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发(作者:丰田花冠14款二手报价)

东风汽车牵手沃尔沃能否顺利借\"东风\"?

2013年02月01日 09:5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0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商用车虽然具有性价比优势,但性能、环保、安全、轻量化等方面,

与国际大型商用车公司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与沃尔沃集团建立战略联盟,无疑将全面提升

东风商用车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东风的国际化步伐。从目前看来,这一良好愿望

还仅仅只是一厢情愿

中国企业每次与沃尔沃携手都足以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几年前捣鼓的是一家民营企业\"

吉利\",如今是国有企业巨头\"东风\"。在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瑞典AB Volvo(简称沃

尔沃集团)近日正式签约,共同致力于发展\"东风\"品牌商用车之后,业内好评如潮。

\"中国中重卡行业老大东风汽车与全球三大中重卡制造商沃尔沃集团\'双强联手\',将对全

球卡车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借力沃尔沃在全球商用车市场的地位和资源,东风汽车

将大踏步迈进国际市场\"......全球金融危机中伤痕累累的沃尔沃卡车就这样突然变成了手中

的\"香饽饽\",没有人提到前方道路暗藏多少风险,东风汽车执行董事、总裁朱福寿甚至有可

能亲自兼任合资公司董事长。

55:45的股比,这一建立在资本纽带上的战略联盟果真会走出\"市场换技术\"的老套路吗?

人们仅从一本薄薄的合资协议上是根本看不出来的,倒是

沃尔沃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欧罗夫·佩森的话让人觉得更实在,\"中国卡车市场规模

相当于欧洲和北美的总和,是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中国即将迎来蛇年。蛇是一种特殊的

动物,能蜕去旧皮,迎来新生。这是一个绝佳寓意,东风与沃尔沃建立联盟后,也将迎接新

的未来\"。

沃尔沃沉疴

东风汽车和沃尔沃集团此次\"联姻\"算不上首开国内行业先河。近几年来,在中国这个全

球最大的卡车市场上,早已上演了一幕幕合纵连横的大戏。

2009年,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同意以5.60亿欧元(7.96亿美元)向德国卡车制造商曼

出售25%+1股的股权,与此同时,中国重汽支付8500万欧元,获得生产符合欧V排放标准

的卡车引擎的独家技术转让;2010年,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在北京签署了发动机和中重卡

的合资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将率先合资投建发动机生产项目,

其投资总额为18亿元,设计年产能15万辆,最高产能有望达到20万辆,次年8月合资公

司挂牌成立;2011年4月,四川南骏与韩国现代以50:50比例分别出资18亿元人民币在

资阳合资设立四川现代汽车有限公司;2012年2月,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戴姆勒

股份公司的合资项目挂牌落地,该公司总投资额63.5亿元,注册资本56亿元,福田汽车和

戴姆勒双方的股比为50:50。

牵手东风汽车,沃尔沃集团可以说是姗姗来迟,一如它长久的专注和保守。

人们实在是很难说清究竟因为\"专注\"才成就了其出类拔萃的技术和文化,还是后者决定

了前者。作为瑞典国家级企业,沃尔沃集团最初规模并不大,后来崛起成为全球商用车市场

的巨头,直到如今能在全球190个国家运营。包括中国,沃尔沃在全球20个国家建立了生

产基地,业内公认的是,沃尔沃在卡车业务、客车业务、建筑设备,以及船舶和工业推进系

统上有着较为出色的产品线。

尽管如此,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沃尔沃依然未能逃脱全球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

成为受伤最重的卡车企业之一。

与奔驰、依维柯和曼恩(涵盖中国重汽、大众商用车)之类的竞争对手相比,沃尔沃在

产品线方面是最单薄的,它似乎只专注于大型商用车的业务,对于盈利颇为重要的中轻型商

用车近乎置之不理。如虽然全球市场对排气量7升以下中轻型商用车有着持续的旺盛需求,

但沃尔沃一直对更大排量(大于15升)的重型卡车领域情有独钟,虽然在超大排量的商用

车市场空前成功,但是却不能真正提升其财务报表的成色,这一点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表

现的极为明显。

在危机浪头打来几乎无人幸免的情况下,沃尔沃糟糕的财务报表一度引发\"雷诺汽车将

抛售沃尔沃卡车控股权\"的传言。至于是否抛售,人们不得而知。

同样是在资本市场,沃尔沃和雷诺、马克、日产(UD)、东风早已构建了一个以雷诺汽

车为核心的泛商用汽车产业联盟,在这个基于复杂的股权纽带关系编织的大家庭中,虽然沃

尔沃卡车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美誉度始终是出类拔萃的,但它最终还是没有彻底融入其所在产

业联盟中。

沃尔沃依然是保守的,昔日的合作伙伴对此感触颇深。最近的一则案例是,中国重汽历

经九年谈判和沃尔沃建立起来的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不到一年便夭折,在这个项目中,

甚至有与其合作过的人士时隔多年仍然恨意难消。

翻翻这些陈年老账不难发现,沃尔沃出售给中国买家的一直都不是优质资产,此次拿出

来合作的商用车是个例外。去年,沃尔沃集团(AB Volvo)将旗下沃尔沃宇航公司(VolvoAero)

以69亿克朗的企业价值出售给英国工程集团GKN;吉利收购的沃尔沃乘用车至今未能如愿

量产;而沃尔沃挖掘机在有些用户口中更是乏善可陈,沃尔沃从韩国三星收购而来的工程类

机械令许多消费者如今抱怨不断,\"挖机中臂油缸断裂,紧接着液压总成出现漏油、行走板

弯曲变形、斗跟断裂、空调不能使用、电路故障、发动机烧机油\",因为急于抢占中国市场,

来不及得到良好培训的售后服务人员匆匆上岗,\"有的连机器都不会拆\"。

在工程机械市场,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由于事先巧妙的构架规避风险,随着国家基础设

施建设的降温,沃尔沃工程机械已经在中国市场埋下巨大的社会隐患。

未定之数

东风汽车与沃尔沃集团组建的新合资公司有许多沟沟坎坎是需要双方认真迈过去的。如

果仅仅是停留在新公司赚钱沃尔沃分账的合资理念高度,新公司能走多远能走多好都将是个

未知数。

类似的合资合作沃尔沃并不陌生。即便是在商用车领域,当年在沃尔沃卡车和雷诺卡车

之间,虽然二者在大型商用车领域可以实现一定的优势互补,但沃尔沃卡车过于强调个性文

化,在技术平台的融合上一直举步维艰。相反,在这一点上,雷诺和日产向东风先后转让发

动机、驾驶室等技术的开放态度,与沃尔沃卡车的固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人认为,从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上不难发现,一旦到了关键时候,沃尔沃卡车方面总是

拒绝转让技术,甚至希望独揽整车销售大权,要求合资伙伴签订条件苛刻的发动机项目条款,

这些事情都有可能同样会在与东风汽车的合资项目身上发生。

在几天前刚刚结束的新闻发布会上,东风汽车和沃尔沃对外发布的关键问题的相关约定

要么只言片语,要么模棱两可。公开的合资信息表明,合资前期,东风集团将从与日产汽车

公司合资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回购中重型商用车业务和资产,其中绝大部分业务与资产

将转移至东风集团与沃尔沃集团成立的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东风集团与沃尔沃集团分别持

有55%和45%的股权。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董事会由7人组成,其中东风集团委派4名,沃

尔沃集团委派3名,东风集团委派董事长和总经理,沃尔沃集团委派副董事长。

从合资公司股比结构和公司高层人事安排上看,东风汽车似乎占据主动。东风汽车方面

高层称,为了帮助东风开拓国际市场,双方将共享国际销售渠道和服务,还将在欧洲设立研

发中心;在中重型商用车出口方面,\"我们与沃尔沃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合资公司将作为载

体,承担起出口使命。

然而据记者从有关渠道的了解,在双方确实达成的\"一致意见\"中,让东风商用车借用沃

尔沃的渠道出海,并未写入目前的合资合同文本中去。

并非万事俱备

东风商用车是东风汽车的优质资产,如同沃尔沃商用车之于沃尔沃集团,东风汽车也是

中国最赚钱的汽车巨头之一,尤其在商用车领域,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东风商用车已经成

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商用车企业之一。\"东风\"品牌的中、重型商用车销量已连续9

年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即便如此,\"东风\"品牌依然与国际一流品牌存有鸿沟。东风汽车公司相关高层曾坦言,

中国重卡产品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并集中体现在整车设计、关键总成、汽车

电子、安全、节能、环保、零部件等方面,这也正是驱动合资谈判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业从商用车起步,一举成名也因商用车而来,商用车是东风汽车的根基,在商用车领

域,东风汽车输不起,如果重蹈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作的恶梦,对东风汽车将是一场灾难。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汽车业产能过剩,特别是商用车产能过剩已确定无疑,

走向海外是中国车企的不二选择。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商用车虽然具有性价比优势,但性能、

环保、安全、轻量化等方面,与国际大型商用车公司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与沃尔沃集团建

立战略联盟,无疑将全面提升东风商用车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东风的国际化步伐。

从目前看来,这一良好愿望还仅仅只是一厢情愿。

【编辑:吕思言】

东风与沃尔沃成立商用车合资公司

结束7年合资谈判,东风有限各子板块业务重组陆续展开

1月26日,东风汽车(600006,股吧)集团和沃尔沃集团在京成立新商用车合资公司,双

方的股比为55:45,生产中、重型卡车,产地落户东风的老家湖北十堰。一位东风高层透

露,为了理顺东风各个子板块的重型商用车业务,沃尔沃将出资回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

风汽车和日产汽车合资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有限)下属的商用车公司里日产汽车股份,即未

来东风的中、重卡业务主要划拨到新合资公司。此举标志着东风汽车集团提出\"大自主\"战略

中在\"大商用车\"层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理顺资产是关键

从东风汽车集团组织结构里可以看出,各个下属板块的资产结构比较复杂,很多相同性

质的业务被分散到了不同的子公司。因此,东风沃尔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后,如何理顺原有

的资产结构成为关键问题。

上述东风高管介绍,根据东风汽车集团战略布局,整合旗下的商用车业务是其\"大商用

车\"计划推进中的重要一步,最大的困难在于部分商用车业务涉及多方交叉控股。比如,由

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对等合资的东风有限公司里面有两块商用车资产,分别是生产中、重卡

的商用车公司(以下以板块A代替)和有轻卡业务的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以板块B

代替)。

东风汽车集团内部人士介绍,板块A将抽调到东风沃尔沃合资公司中。\"日产汽车在板

块A里的股份将由沃尔沃出资收购,这样资产结构就很清晰,也即东风在中国的中、重卡

业务只跟沃尔沃发生关系\"。

消息人士透露,把中、重卡业务从东风有限里拿出来,是东风汽车的一个妥协,也是谈

判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

另据了解,东风还有一个纠结的重卡资产,即\"东风日产柴\"。最早的时候,东风日产柴

是由东风汽车集团和日本日产柴公司、日本住友商社、新加坡陈唱父子汽车(星)有限公司

于1996年5月联合组建的,是首家经国家批准生产重型卡车及大型豪华客车底盘的合资企

业,产地在杭州。日产柴公司里有日产汽车的股份,后来这些股份被沃尔沃收购了,也即现

在\"东风日产柴\"实际上是由东风和沃尔沃两个大股东所持有的,也许称之为\"东风沃尔沃柴\"

更好理解。因此,时至去年年初,仍有消息称,\"东风沃尔沃的合资企业或者会落户杭州。\"

一位接近东风的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块同属重卡的业务是直接装入东风沃尔沃的新公司

还是重新做资产评估再重组成后续难题。

另据透露,理顺重卡业务后,上述提及的板块B里的轻卡业务未来可能也会剥离出东风

有限,共同纳入到\"大商用车\"里。

沃尔沃急需中国业务救驾

新合资公司成立后,东风汽车集团内面临最大变数的将是东风有限。另据了解,未来东

风有限里框架中零散的自主乘用车业务(即除东风日产外),包括郑州日产的东风品牌以及

东风柳汽的风行品牌两块将打包组成\"大自主\"战略中\"大乘用车\"资产。东风有限各个子板块

的业务重组将会陆续进行,未来被抽出风行品牌后的东风柳汽将会升级成东风集团直管的单

元,相比目前的层级相当于升格两个级别。

东风和沃尔沃的合资谈判长达7年,其中生产基地选址、沃尔沃合资资质等问题成为谈

判的核心。据了解,沃尔沃拿出优势的卡车业务与东风合资主要看重中国市场, \"它在欧洲

市场发展缓慢急需中国救驾\",据有关消息人士透露,更重要的是在竞争对手德国曼、戴姆

勒集团通过在华合资均实现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沃尔沃商用车在华合资的多次失败,致使

其在华加速滑落到边缘地位。

公开资料显示,沃尔沃集团早在10年前就进入中国,但\"联姻\"结果却以\"败走麦城\"告

终。2003年6月,中国重汽(000951,股吧)和沃尔沃集团投资16亿元组建济南华沃卡车有限

公司,2005年全年仅生产200多辆车,2006年年初华沃卡车公司全面停产。2009年,中国

重汽与沃尔沃集团宣布终止合作。

最终产地选在了十堰则是东风提出的条件,\"并不是因为那里的产业配套条件有多优厚,

是要解决当地大部分员工的吃饭问题\"。知情人士表示。

此外,东风公司内部计划里,与雷诺汽车签署合资协议已明确在3月份,与福建福汽集

团签署重组也紧随其后。在1月16日召开的2013年工作会议上,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表

示将\"进一步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并购重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战略合作和

并购重组的机会,稳步展开技术并购、平台并购和品牌并购,集聚国外一流企业优势资源和

品牌效应。\"

东风与沃尔沃合资谜底揭开 生产基地落户十堰

在东风雷诺合资项目进入倒计时之际,东风集团再传出合资消息。

近日,有消息称,东风与沃尔沃长达近七年的马拉松式谈判将于1月26日到达终点,

双方将于当日在北京签订合资协议,正式组建合资公司。

对于这一消息,东风集团内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据悉,双方将成立55:45的合资公司,其中东风汽车持股55%,沃尔沃集团持股45%,

生产地点选在湖北十堰。从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合资产品的品牌选择问题依然是个未知数。

合资双方计划创造一个新的合资品牌,还是选择传统方式悬挂中方\"双飞燕\"标识?对此,资

深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高端车挂沃尔沃的标志,低端车挂东风的标志应该是最可行的出

路。\"

7年恋爱终将签约/

进入2013年,东风和沃尔沃商用车合资项目即将签约的消息再次浮出水面,该项目计

划于1月26日正式签约。对于这一合资项目,东风商用车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现得非常谨

慎,并统一口径对外宣称:\"对此事不知情。\"

然而,东风集团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目前东风商用车相关负责人应该

已经身在北京,正在为签约仪式做最后的筹备,1月26日正式签约。\"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谈判,双方达成一致,拟成立55:45的合资公司,

其中东风汽车占股55%,沃尔沃集团占股45%,生产基地最终落户湖北十堰。

根据双方协议,这一合资项目不仅涉及整车生产项目,还包括发动机生产项目。在合

资过程中,沃尔沃卡车输出技术和标准,东风商用车负责提供制造能力。

回顾东风与沃尔沃的合资历程,从东风汽车正式披露意向开始已近7年时间,用\"马拉

松\"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在这七年当中生产基地选址、沃尔沃合资资质等问题成为谈判的重

要绊脚石。时至去年年初,仍有消息称,\"东风沃尔沃的合资企业将落户杭州。\"

在诸多障碍中,沃尔沃最终是和东风有限成立合资公司还是和东风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成为谈判的焦点。

这一问题在去年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东风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中重卡业务将退出东风

有限,该计划已经在推进当中\"。随着中重卡业务从东风有限剥离,东风与沃尔沃的谈判也

就步入快车道。\"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应该算是东风集团作出的一个让步。\"业内人士分析。

\"随着这两年东风商用车业务壮大以及国际影响力提升,东风集团在合资企业中占有控

股权,并将生产基地建在家门口十堰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北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汽车研

究中心咨询副总监李子良表示。

品牌问题待解/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东风集团不仅在国内商用车领域获得发展,在国际商用车领域

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不得不承认,东风商用车目前也遇到了发展的天花板。\"李子良分析称,\"对于东

风而言,他们现在已经不再满足于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他们的目标是打造符合世界标

准的车型。\"

\"然而仅仅依靠东风自己的实力,突破技术瓶颈依然具有一定难度。\"钟师认为,\"虽然

东风与雷诺实现了商用车的合作,但也仅仅解决了动力技术问题,底盘技术、车身设计等方

面的难题依然待解。\"

因此,东风通过与全球领先的商用车制造企业沃尔沃的合作将能够突破技术天花板,

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对于东风商用车来说,沃尔沃对这项合作的渴求度则更高。\"这主要是因为过去十年

沃尔沃是中国市场的一个失意者\",李子良表示。

根据李子良统计:\"十年前沃尔沃商用车的在华年销量大约在1000余辆,然而目前这

一数字甚至出现下滑趋势,年销量甚至不足1000辆。\"

更重要的是,在竞争对手德国曼、戴姆勒集团通过在华合资均实现了快速发展的背景

下,沃尔沃商用车在华合资的多次失败,致使其在华加速滑落到边缘地位。

在此前诸多争议问题上达成共识,拦路虎被一一清除的条件下,东风与沃尔沃在商用

车领域的合资项目终将落地。然而截至目前,合资产品的品牌问题依然是个谜。

李子良认为,\"未来的合资产品悬挂东风\'双飞燕\'标识的可能性很大。\"这对于未来产品

出口也具有一定的好处,而且这已经成为我国商用车合资的一个惯例。

纵观目前中国商用车合资企业,大部分合资车型均选择悬挂中方品牌标识。\"这主要是

因为中国商用车市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业内人士表示。

合资产品品牌悬念将在合资公司签字仪式上揭开谜底。\"关于产品标识选择、双方的合

作细节等问题均将在1月26日一一公布\",东风集团内部人士表示。

更多推荐

东风,合资,商用车,集团,东风汽车,公司,卡车,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