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发(作者:沃尔沃汽车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汽车内饰产品智能表面应用及推广研究
摘要:科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及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已经由代步工具逐渐升级为人们长时间停驻的生活空间。汽车的内饰表面的智能化,科技化成为了发展的主流。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的汽车智能表面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本文针对汽车内饰产品智能表面的应用以及推广进行了探究,希望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并提供借鉴。
关键词:汽车内饰;智能表面;应用及推广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汽车内饰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智能化的创新设计,兼顾了设计以及科技感,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汽车内饰产品的智能表面应用是未来汽车内饰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值得企业重视并加以研究和推广。
1. 智能表面应用及推广的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进入到了数字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成为了现代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也十分的巨大,不仅仅影响着汽车控制系统以及动力等系统,同时也涉及到了汽车的内饰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汽车内饰产品智能表面的应用以及推广,它涵盖了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汽车内饰设计的生产方式以及汽车的操作模式,使车内的环境更加舒适和多样化。汽车内饰产品的智能表面的研究,他不但具有装饰性,同时,其功能性更强,安全性更高,使驾驶体验更为舒适和理想,从而极大的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
1. 汽车内饰产品智能表面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
对于汽车内饰产品智能表面的研究,众多的相关的汽车制造企业十分的重视,并投入了较多的力量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以及推广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现有的显示器的直观性还需要改进,操作上很难做到简易上手,略显得有些复杂。类似的表面材料包括纺织品,皮革,金属等材料,用于智能化的触控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一些摄像头等表面的升温与制冷,需要耗费较多的能耗。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积极的进行科技的创新,应用先进的智能表面技术,将装饰性和功能性集于一体,赋予材料表面数字化的功能,利用数字化的设计应用在汽车内饰产品的表面,使之更加智能化,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 智能表面的设计原则
智能表面的应用是汽车内饰交互系统的发展以及方向。因此,智能表面的应用及设计应当遵循着易用性、安全性以及交互性的原则。
安全性不仅仅是智能表面技术应用的设计原则,同时,在汽车所有的产品设计中,也是必须遵守的硬性原则,是不可逾越的。因为它关系到驾驶者以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在追求舒适以及便捷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安全性。目前,许多汽车的内饰产品设计,智能表面技术的应用,充分的考虑了主动安全,使行车的安全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智能表面的应用以及迅速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互联故障,影音系统故障时有发生,这不利于智能表面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
汽车的内饰系统是和人近距离接触的汽车产品,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汽车产品,智能表面的应用赋予了汽车情感,他不仅仅是出行的工具,还应当能够与人建立起信息上的互动,把有效的信息传达给人类。因此要实现操作上的连续的交互。而由于对于传统汽车的操作,绝大多数人形成了习惯。因此智能系统的交互设计一定要迎合大众的操作习惯,使智能表面的内饰系统能够与驾驶者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才能够使智能表面技术得以叙述的应用和推广。
另一个就是易用性,易用性简单的来说,就是应当满足大众的普遍认知,使相互间的交流更加合理而简单,能够轻易的对各个部分的功能进行掌握,即使不在说明书的帮助下,也可以快速的掌握和熟悉操作方法。
1. 智能表面的应用与推广
4.1模内嵌件技术 模内嵌件技术是光电显示功能与传统装饰相结合的途径,现如今,模内嵌件技术已比较成熟。如果把智能表面的发展和推广分为三个阶段的话,第一阶段被控制逻辑光电显示功能集成与透光硬质中式材料的结合。第二阶段为光电显示功能与软质透光装饰材料的结合,第三阶段装饰材料的多功能的智能操控。耳目内嵌件技术,他极大的满足了智能表面第一阶段的发展,不但具有独特的外观效果,同时也满足了汽车内饰曲面大、内部空间小的要求。
汽车内饰产品应用模内嵌件技术,其生产流程是首先是进行膜片的制造,利用轴润,油墨以及真空蒸镀等方法,在透明载体的薄膜上进行装饰图案的绘制,绘制好后的膜片与ABS基材进行热压复合,从而形成in s原始模片,再经过立体冲击以及热吸塑成型,在经由充分冷却而得到所需要的汽车产品内饰材料。利用模内嵌件技术所制造的模片,与普通的模片相比,颜色层以及ABS基材层中间具有了一层遮蔽层,这层遮蔽层带有图案,与显示表面的距离达到了0.1 MM,而多射的光源通过时,能够显示出个性化的图案。同时,采用透明的PC材料以及ABS基材,充分的保证了光源的有效通过。在推广方面,目前吉利博瑞以及启辰星等车型都已经进行了应用。
4.2软质智能表面装饰
未来,软质的智能表面装饰是主要的发展方向。由于软质材料的透光性能较低,对于图案层布的布置要求较高,软质智能表面装饰的困难主要是由于贴近表面的图案设计与生产之上。对于包付骨架内的图案设计,方案采用侧喷遮蔽层后,然后进行雷雕或图案的印刷,由于加工周期过长,而且成本较高,另外,光源要依次通过表皮层,基布层以及粘结层,急易发生散射现象,会导致图案分辨率低以及图案模糊的现象。因此,在进行设计以及制造时,应当对透光皮革的密实层与发泡层和基部层之间进行图案层的布置,降低光源扩散现象,提高图案的分辨率。软质材料与光电显示相结合的软质智能表面装饰在目前开发与研制的困难较大,在推广使用上极少。因为软质的透光皮革的高透光性的开发以及高精度,高质量的图案设计,是其中的难点,与普通革的配方相比,透光革主要是采用透明度较高的树脂,并且尽可能的不使用无机类结晶性的添加剂。另外,由于透光隔从透光的性能上要求其具有极薄的厚度,并且结构均匀,避免发生光的散射和吸收现象。仅有思皓x8,长城哈弗H6等车型上进行应用。
4.3集成触控反馈技术
智能表面的人机交互功能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他作为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备人机交互的界面,通过介质实现电子功能,使功能和装饰二合一。未来的智能表面装饰是具有集成触控反馈功能。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模内电子技术。电子印刷技术与模内装饰技术相结合,通过在聚酯薄膜片上印刷高性能的电子浆料,并形成印刷电路,然后在注塑模具中进行布置,最终形成了具有触控功能的智能表面装饰件,这种装饰件能够完全满足设计的要求,具有优异的弯曲以及拉伸性能,同时环保又经济。
结束语:
未来的汽车内饰的设计和发展是智能表面装饰,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推广是实现智能内饰的基础。在智能化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下,应当积极的进行智能表面装饰的研究、应用以及推广,将装饰功能和智能化功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视觉、触觉以及交互反馈三效合一,从而更好的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超,王爽.基于智能交互系统的汽车内饰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20,42(21):49-50.
[2]孙彪,刘佳欣.面向年轻群体的智能汽车内饰探究[J].设计,2019,32(21):61-63.
[3]李静,姚国栋. 未来汽车内饰CMF设计中智能表面装饰膜及其成型工艺的发展运用[C]//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6).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6),2019:27-31. [4]钟禾.变色材料和3-D打印[J].国外塑料,2014,32(11):54-55.
更多推荐
表面,智能,汽车,内饰,应用,设计,进行,装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