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丰田所有车型及价格)

文章要点:

S6的前麦弗逊后双连杆的悬挂结构简单,偏重舒适性

悬挂定位于纯粹的城市SUV,使用中应该尽量避免越野和恶劣路况

虽然做工还算实在,但不少设计细节还是有提升空间

它的外观酷似雷克萨斯的RX系列,它是一款关注度颇高的自主SUV新车,这就是我们这次的测试车——比亚迪S6,在此前的测试中它的驾驶表现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相关链接:够实在但不够细腻 试比亚迪首款SUV S6),而在上升降机之前,我们以为它的悬挂和底盘也会与现在的RX更为接近,但是实际的结果却让我们颇感意外,这意外从何而来,恕我们卖个关子,先从S6本身的悬挂说起吧。

拆解车型:比亚迪2.4自动两驱

前麦弗逊后双连杆的悬挂形式

作为一款城市SUV,比亚迪S6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双连杆的悬挂形式。对于麦弗逊前悬,现在的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了,这种在现在的轿车和城市SUV上常见的悬挂结构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同时也存在抗侧倾能力差、承载能力一般的缺点。相比那些更高级别或者偏硬派的SUV车型所用的双叉臂前悬,S6采用这种技术成熟的悬挂也是务实之选。

前悬—麦弗逊式 S6前悬结构图(从车头向车尾方向视角)

S6前悬结构图(从车尾向车头方向视角) 副车架连接处处理还算到位,用料扎实

考虑前轴的轴重更大,S6前悬的弹簧圈数少而粗,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力

前刹车采用单活塞卡钳,通风盘设计,刹车组件来自博世

后悬—双连杆式

S6的后悬也采用了双连杆悬挂,这种悬挂实际是连杆支柱的一个变种,它与麦弗逊结构有很多共同的优缺点,比如相对简单的结构和悬挂参数设定,占用不大的空间,偏舒适性更适合城市路况,同时也存在不适合激烈驾驶等缺陷,不过S6本身就是一款城市SUV,偶尔走走烂路没有问题,但要是您想开它去越野,我们劝您为了保护自己的爱车还是不要去勉强为之了。 S6后悬结构图(从车头向车尾方向视角)

S6后悬结构图(从车尾向车头方向视角) 减震器上有明显的左、右标志

后悬的弹簧偏细,卷数较多,重点是改善后排的舒适性 后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的地方用料也很足,胶套也可以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和噪音表现

由于后轴的负载更小,S6的后刹车盘采用了散热略差一些的实心盘,卡钳则为单活塞结构,这套刹车组件同样由博世提供

不过我们也能看到S6在设计上的一些不成熟之处,比如后悬的诸如手刹拉线、刹车油管等管线布局就略显凌乱 手刹拉线和卡子间的旷量可能会成为今后用车时异响的来源,如果能在固定在纵拉杆上的金属卡子和拉线之间增加一个胶套,异响将会被抑制,希望今后厂商能对这些细节加以改进

其他底盘细节

除开悬挂,比亚迪S6在底盘细节上也做了不少工作,这些细处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整体表现,至少在这个价位的城市SUV中还算是基本到位的。

主打城市用途的S6,采用了树脂材质的护板,可以防止飞弹的沙石进入机舱,但是要应付托底就力所不及了 前轮前缘也引入了扰流板,在降低车底阻力的同时也能减少风噪的来源

S6的备胎位于底盘底部并有护罩,对于SUV较大尺寸的备胎来说,有助于换胎时取用,同时护罩也有助于延缓备胎的老化

由于变速器输出轴较为偏左,右侧传动轴加了一个带万向节(黄色部分)的中间轴(绿色部分),以减弱扭力转向,让车辆行驶更为平顺

相关链接:大马力前驱车的诟病 编辑解读扭力转向

当然,作为比亚迪的第一款SUV车型,S6还是存在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希望能够在今后的车型中得到改进。 油箱为金属材质,重量比树脂的高出不少

副车架开孔下部没有横梁,虽然这更多是两驱车不安装后差速器引起的,但是横梁也会对副车架的刚性有所帮助。

底盘覆盖了普通涂层,但看不到其他的保护措施

S6作为一款主打公路的SUV车型,采用了一套玛吉斯MA750系列的公路胎,尺寸为225/65R17,而所采用的五幅铝合金轮毂亦为国产,其规格为17×6.5J,S6轮胎和轮毂的尺寸都算得中规中矩。

S6的五条轮胎均为225/65R17规格的玛吉斯轮胎

S6底盘与汉兰达的相似之处

从上面S6底盘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信息显示,它的悬挂结构与2009年开始进入国内市场的现款雷克萨斯RX系列有明显区别(后者后悬为双叉臂结构),实际上它借鉴的更多是上一代RX系列的悬挂结构,由于雷克萨斯和丰田品牌千丝万缕的技术渊源,S6的悬挂和前不久我们拆解的另外一款热门SUV车型汉兰达相似度颇高,无论是前麦弗逊后双连杆的悬挂形式、结构,还是各连杆、防倾杆的形状、位置乃至尺寸,都与汉兰达非常接近,活脱脱就是汉兰达底盘的复刻版本,下面我们不妨来好好比较一下。(相关链接:纯城市SUV架构 广汽丰田汉兰达底盘解析)

S6(左)和汉兰达(右)前悬均采用麦弗逊悬挂

S6(左)和汉兰达(右)的前悬即便是下摆臂和防倾杆这样的细节设计也都十分接近

从S6的后悬来看,其结构也与汉兰达很是相近,而连杆和防倾杆与汉兰达直径相当,如果考虑S6的车重要比汉兰达轻(2.4自动两驱整备质量为1700公斤,而汉兰达2.7两驱最低也为1775公斤,3.5四驱甚至超过了2000公斤),S6悬挂的负荷余量要更大些。

S6(左)和汉兰达(右)后悬也都采用了双连杆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S6(左)和汉兰达(右)二者的结构布局非常相近,包括防倾杆的设计也如出一辙

S6(左)和汉兰达(右)的后悬后控制臂直径分别为23.18mm和22.95mm,并无多大区别

S6(左)和汉兰达(右)的防倾杆直径分别为16mm和14mm,前者略粗

结语: 作为比亚迪在SUV领域的第一次尝试,S6在底盘上依然有不少借鉴和模仿之处,而且结构也不算复杂,不过从我们实际驾驶体验来看,这套底盘在公路上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同时S6的底盘结构与它的定位还是非常相称的。比亚迪已经公布了S6的价格,8.98-12.98万元的价格非常具有杀伤力。随后我们还将为大家带来S6的数据测试部分和全系导购,敬请期待。

它的外观酷似雷克萨斯的RX系列,它是一款关注度颇高的自主SUV新车,这就是我们这次的测试车比亚迪S6,在此前的测试中它的驾驶表现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而在上升降机之前,我们以为它的悬挂和底盘也会与RX更为接近,但是实际的结果却让我们颇感意外,这意外从何而来,恕我们卖个关子,先从S6本身的悬挂说起吧。

拆解车型:比亚迪2.4自动两驱

前麦弗逊后双连杆的悬挂形式

作为一款城市SUV,比亚迪S6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双连杆的悬挂形式。对于麦弗逊前悬,现在的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了,这种在现在的轿车和城市SUV上常见的悬挂结构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同时也存在抗侧倾能力差、承载能力一般的缺点。相比那些更高级别或者偏硬派的SUV车型所用的双叉臂前悬,S6采用这种技术成熟的悬挂也是务实之选。

前悬—麦弗逊式 S6前悬结构图(从车头向车尾方向视角)

S6前悬结构图(从车尾向车头方向视角) 副车架连接处处理还算到位,用料扎实

考虑前轴的轴重更大,S6前悬的弹簧圈数少而粗,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力 前刹车采用单活塞卡钳,通风盘设计,刹车组件来自博世

后悬—双连杆式

S6的后悬也采用了双连杆悬挂,这种悬挂实际是连杆支柱的一个变种,它与麦弗逊结构有很多共同的优缺点,比如相对简单的结构和悬挂参数设定,占用不大的空间,偏舒适性更适合城市路况,同时也存在不适合激烈驾驶等缺陷,不过S6本身就是一款城市SUV,偶尔走走烂路没有问题,但要是您想开它去越野,我们劝您为了保护自己的爱车还是不要去勉强为之了。

S6后悬结构图(从车头向车尾方向视角) S6后悬结构图(从车尾向车头方向视角)

减震器上有明显的左、右标志 后悬的弹簧偏细,卷数较多,重点是改善后排的舒适性

后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的地方用料也很足,胶套也可以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和噪音表现 由于后轴的负载更小,S6的后刹车盘采用了散热略差一些的实心盘,卡钳则为单活塞结构,这套刹车组件同样由博世提供

不过我们也能看到S6在设计上的一些不成熟之处,比如后悬的诸如手刹拉线、刹车油管等管线布局就略显凌乱 手刹拉线和卡子间的旷量可能会成为今后用车时异响的来源,如果能在固定在纵拉杆上的金属卡子和拉线之间增加一个胶套,异响将会被抑制,希望今后厂商能对这些细节加以改进

其他底盘细节除开悬挂,比亚迪S6在底盘细节上也做了不少工作,这些细处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整体表现,至少在这个价位的城市SUV中还算是基本到位的。

主打城市用途的S6,采用了树脂材质的护板,可以防止飞弹的沙石进入机舱,但是要应付托底就力所不及了 前轮前缘也引入了扰流板,在降低车底阻力的同时也能减少风噪的来源

S6的备胎位于底盘底部并有护罩,对于SUV较大尺寸的备胎来说,有助于换胎时取用,同时护罩也有助于延缓备胎的老化 由于变速器输出轴较为偏左,右侧传动轴加了一个带万向节(黄色部分)的中间轴(绿色部分),以减弱扭力转向,让车辆行驶更为平顺

S6底盘与汉兰达的相似之处从上面S6底盘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信息显示,它的悬挂结构和前不久我们拆解的另外一款热门SUV车型汉兰达相似度颇高,无论是前麦弗逊后双连杆的悬挂形式、结构,还是各连杆、防倾杆的形状、位置乃至尺寸,都与汉兰达非常接近,活脱脱就是汉兰达底盘的复刻版本,下面我们不妨来好好比较一下。(

S6(左)和汉兰达(右)前悬均采用麦弗逊悬挂 S6(左)和汉兰达(右)的前悬即便是下摆臂和防倾杆这样的细节设计也都十分接近从S6的后悬来看,其结构也与汉兰达很是相近,而连杆和防倾杆与汉兰达直径相当,如果考虑S6的车重要比汉兰达轻(2.4自动两驱整备质量为1700公斤,而汉兰达2.7两驱最低也为1775公斤,3.5四驱甚至超过了2000公斤),S6悬挂的负荷余量要更大些。

S6(左)和汉兰达(右)后悬也都采用了双连杆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S6(左)和汉兰达(右)二者的结构布局非常相近,包括防倾杆的设计也如出一辙

S6(左)和汉兰达(右)的后悬后控制臂直径分别为23.18mm和22.95mm,并无多大区别

S6(左)和汉兰达(右)的防倾杆直径分别为16mm和14mm,前者略粗

结语:

作为比亚迪在SUV领域的第一次尝试,S6在底盘上依然有不少借鉴和模仿之处,而且结构也不算复杂,不过从我们实际驾驶体验来看,这套底盘在公路上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同时S6的底盘结构与它的定位还是非常相称的。比亚迪已经公布了S6的价格,8.98-12.98万元的价格非常具有杀伤力。随后我们还将为大家带来S6的数据测试部分和全系导购,敬请期待。

解承载式、非承载式车身结构 了解承载式、非承载式车身结构

先来一个结果

《车身“覆盖件”的薄厚与安全没有关系。安全主要是看“车身结构件”的设计和钢材的强度》

● 非承载式车身

非承载式车身车型比较少,多数是卡车、专业越野车之类。

下图一个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

车架承载着整个车体,发动机、悬挂和车身都安装在车架上。从理论上说,即使没有车身,单是一个车架“裸奔”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么车身的作用是为了给驾驶者和乘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以及为了美观。 『理论上说,即使没有车身,单是一个车架“裸奔”也没问题』

这种结构的最大优点就是车身强度高,钢架能够提供很强的车身刚性,也有利于提高安全性,对于载重车和越野车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驾驶过这种车的人应该有所体会,悬挂对路面颠簸的反馈在车内的感觉要轻微很多,这是因为有些车的车身和底盘之间采用降低振动的方法连接在一起,所以在走颠簸路面时更平稳舒适一些。

『非承载式车身适合载重和高强度越野』

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底盘形式,在早期几乎所有汽车都采用这种结构。一百多年以前,当时的汽车还是定制车的时代,人们买车时会先选择底盘,然后在底盘的基础上再选去择不同的车身制造商定制不同样式的车身。

非承载式车身的缺点:

一,重量大,车架本身就很重,而车身和车架又是两个独立的部件,所以整体重量就更大了,用的钢材多,成本也会相对较高。

二,车辆重心比承载式更高。因为车架在底部,车身是安装在车架上,那么车身的地板无论如何也要在车架之上。

还是重点来看一下承载式车身

● 承载式车身

对于家用车来说,非承载式车身最大的问题就是车身重量太大,因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取消了非承载式结构中独立的刚性车架,整个车身成为一个单体结构,这就是承载式车身。

承载式车身没有“梁”?仅用钢板包裹出一个车身,在日常行驶中岂不是会像纸箱子一样脆弱?况且我们也经常听到厂家宣传说自己的轿车使用了多少兆帕的高强度钢梁,那么这里的“梁”和非承载式车身的“梁”有什么区别呢?

承载式车身到底有没有“梁”,请各位仔细看下面的图片,这是一个普通紧凑型车的车身半成品,我们可以看到车身的外壳、车顶和地板以及通常我们所说的A、B、C三根柱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在冲压阶段,钢板先被冲压成不同的形状,然后焊接成一个完整的车身。其实这些部件按照功能可以大致分为两种:车身覆盖件和结构件。

『车身覆盖件』

所谓覆盖件就是覆盖在车身表面的部件,基本上我们从车外看到的部分都属于覆盖件,例如车门、车顶、翼子板等等,它们通常起到美观和遮风挡雨的作用,一般都用厚度不超过1毫米的钢板冲压而成。我们平时所说的某辆车钢板的薄厚就是指这些部位。实际上这些部位对于车身强度的影响很有限,所以我们已经不能从车身覆盖件的薄厚来判断一辆车的碰撞安全性了。当然,较厚的钢板在抵御轻度刮蹭方面还是要更强一些。 『车身结构件』

实际上,承载式车身所谓的“梁”,学名应该叫做车身结构件。车身结构件隐藏在车身覆盖件之下,对车身起到支撑和抗冲击的作用,分布在车身各处的钢梁是车身结构件的一种。下图就是典型的车头处钢梁。我们可以看到它由钢板围成一个闭合断面结构,钢板的厚度和材质规格都要比车身覆盖件高很多,而且为了在碰撞时有效吸收撞击能量,这些钢梁还会将不同强度的钢材焊接在一起,形成有效的溃缩吸能区。还有一些钢梁不一定是闭合断面结构,它们在尽量轻量化的原则下被设计成各种不同形状以承受特定方向上的力。 承载式车身最大优点莫过于重量轻,而且重心较低,车内空间利用率也比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更高,所以在家用轿车领域已经取代了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但承载式车身的抗扭刚性和承载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越野车和载重货车领域还是非承载式车身的天下。(文/汽车之家 罗浩)

比亚迪工厂偷拍S6,车身构造看起来蛮NB!

比亚迪工厂偷拍S6,车身构造看起来蛮NB!

这算不算传说中全承载车身?

原帖地址:/bbs/

什么是车体结构

轿车的车厢形式通常分为两厢和三厢,我们常见的轿车一般是三厢车,它的车身结构由三个相互封闭用途各异的“厢”所组成:前部的发动机舱、车身中部的乘员舱和后部的行李舱。两厢车的前部与三厢车没有区别,作用也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汽车将乘员舱近似等高度向后延伸,把后行李舱和乘员舱合为一体,使其减少为发动机舱和乘员舱两“厢”。由于两厢式汽车也有独立的前发动机舱,与三厢式汽车一样,它也具有良好的正面碰撞保护性能,不论其是标准型还是短头型的,都能满足目前的正面碰撞保护要求

哈弗H6曾在北京车展上以概念车的身份发布,不过今天我们获得的一组最新实拍谍照显示,哈弗H6已经进入了准量产状态,同时车型悬挂等底盘实拍也显示出了这款车型真正的技术渊源。据消息透露,这款内部代号为CHD021的新车将在明年3月正式发布量产车型,上市后,全新的哈弗H6也将于目前的哈弗H3和H5车型构成更加完整的哈弗车型系列。据悉,其车型平台高度模仿了另一款热门SUV车型——本田CRV。 长城哈弗H6谍照

参数对比

长(mm)

宽(mm)

高(mm)

轴距(mm)

前/后轮距(mm)

最小离地间隙(mm)

前/后制动器

前悬架

后悬架

长城哈弗H6

4635

1820

1680

2680

1565/1565

185

通风盘式/带鼓盘式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本田CRV

4575

1820

1680

2620

1565/1565

185

通风盘式/带鼓盘式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长城哈弗H6

长城哈弗H6 围绕五十铃AXIOM转了多年的长城,终于在H3、H5车型之后开始推出全新的车型平台,虽然新的H6仍然是借鉴海外品牌的成熟车型平台,但H6与H3和H5的定位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别。

长城哈弗H6 长城哈弗H6

延伸阅读:

长城全新哈弗H6申报图曝光 预计年底上市

2010北京车展 长城哈弗H6概念车解析

相比长城之前哈弗车型还只是在五十铃AXIOM基础上进行了Facelift改进,新款的H6在外观上没有任何本田CRV的影子,也只有从底盘系统的布置和技术参数才能找到这款车型的血缘。而且不同于吉利帝豪EX7基本复制了丰田CRV的底盘系统,长城这款哈弗H6还对本田CRV的平台进行了加长处理。 长城哈弗H6后悬

本田CRV后悬挂 不过对比两款车型的参数以及实拍图片,还是可以从完全相同的前后轮距以及悬架系统看出两款车型之间非一般的亲密关系。本田CRV虽然和丰田RAV4都采用的是双横臂式独立后悬架,但本田CRV悬架横臂特殊的式样,以及带稳定杆的反作用连杆设计,包括每一个落实孔位的布局,都以及原封不动的搬到了哈弗H6车型上。

哈弗H6轴距虽然比本田CRV的轴距长出了60mm,但轮距这个关系到整个底盘系统调校的关键参数上两款车型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从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哈弗H6对于CRV借鉴情节的一些端倪。此外你还可以发现,哈弗H6也采用了相同的前轮通风盘式和后轮带鼓盘式刹车系统。同样两款车型有着完全相同的185mm最小离地间隙,此外哈弗H6也配置了相似的Real-time 4WD适时四驱系统,以及同样的225/65R17大尺寸车胎。就连车身宽度和高度也完全一致,仅仅是哈弗H6的车身长度和轴距一样,也在CRV的基础上加长了60mm。

长城哈弗H6

虽然外形尺寸的参数都高度一致,但哈弗H6在外观上没有任何CRV的痕迹,随着自主品牌知识产权意识的加强,大家都在逐渐摒弃“山寨”的造车手法,当然还是存在一些“借鉴”的情节,这些借鉴也更多的体现在一些相对隐蔽的比如车身结构,底盘平台等部分。自主品牌车型也逐渐从纯粹克隆变为了技术上的模仿。 长城哈弗H6

长城哈弗H6 长城哈弗H6

长城哈弗H6 而外观设计上,正如我们北京车展上看到的哈弗H6概念车,这款正在测试的准量产车型除了前后灯组还采用临时配件在进行测试,其余车体部分的外观覆盖件已经全部定型,都保持了北京车展上的外观设计。最终的量产车型可能会在前进气格栅的镀铬装饰,雾灯配置,车顶行李架等方面有所差异。

另一个能够看出哈弗H6与本田CRV微妙关系的就是其内饰布局,尤其是中控台微微探出的变速箱操控台,没有采用轿车式传统的前排座椅中部换挡操控台的设计,完全与CRV的设计理念相同。两个前排座椅带有中部的扶手,而中间还有一个可以相互切换的空间,不过哈弗H6的手刹并没有采用CRV的推杆式,而是采用传统的铡刀式设计。

北京车展上的哈弗H6

另外,准量产测试车还有一些设计与北京车展上展车不同,比如仪表板取消了桶型设计,方向盘款式变为与腾翼C30相同的设计,自动恒温空调的面板也有所变化。但这些设计并未定型,有可能只是测试所用。谍照中车型可能是因为配置上的差异,也只是配置了普通的CD音响机头,已经手动挡变速箱。按照之前车展公布的资料,哈弗H6采用2.0L的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而且自动变速箱还会采用6前速机型。目前对于发动机的型号还是一个未知数,使用全新机型还是沿用此前哈弗车型配置的4G63 S4M机型还有待披露。自主品牌SUV车型在老牌的长城哈弗,奇瑞瑞虎等代表车型之后,也引来了新一轮的革新浪潮,而顺应市场需求,城市型的多功能SUV将成为最大的热门,这类车型要求有时尚的外观和轿车化的精美内饰,舒适的驾乘以及优于轿车的通过性能。接下来的竞争中,吉利的帝豪EX7和长城哈弗H6都将成为极具实力的挑战者,除此之外还有比亚迪S6,奇瑞的新款SUV以及同样即将进军SUV市场的华晨汽车。这一系列也将在韩系车型之下的10-15万元区间形成极强的竞争集群 ?

动力系统方面,初期上市的首批量产哈弗H6跨界休旅新车,将搭载原厂代号为4G63SM的汽油2.0L直列四缸引擎,最大马力为150hp/6000rpm。与发动机相匹配的除了传统五速手动变速箱外,还将提供一具首度于长城车系亮相的六速自排变速系统,稍晚也将追加共轨柴油动力心脏,提供当地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选择。我们网站也会对哈弗H6进行跟踪报道,请各位网友继续关注。

更多推荐

车身,车型,结构,悬挂,承载,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