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金杯海狮9座柴油版)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总结及投资建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从2.0时代快速迈入3.0时代的关键时期,供给端全球车企转型新能源汽车的意愿明确,需求端消费者主动购买意愿不断强化,而短期受核心市场中国政策因素影响预期较低,当前是投资最佳时点。
1.现状:全球电动化趋势明朗 中国目前是核心市场
销量增速升档,渗透率加速提升。2016年至今,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总体呈上升态势,2016年至2019年1-8月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7.8%、56.0%、68.2%和32.1%,2019年1-8月销量同比增速略微下滑,主要原因是核心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受补贴加速退坡影响短期承压。2016年至今,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加速提升,2013-2016年渗透率每年提升约0.2pct,2017年提升0.4pct,2018年提升0.9pct,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1%,2019H1继续提升至2.4%。
纯电动汽车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中的绝对主力。2016年到2018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速由43.4%提升至78.3%,插电混动汽车的销量增速由29.5%提升至50.0%,两者销量增速差距呈扩大态势;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从61.6%提升至68.1%,插电混动汽车的销量占比相应下降,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中的绝对主力。
核心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稳健,结构逐步优化。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的比例高达54.6%,2019H1进一步提升至56.6%,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市场。2013年以来,在补贴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直维持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逐年提升,2018年达到101.9万辆,同比增长83.2%,2019年1-8月达到71.3万辆,同比增长41.6%,销量增速下滑主要受补贴加速退坡影响。分区域来看,非限牌地区销量占比从2016年40.2%提升至2019年1-7月的51.8%,反映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提升。分用途来看,租赁类型的销量占比从2017年的9.0%快速提升至2019年1-7月的30.0%,新能源汽车在B端需求中的经济性已经充分体现。分级别来看,新能源乘用车中A级车的销量占比从2017年的23.5%提升至2019年1-7月累计的52.8%,销量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海外市场销量表现分化,特斯拉夺得欧美市场销量冠军。除中国以外,欧洲和美国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2018年销量占全球的比例分别达到15.7%和18.3%,2019H1销量占全球的比例分别达到22.2%和13.3%,欧美销量占比的波动主要受Model 3交付时间差异的影响,Model 3自2018年初优先交付美国市场,2019年2月开始交付欧洲市场,目前已经成为欧美市场销量冠军,2019H1在欧美销量分别达到3.8万辆、6.8万辆,在纯电动汽车中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5%和63%。
2.政策:积分和碳排放法规趋严 加速车企转型新能源
中国:补贴加速退坡,新能源汽车销量短期承压。2016年至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每年调整一次成为惯例,资源逐步向续驶里程、电池能量密度、能耗等技术指标领先的乘用车倾斜。2019年3月补贴政策再次调整,新能源乘用车国家补贴在过渡期后平均退坡幅度超过50%,营运车辆按0.7倍补贴,并取消地方补贴,导致过渡期后新能源汽车销量短期承压。
双积分政策接力加速退坡的补贴政策,成为行业在中期的核心驱动力。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2017年9月,工信部等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 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明确了CAFC、NEV双积分的核算、抵偿方法,2019、2020年度NEV积分比例要求,以及对未抵偿清零负积分企业的处罚措施。2019年工信部等对双积分政策作了修订,更加突出节能增效,政策内容的主要变化包括:1) 新能源汽车不再参与CAFC积分实际值的核算,避免了利用新能源汽车分担大排量高油耗燃油车CAFC积分压力的情形;2) 单车NEV积分分值下降,BEV和FCEV下降50%,PHEV下降20%;3) BEV的NEV积分计算门槛提高,引入EC系数,对电耗水平的关注度提升;4) NEV积分达标值的核算中纳入低油耗乘用车,以0.5倍计算,促使车企重视传统车油耗节约的问题。根据双积分政策的要求,我们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将超过360万辆。
中国的双积分政策设计综合了美国加州NEV积分制度和欧洲碳排放政策,目前仍处于探索优化阶段,因此海外政策未来演变的方向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1) 美国:积分制度简化,BEV和PHEV成为新能源汽车中的主流车型。CARB全球首创了ZEV积分制度,致力于促进美国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ZEV法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03年开始正式实施,根据排放水平对ZEV车型的分类初步确立,促进了混动技术的快速革新,并诞生了丰田Prius等明星车型;第二阶段2009年启动,这一阶段明确了ZEV车型等级划分方法和单车分值,积分的清缴、结转、交易方法,以及未能达到积分要求的处罚措施;第三阶段2018年启动,政策引导车企从提高能源效率到真正实现零排放的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技术路线转变,ZEV车型等级分类简化,单纯提高能源效率的PZEV、AT-PZEV的车型不再能够获得积分,纳入考核的车企数量大幅增加,同时纽约州等其他9个州也采用了CARB的标准,ZEV法案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 欧洲:碳排放标准趋严,加速技术路线转换,明确电动化趋势。2018年欧洲将油耗测试由NEDC全面改为WLTP工况,对应油耗平均提升20%-30%。2020年欧洲碳排放政策将进入第四阶段,欧盟规定2020年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过95g/km,2025年不超过80.8g/km,超标车辆将面临95?/g/km的处罚。前三个阶段的碳排放政策车企主要通过提升汽油机效率、采用柴油技术路线以及48V轻混系统应对,但第四阶段碳排放标准达到全球最严,测试工况的调整也增加了车辆的达标难度,同时引入超级积分政策,迫使车企向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技术路线转型,欧洲的电动化的趋势已经明确。
3.供给端:新能源专用平台普及 质变撬动需求
新能源汽车行业质变已经发生,正快速迈向3.0时代。我们按照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供给情况将行业划分为3个阶段:新能源汽车1.0时代(2016年以前)是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新能源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初步落地实现商业化,销量和渗透率均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全球销量75.2万辆,渗透率仅0.8%),国内外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战略步伐和车型投放力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受益于中国市场补贴政策带动的需求红利,自主品牌实现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2.0时代(2017-2019年)行业在实现技术升级的同时规模效应开始显现,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同时新车型投放量达到117款,较2016年实现翻倍增长,量变撬动了行业的质变,海外主流车企转型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明确,产品结构得到优化,爆款车型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车企普遍将新能源专用平台纳入战略规划;新能源汽车3.0时代(2020年起)是各车企的专用平台逐步落地的阶段,带动新能源汽车品质颠覆性提升,质变将撬动需求,优质车企将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迎接新能源汽车的黄金十年。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2.0时代末期,并快速迈向3.0时代的阶段。
1.0时代:自主品牌拥抱新能源汽车态度积极、占得先机,战略较海外车企更为激进。行业层面:自主品牌和海外车企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出现显著分化,自主品牌战略更为激进,大部分国内车企专注于纯电动技术路线,BEV车型的投放数量占比超过八成;海外车企偏向用插电混动路线过渡。车企层面:1) 国内:受益于中国市场补贴政策带动的需求提前释放,自主品牌先于海外车企向新能源汽车的全面转型,确立了先发优势。北汽新能源累计推出18款纯电动车型,规划2020年目标销量50万辆;比亚迪规划2020年目标销量60万辆。2)海外:海外巨头在传统燃油车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在左右手互博中转型态度尚不明确,新能源汽车战略未成体系。市场上出现了零散的爆款车型,包括日产Leaf、三菱Outlander PHEV等。特斯拉异军突起、高举高打,连续推出Model S和Model X两款高端车型,引领电动豪华车市场。
2.0时代:海外巨头态度转变,加速转型新能源汽车。行业层面:自主品牌PHEV车型销量占比阶段性提升,技术路线的妥协主要是为了适应终端需求的变化;海外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出现战略性转变,中长期车型规划落地,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概念开始被频繁提及,同时为适应中国政策法规要求,合资车企新能源车型开始量产。车企层面:1) 国内:自主品牌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乘用车中A级车的销量占比从2017年的23.5%提升至2019年1-7月累计的52.8%,爆款车型上汽荣威eRX5/ERX5、比亚迪唐DM/唐EV的价格上探至20万元以上区间。造车新势力纷纷涌现、百舸争流,资本助力下抢占中国市场份额。2) 海外:主流车企转型力度明显加大,大众发布“2025战略”,规划2025年新能源汽车目标销量100万辆,其中中国占比2/3;丰田规划到2050年消除传统燃油车,全面实现电动化,其中HEV和PHEV占七成,FCV和EV占三成。特斯拉推出首款高性价车型Model 3,单月最高销量突破2.5万辆创新能源车型月销量新高,并接近传统爆款车销量区间,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取代燃油车的逻辑被初步验证。
3.0时代:专用平台进入落地阶段,新能源汽车黄金十年开启。行业层面:随着积分、碳排放等法规要求日益严苛,国内外主流车企加速转向纯电动技术路线,并开始探究燃料电池技术的落地。车企层面:1) 国内:新能源专用平台成为自主品牌头部车企的共同选择,上汽、吉利、比亚迪、广汽、长城等的专用平台均已落地,上汽荣威Marvel X、比亚迪e2、广汽传祺Aion S、长城欧拉R1等基于专用平台研发、生产的车型上市销售。2) 海外:大众MEB平台首款车型ID.3发布,奔驰EQ平台首款车型EQC计划在2019Q4交付,丰田混动平台e-TNGA计划在未来应用于全部在产车型,基于专用平台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进入密集落地阶段。特斯拉Model Y将基于Model 3平台生产,上海工厂预计2019Q4正式投产,鲶鱼效应进一步显现。3.0时代对车企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竞争也显著加剧,新能源汽车龙头将在3.0时代确立。
4.需求端:新能源汽车优势显现 主动购买意愿增强
续驶里程短、售价偏高和充电困难是现阶段困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主要问题,而以上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主要优势局限在加速快、静谧性好等电机的自身特性,而中长期来看,电动化与智能化、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有望助力新能源汽车升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主动购买意愿将持续增强,从需求端来看,新能源汽车在中长期将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主力。
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的物料成本占比中超过50%,多个国家在政策中制定了动力电池中长期降本目标,基于市场因素判断实际降本速度有望超政策规划。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和周边零部件的成本高于传统燃油车的可比零部件,其中动力电池的 成本占比超过一半,因此动力电池降本是新能源汽车实现与传统车平价的关键因素。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等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的相关部门在政策中明确了动力电池降本的中长期目标,考虑到车企提出的降本目标更为激进、动力电池中长期供给总体过剩,我们判断其降本速度有望超政策规划。
纯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总持有成本平价在B端已经实现,在C端有望在3年内实现,性价比提升对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意义重大。根据我们的测算,由于B端用户可以更好的发挥新能源汽车在能源成本及维修、保养成本方面的优势,全生命周期总持有成本平价在B端已经率先实现,这也导致了出租车、网约车等运营车辆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全面爆发。C端用户的总持有成本平价有望在2021-2022年全面实现,综合性价比超越燃油车对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而言是最具说服力的因素。
新能源汽车3.0时代国内外主流车企基于新能源专用平台开发生产的车型将进入密集落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增强。我们判断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2.0时代末期,并快速迈向3.0时代的阶段,国内外主流车企在2.0时代发布的新能源专用平台对应的车型将在3.0时代陆续实现量产。采用新能源专用平台较通过改造传统燃油车平台生产优势明显,产品素质的提升将增强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充电设施普及让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度大幅提升。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有别于传统汽车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充电困难是当前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主要的顾虑因素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充电设施建设快速推进过程中,截至2019年8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已经达到108万个,政策明确了充电设施建设推进的目标,地方支持政策也逐步从补贴向支持充电设施等转向。海外以美国为例充电设施已经基本实现全境覆盖,特斯拉自建的超级充电站已经覆盖北美、西欧和东亚。随着充电困难问题的解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顾虑进一步打消。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赋予新能源汽车更多闪光点。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进步,车载电子设备应用增加导致功耗提升,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电气化水平更高,发展智能网联技术具有更好的基础。基于新能源专用平台设计、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底盘经过重新设计,可以更好的布局高阶智能网联技术所必备的线控装置。中长期电动化与信息化、智能化走向融合,将共同推动汽车技术进步,让新能源汽车更具闪光点。
更多推荐
新能源,汽车,销量,车型,政策,平台,技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