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发(作者:华晨金杯客货两用面包车报价)
Fujian Journal of TCM December 2022,53(12)福建中医药 2022 年 12 月 第 53 卷 第 12 期
49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大肠息肉切除术后50例吴玉树福建 莆田 351100)(莆田市中医医院,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大肠息肉切除术后的疗效。 方法 选取大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按照大肠湿热、热盛伤津、脾虚湿盛、气机郁滞4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疗效及随访12个月后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0%(P<0.05)。 结论 在大肠息肉切除术后予以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提高总有效率,减少复发率,疗效满意。关键词:大肠息肉;辨证论治;大肠湿热;热盛伤津;脾虚湿盛;气机郁滞中图分类号:1000-338X(2022)12-0049-02R26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莆田地区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地区,近年来随着胃肠镜技术的推广,更好地实现了对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肠息肉非常多见,其中腺瘤型息肉更容易癌变,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此类息肉对预防大肠癌意义重大。大肠息肉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HFEC)与氩离子凝固术(APC,俗称氩气刀)等。以上治疗看似立竿见影,但是存在比较高的复发率。2021年以来,笔者在胃肠内镜切除大肠息肉术后,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可减少大肠息肉复发,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西医诊断标准 大肠息肉诊断参照《实用内[1]科学》。入组病例均经结肠镜检查证实存在结肠和(或)直肠息肉,并且已经行APC、EMR、ESD或HFEC切除,切除的息肉数目3~15枚,最大径0.2~1.8 cm。[2]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和《实[3]用中医内科学》中有关治疗便秘、泄泻、腹痛、口糜的方法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将大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分为4个证型进行治疗。① 大肠湿热证:腹痛腹胀,口干口苦,可有不洁口气,大便稀软不成形,臭味大,次数每天2次以上,便有不尽感,肛周灼热不适,甚或大便出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② 热盛伤津证:腹痛腹胀,口干口臭,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口渴喜饮,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者数日一行,常须努挣得出,可见大便出血鲜红,舌红,苔黄燥,脉滑数;③ 脾虚湿盛证:大便时溏时泄,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④ 气机郁滞证: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痛引少腹,时聚时散,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苔薄白,脉弦。1.3 纳入标准 ① 结肠镜检查证实大肠息肉,且收稿日期:2022-09-11作者简介:吴玉树(1975—),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研究。已行大肠息肉内镜切除术的患者;② 年龄16~80岁;③ 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服药及检查。1.4 排除标准 ① 合并肠道疾病如肠癌、肠结核、炎症性肠病、家族性息肉病、外科急腹症者;② 合并严重循环、代谢、造血、泌尿等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者;③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④ 有精神疾病或无自理能力者。1.5 剔除、终止标准 ① 被错误纳入者、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法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失访或资料不全者;② 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安全性判定者。1.6 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1月—2021年5月莆田市中医医院内科病区收治的大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6.22±11.90)岁,病程0.5~39个月,平均病程(12.00±8.73)个月;观察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4.36±10.64)岁,病程0.5~35个月,平均病程(12.62±8.53)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中医证候分布比较见表1。表1 2组中医证候分布比较(n,%)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大肠湿热505028(56.0)11(22.0)28(56.0)12(24.0)热盛伤津气机郁滞脾虚湿盛7(14.0)7(14.0)4(8.0)3(6.0)1.7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软件统计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2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2 治疗方法2.1 对症治疗 2组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酒、高纤维素饮食等。2.2 对照组 以腹痛和腹泻为主要表现的,口服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耐信,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7161,规格:20 mg×7片/板/盒),每次20 mg,每日1次,饭前服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50福建中医药第 53 卷
9 g。以上中药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煎取250 mL,于饭后1.5 h服用。疗程8周。3 疗效观察3.1 大肠息肉复发率 2组患者每个月至少在门诊随访1次,随访12个月后复查肠镜,观察大肠息肉复发情况,并计算复发率。3.2 疗效判定标准 随访12个月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4]诊疗方案(试行)》制定。① 临床治愈:息肉消除,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② 显效:息肉消除,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③ 有效:息肉部分消除,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④ 无效:息肉未消除,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反复。4 结 果4.1 2组大肠息肉复发率比较 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复发3例(息肉最大径均≤0.5 cm,给予APC治疗),复发率为6.0%;对照组复发10例(8例息肉最大径≤0.5 cm,予以APC治疗;2例息肉最大径>0.5 cm,予以ESD治疗),复发率为20.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有效无效总有效/%40(80.0)1)47(94.0)菌片(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6批号:202009240,规格:活菌5×10个/片×36片),每次4片,每日3次。以腹痛、便秘、便血为主要表现的,口服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厂家和用法同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20306900,规格:0.2 g×24片/盒),每次0.2 g,每日3次,饭前服用;小麦纤维素颗粒(非比麸,Reci?pharm Hoganas AB,Sweden,产品批号:310610,规格:3.5 g×10包/盒),每次3.5 g,每日3次。疗程8周。2.3 观察组 采用辨证分型治疗,① 大肠湿热证:治以清热利湿,通畅气机,采用三仁汤加减,处方:半夏9 g,厚朴9 g,杏仁9 g,白豆蔻(后下)3 g,薏苡仁30 g,通草9 g,滑石粉18 g,粉甘草3 g,淡竹叶18 g,茯苓皮18 g,荷叶9 g,鸡内金18 g;② 热盛伤津证:治以泄热导滞,润肠通便,采用麻仁丸加减,处方:火麻仁15 g,枳实15 g,厚朴12 g,大黄粉(冲服)12 g,杏仁9 g,白芍15 g,槟榔12 g,瓜蒌30 g;③ 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益气、渗湿,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太子参15 g,茯苓18 g,麸炒白术15 g,白扁豆12 g,陈皮9 g,淮山药15 g,莲子15 g,砂仁(后入)4.5 g,薏苡仁30 g,桔梗9 g,大枣9 g,炙甘草9 g;④ 气机郁滞证: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12 g,白芍15 g,枳壳15 g,香附9 g,川芎9 g,陈皮9 g,生甘草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5050临床治愈表2 2组疗效比较(n,%)18(36.0)21(42.0)显效13(26.0)13(26.0)10(20.0)3(6.0)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5。13(26.0)9(18.0)5 讨 论现代医学通常认为大肠息肉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和遗传因素有关,同时也受长期吸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确,所以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结肠镜下的手术干预也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中医学对大肠息肉的认识已久,认为大肠息肉的病位在肠,可归属“肠覃”“癥积”“腹痛”“肠癖”“泄泻”“便秘”等疾病范畴,所以临床进行辨证论治的依据也纷繁芜杂。本病治疗关键是祛邪外出,消除寒热二气,使气血冲和,才能消除癥积、腹痛、泄泻、便秘等症。张平等[5]系统评价中医体质类型与肠息肉的相关性,发现肠息肉患者的体质以湿热质最为常见,尤其是华东和华南地区肠息肉患者湿热质比例更高。本研究也发现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型以大肠湿热证为主,均占2组患者56%左右。大肠湿热证型多见是因为莆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人群喜食辛辣、偏咸的饮食习惯;另外,湿性黏滞,病程缠绵,病情容易反复。观察组的复发率更低、总有效率更高,体现了辨证论治的优越性,观察组中脾虚湿盛和肝郁气滞证型的疗效较好,大肠湿热和热盛伤津证型疗效较差,但是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样本太小有关。鉴于大肠息肉发病与气血凝滞的病机密切相关,根据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在治疗中酌加活血化瘀药物,如酒大黄、郁金、泽兰、延胡索、桃仁、益母草、丹参、赤芍等,疗效更好。大肠息肉术后复发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常见难题,西药干预常因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有限而难以广泛应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切除大肠息肉之后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生活方式的干预、饮食指导,可以获得更高的有效率和更少的复发率。参考文献[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 实用内科学[M]. 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55-1956.[2]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6,198,203.[3]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 实用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69-273.[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M]. 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443-446.[5]张平,李人亮,项凤梅. 中医体质类型与肠息肉相关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中医药通报,2021,20(5):50-56,64.[6]张志杰,余静芳,马高峰,等. 大肠息肉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1):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推荐
息肉,大肠,治疗,观察,临床,采用,腹痛,疗效
发布评论