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宝马3系新款图片)

国内汽车市场销售量分析

一、汽车市场情况简介

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6.59%

0.02.72%

45.20%

50.00%2460.0

45.00%2349.2

40.00%2198.4

35.00%30.00%25.00%13.89%

4.15%

6.86%

4.72%

20.00%15.00%10.00%5.00%0.00%32.71%

1930.3

1853.3

1804.2

24.96%

22.29%

1359.5

936.3

878.5

718.4

574.9

总体销量

增长比例

单位:万辆

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7%报2460万辆,增长速度较前两年相比有所放缓。以2015年上半年总体市场增速为甚,2015年上半年总体市场增速为20年来最低水平;2015年中国国内市场乘用车销量仍比商用车数量高出很多,汽车市场的整体销量中乘用车占比为86%,剩下14%为商用车。

2015年总体销量

14%

乘用车

商用车

86%

(一)乘用车市场总体情况

2015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增长7.3%至2110万辆,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2000万辆,国内乘用车销量仍呈现增长趋势,但增加但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1375.8

1447.2

1549.5

2114.6

15.71%

1970.1

1792.9

9.88%

7.34%

18.00%16.00%14.00%12.00%10.00%8.00%总体销量

增长比例

7.07%

5.19%

6.00%单位:万辆

4.00%2.00%0.00%

下面从车型、国别、及品牌销量排名三方面对乘用车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1)分车型销售情况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18.11%

9.64%

3.23%

20.70%

15.60%

11.01%

3.44%

14.57%

12.91%

3.18%

16.67%

9.06%

7.28%

9.72%

6.76%

9.96%

5.20%

29.41%

69.01%

69.94%

69.34%

66.99%

62.82%

55.42%

轿车

mpvsuv交叉型

通过分析各车型历年占比情况可以看出,2010-201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中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仍有较大市场占有率,但近年来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占乘用车市场比率不断下降,相反MPV和SUV的市场占有率得到了提升,尤其是SUV,在2015年达到新高。

2)基本乘用车(轿车)情况

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5.30%

200.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1012.3

949.4

6.62%

1201.0

1074.5

6.14%

3.06%

14.00%1237.7

1172.0

11.77%

12.00%10.00%8.00%6.00%4.00%2.00%0.00%-2.00%-4.00%-6.00%-8.00%总体销量

增长比例

单位:万辆

作为传统乘用车市场的主力军,国内轿车市场的增长率 从2013年后就在逐年下降,并在2015年达到-5.3%负增长。

3)多功能乘用车(MPV)情况

250.0200.0150.0100.050.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44.5

49.8

11.74%

49.3

-0.86%

164.53%

191.4

210.7

180.00%160.00%140.00%120.00%130.5

46.67%

100.00%80.00%60.00%40.00%10.05%

20.00%0.00%-20.00%总体销量

增长比例

单位:万辆

多功能乘用车(MPV)在2013年达到了井喷式的增长,一度达到164.53%的增长率,2014-2015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但销售量仍在增长。

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情况

700.0600.0500.0407.8

400.0300.0200.0100.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5.52%

298.9

20.19%

132.6

159.4

10.00%0.00%200.0

36.44%

49.41%

622.0

52.54%

50.00%40.00%30.00%20.00%总体销量

增长比例

60.00%单位:万辆

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SUV)在2013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到达49.41%,在经历了2014年增长率的下降后,2015年增 长率达到新高,报52.54%。

5)交叉型乘用车情况(微客、面包等)情况

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27.98%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49.2

225.8

-9.38%

225.7

162.5

-0.07%

0.00%-5.00%-10.00%109.9

133.2

-18.06%

-17.47%

-15.00%-20.00%总体销量

增长比例

单位:万辆

-25.00%-30.00%

交叉型乘用车的销量自2010年以来一直处于稳步下降趋势,其中2013年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达-27.98%,至2015年虽然销售量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但仍处于销售量不断下降的趋势。

(2)分国别销售情况

2010-2015年乘用车市场分国别销售整体情况(单位:万辆)

2010销量

2010占比

2011销量

2011占比

2012销量

2012占比

2013销量

2013占比

2014销量

2014占比

2015(1-11767.83

月份)销量

中国

品牌

627.3

45.60%

611.22

42.23%

648.5

41.90%

722.2

40.40%

757.33

38.58%

德系

197.49

14.35%

238.47

16.48%

285.74

18.46%

337.25

18.87%

394.09

20.08%

日系

268.84

19.54%

280.74

19.40%

254.2

16.42%

293.06

16.39%

309.52

15.77%

美系

141.21

10.26%

159.17

11.00%

181.21

11.71%

222.15

12.43%

252.55

12.87%

韩系

103.6

7.53%

117.2

8.10%

134

8.66%

157.8

8.82%

176.6

9.00%

法系

37.34

2.71%

40.41

2.79%

44

2.84%

55.26

3.09%

72.7

3.70%

65.21 363.12 293.85 228.35 146.4 2015(1-1141.18% 19.47% 15.76% 12.25% 7.85%

月份)占比

3.50%

1)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情况

9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627.3

611.22

648.5

41.90%

40.40%

38.58%

722.2

757.33

767.83

48.00%46.00%44.00%42.00%41.18%

40.00%38.00%36.00%34.00%销量

市场占比

42.23%

单位:万辆

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从2010年后不断增长,但由于增长速度低于其他品牌,市场占比持续下滑,至2015年第一次出现回弹且回弹程度较大。

2)德系品牌乘用车销售情况

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0.00%5.00%197.5

16.48%

14.35%

238.5

10.00%285.7

18.46%

18.87%

337.3

20.08%

394.1

19.47%

363.1

15.00%销量

市场占比

25.00%20.00%单位:万辆

德系品牌乘用车进入中国已有较长时间,从开始的桑塔纳、捷达到现在的朗逸、速腾等均有着不错的销售业绩,从2010年至2014年德系品牌乘用车的销售量一直在不断增长, 但2015年其销量出现了近五年的第一次下滑,且市场占比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

3)日系品牌乘用车销售情况

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50.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0.00%19.54%

268.8

19.40%

280.7

254.2

16.42%

293.1

16.39%

309.5

293.9

20.00%15.77%

15.76%

15.00%销量

10.00%市场占比

25.00%单位:万辆

由于2012年日本钓鱼岛事件的影响以及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日系车在中国销售量在2012年出现了下滑,之后虽然销售量回升但市场占比仍逐渐下降,2015年日系乘用车销售量出现了近五年来的第二次下滑。

4)美系品牌乘用车销售情况

300.0250.0200.0159.2

150.0100.050.00.0141.2

11.00%

11.71%

12.43%

10.26%

222.2

181.2

12.87%

252.6

14.00%12.25%

12.00%228.4

10.00%8.00%销量

6.00%4.00%2.00%0.00%市场占比

单位:万辆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0-2014年美系乘用车在中国销售量和市场占比一直在稳步提升,2015年销售量和市场占比出现了五年来第一次下滑。

5)韩系品牌乘用车销售情况

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6.50%103.6

7.53%

7.50%7.00%117.2

8.10%

7.85%

134.0

8.66%

157.8

8.82%

176.6

9.00%

146.4

8.50%8.00%销量

市场占比

9.50%9.00%单位:万辆

2010-2014年韩系乘用车在中国销售量和市场占比提升幅度较大,但2015年销售量和市场占比出现了五年来第一次下滑,且幅度较大,市场占有率甚至低至2011年来最低 点。

6)法系品牌乘用车销售情况

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37.3

40.4

2.71%

2.79%

2.84%

44.0

3.09%

55.3

3.70%

72.7

4.00%3.50%

65.2

3.50%3.00%2.50%2.00%1.50%1.00%0.50%0.00%销量

市场占比

单位:万辆

2010-2014年法系乘用车在中国销售量和市场占比一直处于稳步提升状态,但2015年销售量和市场占比出现了五年来第一次下滑。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2011年-2014年中,作为占市场份额较大的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量一直在稳步提升,但其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不断下降,外国品牌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在提升,但2015年出现了和过去四年相反的情况,国产品牌乘用车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均有较大提升,而外国品牌的乘用车则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3)分品牌销售情况

整体乘用车销量排名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虽然整体市场国产品牌乘用车的销售量占据较大市场,但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主要是合资车企。2011年后国产品牌乘用车销量前十均有国产品牌出现,但长期占据销量排名前十的国产品牌乘 用车企业并不多。

2011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1上海大众180.56一汽大众178.09上海通用154.26上海通用136.35上汽通用五菱121.792上汽通用五菱179.76上海大众172.5上海大众152.5一汽大众132.89上海通用118.563上汽通用172.5上海通用172.39一汽大众151.29上汽通用五菱132.26上海大众116.584一汽大众165.02上汽通用五菱158.64上汽通用五菱142.56上海大众128一汽大众103.495北京现代106.28北京现代112北京现代103.08北京现代85.96东风日产80.866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102.61重庆长安97.33东风日产92.62东风日产77.3北京现代73.987长安福特86.86东风日产95.42重庆长安82.22重庆长安60.42奇瑞63.438长城汽车75.33长安福特80.6长安福特68.27奇瑞55.02重庆长安54.319神龙70.4长城62.74一汽丰田49.55一汽丰田52.910东风悦达64.6一汽丰田55.47长安福特49.36比亚迪44.852015

1)轿车销量排行

通过分析2011-2015年轿车市场销量排行可以看出,排名前十很少出现国产品牌,2015年轿车市场销量排名前十未出现国产品牌轿车。

轿车销量排行2015(1-11月)2011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朗逸33.94福克斯39.18福克斯40.36凯越277071凯越25.35轩逸29.23朗逸37.2朗逸37.41赛欧三厢262071朗逸24.75英朗25.56桑塔纳30.73凯越29.62朗逸246687科鲁兹22.12速腾25.28速腾30.01赛欧27.63捷达242528捷达21.79捷达25.21轩逸30.01速腾27.12帕萨特233321宝来20.7桑塔纳25.06捷达29.7捷达26.34科鲁兹232592桑塔纳20.4朗动23.14凯越29.31轩逸25.95宝来222735赛欧19.79福克斯22.64科鲁兹26.6科鲁兹24.69悦动213974夏利19.65卡罗拉22.39赛欧25.33桑塔纳24.33瑞纳201746悦动19.1科鲁兹21.65朗动25.23宝来23.72速腾196293福克斯18.9

2)MPV销量排行

通过分析2011-2015年MPV市场销量排行可以看出,在MPV市场销量排名前十中多数为国产品牌,外国品牌除别克gl外没有长期维持在销量排行前十中的品牌。

2015品牌名称销量(万辆)五菱宏光57.88宝骏73027.34欧诺13.33威望M2011.96凌智10.83小康风光8.55别克GL87.27瑞风5.41杰德4.62Q263.742014品牌名称销量(万辆)五菱宏光75欧诺13.8菱智12.52宝骏73012.01景逸11.57威旺M209.04小康风光8.11别克GL88.05瑞风7.13杰德6.32MPV销售量排名2013品牌名称销量(万辆)五菱宏光53.01菱智11.01欧诺10.61别克GL87.02景逸7.01瑞风5.42森雅4.04途安3.53小康风光3.17帅客3.1420122011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风行菱智74451景逸7.31别克GL864001别克GL86.69风行景逸62187瑞风5.82江淮瑞风54093森雅4.11一汽森雅41270途安3.12江淮和悦RS37304大众途安36044东风帅客25157本田奥德赛20900海马普力马20653

3)SUV销量排行

通过分析2011-2015年SUV市场销量排行可以看出,2013年前SUV销量排名中多为外国品牌SUV,但自2013年 后国产SUV开始占据国内SUV市场销量排行前十中的更多位置,2015年国产SUV更是占据了前十名中的七个名额。

品牌名称哈弗H6途观瑞丰S3CS75瑞虎幻速CS35哈弗H2奇骏昂科威SUV销量排行20122011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品牌名称销量(万辆)33.07哈弗H631.59哈弗41.74大众途观173062哈弗16.4423.69途观23.74途观19.98本田CR-V169037本田CRV1617.14瑞虎19.64本田CRV19长城哈弗H6112262途观12.9216.63本田CRV16.82IX3515.69现代ix35108241逍客11.1315.98IX3514.53逍客12.46奇瑞瑞虎105553Ix3510.315.89翼虎13.6RAV411.78日产逍客10514315.69RAV412.47Q510.21丰田RAV49817914.84奇骏11.45翼虎9.59奥迪Q59015714.62Q510.7汉兰达9.52比亚迪S68685113.97CS3510.06S69.32起亚智跑75969

(二)商用车市场总体情况

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8.50% -7.38%

-8.49%

9.58%

16.94%

227.0

7.67%

4.79%

214.0

183.0

167.0

6.07%

35.24%

400.0

366.0

365.0

350.0

339.0

334.0

30.29%

307.0

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总体销量

增长比例

单位:万辆

国内市场商用车销量在近五年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从2011年首次下降后,未再超过2010年400万辆的销售记录,商用车整体销售情况2015年较2014年有所回升,报350万辆。

二、汽车市场变化解读

从上述市场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2015年中国国内汽车市场虽然销量较上一年仍有提升,但增长速度已达四年来最低点,其原因可以初步分为以下几点:

(一)GDP增长率下降是主因

通过分析多个国家的GDP增速和车辆销售增速可以看出,国家GDP增速和汽车销量一般称强正相关关系,再观察中国2015年GDP变化,如下图所示:

5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24.96%

22.29%

14.20%

12.69%

13.89%

9.62%

10.63%

9.49%

7.75%

7.69%

7.27%

6.90%

9.24%

2.72%

4.15%

6.86%

4.72%

32.71%

中国GDP增速

车辆销售增速

45.20%

6.59%

2015

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国家GDP增速正逐年减低,车辆销售增速也在逐年下滑,尤其是2013年至今,已持续三年呈下滑趋势。

(二)其他因素影响

(1)内需增速

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30.40%

27.20%

25.80%

26.60%

24.50%

24.00%

24.30%

22.70%

20.70%

18.30%

19.40%

18.20%

17.10%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

15.80%

15.70%

14.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5.50%

14.90%

13.10%

10.20%

12.00%

10.70%

通过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国内内需消费的变化,从数据变化看,内需自2010年已持续回落5年,2015年达到近十年最低点。

(2)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工业增速

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2014201511.00%

10.00%

9.70%

8.30%

6.10%

工业增速

16.60%

12.90%

16.40%

18.50%

15.70%

13.90%

通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国内工业 企业增长的基本情况,从数据变化看,工业增速自2010年已持续回落5年,2015年达到近十年最低点。

(3)工业产成品出厂价格

PPI同比增速

8.00%6.00%4.00%2.00%0.00%-2.00%-4.00%-6.00%-8.00%-5.20%

-5.40%

2014-1.70%

-1.90%

4.90%

3.10%

3.00%

PPI同比增速

6.90%

5.50%

6.00%

通过分析2005年-2015年PPI工业品出厂价格走势可以看出PPI同比增速自2011年后已经经历了持续四年的下滑,并接近2009年历史最低值,严总影响了企业收益。

(4)工业企业利润

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4.90%

0.00%2006-10.00%201320147.80%

12.20%

3.30%

31.00%

25.40%

49.40%

36.70%

5.30%

-1.90%

2015

通过分析2005-2015年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可以看出自2013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连续下滑两年,至2015年报-1.90%是近十年来第一次呈现负增长,各工业企业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5)政府财政收入

35.00%30.00%25.00%20.00%13.70%

15.00%10.00%5.00%0.00%29.10%

24.60%

20.80%

16.20%

18.30%

12.90%

17.10%

18.30%

14.30%

9.90%

15.50%

8.30%

13.10%

12.00%

9.80%

6.60%

9.40%

7.10%

7.10%

4.70%

地方本级财政收入

公共财政收入

中央财政收入

上述分析的经济环境变化导中央、地方财政收入进一步下降,增速达到七年来最低点

(6)居民收入增速

同时,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但幅度相对较小。

20.00%17.2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

14.50%

14.10%

12.60%

11.30%

8.80%

9.70%

8.00%

9.0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

15.00%12.10%

10.00%5.00%0.00%2014

综上所述,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导致制造工业收益降低、居民和政府收入降低等因素。

三、汽车市场展望

结合目前权威机构对2016年中国整体经济走向的分析,如下所示:

GDP增长率

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2015201614.20%

12.70%

11.30%

10.10%

9.60%

9.20%

10.60%

9.50%

7.70%

9.10%

8.40%

10.00%

8.30%

6.90%

6.80%

GDP增长率

7.70%

7.40%

可以看到若2016年GDP增长率符合预测,仍将小幅降低,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可以支撑程永成长期潜在整张率水平,以下是各机构预测中国2016年GDP增长率:

预测机构

亚洲开放银行

IMF

世界银行

联合国

汇丰银行

摩根士丹利

预测时间

15-Sep

15-Oct

15-Jun

15-Sep

15-Oct

15-Sep

2016GDP增长率

6.7%

6.3%

7.0%

6.8%

7.1%

6.8% 平均 6.8%

同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将正面刺激乘用车市场:

政策1:修车不必被4S店“绑定”

政策内容:交通部对现行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提出了10项修改意见,修改后的《规定》于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解读:4S店存在的小病大治、只换不修、工时费虚高等问题一直是车主们集中抱怨的地方,此规定实施后,消费者就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价格体系更实惠、经营机制更灵活的社会汽车修理单位,而不必被4S店?绑定?。

政策2:汽车维修信息强制免费公开

政策内容:《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要求从1月1日起,汽车维修技术信息须无差别无延迟公开。交通部等八部委将强制汽车生产者应采用网上信息公开方式,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其中包括车辆定期维护、总成及零部件的拆装方法等。

解读:此《办法》一经实施,4S店在汽车维修技术信息方面的垄断将被打破,社会汽车修理单位的维修资源将得到加强,他们在维修专业性方面将有比肩4S店的基础和可能,消费者未来保养、修理车辆的选择将更加多元化。

政策3:同质配件获认可

政策内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首次明确定义了?同质配件?,即?产品质量等同或者高于装车零部件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同时阐明托修方、维修经营者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

解读:在同质配件受到正式认可的背景下,消费者就可以更加放心地前往社会汽车修理单位选购到价格更低、同时可媲美?原厂配件?的同质配件,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用车成本。而目前电商也在积极布局汽车后市场,通过电商销售的同质配件可以从生产商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省却了中间环节,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将更加低廉。

政策4:充电桩新国标缓解“里程焦虑”

政策内容: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电动汽车充电桩在安全性和兼容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安全性方面,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兼容性方面,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令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解读:新国标使得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兼容性问题得到了实质性的解决,扩大了车与充电桩之间的适应性,过去不同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充电效率有高低之差、充电桩不通用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电动汽车用户的用车体验将得到完善。随着新国标的落地,长途行车充电不便、小区内安装充电桩面临诸多阻碍等问题有望陆续解决。

政策5:2016年新能源车补贴有所变化

政策内容:2016年起,针对续航里程大于等于80公里小于1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和包含增程式在内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补贴金额分别降低了6500元和1500元;针对续航里程大于等于250公里的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补贴金额分别提高了1000元和2万元。对纯电动汽车的最低续航里程要求提高至100公里,最高车速要求不应低于100公里/小时。

解读:补贴标准退坡幅度逐年增大,对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要求有所提高,同时对技术含量更高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更多,目的在于刺激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升,最终受益的仍将是消费者。

政策6:因车辆质量问题退货可退车船税

政策内容:新的车船税管理规程规定,已经缴纳车船税的车船,因质量原因,车船被退回生产企业或者经销商的,纳税人可以向纳税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自退货月份起至该纳税年度终了期间的税款,退货月份以退货发票所载日期的当月为准。此外,已完税车辆被盗抢、报废、灭失而申请车船税退税的,由纳税人纳税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解读:新规程有助于购买到问题车辆的消费者挽回部分损失。

综上所述,2016年汽车政策对汽车市场将起到正面的刺激作用,参考2008-2009年鼓励政策的颁布对乘用车市场的 拉动效果如下所示:

乘用车需求(万台)

1609320

416

541

569

乘用车需求(万台)

862

但同时,由于2016年货币大规模投放的几率很小,且本次鼓励政策幅度较小等一系列因素,2016年的车辆需求量增长可能不如2008-2009年,即使如此仍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

2009

1.购置税减半

行业政策

限购

汽车刺激政策

2.汽车下乡

3.取消养路费

4.农用、载客车报废更新

上海

2015

1.购置税减半

2.淘汰营运黄包车

3.新能源不限购、不限行

4.其他政策

北、上、广、深、津、杭、贵

7.0%-7.0%-6.9%-6.9%

13.3%

经GDP季度6.2%-8.0%-10.4%-11.7济形

走势

货币供%

27.7% 势

保有水平

给M2

千人保有量

21 91

更多推荐

乘用车,销量,市场,品牌,汽车,维修,增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