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日发(作者:华为x2折叠手机官网价格)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 ............................................................................................................................ 1

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 继续稳居全球第一....................................................................................................... 1

盘点2011中国汽车市场 ....................................................................................................................................... 2

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十大前瞻性预测 ................................................................................................................ 5

2011车市冷热不均:美系高增长 日系陷困境................................................................................................... 9

2011年畅销车型 .................................................................................................................................................... 9

把丰田挤下第一宝座 通用靠什么 ..................................................................................................................... 16

真实的消费能力

从2011年汽车销量说起 ........................................................................................................ 19

俄罗斯2011年销量增长39% 达265万辆 ....................................................................................................... 20

自主俄罗斯车市2011年销量排行 ..................................................................................................................... 20

2011年印度的新车销量 ...................................................................................................................................... 21

印度马恒达取代塔塔称雄本土车市 ................................................................................................................... 21

澳大利亚2011年销量排行 ................................................................................................................................. 22

捷豹路虎2011年中国增长61% 突破四万两千辆 ........................................................................................... 31

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 继续稳居全球第一

记者从2012年1月12日召开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会)月度信息发布会上获悉,2011年,我国实现汽车产销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同比分别微增0.84%和2.45%,增幅较上年分别回落31.60个百分点和29.92个百分点,产销增速13年来首次低于3%,但我国汽车产销总量继续居全球第一位。

2011年,在行业内骨干轿车企业中,合资企业表现不俗,其中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和神龙等五家企业增幅高于全行业,增长分别达到16.54%、10.62%、16.57%、18.18%和8.24%,分别高于乘用车行业增幅9.92、4.00、9.95、11.56和1.62个百分点。2011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奇瑞、吉利、长安福特、神龙和一汽丰田,分别销售111.87万辆、100.54万辆、97.63万辆、66.54万辆、58.56万辆、46.88万辆、43.28万辆、41.54万辆、40.41万辆和39.97万辆。2011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647.2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4%。

中汽协会助理秘书长朱一平分析,2011年,虽然受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汽车相关鼓励政策退出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汽车产销结束了连续两年高速增长,2011年的回落基本符合预期。

2011年产销增速同比逐月回落

2012年汽车市场或好于上年

从2011年汽车月度产销变化情况来看,增速同比呈逐月回落态势,但月均产销保持在150万辆规模,产销总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一。2011年12月,汽车生产169.20万辆,环比下降0.18%,同比下降9.26%;销售168.96万辆,环比增长2.03%,同比增长1.38%。

朱一平表示,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入世已满十年,十年间汽车工业取得了良好发展,汽车销量年均增长超过20%,远高于全球总体增长水平,汽车工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中汽协会预计,2012年汽车市场需求有望高于上年,全年产销增速也将快于上年,但总体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今年全年汽车销量在2000万辆左右,增长率为8%。其中,预计全年乘用车销量约在1587万辆左右,增长率在9.5%;

商用车销量在411万辆左右,增长率在2%左右。

2011年乘用车需求继续增长

商用车市场需求下滑明显

2011年,在整体产销微增的背景下,乘用车需求继续增长,而增幅明显下滑。

中汽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448.53万辆和1447.24万辆,同比增长4.23%和5.19%。2011年12月,乘用车产量为136.42万辆,同比下降5.61%;销量为136.89万辆,同比增长4.61%。

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交叉型乘用车表现最为低迷,成为拉动乘用车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2011年,交叉型乘用车产销223.90万辆和225.83万辆,同比下降11.58%和9.38%。

2011年,受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商用车市场表现较为低迷,共销售403.27万辆,同比下降6.31%。

2011年,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客车市场表现最为出色,2011年共销售40.34万辆,同比增长13.25%;货车市场结束上年快速增长,呈小幅下降,共销售270.19万辆,同比下降4.57%。其中,半挂牵引车和货车非完整车辆(货车底盘)市场需求下降较为明显,成为拉动商用车销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分别销售25.76万辆和58.53万辆,同比下降27.37%和13.31%。

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有率有所下降

汽车出口量再创历史新高

2011年,乘用车自主品牌总体表现不如上年,共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23%,占有率比上年下降3.37个百分点。

对此,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由于自主品牌多数为小排量车型,而且产品竞争力差,品牌溢价力较弱,2008年以前还能和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差异化发展,弱势还不是很明显;现在在市场低速增长的情况下短兵相接,高下立现。他预计今年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下降的局面并不会有所转变。

2011年,虽然国内汽车需求减缓,但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中汽协会对行业内整车生产企业报送的出口数据统计,2011年,汽车企业共出口各类汽车81.43万辆,同比增长49.45%。

此外,根据海关汽车商品统计数据,2011年1~11月,汽车商品出口金额624.60亿美元,同比增长33.55%;其中整车出口金额99.12亿美元,同比增长58.94%,全年将稳超百亿美元,超过历史上最好的2008年。

盘点2011中国汽车市场

术为核心;品牌运营为创造利润的主要手段;无论产品的进化还是市场的发展都遵循由低阶向高阶逐步发展的步骤。

在汽车市场的三要素:产品和技术、品牌、渠道和消费者(或者说市场)中,我国只在一个方面具有优势,那就

是渠道和消费者,这一要素既是自变量也是因变量,而产品与技术、品牌则是自变量。只掌握因变量的主动权,而没有掌握自变量的主动权,中国汽车工业显然无法实现真正的强大。

那些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上我们可以赶超发达国家的意见,显然忽视了上述的规律,甚至对我们现有的优势即第三个要素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即使产品和技术实现了,消费者就一定要接受吗?也就是说,即使国产新能源汽车帮助消费者实现了节能的目标,考虑到品牌的因素,消费者也不一定会选择国产汽车。

目前来看,现阶段汽车工业的环保要求应主要体现在“高效”上。众所周知,即使是最高效的汽车,其发动机做功的利用率也不足50%,如果能更好地解决被浪费的发动机功率利用问题,那将为汽车的节能减排做出巨大的贡献。而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涡轮增压等技术可以有效帮助降低汽车油耗,类似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甚至我们应该更多地推广手动档汽车(我国的手动档汽车市场占比远低于欧洲市场),通过发挥汽车系统本身的潜力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现阶段更有现实意义。

而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等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我们既无法在短时间内超越发达国家,也无法立即大批量普及。因此,无论研究机构还是企业,都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攻克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难题,结合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增强未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力。

豪华品牌发力“便宜车”

在宝马、奔驰与奥迪的发源国——德国,这些品牌可以做到为各个阶层的消费者服务,产品线远比在中国丰富。进入中国的初期,因为关税、购买力等因素,这些品牌无法做到兼顾各阶层中国消费者,而目前,这些阻碍因素已经逐步消失,让豪华品牌有了与合资品牌一挣主力市场的勇气。目前三大豪华品牌的价格都已下探到30万元以下,让那些以往在迈腾、雅阁、凯美瑞等车型间犹豫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虽然不具备B级车主力车型的空间、配置等优势,但接近的价格就能享受豪华品牌带来的优越感,使那些对商务用途不那么敏感的消费者有了犒赏自己的机会。而随着市场的发展,这部分消费者的比例将越来越高,是豪华品牌发力“便宜车”的重要市场因素。

同时,车的级别越低并不意味着产品的利润低,即使考虑关税等因素,大众甲壳虫在北美等地的售价也远低于中国市场。在小型车市场上,走个性化路线的MINI、甲壳虫以及新进入中国市场的菲亚特500等,为青睐小车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而满足小众市场将为企业带来高于大众市场的利润率,同时丰富产品线、提升品牌形象。

因此,未来我们将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豪华品牌“便宜车”出现,而这一现象将更加压缩急于提升品牌形象的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使得自主品牌无论从价格还是产品品质上都面临更大的挑战。

经销商困局

2011年年底,瑞典萨博汽车向瑞典法院提交破产申请保护,使得庞大与青年联合收购萨博汽车的梦想破灭,巨额资金可能将无法收回。这让我们发现,当初庞大与青年联合对萨博的收购显然准备不够充分,为何两家在中国市场非常成功的企业会做出如此不明智之举,让人费解。青年汽车作为制造商对一家濒临破产却有相当实力的老牌汽车商表示出兴趣并不令人意外,而庞大以汽车贸易起家,为何会对一个并不熟悉的领域兴趣如此浓厚?

在2011年,中国汽车分销产业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现象,例如丰田汽车加大对渠道的控制力度,计划依照丰田在日本对经销商的控制来实现对中国汽车销售渠道的掌握,其他汽车品牌对渠道的整合也已开始进行。

汽车企业整合销售渠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散乱的汽车经销商对品牌造成了伤害,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在工商注册的6万多家汽车经销商中,70%是单店经营,不同4S店之间不同的执行标准使得品牌满意度尤其是服务满意度难以提高,企业因为一些4S店的个体行为蒙受巨大声誉损失,这些情况显然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难题。同时,更大的渠道话语权也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与更大的市场控制权。因此,当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出现滞缓之时,对渠道整合也成为应有之义,这种整合使得经销商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由于经销商数量饱和,简单依靠开店布局拿下品牌经营权已无实际意义,尤其在店面密集的大中型城市。而在二、三线城市进行开拓代价过高,投资回收期较长。因此,对于在全国布局的大型经销商集团,前景并不非常乐观,寻找更好的机遇已是必然。

上述原因使庞大做出了一个决策——收购萨博汽车,这个多少带些赌博性质的决策最终没有为庞大带来回报。萨博汽车的品牌、技术、人才等等使庞大看到了一举进入汽车制造业、分享中国汽车市场盛宴的机会,但收购一家处于和我国市场环境完全不同的汽车企业,收购背后的债务、政府因素以及萨博与通用汽车复杂的关系完全超出了庞大所能掌控的范围,因此,收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庞大的遭遇反应了中国经销商整体的困局:依靠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壮大,但未来却难以保障,而迟迟不肯修改出台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更加重了市场的观望情绪。

自主品牌乘用车前途依旧不明朗

在北京等大城市,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大量自主品牌4S店倒闭,与一汽大众等合资品牌和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4S店门庭若市的局面形成很大反差。而在整个中国市场,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自2009年达到顶峰后开始滑落,即使不考虑交叉乘用车销售大幅回落的影响,自主品牌乘用车2011年的年增长率依然与合资、豪华品牌相差甚远。曾经热销的比亚迪F3、奇瑞QQ等车型从销量前十位的榜单中消失,新的补充力量目前还难以看到。

2011年,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受到合资企业的重视,但销量最大的B50月销量也只徘徊在5000左右,还有进一步下探的趋势。与合资车共用平台、自主打造品牌的合资自主品牌乘用车能否成功还有待市场检验。

整体来看,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前途依旧不明朗。而奇瑞与路虎合资等合作行为,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传统的自主品牌企业带来帮助,目前也难以看到。毕竟,路虎等豪华品牌与国内企业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拓展中国市场,核心技术的掌握还是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的积累来提高。

汽车消费升级明显

消费者永远追求更好的品牌和产品,尤其当中国的消费者购买能力增强之后。因此当汽车刺激政策退出、北京等地实行限购等重大不利因素出现时,合资品牌、豪华汽车凭借更强的品牌和产品实现了市场占比的跃升。这一现象为自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以来,消费结构最大的一次转变。目前看来,这种结构转变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海关总署

汽车金融快速发展

美国消费者使用汽车金融工具购买汽车的比例超过90%,欧洲也有60—70%的消费者选择汽车金融服务,而中国目前使用汽车金融工具的消费者占比不足10%,与此同时,通过贷款购买房屋的中国消费者比例但远远高于贷款购车。这些让汽车金融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最新消息是,大众汽车金融宣布将在2012年下半年前追加投资20亿元人民币用于拓展汽车金融业务,福田、江淮等国内企业也纷纷与银行、金融服务公司合作,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

汽车金融业务的核心是赚取高于银行的利差、服务费以及衍生产品如捆绑保险等产生的利润,而这些超出的支出对于急于购车的消费者并不是问题。但在目前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的中国市场,若不依靠本身已抵押在银行的房产进行抵押,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来说,风险较大;而重复抵押,对于中国还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来说,显然带来的问题也很多。例如,那些房产、汽车都低首付的消费者产生违约,则拍卖房产后优先偿还的顺序会给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带来困扰。

上述问题都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信用体系的完善,逐渐得到解决,届时,汽车金融业务又将成为汽车企业的另一大重要利润来源。

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十大前瞻性预测

新年伊始,2012年车市序幕正式开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车市整体增幅大幅回落,遭遇“过山车”式的惊险变化。展望2012年,困难仍数不胜数,但相比其他行业,汽车无疑是我们能期待的拉动经济发展的一味兴奋剂,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又将怎样呈现呢?理所当然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

豪华车依然向好

去年,摩根大通发布预测报告称,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将剧增”。到2015年,销量将达110万辆。目前,中国的豪华车销量仅占到整体车市6%的市场份额,与国外成熟市场豪华车30%~40%的市场份额相比,相距甚远,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产能扩张体现了豪华品牌在中国的野心勃勃。早在今年4月,宝马就率先宣布增资计划,对华晨宝马第二工厂的投资由5.6亿欧元增至10亿欧元,2012年宝马将在中国实现30万辆的产能。

戴姆勒集团奔驰投资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刚刚签订20亿欧元的投资框架协议;与此同时,北京奔驰的发动机工厂已正式动工,在2015年将实现40万至50万辆产能。奥迪也不甘落后,自2011年放量增长之后,奥迪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目标--2015年目标销量为70万辆,并将全系车型导入中国市场销售。2012年,豪华车市场或将首次出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格局。

另外,去年进口豪华品牌增长异常迅猛,奥迪、路虎、沃尔沃、雷诺、保时捷以及凯迪拉克6个豪华品牌的增速超过了50%。专家们也预测2012年进口豪华车市场仍将保持大幅增长。

合资品牌三强企稳

去年合资车总体增长情况较好,但内部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上海通用成为目前为止增长最快的合资车企,也是2011年为数不多的几家保持增长势头的车企,交出20%以上增幅的优异答卷。南北大众紧随其后,增长幅度均超过10%。上海通用、南北大众已牢牢占据中国市场的头三把交椅,将其他企业远远抛在后面,这一现象,相信在2012年无法改变。

韩系车可谓是2011年车市的一匹黑马,现代和起亚在B级车市场的优异表现,给2011年车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也实现了韩国车几十年以来第一次在B级车上的重大突破。以第8代索纳塔(报价

图片

参数)和K5(报价

图片

参数)为代表的韩系车,不仅撼动了日系三强在B级车的传统地位,也对帕萨特和迈腾(报价

图片

参数)等德系豪强造成不小的冲击。去年,受地震的影响,丰田和本田都不同程度的下滑。日产成为日系车中唯一的亮点,同大众的南方战略一样,日产的南进同样取得了历史性的好成绩,换回20%以上的增幅,让丰田和本田望尘莫及。

自主品牌洗牌来临

2011年是自主品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直以来作为自主品牌旗帜的奇瑞汽车,首次出现销量的负增长,即使在12月份实现较大增幅,也不能改变全年整体销量的颓势;比亚迪在经历裁员、高管离职以及网络的调整等影响,加上主力车型销量的持续下滑,新能源的市场表现差强人意,销量并不满意;吉利在帝豪上的初步成功,实现逆势上扬的增长,一直处于短板的全球鹰品牌,随着GC7(报价

图片

参数)的上市,将为吉利带来新的生机。

传统三强的整体低迷,给自主品牌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或许今年自主品牌的传统三强局面将被打破。销量下滑对自主品牌的影响只是开始,随之而来的利润下滑和品牌力无法突破,更是将自主品牌推上了白炽化的竞争环境。合资自主遍地开花,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同时还要面临消费升级带来的不利影响,生存环境持续恶化。2012年自主品牌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洗牌,尤其是在整体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的车企,都有被重组的风险。

车市井喷不再

在经历了2009年和2010年高达30%以上的跨越式发展之后,2011年进入了调整期。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国内的汽车销量一般遵循两高一低的规律,也就是说,几年高速增长之后,一般有一个盘整期。专家预测,国内车市的高速增长期已过,以后的增速很难超过20%,这在未来几年内都不会改变。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车市,基数已经很大,要在这么大的基数上保持高增长并不容易。其二,我们的能源和环境也支撑不了这样的高速发展。现在国内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高,已经接近60%,而新增部分很大程度都是汽车消耗的。同时,一线城市(报价

图片参数)的交通容量已经饱和,控制汽车增长已经在很多大城市成为共识,即使是向三、四线城市拓展,还会受到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速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是最为有利的。

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2012年维持上年缓慢增长的态势的可能性较大,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即使这样,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应该说我国的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还是领先的。

渠道西移市场下沉

2012年,汽车企业在布局上,市场西移和渠道下沉是大势所趋。同样,随着二三级市场、三四级市场和中西部地区的崛起,会弥补一线城市(报价

图片

参数)销量下降的部分。今后一段时间,汽车消费将是缓慢、平稳增长,市场不

会出现大起大落。有预测数据显示,大概到2020年,中国三线城市占全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将提升到55%左右,一线城市则会降至15%,两者累计占到70%的份额,二线城市同样将下降至30%.

上述所定义的城市分级中,一级城市为北京、上海和广州,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二级城市是区域型经济中心,像成都、西安、重庆、武汉、天津、大连、沈阳等等;三级城市是发达省会,四级城市是欠发达省会,五级、六级就是地级市。统计数据显示,三线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2.9%,千人保有量也将越高,将来三线城市市场份额就有望超过62.9%.

日系车卷土重来

在过去2011年,日系品牌受地震影响整体销量低迷,去年6月份虽然有明显恢复,但与震前相比仍旧有不小的差距。而如今,经过四个多月的缓冲及调整期,日本汽车产业逐渐走出了大地震的阴霾,相信在2012年将集中发力。为抢夺受地震影响损失的市场份额,为数不少的日系新车、改款车等将排队上市,比如曾受地震影响推迟上市的新凯美瑞(报价

图片

参数)、雷克萨斯CT(报价

图片

参数)200h等都已在去年上市销售。与此同时,在售日系车型陆续发起大幅降价,且降价幅度不断加大。

去年10月,丰田汽车研发中心正式在江苏常熟开建,将是丰田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推进国产化新能源车。本田即将发布全新一代CRV,马自达更换了全新的管理层,原一汽马自达总经理山冈显二郎已经调回日本,来自马自达日本总部的关根则男接任总经理职位,原一汽马自达副总经理于洪江也于此前离任,来自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青久接任其职位,相信这都是为正式发力做准备,2012年将会是日系品牌再次爆发的一年。

新能源车依然是愿景

中国从2009年开始确定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随后政府密集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在税收、研发、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扶植力度已经超越发达国家。

与之对应的,中国汽车企业也纷纷成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不断向市场推出最新研发的电动汽车。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汽车生产厂家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概念车。然而与政府不断加码的扶持力度以及企业的热情相比,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反应不如人意,与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规划存在巨大差距。现阶段中国的新能源车,基本不外乎是油电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与同类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量产车的价格要高出近一倍,虽然有政府的高额补贴,但消费者依旧要承担相对高的车价,而且大部分消费者担心购买后的保养成本高昂。所以,在2012年度内,虽然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各大车企对于新能源车的热情高涨,也会看到多款新能源车下线上市的热闹场面,但对于市场层面而言,相信新能源车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二手车成新增长点

与新车市场的低潮相反,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2011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比2010年同比增长了12.04%。新车销售和二手车交易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这一从未出现过的新现象日前正在席卷国内整个汽车行业。媒体以前对于车市的关注基本都在于新车市场,但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二手车市场将会是车市另一个快速增长点。

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由于诚信度低、行为不规范、售后服务差等问题困扰,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与国内现有二手车交易市场提供场地和服务,吸引经纪公司入驻,赚取租金和交易手续金的模式不同,诚新二手车大卖场由上海通用汽车参与,集中体现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运营的独特优势。大卖场还是上海通用旗下诚新二手车经销商的培训基地和信息、资源的交流中心,在品牌推广、客户服务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标杆示范作用。

2011车市冷热不均:美系高增长 日系陷困境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球汽车市场上出现冰火两重天,以往的成熟汽车市场美国、欧洲和日本,只有美国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而欧洲和日本则陷入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之中,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出现类似情况,只有俄罗斯市场保持了全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巴西和印度的增速明显放缓,显然在全球经济都在寻求摆脱困境的情况下,汽车产业很难独善其身。与之相伴的是各大跨国汽车企业面临着可谓天差地别的境况。

2011年美国车市轻型车和轻型商用车总销量为1274万辆,同比销量上涨10.2%,涨幅超过中国。美国三大的表现尤为突出,在美国市场SUV和皮卡市场的恢复让三大传统优势得以保持,另一方面通用和福特都在小型车市场有着突出的表现,尤其是通用的科鲁兹与福特的福克斯,成为在美国销量增长的龙头,而克莱斯勒在中型车和SUV推出了不少新车,凭借改善的做工和重新设计的外形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这让他们在今年多卖出24万辆的汽车。

2011年韩国现代、起亚、韩国GM、三星、双龙等5大整车生产商的业绩数据显示,国内外销量共计776万辆,同比增加13.4%。其中,韩国内销量147万辆,同比增加0.5%,海外销量629万辆,增长16.9%。相比之下日本企业则不尽如人意,日本1~11月销量较上年下降了20%以上,由于三月份的日本地震使汽车产量和需求量大大下降,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预计,2011年日本的新车销量将下降至425万辆,2011-2012年(到2012年3月31日为止)的新车销量同比下降4.45%至445万辆。此外,除了三菱日产在美国继续增长外,丰田和本田都遭受重创,丰田的销量跌了8%,雷克萨斯则暴跌了16%,本田下跌5%,本田讴歌销量下滑了8%比2010年少卖了7万辆高档车,这对本田的利润影响很大。

欧洲阴冷的市场境况让除德国外的大部分国家日子相当不好过。2011年,欧洲重要的汽车市场中,德国的新车销量为317万辆,同比增长8.8%;意大利新车销量175万辆,同比下降11%;法国新车销量220万辆,同比下降2.1%;西班牙新车销量81万辆,同比下降18%;而全年英国的新车销量为194万辆,同比下降4.4%,创下10多年以来销量最低纪录。分析师认为,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欧债危机影响到消费者信心,预计2012年欧洲车市仍将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2013年将有所恢复。

另据数据,澳大利亚在2011年的轿车、SUV和商用车销量总共达到100.8万辆,这是澳大利亚市场有史以来年销量第四次突破百万辆,但相比2010年仍然少了2.7万辆,下滑2.6%。而南非2011年新车销量为57万辆,同比增长16%,2010年销量为49万辆。

2011年,在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中,俄罗斯一枝独秀,前11个月俄罗斯市场销量共计240万辆,同比增长41%。预计全年俄罗斯的汽车销量或将达到260万辆,比上年增长37%。而巴西、印度的增速明显放缓,2011年印度的新车销量为195万辆,同比略增4.3%。巴西全年总销量达到343万辆,同比上涨2.9%,低于此前预期的4.2%的增幅。

2011年畅销车型

但是,也有分析认为,大众才是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冠军。因为通用汽车的销售数字包括了与中国合资的上汽通用五菱的128万辆。通用汽车在上汽通用五菱并不具备控股地位,计算全球销量时却包括这家企业。

丰田花冠销量下降但仍登榜首

位于畅销榜第二位的是现代伊兰特/悦动,2011年全世界范围内共售出101万辆,比位于榜首的丰田花冠稍显逊色(销量少了1%)。丰田花冠包括丰田Auris在内,共在全球15个国家生产,140多个市场销售。因此,丰田在日本本土海啸灾难冲击下仍然能保证全球102万辆花冠的销售量(同比去年降低了2%)。

受到自然灾害冲击更为严重的是本田及其零部件供应商。与去年同期相比,本田思域的销量下降了12.5%,今年仅为55.5万辆。因此,今年的全球销量排行榜上思域仅排在第12位,而2010年还排在第5位。

起亚锐欧横扫伊朗

起亚锐欧是杀进今年福布斯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的一匹黑马。锐欧2011年全年共售出了大约81.5万辆。但是,总量中新车型的比例极低,而其中,老款锐欧在伊朗的销量占了起亚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实现了50万辆的骄人成绩。(背景:起亚在的伊朗合资伙伴SAIPA集团控制着伊朗的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福布斯称。)

福特的全球战略“One Ford”今年看上去运作良好。福克斯和嘉年华的销量分别排在了第四名和第六名的位置,首次将大众畅销车型挤到了第七名的位置上——今年共有74.5万辆捷达销往世界各地。高尔夫销量如何?第十名的成绩应该算是令人满意,至少排在了帕萨特前面。

1.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12位:本田思域。日本紧凑型车,全球总销量:55.5万辆。

2.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11位:大众帕萨特。中级车(美国版),全球总销量:56.5万辆。

3.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10位:大众高尔夫。德国大众的畅销车型,全球总销量:64.8万辆。

4.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9位:雪佛兰科鲁兹。来自通用汽车,全球总销量:69.1万辆。

5.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8位:丰田凯美瑞。极受美国市场欢迎的一款中级车,全球总销量:72.6万辆。

6.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7位:大众捷达。大众旗下十分畅销的一款中级车,全球总销量:74.5万辆。

7.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6位:福特嘉年华。全球总销量:78.1万辆。

8.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5位:起亚锐欧。全球总销量:81.5万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款锐欧仅在伊朗市场就获得50万辆的销售成绩。

9.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4位:福特福克斯。全球总销量:91.9万辆。

10.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3位:五菱扬光。通用汽车旗下小型货车,在中国市场大卖。全球总销量:94.3万辆。

11.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2位:现代伊兰特/悦动。全球总销量:101万辆。

12. 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第1位:丰田花冠。全球总销量:102万辆。

把丰田挤下第一宝座 通用靠什么

2011年,通用汽车在全球销量900万辆,在中国销量25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8.3%,夺得世界和中国销量第一的头把交椅,也是在回落的2008-2009年后,继续领跑车市销量。

2011年全球销量

1

2

3

通用

大众

丰田

900

815.6

790

公 司

销 量(万)

同比增长(%)

8.3

14

-6

通用为何能拿销量第一呢?

1、 悠久的历史

历史需要积累,而不是像暴发户、流星那样,如过眼烟云,一去不复回返。

坐落在底特律的通用汽车公司,是一个百年老字号,像别克、凯迪拉克这些老品牌早已声名远扬,成为一代又一代传奇。通用是美国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也是美国雄厚的科技和工业实力的缩影。NBA

的底特律活塞队正是在篮球这个领域展示了这座城市充满爆发力和活力的“活塞”运动的无穷魅力。

就像微软、英特尔,通用在开放和拥有巨大人才群的北美这块肥沃土地上,续写着科技创新、资本运作、兼并的宏大诗篇。

2、 救命稻草

2008年的金融危机,叫通用痛苦不堪,2009年,通用申请破产保护。奥巴马大笔一挥,由美国联邦政府注资500亿美元,政府介入,持有通用60.8%的股权,新公司标志保持不变,将悍马、萨博等逐渐剥离出通用公司或核心产品,只保留“雪佛兰”、“凯迪拉克”、“别克”和“GMC”四大核心品牌,重新成立新通用,结束破产保护。通用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政府的“国有企业”,有了政府这棵大树,通用自然好乘凉。

通用融到了巨资,它强大而周全的产品线有了重新开启的本钱,更重要的是它的底气再次回升,可以充分利用本家和旗下的萨博、欧宝、霍顿、大宇等资源。

3、 抢占中国制高点,在狭缝中求发展

通用虽然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麻烦,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知道北美是它发家致富的大本营,但那毕竟还是弹丸之地,要想更大的发展,在经济不断崛起的中国不能没有一席之地。1997年,正是邓小平视察上海后,要建立浦东开发区,通用选择了黄金搭档——上海汽车公司,建立了上海通用公司。

上海这座中国曾经的“十里洋场”,在中国改革开发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点头后,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中国金融中心上海精于算计的海派文化与底特律悠久、浓郁的汽车文化达到了珠联璧合。上汽对中国政策、经济和市场敏锐的感悟力和营销能力对通用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金融危机后,通用学乖了,在上海设立最高级别的研发中心,兼并五菱,从小型面包车,到A0—C级,丰富了产品线,在世界和中国节能降排的大潮中,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有些车还是在中国全球首发,而且不减配,还加配。通用懂得中国儒学的“入世之道”,显然,与上汽的功劳密不可分,也许,太平洋的海水将他们稀释、互连了。

谙熟中国政策的理解力,对中国市场的无比重视,是通用走“中国特色”之路,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由于德国大众和丰田更早介入中国,在中国拥有了众多客户群,但大众车的“安全”和丰田车的“不安全”,大众车“小毛病”不断和丰田车的“稳定可靠”,等等,在两大客户群中争来争去。特别是大众车“发动机烧机油”、“啃胎”、“DSG故障率高”,丰田这个门,那个门,价高、质量差(与欧美版比)等等,使安全性高、质量不差、造型肌肉感强和新颖的通用车在大众和丰田等日系“鹬蚌相争”的夹缝中,形成了一个快速突击、增长的通道。

4、 丰富的产品线,适应中国客户不同口味

A0级爱唯欧,A级科鲁兹、英朗、凯越、赛欧,B级君威、君越,C级凯迪拉克,还有五菱的微面、

小型轿车,个个都是战神,各级别的战斗机。爱唯欧、科鲁兹、英朗、凯越、君威、君越在对应车型中起到了摧城拔寨、突击队、急先锋的作用。

凯越曾经多年月销2万辆,这个大宇的芯子,换成了别克,灰姑娘变公主,并以降价幅度大而闻名,创造了中国车市的“格林童话”,曾打得朗逸、捷达、卡罗拉等满地找牙。

英朗这个欧宝的复制品,集力量与美感于一身,圆了无数风车少男的青春之梦。

由别克转向雪弗兰的赛欧虽然一度沉寂,但凭借不错的性价比继续保持较高战斗力。

君威、君越以迷人的肌肉感和新的动力抢到了中级车大批订单,无论商务用车,还是私家车,都是为数不少一些人的不二选择。

凯迪拉克又以崭新的风貌进入中国,续写不老的传奇。

5、 广告的力量

“相信品牌的力量”,通用在科鲁兹上市时,启用了《越狱》男主角米勒做代言。米勒在《越狱》中的完美表现征服了中国不少粉丝,他的中国粉丝的年龄在20-35岁之间,多数为都市白领和上班族。米帅英俊的外表、独特的气质与科鲁兹由内而外表现出的魅力契合得非常紧密,其“吸金”的能力非同一般。科鲁兹自上市到现在,关注度依然居高不下。

借《变形金刚3》在中国上映之时,在全国推出因出演“大黄蜂”而风靡全球的雪佛兰Camaro,特别是将变形金刚和Camaro布置在全国院线的门口,吸引了无数眼球,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6、 告别费油的时代,不断推新技术

从2009年开始,上海通用在“全球平台欧美技术”的理念下,实施了涡轮增压战略。在2年时间里,上海通用在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3个品牌10款车型导入了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等技术。澎湃的动力、出色的操控,以及肌肉感、时尚的造型,使上海通用几乎每一款车上市后,迅速受到消费者极力追捧,成为各档车的主力车型。

“费油”曾是国人对美国车的一贯看法,反正美国人有钱、掌控石油,大排量、高污染的车大行其道。通用不在乎别人对TURBO不肖一顾的看法,在中国力推1.6T和2.0T,使得英朗、君威、君越等换装上阵,强力冲击了市场。其中2.0T发动机采用缸内直喷,废气涡轮增压,加上不错的变速器,比大众同级别的相比,在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上,有着不俗、甚至超越的表现。谁再说美国车“费油”,通用就跟谁急!

结尾

雪佛兰Volt沃蓝达增程型电动车的上市,虽然经历了“自燃”事件,但丝毫不会影响通用进军新能源、新领域的决心。

谁能阻止通用浩浩荡荡前进的步伐呢?

真实的消费能力

从2011年汽车销量说起

2011年汽车销量的各种统计数据,最近陆续出炉了。其中,有两组数据令我关注。第一,2011年我国全年生产汽车1841.89万辆,比2010年增长0.84%;销售汽车1850.51万辆,比2010年增长2.45%。第二,2011年全球畅销车型前10名中,季军是我国的五菱之光 (详情 图片 报价),年销售94.3万辆。

在13个月以前,当业界广泛认为2011年汽车产销量最低也能保持15%的增幅,突破2000万辆全无悬念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评论,认为2011年能维持2010年的成绩便已属万幸。现在看来,实际情况比我预测的略微好一些,汽车产量有0.84%的增幅,汽车销量有2.45%的增幅。

2009-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的数据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汽车产量

1841.89万辆

1826.47万辆

1379.10万辆

同比增长

0.84%

32.44%

48.30%

汽车销量

1850.51万辆

1806.19万辆

1364.48万辆

同比增长

2.45%

32.37%

46.15%

之所以做出与“主流”相违背的预测,而且预测结果与事实较为接近,是因为我的脑子里没那么多泡沫,我很清醒地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前两年汽车业的高速增长,不过是政策刺激的结果,民众消费能力并未达到媒体宣传的高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的住所有个地下车库,每年花费3600元,便能享受一个专用车位,车库有电梯直达楼层。如此舒适与享受,邻居中却有数人舍不得,宁愿把车停在附近的路边。其中,甚至包括一位宝马3系 (详情 图片 报价)车主和两位奥迪A6车主。

在铺天盖地的“浮云”中,能保持清醒,不那么容易,稍有不慎,便被忽悠了。比如,查看新闻,第一版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第二版是我国公民海外旅游消费能力超越发达国家,第三版是世界各大顶级奢侈品云集中国,第四版是进口豪华车销量持续大增,第五版是天价年夜饭预订一空,第六版是黄金饰品、珠宝玉器供不应求。诸如此类的消息,每时、每日、每周、每月,不停地出现在眼前,日子久了,难免受到感染,尤其是免疫力不高的人,内心早被俘获,由此飘飘然,误把人家的财富当成了自己的。别人花3400万元买辆跑车,自己便跟着激动,喝彩,其实那辆车跟你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连续数年大幅度增长是事实,但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就没那么大了,如果与物价对比,收入的增幅可能还会再缩水些。您还别不相信,就拿汽车消费来说,如果咱们这像日本那样,一辆凯美瑞的售价相当于全国人均年收入的65%,如果咱们这像英国那样,一辆迷你的售价相当于全国人均年收入的50%,新闻联播铁定会反复报道,在大街小巷采访N个大爷大妈,人人喜笑颜开,高盛夸赞。

实际情况如何呢?咱们的城镇人均年收入只有1.9万元(2010年的可支配收入),这样的经济水准,对比汽车售价、汽车保险、过路费和燃油费,导致咱们的购车、用车成本之高,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由此,虽然网络上一天到晚热议高档车、高性能车,可真正大家买得起的车,却都是普通车。据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轿车依次为:凯越、朗逸、科鲁兹、捷达、宝来、桑塔纳、赛欧、夏利、悦动和福克斯。十款车中,紧凑型车占了七款,小型车两款(赛欧与夏利),中型车只有一款——桑塔纳。

更耐人寻味的是,上述十款车全年共销售212.55万辆,而五菱之光一个品牌就售出了94.3万辆。凭着这个成绩,五菱之光成为了2010年全球畅销车型的第三名。这个第三名的含金量很高,因为这款车是在一辆没出口、百分之百国内

销售的前提下,售出94.3万辆的。

“城里人”也许看不起五菱之光,但它凭着价格低廉和多用途,获得了畅销。“城里人”也许已经把夏利遗忘,但它上市20余载,至今仍位居榜单。这些事实证明,我们的民众经济实力还很低下。要让两位数的增幅持续下去,是件困难的事情。看似距离2000万辆的门槛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并不容易走过,起码在2012年不可能走过。所以,我国汽车产能将在3年后突破3000万辆,届时出现的危机以及连锁反应,估计不会小。

俄罗斯2011年销量增长39% 达265万辆

欧洲商业协会AEB(Association of European Business)统计的数据显示,俄罗斯2011年汽车销量(包括轿车以及轻型商用车)为265万辆,同比增长39%,并且高于之前预计的260万辆。

2011年1月至11月,俄罗斯市场上轿车以及轻型商用车销量共计240万辆,12月的销量同比增长23%至251,400辆,2011年全年销量共计265万辆左右。

2011年全年,俄罗斯市场上最畅销的品牌为伏尔加汽车公司的拉达,其次是通用雪佛兰和现代。本土汽车制造商伏尔加2011年在俄罗斯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1%至578,387辆。

俄罗斯市场或将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AEB主席预测,由于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2012年俄罗斯的新车销量增幅或将放缓,达到280万辆。

自主俄罗斯车市2011年销量排行

几年间自主车企先后进入俄车市,先喜后忧。俄政府出台种种自主车业保护措施,对于中国自主车企造成冲击在所难免。虽然如此,自主车企业依然挺立在俄车市,而谁在俄车市笑到最后,拭目以待。

2011年俄罗斯车市中国自主品牌车销量榜中力帆占据销量榜首位,得益于力帆在俄完成大规模组装生产。全年共售出17910辆车,同比销量大涨133%。

奇瑞排在销量榜第二位,同比销量下跌18%。第三位是长城,售出6777辆车,同比销量上涨86%。第四位是吉利,售出6060辆车,同比销量大涨212%。吉利俄销售势头迅猛抬头,但未见吉利充分利用吉利车型获得欧洲碰撞4星之事大做文章,相当有说服力的公关事件,如能大加利用,则可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自主俄车市打造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需要积累,但如何利用各种复合手段深入推进,则是考验。

海马与比亚迪分别售出3114和2007辆车,这是海马在俄车市第一年,未来发展如何,留待时间来检验。比亚迪销量大涨源于2010年销量过低原因所致,比亚迪在俄车市发展相当不顺,目前并未传出比亚迪在俄发展规划,但想立足俄车市确实需要长远全盘规划。

总的来讲,自主品牌车在俄车市任然属于小众车,未来的路漫长而艰巨。海外发展之路没有二三十年看不到结果,日韩系海外扩张之路是最好的先例,值得自主学习。

欧商协会汽车制造商委员会发布销量数据,俄罗斯车市轻型车和轻型商用车2011年总销量为260万辆,同比销量上涨39%。该协会同时预测2012年俄车市总销量为280万辆。

2011年俄罗斯车市排在销量排行总榜首位的仍然是拉达,得益于俄政府推出的以旧换新计划,虽然后几月销量下跌,但全年销量同比仍然上涨11%,售出578 387辆车。雪佛兰位居销量榜第二,同比上涨49%,售出173 484辆车。第三位是现代,售出163 447辆车,同比销量上涨88%。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别是雷诺和起亚,销量同比分别上涨60%和47%,各售出154 734和152 873辆车。

外国品牌车中大众涨幅最高,同比销量上涨100%,售出118 031辆车。

俄罗斯车市2011年外国品牌车销量排行总榜,现代Solaris成为冠军车型,售出97243辆车。这款专为俄车市打造的经济型车上市至今销售火爆,现代已经推出改款车型,完全针对俄民众需求意见而该款。该车上市即采取低价策略,比大众俄车市推出的经济型车Polo价格低,但在销量上冲,获得极高声誉之后,新改款车型价格宣布上调。现代绝对是一线车企中深谙价格之道的大家,低价高质始终是现代海外车市推行的政策,并且已经进入收获期,丰田和大众在全球各大车市明显感觉到现代起亚集团带来的压力。

2011年俄罗斯车市是丰田全球销量涨幅最高的车市,同比销量上涨51%,售出119 505辆车,排在销量榜第七位。

日产俄车市2011年表现相当不俗,售出138 827辆车,同比销量上涨74%,位列第六。日产将迎来绝好发展机遇,雷诺日产在戈恩带领下,将完成控股伏尔加。伏尔加为俄轻型车龙头老大,出产拉达。伏尔加历史上两次由俄政府出资挽救,最近一次09年开始。这家俄股份制汽车集团是俄政府的包袱,大选来临之际,俄政府不允许出现社会动荡,围绕伏尔加的上下游企业及员工数量庞大,为此政府巨额资金援助,普京亲自出面去法国游说,全力保证伏尔加平稳过关。但度过危机后政府显然不再想当保姆,将伏尔加出售各雷诺日产成为俄政府首选。未来雷诺日产车型贴牌拉达销售,名义上还是拉达车,但味道全变。伏尔加老大不久前证实雷诺日产完成控股事宜,伏尔加2012年新任负责质量的总经理是法国人,雷诺高管陆叙进入伏尔加董事会,全面接手伏尔加或许早就展开。

俄罗斯人善变,伏尔加与雷诺日产未来合作如何有待观察,但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可能会有相当长的蜜月期。雷诺日产先机占尽,未来在俄车市拥有的话语权可想而知。

其余一线车企同样不甘示弱,纷纷在俄扩产,俄罗斯车市未来成为欧洲第一大车市早已经成为共识。各大车企俄车市竞争今后数年将异常激烈,好戏开演,大家只管开心细看就是。

2011年印度的新车销量

据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统计的数据,2011年印度的新车销量为195万辆,同比略增4.3%,2010年的销量为187万辆。

SIAM表示,2011年12月印度的新车销量为159,325辆,同比增长8.5%,2010年同期的销量为146,856辆。

2011年12月,印度马鲁蒂铃木的销量同比下降8.4%,现代印度的销量同比增长13%至29,449辆,塔塔汽车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40%至23,661辆。

2010年印度汽车市场的乘用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31%至187万辆。与2010年的销量增幅相比,2011年印度汽车销量明显疲软,业内人士预期,2012年印度车市销量增幅将有所提升。

印度马恒达取代塔塔称雄本土车市

受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的需求调整,印度最大的SUV型汽车制造商马恒达公司市值日前超过塔塔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印度本土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据印度《商业标准报》称,上周五马恒达公司在孟买股票交易市场上的股价上涨,其总市值达到4407.4亿卢比(约合97亿美元),同时塔塔公司的股票市值缩水了5%,仅为4241.4亿卢比。

分析人士认为,受欧美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塔塔旗下的捷豹和路虎两大品牌海外销售量有所下降,然而塔塔汽车海外销售量要占其总收入的73%,但今年初以来却已下降近44%。与之相比,马恒达汽车的海外出口额仅占其总收入的5%,影响不大。

此外,根据马恒达公司最新数据显示,由于旗下SUV车型的销售量有所增长,该公司第一季度的营业额已增长了8%。

澳大利亚2011年销量排行

澳大利亚新车销售在2011年下半年出现迅速复苏,据澳大利亚联邦汽车工业商会公布的数据,澳大利亚在2011年的轿车、SUV和商用车销量总共达到1,008,437辆,这是澳大利亚市场有史以来年销量第四次突破百万辆,但相比2010年仍然少了27,137辆,下滑2.6%。

马自达3

澳大利亚联邦汽车工业商会的行政总裁伊恩-查尔默斯(Ian Chalmers)在谈及销量下滑的原因时表示:“2011年的全年汽车销售结果比较特殊,受到了国内和海外自然灾害的影响。低迷的经济影响了新车在年初的销售,在西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和昆士兰州出现的自然灾害也对新车销售带来的冲击。由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带来的新车供应短缺更是严重影响新车的销售。”澳大利亚新车销售市场在第四季度出现迅速回升,全年销量仅比官方预测的105万辆低了3.9个百分点。

霍顿Commodore

丰田仍然是澳大利亚销量最大的品牌,2011年全年销量达到181,624辆,市场份额占到18%。第二和第三位的霍顿和福特分别售出126,095辆和91,243辆,市场份额分别占到12.5%和9%。销量达41,429辆的马自达3成为全年最畅销的车型,相比霍顿Commodore多出812辆。第三名为丰田海拉克斯(HiLux),全年销量为36,124辆。随后是丰田卡罗拉(36,087辆)和霍顿科鲁兹(33,784辆)。小型车、豪华SUV和四驱轻型商用车分别获得2.1%、22.4%和6.3%的增长率。

丰田Hilux

对于2012年的澳大利亚市场,查尔默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们对2012年的销量预期仍然为100万辆,这是基于汽车零售业的竞争格局和消费者对新车的强劲需求做出的现实判断。”(Kevin Lee)

2011年澳大利亚10大畅销车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增长率

第1名 马自达3 41,429 6.2%

第2名 霍顿Commodore 40,617 -11.6%

第3名 丰田海拉克斯 36,124 -9.5%

第4名 丰田卡罗拉 36,087 -13.3%

第5名 霍顿科鲁兹 33,784 19.2%

第6名 现代i30 28,869 -3.0%

第7名 日产Navara 21,675 2.4%

第8名 丰田凯美瑞 19,169 -23.4%

第9名 福特Falcon 18,741 -36.5%

第10名 三菱蓝瑟 18,717

2011年澳大利亚10大畅销品牌排行

名次 品牌 销量 增长率

第1名 丰田 181,624 -15.4%

第2名 霍顿 126,095 -5.1%

第3名 福特 91,243 -4.2%

第4名 马自达 88,333 4.2%

第5名 现代 87,008 8.7%

第6名 日产 67,926 8.4%

第7名 三菱 61,108 -2.2%

第8名 大众 44,740 17.7%

第9名 斯巴鲁 34,011 -15.0%

第10名 本田 30,107 -25.4%

-18.9%

2011年澳大利亚10大新车产地排行

名次 产地 销量

第1名 日本 331,904

第2名 泰国 158,469

第3名 韩国 146,141

第4名 澳大利亚 141,939

第5名 德国 75,901

第6名 英国 20,165

第7名 美国 19,414

第8名 南非 12,989

第9名 印度 12,675

第10名 西班牙 11,781

第12名 中国 10,487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轻型车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马自达2 17,501

第2名 丰田雅力士 16,214

第3名 铃木雨燕 12,338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小型车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马自达3 41,429

第2名 丰田卡罗拉 36,087

第3名 霍顿科鲁兹 33,785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中型车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丰田凯美瑞 19,169

第2名 福特蒙迪欧 6,626

第3名 奔驰C级 6,428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大型车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霍顿Commodore 40,617

第2名 福特Falcon 18,741

第3名 丰田Aurion 8,915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超大型车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霍顿Caprice 1,892

第2名 克莱斯勒300C 360

第3名 宝马7系 188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MPV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起亚嘉华 3,595

第2名 现代iMAX 1,922

第3名 本田奥德赛 1,178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轿跑车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宝马1系敞篷/Coupe 1,681

第2名 奔驰E级敞篷/Coupe 1,371

第3名 奔驰C级Coupe 1,162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超跑(20万澳元以上)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保时捷911 201

第2名 玛莎拉蒂 140

第3名 法拉利 134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紧凑型SUV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斯巴鲁森林人 13,142

第2名 丰田RAV4 13,125

第3名 日产奇骏 12,089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中型SUV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福特Territory 13,866

第2名 丰田Kluger 11,692

第3名 丰田普拉多 10,849

2011年澳大利亚大型SUV销量排行前两强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丰田兰德酷路泽 9,119

第2名 日产途乐 3,217

2011年澳大利亚豪华SUV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吉普大切诺基 3,374

第2名 奥迪Q5 2,801

第3名 宝马X5 2,770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轻货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现代iLOAD 6,610

第2名 丰田海狮 6,034

第3名 大众开迪 1,842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4×2皮卡车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丰田海拉克斯4×2 12,399

第2名 霍顿Utility 4×2 9,489

第3名 福特Falcon Ute 6,814

2011年澳大利亚三大4×4皮卡销量排行

名次 车型 销量

第1名 丰田海拉克斯 23,725

第2名 日产Navara 20,162

第3名 三菱Triton 11,297

捷豹路虎2011年中国增长61% 突破四万两千辆

日前,捷豹路虎中国宣布企业在2011年开创崭新纪录:截至12月底,捷豹路虎实现全年销量42,063辆,同比增长61%。回首过去的一年,捷豹路虎不仅成功地为中国消费者推出了一系列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更通过持续投入与深化本土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以优异的市场表现继续领跑中国豪华车细分市场。捷豹路虎年末完美收官不仅一举超越了2011年的设定目标,其稳健、高速的增长进一步强化了中英经贸合作,在新年伊始为中英建交四十周年献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2011年,捷豹路虎在华销量首次突破42,000辆,全年61%的同比增幅领先豪华车市场平均水平;同时,各季度销量均打破历史纪录,前三季度销量即超出2010年全年,整年的出众表现为2011画下了完美句号。其中,捷豹全年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23%,共交付5,976辆汽车,与初入中国时的销量相比增幅超出十余倍;仅在12月份,捷豹就售出汽车945辆,创下单月销量纪录。路虎则继续刷新年度销量纪录,全年共交付36,087辆汽车,同比增长54%,豪华SUV领导者的地位不可撼动。过去的一年,捷豹路虎品牌双双创下新高,连续八年实现了销量几何级数的跃升,为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捷豹路虎中国总裁高博(Bob Grace)表示:“随着中国在捷豹路虎全球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捷豹路虎扎实投入、秉承在华长期发展的战略,用坚持和努力赢得了创纪录的表现,并成为了驱动中国豪华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我们将再接再厉,以积极、稳健的增长和持续投入实现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长期承诺,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具价值的优质产品,为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可持续的发展作出贡献。”

捷豹路虎针对中国消费者在品质、品牌方面不断提升的需求,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了一系列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双品牌融合了市场特点而倍受欢迎。为中国新一代商务菁英打造的捷豹XJ全景商务版和旗舰商务版,以优美时尚的设计和奢华舒适感成为了同类车型中极具魅力的选择;在更多中国消费者得以享受XJ车型尊崇感受的同时,这两款配备了3.0升V6发动机的车型使该系列的市场表现比上年跃升了五倍,堪称捷豹的新一代旗舰车型。同为中国消费者专门打造的2012款XF不仅为其中国车主交付了全球首辆下线新车,也准确把握了中国消费者的脉搏,上市数月就取得与XJ车型齐头并进的表现。更为抢眼的是,路虎揽胜极光以其轻盈、精巧的设计和卓越的燃油经济性等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特点,上市半年即收到超过8,500份订单,全年更是赢得近30项大奖殊荣,可谓是真正的“年度最受期待车型”。创新设计理念结合多种个性化选择,揽胜极光为品牌在细分市场中吸引了全新消费群,市场前景令人期待。神行者2圣诞新年限量款、揽胜巅峰创世典藏版等限量版路虎车型的出现,也为以奢尚气度与个性风范为潮流的豪华车市场提供了专属之选。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战略结合前瞻技术与尊崇品质,充分展示了捷豹路虎的独到眼光,势必将为捷豹路虎在中国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面对消费者更多样化的需求和市场积极增长带来的机遇,捷豹路虎2011年在中国持续加大投入,通过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合作,在有序布局全国网络的同时,确保了服务水准与客户满意度的全面提升,使得企业长期、高效发展的根基更加扎实。至2011年底,捷豹路虎在全国签约授权经销商已增至113家,通过例如捷豹路虎培训中心、备件配送中心以及仓储基地等硬件体系的建设,捷豹路虎为更多地区的消费者提供了专业、高效的服务,客户对捷豹路虎的服务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而在品牌不断贴近消费者的同时,捷豹路虎结合其独有的体验设施、品牌基因和创新精神,打造了包括“极光之城”连载式动漫微电影、亚洲最大的揽胜极光试驾等多个别具特色的市场营销活动,以别出心裁的互动形式诠释了品牌丰富的内涵,独一无二的体验更是激发了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情感共鸣。

现今,人、车、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已经成为影响车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捷豹路虎作为一家成功的企业和肩负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公民,将社会责任与商业目标结合,并将其作为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捷豹路虎着力在保护生态环境、培养本土人才、回报社会等方面,秉承企业在全球一致的社会责任,利用专长、提供专业资源,加大在中国的投入。例如,路虎通过实施“我与地球——二氧化碳减排/补偿计划”仅去年一年就从中国为项目提供了价值超出两千万元人民币的支持,多个环保项目在河北、山西等地落户,减轻了温室气体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捷豹路虎还与各方合作伙伴、机构一同促进社会责任的创新实施,捷豹路虎在中国的首个“校企合作——卓越培训项目”能够持续为中国汽车产业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此外,多项为唇腭裂儿童捐赠医疗费用、宣传艾滋病防治等爱心公益行动,让众多需要帮助的人们获得了捷豹路虎与合作伙伴带来的关爱和帮助。汇聚点滴,捷豹路虎将继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中国社会,同担当,共发展。

随着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有望于近期发展成为捷豹路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捷豹路虎通过推进本土化及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动投身于中国汽车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分子。通过自身的努

力,捷豹路虎将在与中国汽车产业、经济和社会一同前行中,贡献更大力量,推动实现对中国的长期承诺。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更多推荐

汽车,中国,市场,品牌,销量,增长,消费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