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2日发(作者:一汽大众品牌官网)

小鹏:把卖点变成标签

作者:暂无

来源:《汽车观察》 2021年第5期

那些被小鹏反复打磨的单点技术,如今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最高标准,而且这些点已逐渐串成了小鹏汽车的加速曲线。

文 AO记者 谭晶宝

高速迭代是互联网行业的特点,随着汽车走向智能化和互联网公司下场造车,这一理念也被搬进了汽车行业。然而,有着纯正互联网基因的小鹏汽车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很多事情上都给人以慢半拍的感觉,似乎与“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法则离经叛道了。

这种“慢半拍”的行事风格实则形成于小鹏汽车创业之初。很多人都知道,小鹏汽车第一款车型在2017年7月就登上工信部公告,在众多同行中是最早的,同时也是第一个进行小规模内部交付的造车新势力。然而为了追求更佳的体验,直到2018年12月,小鹏G3才正式交付市场,足足用了17个月。

第一款车的打造经历养成了小鹏汽车“慢即是快”的工程师文化,正因如此,与众多上来就拼命往前跑的对手相比,小鹏在速度上并不占优。小鹏的做法是在漫长的智能汽车赛道上设置自动泊车、智能语音、高速NGP、城市NGP等多个接力点,然后去把每一棒的成绩反复练习到最佳。这种方式虽要忍受更久的寂寞,但智能电动车本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起跑线上的冲刺速度,而是最后谁能更快的跑到终点。

“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当一批批“起步即巅峰”的对手因为失误或体力不支淘汰出局的时候,坚持单点逐一突破的小鹏汽车反而成了为数不多能坚持下来的选手。回过头来看,那些被小鹏反复打磨的单点技术,如今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最高标准,而且这些点已逐渐串成了小鹏汽车的加速曲线。

第一棒:自动泊车

如果把小鹏汽车在智能赛道上的前进路径看成一场接力的话,起跑第一棒便是自动泊车。第一棒往往需要的是爆发力,帮助建立先期优势,小鹏的自动泊车明显也做到了这一点。

对于将智能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小鹏汽车而言,第一款车不求全方位出众,但一定要在某一个方面极其能打,自动泊车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当真正的无人驾驶还遥不可及的时候,低速和相对封闭的停车场景是最好的战场,也被证明是能最先落地的自动驾驶功能。更重要的是,车位难找,狭小车位难停越来越成为用户的痛点,电动汽车百人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77%以上的用户表示,停车问题会影响自己的出行方式选择。

然而,看到这一点的并不只有小鹏一家,自动泊车几乎成为当时所有自主品牌车企的宣传卖点。但遗憾的是,市面上出现的自动泊车种类繁多,但真能能用的却几乎没有。车位识别不准、泊车时间过长、停车效果太差、对车位的限定条件过多等等都是影响该功能使用率的原因。

在没有自动泊车功能以前,用户只需观察两个后视镜就能完成泊车,有了这一功能之后,除了两块后视镜,需额外观察一块显示屏,还得时刻注意警示提示音,并为随时踩刹车做好准备。宣传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产品特性成为对用户的苛刻要求。更有老司机亲测,自己停100次车的时间,自动泊车功能只能勉强完成10次成功泊入。好停的车位不想用,难停的车位不敢用,这些是当时自动泊车功能面临的尴尬局面。

更多推荐

汽车,泊车,自动,功能,互联网,用户,成为,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