻的高温负担。

延时熄火

在车辆高速行驶以后,涡轮的高温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下来,如果突然熄火机油压力迅速下降为零,机油润滑会中断,涡轮增压器内部的热量也无法被机油带走,造成涡轮增压器转轴和轴套之间过热“咬死”而损坏轴承和轴。此外发动机突然熄火后,由于排气歧管的温度很高,其热量就会被吸收到涡轮增压器壳体上,将停留在增压器内部的机油熬成积炭。因此在跑高速或者激烈驾驶以后需要怠速5分钟左右让涡轮温度下降以后才能熄火。目前有部分厂家的增压发动机具有“延时熄火”功能,能够根据涡轮温度自行冷却,不受人工熄火干扰。

扭力转向是前驱车特有的问题,特别是大马力前驱车。当前轮动力输出过大时,汽车会出现自动转向跑偏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弯道中最为明显。而涡轮增压车型动力输出的特点是“动力大和欠缺平顺”,因此如果在弯道中油门过大,涡轮突然介入时很有可能出现扭力转向从而使汽车难以控制。尽管目前壹些高端车型配备了TSC牵引力控制和ESP电子稳定程序可是这些这是安全辅助措施,无法彻底避免扭力转向。

4、正确理解涡轮增压理性消费

涡轮增压技术最早来源于航空领域,利用增压技术压缩空气提高燃烧值是壹种很巧妙的解决高空空气稀薄的办法。后来应用到汽车领域,直至如今和自然吸气发动机平分秋色。在这里我之所以列举了壹些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弊端,且不是为了打压这壹技术,我的本意是让大家真正理解涡轮增压的意义。就像我前面说过的,日本在华销售车型鲜有增压车,就说明了问题;其实在日本本土,涡轮增压是很盛行的,它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俩个方面,其壹是由于日本本土推广排量车,在小于1.0L壹下的发动机上安装涡轮用来弥补动力的不足;其二在日本赛车改装上采用强增压技术极力压榨发动机潜力,三菱EVO、斯巴鲁STi、日产GT-R都属于这壹类。

更多推荐

发动机,刹车,技术,涡轮,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