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飞驰人生在线观看)

2001-2002年国内微型车市场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2001年国内微型车市场评价(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1.2001年国内微型车市场总体发展情况

2001年,我国微型汽车在全国汽车产销大,隔增长的大背景下,仍延续“九五” 的高速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开始放缓。2001年,国内微型车产量753331辆,同比 增长10.3%,国内微车销售量为777696辆,同比增长13.2%,产销增长率首次低于 全国汽车产销增长率。

面对不利市场政策环境,微型车厂家经过奋力拼搏,仍取得占全国汽车市场份 额近1/3的殊荣。

表1 近5年微型车与全国汽车产销比较 辆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产量 1582628 1627829 1830323 2069069

2334440

全国汽车 增长率,% 7.3 3.05 12.36 13.07

12.81

产量 514382 545720 579307 682833

753331

全国微车 增长率,% 23.63 8.0 6.06 17.87 10.3

微车所占比例,% 32.5 33.52 31.65 33.00 32.3

销量 1564862 1603054 1832470 2088626

2363665

全国汽车 增长率,% 7.28 2.44 14.31 14.01

13.29

销量 503300 518927 586924 685840

777696

全国微车 增长率,% 22.2 5.09 13.0 16.85

13.25

微车所占比例,% 32.16 32.37 32.03 32.84 32.9

在微型汽车诸品种中,微型客车一枝独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微型货车 开始止跌回升,微型轿车则受市场和政策影响,持续下滑,拖累了整个微型车行业 的发展。(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表2 2001年全国微车产销情况 辆

生产量 销售量

2001年 2000年 同比增 2001年 2000年 同比增

长,% 长,%

全国汽车 2334440 2069423 12.81 2363665 2086343 13.29

全国微车 753331 682833 10.3 777696 685840 13.25

微货 130502 137751 -5.26 140015 131911 6.14

其中 微客 491656 408318 20.41 488550 409678 19.25

微轿 131173 136764 -4.9 149131 144251 3.4

从微型车2001年各月产销情况看,与全国汽车产销表现基本一致。3、4月份呈 旺季,9月底化油器微车禁销,迎来微车产销量增长的一个小高潮,中国加入WTO对 微型车后几个月产销产生明显影响。

表3 2001年全国微型车各月产销量一览表 辆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微车产量 50308 57211 75983 78412 61581 63526

微车销量 48285 68182 82353 79806 64903 61025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微车产量 58397 52503 74140 57917 60044 63297

微车销量 62339 58505 73023 56269 59058 64047

2.微车企业排名变化及分析

2001年,五大微车企业长安、哈飞、柳微、昌河和天汽微型车产销量仍位居全 国汽车产销量前十名之列,占据国内汽车行业半壁江山;长安、哈飞、柳微、昌河、 天汽微型车销售量分列全国汽车销售量第4、5、7、8、9位,与2000年相比, 产销

量排名基本没有变化,续写着微车行业“九五”的辉煌。

2001年,长安微型车产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大关,在国内微型车行业无疑具有 划时代意义。小小微车也能成就霸业,昭示了微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长安微车何以创造辉煌业绩,笔者曾以《长安汽车频频利好》(见本刊第4、5 期合刊)文章作过详细的研究分析。

2001年,哈飞以近14万辆的产销量继续保持全国汽车产销量第五的殊荣,作为 生产单一车型的厂家,实属难得。哈飞成功的秘诀在于:(1)不断推出新产品, 在 十几年发展历程中,哈飞先后有四代产品问世,是国内微车厂家发展最快的;( 2)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新之举,近几年十分畅销的哈飞中意就是哈飞与国 际著名汽车设计公司联合开发的,它不仅使哈飞得到了一个过硬的产品,更重要的 是锻炼和培养了一支能够适应未来自主开发产品的技术队伍。

2001年,柳微的微车产销量比2000年略有增长,名列全国汽车产销量第8 位。 以柳微的雄心和潜质是不会满足于现状的,柳微争胜的资本为:(1)2001 年柳微并 入上汽集团,与上汽和通用结盟,可望获得国家给予上汽集团的优惠政策,获得通 用雄厚的资金以及通用参股的日本铃木先进微车产品;(2)柳微于2001 年已形成柴 油微车小批生产能力,在未来国内微车柴油化进程中占得先机,预计2002年柳微将 会有所作为。

2001年,昌河微型车产销量已超过天汽,名列全国汽车产销量第7位。 目前, 昌河已发展成为一家跨3省4市的汽车集团公司。2001年昌河微车发展最大的亮点是 昌河北斗星的隆重推出和7月份昌河股票的发行上市,8.36 亿的资本市场筹资为昌

河今后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2001年,天汽集凶是五大微车厂家中唯一产销量大幅下滑的厂家,产销量排名 双双后移,勉强保住微车产销量列全国前十名的位置。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弱, 新产品夏利2000型新车销售不尽如人意,是天汽集团落后的主要原因。2002年,华 利·幸福使者和二厢NBCI型轿车的批量投产将为天汽集团振兴带来希望。 3.各品牌微车分车型在市场中的地位及竞争格局

(1)微型货车

长期以来,微型货车作为国内微车行业的一个弱势品种,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 发展,2001年也不例外。2001 年微型货车市场主要特点是:销量超过万辆的微车企 业仅有柳微、长安、昌河三家;北汽福田、跃进、浙江豪情和沈阳华源凯马进军微 型货车领域,特别是北汽福田进入第一年,其产销量就名列微车行业第五位,而微 车五大巨头之一的天汽集团,其华利微型货车产销量首次被挤出前五名之列,仅仅 名列第8位。

表4 2001年微型货车货车销量前5位排名及市场份额 辆

排名 厂家 销售量 2000年同期销售量 增长率(%) 市场份额(%)

1 柳微 53135 55057 -3.49 37.9

2 长安 37503 40945 -8.41 26.8

3 昌河 18675 11957 56.18 13.3

4 哈飞 9152 12105 -24.39 6.5

5 福田 7857 0 5.6

(2)微型客车

2001年,国内微车行业值得一提的是微型客车,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特别是 9月底化油器微型客车禁止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销售,微型客车生产厂家奋力拼搏, 主动求变,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取得了微型客车产销量增长率超过20%的骄人

业绩。

2001年微型客车行业的发展特点是:

①微型客车新产品成为拉动微型客车增长的主要因素,长安之星、松花江中意 和一汽佳宝畅销不衰,已占到微客产销量的70%以上。

②微型客车换代产品竞相推出,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安全环保达标,重返国内 大中城市。

⑧MMPV成为主流,2001年推出的换代产品如昌河·北斗星、天津华利·幸福使 者、长安雪虎、秦川·福莱尔均为微型多功能车,碰撞标准率先达标。 ④哈飞、长安、昌河、柳微、一汽佳宝分列微客产销量前五位,且产销量均以 两位数增长。

⑤华利微型客车产销大幅下滑,市场排名比2000年又下降一位,仅名列第7位, 产品换代更新缓慢是其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表5 近5年六大微客品牌市场排名 辆,%

指标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销量 39489 49079 76751 111822 132622

哈飞 份额 18.48 20.97 26.19 27.30 27.10

名次 5 2 2 1 1

销量 43961 37361 69926 100766 120974

长安 份额 20.57 15.96 23.86 24.60 24.80

名次 2 3 3 2 2

销量 62384 821122 85764 88211 102343

昌河 份额 29.19 35.08 29.27 21.53 20.9

名次 1 1 1 3 3

销量 20121 25314 27528 56911 67008

五菱 份额 9.47 10.82 9.36 13.89 13.7

名次 4 5 4 4 4

销量 3310 24996 39691

一汽佳宝 份客 1.13 6.10 8.1

销量 41918 36266 25587 18814 5480

华利 份额 19.61 15.50 8.73 4.56 1.1

名次 3 4 5 6 7

(3)微型轿车

2001年,全国轿车销售量达到72.15万辆,同比增长18.25%,然而微型轿车仅 销售14.91万辆,仅增长3.4%,与轿车行业整体大幅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主 要特点是:

①微型轿车市场环境日益恶化,不仅逐步退出传统的出租车市场,其私人用车 市场因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日益萎缩。

②微型轿车二大巨头——天津夏利和长安奥拓产销量均同比下降,特别是天津 夏利产销量下降幅度在20%以上。

③奥拓“四兄弟”之中,江南奥拓和江北奥拓已名存实亡,秦川奥拓由于开发 出福莱尔换代产品,其产销量与2000年相比基本持平。

④微型轿车向1.3L大排量发展,针对各地对小排量(1.3L以下)微型轿车的限制 性措施,微型轿车厂家已开发生产出1.3L排量的经济型轿车,如2001年投放市场的 天津夏利2000和羚羊1300。

⑤“九五”期间,微型轿车仅有夏利、奥拓和云雀三个品种。“十五”第一年, “新三款”夏利2000、赛欧和羚羊1300就闪亮登场。

⑥赛欧经济型轿车成为2001年国内微轿行业的最大亮点。7

月份才投放市场的 赛欧,累计产量达到29918辆,销售量达到28128辆,在微型轿车市场份额达到18.9 %。

表6 2001年微轿“老三样”占微轿市场份额 辆

车型 老款夏利 长安奥拓 西安奥拓 江南奥拓 贵州云雀

销量 60044 33221 5686 270 1610

份额,% 40.3 22.3 3.8 0.2 1.1

表7 2001年1 ̄11月微轿“新三款”占微轿市场份额 辆

车型 夏利2000 长安羚羊 上通赛欧 销量 10282 9869 28128

份额,% 6.9 6.6 18.9

表8 近5年六大微轿品牌市场排名 辆,%

指标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销售 98672 99668 105653 90028 70326

天津夏利 份额 74.02 69.39 67.24 62.41 47.2

名次 1 1 1 1 1

销售 27759 36239 43735 47001 43111

长安铃木 份额 21.25 25.23 27.83 32.58 28.9

名次 2 2 2 2 2

销售 28128

赛欧 份额 18.9

名次 3

销售 2756 3756 4830 5227 5686

西安秦川 份额 2.11 3.49 3.07 3.62 3.8

名次 3 3 3 3 4

销售 1010 1090 1707 1470 1610

贵州云雀 份额 0.77 0.83 1.09 1.02 1.1

名次 5 4 4 4 5

销售 1188 988 747 379 270

江南奥拓 份额 0.91 0.69 0.48 0.26 0.2

名次 4 5 5 5 6

二、2001年国内微型车市场特征

经过\"九五\"时期微车行业高速增长之后,2001年国内微车市场开始进入相对平 稳发展阶段,呈现以下特征。

1.微车行业竞争加剧

2001年,除微车行业五大巨头长安、昌河、哈飞、五菱、天汽之间展开激烈的 市场竞争外,北汽福田、浙江吉利、南京跃进、华源凯马也进入微车行业,特别是 上汽、东风入主微车行业,使得国内微型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2.微车新品不断投放市场

2001年,为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和满足市场需求,各微型车厂家纷纷推出换代产 品。微型轿车的新品有天津夏利2000、羚羊世纪星、羚羊1300:微型客车的新产品 有昌河北斗星、秦川福莱尔、华利幸福使者、长安雪虎。微车新品之多、更新速度 之快、产品档次之高、市场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3.技术含量全面提升

2001年,各微型车厂家投放市场的新一代产品均为国外90年代木水平,电喷、 排放、碰撞等过门条件一一满足,ABS、安全气囊、中控门锁、 电动门窗已成为新 一代微车产品标准配置。作为微车行业龙头的长安,不仅长安雪虎首家通过追尾碰 撞实验,开微车行业之先河,而且12月份羚羊1300将推出自动档新款。

4.微车新品碰撞和排放达标

长期以来,安全性差和排放污染一直成为微车致命伤,成为各地限制和排放微 型车通外的\"借口\"。新一代微车在碰撞和排放两大指标率先达标,不仅拿到重返大 中城市的\"通行证\",而且重塑微车的全新形象。

5.微车发动机向大排量发展

国内几家主要微车发动机厂东安、天津丰田、江陵已完成从0.8L至1.0L到1.3L 排量微车发动机的换代升级,且具备国际90年代中后期水平,1.3L渐成主流。微车 发动机,也在2001年全面进入电喷时代,排放达到欧Ⅱ标准。 6.微车价位整体走低,效益普遍下滑

2001年,由于准轿车军团发动价格大战,几乎所有微车厂家都被卷入其中,微 型车最大的降幅达一万多元。价格战的最终结果是,虽然保住了市场份额,经济效 益却下降,一些微车企业如天汽集团甚至出现亏损。

7.上汽和东风进军微车行业

2001年年初,上汽集团通过股权授让方式,入主柳微,拟借助通用雄厚的资金 实力及通用参股铃木的先进微车产品,力争有大的作为改变目前微车行业五强鼎立 的格局。东风则不事声张,于年底与重庆万业实业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拟利用长安 微车成熟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生产仿长安的低价位微型车。

三、2002年影响微型车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

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宏观上, 国民经济的持续向好和整个汽车 行业的稳定增长,为微车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观上,政策市场环境对 微车的不公平待遇,使微车厂家举步为艰。2002年,国内微车行业既面临难得的发 展机遇,同时也将不得不面对严峻的挑战。影响微车市场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外部的 政策市场环境、微车行业自身发展规律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谓喜忧参半,“利 多”和“利空”交织,变数加大。 1.微型车市场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仍保持增长,将带动微型车市场需求量的增加

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全球经济不景气,对2002年我国出口和外贸造成 不利影响,但中国经济发展仍将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目前政府官员及专家学 者都对我国2002年GDP增长保持7%以上增长速度充满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

出,2002年将实施积极稳妥的货币政策,把培育和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国 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近日在“中国经济政策研讨会”上发言,认为2002年中国经 济将出现六大趋势:第一是城市化趋势,第二是产权多元化趋势,第三是区域化趋 势,第四是市场化趋势,第五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趋势,第六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的趋势。作为拉动内需的两驾马车(汽车和房地产)之一,2002年汽车仍将可能 保持2001年的高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将带动 微型车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对微车厂家可谓实实在在的利好。

(2)加入WTO对微型车市场冲击小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工业作为“幼稚工业”一直受到高关税的保护,进口汽车 关税曾经高达230%,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冲击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2002年进口车关税将是入世后5年内降幅最大的一年,如3L 以上进口车 由70%降至43.85%。因此,2002年进口车将会大幅降价, 汽车进口量将有大幅增 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2年进口汽车将达到20—30万辆。

其次,逐步放开许可证配额冲击很大。中国承诺到2005年完全取消许可证配额, 初时汽车进口配额60亿美元,每年递增15%,2002年为80亿美元。

然而,具体到车型,加入WTO对微型车行业市场冲击却不大,

这是由于我国微 型车行业独特的成长经历,从一开始就是在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使 它具备了抵抗国外微车打入我国汽车市场的能力。

①价格较国际市场低,如微型客车目前国内最低价格在3万元左右, 新一代产 品在6万元左右。日本微型客车价格在150—160万日元,国内产品价格仅有国外1/ 3到1/4,因此竞争力较强。

②整车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在微车行业短短十几年发展历程中,已先后有三代 微车产品问世,无论从外观、动力性、排放和安全性均上了一个台阶。目前正在 向大排量环保安全方向发展,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 ⑧世界汽车巨头没有或少量生产微型车,国外微型车主要生产国是日本,这一 档车没有形成过大量进口,且目前日本厂家已经同国内微车厂家相继建立了合资合 作关系,因此微车行业不会发生进口冲击。

④我国微车行业初具规模,长安、天汽、哈飞、昌河、柳微五大微车巨头微车 年产销排名均列全国前10名之内,市场份额占全国近1/3,微车行业达到100 万辆 的生产能力。

⑤国内主要微车企业均已上市,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畅通。目前,已有长安汽车、 天津汽车和昌河股份三只股票发行上市,累计筹资几十亿元,哈飞和柳微也已完 成股份制改造,准备发行B股,资本市场的“掘金”, 为微车企业的腾飞和应对挑 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市场环境趋于公平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及汽车工业“十五”规划首次明确:鼓励发展家用轿车。 按照入世承诺,2002年,我国将清理和修改与世贸规则不相符的法律法规文件1150 余件,其中包括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2002年,国家有望出台一系列制止汽车乱收费的政策措施,部分大城市已取消 对经济轿车的禁令,汽车消费信贷的进一步普及,所有这一切,都将为整个微型汽 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市场基础好,发展空间大

微型车是汽车消费市场的过渡车型和汽车进入家庭的先导车型。刚刚进入小康 水平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已经证明微型车是百姓购买的首选车。专家预言:2002年 将是汽车进入中国百姓家庭之年。随着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进程的加快,对微型 汽车的需求会更大,这已经是发达国家汽午消费历史证明了的事实。

随着微车性能提高、价格降低、安全性增强,它将成为国内农用运输车和摩托 车升级的主要替代车型。而目前以上两种车型保有量高达2500万辆,按一年10%升 级换代计算,则需要250万辆之多。

2.微型车市场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1)微型车所面临的不利政策市场环境不会有根本改善

作为微型汽车传统市场的国内出租车市场,微型车已逐步淡出,并以大城市扩 散到中小城市。各地方对微车的“禁限”和各种不公正待遇从大城市扩展到中小城 市,由局部路段的“禁限”扩大到所有路段。如排量小于1.2L的微型车在上海不能 上高架路;广州市停止给1.0L排量以下微型车上牌,已上牌的微型车也必须在划定 的路段行驶:在北京,即使达到“绿色环保标准”的微型车,仍不可以上长安街行 驶。各地方对微型车的“禁限”有日益扩大之趋势。

(2)低价位优势逐步丧失

微型车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在于低价位优势。由于国家明令,化油器 微型客车于2001年10月1日停止生产,2002年底停止销售, 而替代产品电喷微型车 使微车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投入加大和成本上升,且电喷微车每辆需加价近1万元, 用户要接受电喷微车,也需要一个时间不短的过程,这必将影响微型车市场销售量。

据悉,除已实施的微型车正面碰撞和排放法规外,2002年,国家将出台微型车 噪声控制标准,微型车的低价优势将进一步丧失。

(3)其他车型对微型车的冲击和分流

2001年底,国家经贸委相继发布第六和第七批公告,南亚、江苏悦达、吉利豪 情、美日等一批“6字头”准轿车相继获得“准生证”,2001年初, 奇瑞因并入上 汽集团,获准销售“7字头”轿车后销量一路盘升。2002年, 这些原准轿车“修成 正果”对微型轿车的市场冲击显而易见,此外,经济型轿车的不断投放市场,对微 型轿车也会形成市场分流。

轻型客车、轻型货车、中低档次皮卡和新一代农用车对微型客车和微型货车“ 上挤下压”,进一步对微型车市场挤占和蚕食。

(4)国内外知名汽车公司大举进军微车市场

国内外知名汽车公司看好中国微型车市场,以合资、合作和提供最新产品品牌 输出等方式,大举进军国内经济型轿车、家用轿车和微型车市场,使国内微型车市 场竞争更加激烈。

3.微型车市场发展面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

(1)中国宏观经济五大不确定因素

一是世界经济三大体美国、欧盟、日本经济走势不明朗;二是入世后国内的宏 观经济政策会有哪些调整还待时日;三是入世后各贸易成员国与我国的贸易往来会 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目前不清楚:四是市场化进程加快,各要素市场是否已 经走出传统经济模式,资源配置是不是真正能够市场化并无定数:五是2002年人们 的观念能否跟上经济形式的变化,找到各自的位置。

(2)2002年“燃油税”能否开征 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出发和与国际市场接轨要求,取代“养路费”的“燃油税” 必须尽快实施。“燃油税”是汽车税费与国际财政税收惯例接轨的重要举措,有促 进技术进步、鼓励节能、使汽车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化、增加道路维护和建设经费等 一系列作用。此外,“燃油税”的实施将会促进轿车的新增需求和更新需求和促进 老旧车辆的更新。尤其是对购买低排量的微型汽车的私人用户最为有利。

由于世界石油价格走势不明朗,及各地区、各部门利益问题,2002年“燃油税” 能否顺利开征还是一个未知数,难度很大,阻力巨大。据最新消息,国家税务局局 长金人庆最近表示:2002年燃油税有望开征,这将对微型汽车构成重大利好。

(3)汽车消费政策能否尽早出台

中国的汽车消费政策从1992年就开始写,写了10年也没有写完。争论的焦点之 一是中国到底要不要提倡私人汽车消费。有许多人,包括政府高级官员、院士、社 会知名人士等坚决反对轿车进入家庭。人大通过的国家“十五”规划明确提出:鼓 励轿车进入家庭,似乎为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第二个原因是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 谁也不愿意放弃从汽车上得到的好处。入世以后,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因此汽 车消费政策有望尽快出台。 2001年,有一些关于汽车的单项政策陆续出台,如国家计委放开轿车价格,对 高标准环保汽车减征30%的消费税,公安部实行新的汽车登记办法,为购车提供方 便等,但是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2002年有望出台的汽车消费政策能否包括以下主 要条款,引人关注。

①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涉车收费,减轻消费者的负担。

②取消一切歧视经济型汽车和微型汽车的地方政策。

⑧尽快改善汽车使用环境,畅通道路,增加停车设施。

四、2002年国内微型车市场预测和展望

1.2002年国内微型车市场需求预测

前面,分析了2002年国内微型车市场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由于2002 年微车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增多,特别是各微车厂家最新一代产品MMPV能否被市场所 接受,形成批量生产,对2002年国内微车市场发展至关重要。

综合各种因素判断,笔者对2002年国内微车市场发展前景表示谨慎的乐观。

预计2002年,国内微车市场将呈平稳发展态势,增长速度将低于全国汽车平均 增长速度,预计全年增长速度为10%左右,市场容量可达到84万辆左右。其构成如 下:微型轿车约15万辆,占微车市场17.86%的市场份额,微型客车约55万辆, 占 微车市场65.48%的市场份额,微型货车约14万辆,占微车市场16.66%的市场份额。

从各微车生产厂家看,2002年,长安预计产量为25万辆,哈飞预计产量为15万 辆,昌河预计产量为14万辆,五菱预计产量为13万辆,天汽预计产量为8.5 万辆, 一汽佳宝预计产量为5万辆,陕飞预计产量为1万辆。

各微车厂家对2002年市场前景特别是产销量计划也是出言谨慎,不再追求盲目 的产量扩张,而把提高综合实力、苦练内功、降低成本、迎接入世挑战放在首位。

2.2002年国内微车市场展望

(1)微型车向大排量环保安全方向发展

由于各地对小排量微车的歧视性政策以及国家有关安全排放法规的实施,各微 型车厂家为获得生存发展空间,积极应对,以1.3L或1.0L电喷发动机为动力,排放 基本达到欧Ⅱ标准,基本配置档次明显提高,还可选装助力转向、自动档、ABS 、 安全气囊和中控门锁等选装件,微型车向大排量环保安全方向发展。 (2)微型多功能车(MMPV)成为新产品主流

近两年,各微型车厂家第三代产品先后问世,无一例外地皆为满足碰撞法规要 求的微型多功能车,2001年上市的MMPV昌河·北斗星、秦川·福莱尔、华利·幸福 使者和长安雪虎于2002年开始大批量投放市场,松花江赛马、安驰·马蒂斯、陕飞 新车计划于2002年上市,微型多功能车成为微车新品的主流。

(3)微车动力柴油化开始凸现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到2002年底,化油器微型车将停止在市场销售。目前市场 电喷微型车售价要高出1万元,微车销售低价优势不在, 无疑影响微型车的市场销 售。目前,国内能生产微车柴油机的仅有两家,他们是五菱柳州机械厂和无锡华源 凯马机械有限公司,柴油机均为引进日本大发产品,为1L3缸376QC小型高速柴油机, 功率匹配能满足微车要求,价格介于化油器与电喷发动机之间,排放已达标。2001 年末,一些微车厂家已在对货车装376QC柴油机进行匹配试验, 甚至考虑在新产品 微型多功能车上装376QC柴油机,初步估计成本可降低几千元。预计2002 年微车动 力柴油化将凸现,这一进程的快慢取决于微车柴油机质量的稳定、成本的降低及国 家有关政策的支持。

(4)国内三巨头全面进入微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1998年,一汽集团开发的一汽佳宝最早进入微车市场,已累计生产销售近10万 辆,预计2002年下半年一汽佳宝换代产品将面市。上汽集团于2001年控股五菱微车, 2002年也将有大动作。2001年11月份,东风汽车集团与重庆民营企业万丰合资搞微 车项目,利用重庆长安成熟的微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于2002年推出低价位微车。国 内汽车三巨头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将微车项目做大做强。

(5)微车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

目前,世界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丰田都已全面进入微车行业。上海通用 于2001年推出了经济型轿车赛欧,全年销售2万辆,2002年计划销售3万辆。福特与 长安的经济型轿车项目将于2002年一季度末投产。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将于2002 年三季度推出NBC5型经济型轿车,据悉其售价要比目前市场上的夏利2000型和赛欧 低1—2万元,丰田有信心后来居上。

据《日本汽车新闻》最新报道,广州本田将于2003年开始生产排量1.3L微型 轿车,年产量2 ̄3万辆,在中国的售价为200万日元。

(6)微车价格战在所难免

由于新产品不断投放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化油器微车停止销售等因素,微车价 格战在所难免。丰田在津合资公司将于2002年推出10万元NBC5型轿车,其竞争对手 赛欧和夏利2000型12万元的价位将无法生存,降价只能是唯一的选择。换产品微型 多功能车要在2002年广泛被用户所接受,实现批量生产销量之目标,价格空间将从 2001年的7 ̄9万元降至5 ̄7万元;老产品化油器微车也将从过去3 ̄5万元降至2 ̄4 万元左右。

2002年1月11日,天津夏利轿车在全国率先大幅降价引发夏利抢购狂潮。1月18 日。长安汽车宣布跟进降价。经济型轿车大由降价成为2002年初国内汽车行业最大 热点新闻。

夏利降价前后对照一览表(2002年1月12日起执行) 元

序号 型号 名称 调整前零售价 调整后零售价

一、TJ7101系列

1 TJ7101 两厢三缸电喷 48900 39300

2 TJ7101(PT) 两厢三缸电喷无空调 45900 36300

3 TJ7101U 三厢三缸电喷 58200 51800

4 TJ7101U(PT) 三厢三缸电喷无空调 55200 48800

二、TJ7131系列

1 TJ7131 两厢四缸电喷 65000 56000

2 TJ7131U 三厢四缸电喷 74900 74900

三、TJ7136系列

1 TJ7136U(普) 夏利2000世纪广场 119980 97000

注:1.两厢金属漆加500元;2.三厢金属漆加1000元;3.加长型加1500元; 4. 自动档(TJ7101系列)加12000元;701系列、TJ7131静雅型加4000元;7131 静雅型加1500元;7.世纪广场系列金属漆加1600元;8.世纪广场系列改进型(CD 、

175宽胎)加2000元;9.世纪广场系列P/S助力转向(36cm铝轮毂)加4000元。

长安降价前后对照一览表(2002年1月8日起执行) 元

序号 名称及型号 降价前 降价后

1 标准奥拓 44900 38800

2 都市贝贝 48900 42800

3 小王子 52500 46800

4 快乐王子 53900 47800

5 王子2002 55900 49800

6 羚羊7101CDB-B 87800 74800

7 羚羊7101CDJ 99800 85800

8 羚羊7101CDC 112800 92800

9 羚羊7130CDB-B 93800 8900

10 羚羊7130CDJ 105800 102800

(7)多品种和系列化成为发展方向

微车厂家将加快推出新产品以占领市场,如哈飞2002年将有四款新车面市,其 中松花江·锐意单排车计划1月份投放市场,松花江·赛马MMPV4月份小批量生产,松 花江·适民车型7月份面市,松花江·路宝10月份投放市场。昌河2001 年推出的北斗星 在2002年以星级划分北斗星的等级,满足各层次市场需求,二星是根据用永需求将 原有的安全气囊减掉了,价格也降低了,三星保持原有的配置,四星在双气囊基础 上加了助力转向,五星要增加ABS,六星七星将增加发动机的配置、自动档、 真皮座 椅等。

(8)迈向国际市场,打造微车世界名牌

2001年11月16日,哈飞专门开了推进国际化进程研讨会,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 和势力雄厚的外贸公司,为哈飞迈向国际市场出谋划策。哈飞汽车的国际化思路是 根据微型汽车价格低、使用性好、经济节油的特点,采取“先易后难”战略,将进 军国际市场的目标定位在非洲、中亚、中东、南美等地区,确定了分三步走的占略 规划。第一个五年,借助贸易出口,与当地代理商建立稳定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体系, 力争实现整车及散件出口量不断扩大,到2005年,实现整车及CKD 散件出口占公司 总产量的20%。第二个五年,使海外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完善主要目标市场的售后 服务体系,实现海外生产占国内总产量的15%,海外占销售量占公司总销量的35%。 第三个五年,在国外建立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发机构,构筑集开发、制造、营销

三位一体的海外生产模式,实现研发、采购、生产、市场的国际化,打造哈飞汽车 的国际品牌,海外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50%。

国际汽车制造组织在网上对世界品牌汽车进行统计排名。长安品牌汽 车排名第20名,不仅是国内汽车品牌的第一位,也是中国汽车品牌首次进入世界前 20位。说明国内微车厂家进军国际市场不仅可行,而且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更多推荐

微车,市场,汽车,微型车,行业,轿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