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发(作者:17款风行景逸x5质量怎么样)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语文部编版月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75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30分
)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栈桥(zhàn)
冠冕
游弋(yì)
段章取义B.拮据(jū)
潮汛
濡养(rú)
强聒不舍C.箴言(zhēng)
褴褛
阴诲(huì)
扭捏做态D.折本(shé)
恣睢
恪守(kè)
郑重其是
2.
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是(
)A.这位得奖青年果然长得相貌堂堂,在同伴中鹤?立?鸡?群?,十分引人注目。B.周瑜正?襟?危?坐?地看着气宇轩昂的诸葛亮弹奏曲子。C.她什么时候都和?颜?悦?色?,从没见过她发怒。D.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B.一些美国的媒体用“混乱”来形容美国目前的垃圾回收状况。C.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树立健康有序的规则体系。D.中秋节小长假,南宁市高速路出口车流量持续高涨,有可能刷新春节车流量。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作奸犯科”“锲而不舍”等成语出自孔孟的言论。B.雨果和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雨果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莫泊桑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C.“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但不能阐发观点。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元而大盛。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D.中国是酒文化盛行的国度,古代酒杯的称谓林林总总,如:觥、樽、白等等。喝酒时还有一些助兴活动,如“射”“弈”分别指以箭投壶游戏、下棋。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70后”上海女作家滕肖澜曾在虹桥机场航舶分公司□浦东机场航舶分公司工作。她的最新长篇小说□心居□,从一次家宴写起,反映了当下百姓的生存状态。在满地都是故事的当今社会,作家让读者不仅看到故事,还看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以她希望把琐碎的城市生活写出一点诗意□对未来的憧憬与展望,对逝去时光的回顾和梳理。A.;《》……B.、“”……C.;“”﹣﹣D.、《》﹣﹣
6.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个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想培养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投入科学技术的创新工作中,就需要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爱好,而科普无疑是完成这一重大使命不可缺少的环节。②目前我国经济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发展,没有响当当的科技做支撑,就会缺少坚挺的后劲,缺少在国际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③而科技的发展需要漫长的积淀,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公众的热爱。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①②卷II(非选择题)二、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7.(5分)
默写。(1)俱往矣,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5)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6)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7)从嫦娥奔月到“神十”顺利升空,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飞天的梦想。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当怀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志向,奋发有为,报效祖国。(8)《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青年杜甫渴望登上泰山绝顶,俯
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心胸气概。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8.(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①②【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③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注】①今,如果。②为,愿意。③争,争论。(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
②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________(2)选出下列句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A.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B.肉食者谋之C.属予作文以记之D.闻之,欣然规往(3)翻译下列句子。①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4)【甲】文阐明的观点是________。【乙】文论证的观点是________。【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论证上相同的表达效果是什么?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9.(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描绘“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的画面,并说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歌题目中有“思家”二字,结合三四句诗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思家”的。
五、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5分
)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文学的使命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选自《人民日报》)(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A.中国文学的使命。B.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C.中国文学肩负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D.中国文学对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引导作用。(2)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组织全篇,第②③④段之间是并列关系。B.选文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C.第②段中画线词语“这种人格”指的是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高尚的人格。
D.第③段列举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刘禹锡和于谦,都属于事实论据。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笑,不苦口的良药梁珊珊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人体基因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B.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C.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D.生活需要笑声,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2)第③段画线句除列数字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我们是一家人秦文君①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②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③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④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甲】⑤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⑥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⑦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⑧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乙】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⑨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⑩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下面的句子是文章中的原句,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是(
)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A.【甲】处B.【乙】处(3)“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并简要地写出来。(4)从描写角度赏析画线语句。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5)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六、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13.
(5分)综合性学习。古人为文作诗,总喜欢赋予花木以某些象征意义。如周敦颐的“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李白的“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人对这种在诗文中常见的现象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花儿本身并无高贵卑微之别、孤傲谦逊之分,一切都是文人墨客的一厢情愿。对这样的质疑,你持何种看法?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至少用到一种论证方法;③逻辑性强;④不少于150字。七、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14.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昙花一瞬间的开放,留下了满园的馨香;流星一瞬间的划过,赢得了全世界的目光。生活中瞬间的事物很多,瞬间的美也很多。当你面对忧愁的朋友会心一笑,你展现了瞬间的美;当你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得热泪盈眶,你展现了瞬间的美……其实,美,一瞬间就足够了,一瞬间即是永恒,那一瞬间的美,足够自己乃至他人回想一生,品味一世。请以“美的瞬间”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八、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15.
(5分)
“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叙述《水浒传》中与下面这首诗相关的故事情节,并分析人物形象。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兽中王。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30分
)1.【答案】B【考点】常见易错字易误读常见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项,“段章取义”写作“断章取义”。C项,“扭捏做态”写作“扭捏作态”;“阴诲”应写作“阴晦”。D项,“郑重其是”写作“郑重其事”。故选B。2.【答案】D【考点】成语的使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符合语境;B.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符合语境;C.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符合语境;
D.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不能形容祖国;故选D.3.【答案】A【考点】病句辨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B项,语序不当,应将“一些”放在“美国的”后面。C项,搭配不当,应将“树立”改为“建立”。D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记录”。故选A。4.【答案】D【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醉翁亭记(欧阳修)岳阳楼记(范仲淹)项链(莫泊桑)【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项,“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B项,“雨果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错误,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C项,“但不能阐发观点”错误,应该是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选D。5.【答案】
D【考点】标点的辨析与用法【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6.【答案】B【考点】句子排序【解析】
【解答】通读语段可知,②点明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作支撑就缺少竞争力的问题,③承接②,点出发展科技需要的社会环境,①承接③点出发展科技的解决措施。正确顺序为:②③①。故选B。二、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7.【答案】(1)数风流人物(2)病树前头万木春(3)我寄愁心与明月(4)留取丹心照汗青(5)可怜身上衣正单(6)隔江犹唱后庭花(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考点】名篇名句默写沁园春·雪(毛泽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过零丁洋(文天祥)卖炭翁(白居易)泊秦淮(杜牧)行路难(其一)(李白)望岳(杜甫)【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注意“数”的书写。(2)注意“病”的书写。(3)注意“愁”的书写。(4)注意“汗”的书写。(5)注意“怜”的书写。(6)注意“犹”的书写。(7)根据“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飞天的梦想。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当怀着……的志向,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可推知答案,注意“帆”的书写。(8)根据“表现了青年杜甫渴望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心胸气概”可推知答案,注意“览”的书写。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8.【答案】(1)①通“避”,躲避,②所以A(3)①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②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的可贵。(4)观点:【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乙】万事莫贵于义。表达效果: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使文章的观点鲜明,语言更加通俗易懂,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点】鱼我所欲也(《孟子》)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文言翻译文言虚词文言实词【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①句意为:所以当灾祸来临时我不躲避。辟:通“避”,躲避。②句意为: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故:所以。(2)A项,“之”的意思是:结构助词,的。BCD项,“之”的意思都是:代词,代事。故选A。(3)①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勿丧:不丧失。丧:丧失。②何:为什么。若:比。贵:珍贵。(4)【甲】文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中墨子认为“万事莫贵于义”,然后运用比喻和举例的论证方法,证明“义”的重要,最后进行总结。这里两文的点结合分析概括。【甲】文句子意思是: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乙】文句子的意思是: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这里把“冠履”与“手足”相比较,把“手足”比作“义”,强调了“义”的重要性。这样引出(论证)论点的方法,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分析概括即可。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9.【答案】(1)诗人抱膝灯前,只有影子相伴,直到夜深。“影伴身”,形影相吊,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情感。(2)三、四句中“远行人”指诗人,诗中并未写自己如何思家,只是想象家中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远行的自己,用家人思念自己来表现自己的思家之情。【考点】诗歌画面描绘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把握主旨情感课外古诗词曲阅读诗【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抱膝”二字,描绘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溢于言表。(2)诗人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五、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5分
)10.【答案】CA【考点】寻找或归纳论点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爱莲说(周敦颐)【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可知,文章第一句“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是文章论述的主要观点。A、B、D三项都以偏概全。故选C。(2)A项,“第②③④段之间是并列关系”表述有误,第②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从第②段到第④段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11.【答案】D(2)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大笑100次的锻炼效果”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作比较,强调了“大笑”的运动效果。【考点】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说明方法【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A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B项,“从面部到腹部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与文意不符,原文是“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C项,顺序颠倒,原文是“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故选D。(2)第③段画线句把“大笑100次的锻炼效果”
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大笑”的运动效果。12.【答案】(1)“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叛逆倾向”,最后回到温暖的家的经历。B(3)①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②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③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4)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理解和尊重,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5)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考点】散文阅读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分析文章主旨或主题【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解答本题先要理清人物和事件,再进行综合概括。文章的主人公是“我”,“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提出分伙的要求,母亲“认为我有叛逆倾向”,“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分伙期间,“我”最初“感觉好极了”,但“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后来,“我”被传染了感冒,身无分文,“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却被母亲拒绝。周末放假回家,“我”发现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原来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我”重新回到了温暖的家。根据以上分析可概括为:“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叛逆倾向”,最后回到温暖的家的经历。意对即可。(2)由“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可知,这句话应该
放在体现“我”内心悲伤凄凉的地方。【甲】处是“我”刚开始与家人分伙之时,那时“我感觉好极了”;【乙】处的“我”患了感冒,还饿着肚子,看着饭桌上热气腾腾的排骨汤,不免心境凄凉,落下泪来。故选B。(3)从第①段的“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可知,“我”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从第②段的“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可知,“我”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从第③段的“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可知,“我”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4)画线句中的“悄悄地递给”是动作描写,“说……”是语言描写。母亲面对“断了炊”“双膝发软”“饥肠辘辘”的“我”,“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并叮嘱“别饿坏了”,可见母亲对“我”的关心;而面对“我”的犹豫,母亲“没有强拉”,只是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巧妙地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可见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尊重。画线句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5)解答时可以抓住文章中能够体现主旨的句子进行分析。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多出现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本题根据文末的“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即可得出答案。六、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3.【答案】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其中的“一厢情愿”应理解为花草本无情,只是因为看花草之人的心情不同,而赋予了花草不同的象征意义。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惯性思维,比如看到梅花,就想到意志的坚定;看到莲花,就想到品性的高洁;看到菊花,就想到内心的隐逸;看到松柏,就想到寿命的长久。这些都是古人赋予花草的意义罢了。【考点】见解阐述【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时,无论支持和反对均可,但一定要观点明确,支持这种观点的理由一定要充分,要注意使用自己最熟悉的论证方法。当然字数的限定也要注意。七、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4.【答案】略。【考点】
全命题作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八、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5.【答案】示例:武松回乡探望哥哥,路过景阳冈。他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不信店家所说的冈上有虎,径直向冈上来。至冈上,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躺下,刚要入睡,一阵狂风呼啸,一只猛虎朝他扑了过来。武松竭力与猛虎搏斗,最终打死猛虎,从此威名大震。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可见其力大无穷、武功高强;他不听信店家的劝阻,执意上冈,可见其固执己见、盲目自信。【考点】《水浒传》情节内容名著人物形象课内名著阅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诗中“兽中王”“清河壮士”“冈头独坐”等内容可知,该情节为“景阳冈武松打虎”,结合相关积累,简述故事情节即可。
由“臂腕落时坠飞炮”“腥风血雨满松林”可知,武松是一个勇敢无畏、武艺高强的人;由名著内容“武松不听店家劝阻,执意上岗”可知,武松是个不听人劝、盲目自信的人。
更多推荐
母亲,分析,民族,解析,文学,考点,家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