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丰田汉兰达图片及报价表)

汽车油耗的测试方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月3日首次公布了34个汽车企业409个车型的汽车油耗数据。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政府公布的油耗数据与厂商往往以某一特定车速下测试的等速百公里油耗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由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对汽车产品进行试验后得到的结果,也就是车辆在统一的综合测试循环下运行的油耗。由于测试循环模拟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车速、阻力等各种情况,试验结果更能客观反映产品实际技术状况。

汽车油耗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两种是等速百公里油耗和循环工况油耗。等速百公里油耗的测试方法是,汽车在平坦硬实的路面上挂最高档以不同车速等速行驶规定的路程,记录油耗量,往返一次取平均值,即可获得不同车速下汽车的百公里耗油量。而循环油耗的测试方法是,在一段指定的典型路段内汽车以等速、加速和减速三种工况行驶,有些试验规范还要求包括起动和怠速等工况的耗油量,然后折算成百公里耗油量。

大家购车后,常可以看到每百公里实际油耗与在经销店拿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宣传资料上相差比较大,往往实际油耗比厂家宣称的油耗大许多。厂家公布的油耗参数往往是以一定的特定速度(例如90公里/小时)下测试的等速油耗,它与随机性极大的实际用车环境相距很大。因此,由于车辆使用环境不同,实际用车油耗与厂家公布的油耗差别大是不奇怪的。国家发改委通过接近实际用车环境的综合测试循环下运行,测验结果更加客观。

但是,由于影响汽车实际油耗的因素很多,不单是发动机,还涉及到变速器、传动、车轮、车型、驾驶技术及道路状况,各人使用汽车的情况不同,因此,任何测试的油耗数据,都不能够百分之百反映了消费者买车之后的实际油耗。只是通过国家发改委这样的权威部门向社会公布客观规范的数据信息,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可靠和客观的汽车油耗数据,便于选择更节能的产品。

汽车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衡量一辆汽车质量的高低,技术性能是重要的依据。其中动力性、经济性是主要指标。动力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在汽车的性能介绍表上都有介绍。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能力和最大爬坡度来表示,是汽车使用性能中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性能。在我国,这些指标是汽车制造厂根据国家规定的试验标准,通过样车测试得出来的。

最高车速:指在无风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行驶速度。按我国的规定,以1.6公里长的试验路段的最后500米作为最高车速的测试区,共往返四次,取平均值。

加速能力(加速时间):指汽车在行驶中迅速增加行驶速度的能力,通常用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来表示。加速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原地起步加速性和超车加速性。现多介绍原地起步加速性的参数。因为起步加速性与超车加速性的性能是同步的,起步加速性性能良好的汽车,超车加速性也一样良好。

原地起步加速性是指汽车由静止状态起步后,以最大加速强度连续换档至最高档,加速到一定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它是真实反映汽车动力性能最重要的参数。有两种表示方式:车速0加速到1000米(或400米,或1/4英里)需要的秒数;车速从0 加速到100公里/小时(80公里/小时、100公里/小时)所需要的秒数,时间越短越好。

超车加速性是指汽车以最高档或次高档由该档最低稳定车速或预定车速(如30公里/小时、40公里/小时)全力加速到一定高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加速性能的测试与驾驶员的驾车换档技术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驾驶员技术水平的不同,行驶路面的不同,甚至气候条件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加速时间也会不同。车厂给出的参数往往是样车所能达到的最佳值,因此作为用户来说,这个参数仅能做为参考。

爬坡能力: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以1档行驶所能爬行的最大坡度。对越野汽车来说,爬坡能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一般要求能够爬不小于60%或30°的坡路;对载货汽车要求有30%左右的爬坡能力;轿车的车速较高,且经常在状况较好的道路上行驶,所以不强调轿车的爬坡能力,一般爬坡能力在20%左右。

汽车的经济性指标

汽车的经济性指标主要由耗油量来表示,是汽车使用性能中重要的性能。尤其我国要实施燃油税,汽车的耗油量参数就有特别的意义。耗油量参数是指汽车行驶百公里消耗的燃油量(以“升”「L」为计量单位)。在我国这些指标是汽车制造厂根据国家规定的试验标准,通过样车测试得出来的。它包括等速百公里油耗和循环油耗。 等速百公里油耗:指在平坦硬实的路面上,汽车以最高档分别以不同车速等速行驶这段路程,往返一次取平均值,记录下油耗量,即可获得不同车速下汽车的百公里耗油量。将每个车速段的耗油量用点连起来,就发现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见图),最凹点就是耗油量最低的车速段,也就是“经济车速”。一些厂家以这个经济车速做为耗油量参数,实际上也是做为参考值而已,因为一般用户是很难做得到的,原因与前面所述的“加速时间”道理一样。

循环油耗:指在一段指定的典型路段内汽车以等速、加速和减速等三种工况行驶时的耗油量。有些还要计入起动和怠速等工况的耗油量,然后折算成百公里耗油量。一般而言,循环油耗与等速百公里油耗(指定车速)加权平均取得综合油耗值,就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汽车的耗油量。一些汽车技术性能表上将循环油耗标注为“城市油耗”,而将等速百公里油耗标注为“等速油耗”。

欧洲车的耗油量表示方法与我国相同,数值越小,燃油经济性越好。但它的耗油量测定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模拟城市内行驶工况的“城市行驶循环”、90公里/小时和120公里/小时的等速行驶。因此一般欧洲车的耗油量都有这三个参数。

美国车的耗油量表示方法刚刚相反。它是以每加仑可行驶的英里数(mile/gal)或每升可行驶的公里数(km/l)来表示。数值越大,燃油经济性越好。(1加仑=4.546升、1英里=1.6公里)当然,在中国销售的美国产车,其耗油量的标注也要“入乡随俗”了。

汽车防噪声技术的发展

汽车噪声反映了汽车的质量。谁都希望买到一辆行驶宁静的车。上海通用别克君威君越的宣传要点之一,就是声称具有“领先业界的静音科技” 。

汽车的噪声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动机;二是传动系和轮胎;三是车身板件结构。这三个方面,本栏目「噪声、振动与舒适性」一文已有所解释。本文在此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当前的汽车防噪声技术。

以前,汽车噪声主要来自于发动机和轮胎,随着发动机和轮胎技术的迅速发展,它们的噪声已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因此,在各种噪声发生源中,车身板件结构振动辐射噪声就显得日益突出。也就是说,在抑制汽车防噪声中,只有车身结构做好了,其它部件的防噪工作就容易解决,如果车身结构做不好,一上路就会发生板件振动的声音,那么发动机和轮胎再宁静也白搭。 驾乘轿车的人常会感觉到有一阵阵连续的低沉的轰隆声,尤其在路面有一点不平整的情况下更加明显。这是一种由车身壁板结构振动所引起的噪声,在车厢空间建立声场并与车身结构振动相耦合,其噪声能量主要在低频区。这类低频噪声,特别是在200Hz以下的频段,给人的感受是一种所谓的“轰隆声”,造成乘员强烈的不舒适感。在如此低的频段内,常规的吸声降噪措施几乎无效。事实上,对低频噪声控制仍是当前汽车制造业的难题。

“NVH”是一种近年出现的新事物。运用NVH解决方案,涉及发动机、悬置及车架等,从根本上减少噪声产生的来源。NVH问题实质是汽车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车辆的NVH正逐渐演变为重要的设计指标,也就是说汽车噪声控制水平将成为决定车型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汽车噪声是最直接和最真实的表现,任何人都会进行评价,而且汽车噪声只有在汽车行驶中才会完全暴露出来。但是,如果每一种防噪技术都要在实践中求证和取舍,其成本高、时间长是必然的。为了减少开发成本和时间,仿真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而进行仿真分析,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数据条件。目前国外已有机构建立了车内噪声数据库系统,能够覆盖15种车型的典型行驶工况,有效地支持了仿真分析过程并有助于确保其真实性,使得NVH虚拟环境技术进一步走向工程应用。

仿真分析向技术人员提供如身临其境般的听觉及视觉的立体感受,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曲线和图表的平面形式。从而能够在车型开发的初期阶段,先于样车的出现而切身体会其NVH性能,并据此进行评价和改进方案。应用车辆NVH虚拟环境技术,可以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逐步摆脱对物理样车的依赖,从而大大缩短设计开发周期并降低费用。

用于车辆噪声控制的阻尼、吸声材料及结构在汽车噪声控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阻尼、吸声材料及结构普遍存在低频性能差、空间难以布局等缺点,限制了其在汽车上的有效使用。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新型材料及结构。在这方面,一种称为非阻塞性粉体及颗粒阻尼结构(NOPD) 的新技术已经出现,其适用频带宽,可以不占用有效空间,成本低廉。还有一种主动控制技术,即采用压电材料技术制成激励器并用于汽车相关构造当中,以一种频率抵消另一种频率的技术手段来达到减噪的目的。现阶段,这种技术研究还处在试验的阶段。

轿车的噪声高低与它的工艺和配置有直接关系。上海通用大别克是国内公认防噪技术搞得比较好的中高级轿车,为了隔断噪声对车厢内的影响途径,一共采用了1 5 0多种隔声材料在全车几百处进行了隔音处理,重点放在车门、发动机舱、后座隔板、底盘及骨架结构上。例如别克车门内板上附有许多减震垫、泡沫垫、消音块、一张防水膜覆盖其上。防水膜含有特殊的添加剂,使得膜层能够对噪声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新型的水冷式交流发电机

隋着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的用电量越来越高。20年前,中级轿车的发电机输出功率一般只有500瓦左右,现在一般中级轿车发电机都在1000瓦左右。发电

机功率的增加是随着车上用电设备增加而增加的。现在汽车上的发电机都是风冷式发电机,由皮带轮后的风扇吹风进入机壳进行冷却。在现有风冷式发电机构造的限制下,功率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发电机体积的加大。同时,为增大冷却程度加大风扇尺寸又会使噪声增大。针对现有发电机与用电量增大出现的矛盾,有人提出了水冷式交流发电机的解决方案。

水冷式交流发电机利用水来代替风扇进行冷却。交流发电机主要的发热部位是定子,水冷式交流发电机重点冷却部分就是定子及线圈绕组。发电机的前端盖和后端盖用铝材制造,开有水道槽。定子及线圈绕组用合成树脂固定密封,定子与转子之间有铝质围板与水道隔离。水道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系统连通。这样,当发动机运转时,冷却水在发动机水泵的带动下循环流动,通过发电机壳体,可以有效地冷却定子线圈绕组、定子铁芯,同时也冷却转子、内藏式调节器和轴承等其它发热零部件。

水冷式交流发电机与风冷式交流发电机相比,内部构造复杂了,防漏密封要求提高了,成本也会增加。同时因联接水管的问题,安装布置也受到诸多限制,自由度减少了。但是,水冷式交流发电机的发电及低噪声性能,是风冷式交流发电机无法比拟的。

首先,水冷式交流发电机具有良好的低速充电特性。我们知道,在交流发电机的电流特性曲线上有一个“拐点”,

即超过所谓“0安培速度”之后才会有电流产生,电流上升到一定程度才能充电。在哪个转速以上才出现“拐点”和达到可充电电流与励磁电流的大小相关。由于水冷式交 流发电机大幅度抑制了定子、转子及调节器的温升,可以相应提高励磁电流,励磁电流越大输出电压也越高,因此当水冷式交流发电机低速转动时也会有良好的充电表现,这种低速充电性能对城市用车的正常使用相当重要。

第二,水冷式交流发电机具有低噪声。由于省略了风扇,所以不存在发电机风扇发出的噪声。据介绍在3500转/分时,水冷式交流发电机与风冷式交流发电机相比,噪声要低15分贝。

水冷式交流发电机的优点被看好,认为是汽车发电机的发展方向。有人认为在12伏特汽车中,2500瓦以下适宜用风冷式交流发电机,2500瓦以上或者42伏特电系适宜用水冷式交流发电机。

电动助力转向器

现在,动力转向系统已成为一些轿车的标准设置,全世界约有一半的轿车采用动力转向。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一些轿车已经使用电动助力转向器,使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机动性都有所提高。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英文缩写叫“EPS”(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它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协助驾车者进行转向。此类系统一般由转矩传感器(3)、电控单元(微处理器)(5)、电动机(4)、减速器(2)、机械转向器(1)和蓄电池电源(6)所组成(见示意图)。

汽车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力矩和转动方向,将这些信号输送到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根据转向盘的转动力矩、转动方向和车辆速度等数据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信号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及方向的转动力矩以产生助动力。当不转向时,电控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信号指令,电动机不工作。同时,电控单元根据车辆速度信号,通过电液转换器确定输给转向盘的作用力,减少驾车者在高速行驶时方向盘“飘”的感觉。

由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只需电力不用液压,与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相比较省略了许多元件。没有液压系统所需要的油泵、油管、压力流量控制阀、储油罐等,零件数目少,布置方便,重量轻。而且无“寄生损失”和液体泄漏损失。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各种行驶条件下均可节能80%左右,提高了汽车的运行性能。因此在近年得到迅速的推广,也是今后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有一些汽车冠以电动助力转向,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的助力转向,它还需要液压系统,只不过由电动机供油。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油泵由发动机驱动。为保证汽车原地转向或者低速转向时的轻便性,油泵的排量是以发动机怠速时的流量来确定的。而汽车行驶中大部分时间处于高于怠速的速度和直线行驶状态,只能将油泵输出的油液大部分经控制阀回流到储油罐,造成很大的“寄生损失”。为了减少此类损失采用了电动机驱动油泵,当汽车直线行驶时电动机低速运转,汽车转向时电动机高速运转,通过控制电动机的转速调节油泵的流量和压力,减少“寄生损失”。(2000.12.9)

汽车吸能方向管柱

在汽车发生严重碰撞的交通事故中,方向盘往往成为直接“杀手”。一旦汽车前端被碰撞,发动机舱等后移,方向盘也随之后移,方向盘与驾驶座椅之间的空间突然缩小,驾驶员夹在中间而受到伤害。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伤害发生,汽车设计者从方向盘的长度和角度变化入手,使得汽车转向系统除了能保证转向性能外,还能使驾驶员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减低到最小。与此相关的就是汽车吸能方向管柱的技术的出现。

汽车吸能方向管柱过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重新分配传到方向盘上的冲击力,将冲击力路径迅速分流,使得传递到方向盘上的载荷最小。转向管柱由空心管和转向轴构成。传统转向管柱的空心管和转向轴是整体式的,转向轴上端和方向盘联接,下端与方向器联接。而吸能方向管柱的特点是将整体式转向管柱一分为二,分为上转向管柱和下转向管柱两部分;里面的转向轴也分为两截,它们之间用万向节机构联接。一旦发生碰撞令方向机构产生位移,万向节下端特制的转向轴会折叠,上转向管柱移入下转向管柱内,实现“缩进”,从而扩大空间减低伤害。

吸能转向管柱的吸能型式有多种,有钢球和内套套简、变形支架、变形条等几种型式以实现“缩进”。 钢球和内套套简连接形式中,上转向管柱和下转向管柱的一组钢球嵌在一个塑料内套套筒内,内套套筒是钢球的保持架,它与上、下转向管柱不直接接触,而是靠钢球相连。在这个总成中,一旦塑料内套套筒受到大负载冲击崩溃,改变了钢球的位置就会使转向管柱向下位移。

吸能转向管柱的变形支架是通过金属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的。变形支架与下转向管柱相连,它使用拉脱安全锁,里面的塑性材料受到大负载冲击被剪切断开,会使下转向管柱和转向轴从支架中脱出沿轴向移动,令上转向管柱和转向轴下移。 变形条与变形支架相似,它也是靠金属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的。与变形支架不同,它占用的空间较小。一般变形条一端与车身相连,另一端固定在转向管柱上。碰撞时冲击力达到一定值的时侯,转向管柱产生位移,变形条发生变形,从而达到吸能效果。

上面提及的特制的转向轴,就是在转向轴一段做成可折叠式的钢丝网,一旦外力超出规定的负载可以打褶联接,也就是说让转向轴移动,从而腾出空间。目前汽车吸能方向管柱的技术,在市面上有多种提法,例如“可缩进式”或者“自溃式”方向管柱等,其实都是一回事。

汽车操纵机构的正确使用

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转向盘、加速踏板和换档操纵手柄(变速杆)是汽车的五大操纵机构,熟练掌握这些操纵机构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也是每个汽车驾驶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

1 离合器踏板的正确使用

离合器踏板的正确使用对于车辆的平稳起步、顺利换档非常重要。操纵离合器踏板时,应以脚跟为支点,用左脚掌踏在离合器踏板上。以膝关节和躁关节的伸展动作踩下或放松离合器踏板。踩下离合器踏板时动作要快,一脚到底;松抬离合器踏板时,快慢要有层次。操纵离合器踏板应遵循的原则为:

快--开始松抬离合器踏板时应稍快一点,以便克服离合器踏板的“空行程”;

慢--当离合器踏板的空行程结束后,离合器开始接合(尚处于半接合状态),此时应慢慢松抬离合器踏板,使离合器平稳接合;

停--当离合器处于半接合状态时,汽车已慢慢起步,此时不能迅速松抬离合器踏板,而应稳住离合器踏板,稍稍停顿;

离--当离合器完全接合,汽车平稳起步后,应迅速将脚从离合器上移开,放在离合器踏板的左下方。

特别提醒:不允许用脚尖或脚心踩离合器踏板,以免操纵无力或滑离踏板;不准长时间使离合器处于半接合状态,以防止离合器处于打滑状态;严禁猛抬离合器踏板,以防止损坏传动系统的零部件:行车中,切忌左脚不离离合器踏板。

2 制动踏板的正确使用

制动踏板使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和乘客的舒适感。操纵制动踏板时,两手应平握转向盘,先放松加速踏板,然后用右脚掌踏在制动踏板上,以膝关节和躁关节的伸展动作踩下或放松制动踏板。使用中应尽量选择预见性制动。发现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降低车速,以少用制动,尽量避免使用紧急制动,从而减轻制动器的磨损。应根据不同路面的交通情况,采用不同的制动方法,以保证行车安全。

a.先急后松制动方法。遇到紧急情况时,第一脚制动先急速踩下制动踏板,紧接着缓慢踩第二脚制动踏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慢慢松抬制动踏板,再根据车速将换档操纵手柄拨入适当档位,配合加速踏板,恢复正常行驶。这种制动方法的特点是:当汽车随着制动的惯性点头时,乘客必然会前俯成弓形,这时若马上松抬制动踏板,乘客随着汽车的回位惯性必然往后仰,这种前俯后仰的运动很容易使人恶心呕吐,为此,需要在汽车点头刚开始回位时补上第二脚制动,使其不能迅速回位。然后再慢慢松开制动踏板,使汽车和乘客逐渐复原,这样可以减轻由于车速的急剧变化所造成的来回摆动,不会使乘客感到难受。

b.连续制动方法。遇到情况提前放松加速踏板使汽车减速,同时将制动踏板连续缓慢地踩下。这种提前减速制动可以降低因紧急制动所造成的冲击。

c.点制动方法。这种制动方法通常在雨天或泥泞路面上使用。点制动就是右脚轻轻地一点一点地踩制动踏板。这种制动方法可以减少由于车轮被抱死所出现的方向失控,同时可以获得较大的制动力。

d.紧急制动法。这种制动方法用于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制动时左手应握紧转向盘,右脚迅速将制动踏板踩到底。必要时同时拉紧驻车制动器,使车尽快停住。特别提醒:在紧急制动时,千万不要踩离合器踏板;在平时行驶中,不到十分紧急情况时,绝不得轻易使用紧急制动。

3 加速踏板的正确使用

用右脚操纵加速踏板,脚的踏法与离合器踏板相同,用脚关节的伸屈动作踩下或放松加速踏板。踩加速踏板时,用力要柔和,徐徐加速,不宜过急。要做到连续轻踩,缓慢松抬,不可忽踩、忽放或连续抖动。除必须使用制动踏板外,其余时间右脚都应轻放在加速踏板上。一般情况下,千万不能无故扇动加速踏板,以防止传动系统运转不稳。在冷车起动后,应采用减小油门的方法,使发动机运转至正常工作温度,绝对禁止在冷车起动时加大油门,否则,将造成发动机在润滑状态不良的情况下,因高速运转而导致烧瓦、拉缸等。

4 转向盘的正确使用

转向盘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驾驶员两手应分别位于转向盘轮缘左、右两侧,拇指向上自然伸直,并靠住转向盘轮缘,四指由外向里握住转向盘轮缘。

a.猛打急回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泥泞道路上车辆发生侧滑时。当车轮向右侧滑时,应立即松抬加速踏板,向右猛打一把转向盘(特别提醒:切忌向左转动转向盘,向左转动转向盘则会发生横滑)并抓住转向盘不放,等车尾恢复直线时,再将转向盘回正并控制好车速,千万不能让转向盘左右摆动。 b.转缓弯的操作方法。在弯道较直缓的道路上转弯时,双手在转向盘上可不改变位置,两手同时转动转向盘便能顺利通过。

c.转急弯的操作方法。在这种弯道上转向时可采用大角度转动转向盘,双手交替操纵转向盘的方法。如右转弯时,右手拉转向盘至5时至6时(相当于时钟上指针)之间放开,待左手推转向盘至2时左右时,右手再经左手腕上面握住10时至11时位置拉动转向盘,左手移至6时至7时位置继续推送转向盘。

特别提醒:驾驶车辆时要克服一些不良操作习惯,如大转弯时将手伸进转向盘内侧转动转向盘,也就是俗称的“掏轮”。

5 换档操纵手柄(变速杆)的正确使用

操纵变速杆时,两眼应注视汽车行驶的前方,一只手握住转向盘,另一只手以手掌贴住变速杆球头,五指握向手心操纵变速杆。换档时,在左脚踩下离合器踏板的同时,右脚松开加速踏板,按照档位位置,以适当的腕力和臂力推或拉动变速杆,使之换入预选的档位。特别提醒:变速杆的操纵动作要轻快、准确、柔和,不可用力过猛,也不要硬拉硬推,以避免变速器齿轮发响;挂倒档时,一般需要压缩倒档弹簧或提起倒档提钮,并在汽车停止状态下进行;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应尽量使用高速档,以减轻机件的磨损和降低油耗;要根据路面及交通情况,及时调整好车速。

运行中换档必须选好换档时机,换档时机可以从车速和发动机声音两方面判断,同时要注意减档加空油。当车速升高到一定时,及时挂入高速档;当车速降到一定时,及时挂入低速档。从发动机声音方面判断换档时机,发动机乏力时声音低沉,有余力时声音清脆而响亮,发动机由低速到高速时,由乏力到轻松,就是增档的时机。减档时机与增档时机相反,当发动机负荷较重时,会出现乏力的声音,在发动机转速较高时更为明显,要及时减档。

增档前,应首先进行汽车加速(所谓“冲车”),使汽车速度提高。待汽车速度提高后,才可以按照增档的操作步骤将变速杆由下一级档位(低档)移到上一级档位(高档),以实现增档。

6 正确使用操纵机构应遵循的原则

a.减档加“空油”的原则。车速快“空油”大,车速慢“空油”小;低速档“空油”大,高速档“空油”小;平路“空油”大,上坡“空油”小。

b.离油对动原则。在踩下离合器踏板时,必须同时放松加速踏板;抬起离合器踏板至半接合状态时,应酌情踩下加速踏板。

c.离变联动原则。在未完全踩下离合器踏板前,不得摘挂变速杆。

d.制离分动原则。踩下制动踏板时,在汽车未完全降低到10km/h之前,不应该踩下离合器踏板,但在车速降低到10km/h以下时,应迅速踩下离合器踏板。 e.油制逆动原则。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不得同时踩踏。

更多推荐

汽车,转向,踏板,油耗,发电机,加速,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